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阅读文章

2023/08/19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12篇阅读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阅读文章(精选12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阅读之乐

文/陈爱芬

关于读书,每人有每人的习惯。而我虽是一个普通人,但却是个书虫,看书常常是囫囵吞枣,自己不才也从未妙笔生花,但每晚睡前看书,做梦却是香的。

上学时期,我曾经给自己定下读书计划,因为小地方学校的图书室藏书不多,除了学术工具书外,可选择喜欢看的书不多,决定先选择从外国诗歌如普希金、雨果、歌德等人的诗歌先看起,再选外国文学名着,有些书晦涩难懂的就略过。后来又选择按分类来看书:知青革命年代类、战争类、名人类,校园类、爱情类、历史类、侦探类、文学名着类、哲学类。出来工作后网络发达,可看的电子书也非常丰富:职场拼斗、人际处事、投资理财、育儿经验、智慧人生、婚姻家庭、星象风水、美容养生、禅解感悟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我最喜欢躺着看书细细品味,看书如同探宝,还能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情感。红楼梦我曾看了三遍,喜欢里面感人肺腑的诗歌词赋,曾经一段时期自己如同林黛玉,伤恨悲秋多愁善感,惆怅感伤的心都是碎的。还好有不同的书类让我走出爱恨情愁,感受不同的异域风情、春花秋月、大漠孤烟、金戈铁马行侠仗义、呕心沥血奋发图强等等书,享受着书中带来的清新愉悦、热情澎湃、神秘离奇、惊心动魄、诙谐幽默、感悟至深-----常常宛如身临其境,感觉自己也穿越其中不知身在何处。

阅读能点亮人的内心世界,能指引着未来和方向,从美文中享受触动心弦的感受,在超越时间与空间中了解各种文化和风土人情。阅读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事迹进行比较,从中吸取知识,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素养,当自己碰到类似问题时也可以当作借鉴,从物欲横流现实生活的混乱中,健立自己的价值观。不是每一种药都可以医治好病,但阅读好书给人的启迪和帮助有时比药还管用。

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可见好书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书看多了,自然就耳清目明,我在获得太多人生感悟的同时,自己也步入不惑之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书的感悟和理解会更加深刻。

由于自己是书虫,常常两耳不闻窗外事,忘记了自己生活工作中也该审时度势表现自己,找找可以依靠的大树,拍拍马屁请贵人相助什么的,而是沉浸在文人墨笔下烟雨江南、前尘往事里,忘记自己也活在需要经营人际关系的地球上,似乎自己在火星生活,远离着尔虞、烦躁和喧嚣,尽情享受文人笔下的闲情逸致、豁达乐观、恬淡优雅、远见卓识……

可能自己早已不可药救,空闲之余,不管屋外暑气蒸天亦或风雨交加冷风瑟瑟,心静如水,一边听着轻音乐,一边看书,就着一杯清茶是何等惬意!此中之乐,然又千金不换也。

阅读——人生无尽的冥想之路

文/左马右各

在这个上午我忽然有了一种想法,也可以称为是想对人生或者说是生活表达一点自己的看法,奇怪得很,我从来都没有这样严肃地想过这个问题。我会对人生有看法吗?虽然在不同的场合或者说是在某些时候我曾经间接或直接的表露过一些模棱两可的似是而非的关于人生的想法,但真要我把对人生的看法系统的或者是当做一件严肃的事情进行一番表达,我还真不知道该是如何。这样说像是我是一个对人生没有看法的人,似乎在这个世界上谁要是说对人生没有看法,无疑会被人认为弱智,要不就会被说成痴呆。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怎么会对人生没有看法呢。但事实是要我表达对人生的看法,在我看来无疑是一件十分荒唐也很滑稽的事情,我根本没有能力。

这样说过之后,我不得不问自己:这是否就是虚伪。但内心里的一个声音坚决地对此予以了否定,这稍让我有点心安。我是否会从别人对人生的看法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呢?这倒是很有可能,因为那么多人对人生和生活表达过看法。这时我想到了毛姆的一段话:"人的自我主义使他不愿意接受无意义的生活,当他很不幸地发现自己不再能信奉一种可以为之献身的、自在而且至高无上的力量时,他便在那些跟他切身利益有关的价值之外又设立了一些特殊的价值,目的就是要使生活具有意义。"在我的理解中这样的一段话无疑表达了一种智慧的对人生的看法。毛姆强调了一个人生的意义,没有意义在他看来是不能接受的。追寻人生的意义在根本上就是人生看法的一种。不过仔细揣摩毛姆的这一段话会发现在他对人生做出了一个看法的智慧表达之后,他或多或少又透露出一份狡黠,这似乎是在说一个人生意义是重要的,但一个人生又不全在一个意义上,虽然最终"的目就是要使生活具有意义",但这个意义是带有疑问的,也是值得怀疑的。盲目才是人生的最大问题。

很多人都迷恋作家对人生的看法,而作家表达人生看法的方式似乎也较为容易使人接受,因为他的看法大多在作品里,由作品中的人物说出,这样作为读者的个体就会被来自作品中人物表达的一个假象所迷惑,恍惚会认为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他们在某个方面对人生有了一种惊人的一致。《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之所以获得那么多人的认同,就在于他表达了一种自己对人生的最朴素的看法,他是这样说的:"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长得倒是比眉毛长。"虽然表达这样一个看法时他不无牢骚,但很多人感到在这一刻许三观说出了他们心里的话,也许在很多时候这样一句话或者说一个想法来到过他们的嘴边,但最终他们缺乏勇气说出来,许三观给出了这样一个让他们满意的事实。写出这本书的作家余华却并不认为许三观表达的是一种人生的看法,他认为许三观说出了一种对平等的看法,虽然平等也是人生的看法之一,余华自己也说他写了"一本关于平等的书",之前,他像是还说过这样的话:"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犹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对于同样一本书,在作家那里已经出现了看法的不一致,那我们是否还有理由来相信作家呢?在我们没有获得对人生和生活的更好的看法之时,还是相信为好。因为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也会这样反复无常,把随意改变对人生的看法当做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人生更多的时候不是在看法里,而是在行动中。这样看来关于对人生或者生活的看法就都是动态的,虽然在一个表达出现之后,它又回到一种静态的观照中。这很有意味。

