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故事
女儿故事(精选20篇)
“特殊”房东
文/刘卫
这是第五次搬家了,我们一家忍受着颠沛流离的滋味。每折腾一次,就得为女儿联系一次转校,我们也得考虑换一次工作。像浮萍在这个大城市里随处飘荡,我们在辛苦地积攒着买房款。
妻子嘱咐我,这次一定要把房子找合适,哪怕价格稍高,也要争取能长住。
那天下班后,公司附近一家刚开的中介公司,一条特别信息把我吸引住了:二室一厅,单厨单卫,配备齐全,月租低至1500元。其地段好,女儿不用转学,距我们的上班地点也近。
我提出马上去看房。中介见我迫切,诡异地一笑:“条件是优惠哦!可房东是个怪老头,独住。他对房客有‘十不准’。譬如,白天不准看电视,不随手关灯要加罚租金等等。另外,他要对租户‘面试’,试住一月,他不满意就走人。”
条件是够苛刻的,但实在太吸引人了。那个周末,中介带我们一家三口去拜访那个“怪老头”。
老爷子姓霍,神态严肃。两个子女已在国外定居。他还有丰厚的养老金,衣食无忧,不差这点钱。之所以还要招租,他一直想找个好租户,让冷清的房子里添点人气。
问了我们工作情况,老爷子勉强点头。八岁的女儿乖巧地叫道:“霍爷爷,您就让我们住下吧!我保证乖乖的,不惹您老生气。”这一声甜甜的恳求,老爷子露出笑容,高兴地应道:“多久没人叫我爷爷啦!冲这妮子的‘面子’,你们可以马上搬过来,租金暂定下。”
马不停蹄地搬了家。入住后,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老爷子的“十不准”。时间一久,我慢慢地发现这些条件也不是完全没松动。女儿放学后,她先叫“爷爷,请开门!”老爷子赶紧从房间夺门而出,满脸慈祥。每天女儿上学,他还站在阳台上目送。
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有说有笑地在客厅吃晚饭,老爷子不知何故在客厅里来回走动了好几次,直到妻子对女儿示意请爷爷入席,他立马便答应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妻子给他盛饭,不好意思地说:“我家的菜不好,您老将就着吃吧!”老爷子花白的胡须微微抖动,浑浊的双眼闪动着泪花,感叹道:一家老老少少地在一起吃顿饭多好。你们就多住些时日吧!我只想每天跟你们多说说话。
真正了解到老爷子内心深处,才意识到他对租户的要求一点也不严苛。久违的亲情使他变得孤僻,我们之间特殊的“房缘”又使他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
现在我们处得像一家人。每次我们把房租硬塞给他,老爷子都不好意思收,说以后留给他的“孙女”——我们的女儿用。我们还在奋斗,争取早日买套小一点的房子,但不敢想象,等真正到那一天我们又怎么忍心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所以这段时间,我们夫妻俩都在四下打听,看有没有能给他的精神上带来慰藉,能全心照顾他的老伴……
医者仁心
文/宋成丽
起风了,女儿裹紧衣领,快步走进医院住院部的大楼。
“这次多亏了张医生,一定要好好谢谢他。”女儿边上楼梯,边想着父亲昨日的叮嘱。大年二十九晚上,父亲生病住院了,因为疫情和工作原因,她不能在医院照顾父亲,只能下班后去医院看望。
在静悄悄的四楼外科病房走廊里,女儿放缓脚步,努力调匀爬楼的喘息,向父亲住的病房走去。女儿透过病房门的玻璃,看到父亲戴着老花镜,正躺坐在病床上,拿着笔在纸上写着什么。她轻轻推开房门,又轻轻关好门。父亲闻声抬起头来看,一见是女儿来了,立刻精神起来,略显神秘地对女儿说:“你快来,看看我写的怎么样?”
女儿疑惑地接过纸张,看了一眼,“爸,你不好好养身体,写这个干什么啊?什么春风送暖,大爱感人的呀?”女儿心疼父亲不好好养病埋怨道。
“这是你爸给张兴良医生写的,说张医生这人真好,要感谢他。”这时母亲端着水盆走了进来,跟女儿解释着。
原来是写给张医生的感谢信,女儿瞬间明白了,是应该好好谢谢张医生。女儿想起那天晚上的情景。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吃着团圆饭,突然父亲说特别难受,女儿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女儿知道这几天父亲一直不太舒服,他不想大过年又住进医院,就一直忍着,看来这次他的疼痛是真的坚持不住了。女儿赶紧拨通了张医生的手机,说明了父亲的情况。张医生是一直为父亲治疗的主治医生。等他们赶到医院时,张医生已经赶到了病房,并立刻对父亲进行了检查和治疗。之后女儿才得知,今天休班的张医生还没顾得上吃晚饭,就急忙赶来了,直到凌晨两点他才回家。
“我也很感谢医生,他一心为我们病人着想,把病人当亲人一样,照顾我们比儿女都强。”同病房的李伯伯说道。“你们知道吗,前段时间有个病人,大便就是下不来,疼得非常难受,是张医生用手给掏出来的。说实话,自己的孩子都不一定能这样做到。”女儿一边听,一边看着父亲删删改改、密密麻麻地写满的那几张纸,心有触动。
“爸,你放心,我们一定要好好谢谢张医生,感谢信我回来帮你好好整理。”女儿说的是心里话。在父亲住院之前,她就听说了张兴良医生的大名,张医生的医术很精湛,他不仅脑科手术做得好,而且对危重症急救也很精通,大家对他的评价很高。
同病房的李伯伯是张医生的“熟客”,知道张医生的很多事。“张医生平时难得有个星期天。他逢夜间手术,天明还接着上班,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什么时间、什么样的天气,都随叫随到。”“他平时衣袋里都装有千把块钱,不少的患者为了急于治病,办理住院,忽视了押金钱,张医生就慌着给他们垫付上。”父亲摘下老花镜,也说起张医生的事来。“我听亲戚说过,张医生在支援新疆基地医疗工作时,帮患者出力干活,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患者过意不去,就买了箱奶送给他,他坚决不要,患者在前边跑,他就在后边追,一直追到火车站,才算追上了患者退还了奶。”病房里,大家纷纷说起了张医生。
