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人生哲学

2023/08/11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13篇人生哲学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人生哲学(精选13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谈生存

文/淡静有容

其实,人一辈子首先是为了生存,为了活着。虽然,有的人在一些场合中会说是为了理想和信念,而这些空、大、上的东西,对于普通人来说会变成水中月、镜中花。当然,是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在乎物质的贫乏,追求精神上的成功。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理念也成多元化发展。许多人想从一个稳定的工作中跳出来,寻找一点刺激。然而,由于脱离了原有的生存方式和生存保障,许多人却失败的结果而告终。一个人的生存能力是需要真培养和煅炼的。年轻的时候,即使没有资本,但有时间、有身体和有精力,没能力可以学习,跌倒了可以再次爬起来,有体力。因此,生存能力是可以不断提升的。虽然有风险,但克服的能力在增强。

年龄大了,生存的提升能力在不断降低。特别是一些政府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他们就好象大自然中圈养的动物一样,如果在这种环境呆久了,一朝走出去,生存能力是很差的。因此,对于许多公务人员来说,跳槽是要冒很大风险。

作为一种生物,生存是第一要务。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拥有自己生存的能力,从事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那成功的概率就会较大。

真正要战胜的,不是困难,是自己

文/李思圆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

曾经解不出一道题,解出来后,觉得也没那么难。

曾经写不好一篇文章,写好后会发现,写文章也并不难。

曾经学不好英语,当可以流利地说出时,就会发现学英语也不难。

同样一件事,一个人在会以前和会以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这并非因为事情真的变简单了,而是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了。

所以,当你遇到暂时战胜不了的困难时,不要过早放弃,也不要有退缩心理。

在这个世上,事情远没有难易之分。你觉得它难,是因为还没有打败它。你觉得它轻松,是因为你的能力已经提升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做任何事,到最后我们真正需要战胜的是自己,而并非困难本身。

只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付出足够的努力和坚持,再难的事,也会慢慢变得简单。

或许,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曾有过一些难以释怀的经历和遭遇。

它们让人耿耿于怀、彻夜难寐,甚至走不出内心的阴影和伤疤。

可后来发现:一些人,也许可以伤害我们一时,但可以伤害你一世的,却是自己的纠缠和抱怨。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如何对待我们,也无法改变事情最终的走向和结局, 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和状态。

人这一生,并没有谁可以过得一帆风顺。所有的解脱和释然,无须向外求。

没有过不去的事,只有过不去的人。当你学会了放下和看淡,也才真正放过和善待自己。

有一句话说:"心态一变,人生就全变了。"

有些难,原本是不存在的。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支撑内心的梦想,所以就会觉得,是困难刻意对自己刁难。

有些苦,原本是不存在的。之所以觉得苦,是因为自己始终不肯放过那些过往的人和事,深陷其中。

我们人生中遇到的坎、遭遇的难,很多是自设的陷阱和囚笼。许多时刻,你真正应该去突破和战胜的,不仅是自己的能力,还有自己的心态。

不要去抱怨事情做不好,不要去记恨那些糟糕的经历。

当一个人学会凡事从自身找原因、从自身想办法、从自身去求解脱时,一切都会渐渐变好。

愿你保持一颗柔软的心,知世故而不世故

文/渡兰君

有句话说:"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世事往往多磨,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跟人、跟事打交道。如何摸索出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保留住真实的自我,个中的尺度是一种智慧。

真正的成熟,不是变得圆滑,不是越发的世故,更不是被生活打败后,放弃、沉沦,而是养成一颗柔软且宽厚的心,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留天真。

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往往有着一颗柔软的心,如水一般,善良而不张扬,温柔、宽厚,润物又细无声。

他们既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也有足够的智慧,表达那份善意与同情。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内心有光芒的善良,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柔软润泽春风化雨,让人温暖。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一份有人情味儿、有温度的品德。

真正的成熟不是世故,不是经受挫折之后的随波逐流。而是享受人生而不沉湎、历经苍凉而不消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好与坏。

