推荐散文
倚栏轩精选6篇推荐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推荐散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落日鱼鹰
文/徐学平
在水乡,舢子小船是最常见的,它无帆,无舵,无蓬,无桨,光溜溜一条船身。乡间的男女老少都能用一根竹篙将它使唤得神出鬼没。倘若在船舢子的两舷挑出些树枝来,让每根树枝上栖一二只鱼鹰,这就成了鱼鹰的战船。
鱼鹰学名鸬鹚,是一种生活在湖泊、湿地、池塘上以淡水鱼为生的候鸟,它们从小即受到训练,专门为人捕鱼。鱼鹰出猎,多在夕阳西下的傍晚。落日金霞中,河水弥漫着水草与阳光的气息,碧清的水面上,鸟飞鱼跃,轻舟荡漾,岸边长满了野生的芦苇,再加上蓝的天,白的云,纯朴厚重的乡风民俗,一切都让人感觉自己宛然正置身于一幅淋漓的水墨画中。
几个赤脚的渔人驶着蚌壳一样轻盈的渔舢,飘然而来,手中的竹篙插入水中,搅起满河涟漪。他们将船停放在河道的开阔处,三五条鱼鹰船便围成一个圈。牧鹰人都是当地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了,甚至还有几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但放鹰时的矫健身姿却丝毫不输给年轻人。只要一声令下,鱼鹰就会一个猛子扎入水中,一旦发现有鱼鹰叼着鱼儿浮出水面,牧鹰人便眼疾手快地一手抓鹰,一手把鱼扔进舱内。
"噢-嗬-嗬!"众人一齐响应起来,同时跺响船板,嘭嘭如鼓。粗犷的吆喝,热烈的节奏,让人仿佛置身于土著人的篝火晚会。这种渔家祖传的号子既可以惊懵水下的鱼,又能激发鱼鹰的斗志。鱼鹰纷纷下水了,在落日的余辉里,英勇得像一个个斗志昂扬的将士叼起活蹦乱跳的鱼儿……
那时农村的文化生活是极为贫乏的,每每此时,村里的男女老少便挤满了河岸,看社戏似的。鱼鹰愈战愈勇,围观的人群欢呼不已,整个村庄也便跟着沸腾了起来。
如今,河道污染严重,这种捕鱼的方式已几乎灭绝,鱼鹰更是少见了。可是,那种火辣辣的风情却造就了一方的水土,那种水盈盈的韵味实在是能滋养人心的。
故乡
文/吴晓明
当站在这个小县城抬头远望,感觉大自然真的就是高明的设计师,把蓝天和大地做了巧妙地剪裁,祁连山才有了它俊秀挺拔的模样,它还给绵延的山峰缝制了一件美丽的霓裳羽衣,雪线就是它洁白的哈达,雪花是它飞扬的衣袖,云朵就是它飘飘的裙裾,那一抹苍翠就是初冬的披风。
雪花安静地卧在山巅之上,白云像是朵朵白莲花盛开在蓝色的海洋里,此刻还真有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看着湛蓝的天空,想起庄子《逍遥游》中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古人面对辽阔苍穹的那份迷茫,也一直弥漫在我的心田。而山下的那些村庄远看更像是一朵又一朵落到地面的云朵,安静地栖息在山脚下,沉默里深藏着它的前尘往事,安静中蕴含着一种诗情画意,这个小县城在初冬里绽放出了一种别样的美丽。
我想起了那首《走进民乐》的歌:太阳映照着民乐雪山
篝火点燃我久违的思念岁月长河拨动谁的心弦梦想穿越丝路祁连
……
我知道,不管我的脚步在哪里彷徨,我的灵魂一直在那片土地上徜徉。我就像是一棵西风中的芨芨草,干涸少雨的地方让我的根系格外发达,多少年我一直走不出那片土地,四季的轮回里都是我单薄的记忆。还有我牵挂这个小院,在喧嚣的尘世里,记忆的触角总是会延伸到这幽静的一隅。它总能盛放我纷纷扰扰的思绪,总能让我在喧嚣的红尘中像是一粒尘埃一样,安静地飘落在佛祖的脚下。
踩踏着初冬清凉而又干净的阳光走近这座寺院,其实准确地应该叫庵,这所西北最大的庵一直以寺院的形式绽放。这里从来没有居住过僧人,所以比寺院更多了几分柔软与随意。
站在门口,心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静谧的疼痛,极目四望,周围是一片原野,庄稼已经离开土地,土地好像是刚刚分娩过产妇一样,疲惫中有几分安详。面前的洪水河水匆匆而过,它的身边,美丽的公园,开阔的街道,簇新的亭台楼阁,这都是这座老枝抽出的一棵棵新芽,有绽放的欣喜,就有凋零的疼痛,曾经枯枝上温暖的记忆在那一瞬间飘洒了一地……
我忽然就有突发性的难过,一种物非人也非的感觉。那条只生长石头的河床如今变成了绿色的庄园,曾经那干瘪的河床如今已经是水润的家园,看着那枯黄丛中苍葱的松柏还绽放着一抹浓重的绿意,似乎它的青春真的可以与岁月抗衡。我的心中弥漫着一种绵长的忧伤,那些替我看守我的青春足迹的石头去哪里了?它还记不记得我们的脚丫子踩踏着它的肌肤,我们的手指抚摸过它的体温,多少懵懂的青春岁月就丢在那个河床里,我们都以为未来很远,二十年的光阴它熬成了簇新的模样,而我却熬老了容颜,它多了几分亮丽,而我却添了几分失意。这个小城是以绽放的形式凋零,可是,谁又能挡住岁月的脚步?
