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经典哲理小故事
倚栏轩精选10篇10个经典哲理小故事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10个经典哲理小故事(精选10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儿时捅马蜂窝
文/郭旺启
不知什么时候,家门口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马蜂窝,马蜂常在门口飞来飞去。我害怕孩子进出门时,不小心惹恼了马蜂,就赶紧趁着夜晚,拿上木棍,捅掉了马蜂窝。捅完后,我心里的这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对于马蜂,我一向没有好感。回想小时候,我虽然不是特别胆大的孩子,但是也干过捅马蜂窝的事儿。
记得小时候,我家院子外面有一棵大槐树,每年春天都会开许多槐花。刚开的槐花吃起来又香又甜,我们小孩子常常摘槐花吃。也许是因为槐花的香味,吸引了一群马蜂在槐树上安家落户,建造了一个大蜂窝。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看见后,我就问大家:"你们敢不敢把马蜂窝捅下来?"大家都说敢。因为马蜂窝位置比较高,我们决定用石头砸下来。于是,我们每人手拿一颗石块,站在马蜂窝下面,说声:"砸。"我们手中的石块便一齐砸向马蜂窝,其中一颗石块正好砸中了马蜂窝,马蜂受到了惊吓,一下子倾巢而出,像一群小轰炸机似的向我们飞来。此时,我们赶紧四散奔逃,我跑了几米后,就赶紧趴在地上,捂住头部。因为,我们知道马蜂对于破坏蜂窝的敌人总是紧追不舍,毫不留情,不蜇目标不罢休。即使是这样捂住头部,我还是被一只马蜂狠狠地蜇了,顿时感觉到头上火辣辣地疼,并且鼓起了小包。我心里恨透了这群马蜂,第二天,我们找机会终于把马蜂窝除掉了。
后来,我家二楼的屋檐下也出现了一个马蜂窝。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不再那么鲁莽了,决定晚上火攻。到了晚上,我在一根长木棍上缠了些碎布条,又滴了些煤油,点燃后,就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火把向楼上冲去。当然,这次,我头上戴了一顶帽子,也做了一些保护。走近马蜂窝,我举起燃烧的火把,心里想:你们要完蛋了!很快,马蜂窝就被火把烧掉了。我也赶紧躲进屋子,免得马蜂有机可乘,再蜇我一下,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最终,我有惊无险地大获全胜。
儿时捅马蜂窝,虽然算不上是什么勇敢的事情,但是,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切不可鲁莽,要三思而后行,用智慧战胜对手。
得理也让人
文/怡然含笑
正在热播的《归去来》中,有个情节——劳拉侮辱中国留学生萧清,数落她抢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校内工,并且将橙汁泼在了萧清的身上。
萧清为了消除误解,把自己的校内工让给了劳拉。劳拉知道真相后,向萧清道歉,并给萧清一杯橙汁,让她也泼自己身上,萧清却把橙汁喝了。萧清的做法,让外国留学生折服,让我们喝彩,这就叫"得理也让人".
一般情况下,无理者还要强词夺理,更何况得理者,怎能轻易低头呢!所以能做到"得理也让人",是不容易的事。
曾定做一件衣服,约好一周去取,去了没做好。再约三日后去取,去了仍没做好。店主总推说事多。
谁的事不多呢?谁的时间都一毛不值,谁的腿都是用来白跑的,"诚信"哪儿去了?
这些质问,咕嘟嘟直想往外冒,但我还是使劲儿摁了下去。又等了三日。
此事过后,我有点服了自己。终于学会了"得理也让人".
红尘滚滚,熙来攘往,本就少不了摩擦;再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小节并非原则问题,何必较真儿呢?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姑娘上了高铁,见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男士。她核对了自己的票,客气地说:"先生,您坐错位置了吧?"男士拿出票嚷嚷着:"看清楚点,这是我的座,你眼瞎了?"
女孩仔细看了他的票,不再作声,默默地站在他的身旁。一会儿高铁起程了,女孩低头轻松对男士说:"先生,您没坐错位,您坐错车了!"
起初,感觉女孩做得漂亮、解恨。之后,却感觉女孩做得有点过了,还是睚眦必报,"得理"后没有"让人".