是不是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对于不同事物的看法等同于对人生的看法呢,想应该是这样的吧。比如对死亡的看法。死是和生同样重要的问题,对死亡的看法有时无疑就是对人生的看法。在这样一个既深刻又严肃的话题面前,还是史铁生说出了最为透彻也最为清醒的见识,他这样说:"……关于死……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史铁生写在《我与地坛》中一段话,关于《我与地坛》这篇文章,韩少功说过这样的话,对于当年的文坛,有没有其它作品都不重要,有这样一篇文章对于当年的中国文坛就是一个"丰年".史铁生用另一种方式赞美了死,说它"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史铁生表达了一种对死的看法之后,韩少功于跟进中表达了一种对这种看法的比说出更为直接地肯定。当从两颗心灵中出发的道路在交叉后重叠,是不是把一条人生的道路铺展的更为广阔和瑰丽了呢?生活就是这般不断在意外中获得启示,赋予生命和灵魂在向无限地探寻与延展中摄取感知未来的力量。

在我重复了这么多人对人生或生活的看法之后,似乎我更不知道自己对人生是否有过一个看法,也许应该称为观点。我一点都不避讳地说,此刻我是茫然的。内心像是被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不安攫住,面对这像似深渊一般的疑问和折磨,我是否必须做出回答。我不是一个善于避重就轻的人,由此心灵常常会被一种来自莫名处的沉重压迫,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一个解脱。我经常会在黑夜被疑问和困顿折磨的发烫的时间里问自己,你的灵魂里是不是装满了虚伪的液体?

在圣经《创世记》开篇里有这样一句话:"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对于这样一句话,我的理解是爱。爱才是最终照亮这个世界的光芒,那么爱就是最无关于人生的观点或者看法的一个观点和看法了。这样说似乎有些悖谬,也有一些荒诞。写了这样一句话之后,我似乎没有能力再说下去了,因为我无法找到一个继续下去的理由。就在这时,我像是无厘头一般想到了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故事,它来的那么突兀,以至于我自己都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继续驾驭一篇文字的方向。我想到王小波,想到了王小波一封给李银河的写在五线谱上的信,我还是引一句吧,起码能够缓解我内心的尴尬与惶惑,他这样写到:"……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瞧,这个家伙多么浪漫。如果两个人的爱和一生,是一支唱不完的歌,那这是不是一种人生或者生活的看法和观点呢。

我似乎还是没有能力来肯定或者否定,但这却会让人陷入一种对人生和生活的没有尽头的冥想中。

阅读陪伴

文/程新兵

一直很喜欢元·翁森的《四时读书乐》,眼前浮现出的是一幅幅动人的读书画面,春夏秋冬四季连接,风景宜人,书趣盎然。喜欢上阅读,缘于小时候父母的熏陶,可以说,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时至今日,一杯清茶,一册书卷,是我闲暇时最享受最快乐的时光。

我咿呀学语之时,妈妈就开始给我讲故事,尽管我不完全听得懂故事,但我依然很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读书后,爸爸给我办理了一张县城图书馆的借阅证,每周爸爸都要陪我往返一趟图书馆,还书和借书。尽管小时候家里的日子并不宽裕,但是我的家里最不缺的就是书本。

我记得家里从客厅到卧室,到处都是散落的书本。爸爸为了让我更好地读书习字,自己动手特地给我打制了一张书桌,并在我的卧室装了一个壁柜,柜子里装的几乎全是书籍。有的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有的是从新华书店买来的,也有的是从图书馆借阅来的,还有的是从亲朋好友那里获赠的。

乡下时光,劳作日长,爸爸妈妈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田间地头、柴垛庭院,爸妈休憩之时,总会耐心给我讲一段故事,那时听得最多的便是神话和戏曲中的人和事。家乡人爱听黄梅戏,妈妈更是生得一副好嗓子,乡间戏班演出时,妈妈常常获邀助演,在妈妈的嘴中,我自幼就听到许多黄梅戏经典曲目的故事,如《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等。

其实,小时候我最渴望的一件事就是晚上妈妈陪我阅读,读一篇课文或一则故事,然后美美地睡觉,童年的欢愉就在妈妈的阅读陪伴里。特别是白天读到一篇感兴趣的文章,有些篇幅较长的书籍,我读起来会比较吃力,但我又很想知道故事的情节是怎样发展的,就会要求妈妈读给我听。

"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善读书,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而香却在骨里。"这是林语堂先生关于读书的论述。我在妈妈的阅读陪伴下,深深知晓了这句话的含义。尽管那时候的日子过得比较清苦,但是我的精神上从来不荒芜,甚至可以说是富足且精彩,得益于长期的阅读陪伴。

幸福离你有多远?在我幼时的世界里,就是一天天的阅读陪伴,沉浸书海,享受阅读,那是童年最美好的时光。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从自己有了孩子后,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也学起了当年妈妈的样子,给孩子建立了"阅读存折",网购了许多课外书籍,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阅读,让亲子阅读陪伴孩子成长,我亦在陪伴中体验到了幸福的味道。

虽说每天工作忙碌,但只要一回到家里,哪怕时间很紧张,哪怕是做做样子,我都会把手机丢到一边,不看电视,不打游戏,陪伴孩子阅读,享受陪伴带来的那一份清静和愉悦。

亲子阅读,幸福满满

文/胡冬香

晚餐后宝宝翻阅着自己的绘本故事,突然选中了一本,兴高采烈地跑过来对我说:"妈妈,你看这上面的字,我认识,写的是爸爸。"我对儿子说:"你认识了爸爸两个字,你还知道其他的三个字吗?"儿子看看我,摇摇头,我告诉他是"我爱你",听我一说完"我爱你"三个字,儿子赶紧把脸捂了起来,看来6岁的孩子似乎对这三个字明白了什么。我追问:"为什么要捂脸?"儿子笑着说,"不好意思……"我指着书中的小男孩,对儿子说:"爸爸我爱你,就是这个小男孩对自己爸爸说的,你对爸爸说过吗?"儿子摇摇头,对书中的小男孩有了一份好奇。在这份好奇中,我和孩子开始了阅读。

