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关于亲情的小故事
倚栏轩精选6篇摘抄关于亲情的小故事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摘抄关于亲情的小故事(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外婆的织布机
文/金鋆铃
我的箱柜里珍藏着一件土布床单,它古朴的花纹,靓丽的色彩,具有民族风的图案,给人视觉的冲击。这是我外婆传给我母亲,我母亲又在我结婚那年送给我的陪嫁品。整整四十年,它陪伴了我和母亲两代人。每当我看到这件土布床单,心中一阵温暖,总会想起我的外婆。
小时候,我最喜欢去外婆家。记忆里,外婆总是端坐在织布机前,手中梭子快速地在织布机上的经纬线中来回穿梭。脚踏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犹如美妙的音乐。到了夜晚,我常常摸着光滑铮亮的织布机听外婆给我唱童谣。
"月亮哥哥,你也走,我也走,我帮你驮包土,包土里面有一坨油,姊妹三个赛梳头,大姐梳个金梭头,二姐梳的银梭头,三姐不会梳,一梳梳个狮子爬绣球……"在外婆轻柔的哼唱中,我伴着纺车"嗡嗡嗡"的声响进入梦乡。
上世纪70年代,家里的布票远远不够一家人日常穿着,于是很多女性纺线织布,供一家人穿戴。纺线织布是一项技术活,其间要经过弹棉花、纺线、络线、牵线、浆线、作缯、闯杼、吊机子、织布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
我看得最多的是外婆纺线。外婆经常在家门口架起纺车纺线,她一手牵着棉绒条,一手摇动纺车,一摇一扬中,棉条抽出长长的线,绕在那专用的听锤上,在均匀的吱呀声中,线锤渐渐丰满起来,中间大两头小,而我呢,就经常在外婆和纺车周围跑来跑去。
若是要织出有花纹的布,或各种颜色的格子布,那就需要对棉线染色,染色需要在阳光充足的白天进行。染色之前要将线浸湿,通常外婆把一绞绞棉纱散开,放进盆中层层叠好,从河中打水倒入,然后,需要一人跳进盆中不间断地踩踏,直到棉纱全部湿透,再取出绞干。外婆总是把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我,她将年幼的我抱起来放进木盆里,一再交待,只能踩,不要低头弯腰,不许动手乱摸,她是怕将棉线弄乱了。在木盆子里的我刚好露出头来,看着裹过小脚的外婆提着木桶出门到河边去打水,然后颤颤巍巍地双手抱着满满一桶水回来,倒进盆中。
棉线浸湿了,然后是染色。在大灶上安有一口大铁锅,水烧开后放入颜料、碱,然后把棉纱一绞一绞地放入染色。颜色一般以兰色、黑色为主,偶尔也染些红、黄、绿色。染好的纱要再到河水中漂洗,去除余色,并在日光下晒干。外婆家的厨房里有两眼灶,一个大灶架起大铁锅给棉纱线染色,一口小灶用来一家人做饭吃。中间还有一个装水的焊坛(装水的铁器具),只要有一眼灶在烧火,焊坛里的水随着温度升高,开水、温水都有用的。
每当外婆染布烧大灶的时候,她总会用一个瓦罐盛点米加点水添上豆子或者玉米等杂粮盖上盖子,然后推入灶膛的最里边。大锅里的水烧开了就可以为棉纱线染色了,我的瓦罐粥也熬好了,那种香味让我终生难忘,给棉线染色的日子也似乎成了我的"节日".
