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散文
徒步散文(精选7篇)
行走山水间
文/尘缘
节前,同事邀我一起参加他们的自驾游,我说不去,因为特不喜欢长假到风景区去添堵。另一位同事说是去爬山,我欣然应答: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定在第二天早上八点在渡口集合,我提前十五分钟到了。参加爬山的同事先后来到渡口,共五人,四男一女,应该是标准的搭配了。于是,我们坐船过沅江水,走路经沅江村,沿着计划的路线慢慢步行。虽然我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但相对来说,其他几位似乎更熟悉、更专业,有的背着双肩包,有的带着登山杖,那架势,一看便是步行、登山的老手。一位仁兄,手机里还下载了计步器,到沅江村准备爬山时,他说我们已走了5.1公里了。好家伙,原始的徒步与科学的计量紧紧地连在一起了,简单方便有意思。
从公司到沅江村,是平坦的公路,从这里岔路,我们就要开始爬山了。虽是山路,但已经是拉通的公路雏形,还比较宽。走起来很舒服,同行的徒步“专家”说,远距离徒步,这样的土路比水泥路好走些,脚感舒服些,不伤脚。翻过山再下坡,就到了双溪口。这是一个村,两边是山,一条小溪绕村而过。在村口,正好碰上犁田回家的爷孙俩。爷爷扛着犁耙,赶着牛,孙儿拿着斗笠走在一起,我急忙赶到前面去,想拍下这一情景。待找到最佳角度时,那小孩却放慢了脚步,与前面的爷爷、牛拉开了一些距离,我怎么找角度,也找不到孩子的身影,只好在镜头里留下爷爷赶牛回家的身影。我想,如果那小孩子能把斗笠戴在头上,走在牛的身边,还能够捕捉到假期里孩子参加劳动的快乐表情,那便是最好不过的镜头了。相信有,但可遇不可求。
一位老农扛着锄头走在路上,手里拿着葡萄苗。他说是园里长得不好的苗,拿回去栽到房子后面,同样可以成活,结出好葡萄。他问我是来旅游的吗,我笑着说是呢,这里空气好,山水好,房子也蛮漂亮的啊。他说,空气肯定是好,比你们城里的肯定好。我笑笑,用相机不停地拍小溪、房子、田坎、石拱桥,那溪边的房子、阶梯、树、石头坎,都吸引着我从不同角度去取景。两条不同方向的小溪在这里交汇,两座石头桥成九十度角垮在小溪的两边,今天的天气好,一座桥的两边坐了很多人。我们在另一座桥上歇下脚步,拿出路粮分吃一些,顺手也给了老农几块饼干,他笑着接过。他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你看那桥上坐着的都是些年级大些的人。只要不下雨,只要有空,他们都会到那里坐一坐。我吃完饼干,问老农包装纸往哪丢?他说,丢在这地上就行,等会有人来扫,但不能丢到溪里去,现在村里专门有人管卫生,也请了人打扫卫生,现在每家每户门前都有垃圾桶。我看看溪里,真的没看到塑料袋、饭盒、包装纸之类的杂物,很干净。同行的递给他一支烟,他摆摆手说,我原来抽,现在戒了。我们说,那不错呢,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更好了。他笑笑,算是默认。老农知道我们要从这里爬过山头,便说,这山有点高,多吃点东西,才有劲。我们道个谢,便一路向前。
从这里开始,就是真正的山路了,路小而且是坡路。当然,这对我们这些山里人特别是经常徒步的人来说不算什么。远远地看到接近山顶处有些人家,便知道这里的路也不会那么难走。但也许是走的人少了,这路不算大。路边的花各式各样,有的能叫上名字,有的好像是第一次看到,但都骄艳、鲜亮,用相机远距、近距或微距地咔嚓几下,也好在回家之后再能欣赏到花的美丽。一路有成片的楠竹林,今年的新竹也都有老竹一般高了。路边有砍倒的楠竹,不知这砍到的和新长的会有怎样的因果关系?是否也表现出新旧更替、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只是知道,这竹林应该是这些人家的一处经济来源吧。
