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感怀散文

2023/01/22经典文章

感怀散文(精选20篇)

孟秋感怀

文/汪文彬

岁月如烟,流年似水。七年前,一个普通的秋日黄昏,数位好友在我住所附近的小餐馆,为我把酒饯行,而后冒着瓢泼大雨,驱车送我前往火车站。当晚,我辞别妻儿好友,告别整整生活十二个年头的泉城济南,独自返回家乡武汉,随后赴鄂州参加新招录公务员入职培训。从此,与往事说再见,人生掀开新的一页……

或许,正如曾经感叹的:“人生面临诸多抉择和诱惑,也经受着一个又一个难关和挫折的考验,决绝抑或迷惘,坚守抑或放弃,纠结抑或释然,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取舍、怎样面对!”当年,毅然放弃武汉稳定的国企工作,选择从军之路,是向往远方、不甘平庸的性格使然;异乡漂泊十四载后,选择回归故里,又何尝不是出自内心真实的呼唤?父母在,不远游。曾经的叛逆与乖张,在经历世事的磨练砥砺后,也将日益圆融敦厚!

回望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和异乡漂泊历程,面对身份的转变、环境的改变、职业的变换、使命的变化,始终遵从内心召唤,倾听真实心声,初衷不改,信念未移。去与留皆是一种人生状态和命运选择,无论过程精彩与否、结局好坏与否,都坦然视之,认真对待,随遇而安。

七年来,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可谓按部就班、波澜不惊,平淡而充实。得益于组织关照、领导抬爱和同事支持,从一名基层党务干部成为市委机关干部,从相对偏远的乡镇进入繁华的市区,并重新开启武鄂“双城记”的生活模式,工作环境、生活境遇、人际关系、职业心态等诸如此类,均发生较大调整和变换,也在逐步适应这种变化。长年从事基层党建,快节奏的工作,繁忙而充实,经历诸多值得铭记的时刻和事件,调研督查、开会学习、起草材料、校改公文、登台授课,有一些工作是在镇、区时的日常业务,也有一些如培训授课等却是首次挑战,虽力有不逮,总算勉力完成,颇感欣慰,心存感激!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每当夜深人静、独自晚归时,思绪就会飘得很远,心情就会起伏跌宕。昔日求学的艰辛、国企的历练、从军的坎坷、报社的苦乐、婚恋的曲折,种种不堪回首的过往,以及现今生活的重压、工作的不易,加上怀旧追远、伤春惜逝的敏感个性,都会在某个时间节点,触发浓郁的羁旅乡愁和孤独之感,无处倾诉,难以释怀。

“孑然逐梦别故梓,负笈远游十四春。落英蹁跹余蹉叹,雁过衡州怨无痕。”“寄身济南疑是客,遥想江城落梅花。”“流年似水叹虚掷,孤影如鸿徒逡巡。”从2014年5月起,或许是触景生情,或许是兴致使然,先后创作近30首拟古绝句或律诗。多年来,一直潜心钻研东坡先生诗词文章,对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的人生体验和情感诉求深以为然。

人生不易,生活多艰。芸芸众生都在扮演形象各异的角色,也都怀有种种无法言表的苦衷和隐忧,绝非朋友圈中所展示的光鲜和惬意。多年的历练,让我深深领悟到,“真善美”中之所以“真”排首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因它是“善”“美”的前提和底色,任缺其一,也难免流于伪善、沦为浮华。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妨多些真实,少些夸饰;多些真诚,少些逢迎;多些真心,少些功利。

也许,将来会继续披星戴月、负重而行,也许依然一无所成、藉藉无名,然而能够不忘初心、赓续奋进,保持独立思考的真我,未尝不是一种幸运与幸福!

在这样一个平凡而值得纪念的日子里,真心祝福远在齐鲁大地曾经朝夕相处、亲如手足的战友和兄弟,衷心感激诸位领导的抬爱提携与关心爱护,由衷感谢父母妻儿的鼎力支持、理解体谅!

七载毕,再出发!梦依旧,情未移!

归乡感怀

文/雨晴

岁月从指缝中划过,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意念,我们的勤劳,我们的工作和收获都在这朝夕相间中走过,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一直是平凡的过程,而其中的苦和乐都在过程中品尝。时光不会停留,而走过的路却能留下印痕,把这些心路历程变成倾情文字,这就是宝贵财富。

昨天在二姐家,小外孙曾经和二姐说过这样一句话:咱家有一个大作家。二姐学给我,我心中很震撼。其实给小外孙保留了录像,保留了他的绘画作品并把他的收获用语言描述出来 ,这应该给孩子留下了一份礼物,也是一种最美的风景。我的书也曾经送给家人们做纪念,大人孩子都看到了。这些感官上的东西上升到理性,也就是作家的概念了。

其实,每一个文学爱好者,只要在写作路途中坚持不懈,都能成为作家的。写文字需要动心,心动了,才有好的文章。就如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写散文,写诗歌,都应该是有感而发。学生写作文也一样。如果文字不是“出于心而关乎情”那就是流水账,或者凑字游戏,就没有意义了。

一张图片用心拍摄和收藏,就是一首诗,一篇文。第一幅图片是被同事拍摄家院子的风景,可以说这是一幅典型的丰收图片,满地落花,染上秋天的颜色。很养眼;最后一幅图片是我家院子的菊花图片,剪辑这样一幅风景,这是秋天的花,菊花和梅、兰、竹共称为花中四君子,分别代表四季,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倾注了四君子太多的文墨,都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来预示人性的美丑和处事的哲学。

中间四幅图,就是这个季节流淌的故事和风景,当回忆的时候,这里的时间和文字就变成了一幅爱的风景,这是对教育的爱,教育就是点燃,就是引领,就是心灵的碰撞所激起的火花。开始很小,最后就变大,一点一滴汇成知识的海洋,达到彼岸的目标,变成秋的收获。

新年感怀

文/易州米

又到了年终岁尾,在这辞旧迎新的喜庆时刻,我忽然想说一说新年是什么。

小时候,对我们家而言,新年似乎就是一个新的月份牌。月份牌挂在爷爷奶奶卧室的东墙上,那本薄薄的纸片,并不识字的奶奶每天都记得撕去一页。但最后一页是个例外,奶奶一定要我去撕,我也乐于干这件事儿,12月31日被登在板凳上的我利索地撕掉了,月份牌就只剩下后面的一片硬纸。奶奶随手把早就准备好的新月份牌交给我,由我挂在固定着那片硬纸的钉子上,新旧交替随即完成了。

上大学时,新年是一场盛大的狂欢。为了这场狂欢,我们几个班干部从十二月上旬就开始策划,一心想的就是怎么出新出彩,怎么在创意和内容上超过其他的班。当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们从来没忘记要处处体现文艺范儿。记得有一年新年前外国文学课刚刚讲了莎士比亚,于是我提议用一台别出心裁的话剧来迎接新年的到来,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那台话剧是由《哈姆雷特》《茶馆》和《日出》三剧改编而成,虽说算不上恶搞,但也是实足的穿越剧。全班三十几个同学人人都是演员,个个演得都很投入。台词中既有英语,又有京腔普通话,还不时冒出来几句上海方言,引得被我们请来作观众的诸位老师止不住地捧腹大笑。

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在办公室做文字工作,新年对我而言就是一篇贺词。为了写好这篇贺词,我必须回头看,盘点学校一年的工作,回顾那些与师生们息息相关的大事小情,那些曾带给大家激情和感动的瞬间。同时,我还得展望未来,畅想新一年的机遇与挑战,种种困难和美好。写新年贺词虽然是我的工作,但我会带着感情做这件事,逝去的和即将到来的,都会令我注力笔端。除此之外,我还会为自己写一篇新年贺词,祝贺一年来的进步和成长,同时也罗列几件最典型的糗事,当然最后不会忘记给自己鼓一把劲儿。

现在,作为一名四十几岁的中年教师,新的一年早已是列入工作计划的日子,读书、教书、写作,一切都会按部就班。不过,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同样也是激动和忙碌的。比如现在,我正在一条条回复学生们的微信。对这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想在微信中回赠的实在太多了,除了衷心的祝福之外,我还附带了一张小小的书单,上面都是2015年我读过的最好的书。可以想象一些学生收到这张书单时的表情,但我不觉得这有煞节日的风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了读书,毕竟有书相伴的日子才是充实的。