走进寺院,六百多年的时光似乎在这里止步,淡淡的檀香夹杂着清淡的草木凋零的味道在空气里氤氲着,真的像是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我的视线像是一只飞翔的鸟儿,不知道栖息在哪个适合的高度或温暖的角度,我可以看到那些旧时光的影子,或者是历史遗漏的蛛丝马迹。可惜,历史像是踩在沙滩上的脚印,貌似一步一个脚印,可惜很快就被岁月的风雨抚平了,甚至没有了岁月走过的证据了,也许唯有祁连山的雪知道,唯有天边的云朵作证,这片土地上真的有一个。
1406年,像是一枚书签夹在岁月这本厚厚的书中,又像是莽原上一个醒目的路标,那是一个永远无法抵达的远方,它也像是一把剑插进了小城的肌肤里,让这个小城有一种久远的疼痛感,因为疼痛感,所以有了存在感,让这个小院有了岁月的依托,让这个庵一直坚守在岁月的风中,至于后来毁于兵燹,毁掉的只是它的肉体骨骼,永远也无法毁掉它的灵魂。如今它依旧屹立在洪水河畔守护在小城的身边,战争的硝烟已经风烟俱净,可是也模糊了岁月的容颜,在这片土地上究竟有怎样的腥风血雨,经历了怎样的荼毒,历史依旧影藏了它的锋芒,如今羽翼里都是安暖的现实。我们看不到它最初的模样,也看不到曾经的破损。
小院里静悄悄的,香炉里还有袅袅的青烟在空气里流散,我放轻脚步,神仙居住的地方就该是如此安静的模样。刚刚飘过的一场雪都以拥抱的方式簇拥在松柏的脚下,这场初冬的雪花似乎让小院更多了几分清幽。我就想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这个小院该是多么幽僻,一场雪,就偷换了一个季节,一场雨,就暗换了多少流年。
我的脚步轻轻绕过释迦牟尼佛祖、四大天王、十八罗汉、观世音菩萨,每一尊塑像都栩栩如生,也许是心中的敬畏感,脚下自然有了方向感。我丈量着我和佛祖之间的距离,就如丈量着坚硬和柔软之间的距离。在透亮的阳光下,经堂、钟楼、鼓楼、天王殿、斋堂、僧舍、客房都像是秋天小院里绽放的那些八角莲,头顶上是鸽子在盘旋,脚下麻雀们跳跃,也许安静的地方也是鸟雀们的家园。一些光秃秃的枝桠上写满了沧桑,因为没有了叶子做名片,我自然叫不出她们的名字,可是我知道,那些树一直都沐浴着梵音,看头顶青烟弥漫,安静地打量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绕过大殿,走出一个偏门,似乎就从历史的门口走进了现实的原野,跨过一座小桥,就走到了一片开阔的土地上,那里供奉着一尊地藏菩萨,真是"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就如一棵树长在洪水河畔,那棵树上接满了"大孝"和"大愿",它的身边留下了多少密密匝匝的脚印。
远处依着洪水河畔是正在修建的万佛塔,我看到了那些忙碌的身影,也许过不了多久,那座塔中便有梵音阵阵,青烟袅袅。我想,如果到了夏天的时候,挺拔的塔矗立在绿树丛中倒映在洪水河中,微风拂来相映成趣,这里一定能够领略到"一塘清水万佛影,微波击岸柳成荫"的胜景。那该是何等的精美绝伦,有朝一日,也有茗山长老笔下的"浮图高耸七层楼,八面风光满目收。"
当我离开的时候,小县城依旧盛开在尘世里,绽放在初冬里,而圣天寺像是一朵光阴里古典的花,不会随着岁月而凋零,开在红尘深处,不沾尘埃……
又一次抬头凝望,巍巍的祁连雪山之巅,依旧有云朵盛开,雪花绽放,我又像是一粒尘埃融入了滚滚红尘中,那片幽静的圣地又以故乡的名义与我渐行渐远……
绝唱
文/严阵
