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日记写景的

2023/09/06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日记写景的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日记写景的(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伍家冲赏红叶记

文/高旭洲

深秋的天空高远辽阔,美好的景致撩动人们亲近山水的情怀。大别山的红叶便成为人们观光赏景追逐的目标。

陆游诗曰:"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霜降过后,随挚友一起去乡村采风,路过伍家冲村时,便被眼前的美景而吸引,一片片田野和茶园之间,一株株红得耀眼的光芒让我们停下了车。远望,四野的乌桕树红红黄黄地摇曳着旗帜,让我们慢慢畅游在这美丽的氛围里。

乌桕树俗名木梓树,房前屋后、塘边河旁、山涧坡地处处能见到它的踪影。乌桕是装点秋色的主要树木。阳光明媚之下,随行美女与红叶媲美,在拍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乌桕树融为一体,树就像藏在深山中的骏马,一匹,两匹,一群,两群,在村落旁,在田埂边,在茶园中,在田野里,在起落的山丘间,立似画卷,动如游龙。

漫步其间,最惹眼的是红叶乌桕。乌桕不是枫树那种单调的红,它有橘红、桃红、紫红、酡红等红色;它红得普遍广泛,红得自然柔润,色彩流光闪亮。

一棵舞着美姿的乌桕树或一株苍老的乌桕树,在随行的摄影家眼里都是一幅艺术佳作。枝叶之间交互的气度,像书法家的狂草吗?还是画家的奔马图?叶与叶的交响中,是天籁之音?还是心灵与自然的融渗?在这美妙的景色里,不由勾起对童年的回忆:"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乌桕籽榨出来的油,不仅可以工业用,还能用来点灯,照亮乡村的寂寂黑夜。但山村人舍不得,常用松明子来替代。记忆里用它来炸食品吃倒是有些难忘。但主要还是将其采撷或捡拾到合作社去卖,由此换回学费和书本纸笔。所以至今,我仍然对乌桕树有着特殊感情,也多半缘于此。

记得有一位作家写乌桕的散文中,谈到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将乌桕油推为诸油品第一,"(乌桕籽)榨出水油清亮无比,贮小盏之中,独根芯草燃至天明,盖诸清油所不及者。""燃灯则桕仁内水油为上,芸苔次之,亚麻子(陕西所种,俗名壁虱脂麻,气恶不堪食)次之,棉花子次之,胡麻次之(燃灯最易竭),桐油与桕混油为下(桐油毒气熏人,桕油连皮膜则冻结不清)。造烛则桕皮油为上,蓖麻子次之,桕混油每斤入白蜡结冻次之,白蜡结冻诸清油又次之,樟树子油又次之(其光不减,但有避香气者),冬青子油又次之(韶郡专用,嫌其油少,故列次),北土广用牛油,则为下矣。……"中古世纪的中国之夜,秀才们读书,和尚们念经,皇帝与官员们在堂上会议,恐怕都是在乌桕籽油的照耀之下进行的,这就是乌桕树席卷江淮、会集大别山中的原因吧!

可见,乌桕曾经照亮了中国的历史,功劳不可磨灭。随着时代的变迁,乌桕树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大别山最僻远的山村,都已经通上了柏油路与电话,爱迪生发明的灯泡被水电站与火电站提供的电力点亮。曾经的灯油之王乌桕树,现在也成为庄子所说的不材"散木"无用之木。大批的乌桕树被当地农民砍掉,诗人们眼中的萧萧玉树,已多被农户当作柴薪烧掉。只是近几年兴旅游,赏红叶才想起了它。

望着眼前美丽的乌桕树,火红的旗帜摇曳在大别山中,我在想,有多少往事的记忆,在升起朝霞的山岭里荡漾,就像神奇的树,值得人们观赏的同时,更多的是去保护它,呵护它。让更多的人知晓它的美,领悟它的历史和厚重,让乌桕在乡村焕发出独有的光芒。

诗画西华

文/张晏

我的家乡依偎在西山睡美人怀中,叫西华街。

这是一个家家有水、户户有花的地方,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但季季都有美丽的风光,春天"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景色定让你拍手叫绝;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光会让你赞不绝口;秋季虽然这儿没有枫树,但是满山的红松针同样也能让你感受到何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天,如果你运气好,遇上下雪,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色定让你陶醉其中……

