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文章
倚栏轩精选19篇写景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写景文章(精选19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那湖
文/周洪明
川南云南交接处,900米海拔丘陵间,云雾汽缭绕如梦、山茶花绽放如星、竹树草掩映如盖,其间有湖。
有年盛夏,我早起徒步山径五小时至盐津县兴隆乡。原想住上一宿,谁知乡场狭窄,赶集人如潮涨,转几圈便曲终人散。实在了无趣味,只好随着人流踏上回家的铺石村路。
漫长艰辛旅途,终于攀上陡峭川云寺,迎面而来那湖水洗濯双脚的疲惫污垢,掬吮那清凉阵阵滋润心灵,轻轻地动荡、层层地涟漪,顷刻就抚平蹉跎岁月里激越的唐突与无奈的颓靡。
其实那湖与少年的我紧密相关。小学毕业那年,我9岁,顽皮好动。不顾母亲的劝诫,趁她忙活时偷偷在檐坎上拿菜刀宰猪草,砍掉左手大拇指,母亲来不及换件衣服,顶着烈日背着我小跑到镇医院缝针接指。读高中的大哥从学校回家闻讯,只身前往那湖处告知父亲。
原来,那里正返修水库,而父亲作为副指挥长带领几百民工夜以继日地劳作。靠近已近黄昏,大哥在原始森林里迷了路,吓得边哭边喊"爸爸",幸运的是两个民工请假回家路过,循声才将他带到父亲住处。
回家后,他立即辞去修湖领队职务,至今我仍不知道是因为我的受伤,还是因为兄长的哭喊促成其决定。但我知道那湖诞生有父亲的辛劳、智慧与青春,那经年累月静谧的湖水装满那代人的苦乐、期望与足迹。
滚滚红尘里追名逐利,渐渐丢弃少年的纯真、青年的激情。每次路过你身旁,我与同伴不屑停下匆忙脚步。十八坡经济作物,五颜六色的花瓣,飞驰来去的车辆,妖娆的红男绿女,闪烁的灯光镜头,遒劲飘逸的音乐,迷乱遮蔽双双眼睛。
直到有一天,我满身尘土,流浪到你的面前,才发现明镜中影子是那样的丑陋渺小与狼狈。我骤然醒悟:没有你滋润,哪有满山树荫与花朵;没有清泉洗涤,哪有世界光洁与鲜亮;没有湖泊点缀,哪来夜空样深邃与传说般神秘的风景。就连后山那幽深硝洞,也因有水泽浸湿,才生成能镌刻流年与光阴的青青苔藓呀。
就在那个远离人群喧嚣的午后,我的身心醍醐灌顶样复苏,回归过往、回归宁静、回归超脱。眼前那湖,就跟满坡朵朵山茶花那样,默默降世、默默怒放、默默守候,却从不在乎别人喜恶与亲疏。
那湖,我送给你一个清淡素雅的名字——茶花湖,好吗?
烟花三月下扬州
文/陈小龙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朱帘总不如"……仅仅是这些诗词,我就被扬州这个城市深深吸引了。
扬州古称广陵、南临长江,北望淮水,中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处于长江与大运河交会点上,西通长安,南达苏杭,是我国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江浙一带的盐、铁、米、茶及手工艺品都在这里转运;外国来的商船取南路入长江,都经这里去长安。唐代的扬州商贾如云,有"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于天下"之誉,是仅次于都城长安的繁华名城。诗人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就是当时的写照。繁荣发达的经济犹如旺盛的地气,便利交通带来的文化信息犹如和煦春风,催发了、滋润着扬州的文化艺术之林:
于是,在这钟灵毓秀之地,就有了自汉晋以来在经、史、文、医、农、兵、法、天、算等领域人才辈出、群星争辉的景象;
于是,在佳山秀水之间,就有了对中国国画艺术产生巨大影响的"扬州八怪"这个杰出群体的存在;
于是,在古城扬州,就有了群贤毕至、大家往复、巨匠留连的一段段佳话。都曾在扬州留下深深的足迹,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扬州诗文,走过盛唐的"春江花月夜",走过北宋的"天凉好个秋",走进南宋的"烽火扬州路".李白、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辛弃疾、汤显祖、郑板桥、曹雪芹、蒲松龄等文学巨匠。曾有人统计过,迄近代之前,咏诵扬州的诗文不下六千余件。这种因一个城市而产生如此众多文学作品的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绝对是罕见的。
镜花水月的扬州宛如一杯幽幽的梅子酒,闭上眼,也能看到一朵琼花的妩媚。走在那一块块光滑的青石板上,轻抚饱含沧桑的灰白高墙,在狭长幽深的小巷中探寻历史的痕迹,暂时逃离了现实的喧嚣,一点点将自己融入到唯美的古典里。穿梭在精巧典雅的园林之中,轻踩着复道回廊,怪石假山,抚摸着镂空雕窗,绿瓦灰墙,欣赏着亭台阁榭,雕梁画栋,聆听着风声呢喃,雨打芭蕉,感受着文墨书香,诗情画意。静静地走在石子路上,看着天边的夕阳散发着最后光芒,金色的光晕笼罩着园子,美的那样不可方物,似是一副古画,如梦似幻,让人久久地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古老的扬州隐藏了太多的故事,恍惚间,仿佛看到崔颢愁于烟波江上,杜牧醉倒于秦淮酒家,苏东坡把酒静观山间流岚,还有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玉人,仿佛一砖一瓦间都隐藏着牵动心弦的故事?
团泊洼,你真是这样静静的吗
文/海子
这是昨天从黄骅开往北京的大客车的窗户,眼前闪过熟悉的字眼"团泊洼",脑海立即就浮现出: 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战士的明眼,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 这还是1976年的国庆节,我们还在农村插队,回家的间隙,在高海明的家里,李鸣为我们大段的朗诵这激情洋溢的诗句,我们还不知道这是谁的诗歌,却被这振奋人心的排比段落的诗句气势所震撼,诗歌就像一串串从胸口迸发出滚烫的岩浆,将我们那颗在荒诞无聊生活中浮沉的心激活,我们也沉思,这诗也可以这样去写,没有呻吟,全是子弹,没有虚情,全是肺腑之言,虽然那时还没有粉碎四人帮,很多文学艺术作品还没有解禁,这样震动的诗歌还真是不多见。
李鸣那时已经是天水地区文工团的演员,能从何处拿到这样的诗歌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还是感激他能为我们朗诵那么好的诗歌,让我们很早就欣赏到那么美妙的诗句,我现在还能回想他朗诵时激情似火的表情和浑厚的嗓音 .李鸣还一面光顾左右,叮咛我们不要外面传播,因为这诗句里还有不宜外传的句子,就像诗歌里所说的,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直到数月后我们才从春节文艺节目里正式听到了这首诗歌,可是不幸的是诗歌的作者就死在粉碎四人帮的不久,还是一次非常偶然的小概率事件造成的。
郭小川去河南林县采访红旗渠事迹,准备创造新的诗歌,我那时还在人民日报上看见他写的诗歌《拍石头》那时就很纳闷,这还叫诗歌啊?全是豪言壮语加上很土的林县当地的土语,就成了诗歌。其实我们不知道,这是为悼念不幸遇难的诗人郭小川,专门刊登的,而他的死因却难以说出,奢烟如命的郭小川,夜晚在招待所里构思诗歌,吸剩下的烟头点燃了被褥引起浓烟,竟然呛死了大作家郭小川,没有倒在枪林弹雨中,也没有像闻捷那样死于文革,却死在最能发挥他才能的时候,我们知道的《东方红》里的台词对白都是他写的,并受到总理的赞扬的诗人,让人们匪夷所思的死在极小概率的意外中,更让我们嘘吁不己。
团泊洼是天津静海县的芦苇重生的野地,所以叫洼,那是文化部五七干校的地方,是文人墨客劳动改造的场所,郭小川在那里度过了艰难时刻,写下脍炙人口的好诗,他人走了很久,可是诗歌却永久流传。我在一晃而过的车窗里想拍下团泊洼的倩影,因为现在这里是天津的滨海经济开发区,面貌全变了。无奈大客车的车窗玻璃太脏了,拍出的照片模糊不清,我也只好将就了。于是就回来写了这样的感受。
罗门川
文/牛之问
罗门川,一条古老的大川,一条充满神奇传说的大川。撩起一把河滩里的溪水,仿佛撩起流淌了千年的时光,溪水从指缝流下,仿佛惊动了千年时光里的人物。千年的传奇故事就这样一幅长卷似的在眼前徐徐展开……
月光下宁静的苍门寺,年少俊美的主持李万顺轻轻掩上房门,蹑手蹑脚走出山门,心花怒放。在不远的大树下,和他相亲相爱的三姑娘在那里等候他。佛门戒律阻止不了纯美的爱情,三姑娘在山坡上生下李存孝,小名"坡子".坡子自小身材魁伟,力大无比,在山上放羊时曾一把抓住金钱豹,双手高举将豹子摔死,剥皮去肉,烘烤尽食。坡子就是与黄巢起义军交战中英勇威猛、晋王李克用众多义子中的一个,人称"十三太保".如今,安详的坡子村一如熟睡的婴儿,静静地躺在大山的摇篮里,而那个遥远的传说永远封存在村子的名字里。
飘过黄巢岩上空的风,似乎吹拂着黄巢将士的大旗,闪烁着刀光剑影。山腰小道上,兵士快马加鞭,传递着军情。走马槽东山顶的了敌台上,将士站在城墙垛口,路罗镇全景尽收眼底。青石红岩的跑马栈道已经和太行山融为一体,让后世游人数着台阶的同时回味着历史的墨香。
地势险要的山腰,黄巢在这里安营扎寨。大帐内灯火通明,巡逻的兵士警惕地关注着山下大路上的一举一动。黄巢撤出太行山,硝烟散尽了,大山宁静了,先民在营盘的位置上建起村落,起名"营盘".一代一代过去了,故事在先民中变成传说,连村名都叫转了,"营盘"叫成了"英谈".
