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写景
倚栏轩精选6篇美文写景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美文写景(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乌镇之美
文/陈宝林
最早知晓"乌镇"这个名字,缘于刘若英和黄磊主演的电视剧《似水年华》。片中的乌镇,粉墙黛瓦,石道小巷,还有桨声灯影里的枕河人家,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今年11月24日,我们10名高中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了本市一家老年养生会所组织的乌镇、常熟3日游,我终于踏上了圆梦的旅程。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与周庄、同里、甪直、西塘、南浔并称为江南六大古镇,也曾叫乌墩和青墩,拥有六千余年的历史。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乌镇完整地保存了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水阁、桥梁、石板巷等建筑独具江南韵味。
"小雪"刚过,乌镇的早晨略带寒气。我们走在光滑油亮、透着丝缕沧桑的石板路上,眼前错落有致的房屋,层叠翘飞的檐角和小桥流水,亦真亦幻,恍如梦境,让我们兴奋不已。
一座座记载着岁月沧桑的木屋,氤氲着浓郁的古老气息,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千百年来的曲折经历。置身这些老宅之中,我不由心生幻觉,感觉自己已站在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时空里。
百床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里面陈设了数十张明清与近代的江南各式木床,既让你看到贵胄的奢华,也能领略到平民的俭朴。
随后,我们又来到茅盾故居、民族风俗馆、当铺、蓝花印布坊、钱币馆……每一景,都让人体悟到乌镇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乌镇称得上是"百步一桥".那些小桥精致洒脱、巧夺天工。乌镇现存30多座桥,西栅有通济桥、仁济桥;中市及东栅有应家桥、太平桥、仁寿桥、永安桥、逢源双桥;南栅有福兴桥和浮澜桥;北栅有梯云桥和利济桥。导游介绍说,踏步逢缘双桥,有"男左女右"的习俗,寓意人走此桥,即可"左右逢缘".
伫立古桥,将一缕清风揽于怀中,摘一朵白云挂上绿色的枝梢,然后慢慢地放空自己,你就会真正领悟那句"浮生多俗累,山水有清音".放眼望去,小河两边,房屋依水而建,白墙乌顶,错落有致,河水平如镜,倒影似仙境,如水墨画一般溢出古韵与灵性。乌篷船上的船娘悠闲地摇着撸,甜甜地唱起吴越谣歌,又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值得珍藏的风景。
东栅看景在白天,西栅看景在夜晚。乌镇的"夜"恬静安祥,流光溢彩,浓重醇香。夜幕降临时,河面上的小船挂起了小灯笼,犹如无数只萤火虫在晚风中轻轻翩飞。不一会儿,小街上、桥洞里、屋顶上、湖水中……各式各样的夜景灯渐次亮起,有黄的、红的、白的、紫的、绿的……交相辉映,美轮美奂,把江南古镇打扮得如天街仙境。
西栅的夜晚热闹而不喜张扬,这里秩序井然,让人感受到江南冬夜的恬静和舒适。如果你有雅兴,在乌镇住一晚民宿,品味枕水而眠的乐趣,定会有"淳朴、热情、大方、风情万种"等字词涌向心头。每一栋民宿,都由一个小家庭打理。早上,你坐在八仙桌旁,看掌柜满脸含笑,进进出出地忙碌着,然后像招待亲戚朋友那样热情地端上家常菜,定有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触,然后就会诗兴大发,迫不及待地写上几句:乌镇,是一部文化厚重、内涵丰富、文笔细腻的史书,是一首灵感涌动、柔情似水、清新隽永的情诗,是一幅浓淡相宜、雅俗共赏、意境深远的水墨风景画,是一坛香飘四溢、醉人心田、回味无穷的陈年老酒……
短暂的游玩结束了,可乌镇留给我的印象越发清晰。就说乌镇的美吧,它美就美在乌镇人的高贵品质,他们以激情、真情、浓情为墨,以坚韧、持续、责任为砚,出色地描绘出一种独特的江南古镇的水墨之美、静谧之美、古韵之美,并将现代揉进古老,让梦幻般的、明珠式的乌镇流传于世,流芳人间。
乌镇,我不仅赞美你,我还要经常去看你!