新年感怀

文/易州米

又到了年终岁尾,在这辞旧迎新的喜庆时刻,我忽然想说一说新年是什么。

小时候,对我们家而言,新年似乎就是一个新的月份牌。月份牌挂在爷爷奶奶卧室的东墙上,那本薄薄的纸片,并不识字的奶奶每天都记得撕去一页。但最后一页是个例外,奶奶一定要我去撕,我也乐于干这件事儿,12月31日被登在板凳上的我利索地撕掉了,月份牌就只剩下后面的一片硬纸。奶奶随手把早就准备好的新月份牌交给我,由我挂在固定着那片硬纸的钉子上,新旧交替随即完成了。

上大学时,新年是一场盛大的狂欢。为了这场狂欢,我们几个班干部从十二月上旬就开始策划,一心想的就是怎么出新出彩,怎么在创意和内容上超过其他的班。当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们从来没忘记要处处体现文艺范儿。记得有一年新年前外国文学课刚刚讲了莎士比亚,于是我提议用一台别出心裁的话剧来迎接新年的到来,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那台话剧是由《哈姆雷特》《茶馆》和《日出》三剧改编而成,虽说算不上恶搞,但也是实足的穿越剧。全班三十几个同学人人都是演员,个个演得都很投入。台词中既有英语,又有京腔普通话,还不时冒出来几句上海方言,引得被我们请来作观众的诸位老师止不住地捧腹大笑。

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在办公室做文字工作,新年对我而言就是一篇贺词。为了写好这篇贺词,我必须回头看,盘点学校一年的工作,回顾那些与师生们息息相关的大事小情,那些曾带给大家激情和感动的瞬间。同时,我还得展望未来,畅想新一年的机遇与挑战,种种困难和美好。写新年贺词虽然是我的工作,但我会带着感情做这件事,逝去的和即将到来的,都会令我注力笔端。除此之外,我还会为自己写一篇新年贺词,祝贺一年来的进步和成长,同时也罗列几件最典型的糗事,当然最后不会忘记给自己鼓一把劲儿。

现在,作为一名四十几岁的中年教师,新的一年早已是列入工作计划的日子,读书、教书、写作,一切都会按部就班。不过,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同样也是激动和忙碌的。比如现在,我正在一条条回复学生们的微信。对这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想在微信中回赠的实在太多了,除了衷心的祝福之外,我还附带了一张小小的书单,上面都是2015年我读过的最好的书。可以想象一些学生收到这张书单时的表情,但我不觉得这有煞节日的风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了读书,毕竟有书相伴的日子才是充实的。

沙家浜感怀

文/曹乾石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红色经典《沙家浜》里郭建光那一段铿锵而舒展的唱词,成为我心中永远的深刻记忆。

我曾在芦花放、稻谷香的时节踏上过这块许多新四军战士浴血奋战过的红色土地。当一个真真实实的沙家浜出现在眼前,辽阔的芦苇荡、春来茶馆、民俗文化馆、新四军史料馆……红色江南令我耳目一新、身心震撼。

彼时,燥热仍萦绕于身周,游客穿着短衫薄裤。而常熟沙家浜千亩芦苇如墙,漫天灰鹭纷飞,蓝天晶莹剔透,翠绿的芦苇荡野性横溢,令人胸臆舒展辽阔,不觉身心都凉爽下来了。泛舟湖上,穿梭于浩淼宽广、沟汊纵横的芦苇荡间,不时涌入眼帘的还有荷花流红、菱角飘香、鸥鸟飞翔、虾鱼跃水、碧叶连连的别致景物,令人沉醉。回想当年新四军战士在芦苇荡中的艰难岁月,深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离开辽阔的水面,沙家浜的千亩芦苇湿地,也是水鸟飞越、绿叶摇曳——这里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这里就是60多年前,新四军伤病员休养的地方;就是木舟飞越,转运新四军军械所、报纸印刷厂的红色历史发生地!恍惚间,岁月流转,郭建光们矫健的身影又一次次铿锵现身、英武而真实,撼人魂魄。漫步沙家浜,红色江南的点点滴滴,围拢而来,浸润着我的视觉、听觉、触觉。

沙家浜竟如春天般喧闹、活泼。数百米长的青石板,好一条风情街,简直就是精华版的“红色江南”全貌。古街两边,酒肆的旗帜高扬招展,青砖灰瓦的民宅,爬过墙头的爬山虎,古老的马厩牛棚,年代久远的茶馆,上百年历史的油坊,甚至还有门面狭小的昆曲剧社……目光越过建筑物,隐约可以看到芦苇荡的碧绿身影。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熟悉的歌词和旋律在耳畔缭绕旋回——当地“沙家浜艺术团”的“阿庆嫂”,风采和嗓音好似当年掩护新四军的阿庆嫂。此刻,阵阵扑鼻的香味,又勾走了我的注意力:盐水芦根、水红菱、扯篷豆腐干、碗花海棠糕、烘干粑、茴香豆……品着这些琳琅满目的各色美味吃食,你就是走进鲁迅儿时的记忆,走进汪曾祺的笔下,走进陆文夫的书籍,怕是也没有如此丰盛,这般齐全!

街边卖的芦花、芦杆编织的艺术品、芦花靴、芦花枕、藕干条,用剪纸艺术为游人“照相”的民间艺人……这一切,竟使我有了强烈的历史时空交错感。我忽然想,假如当年的新四军战士的后代,此刻来到这里,该是怎样的激情奔涌。在充满江南风情的民俗文化馆、水乡农具展馆、沙家浜史料馆,我看到了谭震林用过的手枪、皮箱,叶飞办公用的马灯、钢笔,夏光用过的笔记本,新四军老战士握过的歪脖子机枪,伤病员用过的药箱、绷带。走进着名的“扬帆书屋”,主人不在,看店的是一位清丽娉婷的江南少女。我发现了一件非常难得的文物,册页发黄、年代久远的旧杂志——它就是当年全文刊发汪曾祺执笔的《沙家浜》剧本的刊物。杂志用厚厚的透明塑料薄膜严密包裹着。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沙家浜的历史。我想,是新四军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是一代又一代有志人士的拼搏奋斗,才有了沙家浜美好富裕的今天。

小草感怀

文/岁月镂痕

春风,暖暖地、徐徐地、习习地吹拂着大地,它在轻轻地呼唤着久违了的小草……

小草仿佛听到了春风那执着的召唤,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它想舒展一下卷曲了一冬的躯体,但地面那坚硬的土层阻止了它。

小草是那样的向往着春天,它的心因春的温暖而萌动,它不懈的努力着、挣扎着,哪怕拱开一道微小的缝隙,它都会不屈不挠的向外伸展着,直到它把那在严冬时就已孕育好的萌芽拱出地皮……

于是,在人们的不经意间,那茸茸嫩生的小草,便在田野里、阡陌上、公路旁陆续的探出头来,它们新奇的张望着,它们在春风中就像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摇摆、尽情地抖擞、尽情地欢腾、尽情地跳动……

小草躺在春天怀抱里,沐浴着煦暖的阳光,滋润着春的雨露,欢快而茁壮地成长着。在我看来小草是那样的可爱,为什么可爱呢?细细想来也不外乎两点:一是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不惧雨骤风暴,蹂躏践踏;一是它总是无声无息地存在着,无怨无悔地点缀着大自然,从不炫耀,从不孤高。没有小草的衬托我们真的难以想象春天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小草的陪衬花儿还会那样红吗?没有小草的映衬,还会有“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色吗?

当你迎着初春的朝阳和温馨的春风来到田野上,看见那一丛丛、一片片的小草,浑身闪烁着盈盈欲滴的露珠时,你一定会下意识的向四周、向远方望去,遍地的小草都和眼前所见到的小草一样,水珠在朝霞的映照下,闪闪烁烁的,仿佛是千万颗珍珠在放射着璀璨的光芒,你会因此顿时心旷神怡,你会深切的感悟到大自然是那样的美丽。这时你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若不是这些小草的存在,那光秃秃的田野,该是令人多么的寂寥、多么的扫兴、多么的失望啊。

有时我漫步在公园的小陌时,经常会踩到路旁的小草,看到它马上又支撑起来,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依旧青色不褪,蓬勃向上,在我感叹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的同时,也经常产生出一种怜悯之情,甚至还会深深地自责。

看到小草,我经常很自然的联想到人生。是啊,在人生的原野上,有多少人不愿意做小草,不甘心做小草,他们羡慕百花的芳香和艳丽,他们崇尚大树的挺拔与伟岸,他们不想踏踏实实、默默无闻的活着,他们经不起蹂躏践踏般的挫折和打击;他们喜欢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不劳而获,在现实中他们总是那么自以为是、自命不凡,总是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然而,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壁时,他们又会抱怨生不逢时,世态炎凉,于是便玩世不恭,悲观厌世,牢骚满腹,这些人往往一生一事无成。其实,不管是谁,只要像小草一样,具有那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性格和那种踏踏实实、忍辱负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那他就一定会热爱生活,他的生活就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机,理想和成功就一定会和他不期而遇。

看到小草我经常想到一首歌,也经常不由自主的哼唱,我觉得那首歌就是在赞美那一颗颗纯朴的小草,可爱的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愿我们都像这春天的小草一样,顽强地、茂盛地、乐观地活着,去拥抱那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日感怀

今年春来迟。苦菜、荠菜、蒲公英,这些春天的使者,也不如往年了。往年,它们挤挤挨挨地向前跑,跑着、跳着来到人们的视野里,来到人们的微笑里。

今年,我们要寻它、探它,它还迟迟的不肯钻出地面,即使钻出地面,它们还磨磨叽叽地不肯长大。事实上,这样说它们是很残忍的——它们的伙伴儿于冬天里有的已经渴死或者冻死……现在的它们是坚强的,用尽心力才钻出地面的,我们怎能责怪它们拖沓磨叽呢!

