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亲情散文经典美文

2023/08/31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亲情散文经典美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亲情散文经典美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父爱似春雨

文/吴茜

有人说父亲的爱像山,深沉而厚重,我却说父亲的爱像春雨,默默滋润着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对父爱的最初记忆,是在我三四岁时,全家住在几平米的平房里,冬天没有暖气,早上起床,棉袄棉裤冷得像铁,我哭闹着拒绝起床,父亲总是用炉火把我的棉袄棉裤烤热,再送到被窝里给我穿上,那时的父爱,是衣服上淡淡的烟熏味儿。

再大一些,父亲每天送我上幼儿园,乖巧的我从不哇哇大哭,撒泼打滚,但是父亲送我到班里,我一定要再送父亲到门口,临了还要眼泪汪汪地说一句:"爸爸再见,早点接我。"这每日一出依依惜别、十八里相送的戏码才算是正式演完,那时的父爱,是走廊里那个脚步匆匆却频频回首的身影。

上学了,在夏天炎热的中午,送我上学的路上,父亲会到家门口的小卖部,买上一瓶沁凉的橘子汽水儿,灌到小水壶里,再插上一个蜡纸管,笑眯眯地看着我小口小口地啜饮,自己却舍不得尝上一口,那时候的父爱,是嘴里久久不散的冰凉甘甜。

下雨天,当多数同学冒雨回家时,父亲必会带一把雨伞,在学校门口等我,见到我出来,把伞交给我,反身蹲下,背我回家。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三四年级,才在同学们善意的嘲笑中慢慢改掉,那时的父爱,是不算宽阔,也不算挺拔,却永远那么温暖的脊梁。

我能帮父母干些家务了,像所有小孩一样,总是不屑于太简单的工作,想挑战力所不及的任务,于是,和面时摔盆,刷碗时摔碗,那个时候,家里叮叮咣咣的声音不断,父亲总是边安抚准备发火的妈妈,边对我说:"没事儿,闺女,那个盆子我看不顺眼,还没腾出工夫摔呢,这下省我事儿了!"那时的父爱,是挂在笑脸上的泪珠儿。

年少的叛逆时光,记不清因为什么和父母争吵,晚上跑出家门,其实也不敢走远,就在家附近的黑影里,一个人抽泣,觉得自己委屈得不行,那时的父爱,是黑夜里一声声的呼唤,让我在成长的路上虽有迷惘,却不致于走偏。

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欢喜地向父母宣布自己要嫁给他时,也许是因为太年轻,全没有留意父亲黯然的眼神,宠了二十几年的宝贝,父亲觉得,交到谁手里都不放心。那时的父爱,是离家前父亲久久不肯放开的一握。

为人母了,父亲总说,外孙弥补了他没有儿子的遗憾,好像重新做了一次男孩儿的父亲,花瓣似的小人渐渐长大,骑车、滑板、射击、风筝,姥爷的花样最多,姥爷的宠爱最深。那时的父爱,是一老一小玩不厌的游戏和说不完的秘密。

父亲病了,病得很重,几个小时的手术做下来,好久才恢复知觉,我和妈妈轮流守着他。有时候,妈妈不在,他就不停地问,***什么时候来,开始以为他是想妈妈了,后来才意识到,他是想大小便,又不想麻烦我,那时候的父爱,是病床上那总是含着歉意的目光。

术后的父亲需要放疗,时间安排在深夜,父亲怕我害怕,总是早早出门,在小区门口等着我,每天开车往返医院,是父女独处的欢乐时光,好像又回到小时候。那时候的父爱,是午夜昏黄路灯下那抹清瘦的身影。

再后来,父亲走了,走得很急,看着病床上的他一点点失去活力,那时候,他已经很久不能说话,唯有留恋地看着我,看着妈妈。我不敢哭,因为父亲在看着,我想,在他最后的记忆里,留下的应该是女儿的如花笑颜……

父亲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父亲又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没有做过一件损人利己的事情,对家人的呵护,对朋友的忠诚,对同事的帮助,对邻居的热情,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父亲,虽然您离开了我们,但我相信,您一定是在天堂快乐的生活着,因为我依然能够时时感到您的爱……

我又想起了老母亲

文/天津申未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话说得好哇!今年元旦,我们合家欢聚在一起,我不禁又想起了老母亲。