走过竹林,便看到了人家。不多,就十几户,房屋都是木质结构。看到俩小女孩在玩,我们便走进了这家人家。一打听,原来这几天放假,她们跟妈妈一起来外婆家了。我们问,家里就你们俩人吗?她们说,我妈妈和外婆到那边的人家去了,床上还睡着“我妈妈的奶奶”,今年已经105岁了。也许这小女孩真的不知道她“妈妈的奶奶”应该叫什么,看她们的年龄差距,应该是五代同堂的人家了。坐在这里,因为天气好,这屋的位置也高,多少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目光所及,是叠叠的山峦。更何况,天气晴朗,还能看清远处的沅水。我们在这里加了些水,又继续上路了。告别时,五个人似有同样的心境,默默的祝福:那便是老人家的健康、小女孩的成长。
再往上,便到了山顶。我们在一处水塘前停下,塘里的水不深,应该是修好的水库。在这样的高处,更多的靠下雨来蓄水了。几位小朋友在不远处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我于是拿出相机向他们走过去,以便能抢拍到他们在一起时的快乐表情或满意镜头。只是还没等我靠近,他们就散开了。而在他们刚刚站立的地方,长着这个季节特有的山莓,本地叫“三月泡”,大红大红的一颗颗。枝条上虽然有刺,我也没顾上那么多,慢慢靠近,小心摘下,送入嘴里,甜得自然,酸的有味,于是叫来其他几位也来尝尝,都说好吃。你一颗,他一颗,凡是红的都被大家一一摘下,剩下的便是淡黄的,不好吃,过几天也会红,吃起来一样的酸甜可口。那几个小孩就在不远处,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离开而不吃这些好吃的“三月泡”,是否是因为他们平时吃得多了而不想吃了,还是想把这好吃的留给我们?不管怎样,我们是实打实地品尝了难得一见的这么多、这么甜、这么大颗的乡间野味了。
徒步“专家”说,走过这里,便是坳口了,我们于是加快了脚步。达到坳口,顿时豁然开朗,大江口镇的全部风景尽收眼底,沅水、溆水在这里交汇,山下的路、水上的桥、镇上的房子,还有这晴朗的天空,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山水画。下山的路盘旋而下,十几道弯,像是把这条路织成了轻盈、飘逸的白色绸带,与远处的沅水、溆水互映,在此处的镜头里留下了路和水、山和桥的独特风景。
下得山来,已是下午四点多了,徒步“专家”说,今天大家表现都很好,带有计步器的同志向大家宣布:今天步行32公里。我说,这条线路不错,下次有机会再走一次,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加。因为,在自己看来,节日里的“自驾游”和“自己游”的选择是对的。“自己游”没有景区的拥挤、公路的拥堵,有的是大路、小路上的随心所欲,是小溪、树林里的清新呼吸,是爬山涉水中的互相照应,更有那同行人谈笑间的轻松与快乐。
这一切,应该远比长假去景区的旅游来到轻松,来得经济,更来得舒畅。
我的跑步故事
文/莫丽
跑步,对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自小就伴随在我的身边,这项简单的运动,已是司空见惯的事。陌生是没料到这项看似简单的运动竟然会蕴藏着一般人所不知晓的快乐!