张医生不仅对患者是这样的,平时也是非常善良温暖的人。去年夏天,张医生在市场上看到城管的人正在劝离一位卖西瓜的老大爷:“这里不能摆摊,你赶紧收拾走吧。”张医生看老大爷苦苦哀求城管,非常可怜,就走上前掏钱对老大爷说,“你别在这摆摊了,也别为难了,这车瓜我都要了。”他自掏腰包买了老农一车瓜,拉到医院,分发给护士们、病人们吃,给老大爷解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正说着,张医生来查房了。女儿起身回望,张医生还是那么神采奕奕,他眼睛明亮,迈着轻快的步伐,与病人们打着招呼,交谈着,询问着病情。虽然他戴着口罩,但是仍然掩盖不住亲切,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亲和力,完全看不出来他今年已经50岁了。
“张医生,不知道怎么感谢您才好,哪天等您有时间,我们全家请您吃饭。”女儿止住思绪,赶紧道谢。“不用感谢,吃饭更不用了,我是一名党员,就应该为人民服务;我是一名医生,就得让病人健康出院。”张医生摆摆手说道。是的,张医生的原则性非常强,想利用他的手获取不正当的方便和利益那是不可能的。曾有人托关系往他身边送礼、送钱,他都义正言辞地拒绝,“这样做比骂我祖宗都厉害,救人治病是我的工作,初心和使命啥时候都不能忘。”每次有类似事情,张医生都坚定地回应着。
短短几次见面,让女儿更加敬佩张医生了。这样优秀的医生,不论谁遇上,都会心存感激的。真好!女儿由衷地感叹。
噢,对了,女儿就是我,一位心存感激的病人家属。
初为人父
文/胡巨勇
随着妻子临产期的一天天到来,我期待的心一如悬在半空中的气球,既渴望又担心。那段日子,伴着几许焦急,几许企盼,时光便在美丽的向往和理智的担忧中流逝。当电话那头终于传来妻子产后疲惫的声音:“一切都好,是个白白胖胖的女儿,有七斤八两重,像我也像你……”刹那间,极度紧张、极度渴望的心情突然变得灿烂而温馨。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眼中含着热泪,我笑了,是焦急后的笑、是等待后的笑、是担心后的笑,是荡漾在我心田、我脑海、我浑身每一个细胞中的欢笑。呵,感谢上苍赋予我这份美好的礼物,我想起一句歌词:让我的爱滋润幸福的你,亲亲我的宝贝。
初为人父,幸福温馨萦绕着我的每一分、每一秒,心亦如冬日暖阳下的小鹿活蹦乱跳。我问老爸老妈:您二老的脸已经笑成一朵花了吧?我逗妻子:你不再是我的唯一……
初为人父,就有了偶尔端起大人架子的威风和发老爷脾气的惬意。电话那头妻子“数落”女儿爱哭、不乖巧,我立刻以一家之主的语气“吆喝”着:给我打她的小屁股!权当已经确立了父亲的“威信”。而更多的时候,当了老爸的我,不再与同事像小孩一样打闹,说话的语气不再锋芒毕露,脾气变得温和了,种种行为变得成熟了,整个人变得正儿八经、老成持重了,自己对自己开始有了新的要求,金的沉默也更多地占据了我。多么奇妙啊,女儿的降生,竟然使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初为人父,我还“可恨”地变得小气起来。工资未发,心里的小九九已在拨得噼啪响。这个月零花钱只许在多少多少之内,购衣、娱乐等额外也就悠着点吧,现在不比单身一个人的从前了,应该收敛一些了……如此一算计,嘿,每个月还真有不少盈余!在邮局填写汇款单时,心中充满了责任感,生活真是最好的老师。
初为人父,还受到诸多以前从没享受过的“制裁”(想当初我可是因为欣赏“好女人是所学校”这句话,才心甘情愿地进入婚姻这座“围城”的)。以前还少许抽点儿烟、喝口酒,现在已被妻子统统“镇压”了,还美其名曰:“为了你的身子”;其次是定期的“言教”,每次电话中妻子先是津津乐道地描绘一番女儿,末了总添上这么一句:除了吃不要亏待身子,其他方面可要掂量呦,我们母女……拳拳之心,不言自明;还有:为人之父,要改掉不修边幅的“缺点”,为了树榜样要纠正躺着看书的毛病等等,无法一一列举。看着我自己发生的变化,我坚信,这种教育方式是天底下最见成效的育人方法。
初为人父,真可谓苦乐交加,每当电话那头传来女儿响亮的啼哭或笑声,就像拥住了整个明亮而真实的世界,同时也拥住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笨笨学琴
文/晏玉学
笨笨是个一年级的女孩,因为特别笨,所以大家都叫她笨笨。只有***妈觉得自己女儿一点儿都不笨。
有一天,笨笨被学校古筝表演吸引,被悠扬的琴声和优雅的演奏姿势迷住了。笨笨羡慕地说自己也想学,立即被同学嘲笑:“如果你也学得会,那你就不叫笨笨了!”笨笨害羞得脸都红了。
笨笨沮丧地告诉妈妈同学们的嘲笑,妈妈鼓励说笨笨哪你真的不笨,只要想学,就一定学得会,还会比表演的那女孩都弹得好,不信可以试一试嘛!妈妈也想学,那咱们到琴行报名吧,妈妈跟着你学!
古筝老师讲解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时,母女俩都边听边记笔记,三年里各自满满地记了12个笔记本。笨笨果真笨哪,经常弹错弦。但妈妈总是比女儿还笨,记性也没女儿好,经常翻找笔记时朝女儿问这问那。琴也没女儿学得快,女儿达到十级演奏水平,妈妈还停留在六级。妈妈总是笑着夸笨笨很厉害,弹得好,妈妈都追不着哩!笨笨在妈妈的鼓励中越弹越好,做什么事都有了自信,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笨笨学完古筝学钢琴,最后钢琴演奏水平也达十级。高考那年,笨笨考入北京音乐学院。
有一次笨笨在家找证件,翻到一张古筝演奏获奖证书,证书旁边还放着妈妈戴着红领巾表演古筝的留影照。原来妈妈小时候就已经是古筝高手!笨笨感动得流下泪来。
后来妈妈对人说:“我小学时古筝演奏水平十级,但我还那样跟着女儿学,那样鼓励她,因为在妈妈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我想让女儿感觉到,这世界上至少有一个人不如她,至少她比妈妈优秀!她需要的是找到自信,而不是拥有十级古筝演奏水平的妈妈!”
