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文章阅读短文

2023/08/19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文章阅读短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文章阅读短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享受阅读

文/王涛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读书,古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劝诫,今有"一世读书抵封侯"的洒脱,阅读的重要性前人之述备矣,这里不必赘言。其实,阅读就其本身而言,是探索求知的过程,理应充满了趣味。然而,从小到大听多了"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之类的典"故,多少让人觉得不苦不足以读书,于是心生敬畏。直到工作以后,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些闲书,才渐渐将上学期间那种对读书的错觉冲散掉。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觉得这只讲了读书人的状态,没有完全道出读书带给人的更深层次的精神享受。半部论语治天下"讲的是"经世致用,书中自有黄金屋"讲的是为"稻粱谋,此中快乐也是在追求物质获取过程中的副产品而已。真正的阅读应纯属个人精神行为,其中的乐趣很难与外人道,不妨打个比方。

读一本好书,有时会如饮醍醐,一语点醒梦中人,让人耳清目明;有时会由古通今,洞悉人生,让人如临山巅;有时会如品佳茗,甘冽滋润着身体每一处,让人神融气泰。其间除了获取致世实用的本领,更重要的在于能够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在点点滴滴的浸润中滋养灵魂、涵养精神,逐渐培养树立起一个人的高尚情怀与使命担当,进而追求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一言以蔽之,阅读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因为快乐,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成为习惯。这是一个不热爱读书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的滋味。生活中,有人会说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其实这只是给自己找一个不读书的借口罢了。某种程度上,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其阅读史。有人说,优秀书籍组成了一个伟大的宝库,它就在那里,属于一切人而又不属于任何人。你必须走进去,自己去占有适合你的那一份宝藏,而阅读就是占有的唯一方式。

面对这座宝库,你还在犹豫吗?快点享受阅读的快乐吧!在阅读中,你会找到心灵的寄托,更会找到不一样的人生幸福。

艰难的阅读

文/高长岭

我的家乡在南阳盆地东边偏北的地方。如果说南阳盆地像一口盆,那么我的家乡就在盆边上。我们村子坐落在南北一个狭长的洼地上,东西两边是丘陵,东北二三十里外耸立着大乘山的主峰。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山岗形成的地平线上升起来,到了晚上再从西边的岗坡上落下去,如果赶在阴历十五前后,颇有"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的味道。村上的人大多是早前从外地移来的种地户,也有一些据说是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的老移民。

这就是我儿时的生活空间,现在回想起来,它极大地影响了我以后认识世界的过程。虽然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叫成见,如今回想起来,那时成见似乎已经形成。

小时候,因为村的东边、北边全是山和丘陵,向西、向南才是平地,才是城市的方向,加上县城就在我们村西南方向,所以在我心目中,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也都在我们村西南方向。直到后来上学读了书,才明白北京确实在北边,上海真的离大海很近。直到初三那年,我和表弟一起爬到了主峰上,才发现这座连绵不断的山并不厚,一眼就可以看到山后平原。

前几天回到老家村上,正是晚饭时候。村上人依然保留着古老的生活习惯,天黑"喝汤",我们村把晚饭叫做"喝汤".村民见面的时候通常是问"吃了没有",如果是晚上的话,就会问"喝汤了没有".大概以前很穷,只有早饭、午饭才吃馒头等主食,到晚上只喝点稀汤就行了。在我印象中,无论冬夏,晚饭肯定是天黑后的事情。

这些生活经验,给学习带来了一些困扰。小学语文课本丰富多彩,不仅有北京天安门,还有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其中有一篇《鸟的天堂》,作者说,吃过晚饭后,彩霞满天,他和朋友划船去看"鸟的天堂"——一棵大榕树。当时就非常纳闷,为啥喝完汤之后还彩霞满天,又怎么能跑那么远去玩儿?这个疑问存在心底,也不敢多问。一直到读初中之后才明白,晚饭可以按钟点来吃,下午六点吃晚饭的话,冬天虽然已经天黑,而夏天还有两个小时天才黑透,真的可以到处玩耍。

到了初中,有一篇文章叫《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作品。记得课文里说,"我"和小朋友看完社戏回来,到地里"偷"罗汉豆,大家从船上一跳就到了河岸上。这看似平常的描述,对我却是个极大的困惑。难道"迅哥儿"和他的小朋友都会轻功,怎么一跳就到了河岸上?在我心目中,河岸一般都是三四丈高的啊。

