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精神散文

2023/01/08经典文章

精神散文(精选20篇)

在逆境中成长

文/黄姝瑶

静静地合上书,思绪徜徉在夏洛蒂·勃朗特所塑造的凄美环境中。一个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妇女形象在夏洛蒂的笔下获得了永生。她,就是简·爱。

简·爱从小失去父母,被寄养在舅母家,饱受虐待的她萌发了反抗意识,然而,每一次的反抗换来的只有他人一次次的羞辱。可怜的简·爱好似一只折了翅膀的小鸟,梦想着有一天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她终于可以摆脱这个一直束缚着自己的囚笼,进入劳渥德学校。毕业后,简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一直苦苦寻觅的知音——罗切斯特先生。可是,简的一生注定是坎坷曲折的。不久,简得知原来罗切斯特早有妻子。简爱恨交织,无法自拔,最终她选择了逃避。但是尽管离开了庄院,简还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罗切斯特。百般挣扎过后,简决定回到庄园。此时此刻,庄园早已面目全非,罗切斯特双目失明。然而简却毅然回到罗切斯特先生身边。爱了,便要勇敢地去承担一切,这是简一生恪守的誓言。

简长相平凡,身材矮小,然而,在她身上体现出的永不言败,敢于向恶势力反抗的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她之所以会被后人所称赞的原因。简一生多磨难,但她从未屈服过。她追求平等,努力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脍炙人口的话:“我现在跟你说话,不是通过习俗,惯例,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都站在了上帝的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简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生命的真谛,为我们勾勒出了真善美的画卷,在她身上,没有浮夸,有的,只是朴实无华。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将以简作为我的精神导师,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德,一种精神一座城

文/杨胜应

来南充九年,却只去过仪陇一次。

一次就足以让我心怀念想。不是那儿的名山金城山吸引了我,也不是那儿的水,仪陇河给了我诸多遐想和牵绊。而是德在仪陇,名在天下给了我无限的崇敬。

也许是天厚道,地厚道,水土亦厚道,方能够道道相积,让万物有了更多良善归宿。宛如林深叶盛鸟自多,水广域宽鱼自来。南充地处嘉陵江江畔,是丝绸名胜地,更是三国文化之源头。仪陇,这片红色的土地,诞生了朱德元帅和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张思德。

德,以德为人、行事;德,德之有道,德之载物。仪陇,在我心里真的可以称为“德乡”了。

《国语·晋语六》里有这样一个句子:“厚德载物,雅量容人。”仪陇有一个知我、懂我的好师友。他盛情邀我去仪陇做客,我自然心生欢喜,不可推却。这种情谊,我将之理解为一种德,良善,友谊,厚道。这种品质和那些谋富不谋道的处世哲学相比,给人一种人性的明亮与温暖。所以,我不得不去,而且是非去不可。

因细雨连绵的天气,我没有去朱德故居,也没有去张思德老家。我只能听友人介绍金城山上的古柏掩映,金城镇德字园耸立的“德”字石刻,那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德字石刻。那种角度,那种温度,那种高度,是内心喧嚣之人无法理解的。但我却清晰地感受到了朱德量大如海、容载万物的敦厚长者形象;也深刻地领悟到了人生如炭火、温暖他人的普通士兵张思德的精神。

我曾经为这次仪陇行给了这样一个思考。那场小雨来得恰如其分,她给了我们以小见大的界限,她给了我们以静制动的境界。因为那场雨,就像一声声嘱咐,也像一个个谆谆教导。雨水落在瓦楞、屋檐,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落到地上,地上的青石板会让雨滴弹跳着发出阵阵清脆的悦耳的声音。由此,我想到了一个词语,无欲则刚。由此我想到了几句古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正如新政的存在,改变了人们进入仪陇的道路,也拓展了更多思德、学德、尚德的途径。我想,在这个被嘉陵江、仪陇河、绿水河、消水河等一江三河滋养的小城,必将生出无限锦绣。就像那场雨,越下越有劲,越下越迷人;就像那场酒,越喝越有味,越喝越醉人。

当我醒来时,也许错过了一些细节,但永远不会忘记一种精神一座城。

文/杨澜

水,举手投足之间,是多么的柔弱。滴下来,感觉没有任何的杀伤力。可他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开凿山崖,浩瀚地激流拍打着岩石,最终形成了瀑布。水花四溅成了绚丽的图案。仔细想想,柔弱的水凭着坚韧不屈的精神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给世界带来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可谁能想到,水在背后的不懈努力与顽强精神呢?

小小的水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其实,在我们身边,许多人也拥有如这水一般的坚韧。

体育学校那批学龄前孩子,身子都还是那么的稚嫩,可他们都有了坚韧的精神。跑步、劈腿、扭腰……随时在跌倒,但孩子们又咬紧牙关站了起来,再跌倒,又站起来,再次跌倒……如此循环,他们的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不屈的品格,最终笑傲竞技赛场。

创业的年轻人,他们刚刚进入社会,却凭着韧劲打下一片天地。初踏入社会时,每个人都有着高远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们四处奔波、不断打拼。可是创业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苦累,坚持不懈,成功的舞台肯定属于他们。

凡是有成就的人,无论大小,他们都有一种坚韧的品格,锲而不舍是他们的代言词。他们如这瀑布的水一般,柔弱而勇敢。

和岳飞对话

文/张涛

你是一位抗金名将,历来被世人称颂。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和你谈话。

身为南宋时代的你,金朝不断派兵南下,宗泽和你一起率领南宋军队进行英勇的抗击。是什么让你抵抗如此强大的金军。岳飞道“爱国者,为国死而后已也。”我也看到了你的骨气,你的军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百姓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我们曾学过《黄鹤楼》这篇文章,据书上说你在《黄鹤楼》词中写下了;“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你曾写过多少热爱国家的豪言壮语。充满信心,一个会打到敌人的老家,“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尓!”

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不惜向金朝屈膝求和。命令你撤军,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岳飞道:“我当然很不情愿撤退,如果一撤退,金军一定会攻城的。但我必须听从命令,我也没有办法劝阻,我只有必有一死的决心。”回朝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你。

你虽然被奸人杀害了,但你的精神永存在人民的心中。秦桧等人遭到了世人的唾弃。

我一定会把你的精神铭记于心。

生命单纯,精神高贵

文/伊沫

最近一段时间读周国平先生的散文,感触特别深,以至于对个人的精神生活有了新的认知和追求。他倡导的人应该追求灵魂意义的生活,学会独处与自己对话,适当远离喧嚣的世界。

生活中,微信朋友圈也经常会有类似的文章和心灵鸡汤,有一篇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这样一篇分享,看完后犹如当头一棒使人警醒。也确实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大城市拼搏的人,每天的生活节奏非常非常的快。简单的来说,就站在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早上七点起床迅速洗漱打理好就去赶公交挤地铁,到了公司开始每天熟练重复的工作,直到下班再次挤地铁赶公交回家,到家之后要把晚饭以及第二天要带的饭做好,然后洗漱开始自习加班,到了周末又去上培训班或者参加聚会,甚至过年为了加班费和发展也不能回家团聚的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很多人都会说:为了赚钱,为了不落后,为了更好的生活……有时候我也会反问我自己:刘艳莉啊!你这么好强,这么拼是为了什么?我想的是,对于一个在深圳打拼刚步入社会不久什么都不会的外乡人,我每天除了努力工作之外,我不能让自己松散,没有时间玩耍享乐,要不停的充电不停的学习,只有这样我才能使自己强大,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养育了我二十多年的父母啊!

网上不是流行这样一句话吗?“最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这确实是杀伤力十足的一句箴言。但是朋友们,你知道吗?还有更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我们并不清楚自己内心最重要的是什么。昨天晚上我还躺在床上想这个问题,我对自己假设,如果我很快就要死了,那么仅限的这点时间我要去做些什么?反复的问反复的答,最终得出的结果是:我想回家看看我的外婆,陪陪我的父母,和我曾经热恋过的到现在也不能忘记的人聊聊,然后一个人去想去的地方走走,再然后写下自己的心情,那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说真的,这个答案起初是出乎意料的,但细想了之后也觉得是人之常情了。这样的结果反映一个普遍事实,我们从没有真正的停下来,灵魂从未得到独处,我们就是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可还记得小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很单一,他不一定就能实现,不一定在将来会给我们带来利益,也不一定是伟大富有意义的,它仅仅只是来源个人心里单纯的喜好向往。而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这样单纯干净的灵魂追求。可现实中,我们每天把自己弄得很累很忙。这让我想起了开篇微信分享故事里的小白,她总是喜欢让老师给她推荐一些电影和书,还要求是格调很高的。她每次看完后呢,都会发一条微博,下面无数个赞。可她每次看完从不记得内容。还有一个学生小路,特别喜欢去自习室,然后每次在朋友圈都会看见她的文字:最近很累;快考试了,最后几天拼了;早出晚归……她写下的生活,总是那么波折、努力。她给别人看的日子,都是那么具有正能量。

其实我们中间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看起来每天熬夜,却只是拿着手机点了无数个赞;看起来起那么早去工作补习,却只是在课堂里补昨天晚上的觉;看起来在图书馆坐了一天,却真的只是坐了一天;看起来去了健身房,却只是在和帅哥、美女搭讪。其实那些在各行有所成就,但看起来并不怎么认真的人,很多人把他们定义为聪明、幸运,其实他们一直都在努力,只是他们的努力没有让别人看到,他们的那段时间没有被干扰,他们懂得跟自己独处。

是啊,我们总是看着别人成就了,却对成功的定义也没有弄清楚。什么是成功?有钱?有权?有健康???不然,其实每天能陪着家人,身心健康衣食无忧,这也是一种莫大的成功。其实成功没有特定的标准,它也只是来源于个人灵魂认知的追求。

所以当下,最要紧的是让自己静下来,听听内心的深处,究竟什么最重要。要迫切的学会灵魂独处,追逐精神生活。为自己单纯的生命停下脚步,静待另一个精神高贵的灵魂重生。

心灵启程

文/小麒麟

啊,我的心!

我刚从秋雨笔下的岳麓书院走出来!我可能有些语无伦次!

我这一年里经历过不少次涤荡精神的震撼,但我从未像今天这样!

我从万里清瀑骤然跌了下来,水花砸着我的脸,却最终落入一片汪洋大海;我在水下不能呼吸,但我眼睛却清晰地睁开;我能看到头顶一轮灿烂的柔和的夕阳,我能感到海流温柔深沉的冲刷;我似乎应该赶紧浮上来,但我又是这般享受缓缓下落的浸润和夕阳水下柔和的光照!啊,可我终于还是来到了岸边!我栽倒沙滩上,大口大口地呼吸;海风温柔抚摸着我,我突然想到了阿凡达!结局里,男主的真身最终也来到了潘多拉星球,恢复意识的他快要被缺氧所击溃,这时,阿凡达公主突然赶来,用她从未见过氧气面罩救了男主! 我永远记得男主大口大口呼吸,用人的手抚摸着爱人的面颊时,我隔着3D眼镜泪如雨下!

但此刻我却仿佛躺在公主的怀抱里!