大唐官兵拥进罗门川,拥进人烟稀少的山沟。血流峪下两军激战,杀声阵阵,尸堆成山,血流成河,染红了山下的岩石。罗门川里黄巢义军与唐朝官兵的一场大战,很难在史书里找到。在通往峡谷群的山道转弯处,顶上有个仅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路边一块不起眼的石碑,上刻"血流峪"三个大字,看得叫人心惊肉跳。如果没有这个气魄宏大的村名,历史会在这里留下什么痕迹呢?
坪是山间平整的场地。大战结束了,黄巢将士站在贺家坪上振臂欢呼,庆祝胜利。贺家坪原名贺将坪,是黄巢犒赏三军将士的地方。大内高手武辖,一路护驾到西安,被光绪皇帝封为"山里侯",再次成为贺家坪不灭的神话。
峡谷里的兴隆寺建在悬崖上,居高临下。寺内的楼上,黄巢和方丈卞律商议如何将珠宝分散收藏。卞律留下"前背坡,后北坡,银子就在锅扣锅;前七里,后七里,金子就在漆漆里"以及"南京到北京,元宝就在荆中荆"等偈语,遂成千古之谜。游览峡谷群的时候,穿过贺坪峡一线天进入盆地,一条山道旋转而上。旁边悬崖残留断碑烂瓦,坍塌的石墙,那是兴隆寺的遗址。
峭壁之上,黄巢夫人恋恋不舍地走出银銮殿,在众兵士的簇拥下走向金銮殿,和黄巢一起撤离这个坚守了四年之久的太行山根据地。金銮殿就是后来的黄巢庙。崖下石井,传说黄巢一剑劈开岩石,泉水喷涌而出,流淌至今。
小溪汇成河流,石头堆成高山。打开历史的大门,壮观的罗门川如此魅力无穷,如此叫人流连忘返。
飘满玛尼旗的山沟
文/陈汉春
毛毛山南麓,一个夹河而建的小村庄,家家庭院正中,都随风飘扬着玛尼旗。
这个家家钟爱玛尼旗的小村庄,名字就叫玛尼旗沟。8月份的天气,川里人正在汗流浃背地割麦碾场,玛尼旗沟从沟口到山脑,阳光如瀑,白云如絮,山野葱绿一片。
进村的路口有几间土坯房,马莲墩上,拴着大小三头黄牛,气定神闲地卧在路的中央,嘴巴一嚅一动,反刍着滴着酥油汁的青草。如果你低头赶路,一直沿着大路向西走,也就错过了缘溪行的机缘,错过了这个飘满玛尼旗的小村庄。
不必惊扰横路的黄牛,向南走,进村的小路瘦瘦长长,路边是大片大片的土豆和豌豆。紫灵灵的花朵,蓝绒绒的花蕾,迎风摇曳,是一面面吉祥如意的玛尼旗。
拐弯,再拐弯,柳暗花明,一个静谧的小山村就豁然出现在你面前。西山坡上,有个硕大的经幢,像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在佑护着这一方被吉祥幸福加持的小村庄。一条清亮的小溪,潺潺湲湲地从南山流泻而下,流水哗哗地剪开了飘着玛尼旗的村庄,西山是阳洼,东山是阴洼。用手掬一捧吧,清凉的溪水可以洗去一路风尘,褪去一身的疲惫。在城市待得太久了,你的心早已坚固得像水泥钢筋一样,失去了温润潮湿。今天,阳光如此温暖,山野如此静美,你尽可以投诚于一个小小的山村,让玛尼旗拂拭你失落的愿望。
一群羊,又一群羊,咩咩叫着,呼朋引伴,是山坡上自由行走的云朵。牧羊的小姑娘,头戴一顶小红帽,细细碎碎的小辫,披满双肩,辫梢上扎着鲜艳的头绳,青天的蓝,火焰的红,碧草的绿,像极了玛尼旗的颜色。还有两头白牦牛,在西山坡上舌头一卷一卷地啃啮着青草,走远了,也就是两颗大大的白石头。玛尼旗沟的人,把放羊放牛叫做荡羊荡牛,一个"荡"字,鲜活而生动,牧人在山野散漫地走,牛羊在满山满洼随意追逐水草,没有拘束,天地透彻空旷,空气清澈水润。
黄昏时分,羊群都回到了村子周围,就在溪水两边的草地上饮水吃草,屁股上印着梅花、菊瓣、三角等各色的标识,不同的花式,就是不同人家的纹饰。羊群归圈的时候,才旦,扎西,尕让,不同的口哨,羊群各归各家。
一群藏香猪,呼啦啦地从松树林里窜出来,惊起一声声訇訇的犬吠。藏香猪,嘴尖头长,蹄细骨硬。在沟岔里掘食蕨麻,在树林里啃食野菌,左拧根、竹节、鸡头、血茄……都是它的开胃菜。渴了,就喝山泉水。人间烟火,它视若不见。陌上花似锦,对这山野间的蛮汉哦,只是一场饕餮美食。
村庄最上的一户人家,坐西是五间红砖瓦房,北面是几间低矮的土坯房,没有围墙,没有庄门,豁落院子,敞敞亮亮。羊舍是更低的一溜土坯房,周围用草垡子垒成土墙,墙头上插满鞭麻、黄三刺,上面缠绕着红红绿绿的布条。藏家人,为自己祈福,也为牲畜祈福,天地生灵,头顶都是一样的蓝天祥云。
几只土鸡,在门前的草窠间觅食。主人家随意在土坎掏一个窑洞,柳条编个栅栏,就是鸡窝。一只懒懒的狗,趴在旁边的窑洞里,发昏发呆,惯看云卷云舒。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山水田园诗意,在这里颠倒了过来,如果养老,这儿是个好地方,清净。
顺着溪水再往南走,是一条幽深漫长的山沟,沟沟岔岔云杉葳蕤。山脑里有泉眼,是千年的积雪,蒙昧的时光,捧给老阿爷老阿奶的圣洁哈达。南坡上还有冬青,枇杷,端午节前后,满坡是缤纷的云霞。松涛阵阵,柏树虬枝弯曲,背一捆柔软的松柏枝条回来,在玛尼旗边的桑炉上焚燃煨桑,佛音几许,幸福几许。
玛尼旗沟,最近的大山是毛毛山,藏语叫阿尼格宁山。最近的寺院是祝贡寺,寺院不大,青砖灰瓦,飞檐风铃,佛音袅袅,微风中也翻卷着玛尼旗。
故乡那被忽略的风景
文/王昆
故乡的形状像个圆,外围被水包裹着,那环抱故乡的水便是淮水,不知是出于对故乡的关爱,还是怕故乡丢失了,淮河伸出两条小支流把故乡紧紧地揽入怀中。
紧挨着淮水的是堤坝,堤坝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用柔韧的身躯呵护着故乡,深怕故乡被水带走了。
紧挨着堤坝的是村庄,他们一个挨着一个,首尾相连着,环绕在堤下,村庄的边上当然也少不了路,路从每个村庄穿过,将环绕在堤坝下的村庄一个接一个地串联起来,如果说路是一根线,那么故乡就是串在线上的一颗颗珍珠了。水、堤、村、路是环绕在故乡的同心圆,形成不同层次的风景线,将故乡点缀的如此美丽。
若从我家老屋出发,跨过一条路,沿着一条小沟渠向西走约500米,顺着渠边折向北200米,再向西跨过一座小桥就进入了田野。
走进田野,会有另一番感觉,有泥土的气息,天空的蔚蓝,小草的依偎,麦田的金黄和稻花的馨香。漫步在田间地头,思绪就会情不自禁地回到从前,存留在旧时光里的画面会闪现在眼前,有牛车的轱辘声,有犁铧翻开泥土的声音,有庄稼的拔节声。有春的生机,夏的热烈,秋的凉爽和冬的肃静。