凡事说着容易,做着难。人在气头上,就像洪水翻滚,要立马停下来并退让,那是需要极大的自控力、极宽的胸襟与极高的修养的。
孔子也曾教"得理"的颜回"让人".
买布的与卖布的起了纠纷,买布的嚷:"三八就是二十三,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路过,就插嘴其中,欲摆平此事,结果引火烧身,买布的赌上了"头",颜回赌上了"冠".找孔子评判,孔子判颜回输。
让了,颜回只是输了"冠";不让,那就是一个脑袋。得理也让人,孔子教颜回赢的是人格。
这有意义的一堂生活课,上了二千余年,一直到今天仍散发着光辉。
可见"得理",仍需让三分。不妨一试,海阔天空。
让生命充满激情
文/刘枝
上周末,我们全家人到龙潭公园散步。
一入园,我就被嘹亮的歌声吸引了,原来是"老年合唱团"正在湖边演唱,足足有六七十人。大爷大妈们手捧歌本,神情专注,在乐队的伴奏下饱含深情,放声高歌,歌声或欢快或激昂,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欣赏。虽正值寒冬,但这热烈的歌声却让人们感觉格外振奋。乐队也都是老年人,演奏相当专业,键盘长笛一应俱全,各种乐器配合默契。当《一壶老酒》的音乐缓缓响起,大家投入地唱了起来。这是一首思念和赞美母亲的歌,饱经风霜的老人们唱起来深情而悠扬。"喝一壶老酒,让我回回头,回头啊望见,妈妈的泪在流……"我也陶醉其中,跟着哼唱起来。一曲终了,周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围观群众连连叫好。
再往前走,"咚锵咚锵……"的鼓点声传入耳中,大鼎旁边,一群老奶奶正眉飞色舞地扭着秧歌,她们左手挽绸,右手拿扇,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扭腰、摆手、转圈,手中的彩色绸扇上下翻飞,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飞舞。她们轻盈的舞姿、自信的神情,哪里像是花甲之年的老人。一旁伴奏的老爷爷们,有的吹着唢呐,怡然自得;有的敲着大鼓,稳健激昂;还有拍着镲,咚咚锵锵,热闹非凡。喜欢民族音乐的我,一时看得有些入迷。
"最美不过夕阳红".享受生命的激情和绚烂,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辛苦大半辈子的大爷大妈们,更有权利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生命的热烈。他们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在音乐中沉醉,在舞蹈中释放,不仅仅为了强身健体,更为了在愉悦中安享晚年,不负美好人生。
知足常乐是修为
文/陈世渝
我有一个朋友,每次见到他都乐呵呵,好像从来没有忧愁烦恼的时候。出于好奇,我问他,每天这么高兴,像中了大奖似的,有什么秘诀吗?他哈哈大笑,说,哪有什么秘诀呀,就是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所以才开心快乐。愁也一天,乐也一天,为啥要自寻烦恼呢?把任何事情看淡点儿,不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心胸就宽广豁达了。现在退休了,每月有退休金拿,钱多钱少,知足就好。每天早晨去爬爬山,既呼吸了新鲜空气,又锻炼了身体,有什么理由不高兴呢?
有个老太太,在菜市场摆了个饺子摊,一边包,一边卖,常常有人排队等她的饺子。她的饺子干净卫生,货真价实,皮儿筋道,馅儿好吃,可老太太每天只做半天,卖完就收摊。
那天,我对她说:"你生意这么好,怎么不请人来帮忙多赚钱呢?"老太太说:"一个人吃不过两碗饭,睡不过三尺床,我要那么多钱做什么?每天能挣几十元,我就心满意足了,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呢?"
