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意林》中的经典文章

2023/09/06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10篇《意林》中的经典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意林》中的经典文章(精选10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时光清寂,心安若水

文/寒江雪

端坐在光阴的渡口岸边,静静聆听岁月的跫音。拾掇时光缝隙里残留的暖色,用花开的那点嫣然,细细地描摹每个潮汐。

俯首在记忆斑驳的湖面,打捞点点滴滴往事,拈一支清瘦的毫笔,蘸染那抹心念,在泛黄的篇章里,勾勒几笔温婉的色彩,点润每一瓣枯干的落英。

晕开了那片墨迹沉香的倥偬岁月,搁浅唇边的一阙略为枯涩的清词,揉捻成被岁月流放的一掬丹红,独自摇曳成花,掩我一抹的孤寂倦了。

时光在指间淌过涓涓细流,漫过清冽与荒芜,脚步渐远,记忆声息渐隐,老旧成一页翻过繁华的孤独。歌阑人静时,循着渐去的跫音,掂一阙平平仄仄的长短句,拈一串抑扬顿挫的音符,攒成繁芜的人间四月天,独自咏叹曲终人散,翻梦成今古,于是,前尘便成了春秋而不可得。

遥遥的归家征程,一路觅来,曾渴盼邂逅哪怕只有一位同道者能结伴同行,在某个分岔的路口,或在险山峻岭的艰难道上,各自予于只言片语鼓励下行走。可是,我只能背着行囊孤独上路,于浩瀚佛法海里苦苦曲折迂回,想荡尽几世轮回的尘缘俗情,成就静水清池里一把铮铮莲骨,换回花开的清明。

好在还有恩师在侧,慈悲擎一盏明灯,心灵的窗口从此闪耀着明亮灯火,让我能倚一庭暗香疏影,阅一卷清凉法意。不顾盼地执手那缕引辔,兀自迈走一径长路。纵然陷入迷茫低谷,借助于彼岸的梵音缭绕,还能于曲径通幽的柳暗花明处,捡拾尘风中零星的碎影,编织一折清香的曲韵。

时光清寂,四季从身边第次更迭,持卷吟香的日子,轻巧涤荡了红尘里的凄婉。每每于夜正寒的时分,腕底袖珍心藏的这点墨香,还能勾兑几笔柔柔的暖色,在翰墨与书香间闪动,让我握住了半点温然。一颗心,便安放在静寂里,于是心安若水。

夜在循环,路还在延伸,悠远而深邃的风景依然还在前方。任其红尘纷扰百转千回,风雨飘零,人事飘渺如昨,不问今生的聚散。品浮生冉冉,观缘起缘落,尘缘皆成空。

红尘阡陌,繁华如浮云掠眼而过。若可,许我一份恒常不变的坚持,携宁和与清澈微笑向暖,遥看来年的夏初,莲池添新绿,小荷露了尖尖角,于红尘清幽处蕴育,寂静绽放,安然芬芳……

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终点

文/谷春华

每个生命都有终点。

那天,天冷得直打战。晚饭过后,久病的母亲感觉身体有些不对劲,就躺到床上休息,却怎么也睡不着。我问她要什么,她默默地摆摆手,却用手摸摸口袋,然后又指指窗外视力所及的山上。我问母亲是不是把什么东西遗失在了山上,母亲又摇摇头。我打算把母亲送到医院去,母亲还摇摇头。只见母亲从口袋里摸出几粒白果种交到我的手里,原来母亲想让我把她要来的种子种到山上去。母亲见我理解了她的意思,就微笑着慢慢闭上了眼。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就没再打扰她,却不知道母亲已经仙逝。母亲就这样走到了她生命的终点。

鄂西北的白果树不少,我们这一带却没有,母亲视为珍宝。母亲是希望我珍惜这些种子,希望我延续她的希望。

我摇着母亲的臂膀,泪水打湿了手中的种子。

安葬了母亲,我小心地把种子种到母亲曾经耕耘过的山上。第二年的春天,那种子就钻出了泥土,长成了一棵茁壮的幼苗。

母亲在生命的终点还不忘给她的儿子留下希望,我在心里暗暗祈祷母亲一路走好。每当清明时节,我都会去看望母亲,给她烧纸,给她上香,把祈祷送到坟前,希望她的在天之灵能看到自己的儿子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苦恼。