这是一个喜悦不起来的年份。连续的旱,已经记不清楚多久了。似乎,自去年秋季再也没有下一场透地雨吧?似乎,从那个季节已经渴望着一场绵绵细雨或者鹅毛大雪吧?走过了秋,走过了冬,夏天也快来了。干旱持续的时间,也过于长了。

干旱触及了心灵的田野,心灵也干旱起来,也渴望起来……

杏花开了,星星点点的。先是嫣红挂枝头,渐渐地白了,蔫了。风儿一来,它们扑扑簌簌飘起来,似乎要追着风儿寻雨去,只为雨露洒枝头,给自己的杏儿以甘霖。此时,远远地望过去,山还是光秃秃的山,树还是光秃秃的树……

梨花开了,星星点点的。它们苍白着脸儿,寡淡着神情。阳光热辣辣地笼罩过来,它们便退了颜色,倦怠起来。似乎,它们要把仅有的水分藏起来,一点一点留给自己的梨儿们,让它们茁壮成长。

连翘花开了,一片、一片、一大片。它们从这座山开到那座山,从那座山又开到这座山。山腰里、山脊上、悬崖上处处是黄色的笑脸。阵阵风儿过去,它们便舞蹈着、歌唱着,似乎传递着一个什么喜讯……

仔细望过去——柳树绿了,杨树绿了,杏树绿了,山腰里、悬崖上的一丛丛灌木也绿了……哦!春天来到了吗?

果真,连翘黄、梨花白、灌木绿、桃花红了。果真,桃花开了。

桃花开了,一朵朵、一树树、一片片、一山山……万亩桃花园已经蓬蓬勃勃显露了生机,花儿们雍容华贵地微笑着,蜜蜂们废寝忘食地飞来飞去……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似乎,听到了谁的吟咏声。望过去,却是辛勤的桃园主人。看到满山满树的花儿,询问桃子的产量,那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知道,可怕的干旱已经不能威胁到这里的桃园,水利设施早就伸展到山的这个脊梁那个脊梁上去了。

于是,一点点慰藉如同一滴滴水,洒在了心田的种子上。

感怀那油灯点亮的日子

文/杨榆

凌晨一点多钟,我还在书房里赶写一份文件。将近写完之时,突然眼前一黑,灯灭了。我以为是灯管烧坏了,凑近开关查验才确定是停电。这咋办呢?文件明天等着要用,无论如何得在今晚写完。正焦急间,我突然灵机一动,赶紧到厨房拿个碗,翻过来,在碗底的凹槽内倒上一点食用油,再找来一截粗棉线放置在油槽内,点亮后就成了一盏简易的油灯。

油灯虽然昏暗,但供我近距离写作还是可以的。很快,文件完稿。搁下笔,我将油灯轻轻地移近跟前,仔细地端详。凝视着那昏黄的油灯,忽然有一种别样的情愫,轻叩着我的心门。推开这扇门,也悄然打开了我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确切地说,是一段关于油灯的记忆。

记得那时候,我们五口之家,仅有一盏煤油灯。为节省煤油,妈妈总是把灯芯调得很小很小,仅有黄豆那么点大。每天伸手不见五指之时,父母才陆续收工回来。回来后,母亲点上油灯放在灶头照明,开始给我们一家人做晚饭。我们兄妹仨则围在母亲身边跟她分享自己当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虽然油灯昏暗,但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几个孩子说笑打闹的那股劲。叽叽喳喳,总是其乐融融。

母亲做好了晚饭,又把惟一的一盏油灯放在饭桌中央,再摆上菜和碗筷,开始一家人共进晚餐。吃完饭后,妈妈得赶紧收拾碗筷,擦干净饭桌,以供我们兄妹仨做家庭作业。我们三个孩子围着油灯做作业的同时,母亲则借着油灯的一点余光,继续洗刷灶头和锅碗瓢盆,以及切好第二天喂猪用的野菜。等我们作业做完了,母亲的家务也差不多忙完了。这时,母亲又得借着油灯开始逐个“伺候”我们洗漱。洗漱完毕,再端着油灯,用手给油灯遮着风,颤颤巍巍地端到卧室准备睡觉。直到吹灭油灯入睡的那一刻,才算结束了我们一夜的油灯之旅。

上五年级那年,我们村终于拉上了电线。刚开始,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电灯。只有家里经济状况稍微好一点的人家才舍得“鸟枪换炮”改用电灯。我们家两个房间,一个厨房和一个卧室。父亲为省点电费,仅在卧室安装了一盏十五瓦的电灯。虽然那低功率的灯泡比油灯亮不了多少,但我们还是觉得很满足,很温暖,很幸福。因为自那时起,我们再也不用围着仅有的一盏油灯团团转了。从此以后,每当母亲在厨房做晚饭时,我们三个孩子可以在卧室的灯光下追逐打闹,在两张床之间蹦来跳去,这为我们的童年生活增加了无限的乐趣。

上五年级后,学校也拉上了电灯。学校要求我们晚上得到学校“夜读”,也就是上晚自习。可刚刚用上电的那几年,虽然通了线路,但也经常突然停电,一停就是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可学校却不会因为偶尔停电而取消上晚自习,因此为应付停电,每个学生不得不带一盏煤油灯备用。当然,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能用得上蜡烛。可我家不但没有经济条件用蜡烛,而且家里连油灯都仅有一盏。由于家里和学校的线路相同,学校停电时家里肯定也停电。因此,也不可能把家里惟一的一盏油灯带到学校备用。后来,我见有些心灵手巧的同学将墨水瓶盖挖个小洞,然后装上自行车上用的气门芯,再插上粗棉线,瓶内装上煤油就成了一盏便携且“精美”的油灯。于是,我就借用他们发明的“专利”,而解决了无灯之急。

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那个村早已成了现代化的别墅村。家家户户电灯电话,电线、光缆四通八达,家用电器样样齐全。油灯的影子已经远去,取而代之的也不再是那曾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橘黄色白炽灯光,而是亮如白昼的日光灯。曾经在油灯下追逐嬉闹的孩子,也早已告别了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而进入了烦事交错的中年。

每到夜晚来临的时候,我的房间总是亮着功率很大的日光灯,因为我很享受房间里那种亮堂堂的感觉。在通明的灯光之下,我时常独自一人踱着方步思考着关于工作、生活、社会的各种问题,也不例外地烦恼着各种烦恼。我时常在想:现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日新月异,越来越丰富。可我们似乎并未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递增,而使我们的幸福感倍增。不仅如此,甚至颇有每况愈下之势。因为如今的我们,不得不为物价上涨,房价暴涨,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升学、就业、生活而感到恐慌和焦虑。

回首过去那些用油灯点亮的日子,我们不得不感到惭愧。那时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没有电视、电影;没有电灯、电话、网络,可我们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和快乐。可如今,过着丰盈物质生活的我们,却时常陷入莫名的空虚和不可名状的痛苦。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幸福真的和用什么样的灯、住什么样的房、穿什么样的衣有关吗?不,事实证明:幸福和这些物质并无绝对的关系。其实,幸福归根结底仅和我们一颗感知幸福的心有关。

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我们的心在享受中逐渐变得麻木。因此,对幸福的感知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减退。我想,这不是生活的悲哀,而是我们心灵的悲哀。

此时,我抬头向窗外望去,发现天已微亮。因此,我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吹灭手中紧握的油灯。油灯虽然灭了,但它会一直亮在我的心中。每当看到心底那盏昏黄的油灯,便会想起那些曾经用油灯点亮的日子。不可否认,那是一段极其艰辛和贫困的日子。想起那些贫瘠的岁月,就没有理由不知足。是的,时常忆苦,方知思甜。惟有时常感怀过去之人,才懂得珍惜美好而幸福的现在。

