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散文
节日散文(精选20篇)
七夕断想
文/李瑞华
七夕又至。
说起七夕,最早的记忆,是奶奶讲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小时候,每到夏日的夜晚,都会在院子里乘凉。铺一草栅子或者一凉席,家人散散落落的,或坐或躺,扇着蒲扇,望着天上的星河,各自说着一些鬼怪灵异的传说、故事,以为消闲。
每天天不黑,不大的院落就被父亲打扫干净,然后,铺上用麦秆编制的草栅子,条件好的会铺上温席子(一种用茅草根编制的凉席,因为和竹席子相比,少了那种贴骨的凉,不过,毕竟是很顺滑,几块钱一条,人睡在上面不易着凉),奶奶和母亲一边不断地给我们扇着蒲扇,驱赶蚊子,一边给我们讲一些传说,哄我们睡觉,听着这美丽的传说和唯美的爱情故事,我们哪里能睡着?
乡村的夏夜,宁静而安详。忙碌了一天的村民,都会在自家院子里或者出门到村头就近找个场院乘凉,直至夜露渐凉。乡村夏夜的星空,星星是格外的灿烂。说星星们灿烂,一点也不过,城市的夜空因了那些霓虹,暗淡冷落了星空,山村的夜空就不同了,满天是星,金黄的、银白的、银蓝的,挨挨挤挤,闪闪烁烁。仰躺着,你的眼前只是星星,只是一味的深蓝的天空。于是,凭空的,你会生出无尽的遐思来。
奶奶指给我们看,那个“三星”,中间的又大又亮,那是牛郎。两头的,是牛郎的一对儿女。牛郎用一根扁担,挑着他们,去天宫,找他的织女。然后,奶奶指给我们看银河对岸的织女星,我却从未找见过。我倒是常常问奶奶:那两个孩子,在筐子里坐着,他们饿了怎么办?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娘亲?
奶奶告诉我们:七月初七,喜鹊就会飞到天上自觉用自己的身躯搭成一条鹊桥,然后,他们就可以相见了。母亲还说:七月初七晚上,到葡萄架底下,可以听见牛郎织女说话呢。
于是我就想,架这么座桥,那得多少喜鹊呀。甚至,好几次,我都想去看看,村子里那棵高大银杏树上的喜鹊,那晚是不是真的去了天上。然而,到了七夕,我终于没去看,所以至今也不知道,七夕的晚上,喜鹊们是不是还在他们的窝里,是不是真的飞到了天上。
长大了,有一些知识了,才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只不过是个传说。夏夜里,再看天上的星星,便有些怅惘:从星体运行的规律来看,牛郎织女星,是永远不可能相遇的,喜鹊们也绝没有能力,飞越太空,直到银河,甚至还要架一座天桥,让两颗星星通过。
后来,村子里放电影,演的是黄梅戏《天仙配》。开篇一段唱腔:家住丹阳姓董名永……一下子抓住了我。七仙女拦住董永的去路,老槐树张嘴说话证媒,也记住了“你织布来我浇园,夫妻双双把家还”这句唱腔,所有这些都让我们看得饶有兴致。那时候,农村孩子不懂得什么爱情,只是觉得故事很美很美。
这几年,洋节日日渐盛行,年轻人过完了洋人的“情人节”,觉得还不过瘾,就吵吵嚷嚷着过什么“中国人的情人节”。更有一些文人,闲极无聊,捉摸着洋节日会坏了国人的风气,倡导着要把“七夕”定为中国的情人节。他们以为,董永与七仙女的凄美爱情,才会挽救日下的世风。其实,洋节日也好,本土的节日也罢,无非是个形式。倒是商家们热衷于炒作,借着这节日那节日的,狠狠赚了一笔。
无论如何,这七夕还真的就相约俗成地成了中国的情人节。其实,情人,这两个似乎在高官腐败案件中才会出现的字眼,竟也如燕一般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情人,真的要流行起来了吗?其实中国情人节的来源全属是天仙配,一个纯美的爱情故事,如今披上了浪漫的面纱,转而便成了颇为时尚的节日,这节日,我以为也很好,至少在我们的心目中吻合了一些思想。只是如今情人节的这情、这人又是怎样的一种情人呢?西方的情人节我不知道渊源由来,但中国的七夕节我还是略知一二的,那个纯朴勤劳、略显笨拙的草民董永,尽管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却仍然获得了七仙女的爱慕,这种天壤之爱,是真正意义上的两情相悦,那种情,很纯,也因此流传成千古的绝唱,令人艳羡。可是如今的情人呢?别说是不可告人的婚外情人了,就是为着结婚成家、名正言顺的恋爱中情人,还有多少纯情的成分呢?尽管不能说没有,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情况是,一旦触及到物质利益,那种纯情成分顿时显得不堪一击,毫无份量。
听到过有老有小的不少男人抱怨,他们说,如今谈对象,见面便问:你有房子吗?如回答没有,转身就说拜拜。即便是谈了多年的恋爱,涉及到婚礼金、财物权等诸多问题时,往往损一发而动全身,所谓爱情,随时分崩离析。当然,我们也不是住在象牙塔里的人,对于恋爱中的物质要求,颇能理解,毕竟结婚成家,是要食人间烟火的,没有物质基础作保障,人间烟火也升不起来升不兴旺。但如果将物质利益不分轻重地凌驾于感情之上,未结婚时尚且如此,婚后多年,逐步丧失了激情和新鲜后,那种凌驾又该是何等恐怖呢?
真正的爱是为爱而爱的。爱情,是人格的一种升华,灵魂的一种净化。是不求回报的付出,忍痛割爱的放手,一丝一缕的关怀,朝朝暮暮的想念。拥有真正的爱情是人的一种境界。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已遥遥相守几千年,爱情也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不懂爱情的滋味,只是偶尔感悟七夕,体会到了一些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爱情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也许它就是微风之中遥望牵牛织女星时,叩动你心门的那种幸福、温暖、莫名的感觉吧!