爱的种子
文/丁香
“妈妈,妈妈。”刚从辅导班回来的女儿,气喘吁吁地跑到我身边说,“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老奶奶。”
女儿边说边指着自己的耳朵,又捂上自己的一只眼睛:“她的耳朵听不见声音,一只眼睛也看不见东西。”女儿的大眼睛满是深深的怜惜。
我示意她坐下休息,刚想说好可怜的老人家,女儿却说出了一段让我惊喜的话来:“老奶奶刚好跟我同一站下车,到站了,我就告诉她,还把她扶下了车。”
我不由得重新打量起女儿来,这个小学生长大了。
以前,看到那些老人或残疾人上门乞讨,我让女儿送钱,她都很胆怯,躲在我身后,不肯上前。她幼小的心灵,对衰老、病残有一种天生的恐惧。
有一次,我带女儿乘公交车出门办事。到站后,乘客纷纷下车,司机正要关车门,这时传来微弱的声音:“下车!我要下车……”只见一位老太太从座位上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两只脚慢慢移动。
司机刚想发火,看到这种情况,只好耐心等待。女儿下意识地搂紧我的胳膊,惊恐地看着老人。我赶紧安抚好女儿,上前把老人搀扶下车。
在回家的路上,我告诉女儿,人都是会变老的,见到老人或残疾人,我们要尽己所能帮一把。
今天,女儿的举动让我看到一颗有爱的种子,已在她纯真的心田悄悄萌芽。
养蚕琐忆
文/牛学军
天气暖和了,养蚕的季节也就到了。
“小蚕快出来了吧?”我不记得这是去年蚕蛾产卵后女儿的第几次询问了。但这次我的回答显然让她兴奋异常:“就这几天了吧,桑树发芽长叶,小蚕有吃的了,就该爬出来了。”女儿喜欢养蚕,这点随我。
我是从小学三年级时开始养蚕的。当时一位同学养蚕太多,照顾不过来,于是分给我们几个一些。大家都欢天喜地捧回家,小心地找盒子,给小蚕安了家。给蚕安家这事好解决,但给蚕找吃的就比较麻烦了。我们村周围绝少桑树,离我们村二十几里之外的伊河堤岸上,却有不少野生桑树。去那里不仅可以采桑叶,还经常能抓到能吐彩色蚕丝、爬动迅捷的野蚕。所以尽管路途遥远,年幼的我们为了养活心爱的小蚕,三五结伴,步行去采桑叶。养蚕的时节,伊河两岸垂柳依依,风景怡人,采桑叶倒也是一次愉快的踏青之旅。
距离太远,做不到天天去,只能一次采回一大袋子放在阴凉处——冰箱这样的电器,当时别说没见过,是想都想不出来的——每日取出一些喂蚕。有伙伴说:何不移栽几棵桑树回去,来年也就不必长途跋涉了?此议甚好。我们手刨棍撬,弄出几棵野桑树纷纷扛着运回家了。
我把桑树种在院子中,天天浇水,天天去看。有一棵萌出新芽,顺利成活了,但很快就被父亲拔出扔掉了,父亲说院中栽桑不吉。我只好仍是隔几天去采一次桑叶。虽然辛苦,倒也乐此不疲。说来也怪,尽管我侍弄精心,但从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我连续三年从同学处求得小蚕来养,竟然没有一次把小蚕养到结茧。后来上了初中,学习忙碌,就没再养过蚕。
去年和女儿一起养蚕的时候,我曾担心:小蚕会不会再中途夭折?不过在我和女儿的呵护下,小蚕倒是从蚕卵中钻出就顺顺利利,随后慢慢长大,直到破茧而出下完蚕卵,安然长眠。和女儿一起照料小蚕的愉悦、收获蚕茧的欢乐自不必说,但回忆儿时养蚕的失败,这次的成功让我十分诧异。
母亲说:你小时候养蚕,太喜欢蚕,有空就把蚕放在手上玩来看去,小蚕不能正常地吃桑叶和休息,哪能不死?
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太多的不恰当的爱,反而是一种伤害呀。这小小的蚕儿,倒还是我抚养女儿的良师了。
幸福像花儿开满坡
文/何文
今年是一个暖冬。期盼中的雪一直没飘下来春天就已悄悄来临。
大地又活了回来。树枝冒出绿芽,枯草返青,花蓄势待放。
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唯一的缺憾是女儿的假期已结束。
在春风中,送女儿返校。路上才惊觉,已长成亭亭少女的女儿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相伴女儿成长的时光是最美的。但作为一个情感粗砺的父亲,在女儿成长路上,陪伴得太少了。与女儿这样一起走在春天,在我的记忆中,只有一次。
那时她还只有四岁,在上幼儿园大班。正当春艳,一家人去爬山。一路上野花纷繁。
平日里难得有这样一家出来玩的机会,女儿很兴奋。在我们的鼓励下,将所学的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
“手牵手,爬山坡。山上的野花有几朵?一千朵,一万朵,我爱妈妈也有这么多。”
稚嫩的童音与春天柔软的气息应和着,我的心猛地一震。这歌唱不正是我们吗?
女儿唱完,我让她再唱一遍。一家人的注意力也全都集中在这首歌上来。
我逗她:“只爱妈妈呀?奶奶天天送你上学喔。”
女儿喔了一声,偏着她的小脑袋想了一下,便又唱起来:“手牵手,爬山坡。山上的野花有几朵?一千朵,一万朵,我爱奶奶也有这么多。”
我们鼓掌,说唱得好,奶奶脸上的皱纹展开成花瓣。
我对女儿说,还有呢?内心里充满了期待。
女儿就又唱起来:“手牵手,爬山坡。山上的野花有几朵?一千朵,一万朵,我爱爸爸也有这么多。”
“手牵手,爬山坡。山上的野花有几朵?一千朵,一万朵,我爱哥哥也有这么多。”……
那一天,女儿的反复地唱着,用她的童音将我们一大家人的每一个都用一千朵一万朵的野花爱了个遍。
那一刻,再看沿途的野花,全是女儿唱给我们的爱。每一朵花,好像都是我女儿那稚气的童音洒落在大地上的印迹。
那天,我的心软得像冬季里太阳下的雪,像脚下这春天柔软的土地。
后来,老师布置了画我与家人的家庭作业。女儿用简单的线条画了三个人,中间的小姑娘是她,牵着大人的手。三个人的头像上画了一圈花瓣装饰,用彩笔涂得五颜六色的。看上去,像三朵人面花开在纸上。
女儿离开家到绵阳上学,一个月返家一次。与我们相聚的时间变得更少了。身背沉沉书包的女儿与春天是如此的不协调,可我们又无可奈何。
现在与女儿并排走着,已长成少女的她很少再像小时候那样牵我们的手了。
送女儿返校的路上,她急急地走在我们的前面。她经过那些迫不及待地开放的花朵时,我突然想到了这首儿歌。
就在那一刹那,我差点开口叫住女儿,问她还记得这首歌不?但又忍住了。
但忍不住在内心里学着女儿小时候的腔调放声歌唱:“手牵手,爬山坡。山上的野花有几朵?一千朵,一万朵,我爱妈妈也有这么多。”
一遍又一遍,唱得花朵纷纷开放。
同行的爱人看见我脸上的春色,问我在高兴什么。
我马上收敛起笑容,但内心的幸福早已像野花开了满坡。漫山鲜花中,女儿是最美的那朵。
早餐
文/沈会阳
家有小女一枚,正是豆蔻年华。
昨日早饭间,她突然冒出一句:“妈妈,新时代是不是很快就到来了?”
饭桌上的我和媳妇相互瞥了一眼。
看来这个问题只有我来回答了。没回答之前我先问了一句女儿:“你是怎么知道新时代的?”