一个人未经世故,容易被浮华迷惑,待浮华散去,便感到无尽的空虚。饱经世故而不世故的人,见过人世间的最高处与最低处,哪怕生活凌厉,依然内心向暖。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家中小厨房里飘出的袅袅炊烟,是对归家的爱人的一个温柔笑容,也是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欣慰和抓狂的片段。

是遭遇同事质疑和责难的豁达大度,也是倾听他人话语的专注。

是一场电影结束后久久不能平复的心情,也是面对病痛和痛苦的恻隐之心。

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平静和惊叹,见山就是山,见水就是水,吃饭就吃饭,喝茶就喝茶……

不管世界怎么变,别人怎么变,生活怎样对待我们,都能保持初心。

很多人自以为深谙世事,人情练达,周旋于推杯换盏之间,为蝇头小利察言观色,早就忘了自己最初的模样。

人世繁杂,一个人最可贵的,莫过于虽然饱经世故,但又能保持单纯,从而获得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知世故而不世故,赤子之心永不丢。

世事洞穿,天真不泯——这才是人生大境界。

有句话说得好:"世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

成熟,不是一副沧桑的外表,或圆滑虚伪的作派,而是在一地鸡毛的现实世界里,仍旧能给自己的心灵腾一亩净土,保持自己的初心。

洞察世界一切人情冷暖、悲欢离合,而选择最天真的方式去过一辈子,知世故而不世故,才能永葆最纯粹的自己。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

文/晚君

1

遇到急事,能控制情绪。

当你被情绪左右时,所说的话、所做的决定往往更容易出错。尤其在遇到急事时,先控制好情绪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位网友曾分享他的经历。有一次,他和上司出差,因为着急赶路,就随便找了个路边摊吃早餐。好不容易等到一个空位,他们刚坐下收拾好桌子,就有一个人跑来找麻烦,说他们收走了自己还没吃完的早餐。他当即说明,刚才桌上的碗里已经空了,然而那人不依不饶,甚至破口大骂。他还想继续理论,上司却拦住了他,表示会给那个人重买一份早餐。他觉得不解,上司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可如果那人一直纠缠,不仅早餐吃不好,浪费了时间,没了好心情,还耽误了事情,更加得不偿失。"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越着急越容易出错,所以学会控制情绪是一门必修课。缓和自己的情绪,冷静地思考和判断,才更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2

不顺心的事,能换位思考。

苏轼有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风景尚且如此,更何况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复杂多变的人和事呢?想要更全面地看清一个人或一件事,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和体谅他人。

曾经,有一位先生总是抱怨自己工作辛苦,每天都要面对刁钻的客户和挑剔的上司,看到妻子每天在家不用工作十分羡慕。妻子笑了笑,说:"那不如,明天你在家体验一下我的生活。"

第二天早晨,先生刚起床就被妻子催促去做早餐,着急忙慌地做好后又去叫孩子们起床,送他们上学。回到家后开始打扫卫生、洗衣服,还得出门买菜做饭。下午交水电费,和家教老师交流,刚结束又得去接孩子们放学并准备晚饭。才一天,他就觉得妻子每天的生活太累了。他终于理解了,在他面对客户的刁难时,妻子也在为家里的柴米油盐忙碌奔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和不容易,遇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就能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真正看到别人的不容易;将心比心,才能收获更多温柔的善意。

3

难解决的事,学会拐弯。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农夫住在山脚下,靠放羊为生,常常要往返市集卖羊肉和羊奶。从他家去市集有两条路:一条在屋前,可以直通市集,但是被一块巨石挡住,十分难行;一条在屋后,曲折盘绕,要花好几个钟头才能到。

农夫决定移开屋前的巨石,可是和儿子辛辛苦苦半年,却几乎没什么进展。有一天,儿子干活累了,坐下来休息时突然大喊:"既然移不走这块大石头,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家搬到石头的另一面呢?"农夫恍然大悟。不久,农夫的家就安在了离市集很近的地方。

