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亲情类文章

2023/07/26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9篇亲情类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亲情类文章(精选9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写给亲爱的母亲

文/若水花

亲爱的母亲,您好!今天是您的节日,我带着深深的感恩之情,在远方默默的思念您,回忆着您给我的爱,回忆着童年您带给我的快乐时光,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您祈祷,愿您老人家健康长寿!开心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亲爱的母亲,是您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用您无私的母爱抚育我成长。也许您已忘记逝去的岁月,可我永远记得,它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如一幅美丽的童话,挥之不去,今天想起,历历在目,让我留下感激的眼泪!

亲爱的母亲,我曾记得,小时候,由于我们姊妹较多,给您增加了不少负担,让您受了不少苦和累,然而您凭着精打细算,勤俭节约,使我们从来没有挨过饿,您的几个孩子个个身体健康,红扑扑的脸蛋就象秋天的苹果,人见人爱。

母亲,您曾记得否?我们几姊妹最高兴的是赶场天,因为那一天,您回来时会给我们带来好吃的米花糖,每逢这一天,我就带着妹妹们到村西头玩耍等您回来,当看到您提着蓝子的身影出现在马路拐弯的视线上时,我们高兴地欢呼,妈回来了!妈回来了!接着就跟风一样地跑过去迎接您。接下来,我们把篮子从您的手上抢过来,然后翻动着篮子里面的口袋,看看您给我们带来的米花糖,每一次您总是笑喜喜地说:"不要急,不要急。"然后不慌不忙地将袋子打开,将米花糖一快一快地第从口袋里拿出来,平均分给我和妹妹们,我们高兴地吃着,笑着,跟着您蹦蹦跳跳地回家。每当这个时候,我看到您还算年轻且美丽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但偶尔的时候,您没给我们带来米花糖,我们问您为什么,您总是用一句不变的话对我们说:"今天卖糖的老爷爷没来赶场。"当您说这话的时候,我分明看到您在偷笑,妹妹他们相信,我是不会相信的,我知道您是没有钱了,才耍了这样一个哄小孩子玩儿的把戏,我也偷着乐,可妹妹他们还小,什么也不懂,他们相信您没带糖来,是因为老爷爷没来卖糖,他们失望地拉着您的手,跟您回家,没有了往日的欢笑,看得出,他们又在盼望着下一次赶集的到来。

亲爱的母亲,我曾记得,我们小时的时候,父亲每次礼拜天回家,他总要去捕鱼来给我们改善生活,父亲是个捕鱼能手,每次都能捕到大大小小的鱼回来,每当热气腾腾香喷喷的鱼端到桌上时,我们几姊妹很快就围在桌子周围,目不转睛地看着锅里红彤彤的酸汤鱼,馋的直流口。母亲您和父亲都是最后上桌,你们拿起筷子将大条的鱼从锅里夹起来,然后把头去掉,一条一条摘好鱼刺,挨个放在我们的碗里,让我们吃,还不断地嘱咐我们慢慢吃,小心卡着刺,把我们照顾好了,你们才开始吃,可锅里剩下的就是鱼头和小鱼了,多少年都是如此,现在想起这些事,如若昨天,让我泪流不止!

亲爱的母亲,我们小时候最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我们就会有新衣服穿,有新鞋子穿,那时后我们什么也不懂,只知道高兴,但苦了您,一入腊月,您就要熬夜挨个给我们做鞋子,逢衣服裤子,好让我们上下一身新快乐过年。亲爱的母亲,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最开心的还有我们家过年杀大公鸡,然后拔下红鸡毛用来做键踢。除夕晚上,您没有休息,您告诉我们,30晚上是耗子接媳妇的日子,好好守夜,就能看到耗子接媳妇,于是我们就烤着旺旺的炭火,吃着您亲自炒好的花生和葵花籽,还有烤糍粑,然后一边天真地观察看有没有耗子接媳妇,一边看您在给我们缝制鸡毛键。可多少年来,我们没看到什么耗子接媳妇,只看到您每年30夜亲手给我们做鸡毛键,让我们欢欢喜喜过新年,您自己却无怨无悔。亲爱的母亲,童年的我们,几乎都是在这样乐乐融融的气氛中,度过除夕晚上神秘且快乐的时光!

