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童年生活的文章有哪些

2023/08/09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7篇关于童年生活的文章有哪些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关于童年生活的文章有哪些(精选7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童年的秋假

文/素白衫

去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12月12日发布的《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各地可以结合气候环境等情况统筹寒暑假时间,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的办法,引导职工家庭在适宜出行季节带薪休假。"

这则新闻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秋假。

我们小的时候上学时,每年都是要放秋假的。当然,我们那时放秋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时间出行旅游,而是要在假期里实实在在的忙秋的。

秋假的时间一般不长,10天左右的样子,放假的时间会安排在正逢花生收获的时候。之所以会安排在这个时间,是因为那时候农村中小学的财政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这个时间放秋假,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花生复收,而复收的花生是要交到学校的,美其名曰勤工俭学。说是复收,不过是在大人们收获结束之后,我们再去田地里挖掘捡拾一些遗漏者罢了。但是,那时候的我是不耐这样单纯的复收的,辛苦不说,还几乎没有什么收获。更不愿意用父母辛苦的汗水浇灌的果实去完成学校的任务,所以就只能另想其他的办法了,而办法就是和几个有同样想法的小伙伴一起去"盗"老鼠洞。

所谓的"盗"老鼠洞,就是挖开老鼠的窝去掏它们储备过冬的粮食,这将会比单纯地去田地里复收要有收获得多。

和小伙伴约好上山的时间,就要开始各自准备"盗"老鼠洞的家什了。

最主要的家什就是一把改造过的镢头,首先镢头的头不能太大,太大了不仅沉重还挖不快;其次是握柄不能太长,要把握柄在正常的长度上截一块去,留大约半米左右,这样在往深里挖掘的时候才能施展得开。另外,还要准备一根长度在半米左右的锥子,用来在挖掘过程中探查鼠洞的位置。当然,最后准备一个足够大和结实的袋子也是必不可少的了。

家什准备好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出发上山找鼠洞了。并不是所有的老鼠都会在洞里储备粮食,所以首先找到一个有粮食储备的老鼠洞就是至关重要的工作了。

有粮食的老鼠洞洞口的堆土会比较多,说明洞内的空间比较大。另外,如果这个洞里的老鼠非常勤奋,它们会不断进进出出地搬运粮食,洞口会被蹭得非常光滑,就不会有杂草、小石子或者蜘蛛网等类似的东西。

找到合适的鼠洞,就要准备挖掘了。老鼠洞一般都会有前门和后门的,开挖之前还要找到鼠洞的后门,并薅一把草把后门给堵上,防止老鼠跑掉。

老鼠洞一路蜿蜒而下,我们顺着挖下去直到一米多深,才又发现了一个横向的通道,沿着横向的通道一路挖进,突然就发现了零碎的花生壳和碎玉米皮等,这是快要挖到它的老巢了。果然,再继续挖下去,就不再是通道而是洞穴了。这时候就不能再使用镢头了,于是就换另一个一直保存着体力的人用手小心翼翼地往外掏土,扩大洞穴。一般洞穴面积颇大,大约有半米见方,洞穴里面又会有几条通道向后延伸。洞穴后面的通道,除了有几条被老鼠当作餐厅、厕所和育婴室外,其他的就都是仓库了。老鼠的仓库规划非常有序,所有仓库都分门别类,里面码满了整整齐齐的粮食,最多的是花生,其次是玉米、高粱或者红薯、土豆什么的,甚至有时候还会发现一两只麻雀的蛋。

收获总是令人兴奋的,尤其是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之后。当仓库里的粮食哗哗哗得洒落的时候,我们总会被这声音深深的吸引和陶醉,小伙伴们那时都说这是自己听到得最美妙的声音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趴在地上用手往外捧粮食,然后按照种类不同堆放整齐,等到把仓库里的粮食全部清理干净后,大家再平均分配收获的果实。

当然,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环,那就是一定要把所有的老鼠给揪出来除掉,除掉的老鼠要扔进洞里,并回填上土,平整好地面,也算是为"除四害"做点儿贡献吧。

整个秋假都是在这种快乐地收获中度过的,等到假期结束,我们便也都早就攒够了学校任务所需,经常还会有所剩余,交给大人们,换来的是大人们的夸奖和奖励,心里便会美滋滋地高兴好几天!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如果秋假真的可以实行,那么建议父母们除了要带着孩子出去领略祖国山河壮丽美好的风景外,再带孩子们去好好体验一下秋天丰收的喜悦吧!

