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儿童散文

2023/01/14经典文章

儿童散文(精选13篇)

留守儿童心中的半个月亮

文/积雪草

他10岁,小小的年纪却有5个年头没有和父母一起过中秋节了。

他3岁那年,父母一起外出打工,他成为一个孤单的留守儿童,每年的中秋节,他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过的。一个天真快乐的孩子不能和父母相守在一起,是一件挺让人心酸的事情。

每年的中秋节,看着别的小朋友都是和父母一起过的,吃月饼,祭月亮,他幼小的心中就会充满与年龄不相称的忧伤,别人的月亮都是又大又红的挂在天空,只有他的月亮缺了半个。他总说,我们家的月亮被切两半了,爸爸妈妈一半,他一半,什么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月饼,他的月亮就圆了。

爷爷奶奶知道孩子心中的孤独和不快乐,所以他们总是想办法弥补,给他买一堆风格迥异的月饼,给他买一堆各式各样的糖果,可是这些东西就算买得再多,也代替不了他心中的父母。因为父母能给他温暖和关注,月饼和糖果却不能够,所以他的眉头越皱越紧,一副舒展不开的样子。

在他的家乡,中秋节的晚上有一道很重要的仪式,那就是拜祭月亮,在小小的院落里,对着天空,在月亮底下,摆上香案,桌子上放上一碗清水,一碟毛豆,一碟葡萄,一碟月饼,然后对着天空遥遥地拜上三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祈求合家平安团圆。

每年,他都是在家乡跟着爷爷奶奶完成这套仪式的。他很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每天都想,可是父母居无定所,每年都在不停地换地方,他不可能跟着父母在外面到处流浪,他要上学,所以他一直在家乡,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父母跟前撒娇装痴,他就别过脸去不敢看,那是他心中不能忍受的忧伤和疼痛,一个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任性淘气惹祸的孩子,过早地结束了童年生活,他必须像大人一样照顾自己,尽可能不给爷爷奶奶添麻烦。

中秋节虽然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但这个节日远没有春节那么铺张和隆重,也没有五一和十一那么长的假期,所以大多数出门在外的人们,不会千里迢迢奔回家中团圆,所以家中留下很多留守儿童或者空巢老人,孤单地对着月亮发呆,对着一地细碎的月亮暗发忧思。

唐朝诗人王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留守儿童想念出门在外的父母也是人之常情,别让孩子的心缺掉一角,别让孩子的快乐缺掉一块,别让孩子的月亮缺掉半个,关爱留守儿童,希望成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关爱别人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程的标准之一。

引蜻蜓

文/孙鹏航

夏引蜻蜓真好玩,无有诱饵犯了难。

采片苇叶编蜻蜓,照样引来一大片!

昔时每到夏秋之际,儿童多玩“引蜻蜓”的游戏。

其时湾里各种蜻蜓特多。最多最常见者为马蜻蜓,色青个大,神气十足。另有红蜻蜓、灰蜻蜓,个较小,各以其身之色得名。最大者为“官官里娘子”,亦为青色,而身上的花纹较多,为蜻蜓中的巨人,但数量最少。

儿童在引蜻蜓时先采一枝苇子,将捉到的蜻蜓绑在苇子梢上作诱饵。若无真蜻蜓做诱饵时,则采一片苇子叶编成蜻蜓状,绑在苇子梢上以充蜻蜓。引蜻蜓时,一边摇动绑有蜻蜓的苇子,一边口唱引蜻蜓的歌谣。自由飞翔的雄性蜻蜓往往会在此歌声的诱惑下,扑到苇子梢上所拴之蜻蜓或“苇叶”上。此时,引蜻蜓的儿童即紧张地、快速地旋转身子及手中所持之苇子,转一阵以后,认为蜻蜓头晕了(实则自己头晕了),即将引有蜻蜓的苇子迅速平放地上,左手迅即扑上去将蜻蜓捉住……

儿童将引到的蜻蜓有的用线拴起,看其在空中飞舞以取乐,有的干脆在引完以后立马将其放归大自然,并不对其残害,其乐趣乃在引蜻蜓的紧张筹备过程及充满欢乐的引蜻蜓过程,故引蜻蜓的游戏始终充满童趣与化机,不杂有任何功利之目的,使人觉人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能引起儿童极大之乐趣。

