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哲理小故事短篇

2023/09/07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哲理小故事短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哲理小故事短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给他一份牵挂

文/凡鸣

一个山里的小伙子,因为遭受爱情的打击,一时间心灰意冷,看破红尘,跑到背后山上的寺庙里,出家当了和尚。

母亲上山去劝他回家,他不回。父亲也上山去劝,他还是不回。妹妹接着去劝,他仍然不回。他已经铁了心与青灯为伴超脱尘世。

母亲天天往寺庙里跑,他为了显示心意已决,干脆拒不相见。

一家人都拿他没有办法,母亲终日以泪洗面,父亲整天唉声叹气。

这件事惊动了教书的舅舅,舅舅也到寺庙里来看他。他说,我已决意当和尚,你要是也是来劝我回家的,就免谈。舅舅说,人各有各的愿望,你想出家为僧,你母亲想让你膝前尽孝,这些都无可非议,我也不想干涉。只是,你母亲年岁已高,你每天还让她爬这么高的山来看你,实属不该。

他说,又不是我让她来看我,是她自己要来的。

舅舅说,她天天爬山来看你,是担心你,怕你在这里生活不好,要不这样,你今后每天晚上敲完晚祷的钟后,再单独敲三响,表示你在这里一切都好。反正你家在山脚下,听得见钟声,你母亲听到了,知道你一切都好,就不会担心你,也用不着爬上山来看你了。要是你在这里生活得不好,就敲四下,你家里人也会知道。

不就这点事吗,还可以避免母亲天天来烦他,他同意了。

自此之后,每天晚上敲完晚祷的钟后,他都会补敲三下,那是为他的家里人敲的。

母亲果然没再上山来烦他,父亲没来,妹妹也没来。但他每天敲那三下钟时,不得不想起他们,那钟是为他们敲的啊。

这样过了十来天,这天晚上当他再次敲完那三下钟后,出了一件他意想不到的事,他家的方向也传来了钟声,一连响了九下。

他知道那钟声是他家里人敲响的,但他家里怎么会有钟呢?而且一连响九下,表示什么意思?这一夜他没有睡好,脑子里尽想着这两个问题。

接下来的两天都是这样,他一敲完钟,家的方向就会响起九声钟声回应他。

他忍了两天,有些忍不住了,第三天借化缘的机会回了一趟家,看到家门口果然挂了一口大钟。妹妹告诉他,这钟是家里专为他买的,家里人通过钟声知道他在庙里生活很好,也就放心。但他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啊,为了怕他担心,家里才买了这钟。每天敲九下,是父母和她三个人一起敲的,每人三下,表示大家都好。

他这才释怀,又回到了庙里。自此之后,每天山上山下钟声回应,传递着相互的信息。

这样过了一月。突然有一天,当他再次敲完钟后,却听不到家里回应的钟声,他的心里犯起了嘀咕,家里怎么了,怎么不敲钟呢?第二天,家里的钟还是没响。家里出了什么事吗?他在山上待不住了,连夜赶回了家。

屋门口已没有那口大钟。他冲进屋里,还好,父亲在,母亲在,妹妹也在。只是家里多了一个人,那是舅舅。

钟呢?他问。

舅舅说,卖了。

为什么卖了?

你都回家了,不再当和尚了,家里还要那口钟干什么?

他讶然。他没说过他不再当和尚啊。

舅舅说,出家人讲究的是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你如此牵挂家里,说明你尘缘未了,不适合当和尚了。别硬撑着了,还了俗在家尽你的孝道吧。

他犹豫再三,还是脱了僧袍。父母又要回了儿子,妹妹又要回了哥哥,一家人别提有多高兴。

这一切都是舅舅的主意,舅舅说,他既然死了心要当和尚,再怎么劝说也是没用的,不如给他一份牵挂吧,有了牵挂,他的心总有一天会回来。

的确,要想让一个人回心转意,要想让一个人重拾生机,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份牵挂。有了牵挂就有了思念,有了思念就有了爱,有了爱,再冰冷的心也会冰雪消融、春暖花开。

