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理的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关于哲理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关于哲理的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举荐的智慧
文/彭胜发
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三国时期,庞统才华横溢,与诸葛亮齐名于荆州,自言"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读来绝非虚言。
赤壁大战后,庞统欲投靠孙权,然因其太小看周瑜,而致使孙权发誓永不用其为官。由此可见,孙权平生乃是最喜欢最信任周瑜的了。
诸葛亮知其非一般人物,修书一封,举荐给刘备。庞统作为有着非凡才能之士,自然有着自己为人处世的一套生存法则。
庞统得诸葛亮举荐信后,去见刘备,却不掏出诸葛亮的举荐信给刘备看。刘备看了他几眼,见他相貌丑陋,不甚了解他,就随便安排了个小县令的官位让他先干着。庞统见刘备如此冷淡,也没多说什么,勉强答应上任。
小县令的职位对于庞统而言显然是大材小用了。庞统上任后,不管事,终日睡觉喝酒,凡民间诉讼纠纷,皆不理睬。不料一日被张飞看见了,张飞一把把他抓起来,骂其占着茅坑不拉屎。庞统不愧有着非凡的才能,一脸从容地对张飞说:"百里山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果然,张飞坐一旁,只见庞统命衙门官吏将所积案件细数搬上案来,原告被告人等环跪阶下,不到半日的功夫,民皆叩首拜伏。张飞看后很是佩服,起身道歉道:"先生大才,小子失敬。"自此才有了猛张飞力荐庞统一事。
再次荐刘备时,已是另一番处境,此刻,庞统才拿出诸葛亮为他而写的那封举荐信来。刘备见后,大惊,自感自己以貌取人了。
从举荐信这一细节,就可看出庞统的大智慧,更可看出其不同于常人的镇定与从容。一封举荐信,因场合以及处境的不同,效果却是天上地下之别了。
从庞统,突然想起几年前一朋友大学毕业去应聘之事,朋友也是手怀他人一张举荐信。应聘面试之时,朋友没急着掏出那张举荐信,没想到也轻松应聘上。工作几个月后,老板才知其被举荐之事,心中对其印象顿时大为改观。
在如今的时代,如庞统般适时举荐自己的智慧显然值得推崇。当然,这种举荐的智慧得量力而行。
期待
文/兰草ygl
人的一生有许许多多名目繁多的期待。
期待是心灵的田园,吸引着不同方言、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走来,背负着简单的行李,身后是亲人跻足眺望的目光。他们将自己放进田园的那一刻,就播撒下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念想、希冀、渴慕、爱恋的种子,还有许多过去、现在和想要改变的未来那些属于个人的隐秘。
我想,可以打破一生的沉寂的东西,应该是期待吧!期待可以让躁动和不安平息,让忧郁和惧怕退去,让疲惫的心灵鼓起勇气。正是这样或那样大大小小不同的期待,组成了一个个别样的人生。
人一旦做了父母,最大的期待,就是幸福地看着孩子慢慢地长大。因为无形中不知不觉地将好多人生的梦想,都无偿在转嫁到孩子身上,以至到孩子长大到了选择学业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座城市、一个学科领域成了一家人眺望的方向。说起来,或许还有些盲目、有些简单,只是喜欢那样一座城市、那样一个学科领域,或者确切点说什么都不是,便用满心的精力和财力,不期然地让孩子用一连几年的光阴,在那里一次次在抵达、停留。当孩子学业有成挥手告别后才发现,曾经对那座城市和那个领域的那些眺望、那些关注、那些期待都随之模糊了。
期待具有时代的节奏感,伴随着杂沓的人生脚步,连着纷繁的社会变迁。消消涨涨,永远无限。
年轻的时候,人们一般都喜欢那种简单、倾向无羁绊少瓜葛的寻常生活。恍入中年,过了满脑子自负,总想印证自己点什么的年龄,看风看雨不再惊慌。空巢之家,一个人面壁若大的空间,免不了有一丝丝的寂寞和孤独。这时候不知为什么,常常喜欢坐在那里,漫无边际地独思独想,想得多一点的是家庭和事业一步一步走过的路,然而想得更多的还是人到晚年不可回避苍老无助的有些难以消磨的日子,不免生出几许伤感、几许忧郁。于是特别期待回到家里,身边有老人相伴、有兄妹相依、有孩子相随的日子。
其实,每个人生活中都有难以隐秘的居安自守、乐其所乐,与之相适应的自尊、修养、气度、胸襟,让我们区别了这个人或者那个人。
细细想来,人的一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林林总总的期待,是不是人人都喜欢思无止境呢?就是说已经得到的东西,不知道好好珍惜,却总想那些得不到或者说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对于精神和情感方面,缺失的又往往是向往的,这种期待完美的韵致和理想化的追求,可能是一个人与生俱来!
