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章
精神文章(精选20篇)
被占领的人
文/王开岭
我们每一天究竟怎么过的呢?
萨特有过一段意味深长却颇为艰难的话:“我们沉浸在其中……如果我说我们对它既是不能忍受的、同时又与它相处得不错,你会理解我的意思吗?”
1940年,战败的巴黎过着一种被占领下的生活:屈辱、苦闷、压抑、惶恐、迷惘、无所适从……对自身的失望超过了一切。“面对客客气气的敌人,更多的不是仇恨而是不自在。”
和恨不起来的敌人“斗争”简直就像吃了颗苍蝇——除非连自己一同杀死,否则,那东西是取不出来的。
人格分裂的生存尴尬,说不清的失败情绪,忍受与拒绝忍受都是忍受……使哲学家那颗硕大的灵魂沉浸在焦虑的胆汁中。
那么,我们今天又是怎么过的呢?为什么仍快乐不起来?
今天的敌人早已不是人,而是物。是资本时代铺天盖地所向披靡、蝗虫般蜈蚣般蜘蛛般、花花绿绿婀娜妖冶——却又客客气气温情脉脉之商品。“物”之挤压使心灵感到窒息,感到焦渴,像被绞尽最后一滴水分的糙毛巾;然而肉体却被侵略得快活起来,幸福不迭地呻吟……
是的,我们像水蛭一样吸附在精神反对的东西上,甚至没勇气与对方翻脸。失落的精神如同泻了一地的水银,敛起它谈何容易。
我们紫涨着脸,不吭气。恰似偷情后被窥破的男人,心灵在呕吐,肉体却躲在布片内窃喜——“更多的不是仇恨而是不自在”。
你就是你要揭发的人。我们和萨特同病相怜。
这个让心灵屈从于感官的时代。
在体内,那股与艺术血缘相伴的尊严和清洁的精神——被围剿得快不剩了。肉体经不起“物”的挑逗,像河马一样欢呼着欲壑的涨潮:烫金的聘书、官位、职称、名片、薪袋、银行卡……舒适的居厅、软榻、厕所、空调、电脑……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哪怕比别人慢半拍,即使强打精神码字儿也要频频回望——生怕它们会拔脚溜走。我们原本轻盈的身子被一条毛茸茸的脂肪尾巴给拖住了,患得患失,挣脱不得。生命就这样轻易被占领。
“物”对人的诱惑之大,远远超出了任何一个古代和近代。英雄彻底缺席了,我们再也贡献不出一个苏格拉底,一个鲁迅,一个尼采或凡高那样清洁而神性的人物。只有手捂金袋的犹大们。瑟瑟发抖。
鸟从天空落到树上,从树梢跌至地面,鸟沦为了鸡。地面占领了鸡。(不是鸡占领了地面)
鸡体验的是胃,翅膀的梦已渐渐被胃酸给溶解掉了,虽然健硕丰满、羽毛油鉴,虽然用爪刨食实惠多了,但鸡的悲剧在于:它再不能飞了,再也回不到天上。不会飞的生命已毫无诗意可言。
现代人的遭遇其实和鸡差不多。
日子一天天膨胀、实用起来。想像力变成了刀叉,心灵变成了厨房,爱情变成了鸡尾酒……精神空间正以惊人的速度萎缩、霉硬。再大再荣华的城市也只是一只盛鸡食的钵盘。
我们挤在群类中,手持年龄、学历、凭证和各种票券,忙着排队、抢购、对号入座……像狼扑向自己的影子。一切就这样凝固了。一只看不见的手安排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愤怒不起来,更做不到义正辞严。
我们底气不足。面临的困难如同“提着头发走路”一样沉重无望。当然,这并非谁之责任,或者说是每个人的责任。因为几乎人人都接受了那份看不见的贿赂,人人都到指定的暗处领走了自己的那份,且沾沾自喜……人人。咱们。黑压压的头颅一望无际。
人群是人的坟墓。没有人敢对周围说不。
是什么让我们生活得如此相似?我们可曾真正地生活过?真正——有力地生活过?
萨特的话变得一天天冷酷起来:
“如果我说它既是不能忍受的,又与它相处得不错……你会理解我的意思吗?”
耳光。我惊愕地望着镜子——一张和我一模一样的脸。我打我自己?
噢,咱们的耳光。萨特还给萨特们的耳光。
噢……真相大白。
君生我已死
文/folkgrey
有一株芦苇,出生的地方离开了父母一段距离,风吹雨打的日子,摧残对它来说似乎要格外的猛烈一些。小芦苇的梦想是能够尽快的长大,长得又粗又壮,直到超过所有的同伴。但现实往往不太一样。小芦苇的生长地比较开阔。环境是比较热闹的,对它的影响也格外强烈一些。毕竟只是一株芦苇而已。它没有乔木的坚硬挺拔,又不是小草一般化骨柔绵。芦苇就这么受环境影响着,渐渐淡漠了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它真的只是一株芦苇而已,沉不住气,固执而武断。
有一天,狂风暴雨大作,那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暴雨。滚滚的洪流把这株芦苇冲出了很远很远,把它冲进了一片乔木林。小芦苇的根须断了不少,奄奄只剩下半条命。它还是挣扎着把根须死劲的往松软的泥地里扎,深深地扎下去,小芦苇太年轻了,它以为自己有必死的勇气,可求生的本能在驱使着它。
终于,阳光出来了,小芦苇睁开了眼睛,他很虚弱,只是静静地看着周围陌生的环境。突然一个身影进入它的眼帘,他觉得那是一株同样虚弱的——小树苗。这让它很诧异,同时,让它觉得新奇。小芦苇的第一感觉是:原来参天大树也是从这么弱小的个体磨砺出来的。这一瞬间,小芦苇似乎记起了自己曾经的梦想。但实现梦想的途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似乎它从来没有想过。小芦苇和小树苗打了个招呼,同它亲切的握了握手,是的,只是亲切的,握了握手,画面就如同被定格了一般。它们慢慢的熟悉起来了,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小芦苇有时候觉得自己甚至有些离不开小树苗了。微风吹过的时候,小树叶发出的爽朗的“唰唰,唰唰”的声音是那么的清脆、悦耳。它觉得,世间的美妙不过如此了。除了尽快的长大之外,小芦苇觉得守护这清脆、悦耳的歌声也应该是它毕生的梦想。小芦苇固执的觉得他们在一起歌唱的这段时光对它们彼此来说都应该是快乐而无忧的。它没有问小树苗是不是也这样觉得。至少它自己感觉大家彼此都很高兴。
时间过得真快,春去秋来。它们都已经长到了半大乔木的高度。小树苗不再是小树苗了。它有了挺拔的身躯,富有更丰富的内涵,显得更成熟、更稳健。小芦苇也成长了,但内心似乎没有实质的变化。有一天小芦苇突然觉得,曾经它想守护的发出“唰唰”般清脆铃音的葱绿的树叶,现在似乎有意无意的帮它遮挡了一些烈阳。而自己似乎慢慢的在枯黄,变得枯萎。小芦苇觉得自己和周围的环境越来越不协调,内心故作的坚强和骨子里的自卑反复撕扯着它。它不知道小树苗是否能够读懂这一切。但其实,它甚至不知道小树苗不经意间是否就没有注意到这一切;或者是小树苗本就怀着不一样的境界,只是在不经意间接受了这个闯入它世界的异类朋友。毕竟,小树苗的周围本来就是一片乔木林,所以它原本就不需要去体会另外的一个世界。这算是宿命吗?