“老师们都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文件,品德课上老师讲给我们的。”看着女儿一汪清水透彻的眼神,我思考着怎么回答。
“孩子,你感觉今年冬天和去年有什么不一样吗?”媳妇突然发话了。
“当然了,妈妈,以前咱家没通暖气,现在暖气通了,我写作业也不冷了。”
“嗯,今年好多老旧小区和咱们一样通了暖气,没有想到这么快,现在是不是有幸福感了?”媳妇问孩子。
“是挺温暖的,这就是新时代吗?”女儿继续问。
“还不全是,你看看那里放的是啥?”媳妇指了指我的书柜上的磁石摇式电话机。
“那不是爸爸从老家拿回来的电话嘛。”女儿答道。
明白媳妇的意思了,扯到我的专业上了,20多年的通信行业从业经历,是我显摆家长重要地位的时候了。
“乖,那可不是一般的电话机,这台电话机是你爷爷年轻的那个时代,镇上唯一的电话机。那时候给远处的亲友打电话,得提前几天捎信,让对方按照约定的时间排队守在有电话的地方,等接线员接通后才能联系。哪像现在,像你这年纪的小孩子都人手一部手机……”
“孩子,现在爸爸做的是4G通信,马上5G、量子通信就要实现,到那时候各行各业都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快该上班了!”媳妇在旁边开始催促了。
“时间早。”我继续说,“孩子,富强的美丽中国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你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爸,你说环保出行算不算爱国?”
“当然算!”
“那,爸,我今天坐公交车上学,不让你们送好不?”
“好,给女儿个赞!”媳妇马上给予肯定。
“爸,你也不要开车了,我建议你骑共享单车上班。”
“好,咱家今天就立即行动啊,闺女绿色出行,我骑共享单车!” 女儿举一反三,让我倍感欣慰……
捉迷藏
文/邱素敏
外面下着雨,我们仨被困在家里:我、母亲和女儿。
母亲是前几天被我从乡下接来的,她刚刚做了手术,身体很虚弱。我本想趁着明媚春光,带她出去看一看,可天公偏不作美——母亲来的第二天,便下起了小雨,至今没有停歇的迹象。
我很快就困了,站起来想去睡觉,女儿却拽住我的衣襟:“妈妈,我们玩捉迷藏吧?”狭窄的房间,无聊的游戏,我正想拒绝,母亲却站起来,摸摸女儿的小脑袋说:“好,我们听宝宝的,捉迷藏。”
母亲乐意,我就不好拒绝了。一顿剪子石头布的喧闹后,母亲捉。女儿小身子一缩,手脚并用立刻就爬到了床下:“好了,快来捉呀!”慌乱中我拽过一条被单,顺势蹲在了墙角。
母亲慢慢靠过来:“哎呀,宝宝藏到哪里去了?”女儿竭力掩盖的笑声立刻传过来。母亲走到窗前,把窗帘掀起来左看右瞧,“哎呀,没有”;走到柜子前,把柜门拉开,“哎呀,没有”。最后母亲在我跟前站住了,拍拍我的头,轻轻地说:“出来吧,我看见你了。”
女儿突然蹦出来:“姥姥,您怎么看见我了?”傻乎乎的孩子,立刻引来了我们的大笑。大家的兴致一下提高了。游戏继续进行,这次轮到我捉。
我还没有转身呢,就听女儿大叫:“好了,快来捉呀!”扯掉眼罩,我竟一眼就看见了母亲。她背朝我跪伏在床边,头藏在被单下,整个身体却露在了外面——七十多岁的母亲,身体僵硬无法把自己及时藏起来,匆忙之中,竟也像年幼的女儿那样,顾头不顾腚了。
我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空气似乎在这一刻凝滞了,静得可以听见窗外沙沙的雨声。我拿起一根竹竿悄悄朝床下伸去,女儿慌乱的移动声传过来。我正想努力把这个小淘气戳出来,忽听她大喊:“您怎么不戳我姥姥呀?她的屁股在外面露着呢!”
母亲双手撑地,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我赶紧上前扶住。母亲脸红红的,头发也乱了,但看上去很开心:“歇会儿再玩。”
女儿过来说:“姥姥,累不?我扶您去睡会儿吧。”我们一边一个,小心地扶着母亲,好像扶着决定我们命运的大人物。
雨,不知何时停了。打开窗户,一阵清风扑面而来,夹着泥土的清香,窗外的钻天杨,悄悄把枝丫伸到窗前,褐色的骨朵,尖尖的芽苞,母亲盼望的春天,终于来了。
我的新邻居
文/陌上桑
对门新搬来一对小夫妻,带着一个四岁左右的男孩。楼房里的邻里关系不比大杂院,除了搬家时见过他们一次,以后再没有打过照面。小两口像是做生意的,每天早出晚归,只听见门响,没见过人影。
一次我加班回去得晚,错过了女儿放学的时间,路上担心女儿回去进不了家门,便风驰电掣般赶了回去。女儿却出乎意料地没有等在门外,我拿出钥匙开门的一瞬间,对面的门开了,女主人抚着女儿的肩膀走了出来:“我回来看见孩子在门口等你,就让她进屋坐了会儿。”我连忙道谢,女人和善地笑笑,没有多余的话。此后就各忙各的,再也没有碰过面。
有一天回到家,门口放着半蛇皮袋东西,上面还有张纸条,我疑惑地拿起来看,上面写着:老家捎来了红薯,挺甜的,给你们留了点,请笑纳。落款是“邻居”。我心里忽然升起一股小感动,并不熟悉的邻居,愿意把甜蜜的东西与我分享,真的感觉很温暖。我立即敲门致谢,邻居却不在家。由于工作忙碌,加上琐事繁多,也就把道谢的事搁下了。
直到那天家里意外发生火灾,又是邻居夫妻二人舍身相助。那天早上,我和老公各自忙着上班,公公去送孩子上幼儿园,出门时忘了关空调,老化的线路导致电火花引燃了布艺沙发。鼻子不灵敏的婆婆在厨房一心一意地做她的手擀面,对客厅越来越烈的火浑然不觉。刚好邻居夫妻那天都没出门,他们闻到烟味后及时叫门,后来公公也赶回来了,几个人又是用水泼,又是用湿棉被捂,又是抬沙发,总算避免了一场大灾祸。
等我闻讯赶回家时,屋里已经收拾得一干二净,除了被熏黑的一面墙壁和烧损的沙发,已经看不出任何着过火的痕迹。一看到我,公婆就说,今天多亏了咱邻居,两个年轻人眼明手快,火很快就扑灭了。走的时候俩人的鞋子都被水淹透了,孩子也没顾上接,还在幼儿园等着。要不是他们及时发现,今天还不知道会酿成什么大祸呢,可得好好谢谢人家。
如果说以前我被新邻居触动过,这次是彻底被感动了,一股热血上涌,我立即走到对面,想再次敲门表达满腔的感激之情,但最终,举起的手又放下了。一声“谢谢”对这份浓浓的邻居情谊来说,实在是太轻太轻了。我想,表达谢意最好的方式就是像邻居一样,与人为善,把爱心和善心无限辐射、放大。
少说多做有效果
文/彭庆东
作为父亲,“严辞说教”似乎是多数孩子们眼里的形象,但我却是“多动手,少说嘴”,可我的“动手”绝非粗暴,而是“情理兼容”。