绘本故事中的爸爸是个列车司机,每天要做很多的事情,而且在开火车的过程中遇到了好多惊险的事情,火车发生故障了、铁轨上多出了一根木头、车厢挤满了旅客……孩子被故事中的情节所牵引着,当一次次的事故被安全排除,儿子总是会冒出"太好了,终于没事了。"看来孩子也在担心着故事中的爸爸。当爸爸再一次受到列车长的误解的时候,是孩子一句奇妙的"咒语"——"爸爸,我爱你",让爸爸重新恢复了自信……

读完故事,儿子开心地说,"故事里的小罗拉真棒,我也要像小罗拉一样。""那你对爸爸说过‘我爱你’吗?"儿子摇摇头,不语。确实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家长对孩子的爱是那么满,给他们好的生活、好的学习……在孩子享受着父母、家人爱的同时,孩子是否知道要去回馈呢?如何让孩子去学会爱身边的人,做一个懂爱的孩子,不也正是对孩子从小的教育吗?我对儿子说:"那你说,你的爸爸辛苦吗?你想不想也跟罗拉一样呢?"儿子冲着我用力点点头,赶忙来到了爸爸的身边,对爸爸说了一句:"爸爸,我爱你!"此时儿子脸上挂满了笑容……

阅读黄昏

文/闻小语

一直想写写黄昏。可是我写出来的又将是什么呢?对此我很怀疑。

黄昏天天可见,可是当我提起笔的时候,思绪却有些零乱了。正如有些人或有些事,你觉得无比熟悉,你觉得有很多话想说,可是当你决定要描绘出来的时候,你却突然发觉,千丝万缕的,竟无处着笔,无话可说。

我试图如同往常一样,在心底先赋予黄昏一个确切的定义,然后从中窥出某种有别于常人的意境来。然而,当我真正站在夕阳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黄昏竟如同一幅巨大的写意的画,有着美丽得让人落泪的色彩,却唯独无法用言语来解读。

日落西山,或者将落未落,彩霞满天,倦鸟归林,大千万物一切的一切都在慢慢儿的沉寂下来。

黄昏的每一次来临总是这样的漫不经心,它没有朝阳的鲜艳夺目和生机盎然,也不同于正午日头的热烈刺眼和骄气逼人。在我看来,黄昏,那是一种更容易接近的温柔,仿佛思念中人的低语和歌吟,又如同梦里爱人的细碎脚步。我不知道我所形容的,是否已然真实地描述了黄昏的意境,但当那一抹残阳映入我眼里的那一刻,我整个儿的人,便完全的溶解在黄昏里了。

在白天与黑夜的交替中,倘若你静心注视着从白天到黑暗这样一个短暂的过程,你会有片刻的心悸,那是一抹无法拂去的失落。在这样一个分明的临界点上,无由地,你突然会对来去的感觉变得无比敏感。

无需刻意,从黄昏的天际中那相互掩映的红霞里,从已然渐幽暗的树林深处,你一任思绪随意游荡着,便可以阅读出某种不同的意味和心境来。

一个白天过去了,一个黑夜要来临了,你只需在心里默念着夕阳、落霞、倦鸟这几个词,便会感觉出一点点的伤感来。

古人对于黄昏的吟咏,大抵也逃不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慨叹,就连《诗经》里也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君子于役,如之何勿"的吟咏,那该是对年华逝去的怅惘,对青春岁月的追思罢。在伤逝的人看来,日头终于落入西山,天边最后一道亮色也终于隐没了,那真是一种令人心碎的美丽。

然而,黄昏的意境又岂只是涂抹在时光流转的年轮里,飘散在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叹息声里呢?在这样简单的黑白颜色的交替里,不知道寄托了多少普通人复杂的思绪和平静朴实的情怀。

中国的古人向来喜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是一种简朴到可以说是美丽的生活观,也是农家百姓对于时间的最直观的看法,全然没有悲郁之气,有的只是对生活的一种平静且泰然的接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谁说黄昏只适合伤逝呢,黄昏之美,在于意会,因其独特的意境,成了多少才子佳人情感的寄托,爱人相约相守的最佳时段……

还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以落日比作故人,多么的亲切的比喻,又是多么隽永和持久的感情,远在天边的游子,注视着落日,便仿佛看到了故人的容颜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暮色苍苍,江水映斜阳,皆是故乡,原来暮色里溶进的还有数不尽的思乡之情啊。

在我看来,解读黄昏是一项无比浩瀚的工程,从古到今,从天际之遥远到内在之亲近,从青山之飞禽走兽到大地之一草一木,沐浴在黄昏之微光下,无一不折射出一股说不清言不尽的余味。或悲或喜,或张扬或平静,站在斜阳下,一切便如同放大了般历历在目。

黄昏是一首诗?黄昏是一幅画?看者其实自身也在诗里画中,阅读黄昏,同时也在阅读自已。阅读黄昏可以日复一日,而阅读自已,则需要一生一世。

记得少年时候,也曾和伙伴儿相约一道去看过黄昏,看过日落。如今人生匆匆,琐事缠身,终成一梦。想想,倘若他日,年华逝去,白发苍苍,那时候,能同我再相约去看黄昏看日落的人,不知道是谁?