给人爱,就给人牵挂,亲情如是,爱情、友情亦如是。

老爸的"表里不一"

文/段海军

随着年事已高,阅历丰富,老爸对人、对事越发一团和气。面对老妈的唠叨指责,一笑而过;面对生活中的琐碎杂事,泰然处之。每天,一张报纸,一杯清茶,兴之所至,也写一篇小诗或临摹一张字帖,俨然一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隐居雅士。

其实,老爸平静随和的外表背后,还怀揣着一颗爱憎分明的赤子之心。听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要篡改教科书,强占钓鱼岛,老爸立刻满腔怒火,奋笔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擎苍右牵黄,钓鱼岛上来驱狼。真是一个有个性的老头。

忽一日,老爸催促老妈:快把压箱底的衣服拿出来,我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聚会。究竟是什么事情,让本已心如止水的老爸如此重视,如此急切。老爸不说,我们也不方便刨根问底,只要他老人家高兴,愿意做什么都行。

晚上回到家,老爸显然还沉浸在聚会的兴奋中,兴致勃勃地描绘当时的场景。原来是老爸小学时候的校长过九十大寿,昔日的同学们都自发前去祝贺。谈到老校长虽已90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发挥余热,老爸虔诚的表情一如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小学生。

不顾老妈再三催促吃饭,老爸一头扎进了书房。我知道,肯定又是灵感大发,文如泉涌。果然,一首小诗应运而生。敬赠老校长:三尺讲台竞风流,桃李芳菲写春秋。光阴荏苒再回眸,无怨无悔孺子牛。粉染两鬓华发生,老骥伏枥永不休。桑榆未晚意犹浓,为霞满天情更久。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老头。

外人都夸老爸脾气好、修养好、人缘好。其实,老爸就像一口古井,表面是波澜不惊,下边则是暗流涌动。我们全家人都为有这样一个"表里不一"的老爸感到骄傲。

园丁乐

文/杨靳葆

我的住宅旁边有一块空地,我把它修整出来,换上能长庄稼的好土,开辟成了一个小园子,种上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果蔬花木。从春到秋,为了打理这个园子,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园丁。

做一个合格的园丁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要勤快。先民刀耕火种是在懵懂中求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当然也不会有太好的收成,那是那个时代的生产力和认识水平决定的,现在要养殖可就讲究了:入冬前要翻地,以便土壤通过日照和冬雪杀菌,春天有整地,下种要适时,早不行,晚不行,要适时施肥浇水,要间苗除草,整个过程哪个都要做到精准,否则是不会有好收成的。当然我经营这个小院并不指望它能有多少物质上的收获,一是我爱动,爱绿,爱花花草草,二是如果荒废着,这里就成了垃圾堆,成了那些不自觉的人糟蹋的污秽之所,能把自己周围的环境改造成赏美之处也会有一种成就感,第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创造价值多少不能以是有形的无形来衡量,但它使我身心具佳,何乐而不为?

要学习。整个过程该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虽然从小在农村生活了几年,但小孩子对农事的了解仅止于皮毛。前几年我种南瓜结果还不错,今年却出现了频繁落果的情况,严重影响产量,有的长到拳头大了又蔫了,特别让人感到惋惜。我到早市上请教卖菜的农民,各有各的说法,在网上查询也有不同介绍,或许都有道理,我只好自己摸索,原来南瓜花开是雌雄同株,是异花授粉,是需要媒介的,或者借助蜜蜂等等昆虫,或者人工授粉,也许因为周围花儿不多,昆虫也就不多,我就仔细观察,只要有雌花开了,我立马进行人工授粉,渐渐地我掌握了其开花的规律:一般在早上10时以前,所以我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并适时给于授粉,果然,授过粉的瓜儿基本上都坐果了,而且由于水肥充足,南瓜长得亮油油,一天一个样,看着架上果实累累,心情舒畅极了。

营造一个小环境,一个小天地,绛紫色的香椿吃了一茬又一茬,杏花落了,桃花红了,小苗出土,田园渐绿,蔓子疯长,红的、黄的、紫的、白的花儿点缀在绿色的地上、架上、墙上,形成了一个立体小画廊;果实累累,满院飘香,吸引着路人、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子女儿孙,来参观品鉴,就这么个小天地,让人们赏心悦目,让人们搔首弄姿,让人们拍照留影,让人们赋诗作画。美是自然,美是创造,美是生活,美是心灵的慰藉!