假如,两年前有人问我喜不喜欢跑步,我一定会告诉他:“不喜欢”!可是,两年后的今天,有人再问我这个问题时,我会肯定的告诉他:“喜欢”!因为我已中了跑步的“毒”。为何在两年之间我对跑步的态度,转变的是如此之大,竟然让我对跑步如此的着迷,且深陷其中,迷跑不返?这还得从两年前发生的一件题外事说起。
记得是两年前的深秋。当时,我的一个朋友因种种原因,导致心理及情绪极度低落,与人沟通交流不畅,各种关系一团糟,闺蜜和我尝试了多种办法,想方设法帮助她,但终因其沉溺其中无力自拔而收效甚微。
一个偶然的时间,大概是2013年10月的某一天吧,我和几个朋友相约去徒步,本着试试看的复杂心情,我们死磨硬拽,硬是拉着她去徒步,结果,无意中就踏上了从徒步到跑步的转变之路。
和大多数业余并且年龄偏大的跑者第一次参加运动的经历相似,记得这次徒步,真虐心,17公里的山路,竟走了4个多小时,中途不敢坐下休息,也不敢耽误,生怕坐下去就站不起来,只好继续前进,直至在疲惫不堪中总算到达了终点。
这次徒步,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先到的陌生跑友们一起朝着我们微笑,友爱地鼓掌,有一个人还冲过来给我们拍照,素未谋面的他们从衣着与神态判定我们是一路人,主动把我们的包接过去背上,把温度刚刚好的茶水递到我们手里,那一瞬间,一种温暖流遍全身,感动了精疲力竭的我们,温暖掺杂着小小的自豪和信任、幸福。运动,居然可以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上升到这么高贵的形式,那种继续走下去、跑下去的力量油然而生。
自此后,慢慢的,我尝试着开始邀人徒步、跑步。无心插柳,渐渐地,我从走到跑,在不知不觉中迷上了跑步,迷上了运动,且一发不可收拾。栽柳成荫,我的人生之路也从此迈出了非同凡响的一步,在奔跑的路上再也收不住脚,停不下来。从一二公里到几公里,十几公里,徒步、短跑、越野跑、长跑;晨跑、夜跑;本地跑、外地跑;晴天跑、雨天跑;风中跑、泥里跑;在家跑、出差跑;常规跑、参赛跑;约着跑、独自跑……跑在快乐的路上,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跑步,以它独有的魅力,势不可挡地席卷了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此,不是极致的喜欢,怎么可能坚持到现在?
当然,我的朋友也在那次徒步之后,不知不觉中再也不自怨自艾了,在跑步的过程中,对于纠结的事情,她已经学会勇于面对、并想法解决它、放下它,因为运动,让她完成了一种自我的救赎。跑步,不仅仅只是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它更是一种修行,因为不舍和坚持,让自己的心态发生了改变,生活就此也随之而改变;当你开始跑步,当跑步融入你的生活,这个世界向你打开了越来越多的门。
而我在跑步中,居然遇到了一个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朋友,她的先生,甚至一度怀疑我们是否同时?这么心有灵犀、这么巧合的邂逅,在茫茫人海中也属奇迹。随着接触的深入,复制的感觉、各方面的高相似度让彼此惊叹,我们之间的友谊,美丽而又珍贵,让我倍加珍惜。除此之外,跑步,常常也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会因跑步结识许多不同类型的跑友,一些进而成为十分要好的朋友,一起发掘生活的魅力,体验拓展生命的宽度,从此远离虚无感,做时间和人生的主人。
跑一段时间,当然要去赛场上验证一下自己的能力,这是升华和飞跃,无论是身体还是人生感悟。当我们跑在赛道上,就是一场和自己的战斗,谁都无法伸出援手,你必须一步步用双脚丈量完21.0975公里或42.1975公里,甚至更长。和昨天的自己比,你的表现和拼搏,已经完全超越结果与记录,是另一个境界。更快更高更强,“强”,或许就是这个意思,跑步需要具备的强韧,在本质上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那是再怎么痛苦也要前进的一种力量,以及持续与自己战斗的勇气,更要一次又一次超越自我极限的毅力。跑者真的很强,你的名次也许超越我,但这并不代表,谁比谁强。”对于跑步,我并不羡慕你跑得有多快,有多远,我只敬佩,你能坚持多久。
有人和我说,要将马拉松精神贯穿于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我喜欢跑步,自由地尽情奔跑吧,听从身体和灵魂深处发出的呐喊,跑到天涯海角!