阅读的姿势

文/仲利民

书架上站着来路不一、规格不同各种各样的图书,很是吸引我的目光,眼睛像鹰搜寻猎物一样从一本本书脊上来回扫描、抚摸,让我兴奋不已。那些书,和我有着或深或浅的缘份,或多或少的故事,在逝去的岁月里不停地招摇,让我能够时时感受阅读的甜蜜与温馨。

站在高大的书架前,随意抽出一本书,那些文字编织出一条条纵横交错曲径幽深的隧道,我忘记了"我"的存在,只有心灵随着那条不见尽头的隧道游动着。沉思、哲理、智慧,家庭、情感、人生、历史,悲欢离合、五味人生、难得糊涂、豁然开朗,翻到书的最后一页,就经历了丰富、缤纷的世界。回过神来,才发现,我还是站在书架前,腿已有些麻木了,脚有点酸胀,眼也疲倦了,但心是快乐的!

站着读书,是我与书最接近的方式。我用非常尊重的姿势,与古往今来的圣贤展开心与心的交流,我非常细心地聆听他们智慧的声音,认真地咀嚼美味的语言,常常会发出会心的欢笑,或者领悟的快乐。那时,我的模样肯定是傻乎乎的,我把身体留给世俗,心灵归于自己。

我很少正襟危坐于书桌前阅读,当我的身体坐在那里,我就会觉得别扭,心就不能顺畅地在文字的思想里自如地游走。我亦很喜欢躺着读书,背靠柔软的床头,半倚着,手捧一本喜欢的书,此时的我把身体交给了床,它不用再麻烦我,心灵就会无拘无束地钻进文字里去。这样的阅读,心灵比身体还要享受。

一个午后,我在书架前伫立良久,面对整齐的书脊出神,这些书,我是那样地熟悉,文字、作者、插图、封面、纸张,甚至包括书脊,都令我无比着迷,妻子趁我不注意,用手机从侧面悄悄地抓拍了一张相片,而后问我在干什么?我告诉她,我在读书。

有你这样读书的吗?她甚是疑惑。

怎么没有?这些书,早已与我的生命融为一体,不仅是书的内容,就连作者的语言,深藏文字背后的思想,都已与我水乳交融。我用目光阅读书架上的一本本书脊,就会从记忆深处打捞出闪光的思想碎片,还有当时阅读的宽广记忆与丰富联想,我是在阅读这些书脊啊!这犹如行走与登山,打开一本书去阅读是平面地行走,是远的距离,而盯着一本本书脊阅读,则是向高处攀爬,行走在精神田梗之上,这是另一种更美的阅读姿势。

阅读是一种积累,一本书读完了,喜欢的可以一读再读。不喜欢的,读完就扔了!喜欢的,读了一遍又一遍,把书读进了灵魂,书就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也许书架上找不到,但是它活在喜欢的人心中。

最美的人生,就是读书的人生。有无穷的书令人喜欢,有大把的时光可以泡进书中让心灵在智慧的海洋里游弋。这样的人生,哪里还会在乎阅读的姿势呢?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

阅读是一种救赎

文/马亚伟

很小的时候,我就爱上了阅读。但真正沉醉于阅读,是从青春迷茫时代开始的。

敏感脆弱的青春时代,我遭遇过落榜,也遭遇过失恋。每一次伤痛,都足以让心灵千疮百孔。那时候,一颗心沉到了海底,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于是,我一头扎进书里,开始在阅读中寻找一方宁静的水域。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阅读真的把我拯救了出来,渐渐修复了心中的伤痛,让我看到了一片柳暗花明的风光。

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我深以为然。阅读是一种救赎,可以让心灵慢慢成长起来,变得柔韧而强大。我清楚地记得,阅读是怎样拯救我于苦闷沉沦之中。

那年落榜后,我像得了自闭症一般,不肯和任何人交流。母亲见我终日不发一言,只知道叹气。家中被我的坏情绪笼罩着,父亲也开始默不作声,只是闷头抽烟。我不想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但却找不到自救的方法。后来,姑姑来到我家,送给我很多书,她说:"你从小就喜欢看呀写的,看书吧,看过了你也写写!"多年后我才知道,父母对我的状况无能为力,只好去求城里的姑姑,姑姑想让我在书中寻找自救的路。

阅读是多么丰富而神奇的过程啊!那些神奇的文字,仿佛一个个有魔力的精灵,排列组合成千姿百态的样子,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有的深刻,有的感人,有的冷峻,有的温情,有的智慧,有的幽默。你就像是和无数人对话一样——人是需要交流的,和书的作者交流,无异于和许多富有智慧而灵性的思想对话。我一向以为,一本书一定是作者所有聪明才智的结晶。平日里,大家可能都在与别人做着无关痛痒的交流,而一旦以书的形式呈现,作者必定会把所有的智慧都浓缩其中。我看的那些书,有文学大家的代表作,也有不太知名作者的作品集。这使我既可以仰望,也可以平视,我还拿起笔,尝试着自己表达。这样,我的情绪有了表达的出口,心灵也有了寄托。阅读让我充实了起来,也让我淡忘了自己的伤痛。

从那以后,我坚信,阅读是一种救赎。阅读就像一双有力的手,每当我孤独无助的时候,阅读总能给我力量,让我的内心越来越强大。后来的岁月里,阅读成为我最亲密的伴侣,我几乎没有一天停止过阅读。

岁月沉浮,人生冷暖,阅读陪伴我走过无数个春秋。我感谢阅读,它不仅教会了我面对困境,也教会我怎样面对人生。多年来,我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也得到过鲜花和掌声。人都容易在得意时忘形,当我骄傲得不可一世的时候,心开始浮躁。可是,只要沉入到阅读中,我会重回宁静,开始审视自己,然后调整心态,丢掉虚荣和浅薄,再轻装上路。

阅读始终让我保持淡然的心境,多年后的今天,我觉得自己阅读完全没有了功利性,纯粹是发乎于心的一种精神需求,我完全是在享受读书。我读书时,物我两忘,心神安宁。阅读让我不管身处何地,身在何时,都能让心灵生出翅膀,随风远翔。我想,是阅读真正救赎了我,让我脱离了庸俗和浅陋、狭隘与低级、粗鄙与琐碎,而抵达了一种优雅自然、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让阅读永远不打烊

