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中学散文

2023/01/11经典文章

中学散文(精选16篇)

难忘黄冈万年台

万年台一是指风景区,如位于安徽省无为县鹤毛乡万年台村风景区;另一种是指古戏台,我这里所介绍的就是后者。

我记忆中的黄冈万年台有三个,而所指的黄冈并非原黄冈地区,也不是现今的黄冈市,而是1984年以前的老黄冈县,地域包括现在的黄州区和团风县。三个万年台,一个在我的老家黄州区陶店乡老街,一个在黄州区路口镇老街,再一个在团风县回龙山镇老街。

三个戏台建筑风格、规模、装饰,几乎一模一样。整个建筑大约高七八米,其中台面高约一米八左右。抬梁式结构,台座为棕红色长方形大石块砌成,内成空状,仅一后门可进出,主要用于戏班平时存放道具等物品。戏台分前、后两台。前台大约五六十平方米,为演员表演节目之场所,后台二十多平方米,为演员化妆、换服和小憩之地。戏台飞檐挑角,画梁雕栋,浮雕花草文饰装点,多有诗文题字。台顶内外檐梁上还有众多人物及珍禽异兽雕塑和画像,神态各异,手法夸张,栩栩如生。每忆至此,不得不从心底里对先人的智慧发出由衷的赞叹!

黄冈万年台,是我人生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起点。把我引到这个起点上的第一位老师则是我的母亲。“少读文书多看戏”,是母亲给我上的第一课。她解释这句话时说:“这句话主要是说多看戏的好处,书也是要多读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方面的格言警句,俗言俚句,以至诸如《论语》、《孟子》、《曾广贤文》、《百家姓》、《三字经》等经典中的名句,还有许多民谚、歌谣、十二节气歌什么的,都是我从三四岁起,逐渐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懂事后我曾问母亲:“你不认得字怎么会这么多知识?”母亲说她是“看戏看来的!”母亲还能完整地讲出每出大戏的故事情节,如“王强卧冰孝母”、“荞麦馍赶寿”等,还能大段大段背出戏中的精彩道白和唱词。儿时的这段经历,对我影响之深,令我终身不忘!

由于万年台的台座有一人多高,看戏的人全都站着。我从坐在母亲肩上,后来坐在姐姐肩上看戏,到再后来也自个儿站着看戏,整整经历了全部儿童时代,从老家陶店,一直到路口。

路口万年台,是我人生第一次上过的大舞台。1962年,我进初中,上的是路口中学。学校有位教物理的李明仁老师,多才多艺,歌唱得好,二胡拉得不错。从进校的那年冬天起,我便师从他学琴。到初三上学期,我已经基本越过了“杀鸡”阶段,可以“杀鸭”了。李老师从他门下众多的弟子中挑了不记得是八名还是十名“高手”,组成一个京胡齐奏乐队,我也有幸忝列其中。为了参加国庆节区直机关单位汇演,李老师指导大家花了整整一个月课余时间,专门练习《梅花三弄》这首曲子,终于演奏得像那么回事。那时的二胡和京胡用的都是丝弦,琴轴上缠一大堆备用,用老了的部分,将其剪去,再从琴轴上放一截下来接上。真是怕出鬼便来鬼,平时拉得好好的,可正式演出时,中途弦断了一根,真正的要命!我不知所措,发慌了。这时站在后台门边的李老师说了一声“莫管,接着拉!”这时我哪儿还想得起曲谱啊,无奈之下,只好缓了缓神儿,装模作样地跟着大伙儿滥“琴”充数了。为此我懊恼了好多天,现在想来才觉得好笑!

真正看到回龙山万年台尊容的,是1965年夏天参加中考。当时全县农村中学共设县三中即后来的总路咀中学和回龙山中学两个考点,路口中学一个毕业班学生归回龙山中学考点。记得中考头一天大早,全班同学背着一床凉席和被单,徒步30多里路去回龙山,晚上全班男生就在万年台上铺席而卧。这就是我与回龙山万年台的唯一一次接触,其感觉与陶店和路口的万年台一样。

那年代,万年台在平时不演戏时也作过其他用途。我记得最清楚的用途是台座放道具的空间曾作过牢房。

告别家乡万年台,是1965年8月,不想这一别竟成永别。中考落榜后,我如愿以偿,兴高采烈地参军了。1968年,暮春时节,我第一次回乡探亲路过陶店老街,万年台不见了,取代的是砖混结构的小舞台,台面很矮,不足五十公分,模样猥琐地矗在万年台原基上。台上一边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说不清名目的杂物,另一边系着两头水牛在那里吃草。我默默地站立良久,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油然袭上心头!

“路口和回龙的万年台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我边想边转身往家走去。三里羊肠小路,留下的是我的一路遗憾,一直留到今天……

凤凰中学,你让我依恋

文/蔡正雄

暑假,我参加了大学毕业20周年聚会。期间,大家轮流介绍自己的经历。绝大部分同学都经历了多所学校,有着比较丰富的经历,只有我20年来一直在同一所学校工作。大家惊叹之余,都在问:这所学校有什么地方吸引你?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小镇的依恋》,写的是在凤凰这个小镇上,我们教师走在街头,扑面而来的都是热情的问候和淳朴的笑脸,那些都是我的依恋。现在,在同学的提问下,我再次问问自己的内心,这所学校有什么吸引了我?

首先,学校很美丽。我们有宽阔美丽的校园,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心旷神怡。校园有荷塘、有农场,里面有葡萄、橘子、水蜜桃、梨和各种蔬菜水果,还有鸽子、兔子和山羊。这样的校园恐怕到哪都少见,可遇而不可求。第二,学校有特色,我校作为一所江苏省示范初中,具有鲜明的特色。综合实践是学校的重点品牌,建有综合实践基地和成果展览馆;体育艺术、足球和学生社团等都在当地乃至苏州地区具有一定的地位。第三,学校很和谐。校领导亲和清廉、身先士卒并宽容大度。教师工作时认真合作、充分交流;工作之余,娱乐活动多为打牌下棋,文明益智。第四,学校配有书吧和教师俱乐部:我校行政楼的底楼大厅被开辟为书吧,四周布置得古色古香,放置有最新的报刊书籍;在二楼东边,这个学期设置了教师俱乐部,教师在工作之余,可以去听听音乐看看书,品茶喝咖啡。学校还有乒乓室、羽毛球室等,学校还定期举办体育类比赛,设法让最大数量的教师群体参与活动。

这样的学校,谁能舍得离开呢?

梧桐花开

文/黄智英

一场阵雨过后,空气闷热而湿润。院内的紫槐花都开了,一团团热烈地妖娆在枝头。她坐在阳台的竹编藤椅上,出神。她已不年轻,眼角爬着细细的纹,午后的阳光给她的脸颊抹上了一层红晕。她不算漂亮,但,温婉素净的性格与丰盈的内心让她持有一种独特的韵致。

空气中夹杂一丝梧桐花的清香。一瞬间,她的思绪飞回到二十几年前。那时的她看上去安静内敛,心房里却开满了一朵朵灵动的花。因为,在那个夏末,校园里的梧桐花开得正旺时,她带着十三岁女孩的青涩,走进教室见到他的第一眼,就迷上了他。整整六年中学时光,她默默地喜欢着他,尽管他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他的身边常围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女孩,她并不在意。她想,她虽没有张扬的美,但她恬淡温婉,而且她的文章是作文课老师必念的范文,每当这时,她就会高高地扬起头,在心里小小地骄傲着。

只是,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二十几年的时光里,她按部就班地工作、结婚、生子,没有和任何同学有过联系,当然也没有他的消息。平淡如水的日子里,她偶尔会想起他。

这年的三月,她突然接到一个多年未曾谋面的同学的电话,说是建立了一个中学同学微信群,请她也到群里聚聚。她莫名地激动起来。

微信群里第一个便是他!岁月无情,从头像看,他中年发福,蓄着胡须,尽显沧桑。她毫不犹豫地添加了他。他立即接受了,并发来一段文字,说是中学时代就注意她了,那时觉得她太高冷,所以一直把对她的情感藏在心底。

她既惊讶又欣喜,坦言:整个中学时代,她都在喜欢他。

过了许久,他才回复:真的吗?