这以后,我更加发奋地耕作,不荒废一寸土地,不浪费一寸光阴,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终点,创作出了大量的小说,虽然这些小说还很稚嫩,却被我视为珍宝,我要把这份执着延续下去,直到我的生命之树开花结果,实现我最终的理想。

小溪情怀

文/我心岿然

一条小溪,带着高原空气润泽的湿意,告别气势恢宏的高山瀑布,经过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铺贴着青石,与路两边高入云天的松柏、朴树、香樟,蜿蜒缠绵的藤蔓,以及丛丛簇簇不知名的小型灌木告别,期间的几束阳光从树木的浓荫中透射下来,还有地上的小草摇动细软的身姿,争相欢送小溪。

小溪流淌,那水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它还不停地在树梢间跳荡,连地上石径也成了传音板。帘帘垂下如细鼓轻捶,潺潺流水似低吟浅唱。它激越却不狂暴,它昂扬而不失沉稳。细听又如琴弦由高音转入低音,张扬而恢宏,流壁飞玉,一气呵成。就像蕴藏了无穷的力量,有韵味、有节奏,滚滚直前。流淌到峡谷处,在与山崖的撞击下,又形成了打击乐,温婉又婀娜,风扬轻烟,一咏三叹。正是仙公奏出的一曲曲天籁之音啊。穿过道道水帘,千转百回透着晶莹,卷着浪花,叮咚叮咚缓缓流去。

小溪告别了起伏的山峦,离开了茂密的松林,来到了平原的一池湖里。开始感到了这里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悠闲。时间久了就寂寞起来,想起当初的汹涌澎湃,想到了当初的欢蹦跳跃,就越发觉得这里的单调平淡。于是,小溪没有了欢快的歌声,整日的低沉无语,感到了烦闷和难耐。无聊之中,四处观望,感觉这里的寂静,就连岸边的荒草、枯木、干枝都是寂寞无声,偶尔发现它们好像不觉得这里的寂静,而是在这里安详地等待着什么。

慢慢地,阵阵温暖的轻风吹来,小草拔节,杨柳吐绿,白天有晨露亲吻,又有霞光万点;夜晚有繁星点缀,玄月淋漓,更有轻风在水面上跳跃,星星涟漪点点,月色潋滟片片。景致宜人,多么静好的天地呀!

再后来,归鸟栖息,百花竞放,真是鸟语花香啊!小溪激动起来,脚步轻轻地走着、走着,它看到了开花的红桃林、牧羊的绿草滩,小鸟把溪水当成镜子在梳妆、彩云在小溪上追捉着小鱼……

就这样,小溪一路兴致勃勃地抓拍这迷人的美景。清风习习,小溪拥着荷花,情不自禁地跳起了欢快而轻盈的舞蹈。小溪终于走进了湖泊的怀抱。

小溪就是这样,它跋千山、涉万水,粉碎了千万次,又凝聚了千万次,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经过轰轰烈烈的峰峦跌宕,得到了更佳凝重的锤炼,又经过了难耐的寂寞,重新认识了大自然的美好,于平静中,重新归于自然,归于大境界的天地之间。

渠江岸边是老家

文/李柯漂

在外漂泊的日子里,心心念念的就是老家了。对老家的眷念,也是从离开生养自己的那片热土开始的。

老家的样子常常在异乡的梦里出现。

老家的清晨,总是被家禽牲畜们吵醒,鸡鸣鸭叫,猪嗷牛哞……一天的劳作结束,可以坐在院坝里随意摆放的矮凳子上,看天边那一抹余晖。此时灶房屋顶上升起袅袅炊烟,在夕阳西下的光影里舞蹈。在外晃荡一天的家禽们,也陆续回到自己的窝里。"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乡村的黄昏无非就是这样的了,是那样的纯粹与天然。