如今,事隔多年,早已有许多年不曾认真地过“七夕节”。儿时的疑问早已在心中找到答案,而我也明白,在葡萄树下是听不到牛郎织女的情话的,可是,我还是由衷地怀念那个年代。纯朴、真挚,即使有些傻,可那都是人们对美好事物无限追求的一种愿望。
所以,我宁可相信,牛郎织女就住在银河两边的两颗星星里。我也宁可相信,这人世间终究还是有那样一份真情在远方等待着我。
我最喜欢的节日——火把节
文/赵存
火把节的前一天,我们全家去石林过火把节。一进石林我就看到了蔚蓝的天空下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青山,像一条条绿油油的长藤装点着石林;一条宽阔笔直的马路通向我的老家,在路的两旁有许多高高低低的楼房就像排列整齐的士兵一样保护着石林。石林的每个大街小巷都摆着许多临时摊位,买东西的人把摊位挤得水泄不通。
说到火把节,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就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相传古时候有个魔王残酷迫害百姓,群众无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老百姓就改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都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的胜利,就在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于是就形成了火把节。
火把节中还有一项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斗牛,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看斗牛了。可全家还正睡得香呢,在我的不停催促下他们终于都醒了。整理完毕后,我就向“彝族第一村”出发了。离斗牛场还有几十米远,就能听到从斗场中传来的欢呼声,我迫不及待地往里冲。
走进赛场只见两头小牛正在用牛角和对方搏斗。没过一会儿,有着“中国第一牛王”称号的“擎天柱”上场了,它刚出场时,全场都在为它叫喊。这是一只非常健壮的牛。全身乌黑,在太阳的照射下黑得发亮,它身段强壮,四肢粗大;两只小耳朵,神气的竖立在牛角的旁边。它体重1.2吨,胸围2.2米,这时的它看起来很温顺。随着一声哨响,它就变得凶猛无比。比赛开始了“擎天柱”就向对手“10号”跑去,只见它先用头攻击对手,很快“10号”就倒在了地上,没过几秒“10号”站了起来,“擎天柱”就马上冲过去用牛角把“10号”顶到了墙角,“10号”抵不住“擎天柱”的攻击,慌慌张张地向大门跑去。只见“10号”弯起了身子,后腿猛地一蹬跳了起来,可惜门太高没能成功地逃走,却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擎天柱”还不忘补上几角,“10号”沮丧地低下了头,全场为“擎天柱”的胜利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我也情不自禁地为它鼓起了掌。
朋友,相信你们听了我的介绍也一定很想去石林过火把节吧!
美食之旅
文/宋丽娟
作为地道的北方人,对面食可谓是情有独钟,尤其是山西的面食早就想吃个痛快。恰逢今年春节空闲,一家人便选择了到他乡过年。于是,大年初一早晨吃罢饺子便驱车直奔太原。节日的高速公路畅通无阻,偶尔有一两辆车通过,让第一次开车上高速的儿子欣喜若狂,我们的担心成了多余。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到达了太原。
停车后直奔饭店,迫不及待地点了扯面、臊子面和抿尖三碗不同风味的面条外加两样小菜。一家人三碗面条轮流品尝风味。游完晋祠后,儿子领我们直奔小吃一条街。打眼望去,楼阁牌坊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古色古香,仿明清建筑和汇聚八方风味的小吃吸引着大量的游客。节日的街道张灯结彩,红红的灯笼增添了节日的气氛,熙熙攘攘的人群,加之小贩的吆喝声,让整条街显得热闹非凡。这里真是吃货的天下、年轻人的地盘,烧、烤、涮、炖、煮、炸一应俱全,就连冰激凌也是别具特色。最喜面食的我,坐在一家当地饭店点了油泼面痛快地吃了起来。
次日直奔平遥古城,灰砖灰瓦的城墙和民居很具特色。街上香草糯米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禁不住买一个尝尝。满街打着风味小吃招牌的饭店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往,最后我们选择了一家当地饭店,品尝了栲栳栳、平遥牛肉、碗秃以及刀削面。夜晚在住处附近,品尝了莲菜水饺和酱肉水饺,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如果说城市有味道的话,那么一座城的历史就渗透在老城巷陌间的美食里。吃的是味道,品的是历史。然而,最具特色的还是那乡间美味。最后一站,我们到了昔阳县的大寨村。窑洞依旧,梯田仍在,大寨人的精神永存,以旅游业发展起来的大寨村让村民们扬眉吐气。坐在窑洞里吃着农家小笨鸡、田间野兔、炒莜面鱼儿,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三天的行程紧张又浪漫,逛古城品小吃,这个年过得很有意义。
春天的节日
文/西江月冷
吹了一冬的寒风,终是轻了下来。门上的灯笼依旧挂着,用纯美的红色烘托着节日的喜庆。
忙了一年的人,在春的节日里停歇下来。春节是最大的亲情驿站,即便远在千里的人,也要撂下平日的忙碌,放下手中的事情,赶赴家园。
年夜饭是一年中隆重的时刻。无论贫富,这一桌饭菜定是花样繁多,注满浓情。若在过去,一桌年夜饭总要提前忙上几日。提前赶集准备食材,又在年三十进行最后的准备。鞭炮放过,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来。无论老少,除夕夜都要喝上几口热酒。喝得满身暖热,从心窝子里飞出的话语,也句句甘甜。
今年春节,柳条是发出了嫩芽的。轻轻摇摇,似出阁的女子。
春日渐暖,偶尔也会听到几声喜鹊的叫鸣。我在室内,透过窗帘便把那歌声捕捉过来,轻轻的,放到童年的枝头,脑海中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溜冰的孩子,奔跑的歌谣,零碎的鞭炮声,都慢慢地映照在红色的春联上,一笔一画,动画般写成“人勤春早”的字符。
只是节日的浓情,并不能挽留住出行的脚步。初六一过,闲散的人终是少了起来。入夜,就连停歇了几周的跳舞的老人,也在各处的广场上重新开始了舞步。想一想,生活本是这样,有忙碌便有停歇,有停歇便有忙碌。生活之路,本是走走停停。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日子的脚步依旧忙碌。既然前方的路上有那么多的劳作与汗水,等待人们的,也定有未知的幸福和欢乐。
每年的“倒春寒”,都是春天到来的序曲。一如今日,我正轻抚着柳条的嫩芽,便觉吹来的风凉了一些。然冬天已去,满目的春色正翻动着身子,从沉睡的梦里醒来。如此想着,只待下一个春节到来,回望走过的路程,对自己喃喃说起,一年的时光又已远去,而我的手里,已是满满的行囊。
我们的节日
文/顾丽虹
如果,此刻是青春蓬勃正当时,我的心愿便是:邂逅一位琼瑶笔下的白马王子,收到一束鲜艳欲滴的玫瑰;
如果,此刻是花儿怒放最盛时,我的心愿便是:拥有一个和美幸福的婚姻,得到一位人见人爱的宝宝。
然而,我已人到中年,生活,就像身边的这垛白墙,斑斑点点的,布满了岁月的水痕和泥渍。年少时澎湃的梦想,也像那些因为时间久远而剥落的墙皮。此刻,我的心愿,已从高高的天空,慢慢坠落到平实、厚重的土地。
春去春来,日出日落。龙年,在我们的不知不觉间,悄悄地从远方走来,如今,我们已能清晰地看到他的身影。他的步伐,永远是那样从容不迫。