我曾藐视精神与美德,愚蠢如敦煌的守墓道士。我曾固执的认为,人类最有价值的财富就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追寻人类的终极答案。

可惜!我错了!人类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是一场“精神财富”与“物质冲突”的强烈对抗!

我知道,精神是依托着物质而生的。我知道,人曾屈服于自然地奴役,人曾被洪水肆虐而家破人亡,人曾受猛兽威胁要用火一炬烧毁青山。可当耕耘在田地的少女嘴中突然哼出一串奇怪的音律,当追逐飞鸟的孩童突然张臂摆出一个奇妙的姿态,人类的精神之源被突然敲开了,轰轰烈烈,一泻千里!

我不敢再想象这一脑海中突然萌生的种子是如何在人的文明里灿烂成长,因为我生怕中间出了什么差错,让出生太晚的我不能有幸看到她如今盛放的花朵!

但我的顾虑是不必要的了!因为差错一直在发生!不论是一个部族文明的灭亡与取代,还是逐渐功利的社会突然藐视起这样抽象的概念,甚至于是一个歪曲了的主义念头突然带动一个国家的人站在了她的对立面!

但她还是灿烂开放到了今天!时间、空间、甚至多元的宇宙,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她是正确的答案!我想,精神与物质一直都在共同发展着。只是一些冥顽不曾开化的庸辈,打扰了这一和谐的进程。

啊,我的感触太大,以至于我尚不能用一种缜密的逻辑来表达并征服你! 请原谅我!请让我用这不是诗又不是文的语言勉强抚平一下我现在波澜的心吧!权当这是个不漂亮的开头,容他当作我脑海中一个奇妙念头的开端吧!

工匠精神

文/洪卫

时光飞逝,物转星移。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提高,潮州传统工艺的发展有如雨后春笋,涌现出了一批批能工巧匠。巧夺天工的精品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其雅俗共赏的独特之处颇受文人雅客和普罗大众的青睐。

出于对潮州木雕的喜爱,笔者经常漫步在“潮州工艺街”的中山路,穿梭于各间木雕工作室、展示厅以及制作坊,接触了许多从业名师和艺人,深深地为潮州木雕的精湛技艺所吸引。无论雕刻手法是沉雕、浮雕、圆雕、通雕和锯通雕,还是表现人物、花草、鱼虾蟹、飞禽走兽等主题,都体现了潮州艺人崇尚“慢工出细活”以及“宁缺勿滥”的乡土情结,令人叹为观止。

听说中山路的粮仓旧址已重新改造为郡城义仓创意中心,该中心涵盖了部分潮州“非遗”大师工作室和作品展示,让我有新的猎奇目标。踏进曾经承载着人们填饱肚子重任的粮仓,没想到如今却充满着浓厚的“潮”文化气息。

陶醉在精品林立的百花园中,一间木雕工作室引起了我的注意,里面一位姑娘正在“埋头苦干”,只见她侧着身子,秀发遮住半个脸颊,显得纯朴而秀气,颇有“出水芙蓉”之感。姑娘左手握着“凿仔”,右手抡着“叩锤”,透过初具雏形的蟹篓缝隙,刀子在木头里面不停地摆弄着,在锤子的敲击下,一点点挖出一片属于她自己的世界,其手法之娴熟犹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姑娘目不斜视,全神贯注,仿佛与木头结下了绵绵情谊。一会儿功夫,她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擦起脸上的汗水,伸了个懒腰。乘着休息的间隙,笔者跟她搭讪起来,好奇问起眼前这件作品是否是她亲手制作,姑娘肯定地点点头,一点也不含糊,颇有当仁不让的霸气。多层立体通雕是木雕中较为高端的技艺,没有一定的功力是无法独立完成的,这需要多年的潜心锤炼和坚守才能结出的硕果。姑娘的精湛技艺令人刮目相看。

这姑娘叫陈嘉,今年只有24岁,却从艺7年。她是潮州木雕一代宗师陈舜羌的孙女。伯父陈培臣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级“非遗”潮州木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父亲陈培希是高级工艺师、市级“非遗”潮州木雕传承人,正是家庭的熏陶和自身的努力,成就了她今天的技艺。

从事木雕制作是一件辛苦的活儿,好多艺人都有亲身的体会,要完成一件让人满意的作品,都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赚的也不多,因此,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加入该行当,而这位姑娘可以说是潮州本土仅剩的一名木雕女工匠,却在这片男人占领的阵地上默默地坚守着,骨子里渗透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傲气,真令人感到钦佩和可贵。去年以来,“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姑娘的追求刚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还没结婚的陈嘉姑娘就想在潮州木雕的天地里,传承好家族的这门手艺,让它得以一代代薪火相传下去。

我爱白杨

文/宫宝涵

白杨是我国北方最普通、最为常见的一种树。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路旁,小河边,田间土埂上,甚至有点黄土的地方,就有它伟岸的身躯。白杨虽然没有松树那样的四季常青,也没有垂柳那样的轻盈飘逸,更没有桃李那样的绚烂多彩,但它高大挺直、不屈不挠,哪儿艰苦哪儿生根、哪儿贫瘠哪儿发芽,不在乎气候、不考虑环境,只要有一点生存的条件,就会成片成排的茁壮成长。

四季的白杨,具有不同的景色。

每当春的脚步沓沓而至,和风细雨唤醒白杨的酣梦,枯树冒芽,裸枝披上了绿衣裳。那一排排数百成千棵光滑笔直、英姿挺拔的白杨,在一阵阵的春风劲吹下,发出“沙沙”的响声。在阳光的照耀下,白杨叶子上莹晶的露珠在闪烁,五光十色璀绚耀眼。白杨枝桠上的雀鸟们便在树间空隙来回穿梭,跳跃欢腾,哼唱着“春天晨光曲”。这时候,站在白杨林中,手扶白皙且略带斑驳的树干,时而仰望一下那翠绿亮丽的阔叶,再深吸一口带有独特白杨芳香的空气,令人仿佛觉得这世界一下子沉浸在温馨与浪漫之中。

夏日里,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此时的白杨早已是枝繁叶茂,青翠欲滴,蓝天、白云为它喝彩,大地、沙漠为它骄傲。从近处瞧,激情燃烧的白杨,将自己翻成一片绿波,像生命在放歌。从远处看,它的形态挺拔而秀丽。高高的个子,尖尖的脑袋,一排排如同兵刃一样刺入天穹。它斗志昂扬,试与天公竞技。面对骤起的狂风,它赋予自己夏的热烈;面对瓢泼的大雨,它奏响生命的乐章,这时候才能欣赏到它的阳刚之美。

秋天来了,白杨悄悄地脱去了夏日的盛装,用一树金黄装点着收获的季节。这时的白杨,像男子汉一样朴实健壮,冷峻飘逸,独自向荒漠追梦,依然不改初衷,任多少风花雪月,仍自潇洒独行。在绵绵秋雨、缕缕秋风中,拨落片片黄叶,洒落滴滴心语,用它的宽广和博大、深情和厚爱,拥抱着脚下的每一方沙土,与每一个日落晨曦相映成景,给人感受一种生命的灵动,领略一种诗意的韵味。它们超凡脱俗的美,另人心旷神怡!

冬季的白杨更令人向往。漫天飞舞凛风咧雪已经覆盖着大地,那些灌木、葱草早已倦倚睡在雪被里,而唯有白杨舒展躯体,与残暴风魔抗衡,保护着排排原野戈壁。待到风止雪停,天空露出太阳的笑容时,白杨树的枝杆上,如同雕刻家塑造的艺术品,在阳光的透射下,金光绚烂,那一根根冰凌儿又似宇宙星空中的明星闪烁,好一副诗情画意。

我参军到祖国大西北新疆,亲眼目睹了白杨的挺拔、伟岸。 当我走近戈壁瀚海,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从来没有这样强烈,使你不得不喟叹生命是那么卑微与羸弱。茫茫戈壁,寸草不生,令许多生命望而却步,然而白杨主宰着这里的世界。此刻,你会感触到白杨继承了高山之巅的松柏汲取万米之下深渊之灵的勇气,饱偿了上天赐予这片土地的琼浆玉汁,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风格和倔强,任凭风吹雨打,狂沙肆虐;任凭干旱盐碱,烈日暴晒,依然不屈不挠地生长着,给那贫瘠的沙漠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希望,給西北空旷的戈壁营造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部队营房驻地,道路两旁、训练场地周围都是一排排的白杨。白杨,象军人一样,顶天立地,性格豪爽、顽强。一样的坚毅的身影,一样的迷彩服装,一样的手持钢枪……是那样的英姿飒爽!白杨的精神和品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边防官兵,无私奉献,扎根边防。清楚记得在部队时听战友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至今感染着我。有位艺人去塔斯提哨所采风,看到一名战士在日记里写着“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由此联想起哨所的一代代官兵为了祖国的安宁,常年远离亲人、远离家乡,默默地坚守着祖国荒芜人烟的万里边防,他们就像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保卫边疆,他们身上闪烁的是白杨精神,顿时产生创作灵感,为日记谱了曲,于是,一首代表边防军人无限情怀的军旅歌曲《小白杨》诞生了。1985年中央电视台春晚阎维文首唱,从而使这首歌风靡祖国的大江南北,走入千家万户,为全国人民所耳熟能详。

记得在上初中的时候读过茅盾先生的一篇散文《白杨礼赞》,文中那精致、干练的笔风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茅盾先生的文章开宗明义,点出他赞美白杨树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不平凡”,继而描述了白杨树伟岸和超凡的精神气质。以树为寓,赞美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白杨精神”折射的是一种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一种卫国戍边的责任担当,一种落地生根的顽强意志,一种默默奉献的朴实情怀。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是我们共有的精神财富。“

” 平凡“又”不平凡“的白杨,扎根于大地母亲的怀抱,又把生命和青春奉献给大地!是白杨使我联想到在人类活动最原始的生物链上,给万事万物生命之源提供了果敢、执着和勇于牺牲、敢于奉献的精神,让人们发现了人生的价值。每当想起白杨,瞬间就像在荒野沙漠里久渴时喝到了一口清冽的泉水,从心底涌上的透彻清凉顿时溢满全身。每每遇到挫折和困境,心里总会浮现出一排排的白杨从遥远的视线中出现的景象。白杨,是我心灵的一个驿站。它给了我人生坐标,给了我生活信心、勇气和力量。

浣溪思绪

文/柳智勇

一方水土

一个小山村名曰院边、浣溪,乍闻就颇感几分不俗,更何况那里坐落着五十多座、有二百余载至今保存完整的古民居。怀着诗意栖居的想象,在一个秋阳的日子,我同一行采风者走进了这位于霞柘韩三县交界处的柏洋乡坑口村所辖的僻幽之地。

村庄矗立在半山腰,四面峻岭紧抱相拥,山脚下的溪水深深浅浅地流响,我们仿佛踏着《浣溪沙》词牌的韵调,来到山路与溪口的平缓处,眼前即幻化出夕阳斜影下三三两两的秀媚女子在溪边浣衣,而此时如约般的牧羊少年或荷锄的小伙,与之动若初心,别有幽情。而那抬头的凝眸中低眉的娇羞,漾开一溪盈盈的笑靥……