童年的鸡雏

文/朱秀坤

农历三月,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如火如荼,家里的老母鸡却无心欣赏,懒懒地躲在窝里,蛋也不下,食也不想吃。母亲说,它想当妈妈,要抱窝啦。

对孩子而言,母鸡孵蛋是个漫长的等待。但鸡妈妈真有耐心,成天安静地伏在鸡蛋上面,甚至吃食喝水,也只草草地吃喝两下,又匆匆地回到了窝里。如此孵上21天左右,母亲就会神神秘秘地告诉孩子,小鸡要出壳啦!可不许大声嚷嚷,会吓坏它们,不肯出来的。

真的?孩子一骨碌起床。随母亲到了鸡妈妈跟前。呵,一只小鸡雏刚钻出蛋壳,身上还湿漉漉的。它抖抖索索地站起来,一抬头,竟马上稳稳当当地走起来了。那一身松花黄的小绒毛,乌黑的眼睛新奇地看着这个世界,小巧的尖嘴小小的爪子,真可爱啊。母亲刚把它捉到一只铺了棉絮的芦篾篮里,它就"唧唧唧"地叫开了,在大声宣告自己的诞生吧?叫得又清脆又悦耳,那是最动听的春之声啊——莫非它不想离开鸡妈妈,还是感谢鸡妈妈给了它生命?孩子禁不住看了母亲一眼,母亲眼里同样是惊喜的光芒,又忙着将第二只刚出壳的小鸡捉到篮子里。但有一只小鸡雏只露出个脑袋,大半个身子还在蛋壳里,孩子看它老也挣不开,上去就把那蛋剥开了。这下好,酿成大祸了,眼瞅着那刚诞生的小生命哀怨地瞧了他一眼,又很快合上了,再没睁开。孩子后悔死了,眼眶里盈满了泪水。同时也理解了生命的艰难与脆弱,知道了有时候,生命是不须外力来相助的道理。

等一窝鸡蛋变成满地乱跑的小雏鸡,鸡妈妈俨然成了英雄的母亲,走到哪儿,都是一副趾高气昂的劲头,谁想欺负它的小心肝,哪怕想亲近一下都不成,它立马就扎煞起翅膀,摆出一副拼命也要斗一场的架势。还别说,家里那只大黄狗见了,也会知趣地走开。

孩子因为见证过它们的漫长孕育与艰难出生,心底里自然更加宝贝它们,每日里殷勤地喂食喂水,还剁些菜叶,挖些蚯蚓给它们改善伙食,看它们一起争抢那些小红蚯蚓,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多好玩啊——入了白石老人的法眼,几团深深浅浅的黑,夹杂上两团浓浓淡淡的黄,橘红的喙艳黄的趾,画出来就是最富情趣的水墨丹青啊。小家伙们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唧唧唧"的清亮歌声洒满小院,增添了许多的热闹。而孩子简直将一窝小绒球似的雏鸡当成了宠物,每天总按时放它们出窝,关心着它们的健康成长。但凡手里有几只蚂蚱或蜻蜓,马上显摆似的立于院中,舌头轻弹上腭,"嗒嗒嗒——"几声一唤,那些小东西马上以最快的速度,如一脉流水淌到脚下,甚至漫上脚面,眼巴巴地等着美味。孩子的手一松,那些小虫落在哪里,它们就"哗"一下流向哪里,去奋不顾身地争夺那美味的小食——这才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刻啊。

每年春天,一窝鸡雏,给小院带来许多生机,给孩子带来无限快乐。无论雨天晴天,看可爱的小鸡雏,"唧唧唧"叫着唱着,赶着闹着,在身边追过来跑过去,是多有意思的一桩事,实在抑制不住,就捉一只在手上,让它的黄绒毛摩挲着自己的脸,再看它漆黑的眼睛无辜地看着你,歪着脑袋与你对视,小爪子紧紧地抓牢你的手心生怕跌下去,那种天真与无邪,真让人止不住就要乐出来。感觉院里有一窝鸡,才真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家呢。

多么难忘,乡居生活中,那些孵鸡雏、喂鸡雏的美好童年……

我的童年记忆

童年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天真、纯洁无邪、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人变成熟、稳重了,童趣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童年中的记忆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