我退休后,不再忙碌地赶时间。每天买买菜做做饭,看看书报写写稿,闲适惬意。别人开宝马奔驰,我则安步当车。不攀比,不羨慕,过自己的日子,做喜欢的事情,享受每一天,尽力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倒也其乐融融。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一首这样的打油诗:"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总不如。回头再一看,还有挑脚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知足常乐,不是平庸和无为,而是一种心态,是更高层次的修为。做个知足常乐的人,快乐才会一生相随。
孝顺老人要会"顺"
文/盛会
百善孝为先,孝顺顺为先,为人子女,不仅应赡养,更应善待父母。但笔者身边有位84岁的独居老人李大爷最近却高兴不起来,原来,自从自己谈起了恋爱,3个儿子都打电话要和他断绝往来,老人说:"我没偷没抢,没觉得自己丢人。"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总会或多或少遇到这样的老人,他们有子女,有家庭,不为生计所迫,甚至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却拥有一些在外人看来"奇怪难懂",更让子女们觉得"抬不起头"的兴趣爱好。比如,有的老人去给别人当模特,子女不理解;有的老人发挥余热,挣点小钱,子女不理解。李大爷的苦恼,是现在很多老年人的共同心声。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让自己快乐的事,却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料,甚至变成子女与自己交恶的理由?
在传统观念里,子女承担赡养的责任,让长辈晚年衣食无忧就算作孝顺,可在生活日益多元化的当下,尊重老人的生活选择,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其实也是理所应当的。
孝顺老人要会"顺",养老敬老的终极目标,不是一味强加给老人们自己觉得合适的生活,而是让他们真正感到开心与舒心。而要做到这一点,光凭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是远远不够的。新"24孝"行动标准曾一度引起人们的热议,比如,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每周给父母打电话、教父母学会上网,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其实更强调的是"顺从",也更突出了对老人的心理关怀。
希望天下做儿女的能够辩证看待"孝"与"顺",既不为了尽"孝"而盲目地去"顺从",更要尽量做到对父母、长辈的恭敬,尽心奉养自己的父母,耐心倾听老人的心声,真诚理解并支持老人的爱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顺的第一步。
没那么难
文/吴小凤
一次搬家,搬家公司费用太高,我索性找了两个师傅,租了一个小货车,自己参与体力活,几个小时弄完,省了好几百块钱。
有一次,急着用电脑,路由器却出现故障,我差点就跑去网吧了。后来,自己边打电话咨询边慢慢研究,居然弄成功了。
然后发现,其实好多事没那么难,自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是因为懒,不愿意尝试,便认为自己做不了。
我在琴行里做过吉他老师,经常有人来咨询吉他,先让我弹点曲子听听,听了后,兴趣盎然,后来,自己试试,哎呀,手指按在琴弦上太难了,算了,不学了。我的生意就泡汤了。
其实,每一样乐器都不容易,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坚持下来就好了,只是很多人因为怕"难"而拒绝了开始。到今天为止,还有一些同学告诉我想学吉他,但是因为"难",迟迟没有行动。很多年前,他们就对我说过,如果早动手,现在已经会自弹自唱了。
"我不会啊!"一脸无奈、渴求帮助的表情,这样的人,生活中并不少见。是让你研究宇宙飞船吗?是让你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吗?都不是。
从没有一个人会因为自己会的东西多而痛苦。无能,大多时候是自己怕难,而不敢尝试。越不敢尝试,你不会做的事情越多,你的障碍也就越多。
据说,人的大脑大部分未被开发,潜能无限。所以,我们为何要给"难"找那么多理由?没有人天生就会,但,我们有学习的能力和时间。约翰·列侬27岁才开始学钢琴,村上春树29岁才开始写作,所以,只要开始,一切都不晚。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从小就常听到这句话,长大后,方知其深刻有理。
别怕难,学会一样技能,你就会多一种方便,技多不压身,会的东西越多,越可以从容地去面对生活。
救急不救穷
文/一池月光
曾经对"救急不救穷"这句谚语充满了不解,总想不通:既然穷,为何不救呢?请教我的启蒙老师,他说:穷,须帮其立志;急,应助其财物。
老师还给我讲了一件事。
他曾在本市一所省示范高中任教,每天开车上下班,邻居一个家境贫穷的男孩恰巧也在该校就读。这年冬天,大雪纷飞,他看到这个男孩在风雪中骑车上学,就动了恻隐之心,决定让男孩和他同车而行。一来二去过了三四个月,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老师的母亲生病住院,上班前、下班后他要到医院陪护,于是男孩失去了坐车的机会,却不习惯于骑自行车上学,感到很委屈!没过多久,师生中便有了他吝啬小气的传言。老师觉得很生气、很无奈:悔不该当初帮了这个不该帮的忙!