亲爱的的母亲,我还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事候,那时我已经有12岁了,可以给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比如做饭,打猪草,但母亲您知道吗?我爱看小说,如红岩,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林海雪原等。为了看小说,我谎说要考试复习功课,没有时间做饭和打猪草,您相信了,并且非常支持,于是我拿着小说心安理得地看起来,如痴如醉地陶醉在小说的故事情节里,那管家里忙不忙。母亲,您大字不识,只是笑喜喜地看我在聚精会神地"复习功课",您也不会说什么要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出息之类的话,而您只会用朴实得掉牙的语言鼓励我要好好读书,不要留级。每每想起这件事,我心里很感内疚。

亲爱的母亲,在我们的成长中,您倾注了对儿女无限的爱,为了我们,您吃尽了苦,操尽了心,在点点滴滴细微的生活中,您把爱中最美好的礼物—-快乐带给了您的孩子,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家的无比温馨;无比幸福;无比快乐!亲爱的母亲,您留给我们的爱,是我心中永远的一首歌,这首歌,将陪伴我一生,直到永远!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您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您的大恩大德,此生难报。

亲爱的母亲,在您的节日里我要对您说:"母亲,我爱您,我永远爱您,就如同您爱我一样。"如今,您老了,头发全部白了,牙也掉了,眼睛和耳朵不是那么好使了,体力也大大地衰了。今天,该轮到我们好好报答您的时候了,您操劳艰辛的日子已经过去,让您快乐幸福安享晚年!这是我们几姊妹最大的心愿!在您的节日里,请接受我心中对您虔诚的跪拜!女儿深深地祝福亲爱的母亲节日快乐!

淡酒年华

文/听晓

我小时候看到的父亲是最爱喝酒的,无论母亲给他做的是什么样的菜,他都会在饭菜上桌之前小品两口,轻押芬芳,饶有滋味。

父亲很多时候还会怂恿母亲和我还有弟弟我们这一大家子与他一起喝。他说母亲呢,不至于要做个海量的饮酒高手,而总是要懂得一点酒的。在说我和弟弟时,他就转变一种表情,说男人大丈夫出门在外那是一定要懂得喝酒的,并且还要喝好酒。没了,他会再送几口酒到嘴里,还要捯几筷子菜再嚼两口。等将菜香和酒香都品完了的时候,他才会不紧不慢的说,那个喝好酒的意思不是说要喝多好牌子的名酒,而是喝酒要懂得分寸。

有分寸的饮酒?呵呵,这样的劝诫对于那个时候的我自然是模糊不解的。然而对于父亲饮酒的模样我却深深的记忆了下来。

的确,父亲大半生都是好饮酒的。在我们家族里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父亲生平的两大最爱,唱戏,喝酒。唱戏自是不必多说了,如今村里的戏剧文化是一落千丈,就是戏剧昌盛的那几年父亲也是没逮到机会上台的,更不用说现如今了;父亲现在只是一个心的钟情于酒,喝酒,品酒。

父亲对我说的有分寸的饮酒这话,他自己也是特别恪守的。父亲好饮白酒,米酒,啤酒,但即便是喝他最钟爱的白酒时,他依然没有一次喝高过,也没有一次让母亲担心过。记得有一次父亲在他朋友家喝喜酒,也是以白酒配桌的。因为离家很近,所以父亲朋友的劝酒之势,极为凶猛。然而父亲终于没有喝高,他仍然是很清醒的回到了家。我记得父亲那次回家还给我留了一只鸭腿,但父亲到底是醉意熏熏的拿在手里忘吃了还是真特意带回家的,这个我和他到现在都没有讨论出个共同意见来。

父亲好饮白酒那是老少皆知的,但父亲又不是随便就喝白酒的人。按他自己的意思就是:白酒总是在比较正式比较开心痛快时才喝的,米酒是在早上才喝的,只有啤酒是在任何时候喝都没有问题。父亲是这样说的,他也的确是这样做。