古韵悠远龙栖山
文/黄静芬
夜色如水,山峰无言,轻雾敷身,寒风绕怀。这神秘美丽的龙栖山,我轻轻地来了,在冬天最寒冷季节。兰花溪静静流动,水边菖蒲摇曳,白梅开得热闹,一树又一树,暗香浮动里,几声狗吠温柔传来,侧耳听见了薄霜夜露丝丝从空中降落草尖细茸上的微小声音。
裹在厚重沉实棉被里,一夜无梦,周遭是孟浩然"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的唐诗意境。晨起推窗,寒风跳着跃着扑面,裹挟浓郁梅香,精神立刻一振。站立窗前,看早起鸟儿立在梅枝头上唱快乐歌,看农家屋顶几柱炊烟袅娜,鸡引颈高啼,鸭优雅踱步,农人荷锄在田,妇人捣衣在溪,而远处山峰俊朗,近处草木青森,龙栖山已精神抖擞醒来。
福建龙栖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千米以上高峰40余座,森林覆盖率达96%,相传古代有神龙潜于此而得名。深呼浅吸着略带寒凉的清甜空气,驱车在龙栖山曲曲折折山道中,穿行于12万亩原始森林中,怀一份说不清的敬畏之情,去拜见1500多岁的红豆杉王、800多岁的柳杉王。
千年岁月,是怎样漫长时光?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许多曾经存在早已湮灭,不留一丝一毫痕迹,只有这群古老之树,在小桥、流水、人家的背景衬托下,愈显生机盎然。站在36.5米高的红豆杉下,我渺小如一株草。
我想起那个描述永恒的词语:天荒地老。
空山不见人,只闻水声响。沐着温暖冬阳,沿兰花溪前行。路两旁,水杉落尽所有针叶,枝条参差向上,长阵队伍似的站立两排。据说在20世纪40年代,水杉濒临绝种,世间所剩无几。可水杉插枝成活,短短时光里,以无限生机重新葱茏于大地,如今,是很美很齐整的冬季风景。然后,我一一认识了龙栖山所拥有的珍稀树种金钱松、山尖杉、天竺桂、青线柳、闽楠、短萼黄连等,见过红豆杉怀里生长的那棵棕榈树、那丛青青翠竹,记下了红楠、赤楠、虎皮楠、米槠、青冈栎、沉水樟等树名,最后,驻足在古厝桥上。
兴建于明朝末年、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古廊桥,在古木掩映中,横跨碧水之上已有400多年。这种集桥和亭于一体,跨越河流溪谷的廊桥,在闽地山区很常见。然而,深山常绿阔叶林中,这座廊桥飞檐翘角,全部木构,连接此山与彼山,供山民停脚歇息,也供飞鸟流连、云雾驻足。突然想起美国畅销小说《廊桥遗梦》的美丽故事。只是不知,有哪两位中国式的弗朗西丝卡和金凯在这座廊桥相遇,有怎样感人故事发生?
龙潭正是龙栖山龙潜所在地。这一块宝地,丛林茂密,树木森森。虽是枯水冬季,但莲花溪流水淙淙,一路曲折蜿蜒,舞着蹈着到这里时,一大束水流突然由崖顶急跃垂直冲下,形成壮观的龙潭瀑布。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临溪竹林中,微风过,枝叶哗响,深处一幢破败房屋是原始手工造纸作坊。作坊歇业着,屋里堆叠乱糟糟各种工具。读过朋友萧春雷写的《三明手工造纸》叙述造"西山纸"过程:砍竹、浸塘、洗竹、踩料、抄纸、榨纸、焙纸……整个过程共28道繁琐工序。所以,清代长汀学者杨澜说:"其用力艰而成功薄,巧心劳手,百工之事,此为最矣。"
我从作坊拣回一些碎纸,米黄色,细腻柔韧。萧春雷说:"握在手心,像是握住一首宋词。在宋代,西山纸一定印刷过许多精美诗词。"龙栖山附近生产的毛边纸纸质优良,其"西山纸"印刷过《四库全书》和1973年出版的线装本《毛泽东诗词》。抚摸"西山纸"雅致光洁的碎片,古风古韵徐徐而来,从翠竹的根到梢,从我的眼到我的心。
这也是龙栖山的古韵。
春到梅花坞
文/张用剑
早就听说"十里魅力花海"——梅花坞是镶嵌在大美梁子湖畔的一颗耀眼明珠,它是勤劳纯朴的大桥人,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巧妙利用大自然赐予的绿水青山,让乡村焕发生机,成为游人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点。不似大理的风花雪月,也没有婺源的白墙黛瓦,可它见证着大桥父老乡亲,留下的一串串勤劳足迹。
正是柳绿莺飞、桃花吐蕊之时,我们一行人慕名前往东沟镇大桥村采风。四十余分钟的车程,沿途风景美不胜收,很快就抵达了目的地。大家沿着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一面观赏,一面被眼前新农村的景观所震撼。乡亲们的房屋宽敞明亮,每户庭院都像个小花园,门前停着小汽车,水泥路、自来水都通到了家门口。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年少时光都在乡下度过。衣食住行用,都非常短缺。"新老大,旧老二,破老三,补老四";"早上吃苕粥,中午吃苕饭,晚上吃苕面",每周两罐头瓶腌制的苕叶;"大龙大龙,百事不同,吃的供应,烧的牛粪,你要不信,墙上有印";大雨大漏,小雨小漏,没雨没路;特别是雨季泥泞的土路,中学时要走十几里,高中时走几十里,我们当时自嘲是用双脚丈量着红色的沃土……那种苦日子,让我们那一代人不堪回首、欲说还休。