粘知了

文/孙鹏航

洗了面筋粘知了,

树底潜行静悄悄。

一阵蝉鸣欢呼急,

吓得鸟儿展翅逃。

昔时每到夏秋之交,当树上知了(蝉)多起来的时候,儿童们便纷纷进行粘知了活动。

粘知了首须先做面筋。其法即找一把小麦,放在口里嚼烂,然后拿到水里反复冲洗,洗成黏性十足的面筋,再找一根长度能够到树梢的长竿子,竿子头上绑一小节有弹性的小细棍,将面筋粘于小棍头上,准备工作即算就绪。

粘知了以中午时分为佳,因中午时分知了鸣声嘹亮,而且光线较强,易于寻找。儿童即三五成群,在树底下悄悄行进,仰头张望以观察知了在树上之具体位置,一旦发现目标,即将粘有面筋的长竿悄然举向知了,待靠近知了的一瞬间,即猛然将面筋向知了身上一戳,知了即被粘住了。知了被粘住后会发出一阵急骤鸣叫,儿童亦一阵欢呼,往往惊得周围树上之知了及鸟儿一齐展翅急逃,整个树林一片喧哗之声。儿童将粘到的知了装入预先准备的布袋内,再扛起长竿继续前行,搜寻新的目标,一个中午,大约可粘十几个到数十个知了。当粘知了结束以后,儿童即将知了翅子扯掉,入盐水内稍腌,用铁勺子炒吃,参加粘知了的小孩子即纷纷前来抓刷(“抓刷”平度俗语,即连连抓拿之意)食之。

最珍贵的东西

文/汪亭

空闲时,我曾帮助一家心理机构做过问卷调查。问卷上只有一个问题: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在小区里,我遇见一位退休的老妇人。她这样写道:我的人生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所有美好的东西,如容貌、健康,都已渐渐失去。再回首,最珍贵的便是逝去的青春年华了。她颤巍巍地写完后,整个人都沉浸在回忆里,脸上流露出无限的惋惜与伤感,让人不禁心酸难过。

另一位被调查者,是一名刚毕业不久正走在下班途中的大学生。他边写边叹气:此生我最珍贵的东西便是一座豪华的大别墅,我可以安逸快乐地在里面生活着。但我清楚,这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已。随后,他垂头丧气地骑上单车,消失在人流中。

还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男孩,他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手上的遥控赛车了,因为那是爸爸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他一直小心翼翼地爱护着。每天与小伙伴们一同赛车,是他最快乐的事。

在所有的调查问卷中,将近80%的人都认为,最珍贵的是那些已经失去或不能得到的东西。只有20%的人觉得,正在拥有的东西才最珍贵。而在这少数人当中,又以儿童居多。由此,心理机构得出结论:儿童离幸福的距离最近,是幸福感最强的人群。因为儿童的心很纯洁,没有被太多的世事所干扰,也没有过高的欲望。

其实,世间最珍贵的,并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当下所能把握住的幸福。如果,想与幸福靠得近些,那就放下生命中的“得不到”和“已失去”,珍惜拥有,过好当下吧!

四岁儿童的诗歌

文/王凯利

“诗言志,歌咏怀”。诗歌历来是人们抒发胸臆,表达情感的一种文体。多少年来,失意者以诗感叹,得志者用歌兴奋,雄才大略者指点江山,才子佳人们情意缠绵。在我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千古佳句,为后人久久传唱。

现实生活中,四五岁的幼童有没有诗歌呢?那种天籁之声传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呢?

我的外孙女翘翘,满三岁以来就常常自吟自唱,颇为得意。去年“五一”傍晚,正是行星伴月的好天象。我领她外出散步,她抬头望月,大声朗读:“月亮月亮跟我走,我俩做个好朋友……”这份睹物生情,斗胆说,不是与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有同感吗?可以猜测,她要抒发的是独生子女对玩伴的渴求,对朋友的呼唤。

一天,随姥姥、妈妈游历过桃花盛开的花海之后,翘翘兴奋地朗诵:“桃花谁最美,大地生是谁,谁最小桃花,桃花浇水回。”这首“童体诗”虽词句牵强,似文理不通,但她却充分注意了音节韵律,牢牢把握了主题立意。

又一天,在姥姥给她讲完故事,准备入睡时,她朗声吟道:“小鸟小鸟飞不高,蜜蜂来了把它抱,轻轻放在鸟巢里,小鸟小鸟睡着了。”这是孩子将要入睡时的一种环境感受,她把自己喻作小鸟,抒发了彼情彼景中的想象和情思。而触景生情不正是诗歌创作的灵感之源吗?