若沿着田间那一米来宽的小道继续西行,就进入了田野的深处,此时的你已淹没在田野里,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在这无垠的田野间,人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你会情不自禁地哼着歌,向更深处走去,当那条一米来宽的田间小道从视线中消失时,走上一个小小斜坡,就达到了横亘在田野深处贯穿于故乡南北的那条中心路。
中心路犹如一条直径,将故乡这个不规则的圆一分为二,而那十多个村庄也被分割在东西两侧,西面的那几个村庄以雪字开头,分别叫雪枫一村、雪枫二村、雪枫三村、雪枫四村和雪枫五村,而东面的那几个村庄则以淮字命名,他们分别叫淮胜村、淮丰村、迎淮村、新淮村、淮建村。这些村庄给我的感觉似乎与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有着特殊的联系,总是让人联想到什么,却又说不清,这也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后来听故乡人说,这些村庄的名字确实与一个人一条河有关。那人便是我们的革命前辈彭雪枫将军,那条河就是流淌在故乡身边的淮河。
要进一步弄清楚他们之间的联系,还得从战争年代说起。抗战期间,陈毅、彭雪枫等革命前辈转战于苏皖边区,途径我的故乡时,陈毅元帅面对故乡的美景有感而发,写下了《大柳巷春游》等着名诗篇,陈毅还和彭雪枫在故乡留下了"将军试马,美酒助兴"的佳话。
那一年,故乡连降暴雨,淮河水位猛涨,造成一处堤坝决口,洪水迅速漫进村庄和农田,故乡人的生命财产危在旦夕,紧急时刻,是彭雪枫将军率领官兵和当地民众及时抗洪,不仅将决口堵住,还对原有的堤坝进行加固,从那以后再也没有闹过洪灾。彭将军功不可没,为了纪念他,将堤坝命名为雪枫堤,他的名字被深深地嵌入了故乡那一个个村庄里,这就是故乡那几个村庄名字的由来。
中心路不宽,只是就着地势简单地铺就而成,不作边幅,没有修饰,是一条地地道道的土路,但却承担着纽带的作用,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分出一个岔来,不是向东就是向西,向着两边的村庄延伸而去,一直延伸到村庄的深处,直至故乡人的心里,又从村庄蜿蜒而出,将故乡人引向外面的世界。
依偎在路旁的还有一条小河,与路并肩着,平行着。随路而行的小河,故乡人习惯地称之为沟,而我则喜欢称之为河,河虽小,但却有着宽广胸怀,通过一个闸口与淮河相连着,她在故乡人心目中与路同等重要。小河和路一样,每隔一段距离就分出一个支流,向东西两边延伸着,与路不同的是,小河只让她的血脉在农田里流淌,不会进入村庄,因为小河的归宿就是农田,涨水排涝,干旱灌溉,起着双重调节作用。故乡的收存有一半是小河的功劳,对故乡人来说,小河是生命之河,生命之水。
站在中心路上,田野以其宽广的姿态展现在眼前,周围的景物尽收眼底,做着深呼吸,尽享大自然带来的快感。环顾四周,远处的村庄被淹没在清一色在树丛中,但轮廓依稀可见,在四季交替中,树木将村庄装扮成不同格调,定格成一幅幅水墨画,镶嵌在故乡的土地上。
有时,人们去追寻远方的山川河流,却忽略了身边的小溪,追寻城市的繁华,却忽略了乡村的静谧,追寻人为的景观,却忽略了自然风光。最熟悉的风景往往最容易被忽略,而被忽略的风景其实是最美的,比如我的故乡。
石缝长出一棵苗
文/高炯森
我低头走在学校的小操场上,眼神不经意间,发现了一棵小苗,精神饱满地直立在水泥地面靠边的旮旯处。
这个逼仄的角落,是操场两面围墙的交接处,缺少水分,没有一丁点儿泥土,就是在这样的地方,竟长出了这样一棵小苗!健康的主干还分出了两个丫杈,紧密相连,上面缀满挨挨挤挤的针形叶,已经有一尺来高了,看它们跃跃欲试努力向上的样子,仿佛是水杉,和"笔柏"也有一点相似,说不准就是一棵普通的柏树呢!无论是什么树,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棵健壮的树苗,那一瞬间,我被它折服了。
我的目光环绕了一周,水泥地面没有一丝温柔,倔强的石头没有一点柔和,但这棵小苗在石头与水泥地面的夹缝中,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生根、发芽、生长,用那些仅有的可怜的资源,毫不浪费地营养着自己,竟长了一尺来高了!
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天气,这样的环境,它能生长多久呢?我很后悔,当初它是一株小苗时,我怎么就没有留意到它?那时,还可以把它移栽到适合它生长的地方,现在它已经长这么高了,又是在这样的气候下,很不容易移栽了吧?
或许是鸟儿不经意带来了这粒种子,或许是大风不经意吹来了这个精灵,在一个合适的温度下,让这个生命破壳而出,当它探头的一瞬间,竟没有考虑那么多吧,就不管不顾地生长了。保洁员可能没看到那一棵新芽,绿化工也许没觉察这一丝生命,师生大约没留意这一个角落,来期开学,会不会将它清除呢?
没多久,我因为有事,离开了学校,等我半月后回来,第一挂念的,就是那株小苗了,远远地,我就看到它发黄的身影了,我连忙跑过去,那棵小苗早已枯萎了,但还是铁硬地挺立在那儿。
我呆立在那里,定定地看着这不屈的灵魂。这棵小苗难道没有梦想吗?难道不想长成参天大树吗?难道只想随遇而安匍匐在脚下吗?它的脚下是硬化的水泥地,它的身旁是坚硬的石头,它的头上是高耸的教学楼,我想,在这样的地方,它连呼吸都应该感到困难了。但它还是竭力生长,竭力向上。当初可以移栽的时候,怎么就没人想到给它一个适合它生长的地方呢?当初能够移栽的时候,怎么就没人想到敲破水泥地面,将它连根挖出来,带它到一个适合它发展的地方呢?
只一味地赞扬它生命力的顽强,只一味地让它与命运抗争,只一味地让它坚信彩虹总在风雨后,怎么就没想到,在那样的环境下,连生命也不能保全啊!当看到这倔强的生命不屈不挠地向上生长时,怎么就没人想到,如果给它一个适合它生长的环境,它更能茁壮成长,更能前途无量。为什么不打破水泥地,把它安置在一个适合它生长的地方呢?