回想起我的童年,小时候是在农村外婆、外爷家渡过的,直到上小学后就和外婆、外爷一起到县城去居住了。那时候,农村的小孩子们可没有城里的孩子玩的地方多,几乎谈不上有什么玩具了,整天就是和我的哥哥及小伙伴们在池塘里疯玩着捉着蜻蜓,或者是在秧田里捉着小蝌蚪玩。等回家时,我们几个"小鬼"都成了泥巴蛋儿了。

当时农村的居住条件、环境等都比现在要差,最怕的就是下雨的时候了,积聚的雨水就像小蛇一样"肆掠"着沟壑、稻田、房屋,睡房随时都要用塑料油纸四个角吊着来遮挡雨,雨水如果下的大了,还要将塑料油纸上多余的水用一根小木棍排除出去才能解决住的实际问题。

那时候外爷是村里的书记,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记得外爷清晨去生产队安排事务时,每天的早点就是在火炉里烧上几个洋芋或红薯了,那种用柴火烧制的食物特别香,吃起来飘香四溢。每当在县城工作的爸爸和妈妈抽空来看望我们时,外婆、外爷总要拿出最好的礼物来招待,那就是炒鸡蛋和油炸干洋芋片了,在农村,这就是最奢侈的食物了。

直到我上小学了,就和外婆外爷一起迁到了县城来居住,农村的生活也就告一段落。爸爸和妈妈平常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共同建起了自己的房子,由于家乡盛产石瓦片,那时候几乎盖的房屋都是用石瓦片盖的,而且家乡的地形特点就是四面环山,我们依山傍水而居,虽谈不上人间仙境,却也过得如神仙侠侣般舒适、自在,最主要的就是空气新鲜。

在我的记忆里,家的四周都是种的一片胡豆地,每当上学、放学归来,我会采摘一两片胡豆叶来,随手轻轻一拈,拿到嘴上便会吹出一阵悠扬的声音来。那时我们家上、下建的房子并不多,外婆外爷就在院子下面捡出一片空地来,种上了好几样的农产品,随着四季的到来,我们一家总会享受着勤劳和勤奋带给我们的美物与大自然的恩赐。

伴随着美好的记忆和儿时的欢愉,我也为人父母,时光可以流失,唯一不能忘却的却是儿时的欢乐、笑声和点滴记忆。

童年碎语

文/在海角

时过境迁,童年对于我来说,已成为历史。如今已堪比黄花,看着一群群嬉闹的孩童,听着你叫叔叔,他叫伯伯的稚嫩的童声回荡在耳畔,历史的厚重之感,便越发的沉重。但是,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和这般孩童一起日月消长,童年的那些影像,就不时的撞击着胸膛。要知道,在这个我熟悉不能再熟悉的学校里,我也洒落下了嬉闹的声音,虽然已随岁月湮灭。

那时的学校,还不是这般的模样。她是如此的颓败,那般的苍凉。但在我们心中,她又是那么的喧闹,那么的激荡。好奇、委屈、快乐、萌动、无忌、挑战,在童梦里,齐头并进。

那时的校园里,有很多很多的树,高大威猛的傲视着我们的柔弱。树下面,有着方方的池坑,那是为了下雨的时候,能自然的积蓄雨水。让雨水自然的去滋润树们,让她们自然的成长。秋雨连绵的时刻,池坑里便蓄满了水,就像一条小河。于是,河里就留下了我们的影子。穿着和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个拖鞋一般大的泥靴,在河里扑踏着,玩闹着。记得有一回,我正扑踏着,岸上的一个高年级的同学,就没来由的冲我怒喝:你找死啊,溅了我一身,看你上来我不揍你。我站在河里愣愣的瞅着他,竟是勇气百倍的告诉他:你下来呀,我偏不上来!我也没叫你站在那儿呀,你怎么不站远点呢?我可是瞅准了,他没穿泥靴的。呵,我好聪明啊!看着他在岸上吹胡子瞪眼的,我继续扑踏在河里,兀自的偷乐着。