我就没有看到他频繁的喝白酒,甚至连早上都没有见他喝过米酒,他唯一喝着次数频繁的还是啤酒。这或许是跟那时候的生活条件有关,卖白酒或者米酒的串门小贩总是十天半个月不来一次我们村的。恰好父亲又只爱一个叫做"老酒鬼"小贩的酒,只要那个小贩不来,父亲就宁愿喝着啤酒也不愿意将就着喝村里小店从城里进货而来的白酒。

父亲总说,那城里的酒,特别是白酒,是好不到哪里去的;它还不如我自个儿酿制的白酒呢。但我自个儿不管是多仔细酿制的白酒,又是无论如何比不上"老酒鬼"酿制的。所以父亲在后来养成了个习惯,每次老酒鬼的酒过来后,他都要多备几斤;他还要和老酒鬼约定下次的买卖时间。

但即便如此,父亲对喝啤酒的情愫仍是高于喝白酒的。这个中缘由,大概就是因为白酒量少,他没有尽兴所致吧。相反,啤酒就成了父亲口头谈及的最多的一种酒。

那时候我家门口就有一家小店,是邻里的夏方阿姨开的。夏阿姨知道村里的老汉们都爱喝酒,又多喝不起白酒。所以在她店里,看到的多是啤酒。虽然那个年代里啤酒的牌子不多,但进到他店里去能看到的最多的商品还是那一瓶瓶绿油油包装的瓶装啤酒。

印象里父亲喜欢让弟弟跑腿去给他买啤酒,那是因为弟弟听话,不会像我一样朝他要小费。但小费也只是几毛钱,买一小袋茴香豆或者几颗糖果,还有大大牌的泡泡糖。可我是喝不习惯酒的,父亲什么样的酒我都不喜欢。每次父亲喝酒的时候,弟弟都会凑着喝一小口,然后就猛然吃菜。我是一小口都喝不了的,我宁愿喝水,或者吃糖果。

有几次饭菜都上桌了的时候,父亲才发现前一天的酒已经没剩下的了。他就差遣弟弟去买,弟弟不愿意去的时候他才让我去,这时候他就绕不过我了,只能同意我的小费要求。

"跨出高高的门槛,跑向大柳树,再转弯,绕道,进夏阿姨的矮门槛。"这就是小时候的我经常跑动的路线。在我的感觉里,夏阿姨店里的东西是永远卖不完的。包括啤酒,包括茴香豆。

而父亲永远是带着酒味的,我不喜欢那种酒味。

但当如今,当我真正的开始怀念起那段我曾经并不欢喜的岁月时,我却有那么重的感情。也许,我怀念它本身就是像父亲爱的那些酒一样,因时光弥留越久,就越是淡雅芳香。

写给儿子的真心话

文/温暖小窝

我的儿子聪明、善良、真诚、宽厚。我对他的爱是无私的,他对我的爱也是无尽的,我想对他说说我的心里话。

儿子,妈妈喜欢看你端坐在书桌前,一丝不苟地画着自创的漫画,有时低头沉思,有时热切地和我分享自己的思路,有时发出会心地大笑。儿子,妈妈喜欢看你认真地坐在床上,聚精会神地拼装自己的玩具,时而在零件堆里翻找合适的配件,时而认真地寻找正确的拼装位置,时而骄傲地冲我展示一下自己的阶段成品。儿子,妈妈喜欢看你热火朝天地在厨房忙活,叮叮当当、滋滋啦啦地一阵响声过后,自豪地端上来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让我们品尝。

儿子,妈妈喜欢看你捧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有时大声朗读,有时和我们分享喜欢的内容,读到精彩之处,还会拍案叫绝。妈妈喜欢看你端坐在书桌前,认真地书写自己的家庭作业,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停笔沉思,时而查阅参考资料。妈妈喜欢看你和小朋友们从家里找出一些瓶瓶罐罐,把它们摊到桌子上做实验,一会儿忙的不亦乐乎,一会儿摇头沉思,一会儿拍手欢呼。

儿子,妈妈喜欢和你一起去郊游,踏着自行车,吹着暖暖的春风,挖野菜、捉蝴蝶、放风筝,洒下一路欢声笑语。妈妈喜欢和你一起读书,一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谈古论今,凝结出一股股浓浓的亲子之情。妈妈喜欢和你一起探讨大自然的奥秘,我们在蚂蚁窝前看蚂蚁建造新居,在屋檐下看小燕子搭窝,在树下看啄木鸟为大树治病。

儿子,妈妈爱你,爱你一双会创造的小巧手,爱你认真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爱你热爱大自然的满腔柔情。

儿子,妈妈希望你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长大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后记:这是一篇鼓励篇,写完后我给儿子读了,不过我觉得前面说了儿子的优点,但是文字里面却没有都体现出来,问他需要改吗?儿子想了好一会儿,说:"不用改了,这样也挺好的,因为我听到了爱!"