都说浣溪出美女。正如现在村人还津津乐道于以往裁缝女受远方近邻“好逑者”钟情的故事。然而,这如一种沁心的暖色调,让行客初来乍到内心就被晕染成一脉亲融于此的温情。在山野清新气息轻拢下的古民居,像静默中骨力深稳的长者,让人在伫立中触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定力。仿佛是秋阳滤去了它身上的尘埃,显得简净朴厚而幽思绵邈,与周遭谐融于虚静恬淡的生息中,村里人虽少,但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疏疏朗朗地栽种着各异的杂木,果树上垂挂着熟透的果实,鸡鸭在丛中生趣地觅食……在红绿掩映中,村旁铺展出的一条鹅卵石小径,勾连着不同形状石子垒砌起的矮护墙,由此与房屋构成的空间中牵搭起瓜棚豆架,还有那天井边出落的娴雅鱼池,这一切都透显出农人的生活安然恬适和自然品味。置身其境,我顿然感到一种生命的沉浸:这里的空气是鲜的!水是甜的!绿是油的!涌上心头的满足感让我直想要大声喊出快意时,倏然间,仿佛是山谷在回应着:且慢!且慢!这时老支书心有所悟地领着我们走进他的祖厝——当年全村最为壮观气派的唯一三层楼房。在“秘室”里他取出用红绸布层层包裹的匣子,里面珍藏着墨泪洇湿的文字记录:1934年建立坑口区委、苏维埃政府,其辖的院边村民五百多人,倾尽全村五十多名青壮年,从1933年就跟随马立峰、陈挺参加红军游击战争;嗣后,于1938年继续跟随叶飞北上抗日,幸存者仅六人;1955年,霞浦县人民委员会授予院边村二十多户人家为“光荣烈属”、“光荣军属”称号……

凭藉英灵的精神指认,我们来到了他们生前的故居,在每一个厅堂正中端挂着的“光荣烈属”、“光荣军属”的木质牌前虔敬默想……正因了冥冥之中的英魂守舍,使这座村庄虽寂静而不落寞,房屋虽古旧然不颓败。

原来,浣溪灵山秀水的村脉里,溶进了其光荣历史的精神谱系,而今天面对祖先灵骨,作为后代子民应如何赓续英雄信仰,重新回归精神原乡?

蓦地,我不禁心头揪紧:浣溪,你现在是否失落了什么?而今天我跋涉而来是为了寻找亦或要发现什么吗?

我不由自主地登上高处,举目环顾四周,显然,冲撞视觉的土灰色的废置小学校舍与赭红色的吴氏庙堂和民居的古色却有着观瞻上极不协调的反差,然而,我内心又渐趋平复,在心底的调色盘上,将三色溶注成一种凝重的色彩,而这不就是沉积在浣溪土地深处最原本的底色吗?

且不追溯往古,也不曾忘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浣溪虽处山水阻隔,因了行路难成了一方天然静谧的安宁之境,是耕耘童心的灵秀之地,那些岁月,周边大大小小村庄的学龄儿童,勤于脚力汇集于此一心受教,鼎盛时学生近二百人,师资近十人,重教兴学使小天使的理想远行,浣溪因文明教化而驰誉山外,而今村公路与县城接通,村民却感“路难行”而纷纷举家外迁,但又人心浮云,羁鸟恋归,举全村民众之力集资达一百多万元兴建煌煌吴氏祖庙,在勒姓刻名的集资榜上人头攒动,无一或缺,可谓聚人气矣!那是魂归故里吗?对于浣溪这块土地,终究使之世代子民无奈的困惑着难言的缠绵着……

站在祖庙前——村口大树旁的“浣溪村”的石碑前,极目天外,我心怃然,不禁思绪翻涌,心潮难抑……啊,乡愁!

老爸带给我的精神财富

文/邵锦亚

母亲2005年去世后,父亲一个人独居在老家张家港热闹的小镇,让我这个在远方工作的女儿时时牵挂。即使让他到女儿家来生活一段时间,他也就是小住几天甚至是一天就走,一来地方小,二来不习惯,三恐怕是他离不开熟悉的乡音。

今年83岁的父亲虽然一个人生活,但他并不孤独,从一日三餐填饱肚子、起床锻炼、买菜买报,到和老朋友说话唠嗑,逐步到吃饭讲究营养搭配、锻炼讲究章法、情趣讲究高雅,生活得越来越有奔头越来越有成就。

父亲还参加各种活动,愉悦了身心的同时,也多次获奖。我几次回家,看到的是金牌带给父亲满脸的兴奋。仔细想想,在农村,原来没有这些玩意儿,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在一些群众性民间活动场所,被父亲这么一带头,参加锻炼的人自然而然多起来。再加上他的热心、他的坚持、他的无私奉献、他的集体光荣思想,想想跟在后面的人肯定有一大帮呢!每次到我这里来一趟,还要提前通知那些晨练者,把一些琐碎的事安排好了才能来。

父亲早锻炼的内容也不断翻新,从太极拳到太极剑、木兰扇、柔力球,品种还有些复杂呢!有些人脑子转不过来、动作不到位、身体的协调性差,参加比赛组织队伍的时候不一定轮得上呢!得不到上台表演的机会,被淘汰的背后难免没有怨言,这群众性的民间队伍组织工作,肯定也需要做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智慧。好在父亲以前当过老师,有一定的人脉基础,当过镇科协的秘书长,认识些领导,领导也知道他的为人,所以也很支持他、信任他、放手让他组队比赛。

那年我女儿出国留学,父亲特别开心,不仅送了1万元钱,还作了一幅前程似锦的水彩画表达对外孙女的美好祝福。这幅画长133厘米、高68厘米,8朵各色牡丹争奇斗艳,2只蝴蝶在花丛中翻飞,还有蜻蜓在画面上舞动。我知道,这幅画的背后肯定倾注了他的心血,大姐无意中透露了一个秘密:一朵牡丹要画几百遍才能熟练,每天画每天扔,每天在否定中进步一些,有时大姐来看他,大门紧闭,以为他出去玩,其实是在创作,不想被人打扰,讲着讲着,心疼父亲,眼睛里泪水直打转。我知道父亲的画是没有名师指导的,有的只是在电视上看看听听,再对着书和光盘和它们默默对话较劲。也只有他,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凭借一幅幅作品一次次参加现场笔会。父亲还联合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协会成员,出了一本作品集。

什么叫精神财富?我以前不知道也没有真切感受到,可能是离我太远,触及不到心灵,可是这一次不同,使我认识并体会到父亲的一切努力不光为了他自己,更主要的是为我们儿女创造了一笔精神财富。

父亲让我真切地看到,不要为自己的年龄寻找消极的借口;让我真切地看到,人的健康和快乐,只有在高尚的追求中获得永恒;让我真切地看到,一个人如果豁达幽默,与时俱进,胸中有信仰、心中有他人,人的心永远没有衰老的时候。

自立

文/李淑萍

什么是自立?大部分人说: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这就是自立。不伸手向家里要钱,自己打工,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这就是自立的表现。这些都是自立的内涵的话,那么对自立的理解未免太肤浅、太狭隘了。

那么,什么才是一个青年人真正的自立呢?从我们的生活环境看,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而充满挑战的社会,它瞬息万变,竞争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如果要获得基本的生存权利,就必需有积极参与竞争的胆识,有从容地处理各种纷繁人际关系的能力,有承受人生逆境的勇气,有在任何时候都勃勃向上的精神。

从我们的生活目的看,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自然不满足于狭窄的生存空间。而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对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什么来实现人生价值?那就是劳动和创造。

我们充分理解了自立的内涵,也就能发现自己肩负着怎样的责任。一方面,由于自立是重要的精神素质,我们必须在自立的同时完善自己的心理与性格。另一方面,由于青年的自立是民族未来精神状态的标志,我们应该把个人同民族振兴与伟大祖国的荣誉联系起来。树立不畏艰难,勇于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由此可见自立对我们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自立的精神,为将来的成功做准备。

一段对话

文/苍奕颉

男人睡了一小觉,刚醒,意识还不甚清醒。他隐约听到了炉火跃动的轻响。暖意与松木燃烤后特有的气息将他包裹,蜷缩在毛毯中,男人自胸中吐出一口浊气。

他还记得昨天自己离开那家出版社时颓败的情绪。几个月的心血,无数个夜晓,秉烛而着的成果,都在出版者刻薄轻蔑的语气中变得一文不值。本该是这样的,男人于心底自嘲地想,身为一名不知名的作家,他早就应该习惯他人的拒绝与一无所获的失望了。不是吗?困泛感席卷全身,男人浑浑噩噩地任自己躺在沙发上不愿起身。

“妈妈什么是精神伴侣?”,细嫩的童音忽然响起,男人迷糊间意识到女儿此时还没睡,那她呢,她在哪里?

“精神伴侣?我想想啊……”温柔的女声传来,安抚着他内心的不安,男人侧耳倾听,有些期待对方将如何解释。

“精神伴侣就像你最好的朋友,但他能给予你的不止于此,他们可以使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一个更优秀的人!真的吗,妈妈?”女孩发出小小的惊呼,男人被她那惊讶的语言逗乐了,他女儿不论何时,总是那样富有朝气。

“啊,实际上他们还没有这么大的魔力,是你自己努力,让自我变得更好,因为你不想让他们失望。”女人的声音里也染上了笑意,她继续向孩子讲诉着:“在别人相信你之前,甚至他人不相信你之时,精神伴侣仍陪在你的身边,他们一直知道,你是最优秀的。”

女人温和的语调,使男人不由得回忆,每当自己的创作陷入低谷时,就是这声音在他耳畔说着:“我很喜欢你的故事,坚持写下去好吗?”轻柔的声音,真诚的目光,往昔的种种激励涌入脑海。突兀地,男人想看一看,看一看那人的模样。

只一睁眼,他便寻到了炉火旁的那两道身影。火光将女人的轮廓勾勒的那样美丽,她仍在含着笑说:“并且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永远爱着他们。过去的时光不白过,它为全家铺就了幸福之路。”

“是的,他不会被任何事所改变。”突然响起的声音,惊动了女人,她错愕地转身,对上了一双深情的眸子。于是,小小的惊诧退去,更深的笑意浸上唇畔。她听到眸子的主人继续说着:“就像我和你。”

十二月,夜晚时分周边似乎都笼罩在黑暗之中,但这个小小房间,以它不坚厚的身躯将外界的迷雾与寒冷隔绝。炉火欢欣地跃动着,驱散了满室昏暗。

山的精神

文/马宏强

下午上班,刚走到单位门口,无意间抬头,看到了北面的山,在稀疏草木的掩映下,显出嶙峋的山石,突兀耸立。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山,在这里“等”那么久,咫尺之间,我竟然没有留意。平时窝在办公室里忙忙碌碌,来来去去淹没在人海里,纠缠在世俗的琐琐碎碎中,走不出,有时身心疲倦、百无聊赖,自然辜负了眼前的山。