人会老,期待不会老去,期待每时每刻行走在人生旅途的时光中。记得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令人心碎的情节,让我好长一段时间心情都不能平静。有这样一位痴情的老人,当年刚刚走入婚姻的殿堂,就被裹进逃往台湾的船上。几十年过去了,他一直没有再娶,苦苦在期待有朝一日和妻子团聚的日子,直到死,那双干涩的眼睛也没有闭上。我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像这位老人一样,以一生的期待眺望着、憧憬着、打拼着,痛苦并快乐地生活着。
期待是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过程,结果并不一定都特别重要,走进期待就是走进幸福,因为每个人的期待有所不同,但可以说都是自己美好的梦想和追求的幸福,有些期待本身就让你已经收获了的一段幸福。
我们都试着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活,不是么?我们嫌现实的世界太局促,社会还有许多不公平,生活还不够富裕,于是我们期待收入的增加超过物价飞涨,期待对事业的辛勤付出,换回社会更高的回报。
期待既然是个过程,那么期待的那一刻或者说是那一段时间,可以让人的思绪回到真实的现在,也可以延伸到想去改变的未来。期待过程
中,预知的或是无法预知的困惑、琐碎、繁杂、疼痛,都可以忍受。
期待的过程,远比期待的结果复杂。有的期待,可知的结果,只是一点点,接近于无,就是这一点点的希望,因期待的守候不期然地在心中慢慢放大膨胀。
期待过程虽如同天空的日月,日日升,月月落,应时更新,但变幻不已。因为天空时而有风,时而有雨,时而阴,时而晴。结果无非是好,是坏,或者是不好也不坏。
有时候,期待是一次永无止境的精神跋涉,也是一种灵魂煎熬,因为时间可以把很多热情和兴奋都绞干,最终能邂逅什么风景,能收获什么正果,并不一定是有答案的。就像人生一样,有快乐也有痛苦,交错上演,以至后来,亘古常新,人却老了病了死了。曾经威震欧亚非三大陆的罗马恺撒大帝,临终时告诉侍者:"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恺撒,死后也是两手空空。"期待是一种心灵的光辉,自己照耀自己,最简单的光辉,就是亮晶晶的透明。
有个朋友对我讲,她和丈夫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俩小无猜,走到一起共同生活的当初,日子过得十分贫寒清苦,但她不觉得苦,俩人相依为命,心是贴在一起的。那时她时常期待着生活美好的亮色,等到孩子大了钱多了日子好了,俩人却各奔东西了,期待的幸福很快成为回忆、成为故事。
看来金钱和财富不是万能的,幸福也不完全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是人们的心态。穷人的幸福感多于富人,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我常常想,人生需要幸福的期待,幸福离不开物质享受、精神追求和情感支持,就是人们渴求在被满足或部分满足时瞬间的一种感受。按老百姓的通俗说法,幸福就是知足,知足者常乐。没有期待,就没有渴望,没有动力,没有幸福的到达。
期待没有固定模式,幸福不是供人观赏的展品,他人眼里期待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自己想要得到的幸福,也未必适合自己。幸福不能在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关键是要调整好自己的思维和视角,营造自己独立的情趣、格调、品味,让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细节都成为幸福的积淀。
过去国贫家穷,生存温饱都成问题,幸福无从谈起。于是人们打心底期待,生活能越来越好。然而是不是日子一天比一天更滋润,幸福就无边无际地在生活中漫延,期待就停止了呢?