当我们热血沸腾地赞美生命的顽强时,当我们义愤填膺痛斥周围的冷漠时,我们自己为它们做过什么呢?当那些执着向上生长的生灵正需要扶持时,我们能做的,是竭力提供一点方便,尽可能给它们一线生机,最大限度地给它们一些机会,让它们能更好地生长。
不要只是在表面上,或者从形式上赞美那些生在恶劣环境中的生灵,还是应该做一点实际的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它们换一个环境,让它们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看到有一粒种子,或者一截发芽的枝条,落在不能生长的地方时,我们还是把它们捡起来,安置到一方适宜生长的土壤吧。
冰挂映亮社火村
文/文雪梅
一直以为,冬天是寂寥的,光秃秃的树木,卸了妆的山峦,还有广袤的田野都被寒冷夹裹,还原了原始的黑白底色,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然而,当我亲眼看见了陇县河北镇李家下村的冰挂时,才恍然大悟,冬天其实风姿妖娆,多姿多彩,让人回味无穷。
从陇县县城出发,车沿着平坦的公路一路向北,很快就到了李家下村。古树、房舍、良田、老农,冬日的小山村因了这冰挂而变得熙熙攘攘起来。南来北往的游人慕名而来,潮水般涌入,一睹她的芳容。刚到村口,我的心中便多了几分莫名的激动和热情,随着人流,不知不觉,终于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冰挂美景。
这里是位于村子西南的一个小山谷,只见山谷被洁白的冰雪覆盖着,那一条条、一束束的冰挂从天而降,晶莹剔透,巧夺天工,别具风情。有的像一把利剑直戳大地,有的像撑开的大树,伸开了玉臂琼枝。听说,这里最高的冰挂高约二十多米,小的也有几米或十几米不等,远远望去,如珍珠凝结而成的玉帘,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熠熠生辉,让人赏心悦目。
冰是酣眠的水。我知道,这严肃、冰冷的冰挂其实骨子里凝固着水的精灵,彰显着水的温柔。村里的乡亲告诉我,山谷的高崖上常年有水渗出,流淌下来,冬天有冰挂,冰雪消融时却清水滴答,是另外一番意境。
最让人惊喜的是冰挂前面开了一树"红梅",梅花迎寒而开,剪雪裁冰,缀满了枝干。"红梅"虽是假花,却与这冰挂之景相得益彰,惹得游人纷纷驻足观赏,以冰挂为背景,"红梅"为点缀,拍照留影,在这浪漫的冬日中,沉醉不已。
这时,一位精神矍铄、面带笑容的老人闪进了我的镜头。原来,老人是社火老艺人王忠厚,他见村子里因了冰挂,一下子火了,吸引来这么多游客,心里自然高兴。老人告诉我,李家下村其实除过冰挂,还有一宝,那就是连枷社火。前段时间,他们的社火还参加了" 2016中国·韩城黄河金三角民间社火大赛",一举夺魁,得了金奖呢!听着老人眉飞色舞地讲着社火的故事,我的耳边似乎传来了那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和鞭炮声,这排山倒海的声响顿时沸腾了整个小山村。
冰的世界是圣洁、纯净的。久居都市的人们,抛开生活的繁杂和工作的压抑,远离城市的喧嚣,把自己交给大自然,将心融化在冰的童话世界里,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寒冬里,冰挂美景与朵朵绽放的"梅花",给这单调的季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韵味,刺骨的寒风挡不住李家下村社火欢快的鼓点,勤劳、善良的陇州人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迎接春天的到来。
走近天鹅洲
文/湘客
进入石首和湖南华容接壤境地,路边巨大的"中国麋鹿之乡欢迎您"标示牌和千姿百态的廘鹿图案,便扑入眼帘。
麋鹿因为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又名"四不像".它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性好合群,善游泳。
夏秋之交是麋鹿发情求偶的最佳时机,麋鹿管理区开始闭园,谢绝参观指导,一般闭园6周左右,便可对外开放。
秋天来到天鹅洲,你会流连忘返:太阳懒洋洋地从东方露出半个头,羞羞答答涨红了脸;江豚哼着渔歌,勇往直前地划起双桨,磕磕碰碰地刺开宁静的湖面;几根被"桨"叶撩起的水草,挂在桨檩边摇摆不定,把一串串水泡泡抛在脑后;长嘴鱼鹰,穿梭于原始水杨树丛,偶尔盘旋在渔船上空,睁着两颗溜圆贪婪的贼眼,死死盯着船仓里翘头摆尾的鲜鱼,不时发出"欧、欧、欧"的叫声。
早起的野鸭,叽叽喳喳地唤醒太阳,照射出万丈光芒,渐渐驱走湿地的雾霾,把天空刷洗得湛蓝、湛蓝。明朗的天鹅洲,草青水绿,望不着边际的长江故道,宛如银纱狂舞,银河铺地。
天鹅洲生态旅游保护区,仿佛把人带回到了原始的大自然。
轻盈含笑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披着黑色的缥纱,借乘姜太公坐骑——麋鹿,扭动水杨树腰,泛点春水神韵,抹擦太阳红脂,吹着古老的芦笛,迎着晨曦款款而来。天鹅洲的天鹅湖里,千姿百态的天鹅闻声起舞,上下起落,水乌呜啼,野草芨芨。渔夫系好渔船,凝望着腼腆绯红的江豚,情不自禁地朝她挥动双桨,不可收拾的欲火,像一触即燃的芦苇。似乎听到了渔夫心脏跳动的波声,麋鹿们将江豚紧紧地拥在怀里,忘记了时空和宇宙的存在。
高傲骄横、霸道逞强的雄性麇鹿"国王",站在湿地的低洼处,得意忘形地用锐利的尖角缠满水草,沾上稀泥,用这种独特的美容方式装饰打扮,炫耀自己的英俊潇洒,粗野强壮。
一场急风暴雨将要降临,一场生死存亡的厮杀即将发生——习惯群居的麇鹿,每到这个季节就有一场厮杀,通过雄性麋鹿的角逐,择优汰劣。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由此产生的麋鹿"国王",从此拥有三宫六院。一年后,他们重新拼搏,周而复始,自成规律。
威风凛凛的"国王",不停地仰起马面"咯、咯、咯"地吼叫,用它形同牛蹄的四肢把周围的泥土蹂躏得稀烂,并从体内散射出一股诱惑雌性麋鹿的异香奇味,吸引异性。也许,这就是它求偶的真挚表现,一旦"国王"发怒,它就竖起似驴的尾巴,"腾"的一下冲向另一只雄性,一阵哀叫,一阵呻吟,一只一只的雄鹿倒在湿地里挣扎,只有征服了所有的情敌,一只又一只雌性才会向"国王"靠近、靠拢。胜者骄傲、自豪,只有胜者才能得它们的一切,才能有封妻荫子的资格……
天鹅洲有多美,天鹅洲有多迷人,天鹅洲究竟有多神奇,这些并不重要。只要你走近天鹅洲,触摸这里的一草一木,那种纯朴、圣洁、原始的感觉,自然会在你心中油然而生。你,自然会因那原始的生态环境而留连往返。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用爱心呵护在母亲怀抱里依恋了亿万年的纯真湿地,永远保留住她的贞节,永远让她用神奇的功能,调剂人类的生态、支撑地球的平衡吧!
天鹅洲,我多想赞美你啊。
崀山之旅
文/邹雨晗
八月,我们"宝庆童星夏令营"全体营员们来到了崀山。百闻不如一见,两天的游玩让我们兴奋不已,深深感受到"崀山山水赛桂林"这一美誉的确名不虚传。
鬼斧神工——辣椒峰与骆驼峰
正午时分,我们到达辣椒峰景区,那些原本因坐车感到疲惫的同学精神为之一振。走下车,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栩栩如生的大辣椒。它拔地而起,把辣椒尖直直地插入地下,俗称"钻地仙椒",这一形容也是绝了。更妙的是,石身略显赤红色,石顶有少许植被,恰似辣椒的蒂,它傲然挺立,千年如一日,真是形似神更似呀。
赏完辣椒峰,我们便开始攀爬骆驼峰。早就透过车窗看到那匹驰骋的大骆驼了,它由四座石峰组成,结构分明,错落有致,与那辣椒峰遥遥相对,好一只想吃辣椒的骆驼呀!我们今天就是要爬过它的两座驼峰。爬到山腰时只见四周山壁挺拔巍峨。又爬了许久,有些同学体力不支,便休息了会,我们以为接近山顶了,再走会儿,竟发现还有一段险梯。众人咬了咬牙,鼓足劲往上爬,终于到了顶峰。清风徐徐吹来,群山在我脚下,令人心旷神怡。我惦起脚,闭上眼,展开双臂,感受这一切。"造化钟神秀",辣椒峰与骆驼峰的美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鬼斧神工。
时光隧道——天下第一巷
早就对"天一巷"向往不已,这次终于能够亲身体会它的神奇了。两石山几乎紧紧贴在一起了,中间是一道窄窄的石梯小路,只见旁边的石壁上刻着五个字——天下第一巷。就是这了,我兴奋地冲了进去,发现光线越来越暗,两边都是石壁,怪吓人的,同学们也都停止了谈笑。
走了几分钟感觉走了好几千米,越往里越静,水珠滴下都听得一清二楚,越来越潮湿,越来越阴暗,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油然而生。还好有导游在前面指引,要不我一定吓得进退两难。走了十几分钟,光线渐强,缝隙渐宽,终于走到了头。我靠在石壁上深深地吸了两口气,头顶上是一片浓浓的绿荫,真是美妙。出来的感觉更是奇妙,仿佛穿过黑暗的时空隧道,一下子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登高望远——八角寨
八角寨我早已来过一次,它给我的感觉便是雄伟壮观,但这一次却不单单如此。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攀登,我们已精疲力竭,汗流浃背。但总算到了顶峰,站在那里,俯视群峰,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只见群山皆在脚下,群山带着点点翠绿簇拥着这里,座座山峰就像头头鲸鱼把头露出水面。山间有些许雾气,但太轻太薄,薄得像蜻蜓的翅膀;似有似无,更像织女用最轻最薄的蚕丝织出的最轻最薄的白纱巾。只可惜,天气太晴朗,这次没看到壮观无比的鲸鱼闹海。
快乐的时光总会觉得很短暂,从八角寨下来,已是第二天中午了。但我们还是抓紧时间来到最后一站——将军石,这可是崀山一绝。这座近百米高的石柱果真像一位威武、英勇的将军守卫在夫夷江边。
匆匆离开将军石,吃过午饭,我们踏上了归途。望着窗外的青山绿水,我满心的不舍,真期待再次游崀山!