对于离开她的人来说,老家美妙的景致,在你身临其中的时候,却没有去用心细品她的内涵。当你离她越远越久,回过头来发现,她其实在你心里是最难割舍的牵挂。

渠江岸边是我的老家,地势属丘陵地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每每为远方的客人介绍自己的家乡,总是要自豪地说明一句,我的家在川东嘉陵江支流的渠江畔。说得这样详细,无非就是证明我的老家也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更有它的背景依托和历史渊源。汉阙之乡,美誉中华,是一个两江润城、三山守望的地方。

一条纵贯宕渠县境内的大河,自北向南一路日夜奔袭。她浸润着广袤的巴渠大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宕渠儿女,这就是自古被称为潜水的渠江。

渠江两岸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让我不得不佩服先祖的明智。殷商时期賨人就在江边建立了国都,把两千多年前的辉煌印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正是我们为之骄傲的地方。

渠江成了家乡行政区域的代名词,谈论起老家,渠江是不得不说的词汇。这条与渠县共为唇齿的河流,尽管历经沧海桑田、风雨流年,而她依旧是那么恬静从容。

少小离家的我,去千里之外的远方打拼。曾几何时,梦里依稀在渠江畔戏水弄潮,沐浴在她温柔的怀抱之中,尽情地享受那一抹被落霞染红的江水的抚摸。醒来身处异乡,突然有一种想要落泪的冲动,这或许就是浓浓的乡愁在心底里纠结。

后来,我很想写一篇关于老家关于渠江的文字,但笨拙的笔尖流淌不出更多赞美她的词汇。面对孕育我成长、涤荡我灵魂的渠江水,我只能说,好好回报她的,就是伴她一路成长,陪她一起喜怒哀乐。

常常感慨岁月不饶人,我们都在渐渐地老去。而老家渠县则年年变得年轻,县城的体积一天天变大,城市的繁华取代了过去的破旧。渠江两岸高楼林立,市政工程也跟上了时代的节奏。这是一个城市进程的缩影,也是老家渠县走向辉煌的明证。

不管离家的路有多远,总有那么一片青山绿水令你牵肠挂肚,就像日夜陪伴在它的近旁。览新闻,刷微信,关注的仍是老家的发展与变迁。随着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打响,宕渠儿女在奔康路上风雨兼程,永不止步,如同渠江滔滔流水,正朝着奔向大海的梦想,永远在路上。

曾经的贫穷与落后,注定我一生要为改变个人和家乡的面貌而努力,哪怕微薄之力难以负重,这恰恰练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多年来,与众多宕渠人一样,我的骨子深处渐渐形成一种"宕渠精神"——让渠县更美更富饶,让渠江水更清天更蓝,我们抱团前行。

故乡情愫

文/姚林宝

我对家乡感情难以从内心割舍。关于家乡事亦是一二句话难以讲完。我18岁离开家乡,一晃是36年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岁月把我青丝染成了白发。或许离开家乡太久,或许停留在家乡时间太短暂,村里的年轻人几乎是陌生人。虽然已经在外面工作结婚生子,但对故乡感情有增无减。一头连着单位与家庭,另一头牵挂着家乡与亲人,总是难以割舍对家乡的眷恋和向往。乡土、乡情、乡愁让我魂牵梦绕挥之不去。

乡土,对于客居他乡的游子来说是亲切的。无论家乡的土地是多么贫瘠,生活是多么艰辛,方言是多么难懂,交通有多么不便,基础建设有多么落后,还是念念不忘,无法从记忆中去抹掉。韵味十足的江南水乡,水晶晶的南浔镇风情优雅迷人,名扬四海的京杭大运河,中国湖笔发祥地的善琏湖笔,高高耸立的标志性建筑物含山塔,隆重热闹的清明蚕花节;田野田埂,水渠池塘,金黄色的油菜花,幽静的竹林,成片葱翠的桑叶,蜿蜒的村路;上学路上的石板桥,屋后清澈的小河,一河两岸的民宅,缕缕的炊烟,"行遍江南清丽地".家乡生态改善,经济转型,正朝着更强、更富、更美方向发展。"春风不改旧时波",每次想这些自然柔和的景色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令我产生出无限的沉思和遐想。