文/兰草ygl

午夜的台北,星空灿烂,静谧妖娆。随着络绎不绝的人流,步入闻名遐迩的诚品书店,不知为什么,猛然间想起了古人那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励志名言。应该说,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行万里路算不上是励志了,如此次乘飞机从长春往返台湾就可以完成万里路的行程,但读万卷书不仅需要时间、兴致,还需要理解、品味。我知道一个人爱书读书可以提升精神品质,但真的要使其成为生活中不能替代高雅文明的一种精神享受,还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早就听说,诚品书店是台湾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一处极为重要的文化地标。身临其境,果然名不虚传。

书店取名于诚品,据说是植基于推广阅读、激发创意、深耕文化、提升心灵的理念,代表着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与实践。既然如此,我想:诚,一定是一份诚恳的心意,一份执着的关怀;品,则是一份专业的素养,一份严谨的选择。

万余平方米的诚品书店,书香四溢,海纳百川。举目四望,明亮、开阔的空间,对称而有层次,连贯中有区隔。"店中店"的设计与管理方式,使每一个独立区域,都象一个专业图书馆,有点欧洲图书馆的味道,让人一进入书店,就象进入高雅的艺术殿堂。

各类图书井然有序地置放在书架上,旅游、政治、文化、经济等图书应有尽有,徜徉其间,如同走进宇宙所有微小的角落。繁体馆、简体馆、日文馆、亚洲品种最齐全的杂志区,每本书不施粉黛地显露诱惑功夫。一反传统书店"汗牛充栋"的沉闷与规格化,以沉稳、优雅、温馨的色系,作为其装潢特色。背景音乐听起来十分悠扬而舒缓,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给人一种充满人文艺术气质的享受。

书种的组合是诚品书店的经营特色。书籍排行榜,让近一段时间的畅销读物赫然在目。读者各取所需,方寸之间仿佛就能把握时代脉动。店内设有多台电脑,可以查询每本书的大体方位,而每个区域的书架上,几乎都贴有作者姓氏的小标签,以姓氏笔画的多少按序排列。在这里再难找的书,都会让它无处藏身。

让"好书不再寂寞"是诚品的经销理念。坚持推销他们认为的好书,不受市场畅销排行榜的影响,有些书即使在书架上躺了三、四个月,无人问津,也决不下架。

诚品书店与社会的脉动紧密结合。在硬件的空间规划,软件的中外文书种、艺术文化活动的推广,以及复合式的经营手法上,努力创造出既具本地特色又具国际视野的文化景观。持续邀请文化创意界与学术界人士参与讲堂、展览、座谈、出版等各项文化活动,更积极与国际策展团队、艺术家、出版界交流合作,长期如此,催生了一种文化新象,包括着人文、创意、艺术、生活的精神,一种恬适、优雅的阅读文化。可以说,诚品书店不仅是融书籍推广功能、阅读激发功能、文化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交流场所,更发挥了一部分社会教化、文化繁荣、文化交流、促进教育的作用。

说起诚品书店的诚信服务特色,我想起一篇篇关于诚品书店的专题报道。有个故事情节至今还让我感动。说的是有位购书者在台北诚品书店查询一种医疗专业书,高雄分店仅存一本。约定到高雄书店取书时,正赶上"海棠"台风,当时所有店铺都停止营业了,而高雄书店竟在狂风暴雨中专门为此留人等购书者去取书。我知道,生意场讲诚信,但当今社会,这种诚信已属少见。

诚品书店是可以悠然流连的书香世界。24小时昼夜营业,让阅读永远不打烊,让嗜好读书的夜猫族,习惯有事没事来诚品书店转转。人们口口相传,形成氛围,络绎不绝的浏览人群,成了诚品书店一道独特的风景。这里不拒绝囊中羞涩的人,即使只看书,不买书的人,绝不会有人来催促或干扰你。看书的比买书的人还多,这里与其说是书店,倒不如说是"都市里的书房"更名副其实。这便是诚品的迷人之处。

诚品书店以书为原点,适度密集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这里邂逅、对望、擦肩而过,将素日匆匆的脚步放慢,让一直紧绷的神经松弛。书架上的书伸手可及,或站或坐,随你高兴。这种优雅、睿智的气氛,这种平静中制造的精彩,无疑是诚品书店吸引人的一个理由。环顾四周,你可以看到,有的人正忙着挑选心仪的新书,有的人随意翻阅可买可不买的杂志,有的人席地而坐细心品读经典,有的人甚至靠着书架竟然睡着了。我不知他们是否在梦境享受着文化精神的饕餮大餐。

书店对于读书爱书的人,是一个学习休闲的场所,可以在那里消费时尚、消费乡愁、消费清静,放慢脚步、放轻声音,安静的浏览、轻轻的读书、悄悄的埋单。到来、留下或者离开,与书的种种情愫,都可以在这里释放,就像那黄昏时刻的点点灯光,带给人温馨美好的感觉。

台湾全岛有诚品书店50余家链锁店,每年来这里的观光客有上千万人次,书店成为旅游观光景点实属少见。听说诚品书店的发展壮大也并非一帆风顺。成立之初,虽然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购书环境,但由于书籍过于偏向进口书及外文杂志,以当时台湾的消费水平,未免曲高和寡,在经营初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后来打破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先由品牌奠定成功基础,再带动商场、书店与零售的"复合式经营",很快就在市场上树立起广泛的知名度。

诚品书店散发着"阅读与生活博物馆"的书香味道。诚品书店自定义为多元的、动态的文化事业,更加注重人文色彩与生活风格,力图营造阅读空间与阅读心情,迥异于那些千人一面的"卖书"的书店,打造撩人的是"非书"空间。

诚品书店最大的卖点是文化。当你乘着电动扶梯踏进二楼,一股浓郁的咖啡香味,便从书店临窗附设的雅座飘逸而出。累了可以要一杯咖啡,时间就会悄无声息地溜走。浓浓咖啡香伴随着书香,两种香气在空气中奇妙结合,散发出迷人的气息。诚品书店的文化是多元化的,因为它不只是在辟出点地方卖咖啡、茶、笔记本,而是要亲近文化,力求把自己的特色做到极致,与城市的文化气质浑然一体,让它成为都市人的文化生活空间,相对独立的精神场所,让他们在这里有归属感,就像过去的茶馆,愿意在在这里说事聊天,愿意待下去。确切地说,真正吸引人的是这里的一种文化氛围。