秋夜感怀

文/如人饮水

细雨流音——又渡枫红

似水清夜,弦月盈棂。一杯普洱,慵懒书室。

窗外,一帘碎影摇曳,叶落纷飞。窗内,一曲天籁舒魂,声情跌宕。不思眠,何情寄?几度梦桓彼崖枝,痴为词,癫抒忆,又是满山红叶时。

谁家碧玉箫声起?却不见怀秋心思悄相随,轻轻叹,硕秋已尽枫林晚。

秋之深处,烟云苦渡。细雨遮颜,梧桐音怜。三分踌躇,七分怅惋,不忍看。流光一树随风舞,但得悠然安若素。路漫漫,行匆匆,景色怡人浅驻足,已经心沉重。君没见,瘦影楚楚情何堪,莫怪缥缈了思绪。休道轮回交替,大千世界有虚无。

一叶知秋,一树萧萧,一季轻愁惆与踌。云卷云舒逝水流,雁阵南飞不回首。残令依旧,无处守候?叶落凄凄、情亦切切,尘缘归宿,一生相酬。断不觉已浸丝丝扣、缘深厚,只为了曾经涨怀的秋赋。

红尘若梦,环宇迷蒙。轻描细画柳拂风,浅唱低吟陌上空。几许朦胧,几多懵懂,一隅魂伤两处冰封,秋情秋意尽付鸿蒙。

再携一缕烟水芬芳,于秋之深处徜徉,再捻一指寒霜付墨香,看一弯冷月照菊黄。孤弦清唱枫红薄凉,余音绕梁,忽觉一世苍凉何所向?几度轮回几度伤,奈何间不见楚山湘江两茫茫。

夜未央,情愫荡漾,一片红叶书中藏。秋不亡,余韵悠长,云淡风轻写天上。待明朝,两袖清风任疏狂。

轻倚夜色碎碎念

夜,轻灵柔曼;心,轻舞飞扬,思绪在夜空漫步。

心情淡淡,独享这清澈的秋夜。耳畔,萦绕着悠悠扬扬的琴声,忽而浅浅、忽而浓浓,音乐的世界中,尽是真真切切,于是,一抹微笑溢出心底,剔透着不远处的柔软心事。

风,徐来,携一缕暗香盈盈而过,云亦缥缈、思亦缥缈,默默且脉脉。一季秋浓缱绻时,几多牵念荡涟漪。游离着婉约于夜之未央深处,浅吟低唱,任纷飞的音符似水潺潺,穿越在光阴的丝弦清韵间,玲珑素雅。若莲的心事、浸染芳菲,缀于你的心间,我的眉梢。

一怀柔情,眷恋无限,花开有声,落英无言。凝露一瓣嫣然谁与谁的心事?云笛声声却又在诉说着谁与谁的思忆?指尖轻捻,暗香摇曳,月色袅娜,点滴入怀,拥一份至情至真,静静地、静静地,在这秋夜的温馨中,悠然释怀,尽归平淡。

恍惚间,似坠真空,忘掉曾经的拥有,忘掉了许许多多总想忘掉却又记忆犹新的点点滴滴,尘垢涤荡,淡然以对,平静温暖,心如蝶衣。

忘却很难,可忘却真的令人无限轻快,无比徜徉。

好心情、好思绪在夜的至美中慢慢流淌,一个人到底还要走多少路才能真诚地拥有一种恬淡的情致。

坠入红尘是缘,相处蓝天绿地碧水青山是缘,相邻白云小草泥土浪花是缘,相伴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是缘。无缘就会有无奈,看隔海相望的礁石,尝尽海角天涯的相思苦;雨打浮萍相聚短暂而偶然。不论如何,尘缘未了,路碰坎坷,路见风景,都要心情淡淡地直面为尚。

心情淡淡的面事,冥冥中会失去很多,只要还有一个旷达的胸襟,潇洒自如依然。

心情淡淡的处世,生死聚散常见,只要无惧就不会毁灭,面对坎坷永远是一曲悲壮苍茫,余韵悠长的动人之歌。

心情淡淡的面对失败,那也是一首低回婉转、令人击节的美丽之诗,因为淡淡的情致本身便是一道瑰丽的风景。

心情淡淡的去面对,尽可把世界看作一道美丽的阴影,但却不能站在影子之外,没有心的牵涉,虚无和虚伪都只是纸做的玫瑰。

捧一杯香茗,握住温暖,守护宁静,安然看得见属于自己的天堂?而又有多少人在寻觅间其实早已错过了天堂,却依然不知疲惫地艰难跋涉,或许这也是一份执着吧,为了获得,忙忙碌碌。

惆怅此情难,舍得一份放弃,便可固守一份超脱。

尘缘漫漫,那人那事,注定要从生命中走过,这瞬间要淡淡地微笑,把坚强留驻在那一刻,让伤心在无人后的寂寞。

据说在散场时能笑的人注定冷漠,可是不选择微笑,眼泪又能留住什么。感慨与生命无法牵手的缘分,为了那动心的片刻,不要后悔选择转身成回忆的寂寞,这就是所谓的无法改变。

惋惜感情,惧怕璀璨过生命的爱情将如昙花般的凋落,但在岁月的回首中,爱永远会清晰如昨,亦如彼岸的花朵,虽娇艳无比却难以触摸,真地沉迷于等待中的明天,让一抹忧伤穿透时光的长河吗?

泪,流于无人的角落,一只烟,一杯茶都会带来思索。那已成为你生命中的过客,有时无法让你去回忆起他(她)的容颜和在一起时的点滴快乐,或许淡如胭脂,或许艳如烟火,而只是绚目在你生命中的片刻,终究无法走进你的心,走进你选择的生活。

再度迷惑,迷惑于人性的脆弱。那颗滚烫的心在以后能否重复火热。在感情面前是否还要选择曾经的放肆的活,为需要而去求索。

悄悄地归于平静,不累。

夜,依旧静谧,倚窗远望,一帘墨色,清幽恬淡。愿你、真诚地愿你拥有一种淡淡的情致。

清明感怀

文/何庆良

清明节到了,这几天心里总是掠过一丝淡淡的忧伤,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上班的路上,看见一位老人,瘦瘦的,在我前面骑着电动车。不知是什么原因,老人一下摔倒了,好在速度不快,并没伤着。看着老人慢慢地扶起电动车,我心酸得想要落泪——他的头发花白了还在为生计奔波,看起来是那么瘦弱,那么孤单无助。其实我知道,对于他来说,这样的事还是完全有能力应付的,并不会如我想像的那样无助,但我相信在那一刻,他的心中一定会闪过一丝苍凉——人老了啊!

那一瞬,我想起了在乡下农村仍然耕作不辍的老父亲。他已过古稀之年,眼下正是犁耙水响,开始春耕的季节,不知他做繁重的体力活能否吃得消,他是否也会感叹“人老了啊”。是啊,人都会老,老了就会需要亲人的照顾,可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在他们需要我们时,我们又在哪呢?

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又是一年清明,路上回乡扫墓的行人渐惭多起来,我知道他们大多是去祭拜自己的亲人。冥币、鲜花畅销,大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我想,这样做真的能弥补些什么吗?这或许不过是活着的人对自己的一种宽慰。

诚然,我们都不是不孝之人,却都是无心之辈。因为我们的无心,我们忽视了长辈们渐老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无心,在长辈们发出需要我们的信号时,我们因为这理由那原因耽搁了尽孝;更因为我们无心,也就错失了人生最后为人之子女应尽的责任。我们后悔,我们自责,但于事无补——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一直认为,老人需要的不是锦衣玉食,而是儿女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中,在需要我们时,能随时看到我们的双手,一双有力的手。作为一个长年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我做不到这些,我无法在父亲需要自己时能让他看到我的双手,正因为如此,我更明白其中的内疚与遗憾。所以,我要时刻给自己以提醒:陪伴,是最好的尽孝。

又到中秋感怀时

文/钱志芳

又是一年中秋月,面对那轮明月,那片晴空,那花好月圆的向往,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低头,思绪纷扰,倏忽间又想起了十多年前的中秋之夜……

也是一个月朗星疏的夜晚,天空澄明清澈,吃过晚餐,6岁的小女,牵着我的手,一个劲地嚷嚷着出去散步。

那时的我,心情颇不宁静。喜欢的幼教工作,面临着考核下岗的危机。考教师资格证、自学大专、弹唱跳技能技巧考试,对于我这个没有学过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来说,每一项都是全新的挑战。我感到有千斤重担压在心头,总觉得喘息不过来,心情是何等的压抑和悲观!