母亲的"收藏"

文/徐学平

母亲的脸颊上又新添了几道皱纹,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许多……母亲老了。实在是经不住我和妻子的再三劝说,母亲终于同意搬过来与我们同住了。

母亲搬家的那天,我帮她去收拾东西。我惊讶地发现,母亲竟然保存了许多旧时的物件,家里俨然就是个小型的"博物馆".在母亲所有的收藏中,那台伴随她三十多年的老式缝纫机应该算得上是唯一的"大件"了,而母亲收藏最多的竟然是我的衣服,橱子里、柜子里几乎到处都是。这些衣物,记录着我的成长,也记录着母亲的岁月,我轻轻地抚摸着,心里顿时感觉温暖了起来。

母亲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天生勤劳,心灵手巧,家里原本普通的桌布之类的用品,经过母亲一番加工后就会显得很漂亮,并不富裕的生活因此而变得精彩和丰富起来。我上高中以前穿的衣服几乎都是母亲自己设计和裁剪后再用缝纫机做成的。母亲做衣服很有创意,我孩童时穿的衣服,大都镶着边儿,胸前和衣袋上还会有一些用彩色碎布缝制成的小动物或小人儿的图案,常常让同龄的小伙伴们羡慕不已。

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我渐渐地长大,生活也越来越好。专卖店里的衣服琳琅满目,总能选择到一些自己喜欢的,因此嫌费事儿也就不愿意再让母亲给自己做衣服了。反倒是有些过时的衣服尽管还很新却不愿穿了,母亲怕我扔掉就帮着收了起来,后来,我有不穿的衣服就会送到母亲那个"大后方".近几年,母亲的衣柜里又多了些小孩的衣服,那是她孙女的,她也乐得自嘲说自己就是个"老保管员".如今,年过花甲的母亲依旧闲不住,不时地打开缝纫机,给这个改改,给那个缝缝,一副乐此不疲的样子。

除了衣服这"专项"的收藏外,母亲还收藏了不少的"杂项".那是在母亲的小阁楼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旧木箱。打开一看,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我曾经用过的作业本、橡皮擦、铅笔刀……甚至还有一个木制的陀螺,想当年那可是我的心爱之物,我还歪歪扭扭地在上面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呢。看着看着,我的眼圈不禁有些湿润了。

纵然尘世间有着万般收藏,但无一不是源自收藏者心底的那一份挚爱。母亲用她独特的方式收藏着我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她几十年的漫漫收藏中,那又该是包藏了多少她对子女最无私的爱!

母爱

文/李博

迎着初春的暖阳,透过飞驰的车窗,我满脑子的思绪随风飘荡。整个身子似乎热得发烫,但我的心却感觉有些冰凉……

大年初三,还没有好好陪陪家人,特别是听听老妈的唠叨,就不得不匆匆离开,因为扶贫工作的需要,成都和大凉山还有两个地方在等着我,而第三个地方,雅安今年也不得不放弃了归去来兮的路。短暂的五天,与亲情相聚的大年瞬间而过。如果可以,我愿意放弃一切,把每天的钟摆拉长,慢慢地陪着您走!