有时候,一条路走到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但其实只需拐个弯就能豁然开朗。变通不是放弃,而是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无论大事小情,坚持到底是一种精神,但有些时候,学会拐弯也是一种智慧。

4

无力更改的事,懂得释然。

小学时有一次运动会,两个女孩在跑步时摔倒了。周围有人哈哈大笑,其中一个女孩满脸通红地爬起来,不敢看周围人的眼光;另一个女孩则是起身拍拍身上的灰,继续向前跑。后来,那个满脸通红的小女孩一直放不下这件事,总觉得身边人都在嘲笑自己,时间长了就变得自卑又小心翼翼。

其实,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事情过了就应该让它过去。一直放在心上,只会给心灵套上沉重的枷锁。

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因为一些已经发生过的事耿耿于怀,让自己背负沉重的压力。有句话说:"去日不可追,来日犹可期。"当一件事已经发生并且无力更改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会释然,然后继续向前走。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事,处理事情的方式也会有很多种。人生漫漫,未来可期。愿你能不被情绪困扰,能学会将心比心,遇到难解决的事懂得灵活变通,遇到无力改变的事能内心释然。相信,所有美好终将如期而至。

说话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分寸

文/渡兰君

听过一个故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非常善于演说,有不少年轻人慕名来向他求教。

一天,有位青年前来求教,那位青年自我介绍时,为了表现自己,便高谈阔论,在苏格拉底面前大谈演说如何重要。

苏格拉底等他说完后,向他索取了两倍的学费。青年不解,询问原因。苏格拉底答道:"因为我除了要教你讲话,还要教你如何闭嘴。"

诚然,人人都有一张嘴,能说话,不代表会说话;说得多,不代表说的对;很多时候,口沫横飞,比不上适时的沉默。

正如海明威说的那样:"人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

会说话,是一种本事;懂得适时沉默,守口如瓶,是一种修养,也是人一生中最难的修行。

有一档朗读类的节目,节目中曾有这样一个片段,让人记忆深刻:

被邀请来的嘉宾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冷静优雅的,但当她读到"地上死了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星"的时候,却出人意料的泣不成声。

原来,她从小就跟着奶奶长大,对奶奶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奶奶去世那天起,她一时间失了魂,落了魄,好久好久才缓过来。

时隔多年,当那句话唤起她对奶奶的回忆时,眼泪便顿时决堤,奔涌而出。

作为主持人,倘若此时追问,深挖更多背后的故事,就可以增添更多节目的效果。

但她并没有。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人人都有一些深藏内心的秘密,一些相对沉重的往事,不愿意他人得知,更不愿意被人刨根问底。

很多时候,同样一件事情,对一些人来说,或许已经云淡风轻,但对有些人而言,却依旧是惊涛骇浪。

若只顾满足自己的好奇欲,而去戳中他人的伤心处,揭开他人伤疤,是一份冷漠,也是一份残忍。

诚如一位作家说的那样:"如果你了解我的过去,那你就会理解我的现在。"

生活本就不易,倘若没有经历过别人的苦,不了解别人背后生活的真相,那便要懂得管住嘴,不去追问,才是一种尊重他人的教养;保持一份适时的沉默,耐心地倾听,往往更有治愈伤口的疗效。

古人讲:"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是非。"

有修养的人,能以包容的胸襟看待世界,不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于人,不用自己的唾沫去丈量他人的生活。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知人不评人,是与人交往时的一份克制,一份自律,是真正的成熟。

好的生活哲学,讲究一个"分寸感".