外婆家的织布机是拉手布机,外婆织布非常细致认真,她绝不肯错过一根或者掉落一根纱线,所以外婆织布的正反两面完全一样,平展细密,没有断纱和跳纱。我最熟悉的场景是看到外婆双脚一上一下地踩着织布机的踏板,使经纱在综上拉成棱形,在扣之前形成空间,这时外婆手中的梭子在这空间来回穿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错开,如此反复,脚手并用,眼睛盯住经、纬纱,若发现断头就停机接好,再继续织。这样,织到有一市尺左右时,就停机把布卷进身前布轴中,直到把经纱全部织成布时才卸下布轴,重新换上新的经纱轴头。
我小时候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外婆织的棉布做成的,这种土棉布穿着非常暖和舒适,布料的花纹有蓝色白色条纹形状、有红色绿色的条纹、还有红色黑色白色三种颜色组成的格子等等多种布料。这些布料除了做衣服,也还做床单,此外,白色布匹也非常受欢迎。因为素色的布匹缝成床单大小送到印花布的专业师傅家印染,各种花纹图案,古朴典雅,十分好看。
外婆是专业织布的师傅,她织的布除了供给她儿女家的家用外,还对外出售。外婆裹着小脚,做不了农活,但是她不能闲下来,因为她要养活四个孩子,她用一匹匹布换来粮食,供养幼小的孩子们,她用那双颤巍巍的小脚在人世间来回奔波,用她那双巧手编织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她热爱着她的织布机,即使年迈依然在织布机上忙碌着,她那织布机的座位上包裹的坐垫不知道换过多少回。外公去世后的日子里,是她撑起这个家,让她的儿女们成人、成家、成才。
1979年,六岁的我被接回父母身边读书,那年12月,寒风夹着雪飘着,外婆在河边打水不慎滑入河中……六十岁的外婆撇下了我,离开了这个世界。多少年后,当我回到外婆家,看到曾经铮亮的纺线车结满蜘蛛网,那架我最熟悉的织布机也落满了灰尘,衣柜里,一匹又一匹棉布依然那样鲜亮惹眼,我不禁潸然泪下……
秋天的怀念
文/岚峰
八月十二日十点多,天气和前一天一样可人。我正常的上课,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
下课后,打开手机一看,我顿时感到一阵惊讶,来自于母亲、二舅、幺舅和媳妇的未接电话十几个,从未有过这种现象,一种不好的预感便爬满整个身体,甚至浑身长满了鸡皮疙瘩。我不假思索的给媳妇回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极为震惊的消息--姨父死了。正如晴天霹雳,爆雷轰顶,脑海里一片空白,久久没有回过神来,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也不相信这就是真的,经过多方确认,才发现--姨父真的遭桀了。
傍晚,秋风乍起,不时会觉得凉气袭身,不禁打了几个冷战。我们踏上去往湖北随州的列车。一路上,隧道较多,偶尔看到窗外星星点点的光亮,总感觉到自己一直处于一种阴影状态之中。一行三个人,基本上没有话说,最多也只对视良久,交换一下眼神,坐立不安,唉声叹气不绝于耳,心中充满了惆怅与怜悯。一行的继父和表叔和我一样再为早逝的生命而感到惋惜和无奈。
经过十个多小时的煎熬,终于在一个集镇的边缘下了车,这个镇叫吴山。姨父在湖北的新家落在这里,去年刚搬进新居。新居是一套花了多年积蓄买下来的两层小楼。这次来,也是第一次来,房屋的精美装修似乎不在话下,只是躺在堂屋中央的那个亲人揪动着所有亲人的心。他也许不知道这一次相聚了多少亲人,他也没有想到,我们都没有想到,会以这种方式让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都聚在这里,他要去另一个世界,时间可能是永远,所以想有一个隆重的告别仪式,但这是痛苦的。他没有言语,躺在冷冻柜里,冰冷的身体,不知道是否能听见外面戏台上撕心裂肺的歌唱……和姨父见面的时间不多,每次相见的时候,总能感觉到他爽朗的笑和亲切雄浑的声音,而这一次在他家里相见,却看不到他的热情,我想为他点支烟,再一次看到他吮吸着香烟,然后吐出烟雾,似乎将所有的不愉快都吐个精光,而我错了,这将是一个幻想,点燃的香烟只是自己默默地燃烧,因为它找不到亲吻它的嘴唇了。
姨父早年生活在陕西岚皋孟石岭的丰景村。据说全家六口人,四姊妹,生活极为拮据。山高路远、土地贫瘠,制约着生产发展。后经一个亲戚介绍,熟悉了湖北随州吴山这个地方,那里能耕种稻田,发展香菇,虽然条件也艰苦,但是奔个丰衣足食没有问题。于是举家搬迁到他们的湖北老家--吴山镇联华村。因为有事,去了趟他们在湖北的老家。