中秋之月于我而言,是那样的凄凉、冰冷、寂寥的。牵着女儿的手,我失去了往日的欢笑。

“妈妈,你看,今天的月亮好大好圆!月亮妈妈好美!”女儿抬起小脸,稚嫩的童音充满了欣喜。一下子拨开了心头的烟雾缭绕。是的,这样晴朗的夜晚,不应该是沉闷而悲伤的。

“嗯,今天是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我捧着女儿的小脸,蹲下来。

“是吗?妈妈,《嫦娥奔月》是不是中秋的传说?”说完,滔滔不绝给我讲起了我给她讲的故事。没想到,女儿是那样的专注忘情,讲得头头是道,第一次听到女儿讲那么多,颇为吃惊。

“妈妈,你知道月亮妈妈的孩子是谁吗?”女儿仰起小脸,一脸的认真。

“你觉得呢?”我反问。孩子的心是捉摸不透的,我忽然感觉眼前的女儿不能小看。

“星星宝宝!它们是月亮妈妈的孩子!”女儿居然提高了八度音。第一次耳闻这样的想象,我小小的吃了一惊。女儿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星星和月亮都是亮晶晶的,月亮妈妈一下子就生了好多好多星星宝宝,一到晚上,星星宝贝们都出来游玩啦!你看,有的在眨眼睛,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说悄悄话……”女儿仰着小脸抬头望着天空,一下子说了很多很多。

中秋的月,你是那么圣洁而美丽。低头,回首,是多么可爱的女儿,童心未泯,富有创意,拥有这样可爱的孩子,我还要多虑什么呢?

我蹲下身子,把女儿紧紧地拥抱在身边,一遍遍吻着女儿的额头:“宝贝,你是妈妈心中最美的月亮,你就是小嫦娥,就是那些可爱的小星星……”泪,轻轻地滑落在脸颊上,那是幸福的泪水,洋溢着温暖的芬芳。

又是一年中秋至,面对这轮明亮皎洁的明月,感慨万千。是啊,“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无常的世事总让我们体会到人间的喜怒哀乐,但心中只要有满月,有憧憬,有梦想,就会成真!

四季感怀

文/娄炳成

(春)

人有了一把岁数的时候,就对季节比较麻木了。

小的时候,我总是盼望着春天早些到来。因为,柳树发芽的时候,我就可以钓鱼啦。钓鱼在我的业余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从五岁开始,直到现在,我始终是钓客中的一员。钓鱼的黄金季节是春秋两季,而秋与春之间隔着一个好长的冬季,盼春的心情就要迫切得多。

经过了万木潇杀的冬季,进入春天以后,人会有一种解放的感觉,身体会活跃许多,思维会敏捷许多,情绪会高涨许多,神经会兴奋许多。当春风的巧手悄然地剪出了几枚嫩绿的柳叶,清早出门,抬眼一望,立刻会生出一种惊喜;当一场夜雨过后,桃杏枝头忽然绽开几朵花瓣,推窗一看,立刻会发出几声赞叹;当一声春雷突然炸响,立刻会引起心的共鸣……

初春时节,咋暖还寒,对春天的气息还没有明显的感觉。仲春时,万物复苏,河因解冻而欢畅,山因雪融而苍碧,树因春风而吐翠,当你还没来得及陶醉时,竟又是暮春了。暮春最好,山花烂漫,蜂蝶飞舞,百鸟鸣唱,田野里生机勃勃,牛羊撒起欢来,各种各样的山野菜都纷纷上市了,村姑们的脸上也都盛开了美丽的笑容。这时候,油菜花开了,遍地金黄;槐花也开了,百里飘香。布谷鸟的叫声从山林里发出,到处是一片回声:布谷,布谷,悠长而悦耳。

俗话说,三月三,换单衫。脱去了冬装,人们如释重负,浑身上下都轻松了许多。这时候,或携带全家,或邀集朋友,到野外去春游,沐浴春天温暖的阳光,呼吸田野新鲜的空气,观赏春天特有的景色,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的确使人心旷神怡。

春天虽好,但给人有好景不长的感觉,忽悠间,已是夏天了。

(夏)

从穿着上看,南方人开放,北方人保守。这除了经济的、社会的因素而外,气候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炎热的气温,逼使人们不得不袒露身体更多的部位,日久成了习惯,也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夏天更多的是女人的世界。女人的曲线美,在夏天里显示得格外突出;女人的服饰美,在夏天里也最时尚;即便是一柄遮阳伞、一副太阳镜,也会尽显女人之风韵。而男人在夏天里却趋于简单化,背心、短裤、拖鞋,更有打赤膊的。夏天还是儿童的自由天地,在水潭小溪里,赤条条一丝不挂,扑腾嬉戏,一片欢声笑语。

夏天的色彩是浓重的,浓浓的树冠,浓浓的树荫,浓浓的树影,浓浓的茶水,浓浓的午睡,浓浓的汗液,田野里是浓浓的金黄,树梢头是浓浓的蝉鸣,暮色中是浓浓的炊烟,夜色里是浓浓的星光,晨曦中是浓浓的雾岚……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浓浓的夏意。

穷人最喜欢夏天。富人在冬天里有皮袄大氅、手套护耳,有空调、暖气、电热器、电褥子,穷人没有这些,就只能受冻。惟独夏天最公平,不嫌贫爱富,无论贫富,都一视同仁。富人取凉的方式虽比穷人多,但都无益于身体健康;况且,你总不能象蹲禁闭似的老待在家里,也不可能把空调背在身上。

夏日长长,天亮得早,黑得迟。于是人们在夏天里的娱乐活动也最多,或四人围一方桌玩麻将,或多人围一圈观下棋,或清茶一壶乘着凉聊天说地,或三五亲朋品尝啤酒,在不经意间尽享生活的悠闲和情趣。

夏天充满了商机,商店、餐馆、夜市开得时间最长,是消费的旺季,最受商家业主们的欢迎。

夏天还是热恋的季节,河畔江滨,树旁草坪,花前月下,随处可见对对恋人,或拥抱相吻,或窃窃私语,或山盟海誓,极显人间美好,羡煞牛郎织女星……

(秋)

一叶知秋。叶儿黄啦,叶儿落啦,雁阵成行,秋水悠悠,一春一夏的劳作,尽在秋天的收获。

秋天的说辞最多,金秋,天高气爽,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秋后的蚂蚱,多事之秋,秋色宜人,人生之秋,秋水伊人,秋燥,秋霜,秋风落叶,月是中秋明,中秋话团圆……等等。春天是充满了新意的美,夏天是袒露出火热的美,秋天的是凝集着成熟的美。春天是少女,夏天是少妇,秋天是儿女成行的母亲。秋天是成功,秋天是幸福,秋天是尊贵,秋天是威严,秋天是资历,秋天是奖章。

春天属于性情中的文人,秋天属于理性思考的贤哲。尽管有秋色胜似春光一说,但对秋天的吟唱多含对人生的咏叹和总结。秋一旦与春并列,便有了岁月沧桑之义。一脸秋霜,往往说人被岁月磨练的沧桑痕迹;满面春光,常常用来形容人在得意时的精神面貌。春耕夏锄,秋收冬藏,古人应时而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深知自然规律不可违背。

古人常说惜春,是因为春天太短暂,也是说人生的青春时光太短暂,需要珍惜;古人说消夏,是说人要充分消受夏天赐予的美福,消除掉人身体里多余的脂肪和脑海中过多的烦恼;古人说知秋,是说人要不断总结经验,明白四季天时,知道应该顺应自然调节自我。春过之后才会明白惜春,因为少年不知愁滋味;夏日虽长,贪睡误事,大好的时光在不经意间悄然流失,悔之已晚;故而应该知秋,懂得许多的人生道理,人生之秋,已是不惑,近在知天命之时。

人生的秋天当如自然的秋天,丰富多采,有所得,有所获,有思想,有建树,有风采,有气度。

(冬)

冬天是蛰伏的季节,是养精蓄锐的季节。比之于前三个季节,冬天别具一格,也有独特的魅力。

不下雪的冬天,干燥而凄冷,百病齐生。如同春应该暖,夏应该热,秋应该凉一样,冬就应该冷。寒风凛冽,飞雪飘飘,是冬天应有的特性。冬天是一位老爷爷,白发白须,它的表象是苍凉的,萧条的,它的内涵却又是火热的,深沉的。

冬天最真实,几近于佛的境界。前半生的荣华,大半生的苦难,得到的喜悦,付出的艰辛,都成了历史的记忆,都变作了过眼烟云。然而,老人家并不悲伤,也不气馁,更不患得患失,亿万年的周而复始,四季交替,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冬天到啦,春天还会远吗?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你不必为冬天而悲哀,你在属于你的那段时空里,喜过,怒过,哀过,乐过,辉煌过,劳作过,付出过,索取过,你理应怀知足之心,常乐之心。前人没有挤占属于你的时空,你也没有理由去挤占属于后人的时空。看开来,想通去,来去无牵挂,上苍没有亏待你。