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三四月间,荷花出水,一片浅绿。它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个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它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一种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是一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凄美。它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它还有散落满池的莲子呢!隆冬过后,新芽又将破水而出,青青的绿意又将覆盖这片古老的荷池。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不屈,便谁也摧毁不了你!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焦虑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说声"不要紧"
文/左小丘丘
1
有段时间,我非常焦虑。看着一同写作的小伙伴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获得很多称赞,而我虽然努力,结果却不怎么令人满意,时常陷入自责和羞愧中。
一位文友对我说:"没事,对自己宽容些。大家都想写好文章,可处处都是艰难的。就像小孩子学走路,跌倒在所难免。心理负担太重,反而不利于走长路。"
她的话和我内心预演的场景完全不一样,在我自责的时候听到这么一句话,都有点不忍心责怪自己了。
慢慢地,我对自己的容忍度提高了。连续写了几个月之后,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和领域。
其实之前我犯了很多人都可能会犯的错误——"心太急,对自己太苛求。"我只看到别人的成绩和光鲜的一面,却忽视了他们背后的付出和努力。他人可能同样也经历过无数次改稿、退稿,而我却拿自己短时间的摸索和别人多年的经验做比较。这种对自己太过严苛的焦虑没有帮到我,反而让我自乱阵脚、身心受挫。
有人说:"宽容自己,是为了放下生活的包袱而不执着于琐事。"于是,我试着对自己更宽容一点,只要尽力了,就接受自己的瑕疵,接受做得不够完美的事情。没有了那么多执念,我的心态也变得轻松起来。
2
看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农夫有两只水桶,其中一只有裂缝,他每天挑着水桶去河边打水,到家时这只桶总是漏得只剩半桶水,另一只桶却是满满的。
就这样,农夫每天只能从河里挑回一桶半水。那只完整的桶为自己的完美无缺而得意非凡,那只有裂缝的桶却为自己的缺陷和不能胜任工作而羞愧不已。
终于有一天,有裂缝的桶鼓起勇气向主人开口:"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有裂缝,一路上都在漏水,只能担半桶水到家。"
农夫笑了笑回答说:"你注意到了吗?你那一侧的路沿上开满了花,另一侧却没有。我一开始就知道你有裂缝,于是在你那一侧的路沿撒了花籽。每天担水回家的路上,你就给它们浇水,我也能经常采摘鲜花来装扮我的餐桌。如果不是因为你所谓的缺陷,我怎么会有美丽的鲜花呢?"