想着过去,看到现在,我恍如隔世,直到同行之人提醒:梅花坞快到了,才回过神来。
经过一处堤岸,走上木质栈道,一旁硕大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标牌,正诠释着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所在。人们不时用手中的相机、手机捕捉心中最美的画面。
梅花坞位于大桥村南部,是蓝海生态园主题功能园区之一,占地面积约120亩,园区内种植有红梅、白梅、洒金梅等多个品种梅花上万株。只可惜我们来的稍稍有些迟,梅花多数已凋谢,只有零星花朵在迎风招展。星星点点的花瓣挂在枝头,像是专程迎接我们这群远方的客人,更像是要把春意留住,与游人诉说春天的故事。
不过不要为之惋惜,这里除了梅花之外,海棠、樱花等品种也都在含苞待放,等着更多游人的光顾。
据村干部介绍,蓝海生态园是东沟镇通过实施"三乡工程",引进能人回乡投资兴建的。园区充分依托保安湖沿岸秀丽自然风光和生态湿地景观,以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主体,于2012年启动建设,规划总面积3100亩,计划总投资2.8亿元,历时近10年建设,目前已建成梅园、樱花园、海棠园、桂花园等主题功能园区18个,形成大观园中有小游园的精品格局。
仰望一座生态凉亭,经过一个当家塘堰,穿过一个活动广场,肖四海湖映入眼帘,湖面开阔,波光粼粼,阳光下像一地碎金。湖对岸,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连绵小山包,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在一平如镜的湖水倒映下,整体就是一幅精妙绝伦的山水画,令人叹为观止。再沿着台阶上行,便到了一处观景台,四周景色一览无余。清风掠过,深吸一口清新的氧离子,心胸一下子变得敞亮,人间的所有美好,仿佛就握在手中。
梅花坞归来,脑海中只有这样的词汇:美轮美奂。我想,不仅仅只大桥人有此胆识与气魄,将这片荒山野岭改造成生活的礼物,构成宜人的景观。我更愿意相信,这个网红点将引爆整个梁子湖区的绿水青山,引爆整个梁子湖区的乡村振兴,天蓝,水清,树绿,花美,梁子湖区的明天比蜜甜。
太平古镇的浪漫
文/李柯漂
有了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念头之前,我的情绪已跌落到了低谷。大都市里的生活节奏,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霾尘,压得人呼吸急促,头晕脑涨。从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挣脱出来,抖落一身繁杂琐粹,轻身独自去出游,我选择了离蓉城外不远的太平古镇。
情绪低落时出游,就是想要讨一个愉悦。周边虽有很多5A级景区,大多人满为患不说,都是些人造装修出的所谓景色,这不是我想要的,更谈不上身心愉悦了。我并不在乎季节的选择,说走就走,立马成行这是我的性格。去太平古镇压根儿就不需要挑剔季节的转换,任何时候去都有惊喜等着你。
距成都只需三十分钟车程的太平古镇,就在龙泉山脉中段的腰间。半丘半坝间,古镇错落有致的木壁青瓦房,背倚龙泉山西麓,面对川西坝子,一座民风古朴小镇。鸟瞰太平古镇,如同在龙泉山脉郁郁葱葱的植被里镶嵌的一块宝石,馋煞着人们的眼睛,迫使你想走近了去看个仔细。
我个人特喜欢静。又偏偏生活在大都市车水马龙畅叫扬疾的城市腹中。那种喧闹的时空,在太平古镇静谧悠长的青石板街道上,在一爿一爿的青瓦房屋里,一切都显得那样神闲气定。依山傍水的小镇,打开门就见山,什么风景一眼就能望穿,自然,清新,简单,淳朴。
随来来往往的游客,走在被磨蹭得光滑的青石板道上,像小时候赶集一样,看什么都是新奇。两旁的店铺经营着各式各样的商品,一家挨一家做着自己的生意,不吆喝不喧闹,也没有音箱高声叫卖。其实,他们的生意日升月恒,因为这里从不缺少人气。
我到的时候,太平镇的枇杷已几近罢市,但空气中仍然弥漫着那甜甜的枇杷果香。我想,倘若早一些时日前往太平,我定要亲自采摘那金黄的果实,把一枚枚鲜美的果子递入自己的嘴里,细细的品味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那般惬意的美感,想想都觉得迟到的遗憾。站在古镇的街头,闻着飘散的果香,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些许妒意,那些早到的吃货,来到这里该是多好的福气啊!
