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旅游美文欣赏

2023/08/12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旅游美文欣赏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旅游美文欣赏(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探秘香河梁

文/遥望五峰

香河梁子,位于平利县广佛境内,是香河的发源地,整个山麓与洛河交界,主峰1300余米。

一个周六,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上廉户外的驴友们就踏上远足香河梁子的探秘之行,近距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整个行程从广佛塘坊打篓子沟进,翻梁过岭,穿天池主峰,小香河出。原计划从小香河进,打篓子沟出,到塘坊当地了解情况后,决定改变计划,路线出现180度大转弯,刚好掉个头。站在塘坊的公路上可以清楚的看到香河梁子雄伟的身姿,好像从香河口坝子远处突然拔地而起,非常壮观,从心里觉得更具有挑战性。

打篓子沟,粗细高矮的竹林满山遍布,为制作竹篓子、竹篮子等各种竹制劳动工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许多竹器从这里制作出来进入千家万户,本地方言把"做""制"等动词叫"打",就将这条沟称为"打篓子沟".

冬季的山间,黄绿相间的植被铺上了一层白霜,此时气温零下二三度,路边的积水早已结成厚厚的冰,踏上去"咔擦"作响。进沟处路况较为平缓,适合长时间徒步的热身。天蓝的队旗高高举起,在最前方引领着队伍前行。走完机耕路便上到山间小道,第一道是一面五六十度的坡,渐渐把队伍拉散,三五人一组,随意的散落在之字小路。

"哦…嗬嗬……"突然山间响起高调的喊山号子。有精神好的驴友走在最前面,不时的喊几嗓子,给大伙儿鼓劲打气,埋头走路的队伍热闹起来,顿时喊叫声此起彼伏,唤醒了沉睡的大山。走热了,出汗了,有的驴友开始脱掉冲锋衣的抓绒内胆,口鼻冒出的热气此长彼消,如同蒸汽火车在蜿蜒行进。

随着海拔不断上升,东面山垭的初阳渐渐探出头来,橘红色的阳光洒满山坡,透过路边芦苇丝枝上的冬霜浸润如玉似雾,颇有诗意,忍不住要多看几眼,细细品读一番。不经意的抬头,发现那残留一点绿色的树枝丫间一个拳头大小的鸟窝,以草杆为材料编织得有条有理,像一件展览的艺术品,即使能工巧匠凭着一双巧手也不定能做出如此精美的作品。大家立刻围了过来,仔细观察,窝里只剩下几篇枯叶,鸟儿早已不见踪迹,或许已经成长,可以搏击风雨雷电,可以冲上九霄云天,在广阔的蓝天上自由翱翔。上了头道梁,身体已经走开了,四肢开始活泛起来,小憩一下,合个影。站在头道梁顶远眺,由近及远是无边无际的竹子,在山峦间起伏高低,如同一片波涛汹涌的竹海。接下来的路便埋藏在茂密的竹林之中,竹子有人间伐过,留下的斜杈子竹桩遍布林间,走起来要分外谨慎,稍不留神就会戳到腿、挂到脚,如不小心绊倒,就很危险。不少驴友手上、脖子上、脸上都有竹杈子划破的血迹。不仅如此,竹林间的小路是在峭壁之上开凿出来的,林密遮挡视线,险的感觉不是很明显,但有几处山体滑坡路段,从泥石流或乱石堆中上越过时能看到脚下的深渊,滑落的石头打得岩下树木"噼啪"乱响好一阵子才能安静下来,大家赶紧互相提醒"过细点啊""搞慢点啊",放声对着山下大喊"有石头掉下来了…"生怕下面有人,被砸到。虽然顺利通过,但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穿过似海的竹林,山上植被仍然很密实,但树木渐渐以花栎树偏多。由于很少有人进入山的深处,已经无路可走,大家边开路边前行。"好大一树杨桃啊…"一声喊叫,大家立刻来了精神,寻声望去,在一颗碗口粗的树顶上长满了杨桃树藤,密密麻麻的杨桃压弯了树腰。有的拿起相机拍照,有的就动手摇树,"啪嗒啪嗒"果实纷纷落下,几个劳力好的早已下到树下捡杨桃。"好大一个个的啊"边捡边赞不绝口。"好甜啊"早有人先尝为快了。接过几个杨桃,迫不及待的捏开两半送入嘴中,凉凉的杨桃肉惊得腮帮子口水差点喷出来,这远离污染、饱经秋霜的野杨桃的确很甜,初入口有点微酸,在舌尖翻滚几下,一种清新原始的味道顿时冲上脑门,像冰糖的甜绵,似雪梨的清香……,即使整个吃完了,也要忍不住咂咂嘴回味一下,多咽几口唾沫。