这本是自然界不经意间发生的一件有趣事情。自然的规律是优胜劣汰,周而复始。直到有一天自然遇见了社会。芦苇可以被齐根折断,打成浆,做成纸,亦或付之一炬。乔木也可能被齐根伐断,或用来造纸,或用来建造各项工程。社会给自然赋予了更多不一样的定义、身份、特征。芦苇本就是一杆芦苇,一个轮回定了生死,天雷地火的也只不过是一堆灰烬,尽快的被周而复始。打上了社会的标记,它有可能被放在餐桌上,更多的可能还是在卫生间里。纤维太短,颜色太糙,上不了大台面。而乔木的世界自是另外的一番模样。社会来了,也免不了被改造一番。我们可以称之为成长,也可以称之为改造。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社会给物质的世界赋予了精神。精神是一把双刃剑。积极乐观的一面推动着世界向前,消极悲观的一面拉扯着世界走向深渊。
精神层面衍生出了爱恨情仇,也就是所谓的情感。芦苇的精神世界本质里就有消极悲观的一面,所以它的情感是厚重而深沉的;而乔木的精神层面里是积极乐观的一面,所以它的情感是绵长而温暖的。在自然界,芦苇的情感交织着乔木的情感,走完了它的一生,绵长温暖,厚重而深沉;乔木的情感交织着芦苇的情感多了厚重深沉,且愈发温暖而绵长。芦苇终其一生在乔木的一个轮回里留下了倒影。而乔木最终回到了乔木的世界。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死。
故事就到此为止了吧!如果社会的大风硬是让小餐馆里飘出了一张餐纸和从高档会所里飘出的一张精致A4纸重叠,我估计,那将也可能是自然版的旧幕重演。但是,打上了社会的烙印,餐纸精神也许不再是芦苇精神;而A4纸的精神也或许不再是乔木精神。现实不可妄加揣测。
突然想起网上一个段子:
问:婚姻,是选合适的,还是相爱的?
答:若不同心,岂能同行!
之后就讲了蒋介石、宋美龄、陈洁如的故事。多年以后,我们谈论的最多的一定是蒋宋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的痕迹,而不是这点陈芝麻烂谷子的情感纠葛。如果在当时,有哪个不怕死的记者就这段纠葛采访他们。他们会怎么回答呢?
若不同心,岂能同行——这多少带着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和气息。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陈洁如被雪藏,终身再无另嫁,郁郁终其一生。I blessing,but I can’t forgive my heart.
残荷听雨
文/箫箫心语
(一)
伴随着舒缓浑厚的古琴声,阳光下的古城墙、海关大楼、水榭楼台一一从眼前掠过。眼前呈现出一片安静、祥和、怡情、悦心的诗意画面。
古琴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它和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文化气质相契合,和我们内心隐匿的古典气质相吻合。
在寒冬凛冽的的天气里,在瑟瑟冷风的吹拂下,只要听一听这样荡人心魄的琴声,失意的心会瞬间变得温暖起来。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走出城市的凌乱嘈杂,步入静谧禅意的郊外。在月照荒原里,在古典音乐中,独自沉醉与遐思,在自己的心灵世界中游历,继而感动自己。
有人说,这样的感觉虽然很美,但仍然是一个孤独者的世界。因而,即使沉醉,也不应提倡。
面对质问,我无言以答。
谁不喜欢红尘烟火,谁能永远采菊东篱?
但是,我依然固执地以为,忠于自己的内心,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依然是一种很美、很纯粹、很干净的生活体验。
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它的美丽只有自己才品味的到。因为,它是由极孤独的种子转化而来的精神佳肴。
生活中失意得很多很多,失望得很多很多,心因背负太多的痛苦和牵绊而变得厚重和孤独。
但生活的智者,会在古典的况味中慢慢稀释失意。
依旧觉得“留得残荷听雨声”,“疏影横斜水清浅”,“踏雪寻梅”,是失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之源。
虽然这仍然是一个孤独者的精神境界,但是,却不失为是真、善、美的境界。
对一个人来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拥抱美善慈悲情怀,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敏感、善念、饱满而丰盈,是在个体的人生旅途上,完成了一次真正的精神升华。
而且,你接着会发现,因了心灵世界的仁慈,你真得觉得世界原本是很值得为之付出的。
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爱的理念逐渐扩展开来,你不仅自己感动自己,而且开始感动他人和被他人所感动。
完成了这个轮回,你会发现其实你的孤独与爱一样美丽,它是你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就像终身依恋亲人那样难以割舍。
(二)
在“人闲桂花落”的黄昏,在“鸟鸣春山空”的晨曦,在“清泉石上流”的幽静里,在“江枫渔火”的愁绪里,在“巴山夜雨”的翘盼里,在“西窗剪烛”的相知中,领略着人世间的种种离愁别绪。
云卷或是云舒,风吹或是草动,落花或是流水,都用心采摘与记取。
好似始终在悄悄地走近,却又像似渐行渐远;好像始终在倾听你的声息,却又像是分不清心跳和呼吸。
你是雨露。细密的雨丝,足以清洁了整个世界,也润泽了我的轻梦;
你是春光。澄澈的光线,足以温暖了整个大地,也穿越了我的生命;
你是迷雾。迷蒙的面纱,足以朦胧了整个山川,也茫然了我的视线。
……
笔底烟霞。向天地袒露炽热的情怀,只求淋漓尽致。
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清澈的溪流在书笺上跳跃着一路前行的音符,时而舒缓悠扬,时而浪花飞溅。有笑,有悲,有喜,有愁,有雨打芭蕉,有雪中漫步。
心绪的流淌,诉说不尽的牵念。似雨淅淅沥沥,如雪飘飘扬扬,像雾时有时无。
爱无终极,却又含蓄;看似内蕴,又包涵万千。像一座火山深藏在字里行间,只有你我才能品味。
即使满篇无一爱字,也会真情无限。
此时。外面还在下着冷雨,你却又要远行了。
聚少离多的日子,让人感怀。打点好你的行装,我希望再送你一程。
你说,因为有真情辉映,再清冷孤寂的月光也会幻化成流金溢彩的朝霞。
向晚。铅华洗净,尘嚣远逝。不变的守候里,只有相思定格在漫天飞舞的叶落里,让冷冷的夜风登上那艘姗姗启航的客船。
就在这因缘际会的聚散中,我们感恩,我们成熟。
感谢离别,它给了我们别人无法得到的契机,照见彼此间无法割舍的牵念。
沉思或冥想
早上散淡的时光,用来沉思或冥想。
相较于之前的发呆,可确定是一种进步。发呆的人是迷惘的,无所适从的。而冥想,则达到了理性的角度。会关注眼前事和当下的心境,把心灵与自身环境做一种对照或是融合。如此参与,智慧渐生。
智慧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在任何无阴无晴的日子保留平常心。时常去拔除心灵之绿地里长出的莠草,拂拭灵魂之绿叶上积落的尘埃。智慧会叫人懂得沉默,真诚微笑。
寻找到自己是一个艰难又漫长的过程。我们时常做着不讨自己喜欢的事,对自己的软弱无能为力,不知道内心真正的需求。若能独行于心之原野,偶遇一个欣喜的自己,仿若朗朗花树开至眼前,那是一种获得,更是一种修炼。
早前读梭罗的《瓦尔登湖》,觉得句子太长,辞藻、引典甚多,读来艰涩。多处草草掠过,不求甚解。时隔五年,再读《瓦尔登湖》,每一个字,竟都视若珍宝,想把每一个字词、每一个段落都嵌入灵魂中,“简朴生活,恰如其分的需求”,感觉在阅读的时候与一位智者靠近,从而内心慢慢成长强大。
每个人对于自己心灵的关照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身体的享乐容易获得,但是,用什么来填充我们的精神?精神并不是游离和虚无飘渺的,不关注精神所获得的快乐稍纵即逝,精神快乐了,哪怕生活简陋、拮据,亦然可以甘之若饴。
对于我们用整个生命去践行的东西,也许总在云端,也许永没有答案,但是,我总是用一句话告慰自己:失去你,黑夜会更长。
就把这微弱的希望握在手中。
我很重要
文/孩子他爸
冬行春令实属不详’!总以为时光磨灭不了,风雨侵蚀不了的心碑是多么纯洁的圣物,其实都是虚荣的精神欲望,是阿Q二世的精神胜利法!以前,我觉得我就是阿Q的子嗣,我在畸形地醉心于自己的幻境,渲染自己在别人面前的魔力!
虽然我一直与金钱背道而驰,与用黄金装饰身体部位,弥满金粉气的世俗,炫耀式的相悖,可是我这种苦行僧似的虚荣精神生活不更加龌龊,更加贪婪吗?我居然清高得如此糊涂,虚荣得如此天真烂漫!将生活的命运和希翼寄托在精神的骗局上,用自我陶醉赢得暂时的心理平衡,用精神的贪婪骗局赢得自我魔力,掩饰物质的空虚与麻木!