乡情,对于客居他乡的游子来说是温馨的。浓浓乡情一直深藏在我柔软的心底里。首先是家乡食物勾住了记忆。年糕、糯米圆子、麦芽塌饼等食物让我的味蕾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仍然喜欢米饭不爱面食。在缺衣少食困难年代,年糕、糯米圆子、麦芽塌饼、粽子、米酒等食物平时是很少在餐桌上见到。只有过年、过清明节时母亲做一些,但数量很有限,因为粮食紧张。其次,家乡的人和方言。朴实厚道勤奋的家乡人,受吴越文化影响,崇尚传统礼仪。温婉柔美的吴语,听上去很舒服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聊上几句是一种抚慰。虽然在外面生活多年,说了半辈子普遍话,但说话始终带着吴语腔调,有时候无意识地漏出一二句方言,让人啼笑皆非。第三是家乡清明蚕花节。每逢清明节家家户户裹粽子做麦芽塌饼,倾家出动,上含山踏青,乐此不疲。诗人说乡情是一杯浓郁的茶,醇厚芬芳;家乡人说乡情是一杯醇绵的米酒,时时品尝,觉得有滋有味。

我爱家乡、念家乡、思家乡、想家乡;乡土、乡情、乡愁又令人陶醉,萦绕于心又让人难以化解……

可爱的海豚

文/李钦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海豚,那是去年国庆节期间在青岛海豚馆看到的。

这只海豚名叫乐乐。它长着两条小腿,两个鳍,身上黑乎乎、锃亮锃亮的。海豚的眼睛大大的,圆溜溜的,鼻子很小,下面是一张能唱、会说的嘴,旁边还长着胡须,样子可爱极了。

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乐乐大摇大摆地出场了。首先,它向在场的所有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像是在对来参观的各位朋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接下来,它为观众表演了跳圈、顶球、唱歌、舞蹈、握手等节目。这些节目中,最精彩的是跳圈。那不是简单地蹿过去就行了,而是由人把圈举到三米多高,乐乐要跳起来从圆圈蹿过去。这么高难度的动作,并没有难住乐乐,它试了一次又一次,观众不时地掌声鼓励它,最后,只见乐乐用尽全身的力气,跳起来,在空中一转,猛地一下就从圈中蹿了过去。成功了,我们的乐乐成功了。顿时,观众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小乐乐频频行礼,嘴里还发出叽叽嘎嘎的声音,好像说:"谢谢大家!"

接着乐乐又给大家表演了唱歌、顶球以及跟训练员跳舞等节目。它那优美、嘹亮和浑厚的歌声,给人一种美的音乐享受;那机灵而准确的顶球表演,也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乐乐与训练员表演了"双人舞",那优美的舞姿精彩极了!

小乐乐表演完所有的节目后,规规矩矩地在表演台上,抬起右鳍做了个敬礼的姿势,然后,又拍了拍两鳍,嘴里还不停地叫着,似乎又在向观众说:"欢迎下次再来,再见!"

看了海豚乐乐的表演,要回去了,说真的,我还真有点恋恋不舍。

倔强的精灵

文/刘涛

那天,余秀华在深圳中心书城签售的时候,我思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不去签售现场,因为我十分不忍再一次看到她用口齿不清和颤抖地音调朗读她的那首《我爱你》。那一刻,也许是她的诗作最动人之处,但也许是她最深的伤痛。我喜欢她的诗歌,但我不是消费者。

读余秀华的诗,仿佛是在感受自己熟悉的那片田野。我看到,我的同龄人就像一个,在田野里自由自在地生长,嘻戏,忧伤,吟唱……那是江汉平原极普通的乡村田野,也有我熟悉的月光,花椒树,乡间小路;还有野草,昆虫,油菜花和炊烟……我仿佛看见这个从我儿时玩耍的土壤里钻出来,沐浴在阳光和风雨下,一直有滋有味地咂摸她能触及到的所有生命和时间,然后和它们一起相依相守。