上梁、下梁、过垭,不断重复,如心电图的波纹一样起伏。往往后队的驴友在梁顶能看到前面的驴友已经到达另一个的梁顶上。在越过又一道山梁时出现了小插曲,走在前面的一队人攀上梁顶后遇到明崖,无路可走,前队原路下梁折回,在山腰横穿。路况更加复杂了,行进速度大大降低,路遇多处险境,驴友们或伐树搭桥,或砍藤开路,硬是在没路的山间劈开一条路来。

转眼已经午时,在一个宽敞的平地上篝火燃起,大伙儿围在火边烘烤着汗湿的衣服,不一会儿就像开锅的水一样热气直冒。这烤火的姿势形态各异,有面朝火堆烤正面、有背朝火堆烤背面、有脱了衣服烤秋衣、有穿着衣服烤屁股,有站着烤、有坐着烤、有侧着烤、有蹲着烤。嘿嘿,竟然还有驴友烤油饼,这香气四溢的油饼引得大家口水在嘴里乱窜。体力不济,是补充能量的时候了,各自在背包中找出随身带的干粮开吃。这午饭也是品种丰富、五花八门,没有二十种也有十几种。不信你看,主食有炕炕馍、蒸面、方便面、蛋炒饭、自加热速食米饭等等,夹菜有炒洋芋丝、炒酸菜肉末、卤牛肉等等,还有苹果、梨、柑橘等餐后水果,甚至带有一小瓶白酒,大家互相交换,你吃我的特色、我吃你的拿手,像个大家庭一样其乐融融,边吃边喝边聊,真是不亚于下馆子啊!个把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很快过去,出发前必须刨土灭火,烟不净不出行,这是大家一直坚持的。

又是几道梁子,在一个偏坡边一块好几百平米的芦苇荡展现在我们眼前,据向导说,这就是天池。池边有多处飞禽走兽留下的痕迹。时值冬季,池中水源已经枯竭,全部长满了芦苇,星星点点的有几处不大的水面。看这山势,沟壑从天池分散开去,如在夏季雨水充足,沟壑之水集于一处,这里肯定是满池的清水,山间各种动物在这里饮水嬉戏,蛙鸣、鸟叫、兽吼一定日夜不息,热闹非凡。

穿过天池便是下山的路,一色的下坡路,既陡又滑。这里留下许多当年伐木的滑道,已被枯叶堆满,有的地方甚至被整个覆盖住了。此时天公不作美,飘起了雪花,虽然不大,但催促着驴友们加快脚步。有驴友顺着滑道往下梭,到是省力的很,却不安全。大家采取危险的地段走山路、安全的地段梭滑道的方式,行进速度大大加快。终于看到山下的公路了,又拐了几个弯,可以看到香河口的坝子上阡陌纵横的田地了。或许是放松了精神,在滑道边行走的一位驴友大哥不慎被树枝绊倒,跌入滑道中,这段滑道较陡,竟然没有堆积落叶,好在全是泥土没有石头,走在前面一位驴友大姐,听到后面驴友的呼喊,回头一瞬间采取了援救措施,将登山手杖稳稳的支在滑道中间挡住了大哥的身体,定眼一看,原来这是夫妻俩,嘿嘿,老婆救老公,这真是"大哥失足跌滑道,大姐支杖救老公".大伙赶快搭手将大哥拉上路来,此时的大哥惊魂未定,心脏肯定像小兔子一样扑腾乱跳,心里肯定油然升起对大姐的一丝感激,暖暖的,很贴心,老夫老妻的感情又得到一次升华。好人平安,有惊无险,幸甚!幸甚!不过到现在,我仍然被大姐超常的反应和速度佩服的五体投地!