阔别整整两年未与家人相聚,一切悲喜交加都在一个深深的拥抱中诠释和回报,老妈羸弱的身子骨更轻了,轻得可以抛起来,皱纹更深了,深得可以流淌大把思念的泪,头发更白了,白得可以长空飞雪,耳也不聪了,我只有更贴近她耳边才得以听见,老妈问我,是否在梦中梦见她?我说,偶尔有。但心里想,只有"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在千里儿不愁"啊。可她说,她唯一梦见的是我的两个哥哥,还有我的儿子;而我是国家的人,她放心,国家在管我,只是担心我回来不习惯,尤其希望我们一家三口一同回来,看看已十岁的她的孙子我的儿子雨晨……患有严重风湿,依仗着木棍才能行走,和我同年出身的嫂子说,我再不回来,老妈说只有她真的倒下来可能才把我呼唤得回来。听到她们的这些话,我还能说什么呢?只是感到深深直击到了我的心窝,哽咽了我的喉咙,也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亏欠她们的太多。

稀疏远离的亲情,在老妈精心准备的年夜饭里融洽了许多,往昔妯娌间的斗嘴和争吵都已烟消云散,随风而逝。回望那个年代,贫困与无知的叠加,就像一把无情的刀,划伤隔离了原本属于和谐友善的亲情。而今,都已被新时代的小康生活所修复和代替。

一直以来,老妈做得一手好丸子,它是我每次回家的最爱。糯米、花椒、鸡蛋、精肉、生姜是丸子的主要元素,年前初步煮熟后再冷冻一段时间,过年时把它切成一片一片的,垫上家乡原滋原味打成的红薯粉做成的滑肉,亦称酥肉,热气腾腾的复蒸取出,浇上香葱、香油、海椒混合成的调味汤,作为满桌团年饭的一道压轴菜摆在席中,就美美地享用了……此刻,所有在外思绪的乡愁和人生得失以及稀疏久违的亲情都融化在这无与伦比的美味佳肴中,满嘴生津,整个身子和屋子此刻都被妈妈一手揉搓张罗出来的温馨无比的爱所萦绕和弥漫着。

老妈今年七十又八,即将跨入耄耋之年!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与整个生产队的同龄人相比,老妈既是健康的,也是长寿的,更是幸运的!比她年轻得多的,黄土坟茔前早已杂草葳蕤,整个大院剩下她这种年龄的,也是屈指可数了……时间是摧毁一切的杀猪刀,刀刀催人老。已进不惑之年的我,多想留恋张望弱冠时的衣袂飘飘和满头青发,可这已是梦想和奢望,唯一可叹和无奈的就是和老妈一样慢慢变老……

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在我离开2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早已变得物是人非了,联排的老屋如今已是断垣残壁,透风而过,新建的安置房换来了幸福安康的笑声。寒窗苦读时,夏天满道梁子的葱绿,在如今萧瑟的寒风中,更显得荒芜与寂寥,曾经200多人的院子,剩下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也是寥寥无几,一个王家大院变得唯一剩下我同学家一户人了……值得欣慰的是,水泥公路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了家家户户,外出打工的乡友们骄傲的开着苏、浙、闽、粤、新……各类牌照的小车衣锦还乡。

这世间万物,唯有母爱是博大和无私的,看吧,回家为我漱口的口杯用油纸包裹着,洗脸帕也是刚买回来的,拖鞋也是崭新的,床铺也早已铺好了……特别是大年初一凌晨四点过,厨房就响起了老妈的脚步声,在用柴火煮好的,满锅漂浮的汤圆里,她还习惯地团上了几枚硬币,希望谁吃到,来年更有财运……初二走舅舅和幺姨两家亲戚时,老妈还硬是把我给她的1000元钱塞给我,担心我身上钱不够,说我还欠钱房贷,拿去打发亲戚,省点算点,我能回来看看家人就是最好的了……

临走之际,她只说给我带上点最好吃的丸子,由于朋友的车子急于往返,一向粗枝大叶的我,也没有在意细看,只是给老妈和回家时一样,来了一个深情的拥抱……回到成都龙泉家里,往厨房冰箱放置时,丸子口袋下面居然还附带有酥肉和她亲手喂养的半块土鸡肉……目睹这一切,本身情感丰富的我,不由得眼泪汪汪而出,母爱如此深沉伟大,更是如此无声无息!