花里胡哨是浪子的形象,装腔作势是混子骗世,性情造作是文人造作!何必为了心中刻意形象而活得那么虚伪呢?何必为了意境中贯穿充盈脉脉的隐隐情思而扭捏作态呢?
以前,我总是怀有艺术性的悲剧感,总是活在逃避与凄惶中,灵魂深处的潜意识就是自闭自弃,每一次遭遇,不是面带微笑,昂首挺胸地去面对,而是冷冷地凝在自己的暮色里!现在,不!我要让燃烧自我的现实大气旗帜在胸中猎猎高扬,拒绝猥琐与畏缩,历练出顽强张扬的意志和时时闪亮的至刚人性!我要姜玉婧对心灵允诺,对生活宣布----我很重要!我会成功!
对于无法承载的亲情,谁敢说我不重要?我是亲人们不可重复的孤本,如果我不幸,他们会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如果没有我,他们的心会皱缩成石头,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如果我成功,会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如果我消失,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所以,我很重要!我会成功!我会付出大爱!
对于手足般的友情,我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朋友,就是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不会找到一模一样的成品;朋友,可以肝胆相照,肝脑涂地!面对这么珍贵的圣物,我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对于我的理想,我是它不可或缺的主宰,没有人能代替我!连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我的完善,难道,我不重要吗?
为了这些重要,我应该轻轻松松洒洒脱脱地活着!物质和精神的欲望是坐标中的一个点,它们与周围的一切必然存在着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同志们,摒弃那些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贪婪欲望吧,不招摇过世,潇洒一回吧!
不行啊,要让自己心情好点的
这几天忙得自己连轴转,好象没有喘气的空间了,神经绷得紧张到了极点,情绪却低落到谷地,莫名地还想发自己的脾气……很不对劲,突然很怕自己也会神经衰弱或是精神抑郁了……不会吧,像我这种人也要精神抑郁我看这世界还真没什么不可能的了。曾经很要爱惜自己的我怎么今天会有这样的“自虐”,即使是因为工作,也不可以丢掉自己一向要追求的简单轻松就好的生活目标啊。
冷静下来想想,这些天工作确实太多太多,问题不少,而我这样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来说,总想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反过头来说有时是对自己的折磨,毕竟完美总归是一种梦想;另外,自己还是太急,怎么会这样?好象一下子又回到20多岁的时候,一有事就沉不住气,不会让自己想冷静再冷静再迈步子,不是曾经成熟了很多沉稳了很多吗?
所以,看来还是自己的心态问题,还是没有修炼到家,还是需要很长的路要让自己更加成熟。
不过,自己毕竟才33,还有一大段路去历练,要不,也不至于下半辈子的日子太过简单了。
所以想想,也就释然了……我思故我在……
探寻绿色奇迹,弘扬塞罕坝精神
文/李恒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59年前,塞罕坝第一代创业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高岭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他们战严寒,斗酷暑,燃青春,洒热血,用最美的青春创造了莽莽荒原变滔滔林海的人间奇迹,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绿色奋斗史,表达了“不绿塞罕坝,誓死不退”的坚定决心,用不懈奋斗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是一段人类战胜自然的奋斗传奇,是一部讴歌高原荒漠上老一代造林先驱奉献青春,用理想点燃生命的英雄史诗。
59年间,昔日之塞罕坝从荒漠沙地变成绿色福地,今日之塞罕坝目之所及尽是绿意,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云的海洋”。站在高处俯瞰群山,阳光铺洒,森林长廊层峦叠嶂,河流湖泊星罗棋布,连绵不绝,直至天际。高云流水间,极目四望,深的、浅的、嫩的、墨绿的、油绿的,各种昭示着生命的绿如一幅幅绿色油画,绘就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巨幅画卷,尽显生机盎然。一过处暑,进入初秋,塞罕坝层层叠叠的百万亩林海如翻滚的绿色海洋,恣意随风涌动。绿风飞扬,擎天大树苍翠欲滴,苍茫雄劲,娇嫩碧叶摇曳万里,秋风徐徐,赤橙黄绿,层林尽染,独立则荫,群则成林,足显气势宏大。
为什么塞罕坝这么绿?
因为在这片土地有一茬茬一腔红心,披肝沥胆的人,因为在这片绿色林海的开创者身上有一种“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外在是绿色,其精神本质是红色。
三代塞罕坝人,用超乎想象的牺牲和意志,以愚公移山的伟大精神书写了造福千秋的绿色奇迹,筑起了一座精神丰碑。作为新时代接棒人,“塞罕坝精神”背后熠熠生辉的“精神密码”引领我们追溯和探寻。
弘扬“塞罕坝精神”,以青春之我勇担时代重任。从一粒苗到一棵树,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一代人载入史册,又一代人庄重地接下延续绿色的接力棒。新时代赋予当下青年新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新青年生逢其时,应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血液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中国梦之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勇做顶天立地的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勇挑时代重担,勇立时代潮头,做好革命一块砖,积极投身基层一线和边远艰苦地区,在这场新时代接力跑中接好接力棒,跑出好成绩。
弘扬“塞罕坝精神”,以青春之我接续艰苦奋斗。
从茫茫荒原到郁郁葱葱的绿色林海,塞罕坝伟大实践是新中国植树造林史的生动缩影。美丽中国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恢弘画卷需要我们每一个青年人擎握手中画笔共同绘就。青年的我们应当从“塞罕坝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力行不辍,以奋斗青春不负韶华,不负伟大时代。面对困难矛盾和风险挑战敢于迎难而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发扬“钉钉子”精神,用矢志不渝的坚强斗志和不危险阻、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在砥砺奋进中不断涵养品格、磨砺意志、增强本领,从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精神养分,为描摹美丽中国的繁荣图景挥洒青春热血,砥砺青春意志,谱写青春赞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弘扬“塞罕坝精神”,以青春之我赓续绿色发展。
虽已绿满山川,造林人追寻绿色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塞罕坝的沧桑巨变充分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塞罕坝已经不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坐标,更是一个绿色发展的美丽符号,每个人都是奏响生态文明音符的演奏者,青春的我们应当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蕴,牢记绿色发展使命,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闯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坚决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好新时代塞罕坝建设的长征路,开创新时代的绿色奇迹,让红色精神和绿色情怀在茫茫林海中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生态兴则文明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在荣光中装点河山锦绣,绘制国土丹青,延续这份绿,延续这份荣光。美丽高岭上的这片绿正在为美丽中国写下生动注脚,正在燕赵大地铺展蔓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新画卷必将在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
暖
文/昼光暮月
今日的雪像极了一个淑女,慢条斯理,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舒舒缓缓的下着,也终是给这空间裹覆上一层素色锦衣,盈目入怀。冬日寒瑟,因了这圣洁的雪儿点缀,让心在这肃杀的隆冬滋长了那么缕缕温脉。
喜欢甜品,来者不拒。就如此刻,沏一杯香浓的咖啡,捧在手中,看热气袅袅,醇香扑鼻,轻呷慢饮,暖手暖心,自是惬意畅然······也许生活的涩楚积淀在躯体里的成分太多,习惯用甜香的因子冲涤一下负面的东东,有些阿Q式的想法,自寻调剂,解脱吧!······不过嗜甜的结果导致了体形的日渐肥硕,让人不忍直视······归根究底,我就是一十足吃货啊!也曾多次暗下决心,真的该减减重了,可就在刚才,一眼瞥到堆在墙角纸箱里舒展着身子恣意无比的地瓜,想到那烤地瓜的香味儿,那口感······呵,哈喇子又在口腔里激涌了!······挑体形瘦削健美的地瓜冲洗干净,沥干,置于烤箱中,坐等美味。不知怎的,记忆的神经蓦然溯回,悄然溢出年少时一家人围坐炉边,享用烤地瓜的场景······(近段时间总忆起年少时的情景,想起有人曾说过,当一个人常常回想过去的时候,也就证明他已年老了······呵,作为一名七零后,真的很老了吗?!······或许是这季节容易让人沉湎,让人思忖吧?瞧,我又一次阿Q了!)说到烤地瓜,不得不美言几句我的老父亲。老爸秉性淳良,不善言辞,有时不免木讷,但这丝毫遮覆不住他天性聪睿灵巧的一面。我们姐弟小时候共享的第一台收音机就是老爸亲自拼装的。那时的岁月精神层面相对匮乏,收音机就是我们联络外面世界的途径,让我们的精神可以随电波翩跹,那时收听《杨家将》,《岳飞传》等等,自是有些痴迷,那是我们的另一种精神食粮。另一种精神食粮很自然的就归结于书籍了,老爸工作的单位距姨家不远,表哥表姐们看过的期刊,比如《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等亦很自然的经老爸的手,传递到我们姐弟的手中,如获至宝的我们常常把纸张翻烂,把内容熟稔于心······而书籍,则彻底的给我的思想插上了翅膀,丰盈了我孩提时的天空,执念于文字,执念于纯净······
那时的天湛蓝,一如我们的心情。欢乐融融的一大家子人,围坐一起吃饭,自是香甜热闹。冬日漫长,零食几乎没有,只是屯了好多的地瓜,光煮着吃,已经没了兴致。于是乎,老爸就自己琢磨改制了炉具,冬日不仅能取暖,还能烤制地瓜,馒头类的东东。不善言语的老爸对子女的爱用行动证明着一切!(记得当时白面馒头也算奢侈的吧!不过经巧手的老妈亲自烹制,真的特别香甜!不像现在用了各种肥料,衍生出来的麦子,延伸到掺了各种添加剂的馒头,简直弱爆了!)冬夜漫漫,最惬意的莫过于雪夜炉边,一家人围坐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取暖等候,以至享用美味烤地瓜的场面了······记得那时的冬季雪常下,天很冷,冰凌子很长,一排排挂在房檐下,雪晴后,经太阳一照,很是晃人的眼睛。天瓦蓝,雪莹白,日子很暖,冬季并不觉得漫长,就连挂在房檐下墙壁上的玉米也笑意盈盈,闪着润泽的光,辉映着我们扬起的笑脸,若葵花般灿烂!