我们家乡也有一条河,这条河从东北的山上流下来,一路向西经过镇上。我们镇离山一二十公里,每年山洪暴发时,从上游冲下来很多东西,我们在桥上看着河水不断上涨,水面上有嗷嗷叫着的小猪,惊慌失措的鸭子,还有已经腐朽了的棺材板子。由于每年汛期河水的强劲冲刷,河道很深,河岸一般也在水面两三丈之上。

这个问题也一直在心底存放着,没当回事。直到21世纪初,我带着孩子去绍兴旅游,才发现绍兴的河岸真的可以从船上跳上去,如果船甲板高的话,不是跳上岸,而是跳下岸,因为那河岸有的只比水面高出几十厘米,有的船甲板比河岸还高。

课本里是别人的生活,也是一个山村少年心目中外面的世界。故乡的山和水,给我们以归属感,却也给我以成见,阻碍着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村后面的山,或许需要我一辈子来翻越。

阅读岂只眼前事

文/施崇伟

林语堂说,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并称之为"雅事乐事".他所指的读书,非指学堂中的读书,亦非指读教授所指定的功课,而是指自由的看书读书。

我在读书时读得脑壳大,而今却迷恋上闲时读闲书的生活方式。花钱不多,工作生活清闲了有的是时间,用不着考勤,不需要考试,还可以成为躲避老婆派活的优雅借口。

于是乎,全心地投入。购书,成了我最舍得的投资;读书,是我最不吝惜的时间;把书籍视为一面镜子,把其中的人物经历、思维方式投射给自己,主动审视,更新认知。书读得越多,越促进成长——老了还能成长,真是幸福!

于是乎,我动用了我所有的器官参与到阅读中。

阅读,"阅"者,所用的器官是眼睛。白日里阳光明灿、心朗气清,多枯燥的文字都能读得气定神闲。宁静夜,尘念不起,杂念不兴,随心所欲翻翻书页,让每一个细胞都安静,陪窗外的皎皎月轮一起沉入这静谧的夜色。

阅读,"读"者,所用的器官是口腔、舌头、声带。少年读书郎,学校都有朝读课。老师说,早上读书记得住。现在想想它的道理,就是通过口腔、舌头、声带的运动,产生了强化作用。古代诗词,特别适合晨间吟诵。诗者,歌也。默默相对,岂能过瘾?濮存昕说:"每一个汉字皆有字形、字意的灵性,也有美音。这是属于我们民族的DNA,我们不仅阅读,更要用朗读的方式把美文读出美声。"老来醒得早,阳台上,迎着清风、朝霞,给自己一寸读书声,胜过许多风景。

耳朵,也不作阅读的旁观者。不知何时始,信息化改变了阅读方式,"听书",为阅读插上了翅膀,耳朵新增了阅读功能。这真是一个好东西,让我喜欢得很。一是省钱。手机上免费下载几个APP,喜马拉雅,懒人听书,樊登读书,多的是。二是方便,等车、散步,以及家庭生活空余时段,各种各样的碎片时间,让听书成为一种读书的新样式。三是陪伴,我每天走路上下班,两公里路程,半小时劳顿。边走边听,既消除了走路的劳累和枯燥,耳旁像有个智者,陪着我,时时给教诲,用智慧的光芒,照亮我前行的路。

用脚步阅读,健身益心双丰收。旅游成为一种生活,但它并不耽搁我的阅读。反而是,旅程里,我都会注入阅读的攻略。网红书店,路遇的图书馆,都会成为我沿途的风景和欣然的抵达。我读过的最老图书馆是宁波"天一阁".虽然没有翻读一张纸页,读着藏书楼的砖瓦台阶,也是恋恋不舍。杭州偶遇良渚村的"晓书馆",荷塘柳色间阅读到夜幕,离去时仍频频回眸顾盼,心愿着成为良渚村村民,天天相守那份书香。新西兰之旅,飞行12小时到南半球的奥克兰,当看到图书馆里竟然还能读到汉字读物,毅然放弃海边揽胜,把时间交给了繁华的维多利亚大街上这片安静地。这是我所拥有的最昂贵的阅读……

储存于脑,营养于心。脑和心,是人最重要的器官。阅读体验,缺它万万不可。脑是中枢,记忆、存储,用心去感悟、思考。常言道:"用心读书",父母训:"莫读望天书。"用脑阅读,防了我的老年痴呆;用心阅读,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营养和健壮。