女儿幼年时,常常剩饭。我耐心地讲一番道理也无济于事。按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倒掉也不太过分,但我从未如此,于是在她面前我动手将剩饭倒回锅里,留待下顿吃。幼小的女儿虽然不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要是我坚持不懈地动手“回锅”,使她知道了“粒米来之不易”之中的深层含义。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基本上她不再剩饭了。这期间,我并没有过多地说教或呵斥,我觉得说教多了她并不一定懂得,而呵斥反而会引起反感。
女儿上小学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浪费纸张,空白的纸上写错一个字,就随手一撕扔进了垃圾桶里。我默默地从垃圾桶里捡出来,铺平叠好,用来作为我的草稿纸。撕得过于粉碎的纸张,我把它们收集在了一块,积攒之后连同家里其余的废品一起送到了废品回收站,当然我是领着女儿一块去的。女儿不问原由我也不说,女儿若问,我这才给她讲“物力维艰”的道理。虽然“动手”教育显得麻烦,却让她直观地看到了做父亲的用心良苦。
长大后的女儿开始学做饭,洗菜水往往只用了一遍就流走了。因为当年我担水辛苦,所以我看得可惜,但是对于成人后的女儿又不便多说教。于是我便将洗菜池的下水管口接到了塑料桶里,把她洗菜或洗衣服的水回收起来,盛在一个大的洗衣服盆里,冲洗马桶或擦抹窗台,一水多用。的确,天长日久,举手之劳省下了不少水,我家的水费相对左右邻居来说总是低的,也让女儿看到了我“动手”后的效果。此后,女儿也就习惯了我的做法,自觉地节省着水电气等家用能源。
如今,女儿业已成家。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养成了勤俭持家的好习惯。在工作中,爱惜办公用品,纸张的正反两面充分利用,尽量利用电脑修改文稿,积极回收废旧电池,受到了单位领导的表扬。在家里,孩子玩腻了的玩具及过时的儿童画册她都要打包送到需要的地方,即使到饭店吃饭,剩下的饭菜也要打包。
虽然说,女儿跟我没学下什么大本事,但我觉得,“勤俭持家”也是她人生道路上必有的一个技能。
和女儿看电影
文/康秀虹
周末,女儿提议一家人去看一场电影,我欣然答应,梳洗一番,一家人出门。
来到影院,同时放的好几部片子,三人商量一番,决定看《唐人街探案》,据说是很火的一部影片。
进入影院坐定,环顾四周,座位呈台阶状,坐在哪排都不影响视觉效果,座椅软软的,扶手上设计了放水杯的地方,很人性化。前面一堵墙上都是荧幕,我小声和女儿说:这么大的荧幕是不是太大了,看得会头昏。女儿回应说,你看了就知道了。关闭灯光后,电影开演了。大屏幕展现出一组组镜头,倒也没想象中难受,而且很清晰,感觉不错。看着看着,我思绪万千……
儿时,看电影是唯一的娱乐,好几年都放着同一部影片。电影院很简陋,露天的,荧幕就是一块白色的布,四个角固定。每到父母领我们去看电影时,我就特别盼望天早点黑下来。好不容易等到天黑,每人带着小板凳,买张5分钱的门票,进入后自行找座位。顶着满天的星斗,《草原英雄小姐妹》深深刻在童年的记忆里。
再到后来,有了专门的电影院,里面摆满了木条长板凳,板凳上用红色的油漆写着数字,买门票后进去按座位坐。每次电影放映之前都要先放《新闻简报》。那个时候的影片有朝鲜的、阿尔巴尼亚的,还有很多已经在记忆中模糊了。《原形毕露》《金姬和银姬的命运》都是宽荧幕,感觉影片中的人好大,电影中一些情节当时还有点懵懵懂懂。
没过几年,长板凳换成了有靠背的椅子,一个人一个座椅,好高级,一张票一毛五分钱,样板戏、《侦察兵》和《渡江侦察记》等几部影片循环放映,但不是每天都放。我随时关注大街上的影片公示栏,只要有电影放肯定去看。
我家孩子多,每放一部新电影,爸爸妈妈都会领我们去看,于是买两张票领着四个孩子,怀里抱着、座位中间挤着,就这样也感觉好开心。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电影院的影片百花齐放,枪战的、言情的、武打的轮番上映,可是看电影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几乎很少上电影院了。近两年,女儿常鼓动我和爱人去看电影,我觉得电视上都能看到,总是推脱不去。一次,读高中的女儿让我陪她去看电影,本不想去,怎奈孩子没有找到同伴,于是我和她一道进了电影院。进去刚开演,借着影片的光线,坐定后,回头望后,有两个人半躺着看,还没回过神来,我的座椅靠背突然放倒,惊恐之余连问女儿这是怎么回事?女儿笑笑说:“妈妈,这是 VIP 电影院。”正想着,女儿在一旁推了我一下:“妈妈快看,男神刘昊然!”我定了定神,专心看起了电影。
梅菉姑姐
文/肖冠明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阿芬又从外地赶来逛游被称为“吴川三绝”之一的梅菉花桥。梅菉花桥闻名遐迩,那优美的传说故事更是令人神往。阿芬虽不是吴川人,但每年都慕名前来,不仅是为了欣赏梅菉花桥巧夺天工的造型艺术,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在花桥上再一次遇上当年那位“梅菉姑姐”。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元宵节,阿芬被吴川的亲戚邀请前来庆赏元宵。正月十五晚上,阿芬在亲戚家吃完年例,便带着五岁的女儿去逛灯火璀璨的花桥。随着潮水般的人流,终于逛到了桥的另一边,阿芬按照当地人的习俗,去给“送子观音”塑像烧香,然后又跟着游人来到桥底下的河边洗手,以祈求一年顺顺利利。可偏偏在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阿芬只好拉着女儿往河岸上跑,女儿突然脚下一滑,身体向后一倾,滑入河里去了。女儿惊吓得喊叫了起来。河水淹过了小女孩半个身子,这时的芬姐也被吓懵了,站在雨中口瞪目呆,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只见人群中冲出一位姑娘,边脱掉身上的羽绒服,边下到河水里,一把抓住小女孩的衣领,用力一拉,便把阿芬女儿拉近了岸边,可姑娘的脚踩着了河里的一块石头,而石头是松动的,姑娘身子一晃,整个人重重地坐在了水里。姑娘的衣服全都湿透了,但她全然不顾,从水里站起身子,扎稳马步,把女孩抱到了岸上。
由于阿芬女儿受到惊吓,再加上寒风一吹,小女孩的脸变了色,双唇在打颤,那位救人的姑娘连忙从地上捡起自己的羽绒服,披到女孩的身上,这时,很多游人都冒雨围了过来,给这位姑娘投去敬佩的目光。
看到眼前这一切,阿芬的双眼立即淌出了泪水,她在姑娘面前双脚一弯,不由自主地跪在地上,“姑娘,多谢您!”