很多人写诗,更注重技巧;她写诗,是内心本能的呼唤,与她的生命,生活,浑然天成!我感受到一种深挚情感的力量。她说:"一个人身绑石头,才能沉进土里,但是土还是在风里。"我想正是因为长期沉潜的专注体验,才能有此悟结,当然,也许正是因为疼痛令人更珍惜生命,也许是因为疼痛在催人思想……

我一直认为,如果你能敏锐细致地去感知身边的事物和诸多细节,你是可以俘获时间的。作为一个特殊的诗人,她失去了健康,没有爱人,日复一日在田间劳作,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她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诗人。

她"背一袋棉花往回走的时候,摔了一跤/她爬起来/天上没有一朵云/地上倒有很多";她手握镰刀,在黄昏时分看"一只水蜘蛛游过池塘";她把成熟的麦子放在嘴里"咀嚼从秋到夏的过程"……这是一种长久孤独的体验,而她的体验又是如此丰富和细腻。虽然她走出横店的时间很少,但须弥芥子,皆是宇宙。如果你有自由的心灵,你就可以在你的时间和空间中恣意地翱翔。

生命究竟是什么?是肉体,生活,命运,还是思想?人类自摇摇晃晃地开始直立行走,也开始无边无际地胡思乱想,但思考太多,难免困扰,难免孤独,难免产生痛苦。有很多人选择在安逸中无忧无虑地消磨时光,可谁又能真正做到无忧无虑呢?而命运的无情令余秀华从出生始就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与其痛苦,不如思考;与其麻木,不如用时间,用心灵去敏锐地感知和捕捉身边的一切。

她收获了很多时间,并就地取材,用心灵把它们塑造成了她想要的艺术品。反正时间如长河,一直在流逝,你何不掬起一朵朵浪花?你何不去发现更多的精彩?因为体验,你有了更多的乐趣,因为乐趣,你可以暂时忘掉痛苦。思想也许产生痛苦,但人类思考的终极目的却是令人远离痛苦,使人拥有更多智慧和达观,这是通向精神自由的光明之路。

诗歌,是余秀华"在摇摇晃晃的人间中的一根拐杖",但它却寄托着我们摇摇晃晃的人类的所有情感、思想与自由。在慷慨而来的时间面前,在诸多求之而不得的情境面前,我们这些看似肉身健康的人类,和余秀华又有什么分别呢?而诗人的灵魂却在这天地之间极富生命力地跳跃着,她的光泽闪耀在江汉平原上,她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永远无法企及的精灵!

白茅海

文/刘春柳

白茅海位于徐闻外罗渔港的南边,海产品丰饶,早在宋代就是疍家人的簇居地。

这里,原是海边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宛若一个藏在闺中的女子,无人知晓她的容颜。每天潮起潮落,耸立在礁石群上的灯塔日渐老去。近几年来,由于一些文艺青年的宣传,还有一些媒体的推动,使得这片海成为雷州半岛有名的海滩,前来看海的人络绎不绝。

而在我心里,这片海应该是安静的。

七月的一个周末,我们再一次来到海边。白茅海那片深蓝一下子沁入心里,湿润了我的眼睛。潮水还涨着,看不见礁石,只有波光粼粼的海水在轻轻起伏,海面上飘着几只小渔船,上面有渔民在撒网。我们在岸上的休闲区坐下,打开竹篾编织的窗户,坐在窗前,便拥有了一段蓝色静谧的时光。海风吹来,窗户上的风铃叮当作响,小松树细长的叶子宛如马尾在微风中摇曳着。海浪声声,此刻适合安静地发呆。

湛蓝的天,雪白的云,微腥的风,一切都是那么祥静、安谧、似童年,如梦幻。

置身这个纯净的蓝色世界,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又回到了童年。我的心又飞翔起来,耳边又响起了稚嫩的笑声、青涩的歌声。

中午时,我们在休闲区的松树林里瓮鸡、烧烤。虽然有点热,但喝着啤酒吃着瓮鸡,吃一块番薯喝一口凉茶,那味道就是爽。

潮水还没有下去,海面上依然是蔚蓝一片,可以看到对岸白色的风车,它们一动不动的,像屹立在童话中似的。海滩上,骑着自行车的几位少男少女在嬉戏,他们摆着各种姿势照相,飘飞的艳丽丝巾,像一道小彩虹。