山,是我心中的“神”,一直神往着。

孩提时,和邻居家的几个调皮的伙伴一块玩耍时,总爱找个小土堆,争着抢着站到最高处,口里喊着:“我的高山,你下去!”一面是“山”下的人往上冲,一面是“山”上的人想方设法守住自己的“阵地”。由于争抢时十分激烈,许多时候,撕破了衣服,抓破了脸,甚至摔破了头、流了眼泪、骂了娘,但当站到“山”顶享受胜利的快乐时,这一切都不算什么了。

平生第一次见到山,是我上初二的时候。那次,我和一位同学去嘉祥县一个旧书市场买书,路上远远看到一座低矮的小山,我们惊喜地飞奔上去。尽管这座小山,已被开采得面目全非,只剩下一个碎石堆了,旁边还有深陷入地下的坑,但他依然保持着山的姿态,耸立着山的尊严。站在这个只有十几米高的小山,我们依然有临风远眺、天地开阔的感觉,依然感觉到他与大地紧密相连的坚实与厚重。

后来,到梁山上学,闲暇时经常到山上游逛。山不高,没有想象中的险峻与神奇。但由于108名好汉的缘故,使得崛起于平原之上的梁山,显得格外雄浑粗犷,峰峦起伏,翠柏浓荫,宁静明丽。在通往虎头峰的山路上有好几道关口,比较险要的有二关、断金亭和黑风口,再往上就是宋江石寨,虽不高耸,但也算是壁垒森严。山把博大、刚毅赋予了英雄好汉们,而好汉们又馈赠了梁山更多的精神文化,踏在山石上,总有着思想情感上的厚重,他承载着英雄们的辉煌历史,蕴含着壮美的水浒文化,能体验到好汉们的浩然雄风,感受每一座山、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似乎散发着忠与义的精神力量。阳春三月,桃花、杏花,迷人眼、醉人心,梁山就更加可亲了。当年,在浩淼的八百里水泊的环抱下,梁山就成了世外桃源,这里山美水险,自然就成了这些饱受忧患的人的安乐窝,抚慰内心创伤,温暖躯体,这样好汉们才可以大碗吃酒、大块吃肉,然后才会在血与火中驰骋拼杀……

史料记载,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来过梁山,怀着对梁山好汉的敬仰,踏着英雄的足迹,思索着一条救国救民之路……7年之后,他带领队伍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星星之火。许多人都相信,当时毛泽东能上井冈山,就是得益于他的梁山之旅,得益于他对梁山英雄之路的探索,也得益于他对当时革命形势的分析。当时,革命处于低潮,需要保存实力,需要有稳固的根据地。而井岗山地处偏僻,敌人力量薄弱,山高林茂,形成天然的屏障,且物产丰富,为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革命先辈们有了井冈山这样的家园,心里就踏实了。山,给革命先辈再一次鼓舞了信心,振奋了力量。

山,最接近大自然,与俗世隔离,过去一些厌恶世俗的人,总想融入山野之中,寻找心灵中的宁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这样的。一些庙宇、道观也建在偏远的的高山上,修行的人认为,宁静的山中才有“神灵”,才能修身养性。山的威严和神秘具有无比的魅力,古人认为山就是“神”,对山顶礼膜拜,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山,是大地的奇迹,他的高耸与壮美,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有人把山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人生攀登的目标。困境中的杜甫,在看到高耸雄奇的泰山后,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中超球队里的鲁能队,原来的名字是泰山将军队,当时意气风发,拼劲十足,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就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泰山”。换了东家改了名以后,鲁能队财大气粗,队员们各项条件都好,有优良的训练场地,请了全世界顶尖的教练,花大价钱买了高水平的外援,可是比赛成绩总是让人“揪心”。有人这样说,这是球队名字上少了“山”字,也就少了灵气和运气。当然,这只是闲聊,但是,我们明显看到,赛场上的队员们缺少了泰山一样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一味地患得患失,情绪浮躁,疲于应付,成绩自然不稳定。

也许,大地上有山,才有风景,才有传奇。人生中,有了山的精神和意志,才有滋味,才有生动的故事……

把植树的精神代代传承

文/郝天鹰

植树节在即,父亲,我又想起您,您一生爱栽树,年年岁岁的春天,乐此不疲。老家的宅基上,您栽下的杨树已成行成荫。老家的院子里,您亲手栽下的香椿树、柿子树、桃树……还在枝繁叶茂地生长。一圈圈的年轮,在四季变迁里留下时光的痕迹。

2015年的春天又到了,杨巴狗(杨树上的花絮)最先闹春,柿树芽已绽在枝头吐着新绿,桃花的花蕾也粉红一片,香椿树也羞涩地抽出一撮撮暗红的嫩芽,再待几日,老家院内就会呈现出桃红柳绿,郁郁葱葱的绮丽春光,可是,您呢?在这桃花即将盛开的季节,我却寻不见您慈祥的面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您再也不给我一点尽孝的机会,悄然地去了天堂。

往事缭绕,心瞬间被悲戚打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您驾鹤西去五年有余,我们却还继续享受着您遗留给我们的温暖和香甜。年年的春天,母亲都会回到乡下小院里,用长长的竹竿绑上镰刀,或让大弟爬上树,把香椿芽劈下来,用塑料袋分成几份装起来带进城里,分给邻居和我们。我常常一边品赏着香气浓郁的香椿芽,一边回忆和您的幸福过往,感慨曾经的岁月已变的遥不可及。夏天,红红的桃儿熟透了,鲜美多汁,甘甜可口,每当到了这个季节,我都会选几只鲜红的桃儿供在您的遗像旁,摸着您冰凉的相片,滚烫的眼泪扑簌簌落下来。相片中的您,依旧慈祥地看着我哭泣,却不会再说些安慰的话语。秋天,柿子硕果累累,一个个像灯笼似的缀满枝头,母亲每次回家都会在柿子树周围,载上许多木柱顶住累弯了的枝条。柿子慢慢变红了,采摘的季节正赶上您的忌日,我们相聚在乡间的小院里,母亲把摘下来的柿子一一装进竹篮里,一边怀念您,一边分给我们姊妹几个……

父亲,如今,您的小外孙女也做了母亲,我也升级为外婆级别,为了照顾他们的生活,我毅然搬进了狭窄的楼房里。这所楼房是女婿单位的家属楼,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室内只有六十多个平方,墙体经过风吹日晒、寒暑交替,已斑驳不堪。因女儿家在一楼,出了南门就是一所洒满阳光的小院,小院虽只有大约二十多个平方,但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里,实属珍贵无比,就因为有了这个小院,我时常满足地把这所陋室称之为小别墅。春天已来临,小院里春意盎然,我常常坐在小院里,一边沐浴着春天的暖阳,一边听树枝上的小鸟婉转啼唱,闲闲地捧上一杯香气缭绕的热茶,翻几页喜欢的闲书。正可谓:春风花前拼一醉,销了红尘万般愁。看着外孙女一天天健康成长,女儿女婿孝心可嘉,老伴对自己疼爱无比,三代同堂,总感慨岁月静好,生活甘之如饴。今年,我欣喜地过了半百生日,尽管多事之秋的身躯,经常遭遇病痛的袭击,心中始终保持着淡泊与安然。前年的植树节里,我不忘学着您的样子在小院里栽种了几棵香椿树苗,如今,它们都已经长高。去年,它们的根部又发出了许多新芽,一年多来,也出落成了一棵棵半米高的小香椿树苗。当前,春光明媚无限好,我趁着三月的和煦春风,把它们一一移栽到院子里的各个角落。两岁多的小外孙女也来帮忙了,她拿出自己的塑料玩具铲,帮我填土,还提起自己装饼干的小空桶,装满水浇灌在小树苗上,干得像模像样。虽然,小人儿纯粹是帮倒忙,越帮越乱,但我喜欢她的参与,小人儿一边忙的不亦乐乎,一边还自信、自豪的大声夸赞自己:宝贝能,宝贝会栽树……

父亲,岁月如梭,又到了第37个植树节,每当我情不自禁地思念您时,我就赶忙去栽些花草树木,总想把那些无尽的思念深深地填埋,再用泥土把它们压实。看着那些小树吐出新绿,我相信那就是对您最深情的祭奠。我还让女儿买来了花椒树和石榴树苗,一起栽进了院子里,也鼓励女婿和女儿积极地参加单位的义务植树活动。

父亲,如果您在天堂里有知,您一定会欣慰无比,您一定会连声感叹:我们后继有人,植树节精神正代代传承下去!父亲,如今,雾霾天气严重,我理解了您活着时为什么这么酷爱栽树,因为载树不仅是利于后代的千秋大业,还是代代传递亲情的枢纽,树木里处处隐藏着您对我们后辈的深爱之情。我向天堂里的您发誓:一定要像愚公开山一样,祖祖孙孙把您爱植树的美德发扬下去。绿化地球,匹夫有责。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让地球增添一抹抹新绿,让蓝天白云依旧,让空气更加清新……

艺术的本性

文/邢庆仁

有一年,我在国外参观一座现代美术馆。中间休息时,朋友坐在那儿,望着墙上的一幅画,疑惑地问我,这幅画好在哪里呀?怎么一点都看不明白。要我给他讲一讲。我知道是遇上难题了,脑子一下空白了。我该如何回答他呢?

这时有一群孩子走来,正好围在那幅画前,有领队的老师在一旁亲口讲述。因语言不通,也不知道人家在讲什么。我便借机给朋友说,你看那些孩子,从小就来美术馆接受美术教育和培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今天不一定全能看得懂,但孩子们有了见识,孩子们可以想象:可以是阳光,可以是大海,也可以是风雨。等多年后他们长大成人了,再看到美术作品就会有各自的认知和判断。我们呢,小时候没有条件,长大以后才去看美术馆,而且大部分是从事着这个专业的才去美术馆,对艺术作品的认知和判断有明显的先天不足。人家是从小普及,我们是长大了才要去提高,可想那个连接困难重重。如果我们从小也有那个氛围和训练,我们不仅能看得懂现代艺术,而且还会有很诗意的解读。

我们今天所谈的艺术精神是先有了人才有了艺术。人的精神就是艺术精神,也是民族精神。往大了说,是人类精神,大自然的精神。从古至今,那些先贤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遗存,只是我们缺少怀念,缺少自我文化的认同感。我们将自己的参照不是放在天地间,不是放在广大众生里,而是放在眼前放在身边,使仅有的想象和空间被物欲所抢占了。我们还一味地要去创新,要去变形,恰恰就是忽略了艺术土壤的培养和艺术成长的思想基础。

我的另一位朋友,几天前刚为她的父亲开过一个画展。展览的标题是“一白”。一白是她父亲的“字”,意思就是说,人的一生好比一张白纸,展开白纸也就有空白。其实,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善于留白。那天参观画展时看到资料照片上有一把剑很精致。剑是她父亲做的,他用剑做什么?是为了看剑还是为了习武?我知道古代的文人书生外出郊游偶有佩带宝剑的习尚,一是为了给自己壮个胆,再是如路遇不平还能英雄救美。佩剑在西方的贵族,在古代中国的雅士,这是故事也是真实,更是中国文化脉络的连接。等我看完画展也才梳理出一条线,朋友父亲做的剑是一个梦想,做剑是为了一种守护,守护祖上的脉络,守护女儿成长,守护着精神的平安。