读书岂只眼前事。我动用起所有的器官参与阅读,在书香中找回了自我。于是,我欣然于在事业上退到后排,豁达在越来越小的社交世界,更多地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亲人。迷茫时,阅读让我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过往;犹豫时,阅读给我更多清晰的指引;脆弱时,阅读传递的力量,让我坦然接受命运的不济,从容面对潮起潮落。

阅读书籍益处多

文/张雪宜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充满好奇、幻想和喜悦的童年。我们小时候肯定都爱问"为什么",如:为什么铅笔能写字?为什么人们见面要握手?为什么会有小动物……今天,我就带着好奇心打开了这本《十万个为什么》。

刚翻到目录,一个问题很快就吸引了我的眼球,问题是"做梦对身体好还是不好".我思索了半天,觉得做梦对身体不好,有可能会让你产生很多幻想,导致失眠等。"哈哈,这问题也太简单了,我估计幼儿园的小朋友肯定也知道。"我兴奋地说道。我高兴地翻到那一页看答案。答案竟然和我想的不一致。"哎,我亲爱的大脑啊,你就不能起点儿作用吗,怪不得人家都说‘关键时刻掉链子’,还真是。"我不开心地嘀咕着。我浏览了一下答案,原来许多人都认为,一夜无梦是一件幸福的事,其实是错的。研究者发现梦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接受临床实验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在即将进入梦眠状态即被强行叫醒,结果他们即使在学习中勤奋努力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梦对人脑的积极作用与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有相同之处,它使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进入一个更为良好的阶段。梦对保持人类的精神健康也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其实,像这种问题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你往往会觉得这问题很简单,其实答案却恰恰相反。所以在平时,我们一定要多阅读书籍,让我们拥有聪明的头脑、养成良好的习惯吧!

阅读之美

文/林颐

嗜书,是一种瘾。日渐沉迷,而我不愿戒断。

我捧起《乌鸦》,轻抚封面,描摹乌鸦的形体,拉过一张白纸,捡起一支铅笔,悄然复刻它的轮廓。它可能来自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亚岛、日本的仙台市、北冰洋的因纽特海岸、西伯利亚的荒原、巴西的雨林,或者离我家不远的公园的树梢。世界上到处都有乌鸦,还有各种乌鸦的传说,人们都说乌鸦是预言家,也许是真的。在古希腊,乌鸦就是智慧和战争女神雅典娜的同伴,而文艺复兴时期乌鸦被视作少女潘多拉的化身,宾夕法尼亚州雷纳佩族人现在仍然传说,当第一场雪覆盖大地之时,乌鸦就会出发去拜访造物主……

这是一部"乌鸦极简史",作者博里亚·萨克斯搜集了与乌鸦有关的大量材料,神话、传说、文学、诗歌、戏剧、绘画、艺术……爱伦·坡诗歌里的那只黑鸟,那副面孔看上去阴沉而一本正经,胆儿一定不小;梵高在最后崩溃之前画了《群鸦飞过麦田》,蓝、黄、红、绿的线团盘缠纠绕,天空低沉地压在麦田之上,鸦群似黑色魅影掠翅飞过,气息不祥。

其实,在乌鸦的黑色羽衣之下,有一个斑斓的神奇世界。了解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呢?无用,就为了消遣,随便看看。消遣是生活的调和,得到惬意的感受,其实并不容易。

"微物史"的书籍,要想吸引人,必得有些特别的魅力。本书作者另一部主题相近的《乌鸦之城》中文版前几年就引进了,讲述伦敦、伦敦塔与乌鸦的故事,内容也有趣,但反响很一般。为什么呢?因为工艺。《乌鸦之城》与《乌鸦》都是零碎知识的呈现,只读文字,阅过即忘,轻泛的些微的喜欢也就如风散了。这一类型的书,本质上都"小家碧玉",要把气质突出,就要有精巧的装扮。而工艺,工艺的美,装帧与实质的完美结合,才会真正让人爱到无可自拔。我为《乌鸦》而荡漾,而钟情,我爱它,深得我心,美意流转。