他们就这样联系上了。电话里,他的声音依然沙哑而磁性,他说这些年他经历了很多,现在开办了一家书法培训室。他坚持每天给她发一个微信表情。每天,她似乎有了一个期盼,这样的心境犹如豆花,淡香而又温馨。她决心去看他。

那天,她穿了一条浅蓝素花裙,外罩一件白毛衣,化了淡妆,找到了他的画室。他望着她,激动得语无伦次。

几天后,他约了她,说是请同学吃饭,希望她能赏脸。她去了,身穿牛仔服,编条麻花辫。席间,她与同学交谈着,他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她的脸上。

有一天,她请他赠墨宝,他送来的是“素心若雪”。宣纸上,他盖了两个属相印章:一个是他的,另一个是她的。这幅字的墨汁是她今生闻过的最馨的香。

四月初的某天,樱花开得特别美好,她顺道去画室看他。见面时,他有点不自然。一个女人突然推门而入,露出狠狠的目光,让她心里隐隐的有些不安。

他生硬地介绍:“这是我夫人。”

“你好!”她慌乱地打了一声招呼,便找个借口离开了。

不久,他删了她的微信,拉黑了她的电话。有一段时间,她整夜整夜的失眠,枕巾上总有掉落的发丝,甚至连呼吸都是疼的。

如今,盛夏的梧桐花已是烂漫至极,身后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她从阳台的竹编藤椅上回过神来,背后闪出儿子那张青春飞扬的脸。这个夏日的午后,她所有的思绪在这一刻都回来了。回眸,她露出了久违的笑。

古韵关山

文/冉学东

关山城始建于哪个朝代,《临潼县志》记载不祥,民间却流传一种说法,最初的关山城是北宋时期赵德芳后裔建造而成。据说赵德芳的后人在河南汴梁为官,王爷冒犯了朝廷律令,被皇上下诏发配至渭北平原的关山一带。久居关山,赵德芳后人便大兴土木建造起了一座城池,因地处关山,故得名“关山城”。关山因地处蒲、富、临、渭四县之交,故而素有“鸡鸣一声听四县”之说。此外,它也是秦晋经贸往来必经之地,在历史长河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明朝万历年间,风雨沧桑的关山城得以重修。关山城的结构是三街,六部,十巷。所谓三街意指南街,正街,北街;所谓六部意指东南部,东北部,正东部,西南部,西北部,正南部;而十巷意指冉家巷,王家巷,鸡市巷,当铺巷,老池巷和五个经道巷。关山城城墙周长四里许,东西长约700米,南北长约400米。城墙高约两丈许,宽为5丈许,城墙上的道路可以并行两排马车。城的一周有护城河环绕,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建有城门。城墙上修建有起起伏伏的城垛,并在重要位置修建了墩台。

清末明初,作为临潼县二衙门的关山镇辖四十八堡、十三小村。城内有老爷庙、太白庙、玉皇庙、城隍庙、三义庙、演武场、文昌阁、书院、义仓、二衙、会馆等,一应俱全。朝廷派驻在关山的官员,督办着临潼渭北十二镇的民政、治安、赋税等事宜。

自古关山有崇文尚武之说。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渭北书院即引领了一方教育,也曾为我党在渭北一带开展革命工作提供便利,还开启了渭北地区女子教育的先河。此外,绅佬们也积极筹措资金,在关山城东门外东岳庙旧址上筹建了四维中学。郭自兴、郭宇晴、冯钦哉、邓宝珊、杨虎城等,以及地方绅士苏林芳、梁汉章等均为筹建四维中学出钱出力。如今,四维中学已改名关山中学,为省级标准化高中。

关山古名上寨,而其周围又有水寨、马寨、张家寨。旧时,寨多为屯兵之地,曾作为秦古都栎阳京畿之地的关山城,起着天然屏障的作用。既是屯兵之地,自然盛行习武之风。闻名遐迩的关山蹩鼓,鼓曲来源于蒲城,后又融入武术,在当地深受喜欢。西安有名的哥佬会杨九娃等刀客,曾携带兵器“关山刀子”行走江湖,一时间威风八面。不仅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还接触进步思想,最终走上革命道路。

关山曾是秦晋经贸往来必经之地,也一直是渭北的商贸重镇。时过境迁,小城镇建设开放之风劲吹,几年前,一条长达15公里的关咸路全线贯通,将关山镇纳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有力助推小镇快速有序发展。于是,独具慧眼的投资商们纷纷选择关山,如关山胜景、关山府邸、西部淘宝城等项目落户。此外,关山还建起关山护城河、关山公园、文体中心、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被誉为中国甜瓜之乡的关山镇,正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走进中学

文/梁霄翔

暑假,我一直幻想着中学的新生活:中学的环境漂亮吗?中学会和小学一样吗?过去的六年中自己到底做过什么呢?带着忐忑和疑问我进入了中学。

走进中学的大门,一切都像我幻想的一模一样:老师责任心强,同学善良,而站在中央的我已经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中学生了。我得赶快适应中学的环境。因为新同学我一个都不认识,老师也不知如何称呼,感觉很茫然,一霎时,那个曾经活泼开朗的我已经不见了。就在这时一位叫李宝阳的同学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她告诉我其实中学挺好的,不仅可以认识新的朋友,而且还能学会更多的道理。她的淡定使我眼前一亮。

一天,我们几个一起在宿舍里玩。大家说:“都自我介绍一下,便于今后交流交往。”介绍时他们都聊起了自己小学时最美好的回忆。轮到我了,我不知所措的站在哪儿。一位胖胖的女生拉住我的手对我说:“别怕,我们都是同学。随便说说呗,也好让我们了解你呀!”她和我一直是小学同学,只是到中学没分到一个班。我有些难为情。听了这句话我的心渐渐暖了起来。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校园的雪松似位军人守望着我们,旁边的翠竹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使我想起老师讲的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中的菊花活出了生命的精彩。回想自己为何不能像它一样呢?难道就因为一点小困难就改变自我吗?我要做回自我,我要像菊花一样坚强勇敢!

毕业十周年,纪念我的高中母校二塘中学

文/莫际阳

我是2000年秋季学期进入二塘中学读的高中,但其实我2000年中考的目标是桂林地高和平乐中学,并没有报考二塘中学。中考成绩出来,我的分数只比二塘中学录取线多3分,阴差阳错的来到这里,但不得不说我去过这么多学校,最有感情最喜欢最怀念的正是我的高中母校平乐县二塘中学。以致于我去柳州的大学报到的时候一度产生了退学的念头,这还不如我的高中母校呢。

跟所有人的母校一样,二塘中学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培养了无数的名人,比如讲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了,我也是有名字的人。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黄阳光,他跟国家主席和总理都拥抱过的。正是因为家里穷,读高中都很不容易,所以我也很发奋念书。每年早上6点,学校广播一响,我能直接从上铺跳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学校周边跑个来回,当时出早操还要点名的,我从未缺席,从未给我们班级给我们宿舍抹黑,所以这么多年来我去踢球哪怕踢一个下午都不会抽筋,这体力就是从那时候练出来的。

但其实想想,我在二塘中学干的坏事还是蛮多的。比如周末放假不回家,跟我的同学石头拿小石子砸校园里树上的野果,可惜味道不怎么样;比如一次踢球,因为脚法没控制好,把球踢到一个女生屁股上,她很生气很委屈,我不敢上去道歉,我们班男生却在哈哈大笑;比如不好好上课(但是我一直在好好学习,不抽烟不喝酒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缺交作业不缺席集体活动不在课堂骚扰别人不顶撞老师不打架不偷东西不爬围墙不乱扔果皮纸屑不进女生宿舍而且还没有不讲卫生不注重个人礼仪经常留短发以示精神)。只不过我经常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经常翻看语文课本,或者用上数学课的时间写作,有一次被教数学的曾老师看见了,他恶狠狠的瞪了我一眼,命令我马上收起来。话虽如此,但我对曾老师还是很感激的。原因是,有一次高三全年级模拟考,我这个几乎从来不学数学的居然做出来了一道全年级都没有人做出来的近30分的难题,曾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我,夸我是天才,智商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事后觉得挺对不起我高中的所有教数理化的老师的,因为除了语文历史政治这些文字比较多可读性较强的教科书外,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另外,我还分别给初二师妹和班上的一位后桌女生写过情书,但最终她们无比拥护学校严禁早恋的校规,所以最终导致我也没有机会破坏校规。我喜欢的这个初二的师妹,理由很单纯:只因为她在乒乓球台前跟我对视了几秒钟;而我喜欢这个同班的女生,是因为她那年冬天穿上的那件红衣服的气质我很喜欢,因为这个同班的女生,寒假1个多月,几乎没睡过好觉,失眠、流泪、伤感,直到2年后,我才摆脱了她的阴影,可以把心放到另一个人身上。我在二塘中学干过的影响最恶劣的坏事就是在期中考试的时候在数学和生物试卷上写过两首批判应试教育的诗歌,被班主任进行了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并写检讨约2000字。这要不是我平时在学校还比较老实听话,说不定就留校观察了。当时恰逢2001年,韩寒刚出道,以一本《三重门》红遍全中国,我深受其影响,那时是抱之一种锻炼自己的心态去写的,毕竟喜欢文学这么多年了, 也没有写出什么东西,渐渐的,文字成了我的一种依赖,如同精神食粮,每天咀嚼之。