我的老母亲前年九十二岁,老人家精神矍铄,腰背挺直,一点儿也不驼。花白的头发乍看上去还是黑发多,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穿衣整洁得体。看上去比她自己的实际年龄要年轻不少。她勤快爽利,自己的居室总是收拾得利利索索。还时常鼓捣点小活。她用布给竹座垫做罩,裁缝得挺合适,还把印有山水图案的手绢嵌缝在罩面上,真是古朴别致,又很实用。谁看了都说好。

她记性不错,特别是那些陈年往事都没忘,甚至有些细节都记得很清楚。她时常津津有味地反反复复把那些事讲给我们听。因为上了年纪,她有些耳背。但只要说话声音大一点,还能够跟别人交谈。虽然她年事已高,但还不糊涂。大事小情都能记得住,也能说得明白。

母亲是一位家庭妇女。她善良、正直,有骨气,明事理,重情义。她没上过学,解放初期,只上过扫盲班,认识一些简单的字。她知道自己没有文化的苦和难,所以,她教育我们好好上学,多读点书。在我幼年的记忆中母亲一天到晚总是不停地干活,白天操持家务,为我们做饭洗衣。晚上在灯下为我们缝制衣服。她自己能裁会做,当时家里生活十分困难,没有像样的布料,可她总是把我们的小衣服做得有模有样,穿在身上很惹眼,不比买的差。大家都夸母亲手巧。有邻居亲友找上门来,求母亲帮忙,她总是来者不拒,热心帮人家做。她把零散的杂色毛线,挑选配色,给我们织成凤尾针的毛衣,不但色彩缤纷,而且样式也新颖。在当时还引领过我们那条胡同童装的新潮流呢!

母亲总是面带平和,好像没有什么事能难住她,更没有什么磨难能把她压倒。她没有工作,家境也不宽裕,但她乐善好施,厚待亲朋。在她心中有一本亲情簿,谁有需要或遇到了难处,她都会走上前,帮一把。现在,条件好了。她还是舍不得为自己多花钱,她把子女给的钱,积攒起来,仍然派她的大用场。而她自己却不肯轻易麻烦别人。她为人耿直,对人热情。她常常告诉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她赢得了亲朋晚辈的敬重,她的口碑很好。

她爱听广播,关心国家大事。谈到香港回归,母亲说,这好比孩子从小给了别人,现在长大了,要认回来。人家不愿给,孩子在那边生活也习惯了。怎么办哪?那就认回家,自己单过吧!我听着她的叙说十分惊喜,脱口赞叹:"嘿!您可真了不起!香港回归您也知道?您说的真是妙极了。""就一点没说准,孩子不是给了别人,而是让别人抢走的。"我又笑着纠正。瞧!这么重要的国家大事,香港这么复杂苦难的经历,没有多少文化的老人家却给作出这样简单明了的诠释。兴奋中的我被深深感动,我把这事说给我的亲友听,讲给我的学生听,大家也都很惊讶。

母亲想事有远见,做事有主张,处事有分寸,容事有肚量。她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

她离开我们快两年了,可我总觉得她没有走远,还在我们身边。我常常会想起她,特别是在逢年过节时。

母亲节随笔

文/清雅菲菲

人间明媚五月天,饱含蕴满着诗意菲芳。淡淡清风伴红日,静谧芳草温馨了天南地北绿川。在生命的人生岁月历程里,伟大母亲 世界上最动人心弦的称呼,她是儿女们眼里的女神,母爱如海。母爱无涯。母爱如佛。母亲她就是一朵幽香温馨的女人花,她用那些深深浅浅的文字诗行,浸染了儿女岁月的风采……

深夜时钟嘀嘀答答……

此时,看到今天女儿回家捎带给我康乃馨,是世间最美的情愫,亦是人生最真最纯的暖意。勾起了我对老妈妈的感怀眷念……

翻起以前的照片,看到母亲年轻穿军装的样子,乌黑齐耳的短发,浓黑的眉毛,笔挺的腰板,还有一副灿烂的酒窝笑脸,从我记事起母亲一直,没有烫过头发,母亲向来是素面朝天……

寒暑往来,刹那人间春秋。母亲日益苍老。是一串随风而起的风铃,敌不过时光的磨砺,母亲的白发里,有我的愧疚和执手岁月的无奈。记得15岁初中毕业秋天,我和伙伴逛街买了条牛仔大喇叭角裤,回家后,我漂洗后晒到凉台让妈妈下班看见了,妈妈严厉地对我说:立下的誓言"说过的话要算数,不能反悔".顿时,我羞愧极了,不敢再看妈妈的眼睛。可我心里知道妈妈是为了我好。直到如今,这条崭新牛仔大喇叭角裤,跟着我已伴随更换了3个大衣柜。有一回,在小学年底期末考试数学考了一百分,很是得意。妈妈告诉我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定要记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我顿时明白了……每次,放年假,妈妈不想让我自己在家,都要带上我到她老战友家,跟家中比我大8岁大姐姐学弹琴,我都要嘟噜起嘴和妈妈闹情绪。妈妈总告诉我说: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坚持就是胜利。我听懂了妈妈的话,一声不吭地去练琴了……