那个时候,是没有什么体育器材的,一个自己缝制的毽子,被我们玩得炉火纯青。不过,玩毽子可是女生的专利。不过,童年无忌,兴致来了,我们男生女生,也会打成一片,玩个不亦说乎。记得第一次我们男女混搭,玩着打沙包的游戏。沙包,就是毽子了。我如若无人的欢跃着,糊里糊涂的就和一个同样大小的男生撞在一起。晕晕乎乎的也不知道怎么进了教室,怎么回到了家。只是听到一个同学说,我的额头隆起了一个包。至于撞的是谁,撞得怎样了,我也是一团迷糊。放学回到家里,奶奶却是一通责问。说是我把一个同学打了,家长领着孩子找上门了,看我怎么办。我竟然"哇"的一声哭了,边哭边说:谁打他了?我们就是跑的时候撞在一起了,我的额头还有一个包呢。奶奶就急了,过来哄我,顺便就地拾了个瓦片,一边在我的额头用瓦片揉着,一边说:哭什么呢,都是学生了。那个孩子的牙都被撞的松动了,我孙子劲还挺大的啊。我还是哭着,但满腹的委屈似乎变成了佯装的样子,我心里,兀自的乐了。

一个偌大的村子,就那么一两台黑白电视机,一到晚上,被放在门上的电视机前,高凳子,低板凳,围一大圈父老乡亲。文化如此的饥渴。所以,就有了很多,关于书的故事。老师也寂寞哪,看到我们谁拿着一本还算像模像样的书,就喧宾夺了主,说:老师先看看,还有的话,继续拿给老师看啊。有胆大的就说:老师,你有书不,也让我们看看,我们交换啊。老师就笑了笑,说:这个可以啊,爱看书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啊。我们于是就在背地里,把老师的话偷梁换柱:爱看书的老师都是好老师啊。一本书,就这样被传来传去。封皮没了,尾巴掉了,开头空了,结尾提前了,但还是看的兴趣盎然。为了抢时间,晚上,被窝里打着手电筒,一边闻着脚的臭味,一边嗅着字里墨香。有时,书从书包里就会不翼而飞,有时,因为书而矛盾重重,甚至拳脚相加。记得那次,我因为书的缘故,和一个大点的同学就打了起来。我那般的小巧,他的羽翼轻轻地一张,我便就没影了。但他攻着上路,我得天独厚,攻其下路。但我还是吃亏了。我被同学拉到了外面,一个同学跑来对我说:他在教室哭呢,说你欺负他。我尽管脑袋疼着,但咬着牙,兀自的欣慰着。为了书,我怎么能哭呢?我要为了书,让自己坚强。

我可不是一只好斗的公鸡啊,就算是大家眼中的兔子吧,也会在万不得意的时候跳一回墙的。记得一次,不知因为什么,我就大大的跳了一回,也许真的是没法不跳了吧。我跳墙的地点大概在厕所门口吧,当时快要放学了的样子。我从肩上取下书包,没头没脸的就向对方轮去,一边还怒不可谒的呐喊着什么。这一跳,我兔子的形象就无形中高大起来。但是,我拿女孩没办法。那个时候,黑板的上边都会悬挂着四大伟人像的。马恩列斯毛吧。闲来无事,总会在本子上胡乱的涂鸦。照着伟人像,涂成自认为不错的鸦,沾沾自喜的又是署名又是签字。一个不知好歹的女生,自认为我叫她姑姑,就大模大样的在我的书包乱翻。翻出了我的"罪证",就到处宣扬,我胆大包天,敢画毛爷爷。竟然还提着我的本子满学校张扬,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我惊恐万状的追着这位疯狂的姑姑,嘴里一个劲地喊着:姑,姑,本子给我吧,我把你还叫姑呢。姑姑就一脸严肃的把本子交给我,说:这次就饶了你吧,下次再对毛主席不敬,就饶不了你。我接过本子,心里嘀咕着:我可是看在毛爷爷的份上,才叫你姑姑的,要不是毛爷爷,你算老几啊。

那时,可是想着法儿要和老师作对的。背地里,听着同伴们宣讲着自己的光辉事迹,心里便兀自的羡慕。课堂上,听着老师时不时的发一通牢骚:你们这群没良心的。人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个王八蛋的,竟然在星期天撬门扭锁,在我的房间里胡作非为,不知道老师一生清贫么,平时又不是没进去过,有什么稀奇的呢。就是批评一下,小小的年纪,就心存不良,长大了还能了得吗?看着老师气咻咻的脸,下面的偷笑和正义的呼声此起彼伏。本来的,老师不论怎么启发,都不想举手的。可是,那天情绪莫名的就冲动起来,举了手。老师就发现新大陆似的,激动的请同学们鼓掌祝贺。心里便不好意思的想着:掌声,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来了,好没意思啊。