还好我也没白写,高一写了两部长篇小说《天龙八部后传》和《霹雳神侠》,高二写了部校园情感小说《秋闱傲语》,三部加起来近150万字,虽没有出版,但是人生有此阅历,还是感到满足。尤其是在那没日没夜的创作期间,出现了一位对我特别好的女生给我买稿纸买笔,虽然我不舍得用,我都是用作业本和圆珠笔笔芯写的,但还是特别感谢她。人生得一知己,胜过江山无数。高三分理科分班后,我进入119班,身边多了敌敌畏、浮云警司和音速王子三位知己,不那么寂寞,那一年更多的享受中学时光,老狼的、童安格的、朴树的、林志颖的、许巍的怀旧音乐以及阿杜、小刚的新潮音乐,冯巩牛群的相声、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小品都是我们的最爱。因为在晚自习偷偷听音乐,被班主任老李没收过我1台复读机、没收过1台音速王子的收录机。写检讨后物归原主。

我在二塘中学最巅峰的时刻是在2002年元旦全校文艺汇演。当时我花了近一个礼拜时间创作了相声剧本《超级造谣》,并亲自出演戏份最多的“老羊”,阿嘎演老牛,阿彪演老马,阿辉演老猪,经过近1个月时间的排练,在2002年12月31日这天下午,我们几个穿着西装领带一一登台,整个表演持续约15分钟,起码有13分钟台下都是掌声笑声欢呼声一片,现场笑果出乎意料的好,成为这次汇演夺魁的最大热门节目,但最后时刻,却以0.06分的分差无缘奖项。尽管很失望,但是收获还是挺多的,比如班主任的称赞,副校长见到我竟也直呼我的外号“老阳”,还有就是低年级同学的崇拜,上个厕所,从教室走廊经过,都有女生喊我名字,去到哪都有人盯着我,去食堂打饭,阿姨都多给我一点,出校门口,门卫也不纠结了,虚荣心和成就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我也很高兴,认识了很多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的纯真、善良,热情,令人难忘。长得蛮像谢霆锋的阿嘎也不例外,被低年级的女生追得苦不堪言。但反过来想,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你追别人不容易,别人追你也不容易,人生都是在追逐,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或者是名或者是利。读书的时候的爱情,纯洁、浪漫,但不现实,经不起风吹雨打,所以至今我掰开手指我都数不出几对从读书时起就恋爱一直到结婚生子的。

其实二塘中学的环境,是非常不适合恋爱的。毕业后去过这么多学校,我觉得二塘中学的设计实在是太牛了,它简直就是为了杜绝早恋而设计的。因为二塘中学几乎是呈正方形的,从教学楼能看到宿舍楼,所以在视线范围内谁约会谁牵手谁接吻能看得一清二楚,这直接导致白天几乎看不到任何情侣贴着身子走,只有晚上,看得见小情侣约到小树林里,女的穿着校服,留着短发,羞答答的低着头走在前面,男的不停的回头望,看看有没有人跟踪。看到没人后,男的欲牵之手,不料教学楼上“嚄”的发出一阵欢呼,原来早已被人察觉。吓得那女子花容失色,扭头疾走。

我在二塘中学读书期间,几乎没有洗过一次热水澡。一是因为洗热水需要买热水票;二是因为洗热水澡的地方就在校园中心,每天放学就排满长龙,而且男男女女的一起排队洗澡,我觉得很不雅;三是因为洗冷水澡不要钱而且方便,出宿舍才三五米就可以马上洗了,在里面只要不杀人放火,根本每人管你。读书的时候我们就曾听到一个典故,说低年级一位同学因为怕冷,一个多礼拜不洗澡不换内裤,脏了就把内裤反过来穿,又继续下一个星期。这太强悍了。这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千万不能怪老师教育不好啊。

以前二塘中学每年仿佛都有一段时间是干旱缺水的,连学生洗澡都成问题,晚自习的时候,还差1分钟响铃,有的人已经摆出飞人百米大战的姿势准备冲回去接水洗澡。记得女生宿舍前有五六个水龙头,那就成了众矢之的,男生女生都像非洲难民一样渴望着接点水回去洗澡,有的男生甚至当着女生的面在那里洗澡,后面的女生不依不饶了,推着他们的肩膀,嘟着嘴说:哎呀,你快点了,别洗了,给我接点水洗个脸先。女生一撒娇,天王老子也没辙,赶紧撤吧,女生上。

再说一个就是关于二塘中学的上课问题,一般上早课前,都要派2个人去食堂那边抬开水回来,然后还要给每位同学加满。这里很多老师上课都是用平乐话上的,像我这样从青龙来的有时候就像听天书一样,你说的慢点还好,说的快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有二塘中学的篮球队挺厉害的,不论是男队女队教师队田径队,我们看了都觉得挺强的。校园文化生活也挺丰富,我记得校园里还有一个鱼塘,可惜水质太脏了,都没有人肯下去偷鱼,一到秋冬季,水干了,学校就捞鱼给食堂炸成鱼果卖给学生吃,还别说,挺香的。还有个事我也记得蛮清楚,我们2001年乒乓球赛的奖品,至今都没有发放。当时为了这个球赛,我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的。

回想起来,从高一117班,高二121班,高三119班,教过我的三个李老师、一个教语文、历史、物理,一个教语文的陆老师、一个教语文的黄老师、一个教数学的余老师、曾老师、一个教英语的林老师、黄老师、一个教化学的翟老师、一个教体育的卢老师、一个教地理的卢老师、一个教生物的黄老师、李老师,一个教计算机的廖老师、一个教政治的王老师还有莫校长、翟副校长、黄副校长、陈主任、莫书记以及食堂几位对我很好的阿姨、校门口尽心尽职的保卫叔叔,一百多位陪伴我高中3年的同学,垦荒园文学社的指导老师,几十位社友,跟我在乒乓球台、篮球场、足球场上奋斗过的好朋友,以及许许多多的校友都留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印象和回忆。

这3年确实挺疯狂的,02年世界杯因中国队出线兴奋得几乎睡不着,姚明成为NBA状元省吃俭用买火箭队球衣印上11号,军训打枪,竞选班干,野外烧烤,追过学妹,追过同班女生,中意过老师,跟同班女生结拜为兄妹,帮别人送过情书,写过长篇小说,演过2个相声,打了2年乒乓球,洗了3年的冷水澡,曾经穷到买不起菜票,泡汤吃白饭,连续1个月没肉吃,为了吃肉和同学打赌最后吃了1斤2两饭,跟朋友捡过破烂去卖,在宿舍跟阿肥、阿刚、阿嘎冒着被罚跑十圈的危险聊天到深夜,在宿舍搞演唱会,凑钱买磁带,凑钱买《体坛周报》,进入文学社,采访女老师,庙会去同学家铲吃,高考作文近乎满分等等。现在,转眼毕业10年了,谨以此篇作为我对母校的纪念。

另外,我倚老卖老的讲给我的师弟师妹们一些经验之谈:

一、可以学习差,但一定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一定要孝顺父母关爱家人关爱朋友尊敬师长;

二、可以不要试卷上的成绩,但不能不要生活上的成绩,你有没有动手能力有没有过硬的技术本领?