这就是一个园丁的赏心乐事。

老张的哲学

文/马德

刘震云讲了个故事,说在灾荒年代,逃荒的路上,老张死了。

老张临死之前,他没有想起妻离子散,没有想起蒋介石,也没有想起日本鬼子,他只想起了老李。原因是,老李是三天前去世的。

"我比老李多活了三天,值了".这是老张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这个世界的好多人,都活在老张的哲学里。遥远的地方,有天大的事情,也都跟自己没关系。最让他们在意的,是身边的人。因为,身边的人那里,才有自己的苦难和幸福。

有一个老婆婆,女儿在北京,每年她都要去住女儿家,少则十天,多则几个月。每次从女儿家回来,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另一个老婆婆家去串门。然后,大讲北京的大街、商场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她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就是因为这个老婆婆的儿子在县里做官,总会大包小包带回好多东西,而她没有这样一个儿子。每次回来,把该说的该讲的说完了讲完了,她便一下子觉得心气和顺,幸福感十足。因为,终于在这件事上,把差距找平了。

后来,听故事的老婆婆中风瘫了,已经不问尘事。她也很少再去北京的女儿家了,或许在她看来,这趟旅程,已经没有了意义。

朋友所在的一家科技公司,每到年底都要走几个人。原因是发奖金。发钱也会走人,是奖金发得少吗?朋友摇头。朋友说,不是因为钱发得少,而是因为自己的钱比别人少。有的人,拿到手的奖金有二十多万元,最后也走了。一问,只比别人少一两万元。

有人劝,算了吧,不就是少那么几个钱,何必呢?听的人一脸的愤然,说,这能随便算了吗,名义上是钱多钱少的事,其实这里边有猫腻,奖金中的小区别,可是领导那里的大江湖啊!

好多人,本不该走,结果,跳槽之后混得一塌糊涂。对此,朋友不无感慨:在别人那里较真太多了不好,因为别人什么都不少,而你会失去很多。

乡下有一对夫妻,爱占小便宜。每到庄稼成熟的季节,总喜欢在别人家地里,或者掰个棒子,或者摘几根豆角。总之,这样便觉得十分快活。乡里的人们,都知道这夫妻俩的德行,也懒得搭理他们。不料有一天,妻子竟被气死了。一个爱占便宜的人怎么会气死呢?原来,她家的地里,丢了一个大倭瓜。

偷了一辈子的人,结果被人偷了,还送了命。看来,人这一生,如果把所有都牵系在别人身上,滋味不好受啊。因为,别人那里,有自己的幸福,也有自己的痛苦,是快乐场,也是埋葬地啊。

如果你给的不是别人想要的

文/夫子

丈夫忙碌了一天回来了,但是他却坐在沙发上不说话。妻子很关切地问他,怎么了?他说我工作比较辛苦,想静一下。妻子默默地走开了。第二天晚上,丈夫还是不愿说话,坐着呆看电视。妻子又关切地问他什么事,他说没有什么事,想静静。第三天还是这样,妻子爆发了,她很愤怒,她把丈夫这举动解读为不把她当自己人,不再爱她了,什么事都宁愿放心里而不愿跟她分享。丈夫却觉得妻子很不讲道理,我到底哪里得罪你了,我最近工作压力大,不喜欢说话,就这么简单,你为什么想这么多。一场口角之战就这么爆发了。