走在街上擦肩而过的男男女女,一个个不仅衣着光鲜,眼神光鲜,肤色也光鲜,这种由内到外的光鲜,就像人们脸上不易察觉的幸福的容颜,这是一种与年龄无关却与饮食有关、与健康有关、与心情有关而凝练的精神状态。或许就是源于生活的轻松、悠闲、自得,特别是饮食营养过盛,因超体重影响健康和美丽的问题无形中多起来,于是人们期待各种方式的瘦身,这也是一些公共场所听到最多的共性话题。
一个镶嵌在生命中具体的或是抽象的、清晰的或是模糊的期待,可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一丝生动、一片鲜活、一种满足。
城市是诱人的海市蜃楼,因为壮美,气势如虹,我们迷失,甚至不愿知道自己来自哪里,又因为拥挤,我们常常选择逃避,魂魄回归原汁原味的大自然,成为一种原始和古朴同在的期待。
漫长的冬季,当树把所有的枝权都迎向天空竖起,人们期待着春风、春雨,期待着春天的绿树、繁花。走在商场眼花缭乱的折扣服装堆里淘宝,有的服装质的不错,是原有价格的一两成。每每这时候,就有一种瞬间的满足,并对下一次逛街有了一种新的期待。
以往,总觉得期待幸福是件挺困难的事情,那是人生灯火珊处很高的境界,可望不可及,现在才理解,其实幸福又很简单,只不过是一时的满足和慰藉。幸福是个迷,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迷。就像我们无法理解落日、春雪一样。有的幸福往往无法用语言描绘,只能用心细细体会,体会越深越难描绘。因为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聚,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
有期待的人,内心往往是快乐的。期待把人的心一直带往远方,那是一个叫做梦想的地方。即使稍有不快,风轻轻一吹,也会烟消云散。期待是一块从自己生活里逃开片刻的空间,期待的那一刻,会把置身于人生裂伤中沉闷的日子擦亮。可以让人的思绪回到很远的从前,也可以延伸到遥远的未来,
期待是人的一种本能,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期待的定位都不能过高,过于理想化,否则期待就是一种灵魂的折磨、一种心灵的痛苦。让人在那看似光明的期待里看到了更加荒芜的荒芜。
期待让我们相信水到渠成,相信来日方长,它可以让我们忘记时间的残酷、人生的短暂和生命不堪一击的脆弱。
当我们从期待的长河一次次地趟过,明白了很多当时不能明白的过去。对人生沧桑多了几分内敛、几分成熟,或者说不再那么年轻气盛、那么愤世嫉俗。岁月斑驳得如一张老照片,只是曾经年少的光芒,原本我们都并未忘记。
期待是每个人成长记忆的一部分,心中痛苦和欢欣的一部分。曾经许许多多的期待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改变着我们精神上、物质上因欲望和纠结曾经占据的心。
有时候,期待的意义不在结果而在过程。于是,很多期待就排列在岁月的轮转中,不知不觉地一丝一缕地穿织起人生,没有时间的先后,没有得失的进退。
值得庆幸的是,有些期待过后,我们不经意间知道自己该想什么、做什么了。一个人对泛泛人际间的爱与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否、对憧憬未来的期待与否,这是心活下去还是死寂的分界线。
期待对于我们每一次的实现,都是为了更热切的期待。就像一个有多远走多远想用脚步丈量世界的游人,从这一片荒漠出发,当他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一个草原,就预示着还期待将要抵达下一座岛屿。漂泊者的脚步可以停留,期待永远不会消失。
和谐,是"杂文"的末路吗
文/白水之泉
今天的社会,提倡和谐,这是社会进步的需求。但是不能因为要"和谐",就听不得批评意见。如果我们的社会真的是完美无暇了,就是想批评,也无从置喙。和谐,不应当是河里的螃蟹,只允许自己横行,不让人走直道!然而在今天,针砭时弊的真正的杂文,却已是难得一见。偶尔见到一些,亦是不痛不痒,甚至有些文字是在变相地溜须拍马,这不是往酒瓶子里掺水,简直就是往酒瓶子里装醋,没有丁点的酒香,给人的却是透出瓶子来的扑鼻酸味,呛人心肺。
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社会就兴起了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的兴致,而且似乎人人对此类马屁人情,乐此不疲,弄得在社会上,如若不是深谙此道,就是不懂人情世故,是政治上稚嫩未成熟的表现。于是在一片和谐声里,不和谐的声音都被过滤和谐掉了。在一言堂的威压之下,批评的声音听不到了,大家都是一片赞美之声——好!好!好!然而实际上是真的好吗?转过身来,表面上堆砌出来的笑容,就被满腹的牢骚瓦解,说怪话,发牢骚,甚至是直接张嘴骂娘的,不一而足。这是真的和谐吗?
当我们耳边听到的、眼前看到的许多不平事,是因为尊者长者的失策之类造成的恶果,都被我们压着内心的恶心,装出来的酒醉似的赞扬,和谐得歌舞升平,转而成了尊者长者的功绩,变得可歌可泣了。私底下里,我们会有对横遭不平者的同情,那怕这同情是发自你心底的,但却因为我们的"阴阳脸",那些横遭不平者无论接不接受,心底总会有些不舒服。就像是将要挨饿的人,得到了一个长满了毛的馒头,不吃要挨饿,吃下去又膈应人,没的不泛恶心。然而,因为要和谐,现在的整个社会,几乎都是如此,对尊者长者无原则的好好好妙妙妙。长此以往,当你同样身陷"不平"的泥淖,抑郁愤懑的时候,其他人定然也会像你一样,表面上亦是酒醉似的喝彩,暗地里对你表示精神上道义上的同情,但这与你何益?与社会何益?与国家何益?