2011年,我经历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儿子高考。十多年的盼望、焦虑、忧心、挣扎,终于在经历了一段灰黯的日子后画上了句号。常常会默默地感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那些电视剧中看到的情节,都在儿子的成长和我们的教育中一一经历。也常常在蓦然回首时,看到一个小小的男孩儿,在我下班时向我奔来,扑进我的怀抱,紧紧地把小脸贴在我的脸上。那温软的肌肤触感,那幽幽的孩儿体香,仿佛还存留在我的怀中。然而,岁月的流逝,就像村边的小河,没有声音,没有涟漪。那个小小的男孩儿,已长大成人。在陪着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总希望儿子上大学的那一天快快来临,好让那个因忙碌辛苦而远离自己的自我,与真正的自己融会一体,好让自己能做一做暂且放在一边的喜欢的事儿。然而,当儿子真正离家成为远方一个大学的大一学生时,我竟然比以前更加感觉到肩头的重量。那天,当我把儿子送到学校收拾好一切准备回家时,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和家长,我的心却如同戈壁大漠一样苍凉空旷。我不敢回头,怕眼泪瞬那奔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在每一次与儿子相聚又送别的时刻,我总会想起龙应台的这句名言。孩子总会长大,孩子总会远离。而我就是种植在原地的一棵母亲树,努力地伸展着枝干,去遥望那亲亲的背影。牵挂,在枝丫间生长得绵绵密密。
儿子在上学不到一月就因打球受伤而住了医院,这是在事后儿子才告诉我的。我埋怨儿子为什么当时不对我说。儿子说,他一是怕我着急,因为我本身睡眠不好;二是怕花我们的钱,因为知道我们有着大笔的房贷。他的住院费,是借同学的,他慢慢地从我们给他的生活费中还给同学。读着儿子的来信,我泪如雨下。
所以,龙年的唯一心愿,就是儿子在那个遥远的城市能够健康、平安。
正在电脑上敲打这些文字时,忽然接到了儿子用别人的号码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他的手机,刚刚在公交车上被偷。我急得不知所措,傻傻地给那个可恨的窃贼发了一条短信:你知道手机是我和孩子之间唯一的联系吗?你知道一个母亲的心吗?然而,那边早已关了机。
我让儿子去当地派出所报案。然而,我知道这手机不会再回到儿子的身边。此刻,我的这个心愿越发强烈。儿子,只有你健康平安了,我的日子才能温暖如春。
让龙的图腾,引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期盼新的岁月,充满恬淡和谐的乡土之情,让传统文化回归、融入到城乡一体的好日子。这就是我龙年最大的祈愿。
我们的节日
文/岑籼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春节又称年节,始于先秦时期,形成于汉武帝时代。年节习俗随岁月的变迁,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变化、日臻丰满的历史过程。上古时期,人们的原始信仰是年节形成的重要因素。那时,人们相信神灵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认为日月天地之神、动植物之神以及祖先的神灵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于是,在自然节气变化、农事活动等一些重要日子里,人们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敬重和敬畏;特别是在年终岁末,还要举行庆祝丰收的祭祀活动,俗称腊祭。腊祭之日,要给祖先和各路神灵陈献祭品,以吹打奏乐、吟诵祝辞等方式感谢神灵保佑取得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然后,全家族的人饮酒欢聚,尽情狂欢。
在除夕这天,家家都忙着贴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而且每年家里的对联还是由我来贴的。其实这贴对联的学问也蛮大的,你只要一看这对联你就会知道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希望和打算,也会知道在过去一年里这家人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你看这对联神不神呀。
大年初一这天早晨,天空中响起了雷一般的响声,嘭!嘭!嘭!家家户户接二连三地放起了爆竹,爸爸也按奈不住,拿出爆竹,嘭嘭嘭地放了起来。这天,我们一起吃团圆,这也寓意着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能够团团圆圆的。
是的,我们不断长大,不断感受世事沧桑。但是,不管我们在外面经历了多少艰辛,每到春节这天,我们总是会高高兴兴地去和我们的家人,亲戚团聚,去道一道这一年来的悲欢。
春节——一个童年里用来诠释幸福、快乐的节日。
春节——一个成年工作后用来承载亲情、友情和乡情的佳期。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习俗源远流长,春节是我们华夏儿女共同欢乐的节日,是我们中国的节日!
祝福平安
文/古槐枫月
没有任何的声张。在匆忙的脚步声中,在忙碌的身影后面,圣诞这个洋节悄悄走了过来。当都市的红男绿女们和着一片疯狂,使得节日的热情达到了沸点。而乡下,更多的是用沉默面对。洋节受到青年人的追捧。也许,青年们当着一种时尚,尤其在都市圣诞的节日,是青年人的,是都市人的。它不属于乡下。
当贫穷中的渴望,只有在节日的时候得到些微乎其微的获取,那所有的节日都是疯狂。而社会的进步,肠胃却疲惫不堪,使得人们及大地减少了对节日的热情。物质的丰富反而麻木了人们的神经,迟钝了人们的嗅觉。一切一切的节日,失去了人们昔日的渴望。一切一切都变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
我也是一个不把节日看重的人,尤其是对一些泊来品。说是这样说,可每当年底的日历没有几张的时候,就是嘴里不说,心里却嘀咕起来,圣诞节又要到了。这会让我的脑海里显现着很多有关圣诞的往事,而这些碎片似的往事儿却串起了一串串闪亮的记忆。在一个特定的场景或一个特定的时刻,我们守候着。守候着平安夜的降临,守候着平安夜的歌声,守候着平安夜的祝福!那是一个平静而又紧张或许还有些难以抑制的莫名其妙的躁动。
守候,我们都在守候。守候是快乐,是一种幸福的等待。一切期望走来,一切预想计划变成意想不到的喜悦。喜悦的守候便是这个平安夜里的收获,我们分享喜悦。在这愉悦的时刻,祈祷平安,祝福平安。愿天下平安,我所有的亲人,所有的朋友们永远平安!
当夜幕落下,晚霞的余晖还在燃烧,那是为平安夜的祝福而使节日的幕布增添些色彩。风把一片片雪花满天地的抛撒,洁白晶莹的雪花轻飘漫舞,婀娜多姿,那是为平安夜献出的舞步。没有过多的牵扯,也没必要去做一番透彻的解释。我们的热情或者狂热,我们的蜡烛燃放着欢呼,我们的五彩缤纷的花篮和为圣诞准备的礼物,只为平安二字!当远方的亲人送来祝福,送来平安,这便是平安夜的意义,也是一个节日的定义和价值。嘘一声寒,问一声暖。虽是天寒地冻,相距遥远。那一声问候,只是一声轻轻的问候。便会犹如南下的暖风,瞬间,就把季节转换!这就是亲情的力量,亲情是一根永远牵扯的线!亲情难买,平安无价。
当把祝福送给远方的亲人,祝福就是平安的歌!我们在忙乱的奔波中,有昂奋的呐喊,也有无奈的挣扎或者还有些许的心灰意懒。这没有任何附带的祝福,是为呐喊助威,也为有些冷淡的心送上温暖与呵护。
节日的界限,在于顺从人意,在于人们的习俗与接受。剔除任何的缘由,不看任何的色彩,只为平安夜,只为那一声祝福。这个隆冬,格外的冷,风凛冽寒气逼人。窗外,满天地的雪花恣意飘舞。对着远方嘱托着,叮咛着,细语着。轻声,轻声。让距离缩短,再缩短。那个等待已久的日子,虽只是一个非常短暂的时刻,我却失去耐心,焦虑万千。恨不得即刻双手擒住,疯狂而又任性的将它拥抱入怀。平安夜平安,平安到永远!
我看着日历上寥寥数张的纸页,那一个个字符也像是在心慌意乱,不停地抖动着跳跃着。哦,我知道你们的心事,你们当然也知道我此时的心绪更是无比地缭乱。我们相视会心的一笑,然后攥紧拳头,挥动一下,做一个胜利的手势。来吧,拉紧我们的手。来吧,平心静气地守候。那遥远,遥远的地方,响起第一声平安的钟鸣,我和你们的祝福便会灿烂如花,温馨如歌。
年味琐话
文/海涛
年味淡了。这是许多人的共同感受。春节期间,在城里逛逛,去乡下走走,你都会生出这样一种感觉:近些年来,年味真的越来越淡了!