还记得小的时候,总是看到您日日起早贪黑的上班。既要辛苦的工作,又要照顾好整个家。还要接送我上下学,每天再累再困,您都要第一个起床,也一定是最后一个睡下……

我准备高考那年,您为我买辅导资料骑车跑遍整个市区的大小书店,有时自己生病了,还坚持陪我读书到深夜。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瞬间,我看见您脸上的泪水仿佛就在昨天。也更是我终生心中永远铭记的灿烂啊。

感恩时光,总是伴随着优美的意境滋长,那些母爱陪伴女儿心情,盈怀着真情,涤荡着青春的光亮。母爱,就像是一本书。那些珍藏在了岁月的书签,蕴含着朴素情怀的人间至爱,让女儿无数次的翻阅,依然是那份纯真、那份温暖。伟大母爱永远是女儿心头的温暖感动的泪涌。

人间有情,与感恩同在,聆听花开的呓语,带着岁月的呢喃,依旧钟情于红五月春日的明媚安暖。母亲的"真善美",永远在女儿心魂血脉深藏。给予我的是那心灵深处的颤动。妈妈,感谢有你,清远悠长的光阴,诉不尽的万丈情深,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妈妈,明天十点前带上您宝贝外孙女回家。"妈妈,女儿祝福您节日快乐"!

感恩母爱!衷心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母亲节---儿女们团圆,永远幸福安康!

深深祝福天下所有慈母们健康长寿!!

享受母亲安排的新年

文/管洪芬

因为是年底的关系,母亲最近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年"的。母亲打来电话问我,过年拜访亲戚的礼品都买好了吗?她说,终是要买的,不如早点买吧。我笑,答应她说好,今天就去买。其实感觉晚点买也来得及,但我愿意听从母亲。

其实我已经人到中年,可在母亲眼里,我还是个孩子,总担心我丢三落四,担心我不懂得安排然后遇事慌乱,所以她习惯了时常地给我打个电话提个醒。就是前一个月,母亲给我打电话,说天气冷了,孩子喜欢吃腊肠,可以先做起来了,然后趁着阳光好,也便于晒干。听了母亲的话,趁着有空,便赶紧行动。也幸亏听了母亲的话,等到我把腊肠灌好然后晒干,天气居然急转而下。

母亲担心我没有时间,各种新年里需要储备的食物,只要想到,她都会买了送过来。我知道,在母亲的心里,女儿工作是劳苦的,女儿还要操持家务更是辛苦的,身为母亲,她有心为孩子分担。用母亲的话说,能分担一点就分担一点。于是便也不再阻拦,因为我知道我的欣然接受是给予母亲最好的安慰。

就是前几天,母亲给我打电话,问及新年的几天假期里我的时间安排。其实往年里,我对年假基本没有安排,有同学电话来说要同学聚会,我就去;有同事说要一起唱歌,我也奉陪……却是今年,母亲和我说,那些只是胡乱喝酒吹牛皮的聚会,如果可以不参加就不要参加了,留些时间陪她一起走亲戚吧。突然心酸,岁月流逝,不止我的父母,就连我的叔辈姨辈,他们也都渐已头发花白。今年秋天,舅舅的突然离世,更让我们明白,很多我们想一直牢牢抓住的东西,可能转瞬便面临失去,人生苦短,唯有珍惜。

其实每一年的流逝,我们都会获得一些成长,更会分外感知自己的失去,以及什么必须去珍惜。可能这也是我分外享受每天接母亲一个电话的理由。有一个同事曾经看我埋头理着资料,一手还在接着母亲的电话,打趣说,每天都要接个唠叨电话,你也不烦的。是啊,我不烦,我怎么会烦呢?想起早先看过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很戳人心:人近中年,进门能喊一声妈,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就像这个新年,该买新衣啦,该买年货啦,少出去海吃胡混,亲戚间要多走动……我是如此享受母亲的絮叨,享受每一个被母亲安排着的新年。