徒步中的修行
文/刘云燕
喜欢徒步的人都知道尼泊尔的安娜普纳大环线。只看一眼,你就会深深地爱上它,亦如昆德拉所言:“当你在我面前时,我就开始怀念,因为我知道你即将离去。”
当我信心满满地站在号称“徒步者的天堂”的异国他乡时,心中有对雪山、湖泊的期待,又处于一种深深的焦虑之中。我带的水够不够,我能够适应那样的高海拔吗?如果没有了食物,遇到了严寒天气,怎么办?我像只骡子一样的行走,每每看到头顶盘旋的用于急救的飞机,心中总是有一种紧张与不安。
直到我开始放松心情,遇到了那三个尼泊尔的普通人。那是徒步的第二天,我看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妇人,穿得异常光鲜亮丽。她似乎腿脚有些蹒跚,走得极为缓慢。每到一个风景壮丽的地方,都会微笑着举起相机,耐心地调整角度,似乎还在喃喃自语。我用蹩脚的英语和她交流,才知道她来自美国,已经七十多岁了。一生的梦想就是希望可以徒步安娜普纳大环线。我有些叹气地说:“您年龄有些大了,不好完成吧?”老人却笑笑,很淡然地说:“别人走一天的路,我可以分三天走。没什么了不起。”她笑得那么自信,即使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她也似乎走在自家的花园里,宛若闲庭信步,走得那么从容。她的行走,才是一种快乐和享受。
一路上,风景果然壮美,沿途经过七千米以上的雪峰七座,那迷人的日照金山,那充满温暖的村落和如珍珠般的湖泊,都让我们忘记了旅行的艰辛。我们在一处乳蓝色的小冰湖旁的客栈住宿,遇到了一个年青的小伙子。他在这家客栈里打工。傍晚,他一边准备着晚餐,一边哼起了尼泊尔的民族歌曲,窗外雪山连绵,那歌声宛若天籁。我禁不住地寻歌声而去,大声地赞美他。
小伙子一下子羞红了脸,却笑得更加灿烂。夜晚,我们坐在客栈的台阶上,满天星辰,月光如水。我们用简单的英语加上比划,得知他来自于离这里几十公里的地方,他打开手机,让我看他的家乡,那里有清澈的小溪,他的爸妈,妹妹,还有他心爱的姑娘。说到动情处,又是一曲深情款款的小调。我知道,此时他在想念家乡了。那么一个人单纯如水的青年,简单、快乐地生活着,始终笑容灿烂。
行走到第八天,我们走过一个石头房子的村落。因为高山上气候变化莫测,我始终有些忧心忡忡。我不禁问身边的一个牧羊人:“明天的天气如何?”牧羊人胡子翘翘地微笑着答:“将是我喜欢的天气。”我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是你喜欢的天气?”老大爷淡淡地说:“道理很简单,我们总是想得到自己喜欢的,而排斥自己讨厌的。可是,我不能总得到我喜欢的,所以,我学会喜欢我所得到的。”晴有晴景,雨有雨趣吧。我思忖着!好有哲理的话,让我走一路、想一路。
徒步中,我住过三面玻璃窗、而窗外就是雪山的房间;欣赏过壮美的日照金山,冰湖落日;也迷恋着那些如牛奶海般的小湖泊。同样,我也经历过如驴子般的上坡和急剧下降,经历过严重的高反。可是,如今想来,收获最大的,莫不是那些普通人带给我的哲思与感动。
徒步是一种修行,是对灵魂的释放与涤清。
金秋重阳徒步,看秋景赏秋色
文/高原狼-MQH
2013年10月13日正值中国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此时的我,正徒步在白云区偏坡方向的荒山野岭之中。秋天的山峦,满目的苍黄。已经干枯的茅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随风摇曳,只只的绒毛透出银色的柔光;已经枯死的黝黑的树干伸出无数的枝桠(应该是这里曾经发生过山林火灾)孤独的伫立着,就像一个个大山的卫士;脚下除了不同形状低矮的毛草绒外,依然还有一片片的绿色草丛,许多不知名的小野花怒放在无人赏识的地方,空空的鸟巢也装点得如此富有诗情画意;众多的小灌木上寥寥无几的果实还留念的挂在果夹上,不肯掉下来。