蔷薇该开依然开
文/郑丽环
暮春,是我家顶楼最繁茂最生机烂漫的时段。我的蔷薇花开了。每年,我都贪婪地享受着我的蔷薇绽放春色,它们的一片新绿,一个嫩芽,一个苞蕾都是我视线里的风景,它们欣欣然的变化常在我的相机里留下美丽的身影。爱上四月,多半是因为爱上这四月顶楼的芳菲,每年顶楼的蔷薇都如期盛放,从不辜负我的期待,它们的美丽芬芳总能令我回味无穷。
"花开花落馥郁间,春红又一年。顶楼芳菲连天半,最是春烂漫。"记得这是去年朋友观赏我家顶楼风景留下的诗句。然而,今年的情况却大为不同。出差回来那天,我上顶楼观看蔷薇,花坛里三丛枝繁叶茂的蔷薇突然瘦身了,枝枝蔓蔓被修剪了大半,其中一株只剩下了稀稀疏疏的几根枝条了,我大惊。急急打电话问先生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在电话那头洋洋得意地说,这次他下定决心重建顶楼花园,栽种四季果蔬花草,让明年的顶楼更胜春天。难怪他那天在微信里神秘地跟我说,回来给你一个惊喜。这就是所谓的惊喜?!我几乎晕厥,真是"心狠手辣" .我的蔷薇原本会在这个暮春要开放的呀!第二天,他的几个同事顶着大太阳,在顶楼又是除杂草又是砌砖又是拌水泥的,干得正欢。其中一位正指挥着大伙儿往空置的塔楼上方运送泥土,准备明天把蔷薇移植到上面。先生见我满脸担忧的神色,赶紧向我介绍他的同事,说他特会养花种草,他家的花园四季如锦。他说他保证让我的蔷薇安然无恙,我将信将疑。看着大伙儿豪情万丈挥汗如雨地干活,我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只能在心里暗暗嘀咕着:他真不该选在这个时节移植我的蔷薇。
下班一回家,我就急急想往顶楼跑。先生突然拦着我,笑嘻嘻地说,给你一个惊喜!我说,你千万别,你的惊喜我承受不起!瞬间,他打开手机,一朵盛开的蔷薇。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说这是唯一的一朵,用手机抢拍的,送给你。此时,我突然有点感动了。我没想到,我的蔷薇竟然能赶在移植前,拼着命为我开出这么好看的一朵,我也没想到从来不喜欢拍摄的他,能发现这朵蔷薇并为我拍下它。我如获至宝,让他赶紧把照片发送到我手机上。我为这朵花的绽放无限感恩,想想,它也许是我家顶楼今年唯一绽放的一朵蔷薇了。我马上制作了这幅图,在图片上注明时间,写上标题:《你是我的唯一》,然后美美地分享在微信朋友圈里。一整个晚上,我因为担心蔷薇的存活唠叨不停,我一再叮嘱他要记得给蔷薇浇水,我还叮嘱他最好去买点养料给蔷薇添加一点营养。
次日清晨,他上顶楼转了一圈下来告诉我,你的蔷薇又开出一朵了。我一骨碌从床上跃起跑到顶楼察看,真的有一朵小小蔷薇在高高的水塔上向我展开了笑容。天空有几分通透,没有一丝云彩,我的蔷薇在微蓝的天幕映衬下格外清丽。晨风清凉,蔷薇轻轻摇曳,花瓣上的露珠折射出整个世界的柔美,我用手机拍摄定格了美丽。随后,我发了这张图片给我一个最好的朋友,因为他也喜欢蔷薇,他对我家顶楼四月的景象亦充满期待。往年,我每每拍下的蔷薇图片都会第一个与其分享。很快他回应说,那就是移植的蔷薇?我兴奋地对他说,来年有盼头了。此时,我突然明白,和你喜爱的植物相处久了,你会发现植物就像是你的一个朋友一个知己。譬如我家顶楼的这些蔷薇,当初种下它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一份因缘,它的气息最贴近你的情绪,它的枯荣也能映照着你的心境,你只要真心真意地待它呵护它,它便会安静地站在时光的深处与你交流谈心,相融相惜,彼此倾心。
周日一大早,先生约好同事去花市里采购花木。他买来了杜鹃花、桂花、栀子花、茶花,还有可爱的多肉植物及一些我还叫不出名的绿色植物。我跟在他们旁边一起栽种浇水,听他们讲解侍弄花草的小常识。经过半天的忙碌,新砌的绿化带花花草草点缀其间已初具规模了,我似乎感觉到一股新生的力量在滋长。我回头,把目光投向塔楼上的蔷薇,想象着明年这个时节,蔷薇的枝蔓一定会覆盖整个塔楼,它们还会努力探下身子接近我的视线,并在枝头绽放美丽,因为我坚信我的蔷薇最懂我。我还坚信,我的蔷薇会在来年的春天里,引领众多的姊妹花,渐次开放在一年四季的绿色里,带给顶楼别样的风情。
我的蔷薇,我的风景。不管你身处何方,不管你以何种形式出现,你总是开在我心中最温柔的幽美芬芳……
市声里的小南河
文/张建春
门和窗都关不住三月的市声。
临河的茶座三几个朋友小坐,擦肩的市声撞得人心痒痒的,阳光布满的日子,随河流动的歌声变得清新而流畅,难得的好茶在精巧的杯子里浮沉,春天一路小跑,即便最好的茶水也不如春风,能洗出柔和、愉悦的嗓门。
一河歌声不外乎是黄梅调、庐歌之类,但听起来却不相同,就着不多游人的目光,自如的成分多于做作的姿态。心情自然好了起来,之前的阴雨霏霏似乎再也不可能回来了,春暖花开,真正的要生发出故事来。
这是古镇三河的一个下午,小南河二龙桥的边上,青石板即将开花的日子,我顺着茶座敞亮的窗户,放纵地把自己不多的想法,打了一次次对折,和朋友们恣肆地说着心思和故事间的联结。
春水的好处在于她轻悄悄地流动,小南河正在做着这样的事情。小风微起,游船不费劲就浮动了一船的笑声,岸边的柳树观望流动的风景,她也知道众多的人在打量她,不知是谁说起了《小辞店》的风风雨雨,我猛然间有了种猜想,扎根在河两岸的柳树们,是否就是《小辞店》里的女主角,守望中扭动腰肢,把自己最美的绿色,早早地交给春水,随风的波漪可以打断她垂下的沉思,但可能更多的是想唤醒什么,春天来了,送别的人可会在一个早晨,又一次敲响她刚刚睡下的门扉?随行的一个朋友在三河生活工作多年,我打趣地问他:二龙桥边,小南河畔,可曾滴落下一些故事?他几乎没有思考就答道:这些柳树,不就是吗?是呀,柳丝婀娜,不时地放飞连动泥土的希冀,这多好!游船在几座桥下穿越,桨声时而响起,唯有一河春水,不动声色吸纳着彼此相顾的市声,甚至包容了我一声声不合时宜的、略受风寒的咳嗽。
市声擦肩而过,仍然可以静下心来,这或许是美景带来的效应。当心沉淀的东西太多时,总渴望找点什么来擦拭下眼睛,独坐也罢、沉寂也好,都不如小南河两岸,飘来飘去的市声,这带点世俗的、古典的,甚至狡黠的交织,撕下一块悄然地沾上小南河的水流,足以擦去眼中的尘埃、心中的块垒。不用推窗,凭着心去看一段自然的故事,是非曲直早已不重要了。
我曾经试图还原《小辞店》女主角胡氏清秀的面庞,顺着小南河两岸走了几个周遭,但市声中她的面目一次又一次被覆盖了,追求的东西早已成为遥远的梦想,时光的另一头拴住的却是不可企及的孤独。回到市声之中,理所当然就可以拥有温热的目光,我相信百年前的市声,不会比今天更平和,但可以肯定的是会比这多许多内容,至少有两个人的牵手绰约在青石小巷的回声里,又通过风和水的传递,如柳丝般摆动,且幅度在时光的流逝里很大、很大。