刚步入村子,抬眼望去便可看见睡美人那婀娜多姿的身影,那长长的秀发一直垂啊垂啊,垂到远方的云间,她静静地躺在滇池湖畔,千百年来守护着这颗璀璨的"高原明珠"以及它旁边的一切生灵。在这宁静之中,我们仿佛还能看到当年睡美人为了拯救人类毅然带上巨毒白花与魔王同归于尽的悲壮,还能看到她完成任务后躺在湖畔的那一份安详……千年之后,当春风又吹过大地时,昔日的睡美人早已不见了踪迹,留下的是那一片起伏的山峦。然而夏姑娘却为她准备了节日的盛装,你看,那青裙多么漂亮,有深有浅,裙边上还绣着许多彩色的小花呢!

看过了"睡美人",沿公路向村子中间进发,一路上你便可以看看这里淳朴的民风。有在田间忙着种作的叔叔伯伯们,也有在街上做生意的阿姨婶婶们,要是逢年过节,老大爷老奶奶们也会在老年协会搭起戏台,唱两出花灯呢!

约走一公里就到云海寺了,当你渐渐走近时,请闭上你的眼睛,在空气中酝酿已久的荷花香定会扑面而来,让你心神俱醉。睁眼一看,就是那座金碧辉煌却又不失古朴雅致的建筑——云海寺。云海寺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距今已经快400年的历史了。走过寺门,便可看到门上携刻的那副对联"云彩现西华龟藏红映,海波澄泰麓鱼跃鸢飞。"短短数十字,便看出西华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百年以前人们心中的那份智慧!

走进大门,弥勒佛端坐在前殿的高台上,笑容满面,安详自在,你定会被他那"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开阔胸襟所折服。穿过前殿后的三圣殿便可到达大殿,大殿前,院子里的桂花香飘四溢,在地藏阁和观音院的衬托下,大雄宝殿显得更加庄严神圣。相信当你闻着这满院的花香,看着这大殿上袅袅的轻烟,听着这晨钟暮鼓定会忘记尘世的喧嚣,心灵得到这佛法的洗礼!

看过睡美人,观过云海寺,接下来就让我们等待明早的滇池日出吧!

清晨,当高海公路上的第一声汽笛打破这黎明的寂静时,你便可以闻声而起了。沿着田埂走到滇池边,凉爽的晨风送来阵阵泥土的芳香,野草和小花上沾满晶莹的露珠……

滇池的日出虽然比不上泰山日出的神圣庄严,也比不上黄山日出的瑰丽辉煌,但是这日出却充满了一种令人热血沸腾,积极向上的力量。

当东方的鱼肚白渐渐地变红时,太阳就要出来了,渐渐地太阳的小半边脸露出来了,红彤彤的,给周围的一切都披上一件红色的纱衣,接着太阳露出了大半个脸,颜色也由红色变为了橘黄色。刹那间,太阳跳出了水平面,在东方冉冉升起,它的光变得更强,周围的一切都被照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这强烈的阳光也同时照进了人们的心中,把人们的心照得暖洋洋、热烘烘的。此时当你看到捕鱼的船行驶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农民早已在田间耕作,你的心也会和他们一样,充满活力、充满热情,等待着新一天的挑战!

也许这里没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柔美,也没有"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洞庭湖秀美,更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壮美。但是千百年来,西华的山山水水孕育着这里的人民,而这儿的人民又用智慧的双手精心雕琢着这如诗如画的山水,欢迎您走进这片如画的山水,来感受这里的独特风光!

鲜花簇拥的村庄

文/李晓春

慕名东阳象田已久。

前日,偶过湖溪,至象田,自是不肯放过。

我的脚刚落到象田的土地上,一股清凉的雨意,一阵馥郁的清香,不管不问,径直冲进我的鼻孔,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我禁不住打了个喷嚏,顿觉腹中浊息一扫而空。

眼下象田,正值油菜花烂漫季节。

也许是下雨使然,此时,来游玩的人并不多,正合我意——前些时日,全市乡村休闲旅游节开幕式在象田举行,当时就有文友摄友邀我一块前去赏玩,我婉拒。这不是说我不喜欢踏青春游,而是岁数渐长不喜欢赶热闹,总觉得人山人海有煞风景,这好比一幅美丽恬静的乡村田园风光画,留白都被游客填满,臃肿而少了清韵。