村边的一隅,有一方池塘,没有小鱼欢快的游荡,没有荷花的多情点缀,不过,就是一潭死水。可那会儿,它可是我们浩瀚的游乐场。几枝沧桑的歪柳,舒展着飘逸的枝条,曾几度,打磨着我们的粗袄粗裤,惹来了父母的多少次追打。夏天,一群光着腚的顽童,游历其间,泼水潜泳,嬉闹无常。路过的乡亲们,就指手画脚的评说着:瞧,这群不知羞耻的东西,都快要顶媳妇了,还这样闹腾。可池塘也会发怒的,多雨的季节,水就会比平时多了很多。那天黄昏的时候,它就悄无声息的吞噬了一个同伴的生命。晚上,我们用被子蒙着头,那叫魂的声儿,还兀自的钻进耳朵:小明,回来啊,小明,娘在呢……梦里,小明的笑脸就会变幻着千姿百态,搅动着漫长的黑夜。如今,池塘没有了,歪柳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方方柴垛,一堆水泥转头浇铸的房屋。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张老师夹着教科书走了过来,看着我说:小可,想什么呢,又在构思啥大作了吧。

我笑了笑,说:老张,我在等着你来揍我呢,你不是嫌我把雨水溅到你身上了吗?

老张也笑了笑说:你小子还记着啊,苦大仇深的。当初要不是我没穿泥靴,非把你揍个稀巴烂不可。

我说:呵呵,我正想着,怎么把你当初的囧样写成个什么玩意呢。你信不?

老张说:呵呵,我信,我信。

童年记忆之四 挖药材

文/如海波澜

稍长,大概十岁左右,看到同村的叔叔大爷、哥哥姐姐们上山挖药材挣钱,羡慕不已。自己也拿上特制的小镐,小笼,到离家近的前后山上去刨黄芩。一则之前跟父亲上山下地时已经认识了黄芩从春到冬的样子,二则供销社春天最早收购的药材只有黄芩和苍术,三则我家前山后山离家很近的地方就有黄芩。

清明一过,在向阳的南坡,紧跟居久花之后拱出地面的植物就是黄芩,它的嫩芽绿得鲜亮,在干枯的小權木和茅草丛中显得格外醒目,只要瞥见一抹鲜绿,十有八九就是黄芩。先将上面的枯秧敲掉,再根据嫩芽的多少判断根的大小,约摸距嫩芽一尺的地方开挖,一会儿功夫,一棵黄芩的根就被我提出地面,主根上分出几个须根,赭黄色,老一点的颜色深些,嫩一点的颜色浅些,如果被挖断了,那断面则是鲜黄的颜色,很好看!

自己挖了几次以后,就想到更远的地方去挖,但是害怕,不敢独自去,就叫上同龄的四叔和大侄儿,一块儿搭伴儿上山,互相有个照应。我们一路说笑着上山,一边眼睛四下里搜寻,看到有黄芩分布,我们就立即分头寻找,呈品字型散开,各挖各的,时不时互相看一下,如果离的太远了,我们就会自动相互靠拢,始终保持大概相等的距离,以免走散或者一个发生危险时好及时救援。

开始时我们只挖黄芩,后来看到苍术也挖,苍术发芽稍晚于黄芩,主要分布在山头有裸露山石的石缝中,也有长在山脊阴阳交界的地方的,埋的较浅,比较好挖,块根,灰黑色,长满根须。只是它太不值钱,只有一分钱一斤,即使后来涨价,也没超过三分。所以,我们还是以黄芩为主,大约是六分钱一斤。

有时挖的起劲儿,一直到日落西山,我们才一块儿回家,为了保持药材的水分,不掉秤,还要在园地里挖一个坑,把挖回来的药材埋进土里。有时要攒好几天,然后一块儿拿到供销社去卖。如果多,有时可以卖到一两块钱,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哦!超有成就感!