三、可以在学校恋爱,但请不要在教室里不要在熄灯以后,不要让自己的老师父母看见。另外,千万别跟混混谈恋爱。

四、该全面发展还是要全面发展,但一定要有一样东西,你是独一无二的,强到别人无法超越。

五、二塘中学真的很可爱,尽管开始你可能不喜欢这里,但试着融入,这里女生,别的地方很难找的。

我的渔民父亲

文/郑月娟

在雷州半岛,不少村庄称父亲为老豆、阿爸、阿叔或阿哥。我叫父亲为阿爸。我阿爸今年八十又八了,他的记忆力已严重退化,有时刚与他讲过的事,一下子他又忘记了。但一问起他年轻时的往事,他却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阿爸是家中的长子,童年时失去了父亲的他过早就扛起了“长子为父”的责任。为了减轻他母亲的负担,他一边上学一边挑起家务活和农活。据说阿爸是靠着食百家粥读完小学和中学的。毕业后他当过乡的治安主任,不久被派去县学习会计课程,后来又去当民办教师。

阿爸说,1957年他在河头任教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每说到这些往事,他总是眉飞色舞,真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之感。

当时的乡村中学师资奇缺,阿爸一个人担任了几门课程。他努力工作,工作也馈赠了他,1958年全县工资改革中,他获得了县教委最高级别的奖励。这是我阿爸直到现在都引以为荣的一段“光荣历史”!他常以此告戒我们:“无论干什么工作,一定要用心,努力做到最好!不能愧对自己的良心。”

阿妈一连生了三个女儿,但阿爸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由于子女多了,生活压力变大了,阿爸只好放弃了他热爱的教书工作,随大队的渔船出海作业,去当渔民了。因为当时渔民的收入相对高些,最起码有鱼给子女送粥。

忆起当渔民的经历,阿爸感慨良多!阿爸说:放下课本,解下白衬衫,脱掉白鞋子,穿上和其他渔民一样的衣服,戴上渔民帽,踏上那条木船,开始面对的是一片茫茫的大海,听到的是海浪和海鸟的声音。他喜欢这诗意的大海,虽然按捺不住对大海的喜爱,但当一个又一个大浪扑打过来,船不断地晃动摇摆时,他一个站不稳,打了个趔趋,跌倒在船板上了,接着就是忍不住的呕吐,仿佛连胆汁也被吐出来了。阿爸说那种晕船的感受真的无法形容,但为了自己的老母亲和儿女,他咬牙忍住了。一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晕船的症状也减轻了,人却瘦了一大圈。

海上的日子不容易啊!但阿爸终于硬是撑过来了……

看着沉浸在回忆中的阿爸,我心想:大海的风浪,锻炼了我的阿爸,使他由一个文弱书生变成了一个坚强的渔民,一个坚强的汉子!他用双肩撑起了他的家,扛起了他的爱!

1965年石角渔业大队决定办一所渔业中学,目的是培养科学捕鱼这方面的人才。因为我阿爸当过教师,所以他成了最佳的人选,后来他还当上了渔业中学的校长。阿爸努力工作,决心为家乡出力,可是“文命”突然来了,渔业中学也宣布停课了。不久,大队派他去参加湛江市在信宜召开的“科技研讨会”,专门学习灯光捕鱼技术。在那个年代,这可是渔业大队的头等大事,也是阿爸热衷的事。

1968年,阿爸随县水产局的领导一起长驻海南,几年后他被借调到省水产厅,从此,他长年奔跑在北京、上海、南京、山东、大连、青岛、烟台等城市。

阿爸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的他勇气不减当年。改革开放后,他看准市场,带着我二姐夫下海南、上武汉做起了生物养生和海产品经营生意,后来又和我阿妈做起了成药和成衣的销售生意。前几年,80多岁的他还在村中开了间小商店做起了小买卖。虽然赚不了多少钱,但他却活得很充实很快乐。

阿爸为人善良,对村中的事很热心。他给村修订了村规和文明条约,他和村长一起为争取政府的建设款项扶持而奔走,他为村的硬底化村道和排水沟的建设想方设法酬集资金,他为村评上省级卫生村不知疲倦地奔走着。我们村口牌坊上的那副对联“排聚英才燕舞莺歌开盛世,塘饶地秀龙腾虎跃奠宏基”就是我阿爸的拙作。乡亲们的新居入伙,儿女婚嫁,好多人都喜欢请他写对联,给男孩起加冠大名。他活得很充实,劲头像年轻人一样。

近年来,阿爸的记忆力已严重下降了,身体也大不如前了,他的话也越来越少了。每次回家,他见到我们回来就格外高兴,却无法像以前一样主动找话题与我们交流,大多数时候都是静静地坐在门口不说话,眼神中透出暮年的无奈!而作为女儿的我,也只有多抽空回家,默默地端坐在阿爸身边,我多想这样一直陪伴下去,可是,谁又能阻挡时光老去的脚步呢……

思林,思林!

文/童仁无悔

思林!思林,

在短暂而又漫长的生命历程中, 我走过无数的沟沟坎坎, 也见过无数花花绿绿的景观。 有一个小地方, 她没有矗天的高楼大厦, 没有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而她在我心中是-颗闪光的明珠___她曾给予我幸福, 给予我快乐! 让我终生难忘!

那就是我日夜思念的思林!

有幸投入思林的怀抱, 要感谢曾经的苦难。 那是1953年, 我勉强小学毕业。。当寸家里一贫如洗,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借住在亲戚家中, 父亲早逝, 祖母多病,全家生活全靠瘦弱的母亲一人贩菜赚几毛钱来维持。母亲每天天不亮就挑看筐子出门去城郊菜地买菜, 再到河边洗菜, 整理好, 然后挑到市场去卖…… 母亲哪有钱供我再读书啊! 面临失学,年幼无知的我, 不知哭闹了多少次, 母亲也不知唉声叹气了多少回,暗自流了多少泪!无奈之际,我们向亲戚朋友求援,可所有亲戚都不宽裕:我写信给己经参加工作的堂兄(在家境还好时长辈们把他过继给母亲做儿子,我们一起生活了多年),他的回信让我感动,但是——;最后,我只好写信给己经出嫁的姐姐,很快,姐姐和姐夫回信了:"亲爱的妹妹,欢迊你来思林读书"并寄来了路费,当时姐夫在思林中学任教,他们的负担已不轻,姐姐还在读书,并在赞助姐夫的两个侄女读小学,但仍愿意紧衣缩食来资助我。我高兴得狂呼乱跳起来!母亲也松了一囗气。

就这样,思林成了我梦中的天堂,我心中充满了对思林的追求和向往!顾不得为母亲擦去不舍的眼泪,也顾不得安慰病中的祖母,在六月中旬的一亇早晨,我迫不及待地爬上一辆“班车”—— 那是一辆大卡车改装的,车顶盖着-块大蓬布,长条木櫈当座椅,车子烧的是木炭,发动时用铁棍拼命地揺。它就像一头老黄牛,有时“吭哧吭哧” 地喘着气;有时“突突突” 地喷着黑烟,艰难地向前爬行,爬过蜿蜒崎岖的盘山路,爬过峰峦险峻直插云霄的“摩天岭” ,终于走了-百二十公里路,在天将麻黑时分到达了田东县域。这里距思林还有二十多公里路程。我勇敢地找到了在这里教书的三伯父家,借宿一夜。第二天,三伯父决定利用休息时间送我去思林,他不放心让我这十二岁的小女孩独自远行。傍晚时分,我们在码头上了-只小木船,沿着右江顺水而行,向思林进发。

美丽的右江,是广西八桂大地的母亲河。她像一条宝蓝色的玉带,从远古的天边倾泻而来,浩浩荡荡地流过八桂大地,哺育着万千儿女。我们的小木船在这碧波荡漾的江面上悠悠地航行着,江面上还有一些木帆船, 机轮船来来往往;江水在夕阳下闪着粼粼波光,有节奏地拍打着河岸,飞溅起串串晶莹的水珠,两岸的山峰,树木在江面上的倒影,也随之翩翩起舞……不觉间,太阳将落西山,看远处,斜阳衔山,晚霞如血;火红的晚霞在西边的天际熊熊燃烧,山峰,树木,好像是着了火一样,到处是红光闪烁;晚霞把江面也染成了五彩缤纷,金光闪闪……我着迷了,沉醉了,此时,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我们在船上睡了-夜。, 第二天清晨, 朦胧中我听到艄公阿伯喊::思林码头到了! 像是打了一剂强心针, 我兴奋得跳了起来! 没等船儿靠岸仃稳,就连蹦带跳地冲上码头。思林! 我终于来到了你的身边!