撑开雨伞,在金黄的油菜花海中行走,我感到自己尘封一冬的心在渐渐柔软。春天来了,油菜花开了,万物葳蕤,置身在满天遍地的油菜花中,我觉得自己生命中那些沉重正在剥离远去,而一些生气盎然的事物正在身体里复苏萌生。

油菜花是朴素不起眼的花,它是春天百花园里的灰姑娘。但,我对油菜花却充满了敬意。这种草本植物,只要气候允许,适宜在各种环境下生长,生命力极其顽强,极似生活在底层的普通而平凡的劳动者。我曾在青藏高原见过油菜花的坚强,在呼伦贝尔大草原领略过油菜花的大气,而象田的油菜花则给了我一种玲珑精致的美。这种灵秀之美之韵属于江南,只属于象田。

整洁的村庄。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芬芳的田野。富裕的生活。

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乡村,分明是人间天堂。

到了象田不久,我很快就发现自己其实对象田并不陌生。早些年前,我曾到过离此不远的石洞书院,可当时给我的印象是村庄破旧肮脏,一个个粪池粪缸置放在田间地头,臭气冲天,小鸡肚肠似的小溪流逼仄浑浊,倒满了垃圾……是五水共治让象田的溪流变得宽敞重回清澈;是新农村建设让象田村旧貌换新;是打造美丽乡村,开发乡村旅游业,让三乡大地每一个村庄都将变成了诗,变成了画。

新旧对比,何止天壤之别。

徜徉在花间,尽管,雨意朦胧,我的心在淅沥的雨声中,渐渐地被油菜花照亮了。

我在一丘地处低洼的水田边蹲下。在油菜花覆盖的田野上,这样的水田有好多块,错落在油菜花海中,勾勒出的空白和线条,使田野有了山水生动的写意之美。这些水田没有种油菜花,而是养着藕,藕田里高高低低竖着许多枯瘦的荷枝,其间,有几只长脚的鹭鸶在水草丛中戏耍,这些藕田和春意喧闹的油菜花地相比,略显沉寂和荒芜,显得不露声色,但通过潮热的地气,我强烈地感受到地底下生命蓬勃的涌动,这些深埋于地下的莲藕,在冬天春天里积攒着力量,一到夏天,荷叶田田,高举荷花,火炬一样把整个村庄耀亮。

沿着一条刚铺就的条状石径,我往一座小山坡上走,石径两旁长满着齐腰高的油菜花,尽管,春雨绵绵,花丛中,我还是看到一些细小的黑黑的小野蜂在嗡嗡飞着,它们正在采蜜。走近坡顶,我看到有两个中年男人正在冒雨铺路,像那忙碌的蜜蜂,他们的衣服上沾满着碎石粒和泥尘,却如此美。

来象田前,曾有人对我说,象田的美过多人工斧凿的痕迹,比如脚下踩的沥青路,精心打磨铺就的蜿蜒的石径,那些用挖掘机挖出来的梯形山坡,没有原汁原味自然美的韵趣。而我的想法却与其迥然不同,世上万物,皆是从无到有,勤劳聪明的东阳人在创造发明上最喜欢无中生有,象田的人为之美,不仅丝毫没有影响大自然美的绽放,美的汪洋,恰恰飞翔着象田人的智慧和瑰奇的想像。

此时,雨停。灰厚的云层中开始露出了一抹亮色,渐渐地,亮色越来越亮——太阳从云层中撕开了一个口子,跳了出来。天地间哗地明亮了。

站在山坡上远眺,油菜花由近而远铺展开去,阳光和满天遍地的油菜花互相辉映,渐渐地融为一色,金色的油菜花潮水一样涌动翻滚着,把整个象田拥抱在怀中。

瓦尔登湖的月光

文/赵丰

《瓦尔登湖》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对于月光,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梭罗的文笔优美细致,像月光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品读它,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

瓦尔登湖并非人烟罕至之处。它距康科德那个小镇不过两英里,况且不远处就有连接林肯和康科德的公路,还有通往菲茨堡的火车从湖畔驰过。瓦尔登湖被梭罗描绘得毫发毕现。打开书,我们甚至可以听得见蛙声和鸟啼,月光下,看得见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暮霭。

其实,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很少写到月光。翻遍全书,寥寥几处而又用笔简洁。是他习惯于白天思考呢?还是他漠视月光的存在呢?我很困惑。自然,书中大部分的笔墨是白昼的景物,难道梭罗天一落黑就入寝?一个思想家不应该是这样的。我的想象是:梭罗迷失了月光。