澡雪精神
文/郑雅丽
立冬那天,天津下了一场大雪。这座北方的城市,近几年来雪下得一直不多;像这次在刚立冬就下那么大的雪,真是久违了!
我站在窗前,看着窗外一片洁白。室内的暖气很热,室外的同学疯了一般在广场上打起了雪仗;那股热火劲儿,让人感觉大雪之中并不比室内冷多少。
我走了出去——没有加入打雪仗的行列——径直走向湖边,路上行人稀少,地上的雪能没过脚脖儿了。毕竟只是初冬,湖面还未结冰,雪落湖中,无影无声。我来到湖边一个小坡顶,放眼四周,满目皆白。不远处,有个着黑冬衣的帅哥直接躺在洁白的雪上。风小的时候,耳边传来雪敲竹枝的声音,古人说得贴切,如春蚕进食,沙沙作响。
在这一片银装素裹的大地上,人与天与地,似乎从没离得那么近。你感觉得到,天地的寒气、清气扑面而来;你感觉得到,四周俱静,明心见性的时刻到来了!
是的,一场雪就能让人醍醐灌顶,一场雪就能让人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这时,想起雪夜访戴的典故,就不自觉地笑了。王子猷洒脱率真,只是成就这个典故的主观因素——如若不是雪夜,王子猷未必兴尽而返;他可能执着于事功之始终,而未必意会兴起兴尽。很可能,那场雪让王子猷突然间看清了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兴致”。
一场雪,让人的直觉灵敏起来,让人离自己越来越近。
如果一场雪让你热泪盈眶,那么你心中充盈的肯定不只是悲伤;如果一场雪让你兴奋异常,那么你的激情和活力不会因为青春的逝去而消失;如果你在一场大雪中异常清醒,看清了来路和去路,那么你正走在澡雪精神之路上。
有一种精神,叫坚持
我不是一个有很强意志力的人,很多时候做事情都是半途而废的,这曾经一度让我很苦恼,觉得自己终将是遭自己嫌弃的。
可是有时候有些事情却是来得突然,因缘际遇就这么容易产生。
大学的时候实在无聊就会浏览各个网站,看各种有意思的网页,而电视、电影我很少触及,总觉得他们在仓促间讲述一个故事,内心里面总觉得它们不能将一个故事的真谛阐述清楚,因此我不留恋与它。也就在这样的日子里面我结识了百度空间,结识了这里面的一些人,当然结识不代表互相认识,与我而言只是我认识了他们,而不介意他们是否一定认识我。就这样我慢慢的在这里转悠着,指尖也流过了些许光阴,我也在成长着。很多时候,情感都会深陷在一些笔者的文字里面,无法自拔,或忧伤或喜悦。总觉得某些文字总传递着一种莫名的能量,他深深的吸引我,就像吸食了罂粟的毒一样情难自已。
我很难得会喜欢上一样东西,但是对于这些触动心灵的文字,我却爱不释手。有时候会主动去看某一个人的所有文字或者零零散散的翻阅着感兴趣的文字,每一次都会满载而归。我的文笔比较拙劣写不出多少风花雪月、喜乐哀伤,但是我喜欢沉浸在别人的故事里面,和主人翁一起经历那些沧桑的事故。
每天打开电脑坐在办公桌旁,第一件事情都是先打开百度的页面,看一下那些我在意的人是否在书写着别样的心情,他们的身边是否发生了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时间久了,这就是习惯,每天都会去看一些文字,不管当天的工作有多繁忙,心情有多糟糕,总觉得这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件重要的事情,看着那些在眼前跳动的文字仿佛觉得每一个细胞都在兴奋的叫嚣着。
渐渐地,我明白,不是我不懂坚持,只是缺少能够让我感兴趣的事情,而这里让我学会了坚持。
一场醉人的心雨
文/孙守名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阴雨霏霏的下午,因急事缠身,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赶往二十余里外的老家。风显得格外凄冷,路上少人走,车辆也不多。距离前方的桥头还有二三里的光景,感觉到蹬车特别吃力。下车一看,心里凉了半截,车胎几乎没气了。望着快要干瘪的破旧不堪的自行车,非常沮丧。这时,我最需要的就是路旁有个修车铺,铺内坐着位慈祥的老人,边和我一起咒骂着鬼天气,边看我给车胎充气。我的希望的梦好像已经充足了气似的,洋溢着翠绿的泡影。推着车子,两眼不停地朝路两旁张望,生怕漏掉了一点惊喜,让自己悔恨终身。
可也别说,就在我希望渐无、忧虑陡增之时,路旁真的就出现了家车辅。雨帘中,有位老人端坐在屋内,手持把古式的茶壶,一口一口地呷着。我的心内一阵狂热,好像在茫茫大海中突然间抓住了生命的稻草。把车放在门口,钻进屋内,和老人寒暄两句,拿过充气洞,刚要充气。一直温和的、慈祥的老人幽幽然说出打气的价码,我顺手摸了下口袋,空空如也!由于出门匆忙,忘了带钱。真是遇到了鬼天气啊,我心里暗暗沉思。能不能回来路过时把钱再交上?一毛钱,我也不会赖帐。老人断然拒绝了我的请求,铁青着脸,望着门外淅淅沥沥的小雨,一言不发。我懂得他的意思,尴尬至极,立在那儿良久无语。放下充气洞,强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钻出屋门,推起自行车,再次走进雨中,心里冰天雪地般凄凉。
那一天,我在风雨中挣扎了很晚才回到家,心里充满愤懑和忧伤。后来想,也许老人是对的,他有太多的阅历,经历过的无数岁月中饱尝了被欺骗和哄瞒的滋味。他在自己的经验中认定我也是那种毫无诚信和瞒骗的人,当然,对我,他同样使用着铁青的脸、愤怒的眼神和拒之于千里之外的做法。而我,除了在凄风苦雨中推着破旧的车子迈着沉重的步伐挣扎外,还有什么呢?