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吧。每个人都好比那只有裂缝的桶,各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果我们都能像农夫那样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发现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适时地宽容自己,也是一种幸福。
3
我们常常会给自己定很高的标准,一旦开始冲刺就停不下脚步,希望通过忙碌的生活来忘记飞逝的时间。达不到目标就焦虑苦恼,觉得不快乐。但有时候,我们需要承认自己的平凡,承认自己并非样样精通。
宽容自己,是一种智慧。对自己宽容,不是一味地放纵自己,也不是对生活妥协,更不是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是一种与自我的和解,不再用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苛求自己,不再耗尽一切为难自己。
当我们对自己产生一些负面评价时,不妨把自己当成自己的挚友,理解自己、接纳自己。跨过心里那道坎,你才能真正和自己握手言和。
过于焦虑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说声"不要紧".你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来。只要一直走在路上,就总有希望到达。
阅读光芒
文/屈新楚
光是宇宙的力量,生命的摇篮,万物之源,光恩浩荡,乾坤朗朗。
春光是春天的钥匙,春天来了,首先是春光到了,春光一到,天地一派欣欣生气。春光明媚,春风习习,柔美的春光把地门打开,万簇光芒从泥土中射出,照亮所有越冬而来的枝干和所有埋在土地中的种子。春光无私,它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叫醒。无论是大还是小,是动还是静。特别是树木,春天的树,在经历了激越和萌动之后,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姿态高岸。走近它,你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挺拔,小树有小树的俊秀。树是大地的美男子,或林立山间,玉树临风,或依水而居,楚楚动人。远远望去,每棵树都在春光的照耀下,倩影婆娑,悠然自在,仙风道骨。
春天是传递情感的季节。男人春风得意,女人柔情似水,多少闲情逸致在春光的照耀下,心花怒放,浪漫至极。春回大地,春意盎然,犹有花枝俏,春光无限好。
然而,春天里泥土之光最为芬芳。
夏日之光是白色的,把光转化为热量,这是夏天的标志,光合作用走向顶端。白色的光芒洒向大地,与树木结合,斑斓璀璨。夏光使大地增厚抬高,变绿变蓝变美。炽热的夏季让世界无私可藏。夏天过于滥情,在这个季节里,生命的更生命,腐朽的更腐朽——树木花草,紫藤果蔬,争奇斗艳;蚊蝇恶臭,腐烂之气,任嚣尘上。夏季就是个大染缸。不管好看与不好看,接受不接受,统统进入你眼帘,贯穿你每一根神经。
只有夏天惊雷之光,才是夏日世界本来的庄严和敬畏。
秋天不是梦幻,秋天是有故事的季节。湖光秋色的主体是秋光,因为有光才有色彩,这是汉字的魅力。秋日之光呈橘黄色。秋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洒在大地上,一片金黄。比起夏天来,唯有秋光不过分不多余。
立秋,是原野的盛事,在明亮的苍穹下,秋天把蕴藏在庄稼里的力量全盘托出。秋天赤情,拳拳之心,日月可鉴。高粱含情,大豆献媚,瓜果飘香,玉米在秋光里沐浴,一切谷物都在蓝天下卸妆,从容又实诚。此时,世界如此清晰,纹脉中的往事浸入心扉。身材欣长,皮肤白皙,长发飘逸中的女子适合站在山岗上,很唯美。眺望蓝天,期许爱情,与伤感无关。其实伤感不应当在秋天,哪有在丰收的季节里把喜悦之情当作忧伤之痛?
秋天,不仅仅是谷物成熟,果实成熟,叶子也在成熟。没有收获叶片,这是叶子的幸运。它将回馈大地,归根或漂泊于风中,在远方归根,进入新一轮循环,成熟之后,下一轮环节是酿造,并非只是农人家开始储存和酿造,而是整个世界在秋天里都满溢香气。秋分,广阔的天空万里无云,荷残菊开。那些遗落的稻穗、大豆、高粱,还有小泥豆,比正规的上了架的垛上的更耀眼,我和儿伴们曾多次跟随在姥姥的后面,用稚嫩的步子丈量田间坡地,收拾被秋光遗失的汗珠。
我们做着相同的姿势,一生不变,秋光下的姥姥和我显得极为瘦小。
冬天的光有寒光和紫光之分,寒光是在极地天气下的冷光,是光的另类。紫光最珍贵,冬日暖阳,光的热情把人们邀向户外,分外惬意、舒坦。
进入冬季就像人生跌入暮年,光阴也显得暗淡和苍凉。当天空变黄时,岁月也就变黄了。冬天就是这个样子,总比春天老。这不是冬天的错,是历法把序列排偏了。冬天并不缺什么,江山不变,只是北回归线把阳光拉斜了。