梭罗为什么会迷失了月光?月地里,我停住脚步,用右手遮住前额朝前望,树木、山峦、村庄,还有夜行的鸟儿,散失了的炊烟,甚至还有某一类人的灵魂在月光下都晶莹无比,争相展示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和韵律。我晕眩了,大自然的美和人类的思想让月光糅和在一起,彰显着物质和精神的浑然一体。

此刻,月光只不过是一个道具,它的作用仅仅如此。

"怎样一种空间才能把人和人群隔开而使人感到寂寞呢?"梭罗在进行着一种试验。他用斧子割开瓦尔登湖畔林子的一片空间,又用斧子剖出自己的心灵,种植在那片空间。

心灵孕育着,破土,生长,成长为一棵大树。那棵树叫寂寞树,伞样的形状,椭圆的叶子。风伴奏着曲子,云鸣唱着歌词。

梭罗呢,是不是该静静地站在树前,目测着树的高度(那是在勘测心灵的高度),合抱着树的胸围(那是在丈量心灵的纬度)。

梭罗用一棵树的比喻阐述着物质基础与精神追求的关系。正如植物向下扎根正是为了"更自信地向上伸展".他解释说:自己在瓦尔登湖隐居,是因为"生活太富贵".他要寻找一种有深度的生活,吸吮生活的精髓。

这精髓根据我的想象,便是"甘愿贫穷".它的意义超越了物质多寡的算计,摆脱了为物质利益奔波的劳累,将生命的重心驱逐到思想的独立、精神的丰富之上。他不过想证明:人们可以在只有很简单的食物、衣服和住所的情况下,过上充实的生活。

"甘愿贫穷",正是《瓦尔登湖》的核心。在非物质的灵魂通过内省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任何物欲都会对它形成阻碍。正因为如此,印度教和佛教具备着源远流长的出家苦行的传统。耶稣也是一个典范,他僧侣般的到处漂泊。"腰带里不要带金银铜钱,行路不要带口袋,也不要带鞋和拐杖。"(《新约·马太福音》)耶稣的圣徒弗朗西斯是最具人格魅力的楷模。他相信,最简单的生活是接近上帝的最好方式。还有苏格拉底,由于专注于美德的追求,在讲授哲学时拒绝收取酬金。生活于东方的孔子也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梭罗在上述圣人的感召下,针对当时的美国人由于过分关心物质得失而导致灵性窒息的病症,通过自我的实验,开出了"自愿贫穷"的药方。

月光升起来,林中飞来一只鸟,静候梭罗。梭罗开完药方,顺手一扬,那片纸就被鸟用尖利的嘴衔住,展翅飞出林子,向患病的人类撒播那治疾的处方。

梭罗来到瓦尔登湖隐居,无非就是为了寻找一片宁静、恬淡的月光。拥有了那片月光,从此他不会再寂寞。梭罗知道,瓦尔登湖的月光,那是人类精神的影像,宁静、恬淡、充满智慧。

大山深处是罗溪

文/海燕

罗溪确实有许多溪流,一路上,只听到泉水奔涌向前的,欢快于世的唱音。连我们住宿的房子前,也有一条不大宽的小河流,家乡的门前,也曾有一条这样窄窄的小河,河里蓄着水,长满长条形的水草,水草在水里摇来摆去,鱼虾在水草里纠来缠去,家乡那条河,几乎听不到水声,不像罗溪的溪那么有动静,那么热闹,那么灿烂。

罗溪的溪水很清浅,很明亮,有白色的小浪花在翻腾。水底全是粗砺的鹅卵石,水流集中在中间部分,偶尔遇见大块的岩石时,它们会自动分流,从岩石的边边角角处擦过去,擦出白色的火花,擦出欢愉的尖叫,而小溪两旁的卵石却全裸露出来,人可以在上面行走,也可以在那些突出来的岩石上,跳来跳去,你完全有可能跃到溪的另一边,去寻觅溪那边的花花草草了!