其实,面对此情此景,我也会有诸多选择。从此,磨砺志向,发愤读书生活,走上光怪陆离的社会后,挣取大把大把的金钱,来渲泻自己受到的奇耻大辱。为商下海,摸打滚爬,西装革履,凡能获取钱财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坑蒙拐骗,投机倒把,最终腰缠万贯家资。为官从政,上不尊典宪,下视黎庶如草芥。官场之上,厚颜无耻,巴结奉迎以取悦上司,邀三喝五以恐吓百姓,贪婪嗜财,敛资充室,巧取豪夺,最终脑满肠肥。若干年后,衣锦还乡,炫耀于曾经丢过面子的所在,挽回失去的一切。此种做法,不失为一种精采。
当然,我也可以有更为激烈的做法。看到老人的这种轻蔑态度,勃然大怒,据理力争,声色俱厉,指天斥地,发毒誓,立宏愿,以证明他的看法悖谬无理。假如老人变了态度,和颜悦色,笑脸相迎,满足了我的心愿,万事皆休,否则,以恶语相加,甚而恐吓,然后愤然离去,冲进雨雾,边走边咒骂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种作为,也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举动。
或者,面对此景,默然无语,内心生不起半点波澜,见怪不怪,欣欣然走进雨幕,边走边想着前方,盼着下一个驿站,祈祷能得到雪中送炭。不过,这自然是一种麻木迷醉的心态。看惯了潮起潮落,花开花败,心内如千秋古树般破败朽枯,对万事万物没有丝毫兴致,喜剧人生不知乐,悲剧人生不知忧,得之无所谓,失之也无趣,淡然于所有经历,如死灰般逍遥人间,自谓达观乐怀,以隐世自居,笑看尘世诸般喧嚣。此种隐逸情怀,恐怕也可以存活于世,流传后代。
不,所有的这些都不能够让内心得到宁静,充满幸福。今生今世,我要去救赎那些苦难着的魂灵。世事难料,善恶并生,那些浸染我们魂灵的邪气时时逼近,意志刚强者尚能自保,稍一松懈,便会跌入万丈深渊,从此,生活便像进入十八层地狱,贪念****顿生,无法自持,便做出种种有悖事理之事,轻者损人利己,伤德败行;重者破国败家,罪孽深重,最终陷入难以解脱的精神困境。
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超越自我和精神得到救赎的过程。那些让自私攫取了魂灵的人,没有了诚言,失去了尊严,突破了道德底线,贪得无厌,利欲熏心,以他人之苦为乐,张扬自我,贬损他人,实在令人齿冷。更有甚者,不贤不肖不孝,为官无利于民,盘剥敲诈,吸骨吮髓;为民无利于世,视同辈如寇雠,助纣为孽,为虎作伥;为人子而不孝,为人夫而无情,为人父而不严。这些人精神陷入极度的荒漠而不自知,得意于世。他们,需要魂灵的救赎。
在那个骑车回家的飘雨的日子,当遇到那位目光逼人、面色铁青的老人,我的思想像万万千千缕飘在风中的雨丝随风飞散。我想,起码可以做两件拯救陷于精神荒原的人的事情。说服老人,让他相信世界的美好,让他知道世上还有数不清的像我这样诚实地守着儿时诺言的善良的人们,让他从心里感到世间的温暖,不再以鄙视的目光冷睛观望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明天早晨,当曙光升起,我从看到第一个人开始,要用春风春雨般的语言向他们宣读美好的诗句,祝福他们抛弃邪念罪恶,让精神得到了甘泉的洗涤,诚信,品德,爱心,幸福……一个个春的使者会牵着手走进他们精神的大门……
其实,在内心深处,我正盼望着雨过天晴。淅淅沥沥的雨沿着风的思路飘进我的心房,湿润着滚滚如潮的思绪。前行三里路,在桥头,我看到了又一个简陋的车棚,一个同样的老人正坐在屋门口悠闲地吸烟喝茶;门口也同样摆放着一只金黄色的充气筒。一种精神的愉悦涤荡着我曾经受伤的心灵,悄悄走近,略事寒暄,我便拿起充气洞走到破旧的自行车前,此时,一向友善的、和蔼着的老人突然张口道:“充气一毛钱。”我五雷轰顶,一下子磁在那儿。
当我充满信心、像伟大的救世主一样去救赎苦难者的灵魂的时候,谁来救赎我肉体上经久不息的苦难。在那个凄风冷雨的日子里,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沿着一条悠长悠长的路艰难地前走,苦涩的雨水流过额头迷蒙住我的双眼,我无比困惑地在黑暗中摸索,痛苦地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那个向往着的梦中的家园。这样想着,一抬头,竟是自己的家门……
远离浮躁
文/清心居
远离浮躁,这是一个心灵修炼的过程,更是一个内心提升的再造结果。其实,如若用一句来解读的话,那就是:锻造精神空间。
有人说:服饰不能评定人品,但服饰却能装点人的外表。人活着,是需要一定物质来装饰的,但能够使人活得幸福快乐的必备条件,那就是:精神空间的充实。
俗语常讲:发光的不一定就是金子,但金子却一定是发光的。当今的社会,虽然多数人具有功利思想,但仍然有那么一部分人与众不同,主要体现在:漠视物质的东西,崇尚精神的东西,甚至于为了精神可以完全抛弃物质利益的驱使。
虽然这部分人与时代的潮流并不相符,也许有些幼稚,或许有些激进。但这部分人的思想却是极其纯洁和简单的。人和人之间很真诚,生活也很简单,更益于相处。主要特点就是这部分人在精神上极为充实,生活中充满着无尽的欢声笑语。
也有人说:当今的社会,功利因素压倒了一切的这种趋势,这就是我们感到极不舒服的地方。然而,若想不被其这种趋势所驱使或奴役,那就需要自身心灵方面的锻造与修炼。
虽然说,金钱、地位和名利,能够给人带来一时的快乐与满足,但它却不能给人们带来永久的幸福。有时,还容易给人们带来一些灾祸。相反,如若自身心灵得不到更多的锻造与修炼的话,那就容易使人成为“物欲”的奴隶。至使也就谈不上什么幸福感与快乐感了。
时间能够改变一切,但改变一切的不仅仅是时间。西方哲人亚伯拉罕曾说:“历史上伟大的人,永远是那种自我实现的人”。
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历史丰碑的背后,不仅仅是人们的感叹,更多的是留给人们的思索。与当今多数人那种追求功利的趋势相比,少数人更多的是留恋那种纯洁的情感交流、最为真挚的思想沟通、最为纯真的快乐永恒。
就像有些人常常提起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露天电影”的情结所形容的那样: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吵吵闹闹,苏联电影搂搂抱抱……其实,这正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个真实写照。
针对上述所形容的现象,我们可以细细地去分析一下:露天电影正是当年童年中最为快乐的回忆。因为,电影中的生活跟当时的现实生活出现了不少的思想交集。反复的欣赏,来回的琢磨,那些精彩的段落,哪怕是几十年之后,仍然在一些人们的思想中反复闪现,以至于影响了无数人们的一生。
我们可以这样讲,那时候的人们比较纯粹。虽然说生活上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那时候人的精神比现在的人要富有的多,也就是说人的幸福指数比现在高。追寻原因就是一个,那就是:人们心灵上的充实。
当今社会,由于物质上的丰富,多数人们的功利思想渐渐提升,而心灵的沙漠却正在逐渐扩大。故而,人们的浮躁情绪也正在渐渐占据着大多数人们的精神空间。
用心理学的原理来诠释的话,说白了,人们浮躁情绪的背后,那就是心灵空间的“沙漠化”。换一句话来讲,也就是随着浮躁情绪的扩大化,内心逐渐变成了“空虚”,由此也就渐渐产生了浮躁……其结果,具体表现在人们生活幸福感指数的降低。
按照上述的理解,这样就容易使人产生逐多的“疲劳”感。如:欲望疲劳、审美疲劳、精神疲劳、思想疲劳,以及更容易出现一些带有时代潮流特征的现象来。如:欲望补偿、审美补偿,物质享受的补偿和精神享受的补偿,等等。
因此说,随着岁月的变迁,不断地有某些东西从我们的身边消失。也许是一件物品,也许是一种习惯;或许是某些说法,或许是某种观念。但它也必将给人们留下一种永恒,那就是:精神上的激荡与充实。
精神来源于人们的思想。精神上的享受,源于人们思想与文化上的底蕴多少。故而,我们应该多读一些能够提升自身灵魂的思想素材。即使不是这样,那也应该在现实生活中细细地去观察与感受。即:留心处处皆学问,事事通达皆自省。
古人云:闲暇读书,其乐无穷哉。也可形容为: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其原理简言之:费尽心机,聚剑钱财,万金难买一生平安。
李杜垂辉映千春
文/程韬光
由于家中兄弟太多,我儿时有一段时间在异乡的亲戚家度过。有一天,忽然听到有人在吟诵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诗,我在淡淡的忧伤中,感到兴奋和惊奇:似乎李白知道我的心思,把我的心拉回了几十里外的家,使我想起家人还有门前的枣树、地里的庄稼、朦胧的月夜、暗香的桂花……从此,我爱上唐诗。
少时,曾奔波数里,去镇上看一部电影《风尘三侠》,故事出自唐传奇《虬髯客传》,虬髯客将资财赠与李靖和红拂女,请他们帮助真命天子李世民成就功业后,自己转身离开,没有任何依恋。“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任性而潇洒。成人后,我才渐渐体会到这种侠义精神,本身就具有诗学上的审美意义。