眼前,朝阳初升,万道霞光穿过轻纱似的雾霭,洒满了思林缤纷斑斓的大地。远方的峰屏峦嶂,层层梯田,全都披上了五光十色的彩衣;近看,稻田绿浪,蔗林茂盛,香蕉树婆娑,还有婀娜多姿的丛丛青竹,都闪耀着金色的光华;而那高高的木棉树,枝头开满了簇簇英雄花,火红火红的,更加鲜艳夺目……夏日的晨风,徐徐吹来,带有丝丝凉意,夹杂着稻花香甘庶香及香蕉味,一脉香味中,传来阵阵蝉鸣鸟啼,以及牛哞羊咩的声音……这是-幅多么美妙的田园风光画,又是一曲多么动听的田园交响乐啊!踏着这样美妙动听的节律,我们欢快地走进思林街镇。思林是历史名镇,同时也是革命重镇,曾对新中国的觧放亊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小镇规模不大,街道沿着江边设置。即时觧放仅两年多,思林百业待兴。街道房庢多有陈旧,参差不齐,有古色古香的庙宇似的建筑;有青瓦粉墙的砖房;也有黄泥夯打旳土房;甚至还有一些茅草房……家家房顶上,冉冉升起缕缕云似的炊烟,好不温馨;街道很干浄,青石板路很光滑。此时尚早,街上行人不多,显得安谧,恬静。但是,思林人很勤劳善良,陆续有人扛着锄头挑着担子出工,看见我们这-老-少的陌生人,都投来好奇而又友善的目光;一位年长的阿婆,头戴竹笠,身穿黑色土布壮族衣服,热情地走到我身旁,问道:“小妹,你们要去那里呀?”我高兴地回答:“阿婆早晨好!我们要去思林中学。”阿婆爽快地给我们指路:中学在西边不远处。并说她姓黄,她的小女儿也在中学读书。谢过黄阿婆,我连蹦带跳向思林中学奔去……

思林中学当时称为“田东二中”, 一块白底黒字的牌子挂在校门口。旁边几棵大树在晨风中轻轻揺曳,树叶沙沙作响,在霞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把校门映衬得典雅朴素。校园内,几座灰白色的教室排列整齐,教室周围种有-些花草树木,显得生机盎然;操场上,一些放假不回家的老师和同学在打篮球,还有-些人在玩单双杆,个个兴致勃勃……我的姐姐和姐夫覃老师也利用假期去南宁看病了,委托陆老师关照我。这桙,三伯父就放心地返回他家了。陆老师不但十分周到地安排我的生活,还带我去思林小学参加毕业班复习功课,准备参加入学统考。我在那里认识了好些思林本地的小朋友,记得小学里有一棵大榕树,枝叶茂盛,她的华盖就像-个巨大的遮阳伞,我们就在她的庇护下做游戏。后来我们一起以优异敀成绩考入思林中学。

在思林中学读书,虽然只有短短的-年时间,但它却是我人生历程中最难得最宝贵最幸福快乐的一年。这不但因为我在那里衣食无优,可以专心学习;更因为这所学校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学风非常的好。当时我们的校长叫黄林,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知识渊博的人。听说他很早就参加革命,活跃在思林的各项革命活动中,觧放后任思林中学校长。黄校长治学严谨,善于团结老师和同学,处处以身作则。在他的领导下,老师像亲人一样关爱学生,他们不但教绐我们文化知识,还让我们明白:人生在于努力,奋斗,只有努力用知识来武装自己,长大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回报祖国;老师还教导我们:要做诚实,正直的人,要谦虚谨慎……这些亲切的教导,像春雨,像小溪,潺潺流进我的心田,伴随着我的成长路。

思林同学十分热情好客,黄阿婆的小女儿阿春姐星期天经常邀请我去她家玩。有时候,我们一边啃着阿婆绐煨好的香喷喷的黄灿屾的新玉米棒,一边倾听阿婆讲革命故亊,阿婆说,阿春的爷爷和爸爸,都曾经跟邓政委闹革命,思林街上的很多群众都曾积极参加赤卫队,打土豪,保卫苏维埃政权;也曾有不少人为此流血牺牲……是啊!每当看到那漫山遍野的木棉树——伟岸英武的英雄树时,我就想,那满树满枝旳火焰般鲜红旳英雄花,她不正象征着思林人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祌吗!

一个星期天,阿春姐带我们几个同学去野外游玩。魏魏云头山下有一处山坳,名为鹧鸪坳,长长的山坳中有一条便道穿越而过。仰头了望,两侧是陡峭的峥嵘绝壁,像是天工祌斧雕刻而成。绝壁上的裂缝沟隙中长满了各种花草树木,形成了奇形怪状的帷幔。我们正惊赞这天工神斧的绝妙,却传来了“哥哥,哥哥” “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呜声,我们又一次惊呼起来!鹧鸪,鹧鸪!她在呼唤我们呢!循声望去,只见灌木丛上,野草丛中,一些大乌有的在上下跳跃,有的在飞来飞去,有的在来回觅食;它们的羽毛都很漂亮,背上是紫赤相间的羽纱,胸前奌缀着白色的“珍珠”,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夺目;这时我们还发现,有-只大乌站在一块高高的岩石上,昂头高声呜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声音响亮动听,这大乌一呼叫,四面八方立即响起许多回应:“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这些呜叫声形成了动听的交响乐,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山坳。我们沉醉在这美丽的山野中,一边倾听着鹧鸪的嘹亮歌声,一边采摘红红的野草莓,真是快乐极?了!要不是阿春姐再三催促,真忘记了回家去呢!阿春姐说,有空还要带我们去看红军洞,那里是革命时期红军战士经常出入的地方,也是远近闻名的壮族群众嘹歌的歌圩;还有憨琅洞,还有……遗憾的是,后来因姐夫他们工作调动,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思林。

沧海桑田,时亊千变万化。而我少年时代对思林的记忆,对思林的感恩之情,却永远不会淡忘,她己深深地刻在我心中。我知道,如今的思林,己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辉煌了。我的母校思林中学巳建起了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思林街上有了高楼大厦,商铺林立;思林的交通突飞猛进,除了美丽的右江,高速公路和南昆铁路均穿越其中;思林境内还发现了丰富的石油,煤炭和铝土矿……所有这些都大大促进?了思林的经济腾飞!勤劳善良的思林人正为建设自己更美好的家园而奋勇前进!

“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鹧鸪声声叫,这响亮美妙的鸣啼声常常在我心中回荡。我爱思林,千百次地呼唤着思林!祝愿思林的明天更加美好!

2012.5.6于厦门

长岭的雨

文/沈天鸿

雨是个奇怪的东西,在任何地方我都会被它淋湿。

现在,雨在窗外滴滴答答,我坐在室内,仍然被它淋湿了——内心湿漉漉的,雨毫无顾忌地洒了进去。

这是望江县长岭镇。壬辰年正月,公历2012年1月底。1982年10月我被分配到长岭中学,1984年10月调离。现在,是离开后第一次回到这儿。

我离开时有没有下雨?记不清了。记不清就是下了也等于没下。

刚刚去了长岭中学。没有一点记忆中的样子了,漂亮的教学楼、宿舍楼取代了当年所有的平房,尤其是有了一个看起来挺正规的运动场。30年了,有这样的变化似乎是理所应当,只是大操场位于一个很低的洼地里,怎么有了这块洼地?地形也发生这么大变化?我有些迷惑。

正是寒假期间,校园里几乎没有人。教师楼里想来应该有留守的老师,但一来很可能不认识,一来正是春节期间不好贸然打扰,在校园里匆匆走了一圈,就又从大门出来了——大门门楣上的校名下有一行稍小的字:“沈天鸿题”。我看了看,暗暗调侃自己:写得比我的作品差多了。

若有若无的小雨继续下着,不需要打伞的那种小雨。这样的雨中最适合访旧。虽然这时没有桃花,却是有梅花的,尽管这梅花是我去后所栽。

那时的长岭中学校园里栽的是些什么树?有桃和梅吗?仍然不记得。记得非常清楚的是长岭镇北面水渠堤坝上的油桐树。它们沿堤迤俪蜿蜒许多里,每到春末夏初,它们就开花了,其花白皙丰腴,极其美丽。但除了我好象没有人欣赏它们。它们不过是产出桐油的油桐树的花,没人把它们当花看。于是,我常常一个人在它们之中走着,仿佛是它们引领着我向前走。那常常是黄昏时分,当天色暗下来已经走得够远的我就往回走。有几次,我和它们都在途中被突然的雨打湿了,那些雨,笼罩着它们和我的心。