在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并非全部一个劲儿沿着直线演进,而是有可能从往昔、从过往给当下一些借鉴。书籍曾经是昂贵的奢侈品,缀满了珠宝,只属于少数人享用,我们要感谢平装书的出现,让阅读成为公众行为,进而推动社会思潮的解放。而如今,人们也常常受困于泛滥的出版,书出得太多了,好书太少,而且破坏生态。电子书的兴起,似乎在预言纸质书的消亡。真的吗?我觉得,不大可能。有些应该要电子化,而纸质要抓精品,精品不是说精装华丽就是好,《乌鸦》的装帧很难得地将简素与绚美合为一体。电子书和纸质书是不同的载体,带给我的感觉也很不一样。像《乌鸦》这样的书,只有通过实体的触摸,才能感动于阅读的欣悦,与我所建立的联系,是科技无法替代的情感,私密的亲近。

总有些书,在我们内心的花园里会长成特别的风景。草木葳蕤,爱意丛生。

睡前阅读

文/万松

睡前阅读,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习惯。

不管是呆在家里,还是出差住在宾馆旅店,晚上入睡之前,我总是喜欢拿一本书或一张报纸躺在床上阅读。说是阅读,其实是看,是浏览,最多算是默读,因为我不念出声音,怕影响他人睡觉。再说已经是成年人了,不再像上世纪我读小学的那个年代,读书多半是念,甚至是在唱。

我的睡前阅读,时间有长有短,短则一二十分钟,长则一两个小时,甚至是三四个小时,总之,要到眼皮睁不起了,想睡觉为止。

睡前阅读,读些什么呢?

以前,学习没有目标,读书没有目的,只是觉得"开卷有益",读什么都可以。于是,小说杂志、报纸广告、文件资料、写作教材,收藏的、历史的、百家姓、菜谱等等,都成了我睡前阅读的内容。一句话,内容不拘论,又杂又广。原因是我认为不懂的就是知识,不懂的就该学。这也契合了我中专毕业时一位老师在留言本上给我的留言:你像一盒万精油,什么都学,什么都懂点,但什么都不精,建议今后学东西专一一些。

当然,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的我,已经步入不惑之年,不再是那个不懂得学习、什么书什么报都花时间去看的年轻人。经过这么的生活磨砺和工作学习的积累,我也学会为"有用"而读书了,不再是拿到什么读什么,而是根据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或是写作中涉及到的东西去选择性的阅读。比如,近年来,业余时间我在从事小说和影视剧本创作,我就去阅读有关小说和影视剧本创作方面的书,诸如毕飞宇、方方、莫言等一些小说名家或大师的小说原着,我都在读在学习。通过阅读这些名家或大师的小说,不仅让我从中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也潜移默化的学到了一些创作技巧。特别是阅读和学习一些名家编写的小说和影视剧本创作教材,比如编写的《小说创作教程》、宋家玲和袁兴旺合着的《电视剧编剧艺术》等几本书,让我增强了不少的文学创作理论,并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文学创作活动。有的时候,我也会为创作中搞不懂的一些问题而专门去寻找甚至是花钱买一些书来阅读。前一久,我想创作一本关于抗战人物的小说,就花一百七十来块钱从书店买来了郭汝瑰和黄玉章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和《战殇——国民党对日抗战实录》。书买来之后,每天晚上要睡的时候我都在翻看,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创作的史证材料,让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说或少说与历史不符的话,增强读者对作品的可信度和认知度。

可能有人会问我,你为什么会喜欢睡前阅读呢?

我不妨告诉你:第一,白天要工作,事情太多,没时间去读书;第二,夜间读书有诸多妙处。大家都知道,白天很嘈杂,人容易变得烦燥,静不下心来读书,而夜深人静的时候,周围环境都比较安静,能让人心静如水、杂念无存,在这种环境中读书,有利于思考和消化读过的东西。

这就是我喜欢睡前阅读的原因。

可以说,睡前阅读让我受益匪浅。通过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让我懂得了许多生活知识,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通过阅读,也让我从中吸收了不少的文学营养,为我的文学创作提升了功底。假如没有这些睡前阅读,我的大脑里就不会装着许多文化知识,就不可能让我写出不少的工作文字和上万条新闻作品,不可能让我创作出百余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散文,更不可能创作出几部长篇小说和十多万字的中篇小说,不可能得到让同事和朋友们羡慕的几十次表彰和荣誉。

睡前阅读固然有不少好处,但这只是我个人的生活习惯而已。因为个人的处境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我不敢奢求每个人都像我一样有睡前阅读的习惯。但不管怎么说,一个人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总是有益无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