我真不敢相信这是他们曾经心仪的地方。仅看到那些望而生畏的路,都足以将脑袋摆回陕西。一条山路蜿蜒绵长,尘土肆意飞扬,以至于看不清前进的道路。因为这是刚发展起来的矿区,过往重车多,随时感觉都有追尾或是飞崖的可能,真佩服那些司机,一路颠簸,却毫无危险。艰难的行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他们的老家。老家姑且算是一个院子吧。三间土屋矮小,周围散落着几间独屋,没有感觉到什么生活气息。我眼睛有些湿润,强忍着不让晶莹的东西在我脸上画出两道轨迹。我思忖着,我的亲人啊,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是何等的煎熬啊?幺姨说,因为要在大理石厂里上班,姨父前天还在这里睡觉。我不禁一阵绞心的痛。
转过墙角,我看到了几件工作服,似乎还带着体温,老家堂屋里的放桌上,放着半盒香烟,一个茶杯,一桶方便面,电壶里的水还是烫的,好像是姨父刚刚倒的。里边的陈旧的柜子上放着半件方便面,一双筷子,两个碗,打理的干干净净……一种凄凉油然而生。幺姨说,姨父太辛苦了,前天晚上打电话说,姨父明天就回家休息,等到过了中秋节,再回去上班。可是昨天他因为心肌梗塞不治而亡了。我再也听不下去了,泪花在眼眶里打转,最终还是不争气的冲了出来。
老家离镇上有二十多里路,过去不通车,做出来的粮食、收回来的香菇,只能靠肩挑背扛。每逢赶集时节,天刚拂晓时,就挑扛起沉甸甸的担子出发,直到一样亲吻山头的时候,才气喘吁吁、筋疲力尽的长征到家里。农忙时节,姨父早出晚归,耕种着自己的希望,稍微闲时,就到丘林里安套套野物,农活忙完了,他会想办法做些生意。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某年从随州发了很多鞋底子到我们这边贩卖,他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幺姨说,姨父只希望在他回家的时候,有一碗可口的饭菜,随时陪在家里,哪怕幺姨什么都不干。我不禁感动起来。
姨父非常重视自己的女儿。他明白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听幺姨说,他经常鼓励女儿好好上学,尽管自己再苦再累,也不算什么。终于,一个女儿在坚强的后盾支撑下,考上了某财经大学,并在毕业后顺利的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女儿大了,老住在山里怎么行,想带个朋友来玩,多丢脸啊。因此,这么多年来,风里来雨里去,一方面供孩子上学,一方面想多挣点钱早些买一套合适的房子,也算是尽一份心。不知磨破了多少层茧皮,终于在去年实现了心中的梦。
记不清楚和姨父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什么时候,但他强壮敦实的身体,黧黑的皮肤,爽朗的笑容,机关枪似的的谈话,热情的心肠,让我仿佛感觉到,我又见到他了。我不由自主的抽出烟递给他,殊不知烟却掉在了地上,一道幻影立刻消失。
一堆土,像一座小土山,姨父在那里安了家。我使足力气铲了几铲黄土,将我满怀的怀念化为虔诚的祭奠,四十八岁的生命--愿他一路走好,祝福他在另一个世界不再那么辛苦,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一个家庭在短暂的时间里,失去了两个亲人,对于幺姨和她大女儿来说,那是怎样一种沉重的打击啊?去年失去小女儿的伤痛还没有愈合,今年又在佳节团圆之际失去丈夫,那又将是怎样一种伤痛啊?如今,一家三口人,三代人,一个女儿,一个年迈的婆婆,孤苦伶仃的三个人又将怎样面对接下来的生活?需要坚强、一定要坚强,我的亲人。
叶落了,明年还会再长,这个秋天,走了一位亲人,再也不会回来了,其实人这种高级动物并不高级,为什么不能像树叶一样落了又在复生呢?亲人们,珍爱自己的身体吧,朋友们,珍爱自己的身体吧,不要因为长途跋涉,艰难奔波,累垮了身体,好好地活着,比黄金更有价值。
又见秋风起,凉飕飕的,落叶不停的曼舞,舞动着我的思念……
难忘奶奶的千层底
文/杨冬青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做鞋的功夫在当地是远近闻名的。那些年,家里穷,全家人穿鞋都是奶奶一个人做,十里八村的人见到奶奶做的鞋,都挑大拇哥:"这老太太做的鞋周正又结实,还耐看".