秋色就这样在不经意中悄悄的来到了我们身边。当我们徒步走到一个不太大的湖泊时,眼前顿然一亮,豁然开朗,另一种别样景象呈现,另一种别样的兴奋油然而起。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岸边的深林和树木。湖中,几株枯干的树木就像水里的魅影,随着水纹在晃动。在湖的另一角,有不少的年轻人在野炊烧烤,缕缕的野烟在湖面上飘荡;几个垂钓者,不经意的注视着湖面上的鱼漂,有没有鱼不是重要的,要的就是那份悠闲自得的心情,好一幅山水泼墨画。那伸进湖面大树上的树叶在湖水和蓝天的陪衬下,在黄昏柔和光线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透亮美丽。远山绿荫层叠,近水绿漪微漾,秋色临水,怎一个美字了得。往前走就步入了一个葡萄藤架,葡萄藤上早已经没有了葡萄,叶子也掉光了,只留下刻满岁月沧桑的藤干枝条,搭在水泥柱上,形成一道富有诗意的长廊。在往前走,就进入了省植物园。植物园里是一大片的绿茵茵的草坪,周围是植被丰茂的树林,青绿黄红的树叶在夕阳下,灿灿有色,草坪的中间是几株松柏,虽然不大,但也是苍翠有型。园内的大道旁,种植着硕大的枫树,那一片一片黄色的桦树叶,铺满了在路边的人行道上,就像是大自然特意的安排,它点缀着秋天,更增添了秋色的浓重。大道边的地上是褐黄色的落叶,往后就是一池的绿水但却布满了睡莲和落叶,池塘后面是绿色的植物立在绿色的草地上,再后面就是青松翠柏林了,但更叫绝的是,亮黄色的枫树叶在夕阳的光线下璨璨生辉,整个画面就是一个层次感极强、颜色搭配极佳的风景油画。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除了传统的郊外游景、赏观秋色、登高眺远、观赏菊花等,更因为九九重阳,含有长久长寿之意,也就成为了人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顺父母、缅怀长辈的一个节日。在此,我衷心地祝福天下所有在天堂的,在人世的父母们一切安好。
2013年10月15日于白云
徒步“翡翠环城”
文/贡发祥
这里,就是城市与自然融合的一个完美的浓缩。
花树时节,徒步在有“翡翠项链”之称的环城公园,体验园林艺术与人文底蕴的交相辉映,用脚步丈量8.7公里的“翡翠环城”,感受“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交融,园城一体”的美。
仰视鲲鹏志的雕塑,一股腾飞的力量涌进心头。南淝河的水缓缓逶迤而去,树影、楼影和来来往往的人影映照在淝河的波纹上,粼粼而动。市花簇拥,槐树林立。沿着花树丛中曲曲折折的碎石小径西行。步移目赏,西侧逍遥津公园宛如硕大的盆景,摆放在眼前。“蘧庄”的飞角檐,水面的游艇和游乐场纵情的笑喊声,织出一盆盆生动的图景来。最有韵味的当数飞骑桥的身影了。九孔桥气贯如虹,弧线之美,让水天在逍遥津巧成风景。直耸的水杉,沿着环城公园北侧,把逍遥津与环城路分隔开来。与槐树枝叶成片,共现翡翠色的绿。前行数百米,古井桥简约的造型,与绿树掩映,增添了淝河灵动的美。淝河在此折向而溯,公园也依附了一个大大的弯。在车鸣声中,惊现了拱辰桥。
拱辰桥,又名石桥。今在拱辰桥的遗址上,建了一座“拱辰桥死难者纪念碑”。小小的石碑,是千余人的血肉见证,日本法西斯屠刀下的阴魂,在美丽的环城公园绿荫丛中,与鸟鸣齐喑,抚平历史的伤痛。冬青树与雪松掩映下的纪念碑小广场,聚集了各种各样的鸟,式样考究的鸟笼压满枝枝杈杈,这儿成了鸟儿的欢乐天堂。鸟趣,让这里从历史的阴暗中,展出一片和谐明媚的天地。听着啾啾鸟声沿堤漫步,在绿树间,有两位老人的身影特别醒目。走近才发现这是两座雕塑。一位长须慈目的老汉,拄着拐杖,提着鸟笼,踽踽而行。另一位婆婆,模样极是可爱:肥硕的体态,手持芭蕉扇,迈着八字步,不焦不急地要过阜阳路桥去。