孤独的市声保证是陌生的,如同听到一句关于天气冷暖的话语,回答和不回答都不重要。小南河岸边的市声,却是必须回应的,要么融入之中,要么隔着窗户透过玻璃,用目光接过来,细之又细地揣揉。这声音有水的味道,又有历史的余温,贴近面颊,总可以感到些许的鲜活。
市声的穿透力是不在嘈杂中体现的,犹如此时,我们三几个文友,小口品啜浮浮沉沉的绿茶,心或许已奔往深山之中,一树新茶闪着油绿的光芒,摘茶的山姑手指轻巧,映射着山泉的"叮咚"声,把山揪得一颤一颤的。小南河的市声,当也如此,穿透的不仅是一座目光和心的国度,可以想,可以大胆地想……
市声在小南河的怀抱里,在水的濯洗中,在三月将尽时,在最和煦的阳光里浸泡着,懒洋洋的又活泼泼的,一杯绿茶般,品过了透明的绿,再品依然醇和的绿。
在这里
文/倪锦燕
儿时的田野是我记忆中最美丽的地方。
暖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一切沉睡的生灵都苏醒过来。和煦的阳光洒向每个角落。在这样的季节里,我拉着我的伙伴毫无顾忌地在田野上奔跑。正应了朱自清的那句"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有时看到一些五彩斑斓的野花,会忍不住采上几朵。我对蒲公英情有独钟,用嘴轻轻一吹,种子像伞随风散落在各个地方。春天给我的记忆总是暖暖的。
夏末。当夏天即将结束的时候,一切都显得那么柔和,太阳不会像盛夏那样炎热,就连风吹在脸上也感觉凉丝丝的,傍晚时分,太阳变成一个害羞的姑娘,慢慢落下去,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此时爱玩的我们怎能错过好机会,争先恐后地去感受夏末的凉爽惬意。夏天给我的记忆是柔和的。
深秋。当叶子慢慢凋零的时候,秋的脚步就近了,我时常踩在堆积的落叶上感受秋的萧瑟,小路上铺满着落叶就像一条天然的黄地毯。我喜欢这里给我的松松软软的秋意,或拾起一片树叶细看它的纹路,悠闲地飘向天空。深秋的凉意袭人,行人在小道上快速走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来去匆匆都来不及欣赏深秋的美丽。而我的记忆中深秋是最惬意的。
冬至。南方的雪少,但南方的雪是唯美的,雪花毫不吝啬地飘落积成厚厚的一层,喜欢在雪花的小路上踩出脚印,或深或浅。小路偏僻少有人来,太阳照射下的积雪慢慢融化,露出斑驳的颜色,与白雪相间别有情趣。打雪仗尚不能够,我常倚在自己的阳台,远眺着迷人的冬天。冬天给我的记忆是温馨的。
在这里,田野伴我走过了许多的四季。它就像朋友一样,使我从不感到孤单。
笔行永和
文/汪纯一
瓮安飘雪,冬至季分,塔坡山峦万千苍劲;黔中朔风,浮光云影,贵州墨客一段佳文。看瑞兆纷飞,冰至笔端,逍遥藏蕴;待墨香浓厚,系梦心扉,动魄消魂。轻拂寒风,霞碧层林;缓抒夜曲,天籁流韵。文峰塔下,瓮安歌王甜美高声;红色食府,文坛宿将绝句轻吟。贵州散文学会集俊秀,才子淑女云集,莺歌引凤鸣;瓮安文联作协留佳话,精神高地捷足,虎啸伴龙吟。
今时贵州名家,坐中巴,受颠簸,通幽曲径;更有黔地英豪,走小道,步崎岖,毓涵钟灵。中国梦,瓮安梦,贵州作家聚采风;乌江情,永和情,瓮水长歌添美文。红梅村传说幽怨,朵丁关热血沸腾。老坟嘴温泉水爽,寒坡岭绿茶香馨。千年苗寨写故事,万亩茶园扬声名。绿壳鸡蛋生态美,酥骨鲵鱼原味纯。一路和语叮咚,扬几多欢欣;几段乐音婉啭,寄许多豪情。胸纳浪漫,涣涣白水听唢呐;志追浩渺,朗朗龙滩识乾坤。煤海洗马,九曲流长音韵和鸣;鹰洞蟠龙,百折直前长诗轻吟。涓涓不息长岭河,峡谷神秘幽静;心心难休永和镇,街楼古朴清新。雪之交融,友朋缘深;美之升华,情志双赢。诗文柔骨,溯古论今;书画浩意,造化流寻。袅袅清风携花雨,若诗若景;悠悠天曲涌神工,如梦如春。芳馨意重,枝头雨雪伴柔嫩;风醉知己,街心珠玉留佳音。
秋水伊人,挥笔书画幽谷流莺;豪放志士,千年古邑坦荡激情。书汉赋,写晋文;作唐风,清宋韵。竹帛古体细描绘,光电新篇更推陈。近百贤人聚集瓮安,浪漫逸气秀文峰奇峻;众多高士荟萃永和,潇洒写就随雍江奔腾。
荷花情缘
文/綦宝林
提起荷花,我们就会马上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经典诗句,也会被"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那欢乐迷人的情景所陶醉。是呀,古往今来,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为世人所称道。其花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花开之时,马蜂"嗡嗡"叫着,穿梭于白、粉、深红、淡紫色的花瓣中,其情其景让人爱慕、留恋,回味无穷。
也许是我生于北方少见荷花的缘故,自小就对圣洁的荷花有一种敬畏之情。圆圆的荷叶,深红、淡紫或白、粉相间的莲花多少次把我迷住。那一年,一位同事家里养了一小池荷花,在一次闲聊时,我说出了自己想养荷花的想法,同事很慷慨的从家里挖了一块藕根给了我。自此以后,我也有了自己的一缸荷花。每到夏天,看到碧绿的荷叶,动人的荷花,为庭院增添了高雅之气,甚是欣慰。
后来,有几位同事和邻居也不断向我索要藕根,我也是有求必应。有时,宁可自己留一小块藕根,也要把最好的送给他们。今年也是这样,我在送人藕根的同时,把最弱的一块留给了自己。藕根重新栽植后,显得很柔弱。我担心不能成活,就天天围着水缸转。终于有一天发现水中冒出了细小的藕芽,我才放下心来。接下来的几天里,嫩嫩的藕芽努力向上生长,力争突出水面。当突出水面的时候,将一叶娇小的荷叶浮在水面上。后来长出的几片荷叶,同前面一样依附在水面上。看到这种现象,我有些着急了。在我的印象中,透射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荷叶应该是一柄花梗高擎于水面之上,而这种依附水面生长的现象让我有些担忧。当水面堆满小小的荷叶的时候,有一柄粗壮的荷梗突出了水面。看到这种情形我真的有些手舞足蹈了,我感叹荷花能根据自身的需要择机而生的睿智,感叹能耐得住寂寞,再展雄风的豪气!
我爱荷花,不但爱她的圣洁、艳美,更爱她的的睿智和豪气,因为她给了我许多的启示!