生长在坝顶的油桐树,就像是生长在悬崖上。

它们早已全部消失了。年轻的孩子们不知道曾经有过这些树。渠道还在,现在的雨,直接打在堤坝的红色泥土上,但没有溅起什么。

我在长岭中学度过的两年青春时光,大概也只有我自己仍然记得其中的一些。

那两年,肯定下过许多次雨,而我全无法清晰地记得,只模糊地似乎记得雨水从老式平房的瓦檐那儿倾泻到地上发出的声音。

那些雨怀念它们倾注过的地方吗?或许只有人,才总是对自己生活过的地方有复杂并且以亲切为主调的情感。我对长岭和长岭中学也是这样,但当时,我从未想到我以后会将它怀念。这很像人生中遭遇的某场大雨或者暴雨,当时想的只是尽快离开它,后来却会常常想起,如同想起某个老朋友。

人生的际遇,或许都如一个人和一场雨——雨给我潮湿,我给雨干燥。一种深刻的交换,交换彼此唯一能给予的东西。

博尔赫斯有一首只有两行的诗:“在哪一个昨天,哪一个迦太基庭院\ 也下过这样的雨?”似乎明确的时间和地点取消了时间和地点。是的,我想起和我看到的过去、现在下在长岭的雨,其实并不局限于长岭——雨都是变化的,不断开始又结束,结束又开始;正在下的雨也在不断变化,不变的雨,仅仅来自记忆,来自内心。

车过旧校园

我所服务的潮剧团要往广州演出,那天一早,分乘二辆大巴从市区出发。我乘的这一辆主要坐着一群年轻的演员,好些是刚从艺训班毕业到团里来,首次上省城,显得兴奋,表现得很活跃,充满阳光心态。我忽然觉得很像一群初中生正要外出郊游。

呵,初中生,令人羡慕的金色年华!我也曾是一名初中生,所读的学校叫梅岗中学,旧校址就在前面公路旁。这一刻,忽然非常怀念我的初中和我的同学来。

1952年春,失学了三年的我,考上了梅岗中学,校址设在云路镇北洋乡大宗祠。隔年,搬到曲溪镇北约二公里处的路篦乡,我在那里完成了初中学业,那是很令人怀恋的岁月。

车子从云路镇上了高速公路,我知道立即就到路篦了,紧盯着左侧车窗外,要望一眼我的母校旧校园。

可惜,一片浓雾把眼前那片我应该非常熟悉的田园厝屋罩得严严实实,没有一丝风,晨雾像一团乳白牛奶,一动不动。远处曲溪镇的高楼还隐约可见,就是我的旧校园没露半个厝角头。

大巴飞驰而过,心中空落落!

那片晨雾里,封存着我的一段青春!

1953年春,梅岗中学从北洋乡搬来新址,离家远了,我从一名走读生变为住校生。这所中学,校本部设在一座三壁联民居,屋前是广阔的操场、篮球场,再前面是一大口池塘,然后是大片水田一直绵延到揭阳县城即榕城北边的黄岐山,环境很好。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有几座教室设在二百米外另一座三壁联,中间是农民的菜园,一条土路弯弯地连着两个小教学区。路中间有个小书斋叫“无惓庐”,就是我读书的教室。

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或描述那段岁月呢?真个是那首歌所唱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阳光分外灿烂,风儿分外清爽。我们这群赤着脚的农村孩子。有机会来读中学,那幸福感无时不表现在脸上,无忧无虑,天真单纯,健康活力朝气阳光友爱勤学……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当年的我们,一点儿都不夸张。

这些学生,戴着竹笠披着综蓑带几斤米一袋地瓜一罐菜脯丁赤脚而来。同学中谁有一把油纸雨伞,全校的人都会认识他或她;谁有一支自来水笔,几乎就知他家有番客,是华侨家属。

物质很差,但精神很旺。

音乐课,从教室里飘出《歌唱二郎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歌声,那种激情今日想来仍令人动容。当时我们想什么?几乎每个学生都一样:学好知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新中国!

语文教师向我们推荐的课外书是《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故事,这些书一经借出就在班里流传,回不了图书馆,多么令人激情燃烧的日子。

同学中也有来自工厂和城里的,比如林美娇同学,她父亲是曲溪糖厂的职工,周末她约我们几位同学去厂里参观。本来,在厂外公路上也可见到那高高烟囱的,但进入厂内,走近前去,天哪,这么巨大,真叫高耸入云,与它一比,我们小如蚂蚁。心想,将来能当个工人有多好!

陈镇光同学是榕城人,他告知我们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正在榕城上映,邀我们去观看。去,十几里路,几个同学,作长征状,很快到了戏院。那是下午学生场,每票8分钱。看完回程,又跑又跳,嘻嘻哈哈,镇光不知怎么弄到一辆旧单车追来,载着我们之中两位女同学,轮流往前送,呵,要都有单车多好。此后,我们就开始租单车学骑,我就是那一年学会骑单车的。

1995年,我在上海到袁雪芬家中去拜访,提及我初中时看了她主演的越剧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引起这位艺术大师细忆起这部片制作的艰辛,她说稀缺的彩色胶卷还是当年任上海市长的陈毅亲自批准从苏联进口的。呵呵,那一刻我想起陈镇光同学,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商业部,1980年还来潮州找过我,此后再无联系。镇光:你还好吧!

1954年底,我们毕业了,那时的初中毕业生,在农村已属高级知识分子了,整个社会也很需要。隔年夏天参加升学考,我们班只有5人考上高中,但其他人几乎都被招到各条战线去,参军的有一批,其他如商业部门、卫生部门都有,更有几位当上小学教师。

少年不知愁,不懂珍惜离别,全不知别时容易见时难。我的初中同学们,你们今在何方?要是有机会重逢,每一人我都会来个忘情的拥抱!

大巴一刹,停在服务区。同事催我下车放松,我觉得眼前有点朦胧,是罩住我校园那浓雾还未化开?不,是我眼睛有湿湿的东西……

贺龙中学赋

文/胡勤毅

长江中游,洪湖岸边,一座名校,矗立其间。名曰贺龙高级中学,实则深含办学理念。吸苍天之仙露,得大地之灵气,借贺总之雄风,谱黉门之巨篇。绿荫掩映,好似天造地设之碧玉;情景交融,恰如神谋化力之盆景。壮观、秀美;丰盈、深沉。

忆前身,地处两厂夹缝之中,一室九用,箪食瓢饮,虎困斗室,铁血男儿,鼎力支撑师范一片天;喜今朝,雄居三顷龙脉之地,十楼百厅,电教屏显,龙游沧海,贤哲明星,全员勇当高中排头兵。

历尽沧桑八十年,宝刀愈磨愈锋利;培育桃李数十万,源泉越拓越清新。年年结出高考状元硕果,次次享誉省市先进美名。北大教授,曾到学校传经送宝;两届总理,亲临贺中指引航程。

春风化雨,催人奋进。贺中腾飞,登天吻星!

我的中学

文/王木木

两千年,我踩着十二岁的尾巴升入镇上的中学,学校因镇名而得,叫“龙蚕中学”。

马路旁不到十米处即可进去学校,进门处在马路的一侧,但是就整个学校的布局以及没有闭合功能的这个门来看,这连侧门都谈不上。但是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那就是正儿八经的校门。

校门外的左侧一开始是公厕,右边是一栋三层的楼房,楼房的主人是学校的一个老师,第一学年我也和同学租住在这楼上。进入校门的左手边是长满树的不高的山崖,右手边是老师们一家一家的住宿楼,楼下的花坛里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夜来香,那是晚自习后的特别记忆。后来有种过一棵很大的仙人掌,开了漂亮的红花。

在往里右手边的两层砖房就是领导的办公室,也是他们开会以及入学报名的场所。紧邻的就是一个四合院,两间大的教室,其余就是老师的住房。而后来学生都搬去新的教学楼,空出来的教室也改做了宿舍。进入四合院的门口挂了一个大大的铁环,上下课的时候会有一个大婶拿着铁棍敲响,老师们便以此来安排上下课。当时已经有喇叭和音响的,广播体操和开会都会使用,但是上下课没有使用,估计当时也是没有多余的人来做这一个工作。门口是一个高筑的平台,上面有一棵很大的洋槐,这里是学校活动表演的地方,算起来大小也是个舞台。从舞台往下走十来级楼梯往下便是操场。

四合院内除了排水沟,还有两个大的长方形花坛,里面种满了不知名的矮绿树,以及天暖的时候才开的月季。而曾经因为月季被摘而导致敲钟的大婶势必找到采花的学生加以惩罚,至于最后有没有破案无从得知。