那位姑娘受宠若惊似的,连忙走了过去,把阿芬扶起来,“不要,不要……”
姑娘帮女孩抹去头发上的水珠,然后转身对阿芬说:“赶快带她去弄干身子,要不会着凉生病的。”说完,姑娘朝女孩微笑地点了点头,转身消失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
定下神来的阿芬,发觉眼前的姑娘走远了,方如梦初醒,急忙地追了上去,“靓女,忘记问您的名字了,您叫什么名字?”
姑娘在人头涌涌中回过头来,发出清脆的声音,“我叫梅……菉……姑……姐”。
榆钱饭
文/黄金菊
周日,正准备出发去老妈家时,女儿在身后大呼小叫:
“妈!妈!快来看哪!我姥上树啦!”我接过手机,看到屏幕上,老妈正骑在一棵树上,她一手拈着一两叶榆钱,另一只手做出了一个V的造型。
天哪,73岁了,还爬树!还摆拍!这老太太也太不让人省心了!我一个电话就打了过去,老妈倒是接得快。边接还边哈哈。
“瞧你们大惊小怪的,我上个树就都在群里训我,还不如不给你们发了!”这老太太如今老了老了还学会了撒娇。
“我爸呢?看我爸看见不唠叨你!”
“哈哈哈,你爸在下面给我扶梯子哪!”
我无语,扔下要换的衣服,抓起包就往外跑。女儿披着衣服也跟出来。“我得去看看我英雄的姥姥怎么被女儿训,以后好如法炮制对付你。”
我扑哧一下笑出声来。
老妈家离我家只隔一个小区,当时老人执意要自己住,所以买房子时就是冲着“一碗汤的距离”来选的。几分钟我就到了楼下。结果刚出电梯就听到了屋里鼎沸的人声。听声音,妹妹和弟弟也都到了。
“你说一个73,一个75,抬着梯子去摘榆钱,竟还上树,吓不吓人!”妹妹的大嗓门听起来像打仗似的。看来她是真急了。
“就是。要是摔下来那还得了!”弟弟在旁边帮腔。
我打开门,见老妈正在厨房摘菜,嘴也不闲着,把妹妹和弟弟的话一句不落地怼回去。老爸坐在餐桌旁边的椅子上只是憨厚地笑,一声不吱。
我冲妹妹和弟弟摆摆手。老妈的性格谁不知道,谁能管得了?这老太太这几年玩网游,写微博,开快手,弄直播,简直时髦得不要不要的。膨胀了。
老妈看我和女儿进来,给我先来了个下马威。
“大丫啊,以后阿迪、耐克之类的就别穿了。你是老师,得给学生做榜样。这些臭外国品牌侮辱咱们中国,咱们还能让他们挣我们的钱?!”
一屋子的人哈哈大笑。女儿跑过去把姥姥从后腰抱住,“姥姥真棒!什么都知道!批评得对!”
我也笑,这还批评啥,一上来就甘拜下风吧。
午餐一如每周的丰盛。包括妹夫和弟媳,大家各自拿出绝活,一大桌子的菜,荤素搭配,色泽勾人食欲。老妈神神秘秘地说,今天要给你们一个惊喜。她让大家团团围坐,然后从厨房端出一大碗绿莹莹的东西放在桌心。
“榆钱饭!”我和妹妹惊喜地站了起来。
“榆钱饭?”弟弟、弟媳小我们七八岁,有点懵。
说时迟,那时快。吃货女儿的筷子已伸过去了。“哎呀,好吃!太清香了!”
我和妹妹也各自夹了一筷子,轻轻放入口中。一种久违的感觉激荡着味蕾。我闭上眼睛,恍然间似乎回到了童年。
再睁眼看时,老妈老爸也在轻轻咀嚼。我看到老妈的眼里已经有泪了,不觉也眼里热热的。
“这榆钱救过我们的命啊!”一向少言寡语的老爸轻声地说。
“大丫二丫还记得不?”老妈看向了我和妹妹。
“怎么不记得?那时我和姐姐最盼望的就是吃榆钱饭了。那些别的野菜都不好吃。猪毛菜扎嘴,苋菜吃完肿脸。有一次,咱家吃了一星期苋菜,我和我姐脸上都裂出了细纹。我俩互相看着哭。”
“哎呀,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哇。我和老头子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妈用筷子指指红烧鱼和酱肘子,“这菜,以前过年都吃不上啊!”
看我们都沉浸在回忆中,女儿赶紧发言:
“所以,我们要牢记咱家两个老祖宗的话:谁也不能忘本。好,忆苦思甜大会到此结束。姥,这榆钱饭还有没有,我的馋虫被勾来了,在肚子里闹哪!”
屋子里爆发一阵大笑。老妈一迭声地应着,又去厨房盛榆钱饭了。我看着老人家步履轻盈,忽然感觉老妈的自信是对的。
不就上个树嘛,算得了啥啊!
谢谢你,女儿的小姐姐
文/朱凌
去年,我带女儿回了趟老家。到了那里,小小的她觉得一切都很新奇,却又嫌那里脏乱,她说:“早知道这里这么破,我就不来了。”一句话说得我目瞪口呆。
连续几天,女儿都不好好吃饭,我只好将从城里带来的零食拿给她吃。母亲见状,一个劲地摇头,“这城里的孩子怎么都这样,你看看对门的那个小女孩,一日三餐,就是大米饭,可没这些进口的糖果吃。”
那个女孩就住在母亲家隔壁,我每天都看到她帮着家里干活,常常在菜地里一忙就是一早上。见此情形,我便借机教育女儿,要她学着帮外婆干点活。
女儿听说要下菜地,高兴地跳了起来。可是干一会,她就不干了,还嫌菜地里脏。这时,隔壁的小女孩走了过来。也许是同龄人的缘故,没多久女儿便和她玩熟了,也帮着母亲给菜地浇水。久而久之,两个小家伙成了好朋友。女儿也时常将从城里带来的零食拿给她吃,小女孩也会将家里做的好吃的拿一些给女儿。
时逢六·一,我去了趟县城,给两个孩子买回一些文具。那个女孩起初不要,我说了半天她才收下,拿着文具高兴地向我道谢。女儿连忙说:“你不用太客气,你不是也给了我礼物嘛,我们这是礼尚往来。”
女孩给女儿的礼物是亲手编的一个小竹篮,很是好看。几天的假期,很快便过去了,我和女儿也要离开那里了。走的那天,女儿有些不舍,却又没有办法,只能任我拉着她的手一步步地走远。两个小伙伴郑重相约,来年还要一起过六·一。
岁月如梭,转眼又是一年。前两天,我问女儿,“过六·一需要点什么礼物?”女儿说:“妈妈,能不能给我买双份的呢?”见我不解,女儿接着说:“妈妈,你还记不记得去年那个小姐姐?去年过六·一,我看她家里人都没给她买礼物,今年你能不能给她也买一份呢?”