整个行程时而舒缓如旅行,观景、听歌、调侃、欢笑;时而惊险似探险,攀岩、越沟、穿林、钻朳。紧张行进七个多小时,经历了朝晴、午阴、暮雪三种天气,迎着朝阳进山,踏着暮色出沟,下山途中飘起的雪花给行程增添一丝浪漫的感觉。走在平坦的香河坝子,远远的田间几处秸秆燃烧冉冉升起的烟冲的老高,一排排整齐的白色徽派民居像是给香河梁主题水墨画一块精彩的留白,看得人心醉。徒步、远足,在与世隔绝的山野和文明社会的山外来回穿越,渐渐的发现山里与山外的景致越来越融合贯一,和谐与共,那是人们的思想在逐步提高,懂得保护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免遭破坏,即便如此,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道上我们仍然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诗曰:

山清水秀生美景,女娲故里多人文。

欲问驴友何处去?平利徒步画中行。

旅而不游为信差

文/李动

最近几年,我跟随旅行团出国走访了一些国家,发现许多驴友其实不是去旅游,而是去拍照,或者是去购物。到了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不是慢慢品味欣赏,了解其历史,而是走马观花匆匆扫视一下,然后便呼啦啦抢拍照片,甚至刻一个"到此一游"标记,便绝尘而去。

那次千里迢迢从佛罗伦萨坐车赶到罗马斗兽场,因为门票贵一点,其实比国内便宜多了,便放弃进入这座顶级名胜古迹,只在外面拍了几张照片就完事了,因大家皆过门而不入,我不能拖众人后腿,只能含恨而去。

还有一次去东欧旅游,到德国法兰克福转机,趁机游览一下当地市容,蓦地发现大文豪歌德故居就在眼前。我兴奋地拉着身边的几位驴友一起进去参观,但同行者都不知歌德为何人,摇头表示不去,我大失所望。但我读过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以及一些诗歌,对其高山仰止,也临摹过其画像,便急不可待地购票进去参观。走进故居,观赏着心中偶像用过的物品,心里好生激动,但想起外面几位同伴还在等我,只能走马观花匆匆浏览一下,心中甚觉遗憾。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先人所说的行万里路,前提是必须读万卷书,没有读书的底子,肚子里没有一点历史和文化知识,所去之地为何处,有何文化背景,在此居住者为何人,都漠不关心,所到之处只是拍几张照片完事,像邮差送信一样完成任务走人。故此,有人形容说,没有读万卷书而去行万里路,只是个邮差而已。

更有甚者,那次去西欧游,导游征求自费参观项目意见时,让大家填写单子。我一看去的项目是法国凡尔赛宫、瑞士少女峰等世界顶级名胜景点,自费,且价格不菲。千里迢迢地到了那里不去参观这些名胜,你出来干什么?但看了后座美女递上来的单子,他们一行这些景点都不去。导游见近一半人不去,有些为难,我劝导游说:"他们可能不熟悉这些世界名胜,你介绍宣传一下,也没有强迫之嫌。"坐在后面的美女却自信地说:"不用宣传了,我们几个都不去。"

我开始注意这位美女,身材姣好,穿一身名牌,看上去很时尚,令人遗憾的是她对这些世界名胜一无所知,只对购物感兴趣,对各种世界名牌如数家珍,不停地问导游什么地方买名牌包和名表,谈论的都是顶级名牌。