那年学校放假,在乡下奶奶家,亲眼见到了奶奶是怎样做鞋的,体会到了奶奶的辛苦,一双鞋的来之不易。做鞋首先要纳鞋底,奶奶先把平时攒下来的碎布找出来,将选好的布片一层一层用浆糊粘贴在一块平平的木板上,大概有四五层的样子,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晒干,晒干后揭下来,奶奶说"这是打袼褙".将又厚又硬的袼褙按穿鞋人脚码的大小剪成鞋底的形状,再用新的白布包住边沿就可以纳鞋底了。
纳鞋底的线要用泡过的青麻拧成线绳,拧线绳要用八寸长的牛腿骨做的纺槌,纺槌上的铁弯钩挂住从房梁上吊下来的几缕青麻线,将青麻线挂在铁钩上,拧成一股绳,用手轻快的一拨纺槌,纺槌转动青麻线迅速将几股线绞成一股绳,奶奶熟练地将绞成的线绳捆成线球以备纳鞋底时用。
纳鞋底要用大号的锥子,厚实的鞋底必须要用锥子才能穿透,锥子尖有一个针眼,认进去线绳会随着锥子穿透而上下扣牢,勒紧鞋底。纳鞋底的针法也有讲究,先在边上沿鞋底的轮廓纳上两圈,中间则一行一行错落开针脚,前脚掌和脚后跟部要纳得密一些,足弓部稀一些,这样的鞋底才结实耐穿。纳鞋底时,奶奶常将银针在头发上蹭一蹭,我问奶奶原因,奶奶说这样会让针尖更锋利,纳鞋底更省劲。
那时,因为白天要去生产队干活,奶奶便利用干活打间或者生产队开会的时候从怀里掏出鞋底纳几针。有时,晚上又借着油灯穿针引线到雄鸡报晓。
奶奶上了年纪,纳鞋底认针时常看不准针鼻,我便成了她的小助手。出于好奇,我提出要学着纳鞋底。在我的央求下,奶奶手把手教我纳起了鞋底,她说:"穿针时,戴着顶针的左手食指要顶住鞋底,右手握针,顶进针时要用力,回拉的线绳要拽紧,纳的针脚一定要密实,稀稀落落的针脚,鞋底不结实,鞋也不耐穿".按着奶奶方法,我操练起来。刚开始还觉得好玩,可十几针纳下来,手指不但被勒出了泡,还被扎出了血,我的好奇心举手投降,将鞋底还给了奶奶。 纳完鞋底,将鞋底捶平,奶奶开始上鞋帮。鞋帮和鞋底缝和在一起是一项很费劲的工作,要先用锥子穿透鞋帮和底的边沿,再用大号针把线穿过去,拉紧系牢。
鞋帮,多为结实耐磨的灯芯绒布。男人们穿的鞋多用厚实的水帆布做帮,既防水,又防磨,还美观。将做好的鞋穿着会有点挤,奶奶说要用楦头定型,这样的鞋穿起来才平正、舒适。 那时好动、贪玩的我,新鞋常没穿几天就开了天窗,耐不住寂寞的大脚指常出来晒晒太阳,奶奶就在我的鞋前头和后跟缝上牛皮,这样的鞋禁磨又抗踢,踢球时比商店买的球鞋还有弹性,惹的小伙伴们羡慕不已。
亲眼见到了奶奶做鞋的过程,才知道了她的不容易。我也十分爱惜奶奶做的鞋,下雨天宁愿赤脚,也不肯把鞋踩到泥里。奶奶这一辈子做了多少双鞋,很难说清楚。奶奶说:自从嫁到我们家,就没断过做鞋,她那戴顶针的手指都变了形。
1946年,父亲参军上前线,奶奶点灯熬油的做了一双厚实的鞋,让人从千里之外捎到了部队上,穿着奶奶做的鞋,父亲勇气倍增,骑上战马,驰骋在解放全中国的战场上。 那些年,我们穿着奶奶纳的千层底鞋,走过了漫长的人生路,每一步都坦坦荡荡、踏踏实实。如今,奶奶离开我们好些年了,在她留下的遗物中有一枚奶奶做鞋的银色的顶针,一直被我小心的收藏着。顶针被磨的亮亮的,圆圆的密密麻麻的针坑里盛满了奶奶一辈子的辛劳,也装满了她对我们深深的爱……