前面说到的砖房与四合院呈L型接壤,四合院在右手边,而斜坡往下左手边是男生宿舍,宿舍靠近操场的那头是食堂。那时候的食堂都是学校老师的家属承包,场地有限,只是为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米蒸成饭,并不提供座位。早餐做一些包子稀饭卖,中午和晚上卖的是炒菜。一部分同学家里宽裕的就会每天花钱打菜吃,情况不太好的家庭就只能自己带一瓶炒菜或者咸菜做一周食用,但实际上量少得不够我们现在吃一餐饭。

操场的左右两侧都种了树,右侧多半是洋槐,而两侧与农家田地挨着,有小径可以出入。全校内唯一的公共厕就在操场的一角,那是半夜起床上厕所必须结伴才敢去的角落。

操场与教学楼的距离就是十几级台阶,台阶的左右两边空地外围种了树,修剪得平整,后来也有过大朵菊花开放。右手边是旗台,每一个全校开大会表彰的日子都会有升旗仪式,当然还有校长讲话以及清洁批评与表彰。

三层的教学楼贴了白色瓷砖,总共十二个教室,没有教学楼三个字,看起来很简洁。木质门窗,刷上浅黄色油漆,风吹日晒也有些剥落。窗户安装了透明的玻璃,没有窗帘,夏天太阳晒过来,同学们就用书本连接起来靠在玻璃上挡住强烈的日光。

教室里是水泥地,但灰尘很多。木质桌凳面上刷上黑色的漆,清扫教室的时候每个同学会先把凳子面朝桌面放好,打扫完桌面就落上厚厚的一层灰,拿下凳子桌面都会出现黑色一个长方形。每次打扫完都是先把凳子拿下来坐下,再撕一张作业本的纸擦拭桌面,现在看来那时候吸入的灰尘还真不少。

很多年过去了,龙蚕中学也早已经变了模样。四合院不复存在,洋槐也已经不在,只有那栋三层教学楼还和当年一样,楼前的阶梯也一如既往。那三年的时光里的青涩面庞刻在一张旧照片上,再次翻开,好多的笑脸和身影在那几年的记忆簿里,苏醒。

德钦中学赋

文/金戈戈

德钦中学赋

云南迪庆州德钦中学 钱永国

升平重镇,迪庆名校,东临白马雪山,西接梅里雪山,北倚巍巍大山,南望浩浩三江;山似驼峰,有虎母守望,龙王相迎,地灵而人杰,逸韵而流芳。乡人歌曰:山川形胜,乃读书治学之胜景;学风淳朴,为修身养性之佳地。

壮哉德中,精神永续。肇始于公元一九五八年,草创于土改年代。办学伊始,国力维艰,建砖瓦房舍于坟地之间,劈简易操场于荒坡之上。历史喜翻新页,教育欣逢春天,步履虽艰,气象一新,民以助学为荣,政以兴教为先,社会贤达鼎力相助,历届师生协力同心,义务建校,自备工具,叩石垦壤,劈山崖、砌石岸;削山地,填山坳。自此校园风貌一新:楼房林立,俨然有序,其路林阴片片,其地芳草萋萋,行人无不驻足侧目,叹为观止。

美哉德中,形胜画廊。校园盛大气象,神清气朗;高楼错落,松樟映掩。春则杜鹃焕彩,杨柳拂面;夏则香樟溢芬,众芳争妍;秋则金桂沁馥,枫叶流丹;冬则翠柏挺姿,红梅斗艳。曲径通幽处,绿树成荫;亭台楼阁前,花拥翠廊。霞光初起,窗明几净,书声琅琅迎朝阳;夜幕降临,星灯辉映,繁星点点开心智。美哉,学生乐土;秀哉,教师怡园。

伟哉德中,名师辈出。广纳贤才,延聘名师,乃德中传统;扶持新秀,培训精英,乃校长胸襟;诚毅求是,勤勉知至,乃德中理念。团结勤奋,传承中华文明之精髓;求实创新,探索科学育人之真谛。启智求真,擘划参与式教学;绛帐春风,践行教育新理念。大德至爱而博学精深,砥砺清节而红烛常明。高山仰止兮桃李遍天下;风云际会兮才俊满人间。

盛哉德中,桃李芬芳。莘莘学子,慕名而至,勤学好问,善思笃行,含英咀华而意气风发;执经问义,志存高远,桃李绽放而扶摇竞春。生化实验,认知微观世界之精妙;物理量,探寻声光电力之秘奥;算筹勾股,领略数字盈亏之奇巧;求知哲理,感悟逻辑思维之周到。身处山乡,心系拿云,自觉自律又自主,成器成才且成名。村野孩童虎步龙骧,数千学子跻身神州学校;少年俊彦展翅翱翔,数十精英扬名华夏各业。忆往昔,校友风流,初林已新旧林色;看今朝,学子奋发,雏凤更清老凤声。

大哉德中,教育整合。今日新德中,人才星罗,名师云集;栋梁蔚起,辉煌卓异;事业锦绣,盛名日驰。赞曰:文脉昌盛学府地,别样风采展斯园;弦歌不辍颂前贤,薪火相传续辉煌!

2012月3月12日

开学·毕业

文/朱子岸

2013年9月1日,星期天,如期开学,从此我踏进了中学的大门。

这时候,我偏偏想起了小学毕业的情景。那天,我像往常一样走入教室,看着一张张熟悉的笑脸,我心里是何等兴奋,又何等悲伤,因为今天我们就离校了,再也没有小学生活了。我来到那熟悉的课桌旁,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加入到同学们对毕业的感想和对未来打算的交流中。

同学们正激动着,班主任王彩艳老师走了进来,原本喧闹的教室突然变得鸦雀无声。王老师仍像以往那样认真严肃,又强调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课程在暑假的复习计划。接着把毕业证发给每个同学,又把纪念册一一递给大家。她望了同学们许久,好像想说些什么,可就是开不了口。她擦了一下眼睛,缓缓从讲桌底下拿出一个大纸箱。“是什么呢?”我想,“难道是学校的毕业礼物吗?”只见王老师忽然神秘地笑了笑,把箱子底朝天一扣,一大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东西倒了出来。同学们站起来伸长脖子向前一看,才知道那些都是老师过去没收的各种玩具。有扑克牌、三国杀、弹弓、水枪、游戏机,还有零食,漫画书。教室里一下子出现了轻松惊喜的气氛。这些东西都是同学们原来喜爱的,不舍得的。想到当时有不少同学都因讨要玩具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恳求老师,但是今天大家都很淡然,有的忍不住噗哧地笑了,显得十分开心。“现在,凡是这里面有你们谁的东西,都各自领回去吧!”王老师做了一个分散的动作,笑眯眯地看着她的学生。可是过了好久,都不见有人上台去领。“哎,你们原来不是哭着闹着吵着都要你们的东西吗?怎么现在归还大家又不要了?”王老师话里有话地说,再看那些曾经被没收玩具的同学,早就红晕染满脸颊了。

王老师说,可以走了。我便告别同学们,若有所思地走出小学校门。

想着那金色的校门,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想着敬爱的老师,亲切的同学们,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小学生活是多么地让人留恋。童年里的六年,它很快就过去了。

虽然今天是中学生活的第一天,但这三年也会很快过去的。中学的乐趣比小学多,中学的课程也比小学的重。我加倍努力才能适应中学的生活,但愿我不留下遗憾,但愿我能在中学更上一层楼。

今天开学了!