其实,过年的欢悦并不在于过年本身,而源于盼年的那份渴求。过年,能够满足人们平素无法满足的愿望,所以年节总是美好的。杨白劳的二尺红头绳、大春的两斤白面给喜儿带来的欢乐,是今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甚至终生也难以体验到的。早些年年味浓,是因为大人小孩对春节都有一份浓烈的渴盼,一盼天南海北的亲朋好友能在年节里相聚,大家把酒叙旧话家常,好好地热闹几天;二盼用年节期间的新衣靓衫和大鱼大肉来滋润一下一年到头都清淡得能照出人影的日子;三盼让一年四季奔波劳作的自己,在节日的闲散里得到短暂的休养生息。孩子们所盼望的,则是那几个少得可怜又弥足珍贵的压岁钱。这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中国老百姓的共同渴望,也是几千年农业文化“一年看春首”的心理渊源。在这种文化心态下,人们热衷于闹春、热衷于过年,即便把一年的积蓄花于一旦,也要弄出一点春节的气氛来,给新的一年带来风调雨顺、生活安康的好兆头。
三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不仅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更新了人们的观念,也使人们平时的生活与节日之间的落差越来越小,“有钱天天过年,相见无论天边”,富足的生活淡化了人们对节日物质享受的渴望。同时,原有的某些过年风俗,譬如腊月二十四灶王菩萨升天,家家户户打扫“阳尘”,也因为如今家居装饰如宫殿一般的豪华而无尘可扫了,就连最重要的过年仪式吃团年饭,也被贪图便宜的人们简化成了到酒馆饭店里“嘬”一顿了事。忙年忙年,过年就得忙。忙是一种心气,忙才有味,忙才有趣。但如今这年月,你所需要的一切,商家早就为你备好了,无需你操心费神,你想忙也忙不起来了。“忙年”变成了“闲年”,年味就淡化了,以前那种过年的感觉,怕是要成为一份永久的追忆了。
不过,年味淡也有淡的理由。这种变化折射出的是时代的进步和文明,比如如今人们在节日里互致问候不用再拍电报、写书信了,因为电话、电脑等现代化通迅工具越来越普遍;现在节日里赶着买衣置帽、摆上大鱼大肉几十个菜吃团年饭的少了,因为新衣靓衫并非节日的盛装,大鱼大肉并非过年才吃得上,连普通人家也懂得了不宜暴饮暴食的养生之道,从而讲究起营养平衡来了;乡下人家不再苦等戏班子上门,因为电视节目五花八门精彩极了……
年味淡了,生活却愈加丰富多精了,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滋润了。在对年味淡化的惋惜和对好日子的渴盼之间,我想谁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的。
老外们的中秋节
文/程贤钧
中秋节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世界上有不少国家也过中秋节。这些国家将中国的中秋节文化和本国的传统文化糅合在一起,使他们的节日放射出别样的光彩。
韩国称中秋节为“秋夕节”。过节时,全国放假三天。由于秋夕的习俗要回乡祭祖扫墓,秋夕也就成了家族团聚最好的日子。
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而且,这样的节日有两个。除了农历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节日这天,成群结队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日本的“月圆节”也特别突出“团圆”这个永远不变的主题。
泰国人把中秋节称为“祈月节”。八月十五这天夜里,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要参拜月亮。人们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祷,互相祝福。在泰国人心目中,中秋祈月会给全家带来福寿和好运。
越南人农历八月十五也过中秋节。中秋夜,越南的小孩子均要提鲤鱼灯出游玩耍。为何要提鲤鱼灯?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条鲤鱼成精后到处害人,包公为救民就用纸扎了鲤鱼灯以镇这条害人的鲤鱼。另外,提鲤鱼灯游玩,还预示小孩长大后能“跳龙门”呢!
另外,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坦桑尼亚则将中秋节称为“月圆节”;而伊朗人将中秋节称为“麦赫尔干节”……由此可见,世界上不单单是中国人重视过中秋节,事实上,老外的“中秋节”也很精彩啊。
春天的门
文/西江月冷
旧时,刚进腊月,孩子就闻到年的味道了。
腊八粥是新年送给孩子的第一件礼物。然后是年集。无论多么贫瘠的地方,年集上的货物总是玲琅满目。孩子早早起来,洗干净脸,跟在大人身后。集市上,看哪样东西都觉得新鲜。
真正的喜悦从小年开始。早就买好的鞭炮终于响起。一声声,带着电火花。新买的灶糖很是粘牙,孩子却当宝贝,紧紧地含在嘴里,舍不得咽。
之后,年的脚步一声紧过一声,等待的心情终被日子填满。
后来我终于明白,那时装在心里的年为何那样丰满,为的竟是留作后来的记忆。否则现在回味,年的篇章一片空白,我又怎能感受新岁之语。
除旧迎新,现在心里真的麻木了很多。日子的味道一年淡过一年,年的味道一年淡过一年。什么时候,时光已变得混沌不清,节日亦在心头可有可无。是的,一年年,为何竟把节日过成了这样淡漠的状态。许是心中没了盼头,许是觉得一切都按部就班地发展,让人早早地望见了路的尽头。
可年终究还是要来。门上的春联要换,祝福的话语要说。倒是年后的日子必定变暖,又是三月桃花开,温暖的日光,总是让人心头发痒。
虽说日子难以望见大的变化,小的起伏还是要有。把日子过细,于世俗中过滤出一份清新和甘甜。这样,年只是一场季节的变换。望着又一场四季,我是否可以栽种自己的花草。我所想的,无关于节日和悲喜。走在腊月,遥遥的,我只是想推开春天的门,看一看那个依然生长的自己。
春节
文/邓睿伟
每当农历正月初一,我们就会迎来一个盛大的节日——春节,也就是农历的新年,俗称“过年”。春节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今年的春节过得特别早,在1月23日就迎来了这个热闹的节日,以往的春节几乎全在二月份。
说到春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外形狰狞,生性凶残,每当除夕时便会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除夕时大家都会逃往深山。有一年从村外来了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那年的除夕村中竟安然无恙,后来人们从老人那里得知,“年”惧怕红色、火光和巨响。以后的除夕,人们便都穿上红衣裳,挂上红春联,到处灯火通明,并加以鞭炮的巨响进行驱赶。这件事也逐渐传到了其他村,也就有了过年的说法。
今年春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鞭炮声响彻云霄,随处可见一幅幅春联和一张张福字,每个人都很开心,所有的烦恼早就已经抛之脑后,到处都红红火火、热闹非凡。渐渐地,天色暗了下来,一朵朵礼花在天空中绽放开来,时而像金菊怒放、牡丹盛开;时而像彩蝶翩翩、巨龙腾飞;时而像火树银花,人们都深深地陶醉在了当中。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离24点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分钟了,很快又只剩下了几秒,我默默地进行着倒计时:五、四、三、二、一。新的一年到来了,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也希望我们能在这新的一年中,天天都像这样快乐,有更大的进步。
礼花再次绽开,鞭炮声也再次响起,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了节日的烟花爆竹声中……