把冬天比作一个人的晚年,可能有失准确。还是回到自然的冬天来吧。

大地忙碌了三季,应该休养生息;人劳作了三季,也应该缓解乏累。关上门窗,围着火炉,儿女归来,几代同堂,让你尽享天伦之乐。特别是,冬天过去大半,春节如期而至,阖家团聚,佳肴美味,走亲访友,礼尚往来,却也是人生的大团圆。

新桃换旧符,鞭炮声声,喜气浓浓。全家人坐在电视前,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文艺晚会,被笑星们开怀一乐,转瞬又是一个活蹦乱跳的春天,花枝般招展在你的面前了……

元旦感怀

文/周成新

一轮红日从地平升起,为我们送来新年的请柬。怀揣请柬,我们内心暖暖地急赴一场新年的盛宴。

元旦,是个让人值得怀念的日子。过去的2013年,你的痛、你的伤,你的感动、你的自豪,在时光长线的串连装订下,早已成为一本书,一本能让你保存、回忆、怀念的书。而能真正读懂它的,也只有你自己。

元旦,是个让人值得快乐的日子。辞旧岁、迎新年。踏上元旦的渡轮,我们一路欢歌、一路起航,向春节驶进。大红的灯笼早已挂起,对面的岸上早已是灯火通明、爆竹阵阵。前行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春的彩旗已经高扬。

元旦,是个让人值得思考的日子。告别昨日,往事已久。喜怒哀愁,大小琐事,一去不返。开心的、忧伤的,难忘的、激动的,骄傲的、自豪的,一切已成过去。无论是充实还是虚度,唯有认真总结把握新年才为时不晚。

元旦,是个让人值得期盼的日子。喜庆的外表难以掩饰我们内心的企盼。新年,永远都是一个值得祈求和心愿的日子。未来的空间里,我们有着众多超乎想象的事情。幸福的空间,永远都是那么美好。

元旦,是个让人值得祝福的日子。幸福、快乐,平安、健康,一下充满我们的内心。家庭、事业、国计、民生,家人、亲戚、朋友、同事,我们的祈祷和祝福从来都不吝啬,无论是口袋和内心,永远都是挤得沉沉的、满满的。

元旦,是个让人值得打算的日子。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永远都是个吉祥的数字。一切从头开始,新的打算、新的开始,新的目标、新的任务。路,永远都在自己脚下。

怀念也好,展望也罢。祝福也好,打算也罢。元旦,永远都是一个让人值得迎接的节日。站在时间的分水岭上,我们告别昨日,迎接明天。过去的永远都成为过去,快乐、悲伤,喜怒、哀愁,在这里,永远都被隔离成为历史。而未来则成为期待,生命中最快乐的愿景,永远都能想象。只要你愿意,她永远都是一个世外桃源。未知的空间里,我们可以随心所欲、任意发挥。只要你敢想、敢做,一切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在时间的长河中,元旦永远都是一道亮丽的起跑线,谁第一个奔跑,就能抢先一步,抓住一年中的最美最好。

在奋斗的历程中,元旦永远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加油站,思维与智慧加油,美好的目标和理想就在不远的地方为你等待。

冬日感怀

文/爱惠

星空

夜空下,抬眼望去,月亮躲起来了,星星眨着眼,守护着寂静的黑夜。万年的等候,没有一丝的疲惫,地球的人传承了数代,星星依旧,它在笑,可我们却被距离拉开了彼此的了解,远远的了望着,有时传递的一种爱,你我却不懂,它常拖着尾巴穿过宇宙,流星般的划过夜空,我无缘看过,合起手祈祷,为有情人祝福!

冬雨

一场冬雨,在晨曦未现时降落,因为宁静,冬雨的脚步声竟穿窗入帘,在耳边荡起悠悠的旋律来了。我喜欢冬雨,不疾不徐,如一个很有修养的智者,从容飘落,又如你的身影一般的飘逸,临窗听雨,滴滴答答的音符飘进耳窝,身心开始愉悦,聆听冬雨的倾诉,就像是接受一位先贤的开导,又像是在体会你的温柔。此刻,万籁俱寂,冬雨的脚步陪伴着我,让我静静地想你。

初冬感怀

文/艾浩喆

我是个不愿宅在家里的人,无论是吃罢晚饭时间还是平时的闲暇之时,总爱到外面走一走,逛一逛,伸伸胳膊,踢踢腿,活动活动经骨。享受这悠闲自在的乐趣。 记得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生命在于运动。”我非常赞同这句话,更是这句话的推崇者和践行者。

记得那是一个初冬星期天的早上,由于星期六晚上要在单位上值班,就没有回市中的家里。早上从单位的值班室起来,一路快走,来到街边的小饭馆,小饭馆的老板和我热情打招呼,我找了一个靠窗户的位子坐下,让老板给我来一碗稀饭,一屉小笼包,一个五香茶叶蛋,再来一碟小菜,就是我今天的早餐。吃过早饭,我不想呆在家里白白浪费掉这美好的时光,回到单位分的家属楼的家中换了件衣服,便下了楼向着对面的清凉山走去,来到山脚下,我先顺山的一条大道向山上走去,走到大道的尽头,我的游兴未尽,便又顺着山上的小路向着山的顶峰爬去。早上山风带着一股股的凉意,由于走了怎么长的山路浑身反而感到热热的。在高高的山顶上向远处眺望,满山的火箭草变得枯黄,踩着松软的落叶,如同徜徉在地毯上舒心惬意,仿佛心灵上也被山野的环境洗涤一样,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都无比舒坦。又到初冬,又是一年萧瑟的季节。

记得作家乔叶对匆匆的岁月打过这样的比方:“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平常的日子是小刀,端午中秋是中刀,到了岁末,日子就成了明晃晃的大刀……”你看她形容的多可怕啊,这“明晃晃的大刀”就将一年年的岁月割走了。

这一年因为孩子要考大学,为了陪伴孩子的学习,我住了市里,象大多数中国家长的通病一样,以为自己在哪里陪着孩子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一下变好了。我也不算这个脱俗,也走着大家一样的道路。

由于单位和城里的家几十里路。一天总有三四个小时的时间花费单位和家这两点间的路途上。于是乎日子也变得繁忙起来。整日奔波于工作单位与城市之间,生活在喧闹嘈杂的都市内,心情没有一丝空闲,都感觉一天忙不完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去想。

长时间以来,没有一天能静下来在单位家属楼住下,去享受这群山环抱蝉鸣鸟叫蛙声的世界。尽管如此,心却一直想着这件事,想着能到周围的大山溪谷转一转,看一看。享受一下那山野里那不一样感受,闭上眼睛用鼻子轻轻地呼吸着那带着树叶清新香甜的空气。

人生路上,不断地行走,不断的遇见,有花开的欣喜,也有花落的怅然,有草木的深情,有阳光沐浴,有不期而遇的温暖,也有转身离去的背影,生命就是一场历练,岁月是年轮,是成长,是懂得。

从初春到初冬,虽然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如若没有孩子的日益成长,没有日夜奔波单位家中的辛劳,这一年恐怕就没有什么感悟镌刻在心,有的恐怕就是三百六十五天闲散重复的度过。而因了孩子的陪读,因孩子的学习,和他争吵过,通过争吵,放而加深了我们间的情意,过去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我很少过问,看一个的电视剧,他告诉人们,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家人的健康和家庭的和睦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也让我越发的感到生活的意义,珍惜眼前恬静的幸福生活,愉快的工作,快乐的生活。所以说,心中总是为世间所累,就觉察不到日子的甜美和宁静。 站在在高高的山顶山我想的很多很多,自己仿佛变成了一支飞鸟在碧绿群山和溪水间的空中静静的翱翔。那简直就是衣服优美的风景画。那么迷人,那么的陶醉。

人生苦短,转眼就是几十年,烦恼归烦恼,郁闷归郁闷,日子还要一天天的过,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倍加珍惜平平淡淡的每一天,什么加官晋爵啦,独中头彩啦,如若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做前提,那所有的财富还不都要归零?因此,只要心态好,工作上愉愉快快,干好自己的工作,不与他人争名夺利。闲暇之余,漫步江边,逛逛公园,登登大山峻岭,赏赏菊花,眼前的景致也是同样的惹人醉;只要心态好,望哪儿哪开阔,看哪儿哪顺眼,人生中的所有经历,最终都会变成一种领悟;生命中的所有过往,都会变为一种恩赐。生命是一场懂得,快乐着,便是安恬,明亮着,便是温暖,感动着,就是美好。这一生,我愿你努力做一个内心纯善的人,心有芬芳,途径四季,遇到幸福。这就是我这大半年收获的感悟。

金秋感怀

文/萧穗玲

曾经多少次秋播春收,渴望得到那一片甘霖;曾经多少次废寝忘食,渴望获取那一份成绩;曾经多少次思绪遨游,渴望触动那一点灵感……都做到了,都得到了,可是,最后,当所有的一切变成灰白,当所有的车都不再有梦,我还能上路么?