远去的神灵

文/方舟

从我记事时起,姥姥就是乡里的名人。村里的人,找她看病的常常络绎不绝。姥姥的辈分长,姥爷又是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叫她"三奶".我在姥姥家住时,经常天不明就有人叫门说:"三奶,我家小子又发烧了。""三奶,孩子***的脸又肿了。"于是,姥姥就急急穿上衣服,跟上叫门的人走了,去了好长时间才回来,然后给我穿衣,做饭。

姥姥是一个小脚老太太,没有学过文化,更没有跟谁学过医生。她看病的方法也很简单,不用扎针,不用吃药,只是用手在患者的头部或者患处,抚摸或萦绕几下,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吹上两口气就完了。她看病从不收费,也不收礼品,实在推辞不了的,有时也收上半斤点心抑或一棵白菜什么的。所以,三村五里的人都说我姥姥是个大善人。

我问过母亲:"姥姥是怎么学会看病的,那样顶用吗?"母亲说:"你姥姥哪里会看病,那都是逼上梁山,让人推上去的。"母亲向我讲起了姥姥给人看病的传奇故事。

姥姥年轻时长得很漂亮,虽然从小一只眼睛失明,可不明底里的人很难看得出来。她和姥爷生育了四个女儿,个个都长得如花似玉,乡间所传的"十里香,八里闻,四朵鲜花儿福满门",就说的是姥姥家。可是这个"福满门"的家庭,待到头三个女儿出嫁以后发生了变化。姥爷不知什么时候染上了大烟隐,三两年时间,卖完了所有家产,连房子也折给了人家。一家人只好到村里一所火神庙里栖身,不久姥爷就因病去世。幸好父亲见到姥姥家的小女儿漂亮,托人上门求亲,并许诺将来负责为她养老送终,姥姥的生活才有了着落。姥姥家的小女儿就是我的母亲。

古人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谁也没想到,姥姥住进火神庙,倒成了她以后出名的契机。有一次,村里一家的孩子得了一种怪病,浑身浮肿,头肿的小斗一样大,花了很多钱,找了许多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有一天夜里,孩子的爸做了一个梦,一个神人对他说:"这个病只有火神庙里的老太太能治。"那人一想,那个老太太不就是"三奶"么!于是第二天夫妻二人就拿上礼品来到庙里,恳求姥姥到他家里给孩子看病。姥姥哪里会看病?千推万推,就是不去。这两口又找了几个女人生拉硬扯把姥姥"请"到家,姥姥没法,就在孩子头上摸了几下,念了两句"小鬼走开,去病消灾"之类的话,应付了过去。奇怪的是,过了几天,孩子的肿竟然消了。那人又提了礼品,上门千恩万谢的,好说歹说让姥姥认了他儿子做了干孙子才罢。

这下村里可传开了:"三奶有了火神爷附体,会看病了!""三奶看病可神啦!"从此,村里找姥姥看病的人就多起来。加之,姥姥看病又不收钱,也正合了大多数穷人的心意。姥姥每次都推说不会看病,可是有谁信呢!姥姥越推,他们请的越执着。姥姥没法,也只好像头一次那样,"依葫芦画瓢",走个过场。效果怎样,姥姥从来不问,但患者家庭都传来话说,看过以后病轻多了,好多了。

最蹊跷的是,有一位教书先生,结婚好几年都没有孩子,妻子背着丈夫请姥姥在她腹部摸了摸,念了几句经,第二年果然怀上了,生了一个胖小子。当这位教书先生得知是姥姥的功劳时,上门表示感谢,姥姥推辞说,这功劳就算到火神爷的头上吧。于是这家在儿子过满月时,竟一连唱了三天大戏,以感谢姥姥和火神爷。姥姥的名声传遍了十里八村,一时成了一些人心中的救命菩萨了。

我从小在姥姥家住,她看病时经常都带上我。姥姥其实是一个非常诚实善良的人,她给人家看病,不但分文不取,而且连人家的饭也不吃一口。还常说,我不会看病,病好了要谢就谢神灵吧。看病回来,还依然吃着父亲每月送上门来的小米和黄豆高粱面。我上学的学校离村有二里远,一天三顿饭,早上的小米稀饭,中午的黑窝窝炒白菜,晚上的红薯汤,都是姥姥给我做。我问姥姥:"人家都说,姥姥是神仙附体,我咋一点也看不出来?"姥姥说:"别听人瞎说,哪里有神仙附体!"我说:"人家都说你把人家病看好了。"姥姥说:"那是瞎碰的。"