大地游踪之与上九村对视
文/孔伟建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暮春时节,三月初三,上巳吉日。我随县诗词楹联代表团到邹城市石墙镇参加第二届上九村赛诗会。在这个叫上九村的石头村里,不觉有些沉醉了。
我似乎在赶赴一场久违的约会,赶到之时,浓雾尚未散去,些许遗憾,很快就被云雾缭绕、恍若仙境的美景驱散得无影无踪了。
我不愿跟着大队伍跑,更愿意一个人到处走走看看,我要找回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所爱,那些吸引我眼球的东西,那些能带给我遐想的东西。
1000多年来,上九村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吧,只是,属于它的主人换了一代又一代。人,怎么活得过建筑呢?
上九山村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初年,呈方形,主街不规则,多属低山丘陵地带。明洪武年间(1368年)郑、聂、满三氏由山西迁来定居,因周围有大小九个山头,故取名为上九山村。因坐落在山上,人住石头房、脚踩石头路、院墙石头垒,俗称石头村,是山东省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村落,被誉为"古村落发展建筑史书"、"民俗文化博物馆",现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级传统村落,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央视百集系列片《记住乡愁》拍摄地。村内完整保存着三条明清时期石头建成的街巷,古石院300余个,古石屋1200余间,如玄帝庙、老古井、日月潭、国学堂、萧进士故居、南山寨等。
老屋、老街、老石头、老作坊、老碾盘、老物什,万物一旦沾了老气,就有了光泽,充满神秘。这么说,当我亲近这些老物件,实际上是沾染了它们身上的某种神性,在它们面前,我总是如此虔诚,我的脚步不敢造次,我的言语不敢造次,我要轻轻地与它们交流,听听属于它们的独特言语。
千年古村落里,百年古建筑随处可见。那古墙石屋石街,就地取材,用的是山中石头,那石头,经岁月打磨,斑驳苍老。那依山而筑的高低错落的房舍,被婉转委曲的小路穿针引线般地串在一起,浑然天成。这些浸透了人世沧桑的古屋,风风雨雨百春秋,一瓦一石依然在。
石墙把村落划分成一方方院落,木门,栅栏,篱笆。隐秘,规整。春天里,长青藤、爬山虎、媚眼含羞的花儿正在回来的路上,它们会很快披上阳光的外衣,沿着石墙老迈的纹理一路攀爬,一路缠绵,直到攀上墙头,把一袭绿衣披在它身上,把娇艳的花朵开在墙外。
漫步于古村之中,我总有一种穿越之感,有种今夕何夕之感,我走在别人的故乡中,走在时间深处。但是,身边的行人、旅客、穿梭的人流车流,提醒我这是活生生的当下。现实之中,来去匆匆,一晃而过,我们错过了多少宝贵的细节啊。
石不能言最可人,石头记录岁月,石头传诵历史。这座石头构成的小山村,注定要跟石头结缘,是石选择了上九村,也是上九村选择了石。石头的每条缝隙间、每条褶皱里都写着沧桑,写着过去,同样,连着现在和未来。石头不声不响,却又无所不知,它通晓一切,经历了一切,也记录了一切。
环绕上九村的几个山头都不算高,在其中一座山头的半山腰,在一方叫玄武大帝庙的庙宇之中,我听到了当年神灵是如何拯救当地黎民的一个传奇。据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曾将大炮对准上九山村,无奈怎么瞄也瞄不准,只得作罢。从此,日军少一恶行,生灵免遭涂炭。时隔多年,听此故事,我的内心仍被不断地撞击着,穿越了70年的风雨岁月,直抵那炮火连天的八年雷鸣。对于那场可歌可泣战役中诞生的无数感人故事,我要将此视为其中之一。时光流转,沧桑变迁,腥风血雨的日子,已成为镌刻在纪念碑上的记忆,而对于历史的再现,可让我们更清醒地珍惜今天、面对明天。
拂面的春风,暖暖的春阳,头上的蓝天,脚下的老街,身边的老房,简陋的茅舍,潺湲的潭水,丰茂的水草,不止的蛙鸣,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泛亮的石街。一家一户,大门之上,通红的春联还未褪色。老油坊、老染布作坊、老酿酒作坊,这里一家,那里一家。老粗布、柳编等传统手工艺品,遍布街巷。行走其间,但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但闻乡音袅袅,不绝于耳。这不是时时处处在撩拨乡愁么?这不是现实版的武陵桃源么?
当日,恰逢第二届上九山村三月三赛诗会。诗会开幕之时,天公作美,雾开云散。此时,惠风和畅,文人雅集。主会场设在日月双潭边,舞台古朴,古韵袅袅。台柱两边,楹联遍布。潭边杨柳依依,石桥巧布,流水潺潺,水草轻柔,蛙鸣阵阵。来自省内外的诗朋联友云集于此,吟诗作对,诗酒唱和,多么风雅。择一宽大板凳,坐在舞台之下,耳边是琴瑟和鸣,诗声朗朗,身边是群山环绕之下的农家屋舍,不禁生出今夕何夕之叹。暗忖:这是东晋时期王羲之兰亭流觞的翻版么?
九山梦约蓬莱客,三月诗扬邹鲁风。如何让子孙后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乡俗,什么是乡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想,这就是了。
这个春天,我在上九村寻找诗和远方。我想,乡愁和乡俗是需要载体的,载体何在?对于一个古村落,如何处理好固守传统与接纳当下的关系至关重要。建筑形态和风貌保护是留住乡愁的重要方面,但更关键的是对其人文脉络和村史人文的保护。没有历史文化,建筑只是一具空壳而已。我想,山东省启动乡村记忆工程建设,其中的记忆二字是颇值得玩味的。挖掘整理民俗文化,挖掘老手艺,保住老艺人,让每个元素都浸润着民族记忆,都踏上历史脚印,才能让传统村落得到活态保护。
在上九村,我沐了传统国学之泽,看了烟火人家的素常生活,看了老古井,拜了玄武大帝,看了毛驴拉磨,推了石碾子,与很多远去的日子、与那个日渐远去的从前的我欣然重逢。顿悟:去任何地方,再多的走马观花也不及在一个古村慢悠悠地走过留下的印象深刻。
浮生一日,来去匆匆。游客如我者,在这个惠风和畅的春日,与上九村对视着,百看不厌,不忍踏上归程。作为一名诗词楹联爱好者,归去途中,戏作打油一首,算是交给上九村的一份作业吧:胜日寻幽上九村,今夕何夕误凡身。九座山头围村住,千年历史何处沉。石不能言最多情,人多恋旧此间寻。曾追浮云八千里,今守本心方知稳。
听,那沉默的声音
文/侯晓琪
雨后,天空有一点点清新,闭上双眼深呼吸,泥土的芳香中混杂着那浓郁的桂花香,扑鼻而来。天空干净得仿佛能被看透,四周安静得有些不寻常。唯有在这时,我才能静下心,聆听大自然完美的协奏曲。
人们都说,花开花落悄然无声。可是在这雨后,我却能清晰地听到花开花落的声音。很喜欢花开的声音,寂静的,花香随风飘散。闭上眼睛慢慢感受,感悟花落的世界,没有悲欢离合的不舍,没有尔虞我诈的计谋,没有胜负输赢的结果,只是平静的,平静地面对这美丽而又充满诱惑的世界。
这个宁静的十月,花儿带来清新,带来若即若离的温暖和幸福。十月的天空下面,我是寂静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感受那迷人的花香,回首那美好的回忆,远离城市的浮华和喧嚣。安详地翘盼,翘盼明年的那场中考。有时候过去的这一切太美好,好到有点迫不及待,所有我得到的不能太放纵,失去的不能太在意,就当作只是一场意外的意外。
花开是为了花落,花落是为了下一场轮回。无所谓是否存在,不在意是否被铭记,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使命,一段夙愿。在这片宽阔的天空里,在这个青春的岁月里,到处都是友情的花。雨后的天空,虽然还有点扑朔迷离,但模糊中倒映出自己很久以前的故事,那时的我们都还小,为了各奔各校而不舍,只是现在我们都长大了,明白了朋友是这辈子都剪不断的线,是人生路上最好的垫脚石。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的败落给果实带去了滋养,他们无怨无悔,他们不畏严寒的逼迫,亦不怕虫蚁的咬噬,他们有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执着。在这不求回报的奉献中,在这短短的生命季中,到处遍布着亲情的花。即使烟雨依旧朦胧,但依旧可以照耀出父母的恩情,那时的我太过倔强,太过任性,不明白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现在我在成长,但也更害羞,只能默默地为他们做些事。
此刻的风不着痕迹,当清风吹过来时,我能感受到它的声音,在我空荡的心里回响不绝,提醒着我失去的残缺,告诫着我不在意的关心,在这花的季节,我会好好倾听花开花落的声音,因为此时,最能沉淀我的感情,开启我尘封的记忆,寻找那珍贵的温暖。
人生的旅途,犹如这花的季节,都是一场美丽的意外,没有遗憾。就像花儿凋零了,也会有再开的时候;雨后的天空,还是会阳光明媚。此刻我用心聆听的那花开花落,就像那缕阳光,给我温暖。
丹青黄山
文/孙丽丽
对黄山神往已久,因为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有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自然有着不寻常之处。
早晨六点准时出发,进入景区的路很窄,且蜿蜒起伏,车子忽而上下,忽左忽右。山上满是葱翠的竹林,杯口般粗细,竹与竹紧紧地挨着,挺拔如士兵。第一站翡翠谷,又叫"情人谷".大大小小的池塘,盛着一汪清澈如翡翠的湖水,粼粼的波光在闪烁,这水清澈得似乎有灵性。电影《卧虎藏龙》曾在此拍摄。
拾阶而上,行百余级,到达玉屏楼时,迎客松好似黄山的主人,挥展双臂,迎接天下来客。迎客松下人头攒动,几乎人人都要与迎客松合个影,这似乎成了游黄山的目的。
据说黄山松只生长在海拔
800米以上的山上,平原难以见到,山道两旁的松树,有的高大挺拔,有的枝条蟠曲。我观察黄山松的根,它们全扎在石头缝隙里。导游说,黄山松破石而生,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凡有石头的地方一定生长着这种黄山松,这是黄山的一大奇景。
要说黄山是仙山,真是名不虚传,整日云雾缭绕,细雨蒙蒙。据当地人讲,雾天、雨天、晴天各占三分之一,就是当地人也很难看到黄山的真面目。难怪山上的
松树干上长满了青苔。
上黄山的路很陡,虽没有华山的奇险,但是导游还是不断地叮嘱游客: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一路前行中,会不时遇到挑山夫的身影,他们弓着腰,沉甸甸的担子似乎将他们压弯,神色好似木雕,他们多像坚韧的黄山松!