工作、学习当使十分力气,吃饭须吃七分饱,说话之道,要留三分余地。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说话留余地,讲分寸,并非圆滑、世故,而是与人交往,理应尊重他人,顾及他人感受,让彼此舒服的处世智慧。

看透,是智慧;不说透,是心胸。

看破不说破的背后,既管住了自己的嘴,又给对方留有体面,这一份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是人生阅历和涵养的体现。

文学大师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说:

"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

深以为然,言不在多,希言则贵。

世界纷纷扰扰,喧哗万象,当我们投身于热闹之际,穿梭于繁华之时,也不要忘了,适时保持沉默,倾听那一份无言的声音,拿捏好做人的分寸感。

时光永远继续,日子永远向前

文/儒风君

沉淀朋友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却也不能交太多朋友。少年懵懂,总觉得朋友越多越好。人到中年,才慢慢明白,能有三五知己,就已是奢求。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那些共同患难,一起经历过风雨的朋友一定要珍惜。

酒逢知己千杯少。那些三观相同,灵魂交契的朋友一定要珍惜。

人生,要学会做减法。

淡定心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生的得失悲欢,就像月亮的圆缺一样难以改变。用淡然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看过花开花落,看过月圆月缺。

人生自然会有一种淡定心情。万事万物都在人心里,只要此心不动,自然万事从容。

播种善良

有人说:善良优于伟大。

一个人建立再大的功劳,名声再显赫,如果丧失了善良就不值得一提。那些细微的善意,点点滴滴汇聚江河,其中蕴含的,是人类繁衍不息的奥秘。

播种善良,就是播种未来。人和人之间彼此宽谅,彼此担待,我们才能一起负重远行。播种善良,是为自己积攒福泽。

天不欺善,那些付出的善良,最终都会回到你的身上。

播种善良,本身就是温暖。温暖别人,更温暖自己,点亮自己的内心,让世界不再荒芜。

学会承受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每个人都要直面世界的高压和生活的苦难。

放下无谓的面子,放下一身的抱怨。不要退缩,不要逃避。定下心来,一点一点去行动、去承担。

不经风雨不见彩虹,所有的光鲜背后都是无数的苦熬。

不要被自己吓到,我们远比想象中强大。

时光永远继续,日子永远向前。

否极泰来,只要肯去承担,早晚会有雨过天晴的那天。

得失随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对得失要看开一些,再多的财富,不过是身外之物。为了身外之物整日患得患失,实在是得不偿失。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人生在世,知足才能常乐。

不要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放下得失名利,追求精神的富足,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常怀感恩

有人说:没有人天生该对谁好,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

别人帮你是情分,不是本分。不要把别人的馈赠和恩情当成是理所应当。一个人只有心怀感恩,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

滴水之恩,当思涌泉。

感恩他人,感恩自然,感恩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粥一饭。

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惜福,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

最难的自律,是不断打破自己

文/洞见·Elm

当人们在一件事上取得成功,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认为同样的方法会一直奏效。

其实许多事情表面相似,内在却有不同的机理,照搬经验不会取得理想的结果。

只有打破思维的桎梏,重新思考一件事的语境逻辑,才能找到恰当的方法。

就像那句话说的:"有时阻碍我们脚步的,恰恰是那些不断被证明有效的思维方式。"

固守经验主义的藩篱,就会不断地封闭自我,在困境面前束手无策。

当你打破固有思维,每推翻一堵墙,人生的格局就会有所不同,人生便多出了一条路。

一株树苗生于旷野,就算没有刻意打理,也有机会成为参天大树。

如果被栽在花盆,哪怕按时浇水、施肥、修剪,最终只能收获小小的盆栽。

人无法拽着头发将自己提起来,也无法在原有格局中改变自己。

想要做成大事,就要打破固有思维,打破格局,站在高处看问题。

看世界的高度够了,人生的高度自然有了。

一位哲学家曾说:"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很难超出周围人的群体共识,长期处于一个圈子里,无异于困守人生的瓶颈。

当一名学生进入很好的学府,听教授传授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学霸讨论前沿的课题,他会充满学习的动力。

有些人的可悲之处,不是不愿努力,而是所处的圈子,给他一种不必努力,也能过得很好的错觉。

想要成就非凡的人生,先要突破眼前的圈子,领略前所未有的世界。

躬身入局,方知世事。

只有不断拓宽生活半径,才能知晓世界的变化,紧跟时代的脚步。

一直在熟悉的领域打转,如果没有全新的思维方式去应对每天的工作,等于没有积累抵御风险的能力。

技能可以学习,经验可以复制,到最后人与人之间,其实是在拼认知。

当一个人带着局限去看问题,如同自困井中的青蛙,拼命求索也改变不了命运。

看过一句话说:"人,即使饿着肚子,也不能让眼睛饿着。当你看到越多,生活的边界不断拓宽,未来也会更清晰。惟有如此,你付出的努力才不是原地打转。"