我爱唐诗,源于唐诗精神。有关唐诗的一些关键词,譬如盛唐气象、兴寄风骨、诗史精神、歌诗合为事而作等,都指向刚健有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学者林庚用“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两个词,极为传神地表达出唐诗的精髓。
一个伟大的朝代,涌现出一批自信且散发光芒的诗人,他们歌咏时代和心灵,书写世情与人生。我想走近他们,于是用尽心力撰写了《太白醉剑》和《诗圣杜甫》这两部书。
着名学者、诗人、翻译家、出版家屠岸先生去世前,以九秩高龄认真批阅原版《太白醉剑》和《诗圣杜甫》,并与我数次恳谈,指出原着中一些需要斟酌的地方。他后来又将他的意见写成《真实,是传记文学的基石》一文寄给我,希望我能够对原着进行勘误。我答应先生,准备用两年时间完成这项任务。这期间,我应邀在省外两所大学为学子们讲授《唐诗美学》。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对李白、杜甫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从整个唐朝诗人命运及诗风的变化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文运即国运的深刻意义。
出乎我意料的是,修订作品竟比创作更艰苦。多少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我与梦中的李白、杜甫讨论诗歌,品味他们的人生。
我努力回到自己的心灵深处,查阅浩瀚史料,重读洋洋唐诗。我一日复一日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起,听他们感叹人生,或歌或哭;看他们俯仰天地,舞剑吟诗,悲喜人生……我的心中有一团火,与他们一起燃烧!即使我不能够完全把握和理解李白、杜甫神圣的心灵,但努力地把他们的诗章和人生故事介绍给读者,希望更多人受益。
在修改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想放下手中的笔。事实上,我的确中断了一段时间。就在我考虑过几年再修订这两部书时,忽然得知屠岸先生去世的消息。那天,我流着泪重新开始修订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评论家孙荪老师逐句批阅此作,提出上百处修改意见。为了使作品引用的史料和诗文更准确,他邀我国着名的唐诗研究专家葛景春教授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最后的修订。葛老师以大家的风范和学者的严谨治学精神,又提出大量修改意见。评论家单占生老师,凭借他对李白、杜甫诗歌及其精神的深刻理解,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启发。
后来,在李杜那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的诗词意境中,我发现了一种宏阔无边的意识,我将它称作“宇宙意识”。这是大唐诗人们共同拥有的一种意识,它引领我在精神的世界里不断追寻。我想,我们的身体里都有一颗不肯安歇的灵魂,随血液沸腾不止,努力地将生命本质里最纯真的想法付诸实践。
李杜垂辉映千春!
永恒的红船精神
文/叶剑秀
去嘉兴南湖游览,当然是追寻着那艘光芒四射的红船去的。
南方的初夏,柔软的细风裹着浅淡的丝甜,拂面扑来,把人就温润了。正赶上晴天丽日,热情的阳光好客,闪烁的光晕直往身上泼洒,片刻工夫,我们已是心潮汹涌、激情澎湃了。
南湖安详静卧,妩媚动人。湖水如影,绿波莹光。踏上游船,向往与感动仿佛就在那个瞬间,凝结成一腔庄严的敬畏。
登上湖心岛,走过烟雨楼,便看到那艘灿亮夺目、改变民族命运的红船了。
瞻仰红船,不仅仅是因为船身赤红的颜色,而是一仄画舫里蕴含的高尚信仰和喷发出的惊世光焰。
在1921年那个赤日绚烂的7月,十几位热血青年,胸怀拯救国家危难的豪情壮志,会集于繁华都市上海,共商建党大业。然而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阴霾突袭,一次秘密的红色盛会被迫中止。未竟的事业初露曙光,建党伟业岂能半途而废。一行人冒着生命危险,从上海分头转移,于8月2日先后抵达嘉兴南湖。为避开盘查和拘捕,这些书生模样的青年假扮游客,登上了湖心岛的烟雨楼。就在那天午时,阳光依然明丽,他们悄然走进那艘八块大洋租来的红船。至下午六时,在那艘中型画舫的船舱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圆满闭幕。
一个伟大的政党出现在世界东方。夕阳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跳跃,面对满天风云变幻,前途艰险莫测,十二位会议代表,有力地举起拳头,发出共同的铿锵誓言:共产党万岁!世界劳工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烟雨楼亭默然静立,见证了“开天辟地”的辉煌时刻,一湖烟波无声,铭记了改变时代的高亢呐喊。
这艘“一大”纪念船被称之为“南湖红船”,停泊在烟雨楼前万福桥旁的湖面上,供人瞻仰。遗憾的是当年开会的游船,在抗战中毁于战火。现在的游船,是1959年根据当事人回忆,呈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按模型原样仿制的一艘画舫。1964年4月,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感慨万千,遂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这艘仿建的红船,船长16米,宽3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通道,中舱放一张八仙桌,周围放桌凳和茶几。当年中共一大会议就是在中舱举行。前舱搭有凉棚,房舱设有床榻,后舱置有橱灶等物,船艄系有一条小拖艄船,看似为当时接人购物船只,实则为放哨瞭望所用。仿建的船内的屏风、雕刻图案,保持原来模样,栩栩如生,向人们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
红船启航,就在那个火红的7月。一束闪烁的星火,疾速蔓延,把中华儿女的激情燃烧,把黑暗的角落照亮,以不可阻挡之势,燎原于华夏大地。
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的高度,是发展的方向,是奋进的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在红船身旁站定,抚今追昔,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重温九十八载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在外敌恃强凌弱之际,毅然决然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与砥砺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同进步共成长。中国共产党人勤劳、智慧、坚毅的精神品质,一代代薪火相传。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风骨气节,早已铭刻在人们灵魂深处,这便是鼓励我们奋然前行的红船精神了。
红船如一支巨大摇篮,悠然停放南湖一隅,瞻仰的人群川流不息。依依惜别的一刻,凝眸回望,夕阳斜照,霞光如织,仿佛在一池红韵的湖面上织出镰刀斧头的图案,瞬间凝结成一面神圣的旗帜,上面写满信仰、初心和使命。
让生命不再流浪
文/王子安宁
这是一个哲学命题。生命是在时间之中的,时间在走,生命也在流动,或者说,流浪。因为生命没有固定的模式或固化为某一种形态,它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从外貌到精神。外貌的变化是客观世界使然,而精神层面,才是生命的核。所谓的生命不再流浪,其实是精神里,我们懂了为什么而活,和怎样活。
两点一线的生活,常常让我们感觉生命其实是在飘着。匆匆地去公司匆匆地赶回家,仿佛一切都在路上,直到夜半我们让身体躺下,思想有时候也会静静的休息,但也有时候会因为些什么而挣扎着不肯睡去,于是,生命开始分离,睡下的是身体,精神依旧在流浪,且不知去向何方。还有更多时候,我们会陷于某种烦忧,精神也会游离于烦忧之中,不肯安宁。特别是当我们感觉现实与梦想的距离遥远时,精神的生命往往会折磨自己,不断在自问和自省间徘徊。其实这样的状态下,生命仍在漂泊,无所着地。
有太多的心灵鸡汤,告诉我们一些温柔和道理。阅读其中,感觉一种被慰藉,当脚步融入现实时,我们依然是习惯性地挣扎和踯躅。
喜欢一首诗,出自英国诗人W.S.Landor,诗名《生与死》 ,原诗如下:
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
Nature I loved and, next to Nature, Art:
I warm'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
It sinks, and I am ready to depart.