坐动车穿过英吉利海峡来到巴黎。在大多数人的要求下,导游临时改变行程,上午购物,下午参观罗浮宫。翌晨8时就来到老佛爷商店,导游举着小旗子介绍如何购买各种名牌,一大帮人急匆匆地冲进店内抢购。我和阿汤象征性地转了一下,赶紧溜出来见缝插针地去多看几个景点。我们按图索骥地自行观赏了巴黎

歌剧院、协和广场和塞纳河畔的风光,

一路上连走带跑,终于准时赶到约定的中餐馆。

三下五除二地吃罢午餐,美女等人却还没从老佛爷商店里出来,导游急着进去叫人,20来人上了大巴还不见六人的踪影。巴黎市中心街头是绝对不允许超时停车的。司机无奈,只能开着车绕圈子,绕了两大圈后,美女们才提着大包小包上了车,虽饥肠辘辘却笑逐颜开,喜不自禁。

下午去罗浮宫参观,美女们进了世界最着名的博物馆走马观花地参观了20分钟就摇头说看不懂,向导游提出再去买东西。导游对她们说:"你们不懂英语,更不懂法语,到了繁华的巴黎街头就像瞎子和聋子一般寸步难行,到时迷路怎么办?"无奈,她们只能在展厅的椅子上枯坐干等,也不顾及大厅里保持肃静的标志,如入无人之境般地大声喧哗、手舞足蹈。

窃以为倘若要拍名胜古迹照片,建议去一下深圳的世界之窗就可以了,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虽小一点,但拍照片的效果可以乱真。花百余元钱,半天之内便可纵览各国名胜,省钱又省力,何必花重金去外国旅游呢。倘若要购物,建议去香港即可,那里是购物天堂,免税便宜,何必费心劳力地远涉重洋去当快递挑夫呢。

漫步青杠树村

文/何迎春

成都最美的地方对于我来说在三道堰。三道堰因水而有灵气,有桥,有古建筑,水穿过古镇,舟行水中,如梦幻中的江南水乡。这里有着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的---青杠树村。

青杠树村是美丽而喧嚣的。而我,个人心中最美的还是它身边那条奔腾不息的徐堰河。

走出青杠树村,从法制公园沿河而行,健康绿道旁九棵粗大的树,举着茂密枝叶整齐排在河边,对岸亲水河畔农家乐藏在林木间,让你猜想这些树百年前的故事。法制公园是美丽的,公园内芳草萋萋,各色花卉争艳。清澈河水在你身边静静流淌。清新空气,人格外精神。

顺流而上。突然,前面河边树丛,有一方亭,方亭是木质结构。站在方亭里,透过稀疏树木,便见河前方,横亘着很长的瀑布,水泻下如蓝布,溅起如棉絮般水花。再放眼望去平如镜面的河水,一直延伸到远处几棵柳树那,树荫倒在水里仿佛树长在水中。坐在方木亭里,风轻轻吹过,远处蓝天白云,听着河水及旁边田里阳光翻动树叶子的声音,心情无限美丽。

绿道是沿河而走的,继续往上,你会发现一片密密麻麻笔直的树,树下一片绿油油的小草,你会发现有那么一对情侣,正靠着树在拍照片。河边人来人往,没有大声喧哗者,他们静静走着,或者骑着山地赛车,从你身边路过,每一个转角你都会发现新的让人怦然心动的景致。比如走过这片草地之后,转过前面路边的茂密树林,就会发现有间可以停下来坐下慢慢品茶的小木屋,木屋很文艺。

过了小木屋,往前继续行走。绿道左边有竹林,有人家,河边有许多树木。几个老年人悠然地坐在屋外聊着天。一抬头,前面一铁索桥横飞到对岸,对岸竹林里藏着人家,桥上三两行人张望着走过,而河里裸露的砂石,把水分散开来。桥头,有块长满青苔的石头,上面依稀可见三个字---"程家船".从桥上过到对面人家仄巷,在拐角处回头,便看见桥头上几个字:程家船吊桥。桥头人家门开着,檐下有椅墩,狗儿慵懒的睡在屋檐斜下的阳光里。