突破认知黑点,看到事物表象背后的区域,才能见大通简,迎刃破局。

自律的意义,不是重复,而是改变,是主动撕裂生命的茧房。

请相信,每次打破自己的过程,虽然会伴随阵痛,却能让你重组升级,成就更广阔的人生。

不议人非,不揭人短,不言人过

文/逍遥子

生活中,管好自己的嘴,守住自己的心,不谈论是非,不揭人短处,不张扬别人的过错,这才是有德之人。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温暖人心,也能让人心寒。

不闻人非,不视人短,不言人过,谨言慎行,才是一个人顶级的修养。

有的时候,话说多了,可能会让自己陷入窘境,不如谦虚沉默,把话埋藏在心底。聪明人最了不起的能力,就是不说。

而那些口若悬河,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也必定是少德之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生活中,很多的矛盾都是因为搬弄是非导致的。

那些喜欢搬弄是非的人,内心中充满了诋毁和妒忌,捕风捉影地去揣测别人的想法。

要知道:所说的是非之词,总有一天会被添油加醋地传到当事人耳中。到最后,不仅会给他人带来麻烦,也常常会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说人是非者,损人不利己。

不言人非,不仅是为人处世最根本的修养,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人与人相处,不必过多谈论别人的私事,更多时候也要考虑对方的感受。

小心说话,谨慎做事,才是智慧的表现。

大庭广众谈论他人不愿提及的私事,是最让人心生厌恶的,也是最自讨苦吃的行为。

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不揭人短,不言人私是最基本的修养,给别人留余地,也是在给自己留退路。

嘴下留情,心存善良,才能为自己带来好运。

古语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了解和认识别人的,是明智的人;能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人,可谓是高明的人。

在指责他人前,一定要先好好审视一下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主人拿着一块拖布去拖地板。但是拖了好久都拖不干净,地板依旧是脏兮兮的。

拖布生气地对地板说:"你怎么这么脏,我用了很大的力气都拖不干净。"

地板看着拖布说道:"你想让我变干净,你得先把自己洗干净才行啊!"

拖布低头看了看自己,很是惭愧,原来不是地板拖不干净,而是自己身上脏兮兮的。

指责他人时,先检视自己。不断地检视自己,了解认识自己的不足,不骄傲,不自满,才能更好地修炼自己。

未经他人事,莫论他人非。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提及的过往,这些事如果被说出来,无疑会深深地伤害别人。

所以,说话一定要有分寸,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心里要权衡利弊,避免口舌之争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不议人非,不揭人短,不言人过,对自己而言,是最高级的修养;对别人而言,是最大的欣慰。

人生,是一个醒悟的过程

文/无铭

人这一生,很多不能解决的事,都是短暂的迷茫。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及时反思,主动去剖析自己,权衡利弊,从而找到解决事情正确的突破口。而这一过程,就是两个字:醒悟。

这个世界,没有人能有一双慧眼,把人心看穿。与人交往,总是有看走眼的时候。看错的人,及时放手。

经历一次失败后知道,身边哪些人会伸出援手。经历一次逆境后明白,到底谁的承诺最真。

伤害我们的人,不在乎我们的人,不必放在心里。轻易离去的人,遇到事情就抛弃我们的人,也不用为他们心寒。

有的时候,当我们看清一个人时,难受之余,其实最该庆幸自己早一些看透,早一些离开。

这个世界,有人真就有人假。看清了就好,不要太当回事,吸取教训,才不至于重蹈覆辙。

这一生,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落雨的午后。走错的路,及时调整方向。

逆境到来之时,先不要抱怨,也不要自怨自艾。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住,负面情绪对我们而言,根本没有一点意义。命运为我们关上一扇门,却会打开一扇窗。