穿过阜阳路桥,一座两层六角的亭子被高大的槐树和榆树半遮半掩着。亭子四周平铺着大理石,在有限的空间上,安放了好多的石桌和石凳。这儿正聚集了中老年人。有的对峙博弈,有的玩着图案各异的纸牌,还有麻将噼里啪啦的声响,玩者其乐,看者更是乐上其乐。出亭向西漫步在鹅卵石的小径上,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走进了诗园,每一步都是踩着诗句前行,仿佛自己也成了诗句的标点。在弯弯曲曲的鹅卵石径上,每隔两三米就铺一块扇形牡丹红的大理石,每块石上按扇形刻上一首咏物写景的诗。石块间有篆字相衬,让“诗路”添花。从李涉的“竹茎疏处见前村”诗境里,抬眼便见美如彩虹的蒙城路桥。她洁白高大的圆弧形拱柱,倒映在清清的淝河里,在碧蓝色的天穹映衬下,清纯美丽。回望桥影,桥与淝河融为一体,相映相衬,美不胜收。
走出层林,目光与“华佗”相遇,这位传奇的皖北神医独创的养生之道与环城公园的自然环境和谐相生。塑像,只是一种符号。生存的理念,肯定了自然的价值。翡翠环城,就是城市与自然融合的一个完美的浓缩。
挥手辞别“华佗”南行数百米,便站在了琥珀桥上。面南远眺黑池坝,眼前展开了“岸堤,绿水,人家”的美景。黑池坝水域宽阔,水岸垂柳披绿,微风过后,柳枝袅娜,清波荡漾。登高望去,红色顶瓦,白色墙面,格调有致,整个琥珀山庄建筑群,与环城公园风格相适宜,宛若一块块天然琥珀,玲珑剔透,流光溢彩。
西山景区里动物群雕,成了孩子们接近自然的乐园。白鹭优美的姿态,在水天绿树之间,织出美轮美奂的旋律。稻香楼犹在仙境一般。从“迎曦亭”看水媚妖娆的银河景区仿佛置于自然的仙境里。沿河小径,茂林遮荫,桂树成片,修竹旁立。特别令人注目的算是石榴树了。成群的石榴树卧侧路旁,枝态奇特优美。想若石榴花开时节,这里将是何等景象呀。一对老夫妇搀扶在林荫石径上,温暖的背景感染了春天的日光,草树与水摇曳生姿,温暖了闲踱独坐的人。坐看大钟楼的时针滴答滴答地淹没在徽州大道上的喧嚣中。
钟声掠过包河迎面撞见了九只昂首的雄狮。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在冠若山峦的香樟树间,迸发出一股动力,似若冲出皖江,腾飞华夏。
先烈倪映典纪念塔静静地伫立在小花园南端。塔正面隔着长江路可观九狮苑,先烈在冥冥之中,爱国之心,爱乡的热忱都附着在这静静的塔上。塔后的两株逎劲的紫藤缠绕相生,藤条交织,仿佛是倪烈士对家乡的情思,在故乡的土地上,蓬勃而生。南淝河的水,悄悄滋润着扎下的根,绿荫下的孩子和老人尽情地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带着先烈的精神,徜徉在依傍淝河的小花园里,享受这绿荫下的静谧。思绪在抬头间,仰望见“鲲鹏志”凌云的姿态,似乎有种超越先烈,奋斗不息的誓愿。
赏完这8.7公里的“翡翠环城”,才会真正领略“绿色合肥”“人文合肥”的美。
只因徒步路上有你相伴
文/梧桐花语梦
时光荏苒,岁月有痕。有一天,当我们驻立镜前时,蓦然发现丝丝白发已悄然“混迹”黑发队伍,道道鱼尾纹偷偷“占据”有利地势,身体的某些部件抢占了其他部位的领地,率先“富裕”起来,我们失落,我们彷徨;有一天,我们的孩子终将离开去上高中,上大学,找工作,结婚成家,我们顿感不适,无聊至极;有一天,“三高”、糖尿病、颈椎病等顽疾也许会纠缠着我们和亲人,我们措手不及……
静心凝思,幡然醒悟:名利、地位、金钱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健康快乐属于我们自己。“管住嘴,迈开腿,活出精彩,活出自我,活出尊严”。蓬安徒步部落适时高举队旗,张开臂膀热情拥抱每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生命的朋友。