故乡是落叶飘零的根,是承载满满乡愁的地方,更是浪迹天涯的游子的魂!回家是回报亲人最好的礼物和陪伴,无需你带给他们多少金钱和有形物质,无形的精神慰藉和亲情依靠才是最有力量和赋予最有价值的意义。

今年如斯,明年又将如何?横断山脉,金沙江畔,和战友们一样仗剑走天涯,风雨扶贫路上的我,唯有遥祝老妈健康长寿,也祝愿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同样如斯……

麦黄时节 我想起了父亲

文/雪城

麦子黄了,成熟在一个有着父亲节的六月……

于是我想起了父亲。我拿起电话,打给老家的父亲,说麦子熟了的时候告诉我,我要回家收麦子。父亲说:"能来就来,没时间就不用来了,别耽误了你的买卖,有你哥呢。"听着电话那头父亲的话语,苍老中带着宽容,我的心酸酸的,父亲年迈的身影,浮现在我眼前。

父亲瘦瘦的,中等身材,为人忠厚老实,打得一手好算盘,在乡里是出了名的。父亲自十六岁在生产队当会计,一直到生产队解体,在账目上从未出现差错。父亲的正直也赢得了村里人的认可。那还是很多年以前,生产队刚解体,村里有两个人合伙做生意,后来出现了分歧,算账分伙,双方就是对账目不认可。为公平起见,请父亲为他们算账,父亲当时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父亲说:"人不糊弄账,账不糊弄人!"那两个人听后都心知肚明,就欣然同意了父亲的分配方案。

族里的红白事,凡涉及账目的,大家想到的就是父亲。父亲就像古装片里的师爷,现在虽是年近八旬,但是经他手的账目,分毫不差。父亲的算盘,用的不能说出神入化,可也不是一般。他会很多的练习技法,小九九,就不必说了,什么"九龙翻身"啊,"凤凰展翅"等,许多的技法都教给我们,我们兄妹却没人学会。父亲生气地说:"别人拿着烟,带着酒,让我教他。你们,哼!"同样一道题,有人用计算机同父亲做过比赛,结果,还是父亲先人一步报出了正确的答案。

父亲原来既抽烟,也喝酒。后来,血压高了,烟不抽了,但酒还喝,每天三次,每次一两。他不喜欢大鱼大肉,最喜豆腐。邻里人常说,父亲不会享福,老了还种地,不吃好的。我们兄妹怕别人笑话做孩子的,劝父亲不要种了,也吃点好的,好好享受一下晚年。可父亲说:"干活,干活,只有干,才能活。管住嘴动开腿。和我一把(年龄相仿)的伙计,还剩几个?河北的陈六,他也走了。他不就是死在管不住自己的嘴上。还有……"朴实的话语,诠释着"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

无奈,只有由着父亲种着他的二亩山地。都说父亲像山,可我的父亲却像山丘上他种的麦子,朴实无华。父亲如同山丘上的麦子,虽无参之大补,却是一日三餐的主食,把朴实遗传给了我们。他如同山丘上的麦子,虽无参天大树的伟岸,却也麦浪起伏,教我们要有海一般的心胸。

父亲种的麦子黄了,成熟了,我的心也成熟了。

麦子黄了,黄在一个炎热的季节,一个有着父亲节的六月。

母亲

文/农民之子

母亲都八十岁了,身体日见残弱,这是因为母亲在几年前摔了一跤,把腿骨摔断了,所以这几年只能坐在轮椅上度日,母亲的一生是苦难的,她一生生育了九个儿女,其中活下来的就是我们兄妹七人了,在过世了两个孩子后,期间的伤痛是可以感受到的;其实母亲个子不高,属于典型的江南小女人,母亲小时候应该是没有吃过什么苦的,总的看来母亲在娘家的家境应该是还可以的,我外婆只生下我母亲和姨,就没有再生了,所以就两个孩子的抚养,任务应该不是很重的,所以我推测,母亲小时候应该是没有吃太多的苦;但是自从和父亲结婚之后,就再也没有过上好日子了,再加上家庭成员的不断增加,这无可避免的导致生活困难,因为那时候是小孩的口粮少,大人的口娘多,所以父母只能省下自己的口粮来满足自己的几个孩子的要求。