遇到难题时,我们不要因为面前的困境而郁郁寡欢,要做的不是哭泣,而是耐心地去寻找突破口,不让当下的情况影响自己的情绪,不要失去控制,做出错误的判断。面对问题,最正确的解决方法就是及时止损。静下心来,分析问题,看淡麻烦,消除烦恼,从根源上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人生有伤,有痛,有甜更有苦。每一种创伤都会为人增添一份成熟,它使人思索,使人坚强,使人更懂珍惜。如果一个人没有品过苦,就难以知道甜的滋味。

生活中许多苦让我们学会了承受,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在泪水中挺立自己的灵魂,在坚韧中亮化自己的人格。生活从来都是波澜起伏的,命运从来都是峰回路转的,因为有了曲折和故事,我们的生命才会精彩。

人生,重在自省。遇到事情,一定要反躬自省。对别人,我们没有必要苛责,对自己,我们确要多些自省。

遇事多找自己的问题,有了麻烦平衡自己的情绪,当你这么做了,我们才能成长,才能无惧无畏,更加坚强。

人生,就是一个醒悟的过程。

醒悟了,我们就能看清局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去走;醒悟了,我们就会明白利弊,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对工作来一次断、舍、离

文/洞见Autumn

关于工作,有人抱怨杂事太多,有人吐槽人际关系太难处理,有人发愁自己勤勤恳恳十多年,仍然一事无成……

想起一句话:"今天的工作之苦,早已不是身体的苦,而是我们在精神上的苍茫。"

很多时候并非工作本身让人疲惫,而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消耗了太多心力。

如果说工作是一场修炼,那我们要修的也包括断、舍、离三字。

无用的情绪,当断。

网上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叫作"情绪成本".

说的是,你每陷入情绪一分钟,就会损失一分钟去解决问题。

工作中最沉重的隐藏成本就是情绪成本:

碰到难搞的任务,焦虑得几夜没睡好,连续一周都效率低到不行;被老板批评了三分钟,结果一下午都闷闷不乐,无心推进手头上的工作;遇到混日子的同事,开始怀疑起自己认真工作的意义……

这世上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真正阻碍我们把事情做好的,不是能力,而是自己的心境。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早就戒掉了情绪,收起了委屈。

"成功不要有无谓的情绪。即使你抱怨再多、委屈再大,当下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这才是一个成熟人该有的心态。"

与其把精力花在内耗上,不如以积极的心态来努力提升自己。

当你学会把情绪调成极简模式,自己能力提高了,工作也跟着顺了。

低质量的忙碌,当舍。

网上有人问:"为什么我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却没有丝毫的进步和成就感?"

看到一个回答说:"因为你总是在瞎忙,不分大事小事,什么都忙。"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找不到自己该聚焦的点,就注定会陷入低质量的忙碌。

有选择的专注,远比瞎忙要重要得多。

工作需要努力,也需要巧力,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就像有人说的,人不需要活太多样子,你认真做好一件事,会解释所有事。

任何时候,专注20%的要事,避免80%的琐事。

过往的经验,当离。

看过一个感慨很深的故事。

一头驴背着盐过桥,脚一滑掉进了河里,盐遇水很快就化了,它顿时感觉背上轻松了不少。

驴高兴坏了,以为获得了减轻负重的好方法。

后来有次它又背了几袋棉花过河,干脆直接就跳进了水里。

结果吸了水的棉花越来越重,驴也因此溺水身亡。

总以为抱紧过去的经验就能如鱼得水,却忘了这世界其实瞬息万变。

俗话说,走老路,永远到不了新地方。

以空杯心态去学习知识,用成长思维来对待工作。

不断向外学习、向内更新,永远是对未来最好的投资。

永远不要杂乱无章地进行工作。

摆脱无用的负面情绪,才能专注自我的提升。告别低质量的忙碌,才能拥有高质量的人生。抽离过去的经验,才能拥抱未来的无限可能。

急事不慌,大事不惧,小事不怒,琐事不念

文/周美好

好的人生,要有好的心态。

人们常说,你如何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决定了你会收获怎样的人生。

分享4种好心态的处事方式,有一种你就了不起!