这片居民人家上游,河里有跌水瀑布。岸边有一片高高的植物,还有湖,湖边有木亭,木亭外是一片小小的湿地,我猜测是河水冲积而成的,这里长满绿油油的青草,给人草原的感觉。河对岸,是著名多利农庄古朴风格的房屋。河道与沙坝绿草上,有几个人低头在捡什么东西。对面粗大的杨树林里,有人在休息;河边垂钓者,正聚精会神盯着河面;徒步者正迈着大步向远方。我突然发现这段河流似曾相识:这不是我们曾去过的红原大草原上的月亮湾吗?这时,我好想有双翅膀飞到空中拍下这景像。这里静,这里美,让人可以什么都不做,就在这里待上一天。

身边有美景,何必去远方。自从遇上了这地方,我常常驾车来这里,徒步锻炼身体,休闲放松身心,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乐。

严家古村

文/韩春旭

去年秋,我去了安徽牯牛降观光。

早晨的牯牛降,在烟雨蒙蒙、云雾缭绕之中,群山环抱,秀峰突兀,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山脚下,我们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踏上蜿蜒崎岖的小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听着小溪的"泉水叮咚",我们一路饱览了牯牛降的雄姿。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在那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竟然隐藏着一个小小村落——严家村。

北宋诗人梅尧臣在《鲁山山行》中有这样的诗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严家村,就是掩在原始森林里仅有1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全村人口不足百。村里有一幢建于光绪二十四年的"严家宗祠",至今100多年保存完好,祠堂里的墙壁上,挂有或画有严家历代名人的画像及他们"光宗耀祖"的简要生平。

这个小村,依山傍水,坐北朝南,一字长街,房前是潺潺的小溪,有群鸭戏水,房后就是"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崇山峻岭,听百鸟齐鸣。整个布局非常合理,也很适居。这个村的民房,完整地保留着"徽式民居"的特点,一律粉墙黛瓦马头墙。

这儿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革命老区。大街上、斑驳的墙壁上,依稀可见当年红军写的标语。据介绍,红军曾在此地设有兵工厂,抗战时期,在此驻扎过新四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村里有数十人背井离乡,随新四军参加了革命,其中七人为国捐躯。

这里的人们勤劳朴实,基本上还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历代以种茶为主业,辅以粮薯。随着改革开放,他们不再与世隔绝,思想、生活有了较大变化,城里人有的电灯、电话、冰箱、彩电等家电,他们几乎都有;随着旅游业的开发,给山区送来了千载难逢的商机,他们在自家门口或游客必经之路,摆摊、设店,推销自采的"山货"和他们亲手加工制作的土特产品。

在返程路上,那些大山名潭,在我脑海里的印象已寥寥无几,严家古村却挥之不去,给我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

冬游唐山寺

文/丁德芬

初冬第一天,微雨的周日,午后的丝丝寒意包裹了整个身体,内心却被一个地方深深吸引,那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唐山寺。

一方庙宇,隐于深山,多次毁于兵燹,饱经风雨。千年之后,香客不断。究其原因,不得不让人想起历任四川、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陆军部尚书,两江、两广总督的晚清重臣周馥以及其族人。

唐山寺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城南十六公里的官港镇秧畈村,群山环抱,鸟语花香,绿竹掩映的放生池,清澈见底。闲暇之余的你,无论是只身前往,或与友人同行,皆能体会一种世外桃源的境界。乡间道路,曲折蜿蜒,黄色砂砾铺就的路面,没有泥泞,偶尔经过的水坑,溅起一串水花,将白色车身换个色彩。探寻唐山寺,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处都显露出与周氏家族无法割舍的渊源。

由于上午有事耽搁,所以我们去唐山寺的时间,选择在下午。今日之行,与其说是陪家人观景,实则却是为了研究会开展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抵达唐山寺时,忙活了一个上午的研究会同仁们,此刻仍在埋头苦干,我们也立即加入其中。