想到那个女孩,我心生感激。女儿之所以变得懂事,和她是分不开的。我笑着说:“好,听我宝贝女儿的,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几天后,我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她说女孩收到了礼物,很是高兴,并让母亲转达谢意,还说有时间一定让我带着女儿回去玩。
儿童节快到了,女儿很开心。她说,感觉那个小姐姐在和她一起过节日。想到女儿能打心眼里关心别人,懂得把美好的东西与朋友分享,我的心暖暖的。
记住孩子的“身份”
文/刘亚华
去逛商场,碰到一对母女,女儿在前头哭哭啼啼地走,母亲在后头絮絮叨叨地数落女儿,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她刚给了孩子五块钱买文具,孩子只买了一块钱的橡皮擦,可找的四块钱却不见了。这个母亲有些气愤,说孩子是个马大哈,什么事都做不好,并搬来一些女儿的一些陈年“丑”事,一件一件地证明她的判断,并断定她的将来没有出息。周围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
有一个老人实在看不过去了,对她说:“她不过是一个孩子呀,你对她这么严格干嘛?丢了钱,孩子心里也有委屈,你这般唠叨,她心里更难受。再说不就是四块钱的事吗?丢了就丢了,再怎么数落也找不回来。”女人回答:“我现在不严格地要求她,这些坏习惯她怎么改?我都跟她说了一万遍做事要小心了,她就是记不住。”老人又讲道:“说了一万遍都没有奏效,你得考虑一下你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对的,你作为一个大人,难道就没有丢过东西吗?”
老人义正词严,说得女人无言以对,我听后脸也一阵红一阵白。
想起前几天,女儿不小心丢了电话手表,我气愤极了,狠狠地数落了她一顿。那天,她躲在房间里写作业,我也知道她心情不好。家里人都劝我,哪个孩子不犯错?不必太追究,孩子意识到错误,以后改正就行了。而我觉得丢手表事小,马大哈毛病事大,一定要严厉惩处。于是罚她抄了整本书的生字,并要她写了一份检讨。第二天,我在我的书桌上看到她的道歉信,她说她是真心喜欢这块表,不是故意要弄丢的,她希望求得我的原谅。可是这几天,我依然心情不好,经常地提这事数落她。
回家后,我认真地对女儿说:“手表的事妈妈原谅你,但手表丢了,你若想再要一块,那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你一定要好好表现。”女儿终于如释重负地微笑了。
是啊,我们做大人的,要时刻记住孩子的“身份”,不要总是揪住他的错误不放。孩子就是孩子,无法将事情做得那么完美,当他们犯了错误时,我们不要跟他们计较,要适时地指引他们到正确的路上来。
一株顽强的“小草”
文/袁宝宇
娟是我女儿的小学同学。我认识娟是在她们上小学三年级时。
女儿和娟是同班同学,很同情娟的家庭情况,时常把娟带回家来。一来二去,我们全家也都认识了娟,并喜欢上了这个女孩。
在娟上二年级的时候她母亲离家出走了,留下她和父亲,还有一个年仅四岁的弟弟。父亲每天要外出打工,她要上学,弟弟每天只好待在租住的房间里看电视,等待姐姐放学回家。工地太忙,离家又远,父亲早上出门,晚上才能回家。每天放学,娟急忙赶回家给弟弟和自己做饭。吃完饭,就跑来我们家叫我女儿一起上学。
娟家租住的房子和我家离得不远,她几乎每天都来叫女儿上学。妻子非常关心娟的生活。每次让她在我家吃饭,她都拒绝了。娟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做饭自然不如大人。不是开水泡馍,就是煮方便面,没有一点营养。光是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有点心酸。一个小女孩,过早承担生活的不幸,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学习,还要照顾弟弟的日常生活。
每遇周末,更是娟最忙碌的日子。学校老师布置的功课自不用说,家务活更是不少。一家三口的脏衣服、家里的被单就够一个小女孩忙活了。还要打扫卫生,想办法给父亲和弟弟改善伙食。从早忙到晚,那是肯定的。但是每次到我们家,从未见她抱怨过,还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只是看那双手,比同龄的女孩粗糙,冬天的时候,有些红肿。
有一次,她来我们家早了些。我们正在吃饭,妻子问她吃不?她回答不吃,刚吃过。
“阿姨,我可以帮你洗碗不?”娟问妻子。
“不用,不用,谢谢。”妻子答道。
面对突然的一句问话,我和妻子都惊愕无比。我们的女儿自小长大还没洗过一次碗,而和女儿一般大小的娟却要主动帮助我们干活,让我们羞愧不已。在我们心里,老觉得女儿还小,只要学好功课,其他的事都不用她操心,从未考虑过让孩子干力所能及的活。一个小女孩,用自己的言行给我们夫妻俩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还有一次,妻子无意中说她想自己炸油条吃,但是不太会做。娟说她爸爸以前是厨师,会做油条,她回去帮我们要做法。第二天,她就把写好的做法拿来了,按照此法,妻子终于炸出了金灿灿的酥油条。娟的善良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女儿和娟不在一个学校了,我们也无从知晓她的消息。
时光荏苒,一晃十年过去了。2020年九月份开学,女儿乘车去西安,转车到包头上学,在路上打来了电话。
“你知道刚才我碰见谁了?”女儿兴奋地说。
“谁呀?”妻子问。
“娟。”
“那太好了,她现在干啥呢?”妻子开心地问。
“在西安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上学。”女儿高兴地说,“听娟说,前两年她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她每年享受政府教育补贴6000多元,她弟弟每年也享受2500元。”
后面的对话我记不起来了,擦干眼镜片上的水雾,一簇不知名的小草从窗台底下水泥地板的缝隙里顽强地长出来,郁郁葱葱,映入我的眼帘。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有阳光雨露滋养,它们便能茁壮成长。这不正是那个穿着红衣服、梳着羊角辫、皮肤白皙的小女孩——娟的写照吗?