诸如此类的“童体诗”,翘翘“创作”了十余首。我想,孩子有如此的诗情和兴趣,源自她对唐诗宋词的朗读背诵。孩子自两岁多至今,在家人的辅导下,能熟练地背诵唐诗和毛主席诗词多首。诗歌的优美韵律对幼童的影响是深远的。

由此,我联想到,随着网络、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大量应用,阅读纸质书籍的人少了,刷微博、玩微信的“低头族”多了,“片段性阅读”和“浅阅读”已渐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当前,国家提倡“建设书香社会”,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四岁儿童的诗歌,启示我们在建设书香社会中,更要加强对少年儿童读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这是关乎民族文化传承的大事。

巧敲“边鼓”

文/龚军民

新学期伊始,学校就开展了《书香雅韵·走进经典》读书活动。活动之一就是年级的图书漂流活动。恰逢学校班主任成长节中,对班主任也提出了与孩子同读好书的要求。教师读儿童的书,也必能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思想感受儿童的心灵。于是,我认认真真地阅读了这本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汤姆虽然还只是一个顽皮的捣蛋鬼少年,但是其身上却有着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优秀品德。他正直诚实,遇到困难镇定自若,冷静分析,并积极解决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书中写到的不少东西也是不可取的,与现行学校教育相悖,例如“打仗恋爱忙得汤姆不亦乐乎”、汤姆“还爱打架和抽烟”……

其实,孩子还小,缺少一些是非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怎样正确汲取书的营养,消除一些不良影响呢?我决定利用班队课,和学生聊聊汤姆,聊聊喜欢,聊聊抽烟这些话题。

课上,我首先问孩子喜欢汤姆吗?喜欢他的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喜欢汤姆的天真活泼,喜欢他的勇敢,喜欢他的敢于大胆尝试……“是呀,汤姆对于我们来说,富于冒险和创新精神。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不能墨守成规,要有敢于尝试的精神。”接着我的话锋一转:“我经常听有同学告诉我,我们班级的同学和其他班级的同学谈谁喜欢谁?和你们喜欢汤姆是不是很相似。”“相似。”

我又和孩子们顺着话题,谈下去:“我们平时说的喜欢,哪怕是男女同学间的喜欢,都可以解释为许多种,如佩服别人成绩好或有才华,如别人脾气温和,想和她呆在一起,诸如此类,都叫喜欢。拥有这种感情是美好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像汤姆那样为了喜欢女孩就荒废学业谈恋爱,成吗?”孩子们回答:“不行的,我们还小。”我说:“是呀,这就是我们不能学习汤姆的地方。同时,老师想告诉你们,我们对某人的喜欢是正常的,但把它扩大化,传纸条,写信,或拿别人的喜欢到处说,唯恐天下不知,这就居心不良,不正常了。你们说是吗?”孩子们点点头……

走进汤姆这个人物,再走出汤姆这个人物,让孩子们懂得读书如何带着自己的观点,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想是这堂课最大的收获。

爱读童书不老闲

文/鲁建

我年近六旬,退休爱上读儿童书,老伴说这是“童心未泯”,我爱听,说这是“老不长进”,我也不恼。若说这是无聊,我就不认同了,非但不认同,我还要坚持说,不是无聊是有聊,下面,我就说说这其中的有聊。