童年的海
文/邓小鹏
我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直到成为十几岁少年的母亲,到海边的次数也是微乎其微,大多数对海的映象只来自于影视、网络、书籍,于是我总是十分艳羡那些生长在海边的孩子,想他们的童年一定就像那晚霞映照下的大海,充满五彩斑斓的奇幻色彩,而属于他们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也一定是世上最美的风景,我是大山的儿女,属于我的节日记忆也像如海的群山一样丰富多彩跌宏起伏。
印象里的童年节日,彩色图画布满教室的黑板,彩色拉花、五颜六色的气球、各类玩具挂满简陋的教室,课桌被移置到教室四周,我们在空出的一大片场地上蹦蹦跳跳地唱歌、跳舞,玩着贴鼻子、抢凳子、击鼓传花的游戏。同学们你争我抢抱团落地,独享宝座的王者却因老旧的木凳腿嘎吱断裂而跌落,参与表演的男生做着鬼脸翻跟斗,然后来一套少林迷踪拳,女生化身仙女翩翩起舞,老师们兴致勃勃地朗诵诗歌、表演魔术,我们嚼着最便宜的水果糖,欣赏着趣味百态的节目,那一刻即使没有漂亮衣服,没有各种各样玩具,依然觉得那是现在的孩子无法品味到的简单的幸福。
白衬衣蓝裤子红领巾白球鞋,手摇手工捆扎的野花束,高唱少先队队歌走过小城不长的街道,像接受检阅般骄傲自豪地挺胸迈步。彼时,街道上摊主们一边叫卖讨价一边笑盈盈地看着我们,老人们背着手豁着牙看着自己的孙儿。我渴望的眼神一次次扫过人群,又一次次落空,经过我家居住的大杂院门口,看见堂弟的小脑袋刚伸出来,就被人群挤的退了回去时,脚步匆忙的四姐迎着人群挤过去,激动的目光投向她时,却被她默然避开,于是沮丧地跟着队伍继续前行。很多年以后姊妹间谈起时,她很歉疚地说当时的我咧着嘴,两只马尾一抖一抖,有点傻姑的味道。听着,我不由得抿嘴一笑,岁月总算为我留住一段无比珍贵的纪念。
敞篷军用大卡车,行军战士一样列队的我们蹲坐在车厢里,蜿蜒的国道,一车人随着卡车的摇晃做着冲锋跌坐的姿态,喧嚣的车厢,我们在老师的招呼下抓着护栏板,放声歌唱,虽然身边不时有晕车呕吐的同学,但那向往大瀑布的欣喜却不时激励着我们坚持就是胜利……鲜花野草荆棘丛生,枯木横亘在路上,溪水漫过路面,潮湿的雾气袅袅而上,哗哗的水声由远及近,鸟儿在林中叽叽咕咕,忽然天空阴云密布,山谷里响起“轰隆轰隆”的雷鸣。这是记忆里过得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我们游览县城著名景点十八丈瀑布的场景。
恍惚就在昨日, 树叶帽圈,芭蕉叶、塑料布、草帽、红红绿绿的衣服、书包,各种避雨神器点缀着着六月的山野,在山谷里掀起一阵阵轻快的风,老师的声音在风中回荡,“大家不要挤,不要到大树下,就站在原地”,一阵电闪雷鸣后,狡黠的雨收住了脚步,太阳露出了脸,我们又欢呼雀跃地奔向瀑布,全然不顾之前的狼狈,雨后的瀑布闪着金色的光芒,那些白的珠帘、金的珠宝一起撞进翡翠的湖里,偶有跌落的花叶随着鱼儿徜徉,我们就那么站着,用眼眸收进这壮观的景色,虽然没有相机、手机,但依然为飞流直下轰隆声响的瀑布而震撼,直至许多年后当我再次来到这里总会想到当年那群稚气未脱的少年,面对这自然景观的众生百态。
时光荏苒,如今的我已是一位十几岁少年的母亲,面对渐渐长出细细绒毛胡须还稚气未脱的儿子,我总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他已走过了童年时光,而我的目光还停留在故去的岁月里,爬满喇叭花藤蔓的斑驳老屋,邻居圈养的老山羊咩咩的叫声,院子里疯跑的鸡,瓦顶上步态轻盈的猫,还有枯草瓦楞里遗落的纸飞机,木格窗棂上的风车还在转,只是我们都再也回不去……
永不凋落的玫瑰花
文/婵忆
又到这样浪漫的节日了,不免又有了些许的失落,些许的感伤。之前就说过了,夫是一个不喜欢玩情调的男人。我照例如往常一样不会在这样的节日里收到玫瑰花,收到巧克力,收到平安果了。
一日,与友闲聊,聊到这个话题上来,友质疑:“当真有始以来都没有收到过红玫瑰么?”
友的意思是,在夫以外的男人里,有没有过这样情调的男人为我制造过这样的浪漫时刻。
这个问题有点涉及个人的隐私,但即已提及,又已事过境迁,也没有遮遮掩掩的必要。我思前想后,还真的在这样的节日里收到过一束红玫瑰耶。那一支红玫瑰一看便知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滋润而鲜艳,包装也极为讲究。
然而,时间却是错的,地点却是错的,人也不是意中的人。他充其量算一个大男孩,小我十几岁。尽管英俊潇洒,尽管风流倜傥,尽管懂得浪漫会玩情调,尽管对我如痴如醉,楔而不舍。却无法为我制造那种砰然心动的感觉。
任我再怎样善良,也无法成就他的美梦。那束玫瑰躲在暗淡的角落里悄悄地凋谢了。
十几年以来,我与夫每每都在这样浪漫的节日里过着不浪漫的生活。他可能会在这样的日子里,默默地做几个我喜欢吃的菜肴,或者在酒足饭饱之后带着我逛一逛扰攘的街,感受一下年轻人制造的节日氛围,跟着沾染一些喜庆的气息。这就算过节了。他绝不会说一些打情骂俏的话,也不会搞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他只会默默地给你关切,给你温暖,让你觉得踏实,心安。
对了,还有一件顶重要的事情需要宣布一下,每年的平安夜之后的圣诞节之后的这一天,是我与夫结婚的纪念日。尽管三天连续处在一种喜悦当中,可是夫无论如何也还是不肯买一束玫瑰花给我。我若向他讨要,他会看着我说:“家里有花,何必再买。”我顿时哑口无言,原来夫一直把我当成他心中永不凋落的玫瑰。
耐寒唯有东篱菊
文/谢新正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遍地黄花分外香。秋高气爽的重阳清晨,登高望远,把一个古老的节日紧紧拥抱,让无穷遐思,插上想像丰富的翅膀,自由遨翔。
思绪大穿越,回到登高望远蔚然成风的盛唐时代,与诗人骚客文人画士,把酒赋诗,心境辽阔,领略无忧无虑的重阳快乐生活。
耳熟能详的重阳故事,再熟悉不过的名人名句,着名诗词与文章,王摩诘《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的意境,就不须再去吧,那境界,早已人满为患,妇孺成群,就连呀呀学语的童稚,也能倒背如流,没齿健忘的老人,也会振振有词,一回又一回的背诵;甚或蓝眼睛,长鼻子的老外,也能轻松秀一回,伊伊呀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
登高望远在大唐的重阳节里,遇到的尽是熙熙攘攘的登高人群,上了年纪的人们,将这一天当作自己的节日,遍插茱萸,开怀畅饮菊花酒,潇洒走一回。登高望远的兴致,登高望远的快乐,登高望远的意趣,溢于言表,那一份乐观与从容,自信与豁达心,遂成为一个积极进取时代的鲜明文化符号。
重阳节里,从中老年崇尚健康长寿幸福吉祥的笑脸上,觅寻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人生的思考与进取。不论着名的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业余诗人,个个皆可成为触景生情、赋诗吟咏重阳的高手。九九诗作,不论是格律诗还是乐府,抑或古风绝句,皆玩得炉火纯青……
一幕幕动人画卷,于一行行小诗中发芽生长,遍地开花,绽放成眼前黄灿灿的金菊山野。朝阳里,金灿灿山菊花,开得如醉如痴,烂漫自信,令人感动重阳的忠诚与守信。秋风习习,秋高气爽,山菊烂漫了,红叶陶醉了,苍松翠柏,做着傲霜斗雪与寒冷拼搏的充分精神准备。一只小小的花蝴蝶翩翩起舞,迎接又一个朝霞满天的早晨;一个值得纪念的节日,一条铺满遍地黄花的登山路上,登高者一步步攀登,一步步爬行,虽然气喘吁吁,有的大汗淋漓,却不肯停下坚定果断的登高望远步伐。
金黄的山菊,一路芬芳迷人,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与美丽楚楚动人。小小花瓣,纤弱的枝杆,看似弱不禁风,却坚定有加,守住心房,努力向上,在风起云涌的晚秋时节,了无一丝惧寒怯冷心理。烂漫山菊,仿佛专门是为一个重大节日摆下的辽阔无边迷人花坛,引领登高望远的人们,穿云破雾,登上辉煌,仿佛要带领登山者奔向遥远的古代,与诗人对话,与词人唱合。与那视诗歌成为一种生活必须品,率性纯真的古人唱合,是何等的快乐,超凡脱俗!