父爱不退休
文/王子华
父亲终于退休了,没有出现我们意料之外的失意或者不适应,倒是有条不紊地安排好退休后的生活,比如去老年大学学国画,邀几个好友一起去踏踏青,甚至在城郊租了一小块地种庄稼。
如此一来,父亲的退休生活比以往更加丰富多彩,早晚还帮我接送一下儿子,这使我轻松不少。可与此同时,父亲的另一爱好又让我叫苦连天,他每天一大早便喊我一起去晨练。
刚开始的时候陪父亲晨练,还觉得挺有意思,可时间一长就有些受不了了,尤其是到了冬天,早晨六点不到父亲便在房门口喊,这真让人有些吃不消。"爸,您自己去练不行吗?"我裹着被子问父亲,父亲却在门外气哼哼地说:"你不早说过了退休要陪我吗?还讲不讲信用,有没有孝心?"
给扣上了信用和孝心这两顶大帽子,我再怎么困也不得不起床了,妻子在一边偷笑道:"叫你以后每天晚上还玩游戏到那么晚。"我瞪了她一眼,但却是真不敢了,晚上不早睡,早上真起不来。
去了公园,父亲和一帮老先生一起练太极拳,我在一边跑步,四十分钟后再一起回家。我就不明白了,父亲又不是一个人练太极拳,为什么一定要我陪着呢?问他,也不答,我只好日日陪着。
一个月后,不等父亲叫我,到了那个点儿我自己就醒了,连周末都是如此。吃早点的时候,妻子忽然说:"我发现你最近精神状态好了很多。"我笑看着父亲,真诚地说:"这得多亏了爸。"
自从陪父亲晨练,我再也不敢晚睡,不知不觉中竟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前的颈椎病因此也舒解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每天早晨和父亲一起去公园和回家的途中,和父亲的闲聊竟成为我一笔宝贵的财富,他几十年工作和生活的经验,使我在很多问题上茅塞顿开。
此时,我也明白了父亲的用心,尽管他是说要我陪他晨练,其实明明是对我的那一份浓浓的父爱。我总以为我成家立业了,该由我来照顾父亲,直到现在我才明白,父亲对于我的关心和爱从来没有退休过。
今夜,我不让思绪翩飞
文/持之以恒
夕阳收回了最后一抹余辉,慢慢沉入了西山,暮色闭合,一天的风景也随之落幕,我无法追逐它行若清风的匆匆步履,正如此时我无法安抚你此时的心情。默然凝望着西方那一抹滴血的晚霞,我的心很沉重,那些我尘封了的过往,俨如游子迷失了归途的航向。
此时,我们犹如疲倦了的鸟儿,拍打着沉重的翅膀翩飞在空中,直抵属于你我的归宿。
华灯初上,夜色在不经意间慢慢浓郁,掩盖了喧哗浮躁,一下子回归自然,心也安静了许多。
寂寥的夜,清幽寂静,是思绪蔓延的平台,是心绪翩飞的开始。白天曾那样淡漠的心,每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开始变得清晰冷静起来,坚韧如一枚钢针,刺激着那些尘封已久,逐渐麻木的记忆……
今夜,我不让思绪翩飞,陪你一起渡。