还有一个同样真实的故事。
一位女教师,决定资助一个贫困女孩念书,负责她高考前所有的学费、生活费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刚开始,女孩感激不尽,学习也很刻苦,中考顺利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
但到了高二,女孩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生,心里眼里全是他,根本无法静心学习,成绩也急速下滑。次年高考,女孩只考了个"三本"的大学。考虑到昂贵的学费及女孩的学习态度,女教师拒绝继续给予捐助。本以为这件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没想到女孩跑回初中找到班主任,哭诉女教师这几年没有给到她足够的关怀: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教师女儿的旧衣服,手机用三年了也没换过,现在又不供她读大学,她简直不想活了……
这位女教师遇到尴尬,就在于她当初只知救其穷,不知从根本上立其志。
受助者的感激,总是会随着帮助的增加,以及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递减,当递减到一定程度时,受助者几乎已经坦然地接受别人的馈赠,并认为这是一种义务,是理所应当的,甚至会主动提出更多的要求,而且,不觉得有丝毫不妥。而一旦助人者停止资助,受助者就会心生怨念甚至是仇恨。
当一个人快饿死时,有人给了他一个馒头,他大难不死,当然会感激涕零;接着,还有人给他馒头,他就能吃上一顿饱饭了;然后,依然有人不断送他馒头……他就会形成一种以接受救助为理所当然的生活习惯。他很可能在想:为什么只知道送馒头,我还需要衣服,我还需要钱……
真正需要帮助的,永远是那些遇到了急事、难事的人,比如突发急症,无钱医治;比如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一味地救穷不"救志",只会让对方漠视你所付出的,从而助长他安于"穷"的情绪和思想,结果害人害己。
日子不要将就过
文/苗君甫
晚上刷朋友圈,看到朋友在晒她家的晚餐,应该是自己做的,糖醋小排、麻婆豆腐、可乐鸡翅、香菇肉片、蚝油生菜……荤素搭配,看着很让人眼馋,可等我再仔细看一下她装菜的器皿,一下子就没了胃口。有超市的赠品塑料盆,有缺了豁口的碗,有搪瓷缸、玻璃碗,还有几个颜色、大小都不一样的盘子。菜是好菜,也许色香味俱佳,但因为这些装菜的家什,菜的效果就打了折扣。
这个朋友我很熟悉,口头禅是:日子都是将就着过。我去过她家,阳台上养花也是就地取材,器具多种多样,有泡沫箱子,有茶杯、脸盆,还有贴着标签的空油壶……我曾经问过她,为什么不去买花盆?她说:"将就着养养就行了,在哪儿养都是养,何必去花那不必要的钱?"
朋友的家庭条件还可以,根本不是买不起花盆和盘子的人,但她选择了将就,主动把自己的生活质量降低了。
我从来不觉得生活质量和金钱有重要联系,但一定和生活情趣有关。如我喜欢的灵子,一进她家,总是有清新的感觉。晨练路上摘下的一把狗尾巴草被她配了绿叶插在青花瓷的花瓶里,妖娆生姿;几株铜钱草在小瓦罐里对着太阳微笑;甚至连餐桌上的餐巾纸也被她折成了花的样子……虽然都是随手可得的小物件,在她手里却成了家居的最好装饰。而她也不慌不忙地优雅着,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从来不怀疑,有生活情趣的人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多美好的瞬间和愉悦的享受。这种愉悦感不仅可以让生活更有味道,也可以让工作更有动力。
也许有人说,经济条件太一般,日子便将就着随便过吧。但生活情趣从来都和经济条件无关,只和心态有关,一套精美的餐具,一摞好看的瓷盆并不会让我们的生活陷入困境,它们带来的愉悦感却是无价的。
有生活情趣的人,不会让自己的生活潦草而敷衍,更不忍心让自己粗枝大叶地活着,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每一点快乐,并用巧手装扮它。日子这么匆忙,生活压力这么大,有生活情趣的人,心情更舒适,人更有魅力,朋友也更多。