那时全公社只有供销社可以买卖东西。供销社在公社所在的大庄,旁边有两棵大槐树,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的那种,据说有一千多岁了,每到春夏之交,槐树上便开满槐花,走在树下,闻得阵阵幽香。槐树边上还有一个戏台,记得在台下看过莲花落。戏台后面就是供销社,分三个门市,一个叫百货门市部,一个叫生产资料门市部,还有一个就是土产收购门市部。我们先把药材拿到土产收购门市部,在那里过秤,开票,上面写上了重量、单价、金额。拿了这张小票,再到百货门市部交给柜台里面的人,里面的人在钱匣子里找对了钱交到我们手里,还顺便问一声"买点儿什么呀?"我摇摇头,心说,我才不买呢,先攒着,以后买我喜欢的小人儿书!在门市部里转上一圈,看一看花花绿绿的商品,瞥一眼食品柜台里的糖果,捏一捏手里的钱,咽一口唾沫,一狠心,转身走出门市。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盘算着,趁着没开学,再挖几天药材,开学交学费、买纸笔墨水就不用跟家里要钱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把村子附近的山跑了个遍,不管是平缓的山梁,还是陡峭的悬崖,都留下了我们矫健的身影,挖的药材也不限于黄芩苍术,什么远志、天南星、元胡、桔梗、草河车、白尾、防风,等等等等。从春挖到夏,从夏挖到秋。

我挖药材的钱除了用在学习上以外,大部分变成了小人儿书,每当放学干完家务,或园子里的活计,我就打开我专用的书箱,拿出一本本小人儿书翻看,吸引我的不光有精彩的故事,还有精美的画面,而且是不同的画法,那时虽然叫不出名称,但那黑白的世界,就足以使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童年放牛的记忆

文/邓继琼

儿时,每天早晚必须放牛是大人交待我的事情。在那个年头,大人要挣工分,一年上了头,不超支的户主才好在过年时分到一点粮食。

一早或晚,从大人手中接过牛绳子,拉着一走"踢踏踢踏"沉声作响的老牛,闻着它身上那些散发出的布有蝇蚊叮咬的牛骚味,看它用舌头啃吃的贪婪样子,又怕它那一对大角和喜欢打蚊子摇来摆去的耳朵、尾巴,尽管心中有些不乐意,但是没办法,谁叫我是家中的长女呢!

不是农活很忙的季节,爷爷会跟在我和牛的后面,用他当作宝贝一样的烟杆吸着他离不得的叶把烟,走得极慢,他的腿因当年拉壮丁的时候藏匿在山中不幸摔下山来,一到变天就会疼。所以他总是走在我和牛的后面。那时候,不到十岁的我因个子小,一手拿着作业本或第二天要背的书,一手牵着牛绳子,心急着当天老师布置的功课,就走得特别快,因此更多时候,那条粗长污黑的脏牛绳总是被我高高地举过头顶背在脑后。逢此,爷爷就叫我走慢些,他说这样牛也会很累的,而他也总是跟不上来。

等到牵着老水牛喝完水再到了有草吃的山坡上,我就可以将放牛的任务暂时交给爷爷。然后完成我的作业。作业有时多有时少,摘些桐子树叶或荷叶,往田梗或者山坡那么一铺,就成了我写字的书桌了。有爷爷牵牛的时候,我就可以心安地完成自己的作业,而不会担心牛会吃了别人的庄稼后受人埋怨。如果活忙了,爷爷不在的时候,我则要不断地将牛和"书桌"挪窝,以完成大人和老师交给我必须完成的光荣任务和作业。

童年时的我喜欢唱歌,在学校一直也是当班上的文体委员。放着牛看它吃草的时候,也是我唱歌的舞台。我是唱给牛儿和自己听的,当然也有在附近地里忙活的人们。当年所唱的歌也不只是清一色的"东方红,太阳升……",有在放牛时候听村子的高音喇叭或是高我一辈的叔叔唱的"龙的传人","知音"等。从小,我的嗓子清亮而脆嫩,总是撩得牛儿不时地边嚼着草儿,边抬头来看我,地里的人们也逗着让我再唱一首呢。小时害羞,在人前表演总显得有些怯意。一只眼睛的生产队长常与大人们鼓励我唱个歌就给支花铅笔,在这点诱惑的指使下,我便亮出自己的甜美歌声来。拿了队长奖赏的花铅笔,第二天就到学校的同学间去炫耀了呢!

作业写完后,广播也响了。这个时候也不错,一边看着牛无忧无虑地吃草一边听着广播中的新闻消息,歌声,故事等等,当年的"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栏目,被我模仿着学了上千遍吧!在当时,买不起收音机,也没有电视,广播可以说是唯一的让我接触到外面世界的媒体了。现在忆起,当年也许正是因为每天放牛听广播,才让我对写文章有了兴趣的吧!