杨绛先生的翻译: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其实,人能到这个境界是不易的,大约必得经历过一些大的伤痛。比如,人生变故,或者,挚爱的人离开……不再与人相争,不再与人相比,能清醒的认可“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如此,生命便不再流浪。它的平静在居于身体之内,顺其自然,不苟活但也不强争,知勤奋也懂取舍,心安且身体清澈。
那年的我——追忆我逝去的大学时光
文/享受孤独
大学毕业以后,一直想写点关于大学的什么。可是,经常访问的社交网站总是充斥着熟人的痕迹,让我怎么都没有勇气将自己对大学的追忆公之于众。
大学的时光,回想起来是美好的。然而,细细回忆却发现里面经常会有不成熟的彼此之间发生的碰撞。我们追忆大学,怀念彼此,其实本质上并不是某一个个体或者群体,而是在那种特定环境下我们被消耗掉的青春,或者说追忆和怀念的是一种一赴不返的状态。我,亦是如此。
四年,转瞬即逝,我努力回忆却最终发现残存的记忆很少。没有难忘的人,也没有难忘的事儿,大抵是因为已经忘却了吧。然而,我却依然对自己的大学很是怀念。
最初进入大学,很孤单,也很陌生,因为当时的我对于大学根本没有任何概念,然后我学会去了解,去模仿,去感悟,最终形成自己的四年,也可以说边走边学的四年。在那段迷茫的时期,第一次经历了人生必须经历的一种挫折,让我整个人变得颓废不堪。因为年幼时所处环境的原因,让我在这次挫折之中显得比大多数人更加软弱。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年的颓废,福祸相依地形成了我后来最为怀念的那年。
那年的我,还是一个冲动的孩子,固执地认为感情应该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自己一直是颇得上天眷顾的幸运儿。然而,现实的打击让我不得不认识到越美丽的憧憬在面对打击的时候越显得脆弱无力,形成的破坏性也越大。此后,我冷却了初入大学的激情,忘掉了自己对于大学的种种规划,也抛弃了自己所承担的高负荷压力,完完全全将自己看作大学生活的局外人。对同学,对班级,甚至对于自己的母校,我都是一个无恶意的闲人。永远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儿,按照自己心中的道德体系和处事标准来为每一件事儿和每一个人指指点点,游离于那群并不成熟却自以为是的年轻人之中。(当然,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那年的我,作为应试教育下的产物,明白自己的所见所闻相当局限。尤其是进入大学以后,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在此的差距,明白了自己在应试教育中形成的社会观的可笑,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陌生。所以,在此之后我不在乎身边风花雪月,也不顾周围所谓的勾心斗角,我只关注如何可以让自己快速地弥补和别人的差距,至少可以当一个合格的精神表演者,不至于让人看出破绽,我一直在努力达到。
那年的我,将自己从生活的那个圈子里抽离出来,让我的心少了一丝浮躁多了一丝静谧,相比之其他人更容易保持清明。所以,我将大多数的时间用来思考和感悟。
所以,我喜欢书香。
喜欢穿梭于图书馆林立的书架之中。尽管那是一个十分破旧且藏书量并不十分丰富的图书馆,但是它依然给我一种踏实和厚重的感觉。我不挑书,什么类型的区域我都去,只要我感兴趣。翻阅着各种学科各种类型的书籍,徜徉于各类知识的海洋。随着了解的越多,却让我愈发觉得自己欠缺的愈多。就这样我忘却了悲伤,忘记了自己所遭受的人生打击。不断汲取各种书籍的精华,贪恋于那种忘我的状态。
所以,我喜欢一个人在校园里散步。
喜欢那种专属的静谧,让自己沉寂在自我冥想的状态之中。师表路的古朴,让我生出厚重的感觉,常常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国人那种理想化的精神追求,少了许多铜臭味的滋扰让很多人凸显出精神的伟岸。纯学术的讨论,理想高于一切。而莳英园的秀美,尤其是夏日的莳英园,却又让我兴起对生活无限美好的憧憬。湖畔、小径、绿草、翠树……构成一副唯美的画面,带给人别样的感受。
这应该就是我所怀恋的大学。如果可以,真想自私地让自己永远停留在那种纯粹的精神状态。
春喝花茶长精神
文/张坤
春天来了,草木萌发,百花争艳,大自然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按理说,这时我们也应当与这勃勃生机的大自然相协和,可是一些人并不是这样的,反而是春来之后感到更困倦、疲乏、头昏欲睡,表现出各种春困的症状。
春困虽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却让人实实在在地不舒服,那么如何预防春困及消除春困的种种不适症状呢?喝花茶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因为这种茶可散发冬天积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茶,又能促进人体阳气生发。尤其是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和肝病患者、少女经期前后和更年期女性等都宜饮用花茶。春天喝一杯花茶,可以帮助我们驱散一整个冬季聚积在人体内的寒气和邪气。同时花茶芬芳的香味和天然的营养物质,又能够促进调节血气和阳气,让人呈现出一个良好的状态,对女性的美容也有着绝佳的效果。因此,花茶的作用不可小看。
人们青睐花茶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花茶有非常好的养生保健作用,春天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无论普通人或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都容易突发疾病。而各式花茶各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能根据个人的体质来对症饮用,将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调理病症。《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在中医理论中,春与五脏之中肝对应,肝喜调达。以上理论均说明,春季养生应当以通达气机,调畅情致为法。因此在茶的选择上,也主要推荐以疏肝理气为主要功效的茶品。
当然花茶的种类不同,喝花茶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如常见的菊花茶就能抑制多种病菌、增强微血管弹性、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同时,可疏风清热、平肝明目、利咽止痛消肿。又如茉莉花茶,则有清热解暑、健脾安神、宽胸理气、化湿、治痢疾、和胃止腹痛的良好效果;桂花茶具有解毒、芳香避秽、除口臭、提神解渴、消炎祛痰、治牙痛、滋润肌肤、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金银花茶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利尿养肝、抗癌。再如勿忘我花茶富含维生素C,可减缓皱纹及黑斑的产生;玫瑰花茶可活血养颜、和胃养肝、消除疲劳;素馨花茶有降脂减肥的作用,减肥的女性就不要错过了。
也说舒适与美好
上午,与爱人一同收拾久不清理的家。回忆起几十年朝夕相伴的生活,说起思想观念的变化,说起生活质量,谈起儿子,谈起博客……
不知怎么,一会儿就谈起了物质与精神,谈起了天性就充满骨子里的超然与浪漫。也不知怎么,自然就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纯情而又青涩的少年时代,想起了闭塞的大山里,手托书本向往未来的一双双眼睛。
多少年了,一路走来,出发时的初衷早已定格在了当年的记忆力,虽已不在鲜活,但却永远不会忘记。
对比如今与当年的性情变化,我说,本来我们都属于那种精神要求极高,浪漫到极致的人,不知不觉地,如今,你更多地走入了现实,而我的手,还一直紧紧抓着当初的浪漫不放,总想固守住一份独有的完美的爱,清高地心满意足地走在搭建于现实之上的时光大道上,以优雅的姿态,以梦一般的幸福,被你牵着手,往前走,往前走,直至慢慢老去。
说到此,不免埋怨道,总觉得,你当年的浪漫,在一点儿点儿散去,不用天天给我写信了,也不用跑那么老远去学校看我了,天天在眼前晃来晃去的,却也烦死了……