黄山的秀丽风景,犹如一幅幅移动的山水画,尤其是那些神奇的怪石,像"仙女弹琴""天狗望月""猴子观海".行走在黄山的景色里,近处曲径幽深,浅溪潺
潺,远处峰峦叠翠、怪石奇美,可谓鬼斧神工、惟妙惟肖。
远望鳌鱼峰一线天,像一条斜线,呈"之"字形,人如米粒般大小,顿时感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有的阶梯角度足有八十度,我索性双手扶梯,四肢并用,以最准确的姿势诠释"爬山"二字。最窄处仅容一人,身旁不是幽深的山谷,就是高耸的峭壁。
古人云:"登黄山而天下无山。"确实,黄山集天下美景于一身,秀丽雄伟,险峻奇巧。站在光明顶上,可观东海奇景,只见群山起伏,云海茫茫,气象万千,让人心旷神怡。
水墨徽味浓,丹青黄山美。登黄山,可谓一步一景,人走景走,景随步移。在黄山的风景里行走,有一种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自豪。
清明紫阳行
文/阎丽珠
清明紫阳行,收获颇丰。买了明前茶,外带村民所赠手工炒制明前茶;吃了名吃蒸盆子;还饱览了紫阳山水。
紫阳县位于陕南汉水之滨,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瑞,字平叔,号"紫阳真人"曾在此面壁悟道而得名。
好山好水出好茶,因地处汉江上游,紫阳盛产富硒茶,早在唐代紫阳茶即为宫廷贡品,由于水土中硒含量丰富,茶叶中也累积了很多硒。而硒元素正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来紫阳前,我就打算买点明前茶带回,还在网上查了紫阳小吃,有油糍、桨巴馍、酥炕炕、还有大菜蒸盆子,我准备一一品尝。
坐火车到紫阳已是午夜时分。清晨早起,看汉江水平如镜,一艘小船驶过,船后人字形的涟漪渐渐扩散,于是平静被打破。我们直奔码头,准备坐船到河对岸去看仙人洞真人宫。码头有家不大的街头小吃店,买甜浆和油糍,油糍乍看像油饼,黄灿灿、油汪汪。买个尝尝,口感外酥瓤松软、清淡、不腻、入口即化,而且好吃不贵,一个才一元钱,连着吃了俩。油糍是用豆腐、面粉和成面糊子,然后舀一勺平铺在工具里下油锅炸,等飘上来就熟了,浇上些辣酱,红黄相间,色泽诱人的油糍就上桌了,甜浆是把白米下在豆浆里熬成,口感清甜,感觉这里的水似乎特别好。
仙人洞真人宫在河对岸,坐船过去几元钱。这里就是张平叔修炼之处。曾经屡屡在武侠小说中出现的人物,竟然确有其人,而正史也有记载。相传紫阳真人生活在北宋年间,遇道人点化入道,后云游至此,遂凿洞面壁,修炼内丹,并着有《悟真篇》等南派道教着作,在当时产生过巨大影响。现在这里香火很旺,游人也不少。
下午我们租船去了瓦房店,明清时期,瓦房店是陕南最重要的山货特产集散地,各地商家纷纷在此修建会馆。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存山陕会馆(北五省会馆)和江西会馆局部。北五省会馆正在修葺,门紧闭,只能隔隙拍照。
一天奔波,饥肠辘辘,在街上寻找紫阳蒸盆子,找了好几家,都说这东西制作时间长,一般要预定。走到拐角一家饭店,老板娘说,她亲戚家的饭店,有蒸盆子卖,可以带我们过去,听后,大家一扫脸上阴云。
等蒸盆子上来一看,这菜卖相极好,实在的大号不锈钢盆,装得满满当当,面上是金鱼状的鸡蛋包,里面有土鸡、猪蹄、鱿鱼、青笋、木耳、莲藕、胡萝卜等等,青、绿、红、黑、白色泽鲜艳,十分诱人。这道菜口感清淡鲜香,特别是汤色清亮,味鲜美,且营养丰富,不愧是紫阳名菜。九个人又要了菜豆腐、魔芋片等几个当地菜,大块朵颐,风卷残云般盆空盘净。与老板闲聊,得知蒸盆子所用大块食材,上蒸笼要隔水蒸制6小时,由于制作时间长,所以,想吃一般得预定。他家餐馆在安康蒸盆子大赛中,曾获得过二等奖。意犹未尽的我们又预定了第二天的蒸盆子。
第二天,我们去看双桥镇,回返途中还看了高桥镇和廊桥。回到紫阳县城,又登上山头,去拍紫阳全貌,走到一处山里人家,坐下与他们闲聊,得知新茶刚下来,只见男主人捏一撮并不起眼的茶叶,泡上后,招呼我们品尝。主人说,茶是新茶,样子不好是因为自己喝,没有选茶,要是卖就要仔细挑选。茶上来了,只见汤色白中泛微绿,有淡淡清香,品一口,似有若无的清苦渐渐弥漫,温温软软,咽下,喉有微甘,一杯品完,顿觉神清气爽,好茶。我奇怪这七歪八扭的茶叶,竟是这等清香。问主家,说是他们这儿水好,用的是山里泉水。我好奇地尝了一口泉水。果然口感清甜,无任何异味。好茶须有好水泡,才堪称绝配。而紫阳很多村子,土地富含硒元素,流经泉水自然也成富硒水。主人招待很热情,看我们连连夸赞茶好,临走还送了一些新茶给我,作为回报我将从西安带去的牛肉干、果脯、豆腐干留给他们,算是城乡互换。
回西安前我们五人先去品尝预定的蒸盆子,竟然也吃个精光,晚上吃得太饱,大家一路溜达去茶叶店,买了和平村的新茶,当地人告知这才是正宗的富硒茶。遗憾的是我们不能将这富硒水背回,只能用矿泉水泡茶,弥补些许遗憾。
清明紫阳行,踏青、品茗、观山、看水、吃美食。回到西安每每泡茶,就会想起汉江清流,还有至今难忘的紫阳蒸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