有时候,爷爷在身边的时刻,他会让我壮起胆子踩在牛角上骑上牛背,牛背上的麻袋要先垫好,我却总是嫌太脏不肯上去。爷爷就鼓励我,给我讲他曾经骑着高头大马的故事,也许这故事让我有了骑牛的雄胆吧,便鼓起勇气骑在它身上。

放好了牛,回去的时候,总是要看一下牛的肚子上那个窝是否填得差不多了。牛是庄稼人的命根子,没有它田里的活指靠着谁去呢?所以,每天我都要负责将它喂饱后再拉它到堰塘喝足水才能拉回牛栏屋中。拴好牛绳子再将大人事先割好的夜草给它扯得松松散散地放在食槽让它吃饱。

在我的记忆中,大水牛性情比较温和,很少使性子。但有一次,它碰上了它的仇敌——另一头拦着放的别人家的公牛,一下子就红了眼,我拚命拉也拉不住它,紧接着它挣脱我手上的绳子与另一头牛头抵头地打在一处,从山上打到山下,我吓得大哭,飞跑过去喊正在队里出工的父母。一听说两头牛在打架,生产队里的人都来了,有点火把用竹竿举着想把它们烧开的,有用粗缆子锁住牛的后腿倒后倒拉的。可是这两头牛已经边打边滚到汛期放水的山沟里去了,狭窄的沟体将我家的牛仰面朝天挤在一处动弹不得,另一头牛因为滚下来时刚好在上面就被大家强行拉走了,母亲也大哭起来,担心牛这样仰了肝会死掉。边哭边去用手刨沟边的土,父亲一看情势十分危急,赶紧拉走了母亲,并与众人找来粗木杠子后,将牛慢慢弄起。筋疲力尽的水牛脱离了危险,但是它躺在山坡上喘着粗气,眼睛里含了满眼泪水,我在大人们营救水牛的过程中惊慌失措,浑身发抖躲在一颗大刺槐树下不敢靠前,约莫过了近一个小时,兽医也被人请来了,看了看牛说没有大事,牛也慢慢挣扎着起来在沟边喝了点水后被父亲小心地牵着回家。而我在那晚回到家后也大哭了一场。到如今,时隔30多年,母亲看到牛打架时急切的神情和充满恐慌的脸,仍有时让我眼前叠现那些清晰的画面,记忆犹新。

近年来,随着以机代牛工程在农村的推进,高效率的机械化操作取代了农民一身泥水在田间的繁重的体力劳动,耕牛也正在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童年放牧耕牛的记忆却让我体验了当年农家的艰辛和对每一种生命的呵护关爱。

童年往事

文/曹 矞

不知怎的,年龄越大越爱怀旧,怀旧情结似乎愈加浓厚。近年来老是让人回溯童年,许多童年往事如同放电影一般,一幕幕在眼前闪现……

最使人难忘的是在老家山地曹家墺的四合院生活的那一段童年岁月。不知是哪朝留下的古朴庭院,四周是瓦房,中间一个天井。黑乎乎的房檐,一溜溜儿整齐好看的滴水瓦。到了夏天,瓦楞上竟长出几根根绿莹莹的草木,格外显得古朴沧桑。冬天下雪了,房檐滴水瓦下面吊着一排排长长的冰凌子,使冰天雪地的冬天更加洁净美丽。

这个四合院子,由三户人家居住,都是我们曹家自己人——叔伯兄弟一起住。听奶奶说,这是解放初期打土豪分田地那时候才分给我们这些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贫苦农民的。

奶奶说,端午节前,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就出生在这四合院的一间小屋子里。哭声响亮而清脆,给曹家带来了喜悦和希望。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们闻讯纷纷赶来道贺志喜。两岁时候,我就有了一个小妹妹。从此,童年的我主要就由奶奶照管,夜里跟着奶奶睡。

四合院西边还有一个偌大的后院。后院有石磨,有石桌石凳,有桃树苹果树,还有一棵一出地面就开了几根杈、树冠很大的桂花树。每到夏秋季节夜晚,我们院子很多人,祖孙几代,常常聚集到后院树荫下纳凉。中秋节前后,三三两两爬上花香四溢的桂花树上,自由采摘桂花,将其晾干后泡茶喝。到了晚上,大家聚集在一起,嗅着一阵阵桂花的悠悠清香,一边吃月饼,一边聊天赏月。直到夜深人静,也不愿离开睡觉。