我的女儿
文/沈德春
“爸爸,我已经签约去新疆当教师了。”女儿在电话里说。“到新疆什么地方?”我急切的问道。
“喀什。”女儿在电话那头回答。
“怎么选择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啊。昆明5月份有好多公办学校都在招聘教师岗位,没有合适的吗?”我在等着女儿的回答。
“人家要的都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生。可我才是个大专生,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女儿在电话那头说。
“爸爸还是希望你在昆明找工作。你可以看看昆明有没有合适的私立学校招聘啊。”我在电话里劝说着。
“我留在昆明就只有像现在这样混日子,或者改行。我今年都已经23岁了,我可不想再这样混下去。”女儿在电话那头说。
高考的时候,由于女儿的分数没有上线,只好选择读大专。大专毕业后,女儿步入社会寻找工作时,才感觉到处处碰壁。性格倔强的她下决心也要拿个本科毕业证。2018年,女儿考起了浙江传媒大学成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班,要到2020年才能拿到毕业证书。今年5月又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书。在大专毕业后的这两年间,女儿先后在县级电视台、昆明移动、校外培训机构、小学校等单位打临时工,在此同时不断寻找着适合自己学历的招聘单位。可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招聘条件仍然束缚着女儿的求职路。在这样的困惑下,女儿曾几何时跟我说过,看来只有走出去,在昆明是难以找到我的出路。
“爸爸,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再劝我了。”女儿在电话那头说。
我万万没有想到,女儿会这么快就选择到新疆喀什去当教师。而且事先也没有跟我这个老爸打声招呼。
我40多岁才得这一女儿,如获宝贝,从小就被我宠爱有加。如今我也60出头,女儿也长大成人,可女儿的工作一直让我这个已经退休的老头操心着。
女儿听我在电话里没有应声。继续在电话那头说:“新疆喀什教师招聘条件是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有教师证,有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这些条件我都具备。”
“可是在新疆的不少人都想办法要出来,你怎么要进去呢?那儿条件太艰苦了。”我想劝劝她。
“条件艰苦怎么了?条件艰苦的地方也总得有人去当教师啊。”女儿在电话里头还说教起老爸来了。
“老爸,这些我都想好了。自己的路还得靠自己走。你就别再劝我了。”女儿在电话里把最后一句话的每个音节都加重了语气。
我知道已经难以说服女儿。只好在电话里轻轻地叹了口气。继而说:“什么时候走?”
女儿在电话里恬然一笑,以轻松的口吻说:“8月份。”
我皱着眉头,嘴唇捂成了一条线,一时无语。
女儿在那头挂断了电话。
我了解女儿,我相信女儿说的是心里话,不知不觉中我为女儿的抉择感到骄傲。
生活的路,就是一条回到心灵的归途。徜徉在生活的路上,仿佛在一幅水墨画中行走。为了更广袤的未知,为了让自己更好,不要停下寻求的脚步。
女儿,用你手中的画笔,在新疆喀什这块土地上,绘出绚丽多彩的人生。
女儿有个 “感恩账户”
文/杜学英
女儿从小就是个小财迷,3岁时就爱上了储蓄,生日礼金、过年压岁钱,还有做家务挣的零花钱,她悉数存进自己的钱包里。如今,钱包鼓鼓囊囊的,她没事就把钱全翻出来清点,数钱的样子很专业,俨然是一个小富婆。
老公有些“见钱眼开”,见女儿没事就鼓捣自己的钱包,便央求道:“乐乐,你这么多钱,给爸爸买件礼物吧,不要太多,买一件就好了。”女儿不答应,奶奶也跟她开玩笑:“乐乐,给奶奶买根棒棒糖,棒棒糖才5毛钱,行吗?”女儿捂紧钱包就是不肯。她还让我给她换个大点的钱包,我建议:存银行吧。
听说要拥有自己的存折,女儿很高兴。老公这时偷偷地把我叫到一边,指着日历上的感恩节对我说:“我们家孩子不知道感恩太自私,我们对她的奉献她都认为理所当然,趁着这个感恩节,你得给她开个‘感恩账户’,让她花自己的钱给我们买点礼物。当然,说动她可能很艰难,这个工作就交给你了。”
我想想也是,女儿只知道向我们要礼物,我们让她买点礼物她却死活不肯,都说感恩要从小教起,我得让女儿及早懂得感恩。于是,我心生一计,对她说:“过几天又要过节了!”听说过节,女儿乐得手舞足蹈,问我是什么节。我说感恩节。她不懂,我告诉她:“感恩节就是感谢大家的节日。”接着问:“家里谁送你上学?”她答:“爷爷。”“谁给你做好吃的?”“奶奶。”女儿奶声奶气地答。我又问:“爸爸妈妈那么辛苦挣钱干什么?”女儿想也没想就说:“给我交学费、买好吃的,还给我买玩具。”
看女儿开窍了,我接着耐心地引导她:“感恩节就是要对别人给你的帮助和关心予以感谢。你看,长辈们给你做了那么多事,你要不要感谢呢?”
“要!”女儿答。我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感恩节买礼物送给长辈们。女儿起先犹豫,后来答应拿出一半的钱买礼物。这样,女儿同时拥有了两个账户,她给取名一个叫“快乐账户”,一个叫“感恩账户”。每每女儿让我存钱,她都会耐心地交代,这部分存“快乐账户”,那部分存“感恩账户”,每年的感恩节,她都会热情地邀请我去取“感恩账户”的钱,然后让我陪她去买礼物。看着家人收到她的礼物开心的样子,她也由衷地高兴起来。
如今的孩子多半都是独生子女,适时引导孩子建立一个“感恩账户”,让孩子在感恩中快乐成长,学会感恩,孩子才会感到更幸福和快乐!
容许害怕
文/薛峰
女儿自小就怕狗,路上遇见狗,即使很小的狗,她都躲得远远的,绕道而行。
有一次,她在广场上溜旱冰,玩得正高兴,却见来了一个人遛狗。那狗纯白皮毛,半人高,也没拴绳,任由它撒野。女儿见到大白狗后,转身就往回溜。可那白狗已发现了她,朝她飞奔而来。那一刻,女儿吓得高声尖叫。我边跑过去,边冲她喊“爸爸在这里”。还好,那白狗围着她转了一圈后又径直走开了。可女儿吓得不轻,她抱着我颤抖着身子,哭个不停,脸涨得通红。同在广场玩的小朋友有过来安慰的,也有略带嘲讽的,说那狗根本不咬人,不用害怕,你咋那么胆小?
可以后见了狗,她还是害怕。每当这时,她都缠着我,让我抱起她从狗旁边走过。而我,知道她害怕,就抱起她。
一天晚上睡觉时,我问她:“你为什么那么害怕狗?”
她说了一句:“我害怕它咬我!”
我说:“放心,它不会咬人的。”
“可我就是害怕嘛!”
“好吧,你害怕就害怕吧!”
这时,她说了一句让我震动的话:“爸爸,谢谢你容许我的害怕,每次都抱我走!”
没想到六岁多的她竟然能这样说,谢谢你容忍、允许我的害怕!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在农村,小伙伴们喜欢爬树掏鸟窝,然后再从树上跳下来,比谁跳得远。我胆小,不敢爬树,也不敢跳,他们都嘲笑我,捉弄我,说我是胆小鬼,都不愿跟我玩了。最后我只好硬着头皮爬到树上再跳下来,结果摔伤了腿,在床上躺了半个多月……
人生在世,沧海一粟,在这广袤无垠的宇宙之中,我们就犹如一粒尘埃在世间飘荡。每人禀性不同,你怕蛇,我怕狗,想来再正常不过;倒是那些自认为天不怕地不怕的,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