春天是梦开始的地方,冬季是孕梦的季节,好比母子关系,母爱最伟大,冬季最专情。冬天的雪洁白无瑕,屋檐下的冰凌晶莹剔透,冬天的梦最酣,冬天的酒最绵长,冬天的脚印最踏实。
我喜欢冬天的雪。当我从睡梦中醒来,站在窗前看到那漫天飞舞的雪花飘然而至,往日的暮气一扫而光。雪花的轨迹是螺旋的,落在地上横向铺展。美好的、圣洁的雪,铺过道路,铺过草地树林,铺向湖面,铺过高山坡地,世界被连在一起,沟壑和裂痕被抹平了。此时,最忙碌最活跃的是地下所有植物的根,就像大地的筋络,紧密相连,但我们看不到这一切,就像我们看不到世界的本相。大地枯萎,不代表光的结束,那是为下一轮新生作准备。
其实,光是不分季节的,是地球转动才呈现出大小强弱的光泽。光与时间一样,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所不同的是,光是物化的象征。光和人的生命一样,不能回头。不同的是,亿万光年之后,光仍然义无反顾照耀天地。光守恒。
光有节操,有层次,光的高度和力度,太阳最有发言权,月亮次之,太阳是哥,月亮是妹。汉文化特别是在现代,歌颂妹妹的多,表扬哥哥的少。古人也特别注重月亮的形象。外国人一首《我的太阳》让中国歌者翻唱不已,而我们自己总是在"弯弯的月亮"下"月亮走,我也走",显得媚相过重,阳气不足。
光多种多样,有天光,有地光,有阳光,有月光,有星光,还有雷电之光。它们各有各的表达,刚柔相济,阴阳有度,无须回报。只是人们在摄取光的营养和能量的同时,不要损坏光的形象,影响光的质感,不要逆时光而行,自食苦果。
当我们静下心来仰望星空,分享和阅读这些光芒的时候,你会发现:太阳的味道最浓。
平遥古城
文/紫玲珑
从西双版纳回来三天,初四又跟着妹妹一家去了山西平遥古城。把去西双版纳的游记整理出来后,本来想就着在西双版纳活跃的思维再写一些东西时,突然就发现激情不再,心烦气燥,好象浑身都被抽干似的,才思枯竭,江郎才尽,象在版纳时每天潇潇洒洒地洋洋万言也不复存在了,好象再也写不出什么了。
正月马上都快过去了,我又提起笔来试着回忆着写些那时的东西。
初四早上九点出发,三辆车,23人,老老少少,浩浩荡荡,目的地山西平遥。河南境内,雾霾满天,压抑地让人喘不过气来。一路上到是畅通无阻,车辆稀少。一到山西境内,天空突然间好象变了个样,晴空万里,居然看到了蓝色的天空,真让人惊喜!空气质量也好象好了许多,打开车窗,空气还是很凉。翻过一座山又到一座山,越过一个涵洞又一个,连绵不绝。幸亏春节期间不收过路费,否则山西境内的过路费一定比河南的更贵,因为建筑成本明显增加。昏昏沉沉,经过七个小时的漫长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山西平遥古城。
这两年在郑州我已经感受不到过年的气氛了,冷冷清清,戚戚惨惨。最多窜个亲戚,发个红包,很是无聊。可一到平遥古城后,我才发现,原来中国的新年居然这么热闹。平遥古城做为明清最繁华的金融都市历史悠久,深厚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的积淀,使我和我的同学朋友们都不约而同的驱车跑到几百公里外的平遥来过新年。
我们住的宅院叫东南海宾舍。宾舍座落在古城的东南方,闹中取静,其中的院落重重叠叠,一个院接连一个院,青砖小路,斗拱飞檐。整个宾舍由东海、南海、西海、北海、中南海和东南海六个院落组成,六院相连,各显特色。
推开一扇扇木门,里面好象承载着千年的痕迹。一步一步,时光流逝,冗长的巷子,斑驳的灰墙,青青的石板路,菱型的窗棂古朴精致,两旁屋檐下高挂的红灯笼,都让人不禁想起张艺谋曾经导演过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巩俐扮演的四太太刚进门时的情景,记忆仿佛在此刻凝固,回到那青砖灰瓦极富中国韵致的大宅院内。回归明清巷陌中,舒缓悠闲度一日。
走在平遥的大街上,清末的平遥城,镖局,钱庄,县衙,文庙,九龙壁……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林立,或细腻典雅或古朴大气,具有沧桑历史的古建筑都带着已磨损的砖雕印着岁月的痕迹让人仿佛穿越回百年的明清时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百姓在过年的时候,讲究团圆和祝福;而平遥的红灯笼,图的是喜庆和吉祥。2015年的第一场大雪在初五下午四点左右降临了古城。那时的我们还漫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内,手里拿着古城的特色小吃,饶有兴趣地逛着一家又一家栉次鳞比的店铺。这一场大雪象是上天给我们的节日带来的惊喜,使古城的年味十足!洁白的雪花飘飘洒洒,浩浩荡荡,转瞬间覆盖了整个古城,青砖墙白顶,加上红艳艳的灯笼,热闹的人群,形成一幅涌动的奇妙画面,生机盎然而又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