金灿灿山菊,在秋风中摇曳,在阳光下继续自已的展示事业。一只小小的蜜蜂,在花蕊中采摘着甜蜜的糖分,准备去酿造更加美好的甜蜜生活。劳动者的尊贵与自豪,是不须用言词做任何修饰,不用过分华丽的词藻做粉饰。
金灿灿的山菊,不因人的关注或冷落,继续竞放,是那么的专心致志,不辱使命。是那样的令人心情振奋精神抖擞。登山的人群,大多是四五十岁,乃至花甲之人,更有年逾古稀者,加入行列。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山坡上暖暖流动。面对高山,唯敬不叹,发誓要登到顶峰,领略一个特别值得纪念节日的无限风光。
一路黄花,一路歌声,一路不了重阳情。听,一曲脍炙人口的调子从古代传来,那是一代大文豪、文起八代之衰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吟咏,“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是啊,寒露已过,霜降即临,要不了太久,就会是风潇潇兮易水寒的日子,漫山遍野的山菊花,依然灿烂夺目,给人自强不息,永远抗争与努力启迪,何等振奋人心!
眨眼间,“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那是唐乐府高手着名诗人白居易在放声歌唱,只有静心倾听,才能听出那神来之韵的奥妙。
山巅,一户人家门前开满黄色的,紫色的,白色的,玫瑰红色的菊花,鲜艳硕大的花朵,压得细细的枝杆在风中乱颤,似在欢迎登高望远的人群,隆重纪念一个重阳的来临。
一个有菊花就会有行人,有欣喜的地方,一个有菊花就会有故事的重阳节,就这样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拉开帷幕,让登高望远的人们,继续登高望远,纪念这样的一个使自己忘记年龄,永远年轻的传统节日。
快乐的寒假
文/刘斐然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度过了一个紧张而忙碌的学期,迎来了入学以来的第一个寒假。
寒假是快乐的,因为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节日:“春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挂上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张灯结彩……傍晚时分,华灯初上的时候,在爆竹声中,我们终于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最让我开心的,莫过于吃完团圆饭后全家人出去大门口放礼花了!鞭炮声此起彼伏,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夜空,有的像绚丽的花朵;有的像燃烧的火焰;还有的像飞流直下的瀑布……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幸福总是短暂的,但是这一天是快乐,难忘的。让我记忆犹新!我期待明年春节早日到来!
点击五月
文/聂顺荣
跨过谷雨的门槛,时光的步履似乎越来越急促紊乱了,以至于在春天的旷野上,花朵一枚枚渐次枯萎颓败,纷纷跌下枝头,完成了她们鲜艳妩媚的使命。很快,岁月的列车就急速驶进五月,立夏心急火燎地就揭开了夏天的序幕。阳光不再和煦,风也不再柔情似水了,田地里的庄稼却显得精神焕发,一派葱茏;沟渠边的草丛彰显出无比蓬勃的生机,一眼望去,绿的发亮;山坡上的树木翠绿欲滴,一脉葳蕤,赫然耸立在天地之间。
五月是季节的分水岭,这边是色彩缤纷芬芳妩媚的春天,花红柳绿,春燕呢喃,莺歌燕舞,风筝满天;那边是热情似火烈日炎炎的夏天,热浪翻滚,花残叶胖,山肥水瘦,天高云淡;五月是一扇窗,窗内悠扬着农民牵牛躬耕的劳动号子,窗外回荡着庄稼扬花拔节的清音韵律。五月是一个充满喜庆和感恩的月份,五月是一个节日集结的月份,五月注定为节日而诞生。五月,因为节日而备受人们青睐,因为节日而深受人们赞美和歌唱。
五月是劳动者的盛大节日。每当五月一日这天来临,我们总是情难自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诚挚歌颂劳动者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抒写劳动者不计苦累地为我们创造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幸福生活,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光荣,劳动者美丽。在迎来新一年劳动节的时候,我们理应将鲜花和掌声送给劳动者,为光荣的劳动者高歌,祝福劳动者节日快乐,劳动快乐,快乐生活!