路上,曾经充满欢笑;路上,曾经铺满鲜花 ;路上,曾经响满掌声……当一切都变作浮云,消散之后,只剩下一片狼藉!

是谁,在无忧的路上扶我一路走来?是谁,在艰辛的路上陪我?是谁,在远方的路上彼此关顾?--感谢真挚的亲情,真诚的友爱。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当暖暖温情温暖了冰冷的心,当亮亮明星明亮了迷蒙的眼,我们发现,路就在脚下,延伸到那远方,不知是谁,忘情地在向我招手。

今晚,习习凉风吹去夏的浮躁,我只需放下一切,轻身上路,重踏进秋天,用微笑迎接金色的太阳,走一段更美丽的人生……

曾经多少次秋播春收,渴望得到那一片甘霖;曾经多少次废寝忘食,渴望获取那一份成绩;曾经多少次思绪遨游,渴望触动那一点灵感……都做到了,都得到了,可是,最后,当所有的一切变成灰白,当所有的车都不再有梦,我还能上路么?

路上,曾经充满欢笑;路上,曾经铺满鲜花 ;路上,曾经响满掌声……当一切都变作浮云,消散之后,只剩下一片狼藉!

是谁,在无忧的路上扶我一路走来?是谁,在艰辛的路上陪我?是谁,在远方的路上彼此关顾?--感谢真挚的亲情,真诚的友爱。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当暖暖温情温暖了冰冷的心,当亮亮明星明亮了迷蒙的眼,我们发现,路就在脚下,延伸到那远方,不知是谁,忘情地在向我招手。

今晚,习习凉风吹去夏的浮躁,我只需放下一切,轻身上路,重踏进秋天,用微笑迎接金色的太阳,走一段更美丽的人生……

刘老圩感怀

文/姜继永

年春夏之交,我作为省军区新闻干事,随省军区机关和直属部队,出市区,沿肥西西南一条岗峦起伏的小道,进行了一次长途野营拉练。当踏进刘老圩时,我被这座古老庄园深深震撼了。一股巨大磁力,牢牢吸附了我的双脚,不能旁移,也无从挪步。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苍苍莽莽大潜山列阵,金水河有如管弦般鸣奏,迎接我们这支军旅。阵风徐来,天地间林涛阵阵,仿佛有滚滚历史涛声隐隐传来,透入肌髓,让我沉浸在苍凉的历史哲思里。

住下后,我白天参加训练、射击、比武,夜间执勤、放哨。休息时,于圩内外盘桓,盘根问老,考察古今。斯圩集园林圩、水圩、风景圩、学府圩于一身,寄托主人公一生反抗外敌入侵的凌云壮志,因此它又是一个濡染着爱国情愫的爱国圩。它的兴起,与淮军名将刘铭传分不开,是刘铭传一手兴建的。清同治三年(1864年)时任总兵的刘铭传,虽平息江南苏常一带太平军,但却看到这块富甲天下的广袤地域创伤累累,“大地息烽烟,荒城少黎庶”,萌生卸官归乡之意。同年,清廷晋刘铭传一等男爵,授直隶提督。但刘铭传归意已决,连连上书,回到了故乡。这一回,就是10年。这10年,刘铭传探索着富国强兵之路。在旧居西北角,修建一座包括水面占地百亩的新圩,宅居为三进各13间的庄院,院内大厅面对外濠月牙塘,月牙塘两角为长方形荷花塘,两座石桥相连。正厅北面为钢叉楼,训练武士;楼内还存放国宝“虢季子白盘”(系古代三大青铜器之一。1949年冬其曾孙刘肃曾捐献给国家)。西面大堰内有“大岛”,岛上有书房,每天用小船接送其子女上岛读书,实现了刘铭传“解甲还乡去,入乡种翠微”的宏愿。

然而,刘铭传并未忘记外患而忧国,他日日习武,深研兵书,时刻准备听从国家召唤。光绪十年(1884年),法军在福建沿海挑起战火。清廷起用刘铭传,刘铭传率旧部人马赴台,经8个月苦战,赢得了这场抗法战争的胜利。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划省而治,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受到台湾民众的敬仰和爱戴。但是,刘铭传秉性耿直,居官朴实,不侍权贵,“但嫌仕宦无肝胆,不爱逢迎受折磨。”终因基隆煤矿一事,得罪朝廷权贵,受革职留用处分。遂三次上书,再度称病归里。他虽“养病田园,每念中国大局,往往彻夜难眠,毗裂泣下”。他做好抵御外侮准备,于六安麻埠建造一座刘大圩,招募300名铁匠,打造兵器兼操练,虑及国家一旦发生事故,此300名工匠即作为亲兵,奔赴疆场。为此,朝廷宦臣又上书告刘铭传蓄养兵马,有意谋反。殊不知老将忧国之心。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一战,海军覆灭,陆军溃败,清廷以割地赔款议和,把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刘铭传得讯后,终日悲恸,病势加重,于光绪二十一年含愤长眠。

刘铭传死后,麻埠刘大圩一场山洪,被毁殆尽;刘老圩也遭遇一场大火,日渐衰落。1950年由部队接管,余下建筑,得以保存。这次野营拉练,我在刘老圩共住了5天。此时,刘老圩仅剩9间厅堂,回廊包厢犹存,数株古柏依旧依偎这座古老庄园。我就住在回廊的一间厢房里,凭栏可视庄园全景。几天前下过一场暴雨,把这片天空冲洗得格外清朗。淡紫色的大潜山像条伏地欲腾的巨龙,隐约透露些许昔日的豪气。早晨的阳光是那么和煦,山下的田园庄园在柔光轻抚下显得那么平和。曾经有过灿烂辉煌的刘老圩,经过近百年的风雨,不免有些残败,但依然不失为一座历史庄园的见证。这才是真正的强劲。面对这座历史庄园,思绪万千。在我眼里,它并未褪色,风雨沧桑,世事更迭,更能生发历史文化氛围,说它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并不为过。月牙塘,清水涟涟,映照这座历史庄园的光灿;荷花池,花朵鲜红,映照刘铭传一片爱国报国耿耿丹心。

临行前的一个夜晚,轮我夜哨。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忽有一鸟的鸣声从头顶掠过,心胸豁然。遂得诗一首:

天河长长鹊正归,

织女牛郎会有期。

今夕月满思巡抚,

明朝漫天喜鹊飞。

清明感怀

文/贾卫红

清明,一个节气。一个祭悼亲人、扫墓踏青的传统节日。古人曾云;“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百草萌动。雨丝飘悠,天气阴晦,心境暗淡欲断魂,洒泪相思,愁肠百结。

记得小时候,在故乡崎岖的小路上,路上或扶老携幼,或三三两两,或踽踽独行,“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我端着祭器,妹妹依附在奶奶身旁,相搀相扶地去父亲墓地……

一抔净土,两行热泪,三炷祭香。奶奶向父亲哭诉着艰辛与思念,不谙世事的我和妹妹跪在墓前,听着奶奶的哭声,想着父亲的英容,泪水伴着雨水流在脸上,淌在心里。

乍暖还寒的风,淅淅沥沥的雨,悲悲切切的情!那风,吹干的泪;那雨,淋湿的情;那情,在祭奠中瞬间无限的膨胀着,那酸楚的感觉只有以泪代言……

也许是父亲过世得太早,近些年来清明祭扫似乎少了一些悲情。既无“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红紫杜鹃”,也无“日落狐狸眠塚上,夜归儿女笑灯前”的情景。

人生,过眼烟云,何须长吁短叹;人生,百年一瞬,要紧的是珍惜当今。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人生苦短,岁月冗长”,切不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夏夜感怀

文/大山里的清泉

许多年没在乡下住过了,这里尽管与故乡相距甚远,但人文地理,风情礼仪与我的故乡很是接近,给我的感觉是青山秀水,清静宜人。

同是夏天,上山前,山下已经骄阳似火,耕耘于田间地头的农民兄弟形同蒸“桑拿”,弯腰仰颈,嘘嘘喘喘,汗如雨点,湿透衣衫。

做客大山深处形同来到世外桃源。这里清幽湿润,瀑布垂帘,绿荫蔽日,沁泉绵甜;一条由东向西的的小溪横卧于两侧高山的中间,溪边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穿插许多的花花草草,这里特有的胡竹,有的已经长出新竹,有的刚破土而出,露出嫩嫩的笋尖,叮叮铛铛的泉水如一曲委婉缠绵的丝竹,引来无数嗡嗡振翅的蜜蜂和舞姿翩跹的大小蝴蝶。