其实不幸的家庭总是伴随着更多的不幸,我们家一直没有自己的房子,因而总是借住在村里富有房子的人家,这样的话,我们一家九口人,就只能长期寄人篱下,所以一旦孩子或者说大人和村里人发生口角,就总是被村里人用最恶毒的语言谩骂,所以小时候母亲总是告诉我们,要忍,吃点亏无所谓,这样在我的骨子里,可能就有了更多的寄人篱下的味道,我们家建房子是到我十三岁那年才建起来的,直到自己家有房子住了,我才可以少了些卑微,可以把头抬得端正一点来做人。

大概是我五六岁的时候,我们家借住的房子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一把火烧了,至于原因好像没有人知道,以后借房子就更难了,其实村里人有时候更势利,虽然同在一个村子,同是一个祖先下来的子孙,但是贫困的生活,有时候压得父母都喘不过气来,可是望着一群大小不一的小孩,又能怎么办?其实父母本来是不想要那么多的小孩,据说母亲去大队打证明做节育手续,大队的人不敢出具证明,因为那时候主席说过一句话,叫人多力量大,所以就没有人敢开证明了,据说那个时候的人非常聪明,可以从你的字言片语中,寻找出你反革命的证据;所以最好也就生下了我们姐妹兄弟七个;在没有改革开放之前,我父母视乎没有真正吃饱过,因为孩子众多,口粮有限,每年的冬天都要吃上几个月的稀饭,来弥补口粮的不足;但是母亲总是把自家的自留地的番薯操作的很好,上千斤的番薯为我们全家带来了足以温饱的粮食,以至于还可以一年喂出一头大肥猪,到年底的时候,可以有几顿不错的美味。那是绝对使人满足和幸福的。

母亲大人现在年事已高,已经不能做一些日常的事务,前年又得了脑血栓,所以经常会有神智不清楚的,更多的时候屎尿是不能自理的,所以只有老大在家里,姐姐们偶尔回去看一下,也帮不了什么忙,只能苦了我八十多岁的老父亲,这也许就是家庭贫困的缘故吧,两个弟弟长年在外面打工,我有时候在家,有时候也奔走在外,为了生活,我们都在这个社会的底层挣扎,所以对于母亲的帮助只能是金钱上的,为此常怀愧疚之心。

我应该不算是一个孝子,在很多乡亲们的眼中,我可能是一个孝子,但是因为家庭生活的缘故,我不能侍奉在母亲的床前,也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年迈的老爹,这可能使我们一代农民工的悲剧和不幸,但愿我的悲剧和不幸,不会在我们的孩子身上重演,故事或许不是很精彩,我可能也无法完整的记录母亲困苦的一生,但是我爱我母亲,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能拥有一个母亲,也只能今生拥有,我们不能奢求,我们只能用自己在外面攒的那点可怜的钱,来弥补自己的愧疚,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有什么?

两个儿子的四十年

文/海川

我是上山下乡后期时与农村姑娘结婚的。婚后,于1977年6月和1978年11月有了两个儿子。两个孩子的成长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变。

1979年,插队落户十年的我终于回城。按照当时的政策,已婚的男知青可以带一个孩子的户口回城。经过全家人商议,我带着不足两周岁的长子回了镇江。长子开始由我父母帮助抚育,在他三年级时,我意识到我父母过分宠爱孙子,就为他转了学,在我工作单位附近上小学,我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带着他。长子也很争气,品学兼优,从三年级起到初中毕业,一直是三好生、学生干部。然而中考时,他因为连续感冒发烧,分数比报考的镇江一中录取分数线差了几分。由于他的分数远高于中专学校分数线,且当时中专毕业生属国家干部,人事部门包分配,我便与他商量,与其上一般高中,不如上中专。长子同意了我的意见:上中专,毕业以后先工作再深造。

长子上中专后仍然是当仁不让的班长,毕业后分配在镇江的一所三甲医院。几年以后,他在职期间取得了江苏大学医学检验的大专和本科的毕业证书,并被评为中级职称的技师。2002年,长子成了家,经济压力加大。同时,他觉得医院人才济济,作为一名医院的普通技师无法实现年轻人的雄心壮志,于是毅然辞职,到深圳一家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工作。从负责华东地区的检验仪器市场调查,到负责大半个中国的检验仪器的销售管理,如今他又被调到了深圳总部。大儿媳是校医,收入也比较稳定。他俩先是贷款买了一套150平米的住房,还清贷款后,又贷款买了一套300平方米的联排别墅。三年前,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夫妻俩又生了二胎,而且是双胞胎。今年,为了孩子明年上初中,在装修别墅的贷款尚未还清的情况下,又贷款买了一套学区房。