我读的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它一套五册,分别是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童话卷和寓言故事卷,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年4月第一版。《吕氏春秋》、《战国策》、《列子》等古籍中就均有寓言,伊索、克雷洛夫的寓言也是广为人知,所以,不会有人说儿童读的寓言,人老读之就无聊。其次是童话。童话当然是典型的儿童读物。但只要写得好,一样会让老人由此有所感悟。格林兄弟和安徒生童话就大受欢迎,经久不衰。最好的例子是《皇帝的新衣》,成年人就从这里化出了许多的深层话题。这正如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接下来说为儿童写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一般来说,写给儿童看的作品,其文笔,往往简朴、流畅、生动、活泼,读起来如沐春风,不拗口,不显卖学问,于浅显中寓深意,在轻松中出宗旨。所以,既适于儿童“隙中窥月”地读,也适于老人“台上玩月”地读。例如张天翼《罗文应的故事》这篇小说,娓娓道来,于轻松之中,就说出了一番要珍惜时间的道理,玩就痛痛快快地玩,学就认认真真地学,不可心猿意马,拖拖拉拉,管不住自己。人老而读,照样会别有滋味入心头。再如艾青的《春姑娘》,虽然是一首儿童诗,可年老读来,一样津津有味,因为它以诸多形象的事物,描绘出了春的勃勃生机,气象万千的景致。它不是干巴巴的。春姑娘来了,“她把花挂在树上,又把草铺在地上;把种子撒在田里,让它们长出了绿秧。”似无技巧,但实是大技巧。一个春姑娘的形象,就已把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欢欣,说尽道尽,多么高明的拟人化手法!

最后来说散文。在这块园地上更是五彩缤纷。冰心的文章沁人肺腑,柯蓝、柯岩、严文井、陈祖芬等等,又哪一个不是提供的醇酿佳肴?就说何为的《老木匠的竹笛》,它岂只是赞美了淳朴勤劳的老木匠,又岂只是讲述了老木匠与少年聂耳的故事,它所表达的,是人间的至情啊!如果说,是劳动和音乐,让老木匠与聂耳之间建立起友谊的话,那儿童文学,不同样可以在儿童与老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吗?我期待有更多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问世,让老年朋友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丁香月

文/译者肖毛

最先在五月登场的是轻薄的桃花,但五月属于紫丁香。当桃花在风雨中悲叹红颜,丁香却沉着地从绿心里拈出四个指头,什么都不说。可你绝不会无动于衷。看,满城荡漾紫海。品,心头萦回苦香。走,香气永远在前面。停,苦涩始终在身边。

到了六月,另一种花叶细小的紫丁香会继续陪伴你。等到六月下半,白丁香又会以它那赛过茉莉的馥郁温暖我们的心灵。是的,世界还有香,生活还有美,在这个时代。

不过,与花落相同,花开也是悲剧。花朵极盛时,就是衰亡的开始,人生诸事皆如此。可我不悲观,因为凡事都有这种结果。

一天下午,去书摊买书时,发现有辆汽车的车身上贴着一张大广告:“玛丽亚妇产医院”。这个名字很时髦,却不太吉利。玛丽亚的儿子是耶稣,他生在马厩里。妇产医院=马厩?按照《圣经》的暗示,耶稣恐怕是个私生子,后来又被献给上帝,给玛丽亚心中留下痛苦。更可怕的是,耶稣后来被钉在十字架上,受尽侮辱和折磨——哪个母亲希望孩子将来会有这种结局?尽管如此,我想,这家医院的生意大概也挺红火,因为喜剧往往诞生在悲剧之中。什么都可以相互转化,只除了记忆。

记忆是一头犟牛,只走在自己认定的路上,决不肯回头。记忆是一匹黑猫,除了月亮女神,谁也不懂它的心。记忆是一朵丁香,在太阳下微笑的时候,心头也蕴含着苦涩。记忆是一枝箭,执著地射向昨天,从不会停歇。当你拥有记忆,或者说,当记忆拥有你,你将再也留不住童年。这样也好,反正童年就像“六·一”,充满谎言和伤害。

虐待本该是一种罪,但他们却把它叫做爱。

一天傍晚,我去书摊买书,看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狠狠地踢一个小男孩的屁股。有女人来劝解,他瞪起眼睛,转过身子,拳头几乎砸在劝架人身上。最后,在他的推搡下,男孩哭着离开。当时,感觉满街都是哭声,仿佛全中国的男孩一起哭泣。

为什么?一个女人告诉我,那个男孩看到一本旧漫画书,刚翻几下,那个男子便出现了。

“那本书我才卖一块钱!不让买也行,干吗打孩子呀?我从没见过这样当爸爸的!”