家乡解放不久,我就离开了姥姥,到县城上学了。后来听母亲说,姥姥虽然并不认为自己是神仙附体,但也逐步习惯了一天忙忙碌碌为人看病的生活了。自从土地改革以后,各家各户的穷人都分了土地,生活也改善了,村里又有了看病的先生和药房,找姥姥看病的人越来越少了。姥姥一天没有了事,反觉得不自在,常常唉声叹气的。到了农业合作化时期,就再也没有人找姥姥看病了,姥姥也渐渐为人们所遗忘。我初中毕业的时候,又在姥姥家住了几天,看到将近七十岁的姥姥,已经衰老的没有一点生气了。此时,我竟然怀念起当年姥姥为乡人看病的情景来,我倒真的希望姥姥有神仙附体,保持着一天到晚东奔西跑的忙碌身影。

1955年,我离开家乡到百里外的省城上了高中。在一次两个小时的作文课堂上,我自选的题目是:《远去的神灵》。在作文中,我深深怀念在大半生中生活在火神爷灵光圈中的姥姥;是那个并不存在的神灵,给了她生活的力量和尊严;是老百姓的愚昧和贫穷,把姥姥推上了名人的宝座。现在,世易时移,时过境迁,神灵离我们而去,姥姥也风光不再。尽管我不相信神灵,更不相信会有神仙附体的怪事出现,但我在文章的结尾,还是大呼:"远去的神灵你回来吧,让我那亲爱的姥姥重新恢复当年的生气,多陪我们几年吧!"

姥姥第二年还是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一年她刚满七十岁。

我的父亲

文/花儿悄悄开1

明天是父亲诞辰91周年,尽管父亲逝去一年有余,我还是忍不住内心的悲伤。我在许多文章中倾诉过对父亲的思念、敬仰,却总觉文字浅薄、苍白,表达不了我们对父亲发自肺腑的爱。

父亲在晚年特别期盼过生日,过了新春,他总是念叨自己的生日快到了,像小孩子盼望着新年。后来我悟到是父亲喜欢全家人的团聚,因为那一天,远在北京的大弟弟一家三口也回来了,热热闹闹二十余口人聚集在父亲身边,欢声笑语,举杯庆贺,父亲尽情地享受着天伦之乐。

每年的这一天,我总要在报纸上及时发表一篇祝贺父亲生日的文章,并在酒桌上带领弟弟妹妹大声的对父亲说一声"爸爸,我们爱您".感同身受,那一刻,父亲一定很幸福、很快乐。

说来有意思,每到父亲生日这一天,老天似乎也来凑热闹,总要下一场大雨或者暴雨,或者毛毛雨也透着别样的情趣,我们都说,父亲好有福,风调雨顺,福如东海深,寿比南山长,父亲听了总是微微笑,很受用的样子。

母亲去世早,没有亲耳听到我们做子女爱的呼唤,令我留有许多遗憾。所以,父亲的晚年,我一定要把对他的爱大声的说出来,让他幸福的老去。

父亲是很平凡的一个人。一个人让人说声好容易,让所有的人都说好不容易。父亲就是一个让他身边的亲朋好友、同事大伙儿都佩服的人。他的忠厚、正直、宽容,善于处事,对事业的执着、敬业,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在他去世后,听到许多赞扬父亲的声音,让我们做子女的很是自豪。父亲对子女没有太多的说教,但他的身体力行却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我们是幸幸福福的一大家人,几十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从没有闹过什么纷争。这和父亲有着很大的关系。不管哪个儿女或者孙辈,大事小情,包括上大学、结婚、生病住院,或者谁遇到了困难,父亲仁慈宽厚,总是首当其冲,不吝啬钱财。他从不以长辈自居,而是宽容待人。不管谁有些差欠,父亲从不声严厉色,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两句,让你自己去觉悟。相信好鼓不用重锤。因此,我们这个家庭秉承了父亲的好品质,风雨同舟,互相谅解,谦恭相让。尤其母亲病重期间,那几年,床前脚后,无论闺女还是儿子、媳妇或者姑爷,轮班抢着侍奉……

父亲让我明白,有一样东西与生俱来,那就是仁德善良的本性,它甚至与学识无关。他一生所作所为,身体力行,其实都是做人最本真的道理。

父亲的一生,没有他遗憾的事,没有他耿耿在胸的人,没有夜不能寐,捻转反侧的忐忑,没有心神不定的烦恼。父亲的心里有一片无法丈量的天空,那就是父亲精神的天国,做到这一点,父亲已经成佛了。

父亲,我们怀念你,幸福如潮。悲伤的是再也不能与您相见。只希望,下一辈子还能做您的儿女。我知道,您一直在美丽的天国与我们遥遥相望,因为,您的爱还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