时间如白驹过隙,无论怎么不忍,也禁不住岁月的斑驳。疲惫的步伐里书写着多少苦涩与辛酸,一家人背井离乡,在这陌生的城市里打捞,其间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挥洒了数不尽的泪水与汗水,始终无从预料明天的途中是怎样的景致。遥望湛蓝的苍穹,仿佛也带着丝丝忧郁,冉冉而升起的月儿,此时居然显得如此清瘦!流放了身心的倦怠,微微闭上眼,静静倾听夜风的吟哦,一样的风向里传送着淡淡的花香,醉人的霓虹恣意地闪烁着,我们没一星半点的惊愕,因那些不属于我们。
借一缕月光沐浴,在银色皎洁的月光中,让颓废的辛酸渐渐升华。幸与不幸,都是人生必经的客栈,忧愁与痛苦也是一种品味,没有疑惑,怎会有大彻大悟?没有剧烈的撕痛,怎会有完整的愈合?诚然,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经历了磨砺,才会有更坚定的信心和目标。
人生就是一个调味罐,糅合了百般滋味,也许开始的时候苦涩会多一些,就像刚刚泡好的茶,需要慢慢地品。期待的心也曾在苦涩中失衡,也曾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曾茫然失措,不知道何去何从,人在旅途的匆忙,对前路的忐忑,人与人之间的磕磕碰碰,因了这些纷扰,常常会在心中滋生出怯步甚至逃避的念头。白日里频繁的生活节奏,充斥着令人窒息的沉闷,渴望着在喘息的一刻可以尽情呼吸新鲜的空气。在结束一天的劳累后,急急奔回属于我们自己的那方晴空,尔后卸下了伪装、卸下疲惫,在安静的夜里,相互偎依,听任思绪展放在你我专属的净土里,共度良宵美辰。听着彼此的心跳声,所有的疲惫和倦意远去,心里暖暖,洋溢的是满满的幸福!
今夜,我不让思绪翩飞,陪你一起细数。
此时,星星已陆续升起,眨着困惑的小眼睛躲闪在墨色天宇,水一样的月光流泻在窗前,使着劲儿想钻进我们这小小的空间,试图照遍每一个阴暗角落。月下有你我低喃细语,老公,依偎在你身边,可知我心在微微颤抖,时光的经纬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承接着猝不及防的灾难……十几年前,病魔绕我,差点命丧其中,多亏你的悉心照料,还我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今,命运的再次捉弄,把我的心捻碎了,真想,遭受病痛折磨的是自己,你承担的已经很多很多了!我情愿承受所有的灾难,看到你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迈进家门;看到你笑容徒减,我的心在滴血,我知道那是你隐忍着腰疼的折磨,唯恐我担忧,强装笑颜,极力克制着自己……此时,心中百味,我说不清!窗外月光独明,你我心事却如此沉重。
看那天天路经的路,一条条纵横交错,恍若天际银色的小河,我们在苦痛病魔中丈量着、细数着。欢乐是我们饭桌前的洋溢,我们一丁点的破绽都不愿在孩子面前展露。他们尚未成人,需要阳光、需要雨露,更需要我们的陪同与呵护,所以,无论多苦多累,为了孩子我们也要挺下去,不是吗?今夜,不允思绪翩飞,我要陪你细数,有风,有雨的日子,我们同撑,为孩子护航;累了,乏了,我们相互慰籍、相互搀扶,因我们有一坚定的目标,无论怎样,也要为孩子支撑一片天!