当然,这只是件小事。还有别的花样呢——受父母所迫,忍气吞声地弹奏钢琴的女孩;为某些人民教师凌辱,跳楼或者堕胎的男孩或女孩;因学习成绩不好,被父母打骂的孩子……

不把儿童当人,因为他们也不算是人。不给儿童平等,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叫平等。

“六·一”只不过是一块遮羞布。

救救儿童?假如他们已经不可救药,又怎能救得了儿童?

五月为什么又香又苦?问题的答案,就在丁香的紫海中飘荡。

70岁,儿童时代才开始

文/顾彬

有老人吗?从办公室的窗户往外看,好像有。我的办公室在六楼。早上、晚上,楼下都有退休的男人、女人在锻炼身体或者跳舞。上班的路上我看他们先在食堂买一点小吃回家,再出去动一动。我不喜欢吃饭。吃饭很无聊,而且浪费时间。

我5点半起床,写诗、写散文、喝咖啡、吃水果。可能我才睡4个多小时。我们德国老年人经常是这样,不需要睡觉。有时候我24个小时没休息,工作了一天一夜后还不累。秘密大概是我每天吃生大蒜、生姜,还喝小酒,那种高度白酒。

有不少中国人问我,“你今年70岁,怎么还干这么多事儿呢?你多休息吧。”我的回答都一个样:休息太无聊。歌德74岁爱上了一个18岁的姑娘,他忙死了。快80岁的德国作家瓦尔泽写歌德的故事,他更忙死了。已经去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无论年龄多大,他还是继续创作他的书和绘画。好像我们德国人不能够老,不需要去广场跳舞。

我呢?作报告、上课都站着。去年无论是在科隆大学还是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我几乎每天都站着讲8个小时的课。我不吹牛,这是真的。为什么不坐呢?坐着气不会通过我的身体,会讲得不好。

我每天跟我的领导喝70度的白酒,还游泳、踢足球、打乒乓球。在波恩,我每天骑至少20公里的自行车。爬山时年轻人都落在我后面。我累吗?我不会累,上帝不允许。因此我非常健康!

吹牛吗?不相信吗?快来北外看看吧。我们在球场快跑。70岁年龄不算大。70岁,儿童时代才开始!

诗里童趣

文/冯响

在我看来,古代的诗人们除了才思敏捷、悲天悯人外,大都有一颗易感的心。他们在或顺或逆的生活际遇中,时不时童心萌动,因而许多可爱的儿童的形象就以永恒的稚嫩、灵气留在了古诗词浩瀚的海洋中,成为一颗颗美丽的珍珠,闪烁着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的光芒。偶尔捡拾一颗,这些“小屁孩”的形象是那样的天真无邪,充满着勃勃生机,不经意间已将我们深深地打动。

这些小孩是勤劳的。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七》中写出了农村儿童淳朴勤劳的形象: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农村夏日,乡村男女日夜辛勤不辍,他们的儿女从小耳濡目染,也学着父母的样子在桑阴下种瓜,开始了最初的农事活动。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中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乡村的孩子早早地将自己融入辛勤的劳动生活中,那位斜卧溪边的边玩边干的小儿算是一个另类吧!呵呵,辛弃疾的发现让我们得以感受到孩子的天真无邪。

这些小孩是顽皮的。白居易的诗浅显易懂,一首《池上》更是用通俗活泼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顽皮可爱、稚气未脱的农村孩童形象: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首五言绝句写出了一个小孩独自驾着小艇,偷采白莲匆匆而回,小艇穿过浮萍,水面留下一路痕迹。水乡的静美,小孩的灵动,读罢让人浮想联翩。

这些小孩是专注的。选入教材的《小儿垂钓》很有情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的这首七绝写了一个忙于垂钓的儿童形象:头发在匆忙中都未曾梳理,路人问路也不敢应答,专心致志的态度让人觉得童趣盎然。另一首袁枚的《牧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孩刚才还引吭高歌,却在看到蝉的一瞬间忽然缄口静立,动作变化之快,在诗人笔下非常传神。