自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各项工作都在紧张有序推进。最近接到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余华林先生的邀请,下月将在北京举办一场题为"纪念周馥诞辰178周年暨周氏家族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研讨会".周氏家族绵延五代,经久不衰,但凡是对晚清历史有钻研的专家学者,都会痴迷于这个家族的研究。而作为身在异地的东至学者余华林副教授,更是有着强于别人的情感。而作为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人员,不仅欣然受邀,更深感有必要做些什么,为这样的一个专题研讨会添色。于是,研究会的同仁们牺牲双休,冒着细雨,不顾寒风肆意,对记录着唐山寺始建、重建的各式墓碑进行拓片处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同心协力,一张张拓片逐渐完成,小心的摆放在右侧空出的床上,清晰的字迹,或清秀或遒劲,详细呈现了周家数代为唐山寺所积攒的功德无量。

周氏先祖周访,因避其武则天代唐称帝之乱迁居,自此一脉在此生息繁衍,更有繇、繁迁于城东纸坑山,离开此地却不忍家庙荒废,舍宅而建唐山寺。时隔多年,官居两江两广总督的晚清重臣周馥,回乡探望病重母亲,一声慨叹"贫不克养,贵则亲

亡,于世怎能心安"之后,便是居家守孝三年。在这三年里,周馥不仅解决林地纠纷,还发动当地乡绅捐资,将历经战乱毁于一旦的唐山寺予以重建。

就在今年的十月份,唐山寺迎来了三尊大佛的开光仪式,周馥元孙启晋先生,不顾古稀之劳顿,从北京赶回故乡,并为唐山寺赠送了其祖父周叔迦的《周叔迦佛学论着手稿》,此情深重,代代相传。

天外依旧下着毛毛细雨,在等待师傅拓片的间隙里,准备收拾返程时,陪同家人往新近开光的唐山寺走去。林间的树木,早已被深秋喷上了调色剂,路旁的那棵红枫,昨夜的秋风摇落了大半的叶子,一场从秋下到冬的细雨,为他们更添了几分灵动,虽绕满了树脚,却无意感受即将的逝去,反倒昭示着下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

南坪街村散记

文/王韬

天没亮,南坪街村罗家砭罗友柏家就已经灯火通明。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上个月看了日历,他把杀猪的日子定在了农历十月廿二。他还邀请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就是帮扶他已经两年多的税务局干部刘松林。1946年出生的老罗,有四个儿子,他跟着次子罗玉青生活,但次子长年在外,没有音讯,失去联络,家里大凡小事都由其他几个儿孙和女儿女婿照料。

农村杀猪是秋收之后,进入冬季最热闹的事。村上邻里和亲朋好友都会应邀上门帮忙,分享庖汤宴席。

之前,从小刘处得知老罗是个老漆匠,我遂产生极大的兴趣,便给小刘叮嘱再次下村时,一定要随他去看看老罗割漆的家什。上周小刘约了我,今天要一起下村去,路上说起老罗杀猪,可以吃庖汤宴,我也很乐意享受一下久违且地道的农村庖汤宴。

驻村干部小樊开车,先是水泥路,然后是机耕路,左曲右拐,过了几个沟梁,眼前出现一连排的土墙屋院子,矗立在山包包上,前后很敞亮。院子由竹林和花栎树环绕,地势稍低处是种满油菜和蔬菜的坡地,光秃秃的漆树散落在地间,一直延伸到林朳里。院子边不远处山边便是花栎树林子,叶子铺满林间小道,走在上面"嚓嚓"作响。

在房里和院子周围转了转,堂屋靠里地上铺的塑料纸上堆满了鲜肉,猪腿、猪头等作一堆,坐墩、二刀和排骨层层肉作一堆,都以粽叶提子扎好。想进门之前,窗头和偏厦挂着几副大肠、尿泡,目测猪的个头不小。院子旁边是燃过的鞭炮,柴炉子上驾着一口大锅,炉子里木炭火还冒着热气。问了一下老罗,得知今天杀了两头猪,总共四百多斤肉,杀猪之前是要遵循老传统进行烧裱、上香、点烛、鸣炮等祭祀仪式的。我暗自可惜没能早来一睹这些原始的民俗仪式。