五月是青年人的节日。青年人是祖国的花朵,一个个年轻人汇集起来就是五月的花海,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正如毛泽东所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不错,青年人正是精神抖擞,朝气蓬勃的时候,我们要惜时如金,珍爱生命,珍惜青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拼搏、奋斗。
五月是伟大母亲的节日。祖国给我们创造了和平安宁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得以在理想的航线上扬帆远航,在生活的道路上眉开眼笑;而母亲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让我们能够沐浴着祖国的光辉茁壮成长,享受着阳光的恩惠在生命的旅程中一直远行。我们应该感恩母亲,感恩母爱,感谢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母爱是一支歌,时时刻刻在我们的心头唱响,在失落的时候给我们捎来信心,在彷徨的时候为我们送来曙光;母爱是一条河,年年岁岁在我们的心间流淌,岁岁年年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时时处处洗濯我们心灵的污垢,日日夜夜伴我们走向远方;感恩母亲,感谢母亲一生永不停歇地为我们付出的一切。五月,每一株鲜艳的康乃馨都诠释着对母爱的褒奖和颂美,每一缕花瓣的芳香都犹如母爱般醉人心脾,母亲在五月如此美丽,如此动人。
点击五月,一如点击节日联欢的频道,歌声悠扬出美好生活的旋律,舞步拉响了驶向明朝的嘹亮号角。阳光再烈,我们也无所畏惧,哪怕汗水湿透衣背,我们也一样合着时光的节拍意气风发地深入五月,竭力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春天的节日
文/尚书华
古往今来,人们习惯把“春节”视为人类自己的节日。辞旧迎新,庆祝一年的开元初始。
我们过“春节”是具有仪式感的。奔乡回家,拜宗祭祖,燃放鞭炮,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拜年、耍狮、舞龙、扭秧歌……很多少数民族同样把“春节”过得正式而隆重,既不失本民族特色,又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召示春天的到来。
对“春节”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动植物们似乎没有感觉到与常日的不同。牛、马、羊在圈棚里悠闲安然地嚼着干草;鸡、鸭、鹅一如既往地在村街上徜徉;只有通晓人性的狗,忠诚地保镖般跟着主人一趟趟买年货、挂灯笼、贴春联——跑前窜后,兴奋不已。村头那棵沧桑的老榆树,像长者一样静静地俯视着穿着新衣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地逐家拜年。尽管所有的牲畜、树木们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的节日,可从主人比以往给它们多添加的草料以及孩子们比平日更多的欢颜悦色中,它们隐隐体验到一种异样的气氛,只是不知晓这种气氛叫做“春节”。
春节,天气依然很冷,可人们心头的热望抵御驱散了些许寒意。春,从人们的心窝涌出,荡漾在每一张渴望温暖的脸上。
一年四季,这个时候是最具活力的。这种活力绝不单单来自人类社会,而是整个大自然的倾情呈现。从高天厚土,到江河湖泊;从广袤田野,到浩瀚森林;从南方到北方,从村寨到城市,到处都涌动着生命律动的春潮。
人类用独有的智慧将一年划分成季节和节气,并设定了诸多节日,用以将日子过得更具条理、更有节奏、更多色彩。动植物虽说不具有这样的智慧,可本能使然,让它们敏感于季节和节气,对春天的气息更是有一种别样的灵动表达。
“春节”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动物、植物包括世间所有的生命都拥有春天,“春天的节日”亦属于它们。
那些至今仍有幸生活在原始旷野中的动物们,春天的阳光和雨水给了它们太多旺盛的精力。它们在辽阔的山野中自由奔跑,相互角逐,让旺兴的种群更加旺兴,让强大的基因更加强大。也许这就是它们欢度春天节日的方式。
那些高大到可参天的树木,弱小如苔藓类植物,无一不感念春天。春天对它们而言,既是节日,亦是生日。在北方,所有的草木经过一夏一秋荣枯后,寒冷的严冬对它们充满了生命考验。它们渴望春天早早到来,意在让春风春雨检验一下生命的荣枯。于是,春天的节日,是盛大的礼赞,没理由不用一抹动人的新绿去充盈枝头的萌蘖,为春天的到来唱一曲由衷的赞歌。
正月初一之后,无论南方北方,风,被称为春风;雨,被称为春雨;雷,被称为春雷;雪,被称为春雪。还有春水、春泥、春苗……人们把世间许多景物都冠上一个春字,这些景物自然就成了春天节日的主人。
中国人习惯把“春节”称为过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为年间,长达半月,喜庆绵长。
在这春天的节日里,人们用一年中最美好的祈盼虔诚点亮自家门前的灯笼。人与人之间仿佛少了些许陌生,好心情释放出带着笑容的问候,走在街上相互打着招呼,“过年好!”的祝福声不绝于耳,暖情弥漫,街巷温馨。
在凌空炸响的鞭炮和孩子们阵阵的欢声笑语之中,农家院里,那头喂养了一冬的黄牛,膘肥体壮,结实的肌肉似乎忆起了春播犁铧蹚开泥土时的那份畅快,湿气氤氲的土地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伴着秧歌队渐渐远去的铿锵锣鼓,侧耳倾听,远处隐约传来声声鸟鸣。那是报春鸟儿在风中欢快鸣叫。在这谐美的叫声中,雪在一点点融化,大地在慢慢舒缓解冻,冬眠中的一切生命都在悄然复苏。
春天的节日,属于人类,更属于自然。属于山川、树木、鸟兽、花草、鱼虫——世间万物。
春节,一个人与自然共享的节日。
元旦是时光的一枚刺
文/安海
人到中年后,对时间是越来越不敏感了,许多时候甚至有些麻木。最明显的是,对待许多节庆日再也没有了儿时的那种欢喜雀跃。
小时候对节日的那份渴盼是多么强烈啊!尤其是对于春节的那种热盼之情,往往从一进入腊月就开始泛滥。一个一个的日子,几乎是掰着指头数过来的。等到大年三十,早早地换上了新衣服,和小伙伴们拿上花炮、提着花灯到村街上游走戏耍,那种高兴劲就别提了。正月的日子里,吃点心、嚼糖果、走亲戚拜年、挣压岁钱、看社火表演……好戏一出又一出,似乎把一年的好都积攒了起来,就等着年节时去毫不吝惜地大把挥霍。现在想起来还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如今却很难找到了。
有时候就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传统文化却渐行渐远了的缘故?还是年龄的增长扼杀了曾经的童趣?或许,二者兼而有之吧。过去的年月,人们的生活虽然贫困,但精神生活却是富足的。人们沉浸在传统民俗文化的浓厚氛围里,内心大多是宁静而平和的。过年过节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意味着可以吃上香喷喷的饭菜,而且还有许多热闹的民俗活动在等着他们,所以心存期盼是自然而然的事。如今的社会人们虽然衣食无忧,生活水平是大大提高了,但生活节奏的快速生活欲望的无限扩大以及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缺失,使得节庆的感觉在人们的心头冲淡了许多。
如今想一想,过去的年代节日明显没有现在多,而且大多是一些传统节日,在民间,人们大多是秉持着重传统民俗节日而轻现代节日的理念。现在却不同了,不仅传统节日要过,现代节日也要过,而且洋节日还要过,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这节那节恐怕数不胜数。
我曾经专门了解过一年中的这些节日,发现其实大部分节日是有其产生背景的,或者说是有其特定指向的。唯有元旦却不同,它是离时光最近的一个节日,是最纯粹的一个节日。尤其在中国,虽然这一天也被称为“新年”,但因为有离得很近的“春节”压着,这个“年”在百姓眼里是没有什么分量的,尽管多年来这一天都被国家定为法定节假日,但人们关注的往往也只是放假这件事情本身,很少给予其真正的节庆关怀。因此从节庆这种意义上说,元旦在中国是颇为尴尬的一个节日。
“元旦”一词,据说系土生土长的中国名词,从三皇五帝时代就产生了,《晋书》中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这是“元旦”一词正式出现在典籍中。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这种称法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近代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才把阴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由此看来,元旦是被剥夺了它本该有的称谓和节庆内涵,它在当今的尴尬实在是有点冤。
不过,元旦虽然在节庆上被冷漠着被忽视着,但在时间的层面却又被无限重视着。年终岁尾,大到国家机关,小到每一个人,都会进行着工作、学习或生活上的总结。站在元旦的面前,回顾一下过去一年来的得失,展望一下未来一年的憧憬,成为许多人的一种习惯。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过去的永远过去了,未来还在前面向你招手,因此我说元旦是离时光最近的一个节日,它或许不会给你带来多少节日的喜庆,但它会给你带来一些反思和警醒,还有对来年的一种期盼。
作为离时光最近的一个节日,元旦是时光的一枚刺。它在每一年的年终岁首之际,重重地刺你一下,让我们麻木的神经顿觉一痛,从而能够清醒起来。元旦,应该就是一个反思的节日,是一个让人清醒的节日。幸亏元旦从春节的传统内涵中分离了出来,它虽然失去了几千年传统喜庆的内涵,但却被时光赋予了另一种更纯更真的内涵。我庆幸有了元旦这枚刺,在我麻木的时候,定期刺我一下,让我反思、警醒,让我的生命之河不至于干涸在麻木的河床上。
感谢元旦!