一座城市有一家好的书店,如同点亮一盏灯,让寂寞的人有个寻求慰藉的去处。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不断更新的今天,书店萎缩、衰落是全球共同现象,但并不意味着书业衰落,更不意味着文化衰落。换句话说,书店不景气了,书还在,爱书的人还在,只不过是人和书之间的交流方式改变了而已。诚品用书店攻占人心,让阅读不打烊,放眼全球,这种独特的散播丰富阅读文化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除了诚品书店,似乎无出其右。

有人形容"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人谈话".有人说过"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间就有了一条纽带".诚品以书为媒,让世界感知台湾,感知中国,不经意间,一举多得,收到了吸引游客,增加外汇收入,刺激经济,提升形象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

阅读,你是我的眼

无知是笼罩着整个生命的暗影,我如被遮住眼睛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盲童。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幸而有你为伴,在绝处逢生的命运里看到世界熠熠的光。

鸟儿的喃呢吵醒这座城市沉睡的明亮,诗人把眼睛投向远处的微茫。玻璃窗上沾染了秋日薄薄的凉意,一定有奶白色的雾气渗入屋内,不然离掌心最近的叶子不会如此潮湿。

你告诉我海的颜色,湛蓝湛蓝的,和天空一样。我搜寻着脑海里任何可以想象出来的美好,放在心的夹层,反复练习成长。我重温着季节的美好,直到空气中有了温暖的感觉,氤氲着干涩的梦。

试图用文字去刻画你棱角分明的轮廓,双手寻找你脸上留下的岁月痕迹。是沧桑,是率真,是笃定,是迷茫,我最终还是无法给你一个准确的定义。你耐心地告诉我生活中每一个事物的颜色和他们各自的名字,一字一句的,直到声音里开始出现了疲倦的感觉。我说,我讨厌伪善的世人,用手捂住耳朵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你放在我左手边的那杯还温热的水,蜷缩在角落里,最终泣不成声。

你一直很安静,一句话都不说,只是用力地拍一下我的肩膀,以我足矣感受到的厚重的力度。那是饱览世事后沉淀下来的睿智和笃定,也许你会想,也许我会懂。

从此,我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与沧桑。《小王子》的纯真;《雾都孤儿》的悲惨;《简爱》的真诚;《茶花女》的凄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都藏着不同程度的喜悲,每种喜悲的纹理都含着最清澈的眼泪,滴在故事的扉页,晕开绵长的诗意人生。我终于懂得,一个人可以看不见万物的形态,却可以努力去拥有足够丰富的内心。

遥望着那些走远的背影,也许你曾呐喊到声嘶力竭,也许你曾难过到泪流满面,也许你曾纠结到歇斯底里,但最终都能心如止水。在阳光洒满的日子里,静止斑驳,抚平横亘在血液里很久的寂寞旁白,我们都需要大片的温暖找回遗失在遥远空间的恒久的记忆。

一页书馨,看到一个世界,一杯香茗,品出一段人生。在这些唯妙而哲深的文字里,我读出了,深邃,内敛,豁达,释然。

生活以神秘人的身份入住生命的年轮,我微笑着接受她给的美好,认真地度过她赋予的磨难,以一个白衣少年明媚的姿态在你的指引下慢慢长大变得成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喜欢的一位作家说,如果有人能够明白自己与一种事物共同存在的期限所在,会因此对她充满宠溺。你是我的眼,我愿,许一世年华。

阅读为生命镀色

文/吕逸凡

我家的布局普普通通,毫无惊喜,但当你推开书房虚掩的门,没有人不会为之动容。

晴朗的天气里,大片大片的阳光从窗口透射进来,斜斜地散落在光可鉴人的木地板上,大束的百合和鸢尾插在带有清水的玻璃瓶中,芬芳肆意弥漫,豪华的书柜列在墙角,满满的书籍排列在其中,古今中外,样样俱全,油墨的香气飘散出来,混合着花香,一室春光,袅袅的书香氤氲着,心仿佛在阳光下轻轻地、悄悄地升华。

书柜被塞得满满当当,里面是各具特色的书。内容丰富,纸张平滑,书页厚实,排版整齐,封面淡雅,插图精致。一切都显得恰到好处,配合出相得益彰的美丽。

小的时候,母亲会在有月光的夜晚念一个个童话给我听。象牙塔里的公主,黑森林中的睡美人,茫茫海底的美人鱼,还有欧式小屋中的姑娘,她们全都沉睡在我记忆里,如同一幅幅绰约的水墨画。画中的人,眉目舒展,眼如秋水,笑颜在时间的洪流中隐隐流动,不会熄灭。

长大之后,闲暇之时,一个人来到书房,挑一本喜欢的书,静静地观享,这时候,整个人的状态是放空的,无需过多的猜忌,无需太甚的思虑,心慢慢沉静下来,仿佛有阳光穿透进来,照亮了每一处阴暗的角落。"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曾几何时,为清丽婉转的易安伤神过,因为欣赏她的才情。"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曾几何时,为相望天涯的侣人垂泪过,因为深知她的痴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当秋风悲画扇。"曾几何时,为温文尔雅的纳兰哀思过,因为理解他的细腻多情……浸透在书香里,整个人身上仿佛闪烁着细微的光辉,隐隐约约,如同沐浴在月光下,披戴着清冷的星光,在寂寂的夜空中轻轻地发光。

眼睛疲劳了,我坐在转椅上绕两圈,然后靠在坐背上,抬头仰望到窗外的天光云影,流转的轻风,淡淡的日光全部倾泻在我瞳孔里……

陪孩子阅读

文/林海清

小女快满五岁时,已经认得很多中文字词,可以自己安静看书(大多是图画很少的儿童经典文学如《西游记》《金银岛》《苦儿流浪记》之类的),带她去逛书店,她可以一待两个小时,乐不思蜀。