这些卵石,不仅形态各异,连色泽也是异彩滨纷,它们在溪水里,被冲洗得温润如玉,圆融通达!如被世俗冲洗过的人类,菱菱角角都被剐去,只有淡看人生,笑对日月。溪中的鸭子被摄影师们追着跑,一忽儿跑到溪的这边,一忽儿又跑到溪的那边,它们嘎嘎地叫唤着,与溪水一起,唱着一首令大山都将融化了的歌曲。它们的翅在溪水中扑腾,只要一爬上大块的石头,就激烈地扇动,迅速地将身上的水珠抖落。也有某些鸭子回过头来引逗摄影师们去追赶它们,这可能是它们的游戏之一,小溪中的生活是浪漫而有趣味的,追来赶去中,一天这就么过去了,它们的生活又添了新情节,老师们的镜头中也就新添了许多动人的镜头。

去罗溪的大山时,我们就是沿着一条叫芋子塘的小溪去攀爬的。我不知道这么长的溪流为什么会被当地人称为塘,在我的家乡,塘是一小口一小口的,面积不大,在几户人家的家门前,往往有这么一口塘,养着鱼,洗着衣,有一条长长的石水跳,小朋友在上面戏水玩乐。而这完全是一条溪流,在大山的豁谷里,非常像被晒干后裂开的口子,深深的,长长的,弯弯曲曲的,毫无规则的。大山被翻开皮肉后的血口子里,就埋藏着一条奔涌的血管,终日不停歇地向前流动。它们经常被巨大的岩石拦住去路,但它们总能找到前进的方法,只要有一条小缝隙,它们就钻进去,并在另一个阔大的世界里奔腾出壮观的情景来。

溪流也有安静的时候,在稍平坦些的山谷里,流水静静的,波澜不惊的,目测可见底。一位穿红色服装的瑶族姑娘告诉我们,别看水浅浅的,里面长着大鱼呢!网过几十斤重的呢!清浅的溪流居然有如此大的能量,养活如此多的生物!那天我们往罗溪行进时,曾到达过一座大山的至高点,那里有一丘田,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丘田里的水分成两股向山下流,一股流向资水,一股流向沅水,因为这座山的山脉一边通向资江,一边通向沅江。现在我们看到的芋子塘溪流,又是流往哪条水脉的呢?

如今这溪流埋在谷底,它们的两旁,却高耸着入云的山崖,这些崖壁,像被刀斧砍削过一般,壁上沾满历经风霜岁月的苔藓,在接近罗溪森林公园时,居然有一段彩石构成的奇景,每块岩石无比鲜艳,却又无比嶙峋。溪水在上面过,就像在唐朝的壁画上流淌,令人产生一种奇幻的感觉来,这岁月似乎倒流了千百年,我们在其中,背负着双手,过一种文人逢世的美妙生活。

我们进入罗溪森林公园时,首先入眼的是粗大的古滕,它们攀爬在一棵棵粗大的古树上,一棵棵金丝楠树杂入其中,树杆笔直入云,想起在邵阳县城看到的金丝楠家具,在灯光下像金色的虎皮一样闪着光芒时,不禁连这树也喜欢上了,它们生长的速度非常慢,长大成材得好几百年,但用它们做成的家具,却是千年也不朽的。

罗溪森林公园里,同样有溪流在奔腾,我们从游道上山,一路上的泉水不断地流泄,它们就在触手可及处,却被游道的围栏挡住了,有时它们在我们的脚底下,有时又在我们的身边,有时远远地屏幕一样展现在前方,有时却只听淙淙泉水声在耳朵流淌。有一幕瀑布,顶上的泉水从一块乌绿色的岩石上分开,这块岩石特别像一个观音手执净瓶立于水中,而分流的泉水则像一条白色的丝巾披在观音的肩头。如此大山中,有佛手捧净瓶倾洒佛水,又如何不令大山的绿意沸腾起来,不令满山的泉水奔涌起来呢!

而这个瀑布的下方,倒真有一个观音菩萨,被供奉在一个山洞里,里面摆着纸钱香烛,为过路的游客虔诚拜佛的心放好一个归处。我们沿着溪流不紧不慢,不急不缓,走走停停的,带着佛心,朝拜这座大山,大山欢喜了,回馈给我们无穷无尽的记忆!这既欢腾又宁静的记忆!