由此生发开去,我便有了一点困惑,倘若鲁迅先生生活在当今社会,他老先生的杂文恐怕也没了市场,定然被一些有心人给和谐掉了吧?若如此,我假想某些人的心态,去质问质问鲁迅先生:"您当初写杂文批驳攻讦政府,攻讦一些尊者长者,是出于自己要出名的私心还是爱国的情感的迸发呢?如果你出于私心,想要出名,‘我’可以理解;如果你爱我们的国,干嘛要把黑暗的现实赤裸裸的揭露给人看?这不是向世人亮出自己的疮疤,恶意存心让尊者长者难堪吗?你难道不懂得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的人情世故吗?你这不是爱国,你这是啪啪地扇脸,扇尊者长者的脸!而扇尊者长者的脸,就是抹黑我们的社会抹黑我们的国家,就是变相地扇我们社会和国家的脸,你这不是爱国情感的迸发,而是卖国的行为,理应是罪不容诛!那么,你说,你写杂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鲁迅先生如若生活在这个时代,估计这一系列的追问,也会让鲁迅先生发懵,也会变得不自信起来,也如同我们一样,只求过好自己的日子,其他的什么都甭问。虽说许多的不平事阴暗面,都让自己是骨鲠在喉,但却只能在暗地里饮泣,直至在铁屋子里,和温顺的我们,一起闷死!
和谐社会,一切都该好好好妙妙妙,只有阳光灿烂,没有阴影暗夜,因此,"杂文"算是走到了穷途末路。但是,太阳里,黑子可以蛰伏,却并不代表着它们已经消亡。就像是大雪过后,在雪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粉妆玉砌纯洁无暇,可是雪化了之后呢?世界似乎比下雪之前更为污浊和泥泞!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千里长堤,最终溃散于土皮之下,蚁穴里肆意滋生的蚂蚁。我爱自己的国,我愿它千秋万代,永远屹立!然而好好好妙妙妙,遮掩了它肌肤纹理缝隙里的污垢,血肉皮肤掩盖之下的单个细胞的病变,如果时间久了,依旧任其发展,结果可以想见,必然是污垢沉积,病变的细胞增多,然后类同与1990年的东欧剧变,一夜之间,风云变色!真到了那个时候,一切的一切,又该怨谁呢?恐怕你我都有份吧?是我们温顺沉默的纵容,为尊者长者的腐败变质,提供了适宜生存的环境!由于无人对他们的行为无人监督批评,造成了他们的妄自尊大,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虚妄,胆大妄为自然也就在所难免。当权力缺少了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最终必然会危害到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啊。
"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个世界还有污垢需要清除,还有病变的组织需要治疗,当然就需要杂文来履行自己的职责,清除污垢,治疗病变!我希望和谐了的社会,不要把杂文和谐进坟墓,不要让杂文走上穷途末路,让它如同锋利无比的手术刀,如同治世的一剂良药,为我们的国家健康发展,奉上自己全部的力量!