妻子可能没有想过她给的关怀不是丈夫需要的,丈夫需要的是自己的空间。如果妻子能够懂得丈夫的需求,在他需要安静的时候不去打扰他,那么过几天丈夫会主动向她交代事情,两人相处也会很和谐。反过来,如果丈夫知道妻子需要被关怀和聊天,他可以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简单跟妻子说3分钟的话,那么妻子的心理需要也会得到慰藉,那么家庭矛盾就不会爆发。

有一个段子:"你给了我一车的苹果,然后你说你被自己感动了,问我为什么不感动。我无言以对,然后你告诉全世界,你花光了所有的钱给我买了一车苹果,可是我却没有一点点感动,我一定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我的人品确定有问题。可是,我只是喜欢香蕉而已啊".自己认为是对别人好,可是别人却觉得这是你强加给他的意志;你觉得自己的付出别人不珍惜,可是别人却觉得你多此一举,可见如果你给的不是别人想要的,费心劳力又不讨好。

很多时候,两性的相处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就好像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两个不同星球的人在一起,生活方式、价值观、思考方式都不一样,如果不知道对方的需要,一味的付出则会让人很烦。

夫妻之间久而久之这样吵架,感情也慢慢消磨掉了。要解决这种矛盾的爆发,最好就是换位思考,大家都想一下自己给对方的是否就是他所想要的?还是你希望对方这样对你?妻子想和人倾诉,发泄一天的情绪,可以找自己的闺蜜聊;丈夫虽然很累,可是如果能感受到妻子想聊天的需要,可以等她说一会再告诉自己想静静的需求。

得理也让人

文/怡然含笑

正在热播的《归去来》中,有个情节——劳拉侮辱中国留学生萧清,数落她抢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校内工,并且将橙汁泼在了萧清的身上。

萧清为了消除误解,把自己的校内工让给了劳拉。劳拉知道真相后,向萧清道歉,并给萧清一杯橙汁,让她也泼自己身上,萧清却把橙汁喝了。萧清的做法,让外国留学生折服,让我们喝彩,这就叫"得理也让人".

一般情况下,无理者还要强词夺理,更何况得理者,怎能轻易低头呢!所以能做到"得理也让人",是不容易的事。

曾定做一件衣服,约好一周去取,去了没做好。再约三日后去取,去了仍没做好。店主总推说事多。

谁的事不多呢?谁的时间都一毛不值,谁的腿都是用来白跑的,"诚信"哪儿去了?

这些质问,咕嘟嘟直想往外冒,但我还是使劲儿摁了下去。又等了三日。

此事过后,我有点服了自己。终于学会了"得理也让人".

红尘滚滚,熙来攘往,本就少不了摩擦;再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小节并非原则问题,何必较真儿呢?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姑娘上了高铁,见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男士。她核对了自己的票,客气地说:"先生,您坐错位置了吧?"男士拿出票嚷嚷着:"看清楚点,这是我的座,你眼瞎了?"

女孩仔细看了他的票,不再作声,默默地站在他的身旁。一会儿高铁起程了,女孩低头轻松对男士说:"先生,您没坐错位,您坐错车了!"

起初,感觉女孩做得漂亮、解恨。之后,却感觉女孩做得有点过了,还是睚眦必报,"得理"后没有"让人".

凡事说着容易,做着难。人在气头上,就像洪水翻滚,要立马停下来并退让,那是需要极大的自控力、极宽的胸襟与极高的修养的。

孔子也曾教"得理"的颜回"让人".

买布的与卖布的起了纠纷,买布的嚷:"三八就是二十三,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路过,就插嘴其中,欲摆平此事,结果引火烧身,买布的赌上了"头",颜回赌上了"冠".找孔子评判,孔子判颜回输。

让了,颜回只是输了"冠";不让,那就是一个脑袋。得理也让人,孔子教颜回赢的是人格。

这有意义的一堂生活课,上了二千余年,一直到今天仍散发着光辉。

可见"得理",仍需让三分。不妨一试,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