在此和大家分享我们家的亲子阅读过程。

一开始,我只是单纯的乐于和孩子分享书中趣味,所以从孩子婴儿时期,我就会"生动"的讲故事给她听,边讲边逗她玩,在她小小的心里种下"书,是有趣的玩意儿"种子。

我也学着尽量解读孩子当时的需求。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开始自学《学与玩》,曾经要求我念故事时要指着字,一个一个字念,这样等于要花三倍以上的时间才能念完一本故事书,但我还是耐着性子边指边念了好一阵子。之后,孩子就有样学样的自己指着字念了起来,所以她的拼音和中文认字学得很快,建立了能"自己读书"的信心后,她就更加热爱阅读了。

连去诊所看诊,她都能黏着医师放在候诊区的童书不放,我知道一本书没读完那种意犹未尽的感受,所以常常看诊完拿好药了,还待在她身边陪她看完手上的书才离开。

有一阵子,原本看书会老老实实一字字"读"出声音的孩子,突然在看书时含糊快速的念过,且常常漏一段又接下一句的,我跟孩子的爸爸说,孩子不是粗心也不是性急,她可能正经历将阅读"内化"的过度期呢。果然不久后,孩子看书就不再读出声音,而且能专心的沉浸在书中而不受周围环境所影响。

很多朋友羡慕地说:"这样你就轻松多了。"其实不尽然,买书给孩子之前我必须先读过孩子读的书(看看用词遣字是否优雅,情节转折是否顺畅),孩子虽然会自己阅读了,我每天还是得给孩子讲几篇故事,对他们来说,依在父母身边,听着、看着爸妈一人分饰多角的卖力表演,孩子不但享受着故事,更在小心灵里收藏着和爸妈共享一段专属时光的快乐。

故事中合理或不合理的地方也要用心引导孩子去思考和发现。例如,我问过孩子:"国王为什么只看年轻人英俊、富有,就把女儿嫁给他?"孩子想了一下说:"他们应该先交朋友看看比较好……"孩子接触的故事愈复杂,其中就有愈多人性和寓意,藉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故事,让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传递。

我也爱看书,所以懂得尊重她阅读的需要,她有自己的书柜、明亮的灯光、宁静的环境。我并不期望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是个功课好的孩子,我知道书本会是她进入古今中外世界的捷径;会是她不用亲身涉入就能体会人情冷暖、就能学着逆向思考的训练场,会是她能沉淀心情的庇护所……

只要孩子在身边,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就从今天开始,跟孩子快乐的分享故事,一起来体会亲子阅读的神奇魔力吧!

阅读夏天

文/李瑞华

日月的轮回交替,孕育了春夏秋冬。轮回四季的冬凉夏暖,本是大自然的规律,谁也无法左右。但因为个人的好恶,对季节的感受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和看法。其实,夏天就是夏天,这是她自己的本质,没有其他任何成分。她虽然有电闪雷鸣、暴风骤雨的吹打,让人胆战心惊,但更有刷新世界、滋润万物、引领江河奔腾的本能;夏天,虽然有高温炎热、蚊蝇叮人的烦恼,但同样有碧树绿荫、鸟叫蝉鸣、催人聚堆纳凉畅谈的最好休闲空间。

夏天印象

想起夏天,就容易与酷热高温联系起来,难耐的酷热让人汗流浃背,浑身湿漉漉,粘糊糊,难觅栖凉之地,即便坐在空调间或电风扇下,虽享一时清凉,但总不能长时间依凉而坐,搁浅工作,一旦离开,热流复身,汗水依旧,难以享受。 印象之二,也有积极的一面,但看那大街上招摇过市的长发美女,穿上红衣绿裙、长袜短裤,自信地走在大街上,引来一双双驻足观望的眼睛,可谓是靓女一展风姿的最佳季节。时尚青年,驾驶新款靓车,行驶在油渍渍的柏油马路上,风驰电掣,鸣笛而奔,毫无炎热的感觉;更有耄耋老人,聚集在绿荫下,摇着扇子,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乐不可支。调皮的孩子,光着脚丫,互相追逐着来到河边,脱下本来穿戴就很少的短衫,扑通扑通跳进河里,打闹嬉戏,好不开心。凡此种种,无一不是乐事。

夏雨

夏日的傍晚,风带着云,瞬间来到这个城市,树拼命地挥舞着手臂,昂着头迎接豆大的雨点,刚下班的行人来不及撑开雨伞,雨已经把地面和天空连成一片,风没有停下,继续着和树的纠缠,吹翻了行人的伞,企图把大树连根拔起,树并没有低头,顺着风的方向,却坚定不移地固守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行人依旧迎着风,顶着雨,任凭他们肆虐的疯狂和怒吼,不远处,灯光点点的地方,才是自己的方向,那里有亲人的盼望,和诱人的饭香。

天气先是闷热极了,空气像凝固了一样,人们挥扇不已,却挥不出一点儿风来。

忽然,西北角上乌云密布,"轰隆隆",雷声响了,你还没来得及防备,就看见那大点、大点的雨,带着劲健的重量,打在泥土地上。一打一个圈圈,深入到泥土里,稀疏,却是坚定的。这时你才感觉到满楼的风,说声:"雨来了!"

来不及做什么准备,刷啦啦的急雨,就紧跟着风的衣襟,窜进了整个的空间。"檐溜"一下子就形成了,像被人迅疾地放下了卷着的珠帘,哗啦一声,挡在了你的门窗之前,整排整排的珠子,闪亮喧哗。抬头看,那紧靠帘前的一排,从远处快乐地挤过来,一个一个地挤过去,急板的节奏,像小孩的游戏,嬉笑着,欢迎这雨,院子里一下子就积了盈尺的水。荷花最开心了,那粉红的花瓣,在来不及承接雨的圆珠的荷叶旁边,笑得灿烂。

最高兴的是孩子,他们全然不顾大人的责骂,跑到院里去踩水,把他们的木盒放在水里当小船。大人喝叱他们,说,衣服都淋湿了。孩子们却只顾玩着。其实,雨已经停了。天变得好蓝!远处出现了一道彩虹呢!