记忆绍兴

文/何焱红

初见绍兴,已是深夜时分。清爽的古街,婆娑的光影,渐渐沉睡的城市,将我们带进了梦里水乡的世界。

我们在书圣故里的躲婆弄住下,细长而笔直的青石巷,古韵中透着浓浓的墨香。旅途的疲惫一扫而空,在暮春的深夜,温柔如此可人,也许是对绍兴仰慕已久,我惊呼着,就这样遇见了绍兴的夜色,抑制不住的激动。穿梭在石巷里,偶然掉落了几丝雨滴,仿佛戴望舒的《雨巷》一般,那个结着丁香般忧愁的女子,轻踏在平平仄仄的诗行里,春风呢喃又怎能细诉此时缱绻,粉墙青瓦,摇曳着梦一般的灯盏,和着云烟似的春雨,撩人的雨夜,绍兴,如此清凉。

倘若我从未来过绍兴,鲁迅先生依然活在曾经的教科书里,那些关于百草园的童年记忆,也不过是刻上记号一般,在我远去的童年史册中,无声无息。然而这一次却不同,我走进了先生的世界,刻着"早"字的课桌还在,和私塾里的琅琅书声,仿佛又一次在汹涌的人潮里,在四角的天空下缭绕。百草园对先生来说,是一整个欢笑的童年,大概每个人心里都有着一个百草园吧,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寻找着心心念念的关于先生的童年的小天地。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不过是穿越一条弄堂的距离,却似穿越了一个世纪的幽远。绕过迂回的弄堂,当我看到眼前的百草园,些许失落,如今的它,只是一个荒草丛生的园子,那些与先生一同飞舞的童年,早已消失不见。青砖碧瓦还在,翘檐飞阁依然,只是太匆匆,宛如浮光掠影一晃而过,油菜黄花在阳光下频频颔首,荡漾的只是游客与时间赛跑的青春吧。

在这样一个春天里,行走在绍兴,无疑是件浪漫的事。浪漫的还有沈园的春色。这是个与百草园相隔不到二百米的园林。沈园也叫沈氏园,它因为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而生动。它有着江南园林的精致与时光雕刻过的典雅,唯一不同的是一千年以前发生在园子里那个凄凄切切的故事。园中有一块石壁,一曲《钗头凤》成了沈园的精华,站在香樟树下,聆听熙熙攘攘的游客朗读着"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缠绵悱恻的爱恨离愁再一次从浩淼的历史中走来。想来,曾经刻骨铭心地爱过一场,再深深的别离,纵使回首的一瞥,哪怕只是稍稍一瞬,便是长久一生的回味。唐琬终究是个多情而痴情的女子,纵使她才华横溢,却也逃不过感情的劫,爱的离殇刻在伤痛的回眸里。倘若没有那个午后的相遇,也许,曾经的海誓山盟与耳鬓厮磨,终究会尘封在日后的一蔬一饭中。正是生命中逃不过的劫,让这个如诗般的女子,编织着曾经的爱郁郁寡欢,泣血而去。

我从来不敢要求地老天荒,可是谁又能阻止爱过之后无奈的转身?池里的浮萍聚了又散,这一池寂静的荷塘啊,成千古绝唱,一抹萧索的离愁,在暖暖的春日里,沁了满怀冷落。转角的林荫路上,灰素的青墙,爬满了一墙的绿意盎然,满满的绿色,写的正是我们的春天吗?一瞬间,我拽紧了同伴的手,就似害怕离别一般,紧紧地握着手心里的温度,我多想说,是相遇,也是一生!

绍兴的春天是水灵的。石巷、小桥、流水,形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致。诗情画意的江南还在,灵动依旧。我是在海边生长的女子,对水的依恋与生俱来。然而,绍兴的水意却是可以让人满载着回忆的。岸柳青青,流水潺潺,拂面而过的是古城的温柔,我的心因为这个古城而温柔着。连脚步都是轻盈的。生怕惊扰了曾经的旧梦。我们穿梭者,频频回望。乌篷船、桨声梦呓,摇橹着几代船夫的辛酸与艰难?漫步在历史古街,满眼无穷无尽的斑驳。褪了色的木拱与横梁,斑驳的墙,和半响青蓝半响绿意的窗格,从未走远的故事就在我的眼前。

此时,最惬意的莫过于找一个沿街的老铺子,喝上一碗咸豆浆,再来一根刚炸好的大油条,和同伴一起畅聊着江南。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人生因为这行走变得五彩斑斓。我羡慕古街的老宅里,那一丛丛绿树葱茏,朵朵的鲜花盛放。绿意掩映着老绍兴的悠闲与韵味。旅行的美好正是因为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与绍兴的相遇,在我长满青草的光景里,它让我闻尽了花的香味和春色蔓延的欣喜。是梦不是梦,也许这就是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