有一些细节能够感动你
文/朱凌
出差途中见到这样一对父女,父亲又黑又丑,女儿长得很是好看。火车站南来北往的人很多,父女俩坐在那里,不怎么说话。天很冷,大厅里的空调好像坏了,这时,我看见父亲将外套搭在了女儿的身上,自己却冷得直搓手。
小区楼下有一位婆婆,有太阳的日子里,总喜欢坐在门口晒太阳。婆婆很老了,老得满脸的皱纹都堆了起来。可她只要是看到楼下有抱小孩的妇女,便会站起来,让给别人坐。
外出去邮局取稿费,当排队排到我时,才发现汇款单后面的有一项内容没填。这时,后面的人开始催了,如果再等,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柜台里的女孩笑着说:"没事,我先帮你兑,等闲下来时,我来帮你填。"
和男友外出约会,每次送我回来时,他总喜欢走在靠马路的一边。一旦有车经过,他势必会拉紧我的手,当车经过后,便会放开。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此时想想,却让人回味无穷。
这样一些细节,身处其中的时候,并不觉得怎样。可是当你想起时,却有着些许感动。这份感动,来自于关爱我们的人对我们所付出的爱,让我们每每回想起来,便会感动不已。
在那之后,我尝试着也去用这样的细节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将一份关爱,传递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让自己也能够成为值得别人怀念的人,让他们在想起的时候,也能够会心地一笑。
我只是人群中的一张脸
文/黄森林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一张不同于别人的脸,那些形形色色的脸是每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名片,那张名片上有自己独特的信息,那些信息传递着每个人的人气、味道、形象、气质,那是属于每个人的唯一。可以说,每个人都只是人群中的一张脸而已。
那些脸在眼前晃动,这个世界才如此的精彩,滚滚红尘中,那些脸交替变换演绎着不同寻常的美丽。只是,站在岁月的风中,每个人能记得人群中的多少张面孔呢?那些在眼前来来往往的脸,又有多少张是自己所熟悉的或者是似曾相识的呢?我相信不是太多,绝大部分都是相见不相识,大家只是陌路相逢匆匆赶路的陌生旅人。
每个人穷其一生,虽然都在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可是,纵使他的交际面再广泛,他所认识的人也是非常有限的。每个人的圈子总是太小,圈不住那所有的脸,所以大街上总是异样的风景呈现。于是大家都很珍惜那些自己所熟悉的脸。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虽然那所有的脸都在你的眼前,可是你却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你的心中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美国电影《人群中的脸》中,主人公安娜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她意外地发现了一场凶杀案,在与凶手的搏斗中撞伤了头部,等她苏醒过来后,却发现她根本无法辨认眼前的任何一张面孔。原来她患上了"人面失忆症".这种病很可怕,安娜认不出她的闺蜜、和她同居的男友,当然更认不出那个凶手。剧中安娜在心理学家的治疗下,通过学习一些细节来极力辨认眼前的脸。而凶手在知道了安娜的病情后,铤而走险地换上安娜男友的衣服、领带,准备将她灭口。最后她在警察的帮助下,正义战胜了邪恶。那个她所依赖的警察牺牲了,临终前他对安娜说:"你会找到其他人的,我只是人群中的另一张脸。"
安娜的病一直没有好转,她也不得不换了工作。心理医生说"茫茫人海中可能有一张脸会神奇地保持不变".直到女儿出生后,安娜才理解了医生的话,她说,那张她能够辨认出来的脸,原来是爱。
是啊,如果心中有爱,世上那所有的脸都会是生动的面容,是永恒的感动。
肥瘦
文/潘玉毅
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站在一起,落入人眼里,自然是特别的显眼。
对比之间,瘦者有瘦者的骨感,胖者有胖者的丰盈,也不见得谁就一定能赛过谁了。以瘦为美,或者以胖为美,无非就是审美的标准有所不同而已,没有其它的差别。常言道,环肥燕瘦,意思是说女子的体态虽然不同,却各有各的好看。
现实社会里,瘦子似乎更容易得到人们的青睐,在我们的周围,总有人时不时会喊上几句"我要减肥".
不独人有胖瘦之分,书法中字体笔画也有肥壮和瘦劲的差别。《晋书》形容王献之的书法"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唐代诗人杜甫更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盛赞"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之语,对于瘦劲的褒扬之意溢于言表。对此,苏轼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里大唱反调:"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苏轼可说是为肥胖者正名的大好人,力证肥者难为瘦,瘦者难为肥。600年后,清初书法家宋曹在论草书时更提出了肥胜于瘦的理论,"颠喜肥,素喜瘦,瘦劲易,肥劲难".
书法里的肥瘦,就像菜肴里的咸淡,不同菜系有不同的讲究,但用之适宜,总是不错的。黄庭坚给《兰亭序》作跋时就说,兰亭序里的草书,"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后人在摹写的时候要用心体会它的妙处,这样,即便失之肥瘦,也能自成一派。将这句话用之于对人的形容,那些嚷着要整容或者减肥的人或许都会放弃自己的念想吧。
过度的以瘦为美或以肥为美,显然有失偏颇。字既如此,于人亦然。肥或瘦,合适就好,瓜子脸、丹凤眼、樱桃嘴、柳叶眉是好看,但是如果把这所有的好看集中在一张脸上,有可能不是更加好看,而是略显怪异了。
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当时序的变化由春入夏,花渐次落去,埋入土里,蝉声处处,佳木成荫,一阵风吹过,一场雨落下,绿更肥了红更瘦了。在这肥瘦的变化间,藏着大自然最本真的样子。
做人或如草木,肥瘦,只要健康开心,随着自然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