油菜花早就谢了,曾经弥漫于山野那浓郁的花香已经化为沉甸甸的菜籽,乌黑如墨,籽粒饱满,它蕴含着走过严冬的沧桑,历经冻雨的凄凉!冬种夏收,历时冗长,但它能凌风傲雪不负耕耘者的艰辛,最终带给人们丰收的希望。

山村的夜晚不但来得早,而且出奇的静,淙淙溪流,吼吼林涛,加之夜鹰的低吟,显得特别的神秘和宁静。数百年来,山里人似习惯了刀耕火种,一直保持着古老而纯朴的风土人情。一条通往山外的古驿道蜿蜒在崇山峻岭,这里的人要下山去一次县城至少也要走上一整天。栖身此地才能称得上静处安身,这里当属夏季最美的避暑胜地。

虽然时间只有几天,但我喜欢这里叠嶂的峰峦,氤氲缠绵的岚烟,来者多被留心,无不流连忘返。我尤为喜欢这里的夜晚和油浸灯芯的灯盏,豆蔻大小的火苗随风摇曳,腾起袅袅青烟,一个人在孤灯只影下可以任思绪放飞,让情思缠绵,情到伤心处还可垂泪在窗前!此时此刻,可以放纵缠绵的思念,畅怀别离的伤悲,追寻曾经往事,感悟红尘的凄美。

初夏的夜,除了山坑里的几声蛙鸣,显得像死人一般的寂静,在这宁静的夜晚来细细咀嚼心情;又撩起那些曾经的伤痛,离愁别恋,心无所依。寂静的夜,思念的愁,希望自己就此静静的守候,聆听伊人在远方传来的歌:

密林碧森浓轻柔。竹篓盛情由。

杜鹃娇媚,茶花已谢,不见春妞。

而今往事难回首,春梦缀床头。

相思只在,陈香枝上,水杉梢末。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我喜欢默诵白居易的这一名句,为这里的春天没能留步,夏天的花谢而伤感!此时此刻又让我想起她的两句诗:“杜鹃桃花相映红,悠悠青山寄情深。”是的,春色已然终逝去,一年之夏又光临。我留恋那宜人的春色,怀念这圣洁的桃花,曾想找一处花丛舒暖下心境,寻遍花溪曲径也难觅其踪。空虚的心,悲悯的人,从前牵手的浪漫,浪迹天涯的纯真,如今只留下一帘幽梦。再也见不到她会说话的弯眉和那双溜溜传情的眼睛,就在去年的冬季,她拖曳着长长的裙袂,悄悄地消失在那片被霞光映红的云层……

在《烟雨红尘》我读过不少朋友夜深人静时写的点点心语,自己也曾写过类似于朋友们那样的“红尘心境”,就有好友问我是不是特别的多情,或者是对爱有着特殊的认同,要不为何文中会有那么多柔情迷乱的文字,吸引着那么多的有心人?”其实,那都是日积月累的一种心情痕迹,也是对感情认知的一段复杂过程。它存在于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有别于虚拟空间的那种无痛呻吟的笔韵。就好比欣赏一件作品,朗读一篇美文,只有融入感情才能称之为身临其境,方可谓之以触景生情,这可能就是感情,也是我们常说的人性。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每一天的心情和感受都在发生改变。滚滚红尘,谁能说得清自己是戏子,还是观众?何况人生短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无非就是在乎一个活着的过程,品尝酸甜苦辣,感悟情仇爱恨。而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既是善变的戏子,也是痴情的观众。

久居繁华的都会,渴望山里的芳菲,轻声细语亮心迹,此时夏夜胜春晖。人生既是过客,当以坦然处之;寻找静处安身,多点聊以自慰,谨慎小心防跌,遇事波澜不惊;淌过红尘我总是憨笑,醉卧酒肆我欣闻雨声。

人生悲欢离合谁能说尽,世间爱恨情仇谁能道明?所以,不妨带着淡淡的笑,一路走着、看着、感受着,以一颗无为的心,做一个无为的人,以无为的眼光看待自己,在无为中学会打拼。人总不能日思油盐酱醋,夜思衣食住行;在红尘中宁可多点愚蠢,也莫自作聪明。因为文字错了可以重写,缘分尽了可以重来,惟人生不能复制,生命不能更改。

我喜欢在缠绵凄美的音乐声中痴痴地听着,在错综复杂的逻辑故事里静静地看着;任凭自己如天空的云彩那样四处飘荡,随心随性,来来去去,无拘无束。你来,我在这里,伸手与你相牵,任思绪肆意,让爱恋缠绵。你不来,我也在这里,无怨无悔,照样痴迷!但要把握一定的度,恩到深处宜先退,莫等旁人说是非。

人生最大悲哀就是欲望斗不过命运,无论你的情有多真,爱有多深,月亮永远也代表不了我的心,反而月色越明,情迷意乱,脑子越懵懂。一生有多少美好与你擦肩而过,世间有多少憧憬难以圆梦,我为拥有爱的人而称羡,为懂得爱的人而欢欣!爱,当属圣洁,不能亵渎,不能随心所欲,更不可以假乱真!

爱,如同发动机里的电瓶,没有它再高挡的名车也不能启动;爱,可以成为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爱,可以让你的心灵得到滋润,成就你的人生;爱,可以丰富你的生活,圆满你的家庭。但爱又能转化为恨,从而毁灭你的梦想,摧毁你的意志,断送你的前程。

我赞成“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的爱情观。但缘分绝非钟情,缘分归缘分,钟情总归钟情,“钟情”有保鲜期,过了就会霉变,缘分却如定海神针,不为狂风大浪所动。

想着如火如荼的往昔,望着曲终人散的歌厅,轻叹风月无情,凝成千古哀恨,即便一丝丝伤痛,也能令人辗转难眠。红尘中的儿女情愁,其实一旦揉碎看透,也未必还能凄凄切切,泪满绣枕。岁月悠悠,没有谁离不开谁,也没有注定谁是谁的谁。人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是自然属性。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可以放弃一切来情寄青山;我可以乐不思蜀在此流连,与这里的山水田园融为一体,在这群山峻岭,深潭、溪边留下无尽的缠绵……

校园感怀

文/清风翙语

今天,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去了一次以前就读的学校。

刚走到学校门口,就有一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感觉,昔日热闹的场境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冷清萧条的景象了。我的心中不免升腾起一种悲凉的情愫。

跨进校门,里面的景物还在。那一幢教学楼历经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墙面也开始剥落,变得陈旧不堪了。那几棵榕树长大了不少,在初夏灿烂的阳光下投下斑驳的树影。平梯旁的那树紫荆也长得很茂盛了,心脏形的叶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刀状形的豆荚密匝匝的,层层叠叠,很是惹人喜爱。那满园的蔷薇花也早已败落,只剩下肆意疯长的绿叶和花茎了。还有那墙角的那株石榴,如今开得正艳,如火红的朝霞般璀璨。给这个冷清的校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让我的心也开朗了许多。

学校的景物依旧,而今却是人迹罕至了。当初我们念书时有十多个班,大概有一千多人吧,还是挺热闹的,校园里到处都是青春的身影和欢乐的笑声。现在,也不知昔日的同窗好友们如今身在何处?也不知他们过得幸不幸福?现在我仍清晰地记得他们青春的模样。

我扶着栏杆,缓缓拾级而上,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我们班的那间教室,门上的锁已锈蚀,从门缝中看到室内的桌椅仍摆放得很整齐,只是上面被厚厚的一层灰覆盖着。我还记得我常坐的那个位置,它就在那个窗下最明亮的地方,它记录了我太多的美好时光,承载着我太多的青春梦想。看着教室里的一切,当年上课的情景就又浮现在眼前,是那么的清晰,让我迈不开步伐,而驻足于此,久久不忍离去。

时光荏苒,转眼我已离开学校十几年了。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已度过了十多个春秋。平凡普通的我经历了太多太多……快乐、悲伤、无助、迷惘、彷徨、释怀……心一次次浮浮沉沉,在悲伤中沉沦,在释怀后坦然。我也在经历了诸多事后蜕变,一步步走向成熟了。每当我忆起往事,印象最深的还是在这校园里的青春时光,它总让我魂牵梦萦,终生难以忘怀。

再见了,亲切的校园;永别了,那如歌的青春岁月,它们都将在我的记忆深处珍藏,历久而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