在老罗的吆喝声里,一番客套,我被盛情的主人和同行人安排到了堂屋正中上席落座。满桌的菜都是新鲜的猪肝、猪肉、猪血等和着自家的酸辣子、豆腐干、豆豉、大白菜、洋芋等,香辣可口,在配以自酿小甑包谷烧,这桌庖汤宴足以让一个初访者找到家的感觉。

酒足饭饱,在我的请求下,老罗拿出了他的漆匠家什。一个星星点点洒满生漆的竹篮子里,放满了老罗的割漆用的各种宝贝,有漆刀、绑腿、漆刮片等,另有钉楔子的斧子、漆桶等,他还专门拿出还余半桶漆的木桶,用漆刀撬开,漆仍然完好,亮晶晶、清亮亮的,的确是原生态的好生漆。

告别老罗,我们回到南坪街村驻地,在村委会附近散步。远远的看到一处工地,三条河在此汇合,两层新楼临街而建,一打听,方知这是一所学校,已经有学生在新教室上课。与之相邻坎上的老校舍,则改为学生、教工宿舍和厨房。走过师生厨房,一股肉香扑面而来,看来学生伙食不错。女厨师热情的招呼进屋坐,我便搭话,顺便了解一下学校情况。学校目前有在校学生三十余人,教师两人,设有学前班和一二年级,高年级学生都去镇中心小学寄宿读书。工地上和砂浆和砌墙的工人有四五个,我与他们拉几句家常,说砌学校是造福子孙、行善积德的好事,应该感谢大家的劳动。几名工人都腼腆的一笑,一起应称"是的!应该的!"似乎磕砖的声音大了些,干起活来更卖力和认真了。

问起村上产业建设,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如数家珍,南坪街村是典型的山地环境,产业路子也紧紧围绕农业,瞅准产值高、收益好的产业目标,今年已发展茶园300亩,加原有200亩,共计500余亩;产业大户+农户模式种植魔芋500亩;养羊大户2户,在栏150余只;发展养牛50余头。与此同时,鼓励农户养猪增收,形成习惯,每户至少养猪4头,年底杀2头自吃或部分售卖,预留2头猪架子;全村各农户养鸡近万只。一连串的数字,穿起的是扶贫干部脱贫攻坚的决心,让贫困户定心,让党委政府放心。

最初知晓南坪街村的名字,是出自我县知名民俗和文物专家、县作协主席黎盛勇先生的《白云寺田野调查笔记》,由此得知始建于唐宋年间的白云寺位于南坪街村境内。白云寺的声名鹊起,是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新华社发布了一条消息:陕西安康南宫山发现了一具高僧干尸!可谓是不小的轰动!这具干尸,供奉在南宫山的一个小庙里。就是皮包骨的尸体,黑黄色,很瘦小,体量只相当于一个瘦削的少年,也许应该叫做"东方的木乃伊"了。文物部门考证,鉴定是清嘉庆年间人物,是与南宫山接壤的陕西平利县洛河南坪街白云寺方丈大德法师的真身舍利。消息不胫而走。白云寺这个隐藏在平利洛河镇的小小南坪街村的宗教文化遗址,迅速进入民间收藏爱好者们的视线。探访者可谓是淑慝纷来,络绎不绝。在安康的民间收藏行里,流行一个说法,整个金州(安康)范围内,凡是发现民间流散文物的,其它地方假的多,而出自平利的东西,假东西少。这也给白云寺的保护造成极大的压力,为防止白云寺遗址上的石佛造像等石刻文物被盗割流失,县上文物部门多次实地宣传《文物保护法》提高群众守法意识,白云寺遗址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进入南坪街村的道路正在大修,分三个标段施工,目前工程已过大半,正在收尾阶段。时有塌方和临时管制。新的道路一直通向比邻岚皋县南宫山镇。届时,处在南宫山景区东大门的南坪街村,将新增白云寺宗教文化遗址到南宫山景区一条文化旅游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