对于艺术的理解,人们总以为自己的经验是正确的。从而让这种自以为是妨碍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妨碍了本心流露和艺术初心的展现。那个和毕加索生活了十年的佛朗索瓦斯·吉洛特说,毕加索的画就是他的日记。因为日记是不重复的,日记每天都是新的,想象也是出奇的,所以我们看不懂了嘛。毕加索每天都在创造,是因他的生活经验和我们不同。我们也无法和他的感受同步。毕加索在思考艺术需要什么,我们在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艺术不仅要疼,而且还要痛。这是常人很难理解的,心疼不光是个词,它是超越了概念和思维的,超越了人的心灵而达到某种契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千古名句在很早就为我们打开了门窗和空间。古人的法则我们不缺,要论也不缺,只是我们缺少了一种关照,缺少了一种心灵的训练。如何让那些法、那些论超越概念思维的本能,就好比真正的诗人,能自发地从心底里流出诗句,这是诗的本性,这是艺术的本性。

啊,那漫天的紫色

文/好诗如风

这么多年来,一直钟情于紫色。

有人说紫色是抑郁的,有人说紫色是高雅的,也有人说紫色代表着忧伤……

可对于我来说,紫色是一种怀念,一种情结,一种精神,一种生命的源。

每逢一年的三、四月,每到清明时分,那紫色的小花遍开在北方初春田野的时候,乡愁就开始积聚,开始发酵,那也是我关于父亲的记忆最浓的时节。思绪正如北方的天气,有感激,有关于儿时的美好记忆,有漫天的枯草和荒芜,也有漫无边际的关于故乡的气息……五味杂陈,都会涌现。

其实,这个季节,北方的草才刚刚露出绿芽,星星点点,还未连成片。上一年秋天残留的黄色枯草还占据着主流。山花也才刚刚开放。在山坡上,在田野里。最先开放的是紫色的小花,叫紫花地丁。这种小花看似不起眼,但仔细观察,这低矮的小花,贴地开放,开满了山坡和田野,一簇簇,一团团,还有翠绿的片片叶子,在初春的阳光下,悠悠闪亮。远远望去,成片的小紫花,似紫色的雾,蔓延在山野;又似那紫色的风,弥漫在北方的春天。

记得紫花地丁这个名字,是小时候爸爸告诉我的。那时家住在农村。每到春天,爸爸经常带着我上山去玩。他教我这种草叫什么名字,那种花叫什么名字,哪种草有毒不能碰,哪种花粉会过敏……北方大部分花草的名字,都是小时候爸爸教给我的。现在看来,都是准确的,有一些甚至是学名。现在才感觉到,爸爸其实很有学问。只是那个时候我还小,什么也不懂。

爸爸一生是教师。生活清苦,但是非常有一种傲骨。因为他教的学生多,跟家长也就熟悉,附近几十公里之内的人,都知道他,都尊称他“先生”,而且有时候人们有一些难解的问题也会向他请教,他也非常乐于帮助别人,尽其所力,从不厌烦。因此他人缘很好。他还经常教育我们,人活着要有一种精神,要有思想,有追求,有志气,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否则就跟动物吃饱喝足后只知道睡觉没什么区别了。其实他自己,是以自身的处事原则和生活态度影响了我们。他还教育我们,无论何时,都要有长远的人生计划和近期的想法,人活着要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

父亲的这种精神,对于我性格的形成,对于我的处事和为人,一生都有深刻的影响。使自己能够喜欢繁华也能够钟情于荒凉。能够不为世间的浮躁和喧闹所动,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做人准则。是啊,这世上的物质和喜欢的东西也太多了,怎么可能都成为自己的,说到底也都是身外之物。但是生命的源和精神,是永远属于自己的。因此,这么多年,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遇到何种纷争,都依然坚持那种“漫看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态度。

感谢紫色。感谢故乡的紫花地丁。给了我关于春天和紫色的深深记忆。

感谢父亲。给了我永远精神上的生命和精神的源。

身心待何寄

文/枫林主人

清醒是个极为有用的东西,它能让人按约定俗成的标准,理直气壮地活在众人面前。若同几个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朋友,随便找一个话题漫无边际地聊开去,你总能在这种状态下,面对对方的辩驳与质疑,立于不败之地。这些标准,经过几千年的过滤与检验,虽然不外乎仁义道德,经济学问一类,但当它齐唰唰的摆在桌面上,我敢保证,没有哪个敢胡乱非议。我们从小到大,父母和老师所给予的叮嘱和教育,都是基于这种标准下的乖孩子思想,但长大后才发现,有很多我们羡慕的东西,倒被坏孩子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而所谓的乖孩子,却往往是打肿脸充门面的可怜角色,做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苦主儿。

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恐怕是太过唯心了,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的完美臆想。我倒觉得,人的本心是极容易往坏里靠拢的,因为在坏的世界中,罗列着丰富多彩的个人功能,从彻底的利己主义到自由奔放的欲念,大都符合人的天性,因而也更吸引人。比如懒惰总比勤奋来得容易,自私总比无私来得实用,享受总比承受来得舒服,毁灭总比创建来得痛快,滥情总比专情来得刺激,贪欲总比灭欲来得鲜活。这些所谓的坏,与清醒之心所抱持的好,原本是一个整体,但自从被我们的先贤哲人贴上标签后,便将有机的人性撕裂开来,以黑白分明的方式呈现于世界,好让所有人来监督,以便于进行歌颂与批判。

在人性撕裂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痛苦,世上还没有一把刀,能够像杀死一个人那般容易的来齐根斩断形而上的精神。在好与坏的楚河汉界,便有数不清的灵魂挣扎其中,从而在抉择之间迷茫不定。即使有幸爬上岸的,也总会向对面的彼岸频频张望,因为连他自己也分不清,那里是否遗留了自己本不想舍弃,却又不得不舍弃的东西。那些经过挣扎而舍弃的部分,对他来说或许是极想留下而又不敢碰触的,心里欢喜却又不敢大声宣布的,私底下想来没有错,放在世人面前,却又处处都错的。他爱它们,却必须恨,他舍它们,然而又不甘心。它们就像一只钻到衣服里的虫子,在众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微笑,暗地里却不得不咬着牙,忍受它们带来的痛痒。

人要想活得轻松,或者说看起来轻松,人要想活得体面,或者说看起来体面,就必须越过这种痛苦进行一次抉择。我们与其在撕而不断,裂而不分的灰色地带,做迷茫的纠结,倒不如面对这种抉择,认真做一次抉择前的选择。我们有理由怀疑,不管是先秦的诸子百家,还是他们所推行的儒墨道法,乃至于西汉时期外来的佛法,大抵是没有考虑到人性的细微纷繁,或者是自以为是地认为没什么闪失,而将这些所谓的真理,一股脑儿地放之四海而皆准。当初,他们是否认真考虑过这样的标准,有可能会有遗漏,有可能会有偏颇,过多的强调人性而忽略天性,过多的强调精神而忽略肉体。王昭君出塞远嫁,侍夫至死,本该回归大汉,又为何忍“妻其后母”之辱,何言其贞?关二爷逞一时之勇,怒杀恶霸,他的父母因爱子心切,双双投井以让他放心逃命,何言其孝?一生向往田园生活的陶令,却为何在临终之时,留下一篇激越豪放的《咏荆轲》,其淡泊又该从何说起?

我们当然需要一个标准存身立世,也同样需要这一副血肉之躯,能像一棵草木那样,于百年之限,鲜活多姿。我们当然需要一份清醒,以供辨路行走,也有必要,不随便地将瑰丽斑斓的精神交给厚厚的故纸堆,让它们不分青红皂白的来奴役。至于,如何去分辨是非,如何去选择对错,那不是我份内的事。有人说,精神享受了,身体便跟着享受,我只能点头称然。若有人再问,身体若受到痛苦,会不会使精神跟着不愉快?那时,我将无从辩解。

读书札记

文/清华

001

周末的早晨,早早起床,不想荒废时光,便坐书房里读一本《中外散文精选》,这散文大浪淘沙,确实美。有的语言奇特,语言美;有的博大深沉,思想美;有的感人肺腑,情感美;有的立意隽永,意境美。有古今的,有中外的,文学大师们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散文名篇,不愧为经典之作。

里面有朱自清、徐志摩、巴金、老舍等的散文、还有培根、纪伯伦、屠格涅夫、劳伦斯等的,每一篇都有如佳酿,我沉浸于其中,仿佛在听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给我以精神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我或欣赏语言之美及风格之特色,或感动于一种真情或艺术情怀;或展开想象,用心倾听,身临其境,假如自己是作者,我会怎么写,我的心境也一样吗?在那些幽美的风景中,我也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超凡脱欲,别具天眼,揽景会心,尽得真趣”吗?读着读着,一种深藏在心中的感觉牵引出来了。哦,原来这里也可以这样写,原来那里的风光那么迷人。在书中, 仿佛已到了很多没去过的地方去旅游,可尽情饱览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原来真正的美,如真正的智慧一样,也是简单朴素的。读着读着,我仿佛在与大师们谈话,他们尽管有的已逝去上百年,尽管有的是外国的,但他们的话语仿佛是才说的,他们的心还在作品中跳动。他们吹来的迷人芬芳的艺术之风还在空气中弥漫。哦,人类的思想情感是相通的;心灵的艺术是相通的;一代又一代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爱情的向往,对自然的歌颂,对生活的热爱,对假丑恶的鞭挞,对人生、宇宙的洞察和思考是永不停息的,河水滚滚流淌,世界有永不停的消亡、诞生和生机勃勃。

读着读着,我突然觉得自己所知实在太少了,突然觉得自己往昔写的那些东西还远远不够,不论是语言、思想、还是艺术性都需要加强啊!突然觉得“时不我待”,转眼已过半生,仿佛自己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突然有了一份谦卑之心,感到“学而无涯”,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

002

清晨,我从睡梦中醒来,空气特别新鲜。我内心感到幸福、宁静。父母是早早起来了,在灶房里煮饭、煮猪食。我静静坐在厦子上,看场院里生机盎然的花儿在风中起舞,一切鲜活起来了。在大自然的复苏中,手捧一本诗集,宁静,温暖。这时,阅读是快乐的,是能把人的记忆唤醒而延伸的。在书里,心灵是自由开阔的,美好的文字如泉水滋润人的灵魂,开启人的心智。在宁静的村庄里阅读是再好不过的了,心灵放松,愉悦,自然,民风纯朴,与天地相亲。静静阅读,默默思想,沉淀于心灵,带着爱,简单、朴素、温暖,像一株植物,生长,憧憬,春心来自天地间。一种灵泉赋予我们智彗和快乐,让记忆相伴,让岁月在心中留下点点温暖记忆,温暖如初。渐渐,阳光从湖水的天空洒下来,所有的叶子都在风里舞蹈,我想到了荷尔德林的“诗意地栖居”,我感动于这片闲暇的时间,这心灵的净土,我突然有一种满足,知足常乐,一种感恩,感恩父母亲人此刻还在身旁,感恩自己还能爱和思想。一切多么美妙,我仿佛置身于一首诗中,体味生命的温度,其实,我永远走不出故乡,无论我到什么地方。