心不可测
文/翟学聪
就在前几天,一个之前的同事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很有意思的信息:"不要试探,经不起考验",配了一幅饶有趣味的图。在当时并没有深入的去想像这样一种情况会在生活中怎样体现。
之后不久,一个远方的朋友给我来了一个电话,平静的诉说了一段他的往事,让我颇感吃惊,但又真实的反应了人性。
这个朋友是位刚刚步入中年的男人,和大多数中年人一样,面临事业转型,生活压力陡增的局面,上有老,下有小,不幸的是,婚姻生活也出了问题。当他把他的遭遇用异常平静的语气倾吐出来时,我甚至不敢相信这是他自己身上发生的事。
他是个长期驻外的销售石油开采系统配套设备的销售人员,因为销售和维护同时要承担,所以无法照顾家庭,只好让妻子留守家中。在婚后的2年多时间,婚姻生活还算幸福,但在第三年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妻子的行踪开始变的不定,开始频繁的和同事,和朋友进行各种聚会。后来的事情他只是模糊的的说了一些,但是可以预测到。他说他当时最初的想法是选择分开,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他做了妥协。但是不久,发现很多事并没有向他所期待的方向发展,最终结束了4年的婚姻。在描述这一切的时候,他反复在说:"人性经不起测试,当你做出一次妥协,别人就会试图让你永远妥协下去。"
听了这样的事情,让我再次想起了那天朋友圈信息:"不要测试,经不起考验".忽然想到很多关于心不可测的事情,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勒索""蛮狠""贪污""堕落""欺骗"等等卑劣的行为。每一种都是在真实的人性面前群发生的事。我们总是强调法律,强调道德。但是在赤裸裸的利益和诱惑面前,人性真的可以变得异常的丑陋。
也是在前不久,听说了另外一件事情,很让人吃惊。在一个单位,两位同事因为工作原因发生了争执,老板居然直接扯住一个的衣服拉出办公室就是拳脚、恶语相加,整个空间死一般寂静。大家张口结舌,不知所以。这件事最终以一个人的离开作为了结。
这些行为或许就是人心在关乎自身利益和需求时的一种原始行为。前面哪位朋友的妻子在面对纷扰的世界时,没有担负起婚姻中的角色,做了无法回头的行为。而这位朋友面对妻子的行为,因为绝望后产生的死心,让人心变得超乎寻常的冷漠。后面这位老板,因为在关乎自身利益时产生的原始冲动而变得暴戾。被恶语暴戾对待的这位朋友也在这样的不公下,毅然离开。我想这就是"试探"结果。婚姻中试探,那么婚姻也就没有婚姻了,职场中试探,最后只能是阳关道和独木桥。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总渴望一切美好都和自己有关。但人和人的不同是,有的人在幻想过后可以清醒的思考和抉择。而有的人却会迷失其中,越走越远。人心走向很多,但唯一不能朝黑暗走去,在阳光下才是真实的活法。
忍耐富贵
文/小川未明
这是一只又轻又薄又讲究的茶碗,雪白的底,像透明的白玉一般,上边烧着老爷的纹章。
"不错,是个讲究的作品,声音也好听。"老爷的官吏用手指在碗上弹了弹。
陶器匠毕恭毕敬地低着头说道:"已经无法再轻、再薄了。"
官吏点点头,命令陶器匠尽快把茶碗奉献给老爷,说罢,就回去了。
人们闻讯后纷纷议论着,说某个镇上的有名的陶器店给老爷精心特制了一个茶碗。
官吏把茶碗献到老爷面前:"这是我国有名的陶器匠为老爷特制的茶碗,尽可能做到了又轻又薄,不知老爷喜欢不喜欢?"
老爷接过茶碗欣赏了一番,见果真又轻又薄,轻薄到让人拿到手里不觉得手里拿着东西似的。
老爷问:"茶碗的好坏何以区分呢?"
"所有的陶器都以轻、薄为贵。又重又厚的,就不算是好茶碗。"
老爷点了点头。从这天开始,这个茶碗就摆在老爷的饭桌上。
老爷是一个意志坚强、能忍善耐的人,从不爱叫苦。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轻意流露声色的。新茶碗质地很薄,传热很快,拿在手里简直和拿着一块炭火差不多。一日三餐,老爷每次都要忍受烫手的痛苦。
这世上,有多少人不是在享受富贵,而是在忍耐富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