生活中常常在不经意间有这样那样的错过,有的错过了,也就永远失去了,而有的错过了,还可以等待下一季美好的到来。在等待中成长的人们,心里充满期待,有了希望就有盼头。来太平古镇玩耍,你若错过了一茬,还有另一茬等待着你去光顾。没有遗憾,没有走过这村就没那店的失落。就像我一样,来太平古镇,我错过了吃鲜枇杷的时节,一定还有更美的风景等待着我去欣赏,去享受。
我知道,吃不到枇杷,还有葡萄,还有田园风光,还有紫颐香薰山谷里的薰衣草。在太平古镇,果香花香一年四季就没有缺少的时候。在这里,行走在薰衣草的花海之中,就算孤单孑影,浪漫之气也会沁入心底。
我自知不是一个懂得浪漫的人,来到太平古镇只为愉悦心情,给心灵放个假而已。其实,去了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相拥太平,短暂的休闲已不再是最终目的了。太平古镇她就是大都市的后花园,你尽可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但你绝不可以不来。因为,这里的瓜果最养人,这里的花香最迷人。
印象南陵湖
文/龙少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陵人,没听说过南陵湖,没到过南陵湖,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可我自己也只去过两回。第一次去时丫山尚养在深闺,还不叫花海石林,丫山镇也还没和何湾镇合并。我那时被抽出来到丫山镇检查验收水利兴修。在车上颠簸了好长时间,我们来到了一处塘口。目之所及,四周林幽竹密,水深且清,湖面波光粼粼,些许芦苇随风摇曳,不远处零星散布几户人家,直叹好一派山水田园风光。乍临此处,便被深深吸引。独自坐在塘边的芦苇丛,闻着山花之芬芳,竹木之清香,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是啊,一如此塘,你来,我在;你不来,我还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那么静静地,静静地……我深深地吸口气,再深深地叹口气,站起身,和同行一道下山了。
夕阳下两道长长的影子。"那塘叫什么?"
"南陵湖。"
我笑了,这儿和我原来献出美好青春地方的奎潭湖,虽不可同日而语,但南陵有个南陵湖,一下子刻在了我心里。
第二次是陪上海医疗专家看美好乡村。感叹南陵乡村之美好的同时,有专家提出到花海石林去转转。主随客便,随车到景区门口,看情形一时半会进不去。我提出景区外也有个美好乡村龙山村,那里有个南陵湖,与其一行人傻傻等在门口买门票,不如去转转。为提升他们的兴趣,我说了前往南陵湖的路上还有珍珠泉、夹马石等景观。这两处也是第一次去时同行指给我看的。
于是我们几个就顺着我印象中的路边走边看。有意思的是一直到湖边的那个村,我们也没找见珍珠泉、夹马石;更有意思的是村中塘边赫然树着一块牌子——南陵湖。不对啊,我记忆中的南陵湖离村子还是有点距离的。拿出手机,我们拍得起劲,同伴们都说隔了好多年,路修宽了,村子也搞好了,肯定是我记错了。"这是南陵湖吧?"向着塘边的村人问了一句,村里的一位老人热心指点我们从前面走拐个弯才是。
终于到了南陵湖。空气还是原来一样地好,四周还是原来一样的风景。我们在湖心滩上打了会水漂,拍了会苇花,还在岸边看了下碑记,算是既赏了风景,又了解了南陵湖的名字由来和成因。站在湖边,我成了另类的导游,不断说着我第一次来南陵湖的良好印象和深刻感受,直到我们从湖这头走到湖那头。
看完了南陵湖,我们顺路行至花海石林景区的"后门",看到了南陵、铜陵交界处的别样风景。观赏并拍摄由片石砌成直通山顶的梯田时,我突发奇想:盘下这一山的梯田,然后在山脚下造幢房子住着,种上几亩葵花,喝着南陵湖水,嗅着"凤丹"清香,啖着天然竹笋……这样随心随性、自由美好的生活,光想一想就宠辱皆忘、神仙不换啊。
回程路上,我始终盯着路边岩壁看,总算找到了夹马石,印象中的珍珠泉边有农妇正在浣洗衣裳。想起据说丫山是因金乔觉一脚跺裂而得名,我不禁浮想联翩:夹马石是不是因为想追随地藏正奔驰间而被夹的吧,珍珠泉是因为地藏菩萨跺了一脚而常年冒泡泡的吧,南陵湖也是因为地藏给地跺沉的吧……在一个个想象中,我回到了家,提起笔,迅速流淌出这段文字。
我还想去南陵湖!