夏之清晨

天亮得越来越早了,夏天的清晨,清新、静谧。

第一缕阳光带着温暖,笔直斜照在玻璃窗上。打开窗户,夏风清爽的吹拂着,调皮。远处的鸟儿欢快清脆的歌声,惊醒了寂静的夏天清晨。

依窗远眺,蓝天、树木、花朵,欣喜和愉悦。出门,晨练。呼吸清新的空气,尽情享受心情的放松。寻找夏天清晨的味道。

夏天清晨的味道,在山峦间。踏着草地,走进山林。树木交错,花儿开放。蜜蜂嗡嗡,蝴蝶飞舞。鸟儿叽喳,花香扑鼻。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枝,撒到树叶上,落在草地里。一群麻雀飞过,打破了一山林的寂静,展开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夏天清晨的味道,在田间。麦收后,广袤的田野,静静享受着夏天阳光的温度,密密匝匝的花朵在四周开放,红得、黄的、粉的,一片一片。装扮泛着白光的田野。沟渠路旁的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姿势和模样,每一朵花跳跃着欢乐和喜悦。夏天的风吹来,叶子随花瓣起舞,翩然如湖面。分不清是麦香,还是花香。

夏天清晨的味道,在湖水旁。梁山山南面的湖面,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夏天的清晨,阳光适宜,风儿暖和。鱼儿在湖水中游来游去,红彤彤一片片。湖边长的水草伸出脑袋,微笑着。树上的鸟儿飞过,短树枝掉进了湖水里,荡起湖水一圈一圈。鱼儿争相来找食,打破了静静的湖水。水的清澈,荡起水香,掺着花香,扑面而来。

夏天清晨的味道,在菜园里。走过一大片菜园,绿油油的辣椒、紫彤彤的茄子,翠青青的豆角,还有香菜和黄瓜。夏天清晨,菜叶上顶着一颗颗露水,阳光照下来,淡淡的清香边四散开来。是菜香、花香、还有阳光的味道。

这就是夏天清晨的味道了。

夏日傍晚

要说夏天,最美的当属傍晚。在这样一个周末的傍晚,心情格外轻松和愉快。白天的阳光灿烂,炙热。夏天的傍晚,是夏天一天中最为凉爽的时刻。大家吃过晚饭,很多人来到凤凰公园,马路旁,就着空旷的场地,散步聊天。有的人,坐在台阶上,满脸微笑。喜欢在这样的傍晚,轻松闲适,散步聊天,忘记了一天的疲惫。

这里没有了白天阳光的炙热,夏天的傍晚,凉爽。天蒙蒙黑了下来,路旁的灯火,小区居民的窗户都亮了起来。在傍晚深蓝色的天幕里,星星点点,和着灯火,格外美丽。月亮偷偷升了起来,笑了。

居民小院里,大人的谈话声、小孩的笑声,还有马路上汽车嘀嘀喇叭声。在这样的傍晚,热闹轻松的画面,把白天的劳累赶走了。

大自然如此亲切和真实,安静的傍晚,悦悦的夏日。蕴含强大的力量,是春天所没有的。暖暖的风吹过来,很舒服。仿佛把自然的力量带到了心中。傍晚的夏日,轻盈地蹦,无拘无束地跑,放松心情,这份欣喜,这份活力。

夏天的傍晚安静,夏天的傍晚热闹。那是天上的星星,是深蓝色的天空,是满街的路灯,是万家的灯火,是路上的车流,是汽车的鸣笛声。是小孩的嬉笑,是行人的笑声。沉浸在这样的一副画卷中,满足,快乐。

这样的傍晚,温暖,凉爽的风吹过,惬意又舒服。

夏天的傍晚,绿叶在雨中婆娑,树枝随风飞舞。比淅沥小雨的春天更加鲜活又明快。散步的人们,健康红润的脸,矫健的脚步,开心的笑容。充满着生命的力量,在深沉坚实的大地上。

大自然如此美好又亲切,感谢这样的自然,感谢夏天的傍晚。

夏天之热烈

白天长了,阳光强烈了,日影呈现了另一种面容,那是生命的本色和质地。正午的光线以满腔的热情拥抱汗水;湖泊里层层扩散的水纹以及岸边滚动的花影,他们是在追逐从指尖流过的杨柳风,还是在奔向走远的春天?久违的蝉声唤醒了夏季,打开太阳的热恋,带着乐观的气概,夏天被写意成热情生命的礼赞。

这时,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开始,有多少美丽的爱情诞生,一切都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烂漫的季节。

夏天的感悟

这个季节在给人困惑的同时还携着一份深邃;在给人炎热承受的同时还普洒着处处的阴凉;在骄阳对你虎视眈眈的时候他冷不丁放飞了趋热而友好的雨滴。这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季节,植物们拼命举颈而长,活得有滋有味。浮夸了夏天的轻华让夏天存在着就是一种自然的清爽,让人们悠闲间领略着夏天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旺盛,一种生活的巅峰。人与夏天的交往慢慢在岁月中彼此影响着,有了各种各样与夏天之缘而诞生的服饰,有了夏天才能品味的果品仙茶,有了夏天才能倾巢出动的游玩作乐,与他的相处我们有了更进一步的适应。有人说,夏季酷热难耐是一种煎熬。而我的看法是夏季清爽透凉是成熟是人到中年的况味。我一直把四季看成人的一生;青年当属嫩绿娇柔的春天;童年当属冷寂而纯白的冬天;老年则当属收获的季节;中年则是一个精力充沛,是一个人图腾的季节也是用于展望的季节。

夏季让我知道涌动着不仅是一种基调还是不一样的渴望。他走过的没有衰落充斥着的都是滚烫的呐喊;有汗水为你加油,有绿色为你指引,夏季的拥有里就是一颗平凡的种子却有了不平凡的选择,我珍爱你夏季,狂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