又一个寂静夏夜,月儿悄悄爬上了树梢,露出了她那十分迷人的笑脸,毫不吝惜地将她的美丽播撒到人间。此时,庭院月色如水,树影秀丽如画,我们也不约而同地来到后院,不禁仰头望月,却意外发现月亮那里也有一棵婆娑大树。

"奶奶,您快来看呀,月亮上面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我惊奇地呼唤着奶奶,希望这个意外的发现能够得到奶奶的证实。

奶奶移动一双小脚,一摇一晃地走过来,笑着说道:"你怎么发现的?月亮上的确有一棵大树,那是棵桂花树。"

"真的吗?月亮上也有桂花树?"妹妹感到十分奇怪,迷惑不解的问。

"那还有假,孩子。确实有桂花树。"奶奶肯定地说。

"你看你看,奶奶",我指着天空中的月亮说,"不仅有桂花树,还有一个人正在树下砍树呢。"

奶奶表扬我说:"你观察得很仔细,是有人在树下砍树,那是个男人,叫吴刚。"

"吴刚?他是谁?"妹妹好奇的问道。

于是,奶奶就给我们讲述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使我们了解到即使神仙也有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也不可能完美无缺,而何况我们这些人间凡人呢?

此后,我们就隔三差五地央求奶奶讲故事。她先后给我们讲了牛郎织女、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爱情故事,我们听得常常入迷,如痴如醉,被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深深感动了。

又一次月下纳凉,我用手指着月亮,和弟妹们一起议论嫦娥的美貌与孤独,被奶奶看见了。她连忙大声制止我说:"孙子,不能指月亮,谁要是指月亮,月亮就来割谁的耳朵!"

"割耳朵?月亮不是在天上吗?"我疑惑不解地问道。

奶奶吓唬我们说:"谁指月亮,等睡着了以后,它就从窗户窟窿偷偷钻进来,悄悄割破谁的耳朵。"

我们真被奶奶的一番话唬住了。抬头看月亮,天上的一轮明月还真像是一把锋利的刀,而且似乎在对我们狡黠地眨巴着眼睛,暗暗地偷笑呢。我们越想心里越害怕起来。

"奶奶,我刚才不小心指了月亮,它要来割我的耳朵,这可怎么办呢?"我很着急地问。

"我也指了月亮,怎么办呐,奶奶?"妹妹也很害怕。

奶奶略带埋怨地说:"谁叫你们指月亮的,让它割掉耳朵,活该!"

"奶奶,你就告诉我们吧,该怎么办呀?"我几乎是乞求道。

"不怕,不怕。只要你肯认错,跪在地上给月亮磕几个头,它就会原谅你,不会割你耳朵了。"

我们就信以为真,赶忙跪在地上磕头作揖,嘴里念念有词,乞求月亮原谅,不要割我们的耳朵。

"月亮啊,月亮",奶奶见我们跪下磕头,就仰头对着天上的月亮说,"你就原谅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吧,大人不计小人过。"

晚上躺在床上,还一直在担心月亮能不能原谅,会不会趁我们睡着了来割耳朵。

第二天清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赶忙用手摸一摸耳朵,爬起来到镜子面前一照,果然不曾割,心中一喜。心想:幸亏有奶奶提醒,否则就坏了。

后来我上了小学,有天晚上无意间又指了月亮,却忘了向月亮磕头作揖。早晨起来才突然想起,一摸耳朵,一点儿也不痛,似乎没有事儿。但还是不放心地来到镜子前仔细看,两只耳朵完好无损,没有丝毫被割的痕迹。我不禁笑了起来。原来那是奶奶骗小孩子的话,是善意的谎言。

童年的小小鸟早已飞走了,杳无踪迹。童年,童年,多么令人留恋想念啊!现在,回想起那些童年往事,仍然觉得挺有意思,那的确是我童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

我不禁怀念起小脚奶奶来,想她走路一摇一晃地样子,想她的音容笑貌,想她对我点点滴滴的爱。屈指算来,奶奶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奶奶啊,您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不好?寂寞不?您是否知道我——您的孙子十分想念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