这些小孩是好客的。崔道融在《溪居即事》中写道: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乡村春日恬淡平静,风吹小船进湾,小童以为客来,急忙跑回家打开柴门去迎客。诗人用“疑”和“急”两个字成功地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童趣的小镜头,写出了孩子的天真、热情、淳朴的性格,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小小孩童奶声奶气地询问已是两鬓斑白的回乡人,儿童的好奇,诗人的感慨无不跃然纸上。

这些小孩是个性率真的。诗人韦庄写给爱女的诗《与小女》: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何事,为嫌衣少镂金华。诗人抓住女儿学话、贪玩、爱美、爱哭闹的个性特点,用生活琐事表现出来,爱女之情亦流泻于笔端。另一位唐代诗人施肩吾也有给女儿写的小诗《幼女词》: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于堂前,学人拜新月。小女孩自顾自地学人拜月的动作,一定让这位父亲哈哈大笑了吧!这种天伦之乐的情景实在让人倍感温馨。

这些小孩是好动的。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中这样写: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暮春的农村,篱笆稀疏的小路幽深寂静,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被儿童一路追逐,它巧妙地飞入菜花之中,消失了踪影。孩子天真好动的形象和周围的景致和谐地融在一起,成为诗人眼中最动人心弦的一道风景,十分富有生活气息。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前村后,绿草如茵,杨柳拂堤,儿童放学归来不肯耽搁,兴致勃勃地在东风中放起风筝。春光旖旎,孩童活泼,诗人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多么美好的充满生机的图景啊!

这些小孩是聪慧的。杨万里的《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诗人乘船路过安仁,见渔船上的两小童收篙停桨却撑着伞,不是为了遮雨,是利用风吹伞让船前进。多么有趣的好玩的游戏啊,显示出了孩子的聪慧。另一首《稚子弄冰》也很有意思: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儿童早晨起来,将铜盆中冻的冰小心地凿下来,别出心裁地穿上彩线当铮(古代的一种乐器),声音穿过树林很好听,忽然,敲碎了!散落一地,发出玻璃破碎的声音。小儿的精灵古怪,玩耍中透出聪明伶俐,让我们为之颔首,诗人的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

古诗词中随处可见的儿童形象,说明了诗人热爱生活童心未泯的心境,他们用文字给我们勾勒出一幅幅水墨淡痕的写意画,每一幅都是那么淡雅宁静,让人神往。而诗词中的“小屁孩”们,比起现在那些在家长的溺爱和各种培训班中长大的孩子们,是不是更有生命的活力呢?

串梧桐叶

文/孙鹏航

梧桐叶儿落平川,儿童拾之用线串,

拿回家去烧锅灶,小儿亦知生活艰。

每到秋天,秋风扫落满地梧桐叶时,儿童便开始了串梧桐叶之活动。

由于梧桐树叶大而厚,是做饭烧锅的好东西,人们便喜欢将其收集起来,作为灶下燃料,儿童们因年龄太小,挎不动提篮,抡不动小耙,便用麻线串桐叶。

串桐叶须找一纳鞋底针锥之针,再串一根纳鞋底之麻绳。儿童拿着,穿行于梧桐树下,每看到一桐叶,即用针扎过串入麻绳,渐串渐多,直至麻线串满,即再换一根麻绳继续串下去。

昔时之穷苦农民,锅上锅下,同样艰难,儿童串一天树叶,大约可得一小提篮梧桐叶,足可供三四口人家一顿饭之烧草。由此一小事可以看出:昔时人们生计之艰难。小孩子通过串梧桐叶之活动,也培养了从小知道谋生之难,为以后走上人生路打下坚实之基础。

儿童教育

文/周国平

把儿童看做“一个未来的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在“长大成人”之前似乎无甚价值,而教育的唯一目标是使儿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这种错误观念由来已久,流传极广。“长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荒唐透顶,仿佛在长大之前儿童不是人似的!