下午四点左右,潮水退了,一下子就露出了一大片一大片黑色的礁石,可以看到灯塔的整体形象。赶海的人陆续赶来,人们拿着工具,提着桶子或篮子,有的甚至是带家携口,浩荡而来。我们也扛着渔网向大海走去。撒网的地方要经过灯塔,我们几个迫不及待地冲向灯塔。走过一片凹凸有趣的礁石,我们来到灯塔边。灯身的石灰已经开始剥落,露出花岗岩石。我看见塔身上刻着几个字:建于1972年。听旁边的一位老人说,几十年前,这灯塔是出海人的指路明灯,自从建立了新的灯塔,就不再使用它了。是的,新的东西总会代替旧的东西,但旧东西的存在,会让我们记住一段历史。

礁石上寄生着很多牡蛎,海水退下去后,像给石头穿上一件件美丽的印花裙。赶海的人用小锤子、凿子,把牡蛎壳里的蚝肉敲出来。敲打之声此起彼伏,宛如大海弹奏的一首小曲子。远处的大海,沉默着,仿佛一块碧蓝的美玉。

我们向海滩走去,一位老人在刨螺,他把工具绑在腰上,一边走一边拉动铁耙,底下是锋利的刀片,一听到有螺硌住刀片,他就停下来,用脚趾头翻开沙土,然后夹住白螺放进上面的小箩筐里,他的脚趾头是那么的灵活。挖红虫的大姐是新寮人,她说每天可挖一斤左右,赚100多块钱。挖红虫必须手疾眼快,下三次锄必定要把红虫挖出来,不然就跑了。红虫可以喂虾、钓鱼。沙滩上有一群一群的小螃蟹似的爬行小动物,一看见我们来了,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我蹲下来用手指挖它们,一挖准有一只,它们拼命挣扎着,抓得手痒痒的。我把它们放在小瓶子里,准备带回家。大姐说,这些小东西是不能吃的,拿回去很快就会死的,不如倒出来让它们在海边活着好。还是海边的人最懂得海呀,我把它们倒了出来。

看着它们在沙滩上立刻消失得没有踪迹,不禁想,大海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地方,可以包容这么多东西。

黄昏,在海边散步。金色的沙滩、金色的海浪、质感的涛声,一切是那么的安静,仿佛心里也有了一片轻轻起伏的大海……

大树和小鸟们

文/黄子沁

有一棵大树,它住在宽阔的绿色森林中。它长得枝繁叶茂,是一棵参天大树。

有一群小鸟,它们每天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在天空飞翔。累了就在大树的树冠上休息,困了就躺在筑在大树上的鸟巢里。

渐渐地,大树和小鸟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每天晚上大树都会给小鸟们讲许多有趣的故事。每天早上小鸟们不仅会为敬爱的大树演奏许多美妙的歌曲,还会讲些外面精彩的世界。它们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

可是,有一天,一只小鸟问大树:"大树爷爷,外面的风景可美丽了,您为什么不去外面看一看呢?"

大树笑呵呵地对小鸟说:"傻孩子,我的根如果离开了土地,我就无法再生长了,将会枯萎。"大树虽然嘴上这么说,可还是被小鸟说得心动了,它好想和小鸟一样,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终于有一天,一阵龙卷风吹来了,把大树的叶子吹落了一地,大树也被连根拔起了。大树说:"我终于实现我的愿望了。"它很高兴,"但是风总会停止的,风一停,我的生命就会结束了。"大树躺在地上痛苦地说:"难道我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吗?"