他听出我话里有话,气笑了。一边擦地一边说,多大了,说那些话,还跟小孩儿似的。要不是我这么多年前前后后地护着你,为你驱走现实中一些诸如狗呀耗子呀之类让你畏惧的一切,就你这软弱性格,早被这无情的社会给吞噬掉了,更甭说保全你这满心的浪漫了。最近,我也想了,之所以这么多年,你还一直这么简单如初,融不进社会现实,不适应各种变化,就跟我有直接关系,我才是让你多年保持姑娘心态永远不成熟的罪魁祸首……哈哈哈……
于是,他象胜利者一样,得意地说,他说他比我更懂我。还说,自己比从来不看我博客的儿子强多了,他是我博文的最忠实读者,每篇必看等等。
在他面前,当然不能服输。我说,谁让你是男人呢,你是天,我就做地吧,我可以包容你,也可以把自信让给你,但我绝对要告诉你,我懂你比你懂我更懂……呵呵呵……
接着,再返回到生活,我说,舒适与美好,其实是两种概念。物质富足使人过得更舒适,精神富足才使人过得更美好。舒适满足物欲,美好才回馈精神。你创造物质财富,我创造精神财富。扯平了,呵呵……
天儿不热了,他催我爬山去。没来及检查,若有错字别见笑,晚上再改修。拜拜。
重读阿Q有感
文/岁暮天寒
鲁迅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出了《阿Q正传》,画出了沉默的国民灵魂。把阿q当成批判的对象是因为尤其时代的特殊性。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当五四的曙光来到之前统治者由于在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节节败退,曲膝投降,早已形成一中失败主义和奴隶主义的思想。但在人民面前,又要掩盖失败,维护尊严,自欺欺人,于是找到了精神胜利法。中国农民阶级从战国开始,就收到封建思想的控制,再加上他们固有的小农思想,造成他们自私,目光短浅等特点,又在和社会的抗争中屡战屡败,看不到出路,产生失败主义和奴隶主义,不由自主要精神麻痹,自我欺骗,否则那样的日子只能让他们窒息死亡。
阿Q成了国人麻木,愚昧,冷酷,残忍,不知自振的典型代表,大家过去一直附和鲁迅先生批判的主题,但物转星移,时过境迁,21世纪来了,我们也需要用另一只眼来重新看待阿Q的意义。
也许有人回批评阿Q的至死不悟,也有人会指责他不知抗争,但我们必须明白,阿Q无知无识,他何能死而有悟?他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又怎能抗争,他能够正视死亡,能够寄希望于未来,本身就是一中领悟,一中抗争,一中对现实的否定!在阿Q的世界里,没有失败,只有胜利,但是至少阿Q们的世界,生活在其中又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只会让人苦闷而死。但是阿Q存活下来了,而且活的自得自乐,就是因为他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们不一样。无论他用什么方法,他总是能让自己高兴起来。我不是说学习他看似可笑其实可悲的手段,而是要学习他的心态,他的调整情绪的意识。虽然我们替他感到悲哀,至少阿Q自己活的很开心。
今人的弱势群体,其中确实不乏已经觉醒,敢于抗争的人,但他们的觉醒与抗争,除了时代不同之外,难道就能完全抹杀掉历代阿Q们积淀下来的辛酸苦痛吗?因为,在现在社会,风流人物有之,但处在贫困线以下者亦有之。试问,那些苦煎苦熬的人们不去用用精神胜利法,难道都拿起刀枪去造反吗?即使是衣食无忧甚至锦衣玉食之辈,其中叶难免没有阿Q的忠实信徒,他们照样的拿精神胜利法抵挡他们想要抵挡的一切。正因为这样,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能一味抹杀。现实的残酷比如节奏快,压力大等等社会现象也客观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更要会放松自己,释放压力,才能面对更大的困难,换只眼睛看问题,有时会进入另一个柳暗花明的天地。
世界很大,尽管我们只有两只眼睛,却能将世界囊括无憾,世界很美,幸好我们有两只眼睛,可以将世界一览无遗,世界也有阴暗的时候,然而我们有两只眼睛,但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老子》中有句话“守柔则强”,意思是说能保持柔顺叫做强大。老子这两句话点到了问题的关键,很有哲理。勾践和周文王在受到屈辱的时候,没有选择暴力反抗,而是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柔顺可以战胜强大,就好比英雄难过美人关,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美女水魔石看起来都是弱小的力量,却不能小看,这就是古人说的以柔快克刚。世界上有很多元素,它们相生相克,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没有哪一方力量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遇事悲观者,一生也不顺,遇事总是积极想解决办法的人,他的人生充满成就感。失败者,纠其原因并不都是被对手打败的,很多时候是自己把自己打败了,别人打败你很难,自己从内部垮了才是无可救药。所以在这点上我们有时候也要学学阿Q精神,他的精神胜利法对我们今天的时代尤多借鉴意义。
那一处老宅子
文/悦尘
进入徽县境内,车在山路颠簸一小时后,到达稻坪村。
村落宁静得似乎还有稻穗的清幽香气,整洁中透出旧时光的新修路面,似乎仍然固守着从前的人印马辙。站久了的老水磨,仿佛还在昔日的流水中旋转着叶轮。阳光下的尹家老宅,旧得满是苍凉,仔细品读还有新的意味。曾经的气韵在主人的更替中,还在守望着稻坪村的诗意和远方。老院子内外,绿树成荫,春天顶出来的新树叶,在枝丫间呼啦啦闪光,像小孩子的眼睛那般清亮;树荫下流动的诗情画意彰显着树木的恬静。我们的突然到来,就好像是曾经站在老宅门前,等待坡前劳作的妈妈回家的那些孩子。这种直观感受可以看成是老宅对来访者的热情欢迎。
尹家老宅的大门,由青砖砌成,有四五米高,门柱为牡丹砖雕,大门两侧为石雕的海浪云纹。门梁写“敦仁厚礼”,两边由镂空牡丹、喜鹊图相伴,下方雕着富贵牡丹。四合院上厅房四门八窗,地基比厢房略高,房前的台阶由青埂石条砌成,房屋为斗拱结构,门额写“翁归旧家”,厢房门梁写“善有余庆”。右雕“青藕问鼎”,左雕“牡丹琴棋”。门上沿分别雕“出水芙蓉”和“傲梅出雪”,门的中沿刻有海波暗龙纹。门两侧的窗梁雕着镂空福寿图,五只蝙蝠脚踩海波纹,嘴叼寿图。这些雕刻,无论是图案的华美还是精细的雕刻技法,都拥有开放的人文思想和超前的艺术想象力。
《徽县新志》记载:“尹家坪位于田家河码头经山道通往两当、勉县的古道上,尹氏家族家业的兴旺与借助古道进行的多种经营有密切关联。”这处古村落有尹家老宅、尹家客房、尹家祠堂、老爷故居、绣楼、尹家西院六个部分,有独体、合院、楼阁,形制多样,各有不同,其装饰或镌刻,或雕塑,或彩绘,精彩纷呈,蕴含着丰富的象征寓意。可以看出他们习文、经商或耕耘都在这处村落立起架子时,就定下了生活的坚实墙基,赋予了尹氏家族朴实、坚韧、知性的精神特质。再细看旧门窗、旧廊柱、旧墙头上的五福图、龙隐牡丹、海浪暗纹、鹿回首、芙蓉出水等浮雕图案,飞扬或跳动的木质线条,柔软或坚硬,细腻或粗犷,华丽或大美,都镌刻着尹氏人家的生活方式。这些美丽的雕刻,把自然界的四季和现实生活中尹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联系在一起;将那个年代,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境界的追求融合在一起,于无声处,彰显出尹家人的处世格调。
房屋建筑塑造性格,这话应该反过来讲,人的性格塑造家园精神。
老宅百米外有尹家客堂,布局仍为四合院,简陋的厢房冒着丝丝青烟,推开房门,头发花白的阿姨惊讶地抬头招呼我坐下歇息,给我倒水。阿姨笑着给我说,她家最好的大豆都卖掉了,卖不出去的留着自己吃。看到阿姨脸上扬起来的笑,我的心舒畅起来。阿姨说,自从她嫁过来就住在这个房子里,她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孩子们都愿意接她到城里住,她担心土地荒掉,不敢离开。
太阳下,远处的嘉陵江边,静悄悄的麦田,一片金黄连起一片金黄。
从阿姨家出来,在一间偏房门梁上看到一幅“山明水秀”横幅题字。蓦然觉得,曾经从这里出发的一山一水,一屋一人,一花一木,从山的明亮处,从水的清澈处,依然散发着自然、朴素的人文魅力。2017年,尹家老宅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进行维修保护,在历史的变迁中,尹家老宅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这说明一处散发人文气质的老宅,外观会随时间老去,其精神内核却不能随时间的流逝而变老。
离开的路上,我在大脑中把曾经涓涓流淌的田家河与尹家老宅联想在一起,那遥远的人欢马叫的场景蓦然在眼前闪现,老宅便在我心里升起清晰明亮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