急事不慌

听过一句话:凡人多烦事,急是乱之源。

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倘若一遇到急事就着急忙慌,非但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很容易生出其他事端。

心态好的人,往往懂得选择一种相对安全的方式解决问题,不忙乱、不慌张。

他们不是不着急,而是在漫漫人生中,学会了如何让自己冷静下来,理性地分析问题,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最大限度解决问题。

大事不惧

有人说,"你遇事时的反应,决定了事情的结果。"

人这一生,总要经历很多大事的考验,越是大事,越考验一个人的心态。倘若一遇到大事就过度忧惧,反而容易患得患失。

遇到大事时,恐慌忧惧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好的心态,才是应对大事的不二法门。

无论身处何方,陷于何种境地,试着去做环境的主人,向下生根、向上开花,不忧不惧、方能顺遂。

小事不怒

生活就是由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组成,当你没有去包容生活小事的心态,遇事不是烦躁,就是冲身边人发火,那生活注定也会一地鸡毛。

大事看格局,小事看人品。

那些拥有好心态的人,往往懂得从容面对周遭小事。学会宽心,懂得控制情绪,才能将琐碎的生活过得自在坦然。

琐事不念

生活中,有很多事与愿违,有人会因此陷入悲伤、内耗,纠结于其中不能自拔。

到头来,不仅自己被翻来覆去地折磨,身边人也往往心情不顺。

而那些心态好的人,他们知道与其反复让琐事消耗自己,不如把时间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

把心放宽,该看开的看开,该放下的放下,才能看到不同的风景。

人生路漫漫,愿你我都能有个好心态,笑对生活,笑对人生。

断舍离,是成年人的功课

文/哲学君

有人说:人生中大多数痛苦,其实都是因为和自己较劲。

陷入一段失败的感情中走不出来,在忧思中反反复复崩溃;因为没有达成预期目标郁郁寡欢,在自责里惶惶不可终日。

可生活就是这样,谁也不知道下一刻,命运为我们准备的是糖果还是柠檬。

随着年龄渐增,慢慢明白,这世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如己所愿。

别给生活增添太多压力,别让人生失去活力。关键时刻努力过,尽力过,问心无愧就好。我们只需记得:路走不通的时候,或许还有桥可以过。

心头的烦恼执念,看淡一些。人的大多数痛苦,不过是因为自己心中的执念太深,放而不舍,失而不甘。

仔细想想,所有烦恼,追根究底其实都来自三件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未发生的事。

若想活得通透,就要学会不纠结自己的事,不插手别人的事,不忧思未发生的事。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到了一定年纪,终究发现欲望都是虚无的,远不如柴米油盐来得珍贵。扔掉欲望,是另一种获得;放下欲念,是另一种拥有。

总有一天会明白:一蔬一饭间,也有温情存在,不被物质驱使,自己才不会那么疲惫。

当断则断,该舍即舍,做到断舍离,才能重拾内心的自由。

正如古语中所说:一念执着,万般无奈;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一杯水里混入一滴墨,整杯水的颜色都会有所改变,但是这滴墨若是落进了大海中,却看不出有任何变化。一个人的心有多大,快乐的空间就有多大。

人之所以活得太累,就是对过往抱怨不休;生活之所以没有改变,就是因为永远活在过去,无法向前看。

要明白,每一个无法释怀的今天,都将成为人们耿耿于怀的昨天。境由心造,物随心转,不再计较,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睡前原谅一切,醒后又是新生。

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世间万物,凡事尽心就好。拥有什么样的材料,就搭建什么样的房子;拥有多大的能力,就去做多难的事。

不将就生活,不纠缠得失,知足,定能常乐。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其实,世上90%的人都是普通人,谁不是在试错中成长?