003

雨初停,一种新的想法油然而生,重复的技艺极其单调,尝试一种新的写法,不断突破自己,走思想性道路,以想象和丰富的语言,以变化的风格描绘现实的风景,学会欣赏,不完美恰恰就是诗的真谛。

004

执着追求自己向往的事物,难道不是对生活的热爱吗?用心去接触别人想不到的东西,这怎么会累呢?只要不是强求自己,闲时说说自己心灵的感悟,哪怕是说给自己听,也是一种享受。

005

夜已深,灯未灭,我依然独坐桌前读书写作,每晚读书写作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这时天变了,刮起大风,呼呼作响,窗帘也吹得晃荡,我的手脚冷嗖嗖的,突然想起老家的父母,这两晚他们在田里守辣子秧,由于未栽完,怕别人去偷,便在田里搭个窝棚,晚上在窝棚里睡,随时听着外面的动静。这窝棚是没有电灯的,父母携带了一个大电筒,窝棚冷,四面八方风潇潇。我在手机这头说要父母好好保重身体,父母也要我和妻儿好好保重身体,我说辣子栽得多少算多少,天冷,不要去守了。他们说舍不得,说村里有人家的辣子秧都被偷了,不去守不行;我说他们辛苦了大半辈子,如今我和两个妹妹都在外工作,家里劳动力少,田地不要种了,租给人家,他们不肯,说舍不得那些田地,租给人家种租金少,不划算,自己还动得,闲不住,一辈子劳动惯了,还要栽的。明年打算栽点好种的“懒庄稼”……

这时,刚读到朱自清的《背影》,读着朱自清的父亲为给他买橘子而攀爬月台的一幕,我不禁也想起了二十多年前自己在弥勒读书时父亲冒雨给我送书钱的一幕:“雨淅沥淅沥地下着,路面很滑,父亲披着塑料亮纸,骑单车竟从距学校50多公里的家里送生活费给我—我知道父亲是为了节省车票钱,这时已进入冬天,非常的寒冷。当父亲从教室里把我叫出时,我非常的激动,因为正是雪中送炭啊。然而,当我明白一切后,我整个的辛酸流泪了。尤其是父亲离去时的情景,我至今仍历历在目:只见父亲披上污迹斑斑的亮纸,摇摇晃晃地上了单车,并回头对我说了一声‘儿子,爹走了’就如一只小燕匆匆消失于一片苍茫,身后只留下一片湿湿的路面和我风雨中孤单的身影……

如今,我和妻子轮着送儿子去蒙自二小上学,每天早上6点20分起床,7点40前将儿子送进学校,一路上,大手牵小手,几度风雨,我对儿子说“不吃苦中苦,怎做人上人,人,要敢于面对风雨”,儿子很乖,一路上还背乘法口诀和唐诗给我听,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我和妻子一天天变老,我就总想起父母,父母都六十多岁了,他们一天天衰老,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牵挂儿女的心都是一样的啊!

这夜,我久久不能平静,听窗外呼呼风声,想起在田里守辣子秧的父母,想起父亲说今年家里杀猪,妹妹她们要回来过年,今年春节总算可以全家一起过年的话,想起朱自清的《背影》,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夜里,我梦见了父母,今年春节,我们一家人围坐着吃香喷喷的年夜饭。

006

一个人独坐夜里,倾听,窗外雨滴滴,滴滴上心头,是孤独,是回声,是时间的呼吸。雨,又名无根水,一种莫名的思绪,生长。飘,有花朵生长。凋零,有欢笑,有哭泣,生生,灭灭,得失寸心自知。你在倾诉什么?你在寻找什么?

雨越下越大,我默默坐灯下。我还在倾听,我走近了你,懂你了吗?是前世的期许,或是今生的等待?雨的声音。时小时大,温柔、期许,孤独,忧伤,火热,时而如凄如诉,或悲,或喜,感情丰富、饱满,复杂。这辽阔的人间,隐忍、摇晃、绽放,消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已深,谁在灯下倾听?我知道,我不是这夜醒着的唯一。雨还在下,我听见时间的声音,我想起小时老家漏雨用瓦罐接水的情景,我仿佛听见夜空中传来杜甫悲天怜人的诗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雨还在下,洗涤着时间的镜子,洗涤着内心,洗涤着多少的灰尘与丑恶,我怀抱经卷,怀抱孤独与悲悯,我倾听远方,也倾听自己。

雨小了,渐渐停了,又归于宁静。宁静生长着,万物生长着,我也在其中。隐忍,坚持,承受,滴水穿石,锲而不舍,幽微处,也闪着精神之光,雨水落入大地,雨水也有自己的世界,我倾听泥土的声音,时间的声音。听雨,品茶,品人生,用心灵的耳朵,心灵的眼睛,简单的事物,一听,就听出奥秘;一品,就品出韵味。

昨日雨声,今日雨声,明日雨声,何其相似,点点上心头;昨日少年,今日中年,明日老年,听雨,听人生。

007

看了一时席慕蓉的《透明的哀伤》,竟也松了些连日苦闷绷紧的心弦,庸人自扰的心大可不必,自由的灵魂比什么都重要,兴趣来了,有感觉了,想写了,那就多写点,最好写自己熟悉和想写的;若没有灵感,不想写了,那就停下,或读读书,或出去走走,体验一下生活,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窗外阳光亮起来了,春天的树木在风中摇曳,还有怒放的花朵,沉默的绿叶,一切不都是生命的一种美吗?只是存在的方式和勃发的生机不一样罢了,有时换一种方式也会闪光。保持一颗宽谅喜悦之心,屏息于生命的美丽,保持一颗昂扬向上,崇尚真善美之心,爱着自己的梦和每一个生命的季节,相信不论时空怎样运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总不会变。

其实,每一个有梦的人都是幸运的,成功往往来源于梦想,即使不成功,也培养了一种精神气概,一种为天地立心的大视野和情怀,也留下了爱的印记和脚步,每一次经历都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我知道,有些美丽的事物,总是转瞬消逝,难以停留,但一瞬,总会有闪亮的存在。人一生,总该有一种坚持,在心里总该有一面镜子。

也许,我们有时只是过于专注于自我孤芳自赏的美丽而忘了依恃一片锦绣的灿烂;过于小眼眉而忽视了悬高云而博天下;过于重结果而轻视了过程的喜悦。

其实,老天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质的飞跃,差一分都不行,似乎冥冥中注定。果实只有熟透了,才会更加香甜。更多的时候,你的时间放在哪儿,哪儿就会有更大的收获。

如是想来,自然胸怀开豁了,有些事物不能强求,是金子总会闪光,是美,总会被慧眼发现。

人生苦短,生命其实也是脆弱的,有些人和美好事物,明明好好的,转瞬便凋零了,逝者如斯夫,生者当珍重。每一天依然日升日落,河水依然生生不息。

爱自己所爱吧,想自己所想,有些命运不是期待,而是等待。耕种自己的春天吧,秋天自然会来。

008

听说今天个旧、建水到处下雪了,朋友们纷纷开车去个旧看雪,我没有去,下午送儿子去青少年宫练跆拳道回来,一直呆在书房里读杨品老师的《品读杨品》一书,我被深深吸引了。

这是一本集杨老师钢笔书画及众多作家朋友书写他的事的奇书,也是友谊之书。书中配有各位作者的照片和简介,有的熟悉,有的不熟悉。可惜没有我的,当初杨老师广发英雄帖,邀请朋友们写他的书时,我原也想写的,但那时我对他还不甚了解,所以也就没有动笔。我一向是只写自己熟悉和想写的,正如书中杨老师的钢笔画给我的启示,画自己熟悉的和想画的一样。书的首页,有杨老师的签名:诗友刘清华惠存。我很感谢,感谢杨老师的赠书,感谢杨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文学指导和鼓励;感谢一份师生情、朋友谊。

书中的钢笔画有风景、老人像、消防队员等,画得栩栩如生,若非长期细致的观察和有很扎实的基本功,是画不得这么惟妙惟肖的,正如书中一位作家朋友说的“忠实的线条、高尚的心灵”。从中可以看出杨老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想象力,从中可以看出杨老师忠于艺术的真诚和热爱,执着,“每一种热爱都值得尊重”。读着杨老师的文字,谦虚、成熟又朴实真诚,发于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有时还有些自嘲时的诙谐幽默,也体现出一种智慧。杨老师一再用罗丹的话告诫青年朋友们,要练好基本功,若不练好基本功,“灵感是不存在的”,要真诚,“艺术是一门学会真诚的功课” ,“只有活得真实,艺术才能更纯净”。杨老师用自己大半生的经验和体会告诉青年朋友要怎样对待艺术,这体现了老一辈作家对青年一代的关爱和期望。读着书中作家朋友们写杨老师那些有趣的事,还有杨品语录及QQ对话录,都有一些独特的见解和体会,值得学习和借鉴,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杨老师的了解,正如我以前对他的感觉一样,坦诚、直率、活得真实,随和、对艺术执着、热爱,有思想、有个性、灵活、大俗大雅中的性情中人。

009

前久向旭君借了两本好书,一本是史蒂文斯的《最高虚构笔记》,一本是哈罗德.布鲁姆等著的《读诗的艺术》,在开远培训的时候,我常放在枕边看。

我觉得史蒂文斯的《最高虚构笔记》,文字本身并不悠美,而多是理论性和概念性的写作,很抽象,强调诗依靠比喻和认知的力量,以关联和互动,强调想象力,精神或信仰,不是对神的信仰,而是对诗和真理的信仰,从生活出发,通过感觉,想象而回归现实的本源,有些观念在其作品中似乎矛盾,我曾一度无法往下看,也许是太枯燥了,也许是不合我的脾胃与风格吧,但通过读第二本书《读诗的艺术》,再返过读第一本书时,便感觉视野开阔了。

我们读诗写诗,其实诗的理论也是诗的生命的一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指导诗歌写作及诗意的创造。读诗的艺术,是把诗当艺术来读,带着想象,结合经历和经验,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观察、去训练,通过读写,通过知识,让自己进入存在和状态,反思(尝试写长诗,重视结构和理论)、重视语言的革新,重视创新对于个人创作的价值,尝试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书中提到“气质、人格、风格”,我认为这些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是长期积累和修练的。只有看得多,思考得多,感悟得多,并坚持一种热爱和信仰,思路才会开阔,心胸才会宽广,诗意才会自然在你的笔下呈现,(或许还需要一种天真或痴).