次子原先是农村户口,这成了我最大的一个心病。好在我是人缘很好的教师,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都没有遇上太大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我获得教师中级职称后,按照当时的政策,妻子和孩子的户口终于可以转为城市户口了。次子由农村的外婆带到4周岁,刚到镇江时,对城市的车水马龙十分新奇,站在马路边看汽车和高楼大厦,很长时间都不愿意走开。不过,他上学时注意力始终不够集中,初中时又迷上了游戏机,学习成绩要与哥哥比差一些。但他的脑子绝对好使,是大家庭中使用和修理电脑的高手。他的中考成绩比所报的镇江中学分数线低了几分,为此,他听从我的意见,报了镇江师范学校的首届英语专业。

1997年,次子师范毕业分配当了英语教师。在紧张工作之余,他取得了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证书。他结婚成家后,于2005年有了爱情结晶。不久,夫妻俩先后被评为中级职称教师。收入提高的他们先后贷款买了门面房和学区房用于出租,并已经订购了一套170平方米的住房,两年后就可入住。

如今,两个儿子完全靠自己小家庭的收入在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上飞奔着,这就是他们的四十年。

母亲带给我的美好

文/远看柠檬树

昨天晚上,母亲让我和她一起睡。

很久没和她一起睡了。在上中学前每天晚上我都是和母亲一起睡的。那时是多么自然多么随意。我小时候睡觉特不安稳,总是做奇奇怪怪的梦,做噩梦了会蹬腿,会抓母亲的头发,还会哭。偶尔还说梦话,会梦游。那时我可真是一个小魔鬼,体质向来不好,动不动就会发烧,于是我母亲在干活的同时还得时时照顾我,做吃的、洗衣服样样都亲力亲为,以致我的一些惰性钻了空子。我现在勉强能做两个简单的菜,这丝毫也怪不了母亲。不过那样一来,我的童年真的是自由极了。漫山遍野的奔跑,乡间的清新空气让我现在时时闭上眼睛似乎都能看到闻到感受到回忆的美好。倒是十分感谢母亲能给我这样一个阳光荡漾的童年。

昨天晚上和母亲一起睡。现在想来是完全不一样的心境了。躺下后,和母亲聊了几句,便默契地准备入睡了。好几次我想翻身,我的胳膊压在了母亲的胳膊上,怕她不舒服。但我又不敢翻身,怕吵醒了她。在外上班,她的睡眠时间本来就不够。就这样,直到传来了小小的鼾声,我才轻轻地翻过身去,却是睡不着了。以前母亲是不打鼾的,我想是她累了吧。眼睛有点湿润。

我今年22岁,过了十一年的寄宿生活,或许很多人都不能想象。上了大学后,每年春节都飞到广州和父母一起过年。这样的经历为我带来的影响固然有好有坏,但是我已经习惯,很好的习惯了。年少时觉得盖过天的委屈和害怕,现在想来也不算什么,只是成长中的小点心而已。我学会了懂事的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不让父母担心。如此一想,偶尔做一个女汉子也何尝不好?

然而,不可否认的我长大了,他们也变老了。母亲发胖了,有白发了,尽管每次发现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将它拔掉。父亲头发越来越稀少,个子似乎也没以前高了。这些变化让我感到了成长的无力。我能做的,就是多陪陪他们,多为他们拍拍照,多为他们递递苹果。想到这,我有些欣慰,是的,我母亲是喜欢拍照的。年轻时她便是我们那一带的漂亮姑娘,即使岁数增大,这份骄傲还在。

而现在,他们的骄傲又多了一份,那就是两个已经长大的闺女。或者说我和姐姐向来都是他们的骄傲。而我最想说的是,It is my honor to be your pride.

早上起床后,母亲说:今晚咱还是分开睡吧,昨晚我都不敢翻身,怕吵醒你。

我的好妈妈,贴心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