承认不够完美的自己,本就是人生的必修课。与自己和解,才是给生活最大的诚意。

接受命运安排的鸡毛蒜皮,才会有成长之后的诗和远方。好好爱自己,来人间这一趟,要低头看看脚下,也别忘了抬头看看星空。

有人写道:"一个人活得幸福不幸福,一要看是不是能睡着,二要看是不是想醒来。能睡着,说明心安,此前问心无愧;想醒来,说明心美,当下正是所要。人生,也不过是这六字的快活。"

往后余生,尽心对待生活,尽力面对挫折,尽己所能寻觅每一份幸福感。

最高级的善良,是学会共情

文/诗词天地

己所欲,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善良是一个人高贵的品质,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还",善良的人大多好运。但也有人说了,过度的善良会毁掉我们,我们的善良应该很贵。

其实说得都有道理。

而我觉得,只有会共情的人,才能把握好善良的尺度,才能用合适的方式与人为善。

最高级的善良,一定要学会共情。

看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精神病人,认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就蹲在角落里,每天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

如果让我们来治疗他,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可能会说:你不是蘑菇啊,赶紧起来吧。

我们可能说上百遍千遍,甚至还会过去拽他起来,这个病人必定还是会无动于衷,一动不动地做自己的蘑菇。

真正的心理医生是这样做的:他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

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是一只蘑菇啊。

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

蹲了一会儿,医生站起来走了一会。

病人不解地问:你是一只蘑菇你怎么能动呢?医生说:蘑菇也可以动啊。

他说,哦,原来做蘑菇也可以动。所以他就跟着动。

然后医生开始吃饭,他就问:你怎么可以吃饭啊?医生回答:蘑菇不吃饭怎么长大?病人觉得对,就也开始吃饭。

几周之后,这个人就能正常生活了。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共情说难很难,但也挺容易,只不过是在别人遇到困顿时,蹲下身来,陪他做一只蘑菇。而他,必然也有让自己的生活重新快乐起来的能力。

学会共情,才能触摸到别人心底的柔软,才能用自己的善良,真正对他人有所帮助。

我有一位朋友,他人缘特好、人脉很广,还很会照顾人。那年他创业的时候,四面八方都有人帮忙。

我们问他怎么"修炼"的,他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他高中时搬了新家,隔壁的男主人是位警察。高三的某天,这位警察因公殉职了,只剩下了10岁的儿子和妻子相依为命。

以前他放学回家,从不拿钥匙,会喊爸爸来开门,因为他爸下班早会先到家。邻居警察过世后,爸爸特别嘱咐他,以后自己带钥匙开门,别喊爸爸开门了。

朋友不知所措,问为什么。爸爸说:你一喊爸爸,隔壁小男孩听见会不好受的。

从此以后,他知道别人有什么不愿提起的东西,或者不好受的某个点,都会刻意地避开,不小心提起也会立刻道歉。如果在一起有人不小心提起,也会帮别人解围化开僵局。

父亲的共情,传递给了他。

事无巨细都能为别人着想,所以他才会有这么多知心好友,人们也愿意和他合作。

学会共情,可以让善良更体贴。而善良的人,都是有福气和好运的。

他还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小学寒假的某天中午,家门口来了一个提着化肥袋子,手拿一个破瓷碗的乞丐,身上衣服脏兮兮的,但是脸还算比较干净。

他看到我们在吃饭,就问我们可否给他点吃的或喝的,甚至刷锅水也行,门外车子上躺着他病重的老婆。

恰好一个邻居在我们家串门,就说"随便给个剩馒头,让他走行了"之类的话。但是,奶奶放下手里的筷子,跟妈妈说,把刚出锅的馒头分一半给他吧,又让爸爸拿点钱给他们。那人接过馒头,坚持不要钱。最后爸爸把钱硬塞给他。

邻居不解,一直在说风凉话,还说我们真有钱之类的。

奶奶叹了一口气,说她为了养活爸爸和姑姑几个孩子,当年也跟人讨过饭。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家人给了她一个玉米面窝窝。这件事情给年幼的我,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铭记了一生。

很多时候自己善待别人,其实是在善待自己。最高级的善良,必定要学会共情。

己所欲,施于人。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