学海无涯,一切总有一个过程,需要一种态度,路一步步走,只有弯下腰来,才能听到大地的心跳,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诗不能只停留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同时要多观察,注意细节,像绘画一样,用诗的语言写诗的主题,还有一种不可言说的东西。

俗话说:“人生四堂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开路”。诗是一种精神,我的路还很长,很长,我只是一颗泥上小石,甚至不是,但梦依然在心中。是该宁静而致远了,“写诗,是可能的”。诗歌在宁静中也是一种力量。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继承和发扬,求变求新,梦想就在脚下。

010

宁静的夜里,精神之花悄然绽放,探索自己内心的旷野,与自己对话,与远方对话,开启心门,仿若更爱神秘的黑暗。

“但凡坚守的,内心必定丰盈”。

我很高兴自己的血液、大脑不乏热情,很高兴自己依然坚守并在渐渐地生长,越长越高,我爱写作胜过不爱写作。写作的喜悦和挣扎会让我豁然之后精神大振,我宁愿奋力前进,向生活索求。不愿原地踏步,平平淡淡,一无所获。即使是一场神圣的悲剧,也好过一场平凡的喜剧或闹剧。

宁静的夜并不宁静,我依然继承希望,领受回忆的天赋,或者说感召旧事物。但我知道我还有更多的“不知道”,我感谢“不知道”,“不知道”呼唤着我们向前迈进,向着内心的旷野,人总是在“不知道”的路上,学而无涯,探索中,也许叹息不如无畏地前行,作为人,本该具有丰盈的内心,不只是一身皮囊。宁静的夜里,精神之花悄然绽放,我们打开心门,在“不知道”的路上前行。

011

天刚亮,头脑清醒,我便开始我的阅读和写作,这是愉悦的,我爱心中的艺术,我崇尚自我,抒发感情,热爱自然,这是近期较明显的。

我不是物质的忠实奴仆,我更神往于精神的美好生活,当我在读写中达到忘我之境时,我的沉思和梦想是最甜美的,真想把心中的灵泉一挥而就,献给我亲爱的朋友们。

听着窗外的鸟语,看着蓝天白云和冉冉升起的太阳,新的一天又开始,内心升起一种感激和新的希望。谢谢你,美丽的大自然,你如此丰富而亲切,庄稼绿了,我心自然绿了。是的,上帝给我的已够多,还能思想,还能爱,还能呼吸新鲜空气,还能与心灵对话,还能写自己想写的,一切多好!我该好好珍惜,把自己的灵光和感受也呈现在大地,献身于思想的自由创造。

人生仿若一场春花秋月,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多少的人和事物成为了过客,都付谈笑中,只一片芳心千万思绪,还如一梦中。

建立起理想来,寻春须得趁春早,开拓生活与自由,作生活与自由甜蜜的创造,生活不该只是一杯白开水,若没了诗意,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努力学习,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是快乐的,也是悠然之神往。只有学习不断,思考不停,才能挖掘内心生活和大自然深处的堂奥。但愿我的名字能流传后世,点燃更多的心灵,顺境中不虚度,逆境中不沉沦。

妻儿还在酣睡,我沉浸于快乐的读写中。周末真好,有自己的时间,知识泛着灵光,湖水把天空洗得干干净净,阳光如诗慰藉着多情的心灵。一首诗,竟这般唤起我对世界的眷恋,该绿的都绿了,该醉的,自然也会醉。

上帝给我的已够多,我该好好珍惜脚下的泥土,人生如此丰富多彩,大自然把我喂养,爱着,还爱着,温馨的回忆作为永恒的善报,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招手,新的一天新的希望,从今后,不再空谈,立于生活,扎实于自己作品的创造,我爱心中的艺术, 就像爱脚下的土地。

012

我昨晚回来很晚,看了会儿书,写了札记,我发觉只有真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你认为呢?我突然想起了泰戈尔的话:“要像人一样生,要像人一样死。”

确实,过程是美丽的,也许将来我们没有在天空留下任何一根翅膀,但我们仍可骄傲地说,我曾经在天空勇敢地飞翔过。

013

白天太匆忙,或者说太喧嚣了,总不能静下来好好写点东西。一到夜里,我是很愉悦的,也很珍视这难得的时光。那么静,思绪弥漫开来,想自己所想,静静聆听自己的心跳,实际生活中不能抵达的,心魂抵达了,实际生活中不能爱的,文字里爱了,爱是一种愿望,是一种步伐,也是一种残缺向着圆满,永远的在路上,唯其不完美恰恰催人神往,不是吗?正如史铁生所说的“走向天堂而不是走到天堂”。

听窗外的雨滴滴答答,听时间的脚步在说话,最远的你,其实就在身旁,在心灵深处,许多的时光漫来,许多的美好的人和事物到来,当我孤独寂寞时,我的心魂敞开,灵感来敲我诗歌的门,一切并未远去,一切多么熟悉。或者你总在某个角落静静听我诉说,像灯,照亮我迷茫的路途。

很久了,我总不能慢下来,我总觉得时不我待,诚然这也是太爱的缘故,但我忘了“宁静至远,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视野很重要,可毕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太动了会烦燥,焦虑,急功近利。太静了,又会孤独,隔离,缺乏沟通,害怕如一潭死水,白白浪费生命。

读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突然间,豁然开朗,真正的爱是一种心愿,是艰难的步伐,是一种希望,也是一种自然与淡定。文学写作也一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学需要等待。过程很重要,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要去羡慕别人的成功,不要只看到别人风光的一面,其实,想结一些果实和理想,这也没错,只是我们要能正确认识自己,既不好高骛远,又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志存高远。

走自己的路,不拘一格,找到适合自己的文本和方式、语调,坚持,谦虚、隐忍,淡定,该来的自会来,该得到的自会得到,不要乱了方寸,一切随缘。

夜很静,还很静,生生、灭灭,无数的心流在会合,以白昼所不能的另一种方式,延伸,向着某种不可知的方向,探索,追求,永远在路上,寂静生长着生机,这也不就是爱的丰富性或者说文学的独特魅力吗?

聆听,思考,叩问自己,也是一种修行,佛乃觉悟,也是一种思绪,一种智慧,一种快乐,皈依在路上,爱在路上,夜,用沉默对话。

014

日子一天天过,有些事物我已想不起,有些人已悄悄远去,有些花朵还在开着,在有限和无限的转换中,细细地体会着。

每天上班、下班,读书、写作,辅导儿子做作业,日子总重复着,正如太阳东升西落,在平凡的世界,我们呼吸,燃烧,生长,脚步匆匆。

平凡的日子,形形色色的人们像一只只小虫子,为生计奔波、劳碌,我们虽然平凡、渺小,但也要有一颗不平凡的心。

我们是人,不是低级动物,人是有感情的,有思想的,“人是世界的构筑者”,“仁者人也”,“天地无德,而人始于德”,美就在那里,关健看你能否发现。作为一个人,是仁者,就该有一颗仁爱之心。

日子说平淡也平淡,说精彩也精彩,就看你怎么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什么样的世界观,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人活在世上不容易,不该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要有自己的梦想和热爱,即使不能开出绚烂的果实,但劳作的快乐是美好的,只要是真心的追求,即使最后得到的只是一片废墟,也无怨无悔。

曹操说“歌以咏志”,作为一个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灵感总会来敲你的门,你总会听到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的呼吸,心跳,在风中,登高望远,随性所至,眼界宽时心胸阔,心胸开阔有清波。枝叶生机勃发,阳光铺天盖地,湖水的天空辽阔、澄澈,想歌以咏志,就歌以咏志,想写诗,就写诗,想喝酒,就喝酒,想吃肉,就吃肉,生活就该丰富多彩,日子就该有滋有味。

015

一切释怀,别在意。

岁月的年轮不停增加,惟真心的理解,生命才不会冷漠。

爱之神总很少赠予不懂宽容之人,生活的花朵在风雨后将散发出一种更有生命力的光彩。我相信。

016

孤独的夜,雨一直下,平添几分萧瑟。灯下,读黑塞的《孤独者之歌》,感怀不已。

蓦然回首,感觉自己两手空空,往日那些果实多么微不足道,面对天空,我无限惭愧,面对大河,我虚度年华。我要走的路还很长,而有些美丽的人和事物已渐渐远去,有些花朵也将在风雨里凋零,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孤独只像影子一样徘徊,弥漫。是谁又在耳边轻叹:“时间短暂,生命啊生命……”

“每个人为了认识自身的‘混沌’,必须走过自身意识的地狱”,“我们期之于现代文学的不是文饰,而是坦诚”,“我们阅读是先认知自己……”,那些走进心底的句子,灯下肺腑之言,慰藉着心灵,激励着内心。

各有各难念的经,各有各的路,我该怎样伸出双手?我该怎样读懂月光?我该怎样耕种自己的春天?我本有一个纯真的梦,和你一样,为何凡尘纷扰我们却渐渐分离?我在旷野里寻觅,在文字里呼唤,我在灯下思索,我在孤独里默默计算着时间,我要走的路还很长。我痛惜失去的一分一秒,希望和失望、水和火同时纠缠,失眠的心呵为何饱含忧郁?小小的我,小小的心多像一块石头,我孤寂的心你听到了吗?

窗外雨一直下,打湿了往事,又唤醒希望,“写作靠的是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知识积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寻根的道路上我们一直走着,在大地上行走,风中的落叶挣扎后终将回归风要它回归的地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小春秋,大般若”……

只有学会反思,懂得珍惜和敢于奋起的人,才不会永远徘徊于池塘凹地。那些走进心底的句子啊灯下肺腑之言,细思量,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和感悟。其实,人活着本就不易,只是有些事情需要顺其自然,只是有些事情当局者迷,只有过了很长时间才能看清,“此情已待成追忆”,只是我们已走了太久,忘了回顾来时径,甚至忘了当初为何要出发。

“逝者如斯夫”,君若爱将来,当爱现在。为了曾经希望的希望,我怎不爱这风雨变幻悲喜交加的人生?相信风雨之后,总会见彩虹。为了风雨之后的彩虹,我怎不感谢风雨带来的坚强?我怎能再错过星星和月亮?

明天,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将呼吸新的空气、自由和阳光,我将再度怀着感激之情放眼四海,不自卑,也不自大,听从内心的呼唤,默默读写,任生命之流穿过你心。

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我将更加珍惜自己,珍惜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珍惜大自然赋予我的灵感和力量,珍惜身边许多美丽的人和事物,“学会深深地爱,不让自己冷漠地漫步于尘埃之中。”

017

《光》

一片光,从天空泼洒下来

照耀你,照耀我

我们闪闪发亮,在这黯然的人间

小麦的这首诗,我反复读了很多遍,又把它精心抄在笔记本上。表面看,很直白,有与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相似之处,但读着读着,我仿佛进入一种梦境。

在孤独的夜空下,四周万籁寂静,一片光,像水一样从天空泼洒下来,黯然的人间突然光亮起来,澄明起来,这是爱之光,灵之光,这是神奇之光,这是浩瀚的夜空神赐予的希望和光明。这是梦中的太阳、月亮或星星,这是内心升起的灯。温暖着你,温暖着我,互相照耀,照耀着天下无数个你和我。这片善良的大爱之光,默默照耀,在低处,或高处。一种力量在牵引。在黯然的人间,点亮内心的火把,我们也亮了起来,也发出了光,加入光的行列,互相照耀,温暖,把希望与爱之光明传递给远方,更远的地方。正是由于一直对光明的坚持与渴望,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梦想,心灵之光与天空泼洒下来之光相融,梦里梦外,互相照耀,辉映。即使有一天我们的肉体不在了,但精神之光依然温暖、照耀着大地,幽暗处,也感到了光的大爱和力量,万物复苏。尽管此时此刻,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