今夜,我不让思绪翩飞,陪你一起伫立。倦了这种落寞,倦了这种纷繁,倦了茫茫无归期的岁月,我们一起面对,一起克服病魔。不是吗?阳光总在飞雨后!
今夜,我不让思绪翩飞,孤独无助的小舟停泊在一个温暖平静的港湾,带着一脸浅浅的甜蜜,偎进他宽厚的怀抱,完完全全放松了心情。老公,以后,让我们携手与共,共同担当,就算命运不齐,也要恬然一笑,用平淡的心与病魔挑战。
阡陌红尘,万千风景,一一尽收收于眼底。待千帆过尽,等尘埃落定,凝眸回首,暗芳盈袖,心底的柔情,恰似一泓清可见底的湖水。合拢十指,素手拈花而笑,在淡淡的想念里,无言无语,碧水云天,拥有一生的相知相守,向晚的岁月,执守一辈子的不离不弃,这何尝不是人间最美!
亲爱的,今夜,我不让思绪翩飞!任月光沐浴,任清风抚慰,与你共度,与你细数,与你伫立,携手与共,相互搀扶,白头偕老,共醉你我!
鲜亮的父亲节
文/张宏宇
父亲节虽然是近些年风靡的洋节日,它却很好地表达了中国尊老的风尚,成了这些年大家心中最鲜亮的一个节。
小时候,我最怕的人是父亲,父亲虽然严厉,但却是慈爱的,他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他总是以一种内在的东西感染着我,让我无法不认真,不努力。他很多时候默默地教我生活,用他的举动,给我做出榜样。
记得我上初一时,母亲得了一场大病,家里负担全部压在了父亲身上,父亲又当爹又当妈,除了伺候母亲,还要照顾奶奶的生活,晚上还得过问我们的功课。那时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母亲的病花掉了家里全部的积蓄。为了生活,父亲除了正常工作外,休息的时候就帮人家扛麻袋运货,一天下来,父亲累得常常直不起腰,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常年下井落下了风湿病,加上艰辛的工作,那种疼痛感非常强烈,很少见父亲能够伸直腿睡觉。每次躺下休息,父亲总是蜷着身体,而且疼痛加剧时,使得父亲夜不能寐。深夜里,父亲常常会坐起来,一个人在床边抽烟,可能后来的烟瘾就是那时养成的。父亲日渐憔悴,那段日子里整整瘦掉了20多斤,父亲几乎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虽然有时父亲脾气不好,但那阵子父亲却从来没有发过一次脾气,他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让我们渡过了难关。
慢慢地家里的生活开始好起来,但父亲一直省吃俭用,供我们读书。只要在读书上花钱,父亲从来没有"吝啬"过。记得前几年弟弟要出国留学,为了供弟弟读书,父亲硬是把新房子卖了出去,重新搬到了原来旧的老房子里。
从小到大,父亲在我心中一直是闪亮的,他会在我遇到挫折时,给我自信和勇气;在我意志低沉时,给我注入一股力量;在我失败时,给我点燃一盏灯。我走得再远,身边仿佛一直有着父亲的身影,是那样的清晰,有了这个身影,我不再惧怕什么,我可以大胆地走路。
父亲节,对我来说,每年都是那样的新,富有诗意,因为每年的父亲节,父爱都会被我一次次地擦亮抹新,让我品味这世间最真最无私的爱。
父亲操劳一生,一年里的这一天,我想为他点亮这个节日。每年父亲节来临时,再忙我都不忘回家陪父亲过节,给父亲拎上两瓶好酒,陪他喝喝茶,散散步,虽然父亲老了,有时步履迟缓,但父亲的形象还是那样高大,对我来说就是一座靠山。
每次回家陪父亲,父亲总是异常高兴,他依然没有太多的言语,但他会亲自给我做几道我喜欢吃的小菜,依然喜欢用端详的目光看着我。我能够回到他身边,便是他节日里最开心的事。又是一年父亲节,父亲鲜亮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