马六甲海峡看日出
文/蒋忠民
高山看日出,相对比较辛苦或者说折腾。好多年前,那时年轻,与几个南宁柳州等地的朋友,相约到大明山看日出。几经周折上了山,在电视差转台简陋的招待所卧等。天没亮,披着租来的军大衣,瑟缩着等在山顶。那次不走运,饿着肚子等到早上八九点钟,在山下应该是日上三竿了,我们眼前依然一片茫茫白雾,连一点阳光都没漏下来。那一次的失望让曾经对高山日出的新奇追求渐渐成为淡漠,后来好多次登上华南之巅,再也不刻意去追寻日出。虽然期间也与一帮摄影发烧友见过高山日出的辉煌,但心里始终缺乏涌动的激情,就像人们常说的,没有什么特别感觉。
但在马六甲海峡,一切有了改变,我找回了久违的激情。
这个清晨,漫步在前往巴生港槟城普吉岛的游轮甲板上,没有手机信号,没有漫游网络,只有茫茫海面和偶尔可见的轮船,生活节奏慢下来,整个人便觉得放松。游轮顶层甲板上设立了绕船体一周的慢跑和散步的通道,通道上有跟我一样漫步享受早晨的游客。印度洋吹过来的海风,像调皮的孩子,撩拨着人们的头发和脸庞,是否也撩拨了心弦,只有自己心知。
没有刻意追寻,没有翘首以盼,幸福来得如此突然而如此自然,我们轻松惬意地看到了海上日出。不经意间,船舷一侧的海平面隐约显出鱼肚白,海水也跟着渐渐明亮。眨眼之间,鱼肚白镶上淡淡金边,金边很快变红,整个东边一长条金色与红色交混。又是眨眼之间,天际一片火红,初升的太阳跳出了海平面,那火红蔓延开来,水天一例地鲜红。水面那红,在深蓝甚至有几分黑的海水中间愈发显得深沉厚重,荡漾着,摇曳着,让人心头不由得一振:眼前景象,壮观,辉煌,难以找到合适的词语来描述。于是,人们拿出手机想留住这个美丽的瞬间,而绚烂的色彩变幻之快,简直让人来不及,几乎在摁下快门的一瞬,那色彩那光影又发生了变化。
高山日出有连绵起伏的山峰和飘飘渺渺的雾岚烘托,为其造势。不断有薄云赶来,营造庄严神圣的氛围,烘托这没有任何遮挡物和参照物的海上日出。在云卷云舒中太阳渐渐升高,红色渐渐淡化为金红、粉红、金黄,并且辅以隐隐的蛋清色,与舒卷的云交织,铺开满天霞光。这霞光将远处驶过的轮船勾勒出立体感很强的金黄的轮廓,给我们所在的游轮以及偶遇这场大自然率性表演的我们,披上了一件神圣祥和的光影外衣,每个人的脸上绽放着会心的笑意。
有了云层的衬托,霞光才显得绚烂多彩,不可直视的阳光才多了几分亲切的柔和。海风继续在马六甲海峡飘荡,继续撩拨着游轮上的人们。海风牵动满天霞光在水面上跳跃着舞动着,勾勒出一幅无与伦比的庄重而活泼的大画。
美哉,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