这时,小鸟们都惊慌地飞来了,它们看到大树爷爷凄惨地倒在地上,还断了几条手臂,赶紧喊来了森林中的护林员。先把大树爷爷的手臂包扎好,然后大家推呀、拉呀,齐心协力地把大树爷爷抬回了家。

大树经过几天的休息又恢复了生机,又长成了参天大树,更多的小鸟在树冠上栖息了。

送给孩子一把泥土

文/曹君仁

女儿今年十一岁,从喜爱花草开始到种植农作物已有五年时间。虽是花盆种养,只有一把土壤,却滋养和培育了幼小的心灵,丰富了课堂内外知识,认识了自然界的许多奥妙和美好。

培养情趣。我喜欢花草,女儿从小便围在花盆边看花开花落,问这问那。我心里突然一动,给孩子养一盆花,培养她的情趣。现在的孩子,接触很多的新事物,生活也十分丰富,但却远离万物生长的泥土,不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说干便干,我们上午一起买来含羞草的种子。看着包装袋上的说明文字,先给她讲含羞草名字的来历。接着,把种子泡在水里,为了是让种子在下种前喝饱水,便于苏醒和发芽。下午,再把种子种在了弄好土的花盆里。每天,女儿都要看看花盆,盼着它长出来的同时,向花盆里喷洒点水。终于,一个星期以后,种子破土而出,长出了细小的嫩芽和叶片。女儿高兴极了,又开始观察它每天的生长情况,细心呵护。一天天过去了,含羞草的叶子越长越多,越长越快。我们把它移植在几个花盆里。用手指轻轻一戳,枝干上的叶片便慢慢合拢,它害羞了。傍晚来临时,含羞草的叶片会自然收起,早上又自然展开。真是有意思极了。女儿非常开心,把其中一盆拿到学校,让同学一块分享她的成就,美化自己的教室。

复活课文。二年级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文中提到苍耳,苍耳是什么?虽然我知道苍耳是田野里一种很普通的植物,但讲起来女儿却听得云里雾里。为了不留遗憾,我出差时从田边地头采来苍耳种子,回家后教给女儿种植,等到苍耳从发芽到长大,女儿不但认识了这种植物,也在脑海里复活了课文。

纸上得来总觉浅。从这件事我意识到孩子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而书本、电脑、电视获取的多是一种概念上的东西,一种图像似的东西。于是我有意识地采集一些种苗,和女儿一块种。到现在,我们已种植了韭菜、花生、辣椒、大姜小蒜,还有茄子、桔子、向日葵、小西红柿,甚至连胡萝卜从育种到种植、收获整个过程,我们都进行了一遍。农科方面的知识真是太丰富了!

学习嫁接。除种植二十多种农作物,我还教给女儿学习"嫁接",这可是一项技术活儿。我有一株桔树,每年都结几个桔子。我知道,包括我们平时吃的桔子,种子种下后也会发芽长大,却结不出果实,必须实行嫁接技术。我们头年育了一些桔苗,到了第二年夏天,便教女儿学习植物嫁接。我们选定桔树上的枝条,要和桔苗差不多组细,打量好后,分别刮一个1-2厘米的口子,去皮刮掉枝骨的三分之一,然后对齐刮开的口子,一个人捏住,一个人用宽塑料绳紧紧地把它们捆绑在一起,再缠绕得密实些,防止进风进水,影响愈合。四十多天后,我们剪断桔树上的连接枝条,枝条已和桔苗长在了一起,这样桔苗经过嫁接后,再长一年就可结出果实了。我告诉女儿,这叫枝接,植物改良的办法还有芽接,就是春天把一株树枝上的芽片取下,嫁接在另一株树上,道理是一样的。为什么要进行嫁接呢?其实,我们现在吃的谷物等粮食,原来都是野生的,是人类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移到田里种植,经过一代代的改良,就进化成了现代的模样。有些木本植物,改良太慢,嫁接是一种简单的进化改良办法,包括我们现在吃的苹果梨,就是把苹果树枝嫁接在梨树枝上,结出的果实,模样像苹果,吃一口却是梨的味道。我们今冬又开始培育银杏,银杏春天直接种下是不发芽的,必须经过一冬的"休眠"状态,这也是一门植物知识。自己在家种植毕竟是有限的,假期带女儿外出,除了游山玩水,看到树木和农作物,我都把它们介绍给女儿。

几年下来,女儿增长了很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这些,是在课本上所学不来的。我只是想,让女儿在接触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明白人类自己的生活,和赖以生存的土地万物。不要长大了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开,什么是树上结的土里长的都不知道。那不是社会的进步。女儿也很开心,写了不少观察日记,有的还在报纸上发表出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