年味似梦
文/童林羽
这是临近除夕必有的一股香味。还在睡梦中,来自厨房的茴香混合肉类蒸煮时的芳香,已漫过楼梯,涌进虚掩的房门,撩惹我所有的神经了。木板楼梯上传来脚步声,凭感觉,我分辨出应该是父亲的。我眯起了眼,以为父亲会走进来,脚步声却停在了楼梯头,蝴蝶牌缝纫机脚踏板的“得得”声响起来了。
母亲略带抱怨的唠叨声从厨房移到了天井里,我钻出被窝,趴到窗格子上张望,看到了我常常喂食的雄鸡因挣扎而涨得通红的肉冠,平日里骄傲着时不时抖动的花色油亮的羽毛正被母亲紧紧拽在手里,走进隔壁的小爷爷家。小爷爷的手中有一把刚刚磨利的刀,等着它。想着这个迎着晨光打鸣呼唤的司晨者,最终将成为明日餐桌上的美味,我缩进了被窝。
缝纫机声停下了,楼梯上响起了父亲下楼的脚步声。很奇怪,父亲总能在这个时候找到脱身的理由,他平日可以厉声地呵斥我,却始终不敢对一只家禽举起锋利的刀刃。想着这一点,我忍不住窃笑,并一跃而起。
节日的期盼,最大的莫过于抵达舌尖上的美味了,而过年,能让这种幸福膨胀到巅峰。除夕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在杀鸡宰鸭。小奶奶善意引开我们一群孩子并低声警告:不许看,看了就读不出书咯!我们一哄而散。
母亲总是念叨临近年关就没有好天气,不是雨就是雪。果然,除夕的前一天,雪,不期而至。灰蒙蒙的天幕,雪纷纷扬扬,静谧无声,一种失重的轻盈。我有种近乎慌乱的欣喜,缺少童话的年少,痴迷着一场大雪,大概也是缘于一个童话吧。愿雪绕进我今夜的梦境,铺开魔术之毯,把万物覆盖在纯净之下,我是那白雪公主。
雪覆盖了路面,姑妈踏出一行脚印,把两枚橙黄的蜜桔,送到我的手中,我的唇齿间立时泛上幸福的唾液。她不知道,昨夜,沿着脚印下的路我走到她的屋前,透过门缝,看到了摇曳的红烛,虔诚的脸容,托盘里的糕点,还有祭祀的鲜果。我垂涎着难得品尝的食品,更迷惑于光影里的恍惚和静默。
一枚丢到我身边的百子炮,让我惊起一个激灵。那是男孩子的专利。百子炮装在空了的火柴盒里,一枚一枚,他们如数家珍,火柴划亮照出的天堂是遥远的童话故事,他们只用来引燃咝咝作响的引线。玩火从来是被大人禁忌和制止的,而过年给了他们特赦。
爆竹炸响,散落在雪地上的红纸屑,是最热烈的花瓣,把过年的热闹推升到一个高度。或许禁忌之所以成为禁忌,是因为埋伏着的隐患里同样埋伏着极致的欢乐,爆竹炸响,稍纵即逝,大人也参与其中。
父亲把一筒双响炮藏在家中最隐秘的角落里。始终添着柴禾的炉灶,捂着一堂炭火的火炉,烤暖着这个日子,同样也成为他的不安。自从手掌得到过硝药的点点馈赠后,父亲再也不敢手捏响炮燃放了,他只肯握着长长的火棍,远远地就着了引线就跑,像个惊吓中的孩子。
日历最后的一张,薄薄的纸衬出了背后斑驳的粉墙,数字描上鲜红,节日的象征,这是旧年留下的最后一纸遗产。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撕去它,母亲拦住了我的手:忙忙碌碌一年,就为这一天哦!
原来,对年的盼望,不只是长大一岁的我,大人也同样盼望,只是秘而不宣,藏在上抿的嘴角和眼尾的细纹里。揭下了这一页,面对的又会是伏笔深埋的一年。今天,他们给自己制造一个节日——过年,并赋予这一天近乎挥霍的慷慨,我,正翘首期盼着即将分发的压岁红包。
新衣搁在缝纫机的台板上,它还是个半成品,尽管我知道,父亲保准会在年夜饭后完成它,等待的煎熬还是让我暗怀着一丝的不满。绛红的缎夹袄,绵软而喜庆,是父亲为我选做的新衣,更是他即将出手的作品。我转过来又转过去,任父亲手中的篾尺细细比划,对一件衣服缝制倾注的热情和喜悦,让父亲看起来和蔼可亲,我的喜悦在迅速地扩张开来。
夜幕即将覆盖大地,今夜灯盏不眠,节日承载的欢乐之所以盛大和荣耀,或许就是因为有了全体的认同。明日我会着上新衣,皑皑雪野上,身着红袄的孩子,会不会也是他们的荣耀?
丢失
文/何永俊
元宵夜 吃过节日饭 穿着新衣的我 提着灯笼 到村外捉迷藏 打雪仗
风雪好笔力 泼墨之处 抹去了庄稼 道路 河流 抹去了除人以外的歌声 甚至抹去了野兔
我躲进林子伏在负着铠甲的树后 风住雪停 玉树琼枝 歇了琴瑟 伙伴们笑着远远飘过
忽然 我发现 不高的枝上 蜷着一对冻昏的斑鸠
它们的家呢
它们的节日呢
在我的节日旁 别人无家可归饥寒交迫 风雪这才透骨的寒冷 恻隐之心最易着凉
正发呆 又一阵喧笑 周围已经来了一大群大人小孩 棍棒落处 斑鸠无声落地 当做下酒的好菜被拎走
大家一阵风样远了
太快了 从头至尾 我都没有哭出来 甚至没有来得及喝一声
发呆的 继续发呆 地球仍在快速转动 我呆了一阵子 就茫茫地走向一片茫茫
后来 大人们把我找回了家 他们见惯了孩子们失魂落魄的样子 训几句 就不再问我
我想 人类那天收获也不小 打到了猎物 也找回了走失的孩子
可是 我总觉得人类是得不偿失的动物 他们找回了一双忧郁的眼睛 却永远丢失了一颗快乐的童心
自己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