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人的一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也认为好父母胜过好老师。不过,什么是好父母,人们的观念截然不同。我自认为是一个好父亲,理由仅仅在于,当女儿幼小时,我是她的一个好玩伴,随着她逐渐长大,我在争取成为她的一个好朋友。至于在我们之间,谁是老师,谁是学生,还真分不清楚,我只能说,我从她那儿学到的,决不比她从我这儿学到的少。

人的智力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奇心和思考能力。随着理性能力的觉醒,幼儿对于周围的世界会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欲望,在我看来,重视、鼓励孩子的发问和思考,和孩子进行平等的讨论,是父母在孩子的智力教育方面所能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

让孩子真正喜欢上智力生活,乐在其中,欲罢不能,对学习充满兴趣,是智育的最大成功。在这方面,父母的榜样能产生显着的作用。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

走进西安城市运动公园

文/王自治

清晨走进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时,满眼都是晨练的人们。以阳光岛为中心,北边广场晨练的人们以太极拳为主,人们穿着各种颜色的太极服,排列为几个方阵,随着悠扬的音乐旋律,演绎着优美、自然、平和、委婉、健秀、动静相宜、刚柔相济、快而不乱、慢而不散的太极拳。广场的另一侧则是中老年医疗保健操吸引着更多的上了年纪的老大爷、老太太参加,这是一个动作较小、技术要求相对不高,好学易懂,身体活动覆盖面又较大的一个好的健身项目,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在广场的西南角,同时还汇集着几位业余的“老书法家”,每天清晨都提着小水桶,拿着长杆的海绵“大毛笔”,在地上挥毫舞“墨”、挥洒自如,非常认真地书写着一幅又一幅功力刚劲、技法娴熟的“作品”,引起许多人来围观和赞叹,让人感到了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

在公园南边湖边上的经开区合唱团的横幅非常醒目地悬挂着,横幅下每天都拥簇着一大群声乐爱好者,在音乐指挥的指挥下,他们个个神采飞扬、声音洪亮地演唱着一些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歌曲,洪亮优美的歌声再加上二胡、手风琴、笛子、长短号、萨克斯、扬琴、打击乐等乐器的伴奏,汇成优美的旋律,气势宏大、震响四方,气场很强,展示出了这些老年人的活力四射和青春再现,令人忍不住驻足欣赏和参与进来。

到了中午,在公园西南边上的儿童乐园就热闹起来,儿童天地、儿童沙堡、儿童撒野园、儿童迷宫、海豹戏水、追逐战车、豪华转马、趣味滚筒、儿童涂画涂色以及儿童观光车等,丰富多彩,应有尽有,吸引着大批的家长带着小孩来游玩,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欢乐和童趣。

晚上是公园人流高峰期,围绕湖泊跑步和快走的人非常多,道路上几乎是拥挤的,川流不息,而快走的人占多数,只要你走进来,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跟着大伙的步伐快行不停。这也是大多数人选择的一种锻炼健身方式,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穿着各式各样的运动装,从晚上7点陆续开始行走,一直到9点半以后这里人才逐渐减少。

大广场上是大家晚上活动集聚的又一个重点区域,一些跳舞爱好者自发组成陕北秧歌、交谊舞、新疆舞、健美操、迪斯科等区域,这里灯火辉煌,人流涌动,锣鼓声、音乐声,声声震耳。秧歌区内一队队手撑着花伞,拿着花扇,腰里缠着红绸子的人们,在锣鼓和音乐声中扭着陕北秧歌,载歌载舞,使得一些看热闹的人都耐不住性子参与其中。新疆舞蹈区内,几十个少数民族舞蹈爱好者穿着绚丽的新疆服饰,有的头戴着新疆花帽,手里还拿着小铃鼓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清脆的铃声、鼓点声和他们优美的舞姿很有特色。交谊舞区,成双成对的舞者踏着音乐的节拍,三步、四步,轻盈优美的舞姿,优雅、轻松,引起众多人的观赏。而在健美操区和现代舞区,一些年轻人则是在快节奏的音乐声中,不停地变换着舞姿,快乐地跳呀跳呀,尽情地享受着音乐和舞蹈的美感。

大自然是美丽的,公园600亩土地80%的绿化覆盖率,在这里你不但感受到花木和绿茵的美景,更感受到一种健康的锻炼带来的快乐,文明、和谐、友爱在这里处处体现。这里每天都聚集了成千上万休闲娱乐和锻炼健身的人,这是人们幸福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新时期西安现代社会市民生活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