这首诗寥寥数行,惜墨如金,却内涵丰富,“泼洒”一词很传神,用拟人化的手法,我们禁不住问,是谁用善良的纤手泼洒下这片爱之光。结尾采用对比的手法,一边是闪闪发亮的光,一边是黯然的人间,一边是天空,一边是大地,一边是光明,一边是黑暗。词有尽,其实意无穷,传递了一种希望、向往、善良和难能可贵的品质,令人遐想。

是的,因这片光,因彼此大方的互相照耀,温暖,我们也闪闪发亮。

018

喜爱读书,那是多年的事了,正如喜爱文学写作一样。每天有空的时候,我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坐在书房,与书香为伴,与书中伟大的心灵对话。有感觉的时候,也动笔写一写,我感到愉悦、充实,简直就是一种精神享受。

在我的书房里,摆满了许多书,有诗歌、散文、小说,国内的、国外的。每一本我都爱不释手。有的读了很多遍;有的久违了,像多年的老朋友;有的还是新的,令我惭愧。一本本书提醒我,已流逝了太多时光,也留住了许多美好回忆。书不是用来摆设的,心与心要倾听,交流。从青年到中年,转眼就是老年,知识浩如烟海,古今伟大的心灵是相通的,正如日月。时不我待,我常感到自己所知甚少,要学的还很多,我常感到自己虚度了无数个春秋。

我知道,读书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活学活用,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在读书中,一开始我也制订了读书计划,可读着读着,便没有按计划读了,因为又买了些自己喜爱的书,便随心读了,不想冷却当时的感觉和激情。有的书一打开,觉得很适合自己的脾胃和风格,便一气呵成读完,甚至废寝忘食。有的当时没感觉,先放一下,过几天来读又有另一番感受。有的我粗略地读,有的我精细地读。我已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遇到佳词妙句,我总会情不自禁摘抄下来,反复咀嚼,回味。有时我会停下来,想想如果自己是作者,会怎样写,也能高朗其怀,畅达其意吗?如果自己是书中的人物,会怎样改变自己的命运呢?有时我也会流下同情的泪水。有时也会被那些共鸣、启迪的话语深深感动、激励,找到黑夜中的光亮,苦涩中的芳香。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我知道,文学精品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那些千古名篇,必定是作者持之以恒、倾注心血的作品。像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有一页就写了5天;曹雪芹写《红楼梦》,就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见,我们读书写作都要有耐心,要沉住气,要长期坚持,这是一个长期积累、渐悟的过程。我们要静下心来,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要多读书,读好书,与书香为伴,这也是我们内心的需要,是我们心灵静谧的港湾。

总之,读书和写作已成为我一生的修养,“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要走的路还很长。

019

这个秋天的周末,太阳钻进云层,风微吹,有些冬天的寒意袭来,秋叶瑟瑟,我坐在寂寞的一角,手捧张炜的《冬天的阅读》,虽时下是秋天,却也有冬天阅读相似的感觉。

这是一本厚厚的散文集,由“冬天的阅读(一、二)、荒漠之爱—夜读鲁讯、融入野地”等章节组成,内容丰富,质朴的生命状态下语言充满思想和激情。我们虽不相识,却在阅读自己所钟情的人和事物,它们使人着迷,使我们和遥远的心灵对话,与书中的思想形成了呼应。

书中提到了里尔克、黑赛、兰波、孔子、雨果等,作者推崇他们的人格和思想,用思辨的语言和坦诚的心娓娓道来,我感同身受。

书中重点强调精神和爱,精神是向上之树。“严冬里,爱是无所不在的阳光”。我们要爱自己的寂寞,爱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为自己的成长欢喜,自信。保持作家的纯粹性,这也是一种境界。

通篇全书,思想在语言中旅行,思想迅捷,阔大无边,留下爱的足迹。精神之树根植于大地,根植于生活。在生活中创造精神,是我们一个共同的目标。我觉得《冬天的阅读》是一本天地间的大书,我还需慢慢品读。

除了“融入野地”那名篇外,我还特别喜爱书中写里尔克那篇,因里尔克是我多年喜爱的诗人和作家,正如张炜说的“我们曾经有过一个里尔克。他和帕斯捷尔纳克,还有那个美丽而命运多劫的女诗人茨维塔耶娃,他们三个人的美丽过往和难忘的友谊一直影响着我们。他们一直在寂寞和爱中沉思,留下了杰出的诗篇。”

通过读了《冬天的阅读》一书,我知道张炜不仅是一位小说家、散文家,还是一个诗人,一个坦然做人,安静写作,并使自己超越浮华而进入亲切平和人生状态、对土地,对人间真情热爱及充满思想的优秀作家。“精神是向上的一棵树”。是的,精神之树根植于大地,根植于生活。

020

2015年我仅有一首诗上省级刊物,说来惭愧,差点颗粒无收。看着许多作家朋友的作品不仅上省级刊物,也上国家级刊物,硕果累累。我感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虽说发表作品不是检验作品质量的唯一标准,却也是重要的标准。

对于发表了优秀作品的作家朋友,我表示祝贺,同时也向他们学习,见贤思齐嘛!作为一个从小热爱文学、渴望进步的人来说,不断正视自己的不足,保持一种自省意识和虚心进取的精神是必要的。只有取长补短,以一颗包容、开放的心态面对,才能不断进步和提高。

能发表自己满意的作品,得到别人的认可,是欢欣的。若不能发表,也不要气馁,要知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品没有被刊用,说明自己还需努力,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写作是一个长期的思考、训练和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作品的质量真正提高了,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读者。

像农民在田地里一样,耕耘是艰辛的,汗滴禾下土,怀着一年的期盼,你精心浇灌每一棵小苗,倾注自己的心血和感情,泥土之上,你更感到大地的厚实。到了收获的季节,捧着沉甸甸的果实,那份劳作的充实和收获的喜悦,无疑是生命里最美的歌。我们歌唱丰收,更赞美耕耘。即使你的果实对这个世界是微不足道的,但对自己来说却是不朽的。不论它们多么渺小和青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始终相信天道酬勤。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新的一年,新的一天,太阳依然东升西落。我又开始耕种希望,耕种春天,相信收获的季节不远。

021

周末的时候,总喜欢去书店看书,遇到好的书,我总爱不释手,实在舍不得放下,就索性买下了。若遇身上带的钱不够,就记下书名,下周说什么也要把它买回,否则,心里老挂着放不下。说我是书痴,也算是吧。我爱读书,简直是一种享受。

书中有许多奇妙的东西,有各种各样的趣事和思想,我总喜欢读我喜爱的或者说合我风格的书。我觉得一本书重要的是要有作者的语调和声音,那是一种能打动别人的声音。我总喜欢边读边想,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 ,展开想象,与作者对话。自然而然,记忆和想象得到了延伸,我感到充实,愉悦,这也正是书带给我的乐趣。

当手里捧着一本好书,我总忍不住想一口气把它读完,我觉得书不是用来摆设的,如果一本书不打开,不读,那即使这本书封面装得再好,那对我又有什么用呢?我喜欢读纸质的书,读时手上拿一支笔,连读边写边画,我反对一本书读完还干干净净,像张白纸一样。我不太喜欢读网络的电子书。我喜欢读原著,有选择性地读。

读书应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是自己内心的需要,此生能与书相伴,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修养、学识,实是一件幸事。

物质女人

文/赵攀强

物质是相对于精神而言的。

所谓物质女人,就是只追求物质享受,而没有精神寄托的女人。

这种女人,看似风韵,实则无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可能说的就是这种女人。

不难识别,只要看看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就可判断她是一种什么样的女人。

物质女人,顾名思义,凡是物质的东西她就喜欢。比如名牌衣服、高档化妆品、高贵金银首饰、名表、名车、豪华别墅等等,她都会喜欢的要命。

物质往往与金钱相联系,喜欢物质,就会特别喜欢金钱,张口闭口谈钱,朝思暮想为钱,想钱日夜失眠,久日久之,精神空虚,成为金钱的奴隶。

这种女人,是地地道道的拜金主义,虚荣心控制了她的整个身心,她只会对物质和金钱感兴趣,对于其他事情则毫无兴趣,就连工作也觉得没有意义。她心中想的除了金钱,还是金钱。在她心目中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有了钱就拥有了世界。

这种女人,花钱无度,永远也不知道满足,有了小钱想大钱,有了小房想大房,有了小车想名车,有了银山想金山,就是把整个物质世界都给她,也无法填平她那欲望的沟壑。

看似生活得潇洒,穿金戴银,花枝招展,招摇过市,其实她生活的并不如意,日日心烦,月月苦恼,总认为别人欠她很多,社会欠她很多,心中除了抱怨,还是抱怨,心情浮躁,距离幸福越来越远。

物质女人最缺的是精神,可是她却最讨厌精神上的东西。让其追求事业,她会说事业不值钱,干好干坏一个样。让其读书学习,她会说读书不挣钱,看见文字就头痛。让其培养兴趣,她会说兴趣不来钱,她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

浮躁的社会,畸形的消费,糊涂的教育,市场的误导,造就了物质女人,这是时代的悲哀,人性的悲哀,更是物质女人自身的悲哀。

对于人类,物质与精神互为表里,缺一不可,只有物质没有精神,人类就不会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只有精神没有物质,人类就会进入贫穷落后的冰窟。

对于女人,追求物质无可非议,但要懂得精神追求同样重要,如果顾此失彼,将会沦为精神的乞丐,不仅危害自己,还会影响未来。

老山脚下的小草精神

文/杨世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这首《小草》伴随着我们走过了童年,它是老山战斗英雄史光柱作的词,它不只是一首歌,它是一个故事,一种精神,一种生长在老山脚下的小草精神。

史光柱被亿万人所崇拜,所敬仰时,他说:“我只不过是高山上的一棵小草,微不足道。我和其他战友一样像一棵小草,为祖国母亲增加一点翠绿”。

1995年5月16日晚上8点,老山脚下的麻栗坡县城灯火通明,公安局干警温郡权、闻建生骑着摩托车巡逻至老一中门口与干警杨秀霖相遇时,一位老大妈神色慌张地跑过来说:“警察同志,快,你们快去,有人拿手榴弹在小河洞顺昌糕点厂闹事,要出人命了!”看到老大妈焦急的眼神,3名干警二话没说,立即向出事地点奔去。当他们赶到现场时,只见一个满脸杀气的男子腰间别着的两枚手榴弹早已拧开了盖,裸露的拉火环异常刺眼。几名妇女儿童吓得缩作一团,门口挤满了围观群众,手榴弹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是公安局的,不许胡来!”温郡权喝道。然而,穷凶极恶的歹徒毅然将罪恶的手伸向拉火环。就在手榴弹被拉响的那一瞬间,3名干警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四处飞溅的弹片,群众的生命得救了,然而,我们的3名干警却倒在了血泊中。温郡权当场壮烈牺牲;闻建生经抢救无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杨秀霖同志身负重伤,因抢救及时才脱离了危险,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这些小草们在老山脚下奏响了英雄的壮歌。

和平时期的人民警察虽不能在战场上那般轰轰烈烈,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但他们却把老山脚下的小草精神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扞卫祖国一方的平安,他们义无返顾的挺身而出,将老山脚下的小草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