图书馆

文/清河鱼

说到图书馆,想起三个人。

一个是我们村里的秀才。秀才年轻时刻苦好学,把书背得滚瓜烂熟,做梦都在演算数学题。高考毕,等来通知书,正要鲤鱼跃龙门,一展抱负,无奈一场文化大革命从天而降,他的人生理想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化灰了。他放不下书本,就在村小学做了代课老师,默默耕耘,几十年如一日。到我上大学时,他已经是个快六十岁的老头了。

放假归来,他看见我,老远的走来,第一句话就问道:大学里有图书馆吗?我说有的。他的眼里突然放出光,反复念叨着“图书馆、图书馆”,转身走了,再没说第二句话。

一个是中学同学吴天。吴天的老爹倒腾合金生意,一夜暴富,吴天在同学眼里是个纨绔子弟。但他迷书,是个书痴,看见谁写个诗啊、作篇文啊,崇拜得不得了。有一年他跟他哥到北京学习画画,刚一出车站,人就没影了。他哥也不急,在学校报了到,安排好住宿,到了北京图书馆,果然就见他在那里坐着看书呢,还办了借阅证,准备着以后来了再用。

一个也是中学同学,叫贾东升,是个武侠小说迷。每到晚上宿舍一闭灯,他就要高声朗诵一般说一遍他的“中国梦”——

“等我有了钱,第一件事,就是在全清河县最好的地方盖一座图书馆,让喜欢看书的人都来看书,不收钱。在图书馆里,我要特别做两个大书柜,专门放武侠小说,古龙的、梁羽生的、还珠楼主的……全了,想要看谁的,都有。”

那时我们在一个古镇的简陋的中学里读书求知,如饥似渴,谁不想拥有一座图书馆呢?就像《聊斋志异》里赶考的书生,于荒宅古寺中,悄悄秘密地梦想着有美人拥怀就寝。

蒲松龄说,美人赠我蒙汗药,我赠书生一狐仙。

蒲松龄没这么说,是我们实在无书可看,晚上讲鬼故事,随口瞎编的。

好在时光过得快。到大学里,终于看到了一座无论怎么废寝忘食熬灯点蜡悬梁刺股都看不完那满架藏书的图书馆。

蒲松龄一写到书生遇美人,无不欢愉快悦,欲死欲仙,嫌昼太长而夜太短。好书如美人。我在图书馆里销魂销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图书馆里,阅读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我的大脑是丰盈的,像谷穗晒了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的阳光,它的籽粒吸收精华,生长得愈加饱满充实。我的脑袋宛然谷穗,埋头阅读,抬起来的那一刻,沉甸甸的。

有时候,大大的二楼的阅览室就我一个人,窗外有操场里的哨声、有喇叭里的广播声,我却拥有一座楼的安静,静到如入幽林,宁谧而安详。后来怀念曾经的阅读时光,就是在怀念一种再也找不到的幽静吧?文字和心灵相契合的幽静。

因为啊,生活里各式各样的声音太多了。

居住香港的词作家林夕说,看金庸小说时,我经常有一个愿望,独占一整座山的灵气。

图书馆就是一座山,他所说的灵气,大概就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幽静和宁谧。

凤凰起舞的日子

文/黄理瑞

七十载的风风雨雨,经历的是沧桑,收获的是桃李满天下。

七十载的苦心经营,付出的是汗水,得到的是一颗颗感恩的心。

正值化州市那务中学建校七十周年校庆,全校师生都沉浸在无比喜悦和激动之中。10月22日,这个重要日子,早在校庆筹备之初就牢牢地驻扎在全体师生和校友的心里。所有的人都期待了很久很久。这一天终于盼到了!所有人的激动心情都在这一天集体迸发了,犹如火山一般。从四面八方涌来的重重热浪,在校园中升腾,升腾,直达云霄。

当日的校园早已张灯结彩,花团锦簇,彩旗飘扬。综合楼、教学楼前挂着一条条热情洋溢的竖标,校道的上方拉着一块块好客的横幅,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校园穿红着绿的,打扮得活像一个美丽的新娘。

才早上六点半,师生们早已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早早出来去迎接校友、嘉宾的归来。他们的身影在巨大的气柱和拱门中穿行,那轻快的脚步和灿烂的笑容绝对是最美丽的风景。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别着校徽举着彩旗,对归来的校友和嘉宾夹道欢迎。欢迎的队伍像两条长龙,一直蜿蜒到府前路。

这是全校师生对校友、乡贤、嘉宾的最高敬意。校友、乡贤们虽然在外打拼,身在异国他乡,但依然情牵母校,时刻关注母校的建设与发展。

在筹备庆典的短短几个月中,学校共收到了校友、乡贤及各届热心人士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共计300多万元,并先后捐建(造)了珠海广场,中山园、陵秀苑,还有高标准的CBA灯光球场,以及宽敞的陵秀西路。还请回了一尊巨大的校训石,撑起了一块蛮有意蕴的校徽。这一切的一切大大绿化美化了学校的环境,改变了办学条件,还为师生们学习、工作、为人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太阳慢腾腾地从东方那边升了起来,露出了一张圆圆而又火红的笑脸,给校园内那棵苍劲葱郁的凤凰树披上了金色的衣裳。凤凰树俨然一只金色的凤凰,她张开双翅正以百倍的热情迎接校友、嘉宾的归来。

不一会儿,一辆辆锃亮的小汽车载着一颗颗感恩的心,缓缓地在夹道中穿行,最后整然有序地停在母校的“心坎”里。同学们挥动着手中的彩旗,“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欢呼声响成一片。校友频频挥手致意,脸上荡漾着无尽的笑意。不少同学声音喊哑了,但始终热情不减,一如既往地欢迎陆续归来的大师兄、大师姐,欢迎各级领导及热心人士。这是心与心相互交流,这是情与情的回响。敢问人世间哪有如此美丽动人的画面,哪有如此撩人心脾的交响。

到了十点,太阳在肆意地吸收了大家的热情之后,变得更加强烈,更加灿烂了。

此时此刻,校园人山人海。庆祝大会就要开始了,但久别重逢的校友互致问候,有不少人还被学校的美景和展览馆高雅的艺术所吸引,迟迟未肯到会场就座。

那务中学确实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圣地。如今历届新老校友欢聚一堂,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气血方刚的青年,也有健壮持重的中年。在主席台上就座的作为代表的有领导、有专家教授以及商界精英,还有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和优秀人才。

庆祝大会的会场设在学校运动场的西面。横披写着:“热烈庆祝化州市那务中学七十周年华诞。”上联是:“读古今之书汲文明之粹日月光华齐庆七十华诞”,下联是:“明做人之理养浩然之气天地精英共聚圣地学府。”还有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两条飘扬在主席台上空的更为醒目的竖标:偏东的一条是:“承数代师心劈九利圣地为杏园引陵江奇水耕耘三尺台桃李竞芳菲。”偏西的另一条是:“蘸千年浓墨展六皇山脉作画卷握笔架神毫挥洒七十载华章凝重彩。”

大会是在富有激情而又高亢的校歌——《陵秀之歌》的歌声中开始的。“滔滔陵江胸怀百川,巍巍六皇志存高远……”多么优美的旋律,多么动听的歌声啊!蜜蜂、蝴蝶也在凤凰树上翩翩起舞,连凤凰树也情不自禁地晃动了起来。

大会先由现任校长唐明致欢迎辞,接着是校友、教师、学生等代表作了发言,之后是各级领导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的发言,都充满了对母校的感恩与关爱。特别是他们回忆起在母校读书的岁月时更是感慨万千。他们无不深有感触地说,他们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他们也为母校的发展壮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与此同时他们还热切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学习,努力拚搏,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母校增光添彩。

隆重的校友捐赠仪式更为引人注目,更为令人振奋。它把庆祝大会推向了高潮。其中刘开春董事长捐款80万元,陈权雄董事长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共计30万元。

最后由赵果鲜副市长代表化州市人民政府,唐明校长代表那务中学为刘开春和陈权雄董事长颁发了名誉校长的牌匾和证书。这时全场掌声雷动,人们纷纷对他们投以钦羡的目光和深深的敬意。

欢乐的时光总会在不经意间流走。转眼间太阳在欢声笑语中落下了西山,沉沉睡去。但校园依然那么喧闹,那么欢乐。欢声笑语,火树银花的校园又迎来了新的嘉宾——漫天的星星和皎洁的月亮姑娘。

在灯光的怀抱中,所有的人都急切地期待在大舞台前,他们或坐着或站着,期待着精彩的文艺大餐让他们品赏,让他们饱享。那样子,他们似乎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精彩的“镜头”,任何一个细枝末节。

演出伊始,开场舞《风凰花开》就把观众的目光紧紧地吸引住了。那优美的舞姿,那猎猎的彩旗加上舞台上的灯光效果,那简直是仙女在云中翩翩,在雾中跹跹。

相声《幸福热线》,表演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高超的艺术技巧,引起了观众的一浪高一浪的欢笑,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人们为之陶醉,确乎前俯后仰,合不拢嘴。

街舞刺激的情景,演员们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乐曲以及时不时传出的阵阵哄笑,使观众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挤满了整个运动场,连满天星斗都在不断地眨着眼,它们的投入程度比观众还要观众呢。

在欢声笑语和轻歌曼舞中,化州市那务中学结束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七十周年华诞的庆典活动。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历史的转折,她将承前启后,以更加辉煌的成就和骄人的业绩跻身于化州、茂名、乃至广东省中学名校之林,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合格的新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学校争光,为祖国争光。

陵秀这只美丽的凤凰,在《陵秀之歌》的伴奏下,明天将舞出更为令人陶醉的舞姿。我们拭目以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