五个,八个,十个,二十个……短短一年,近百名兄弟姐妹从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加入徒步行列。徒步路上,讲故事,谈笑话,聊家常,牵红线……相互搀扶,彼此等候,不断鼓励。徒步结束,端茶水,递水果,传零食,赏照片,相互温暖,亲如一家;徒步群里,发红包,送祝福,享美文,唇枪舌战,心生莲花,动脑筋,显智慧,其乐融融;节假日,餐馆小聚。醇香的酒儿喝起来,祝愿的话儿说不完,动听的歌儿唱起来……
五次,八次,十次;半年,一年,两年……长久的坚守,水滴石穿。看,我们脚步矫健,身轻如燕;看,我们笑脸灿烂,身姿敏捷;看,我们微笑向暖,自信满满。
桃花村,雁坪坝,碧园飘香,燕山寨,罐子坝,小乐山,马儿梁,海林沟,铜鼓寨,龙岗寨,镇山庙,龙角山……蓬安的山山水水,烙下了我们前行的印迹,洒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刻下了我们永恒的回忆。我们踩着太阳的背影,冒着风霜雨雪的侵袭,在通途大道、阡陌小径和蜿蜒山路上行进攀爬。小河水轻歌曼舞;芦苇花点头含笑;田里的鸭鹅张开翅膀接受日光浴;累累果实挂满枝头;淡淡的野花兀自开放;看家狗汪汪汪迎接我们;牛儿悠闲地摇着尾巴吃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纵情山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病痛,忘记了勾心斗角。我们摄影写文,发帖记录,培养了爱好,陶冶了情操。我们的生活比重在悄悄产生变化,生活质量在一天天提高,我们脑子不再僵化,心灵不再麻木。我们用慈悲情怀去感染他人,传递温暖。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要说:“每一个不曾徒行的业余间隙,都是对自己和家人不负责任。”三毛说:“来不及认真年轻,我已老去。”但我要说:“来不及认真年轻,我们必须要优雅地、认真地老去。”
“我徒步,我健康;我徒步,我快乐;我徒步,我美丽;我徒步,我自信”,这,都是因为在徒步路上有你的陪伴,蓬安徒步部落的姐妹兄弟!
因为坚持所以成功
文/王俊博
2017年2月,我参加了都市时报组织的史迪威公路102公里徒步远征活动,第一次踏上了中国远征军抗战路。在4天的行走中,我用双脚丈量史迪威公路102公里。参观了真实惨烈的战场遗址,体验了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感受了渐被遗忘的远征精神。但最让我难忘的,是在挑战大自然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丰富体验。
说实话,4天的徒步,听起来没什么。当妈妈提议由我和爸爸去参加徒步时,我爽快地答应了,得意地对妈妈说:“小菜一碟,看我的吧。”
第一天,我完全在兴奋中度过了。
第三天,早上起床就感觉好累,全身又酸又痛,挣扎了很久,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温暖舒适的睡袋。37公里,虽然全是下坡路,可是,经过前两天的57公里徒步后,我的腿疼、脚更疼,被称为“抗日生命线”的史迪威公路,绝不是徒有虚名,一个接个一个的山坡,一道连一道山弯,这里的山路岂止十八弯,一百八十道弯转过去了,我们还在山里转弯弯。爸爸总是安慰我:“坚持一下,再转过这道弯就到了。”我很生气,大声地问他:“你骗人能不能换个台词?”所有队员的脸上都有难以掩饰的疲惫和劳累,我觉得很绝望,我怀疑我们永远也走不出去。
每一次经过随队保障的大巴车,都难以抵制上车的诱惑,实在是考验啊!有一次,我实在抵制不住了,我不断安慰自己:所有队员里面我最小,我的脚磨出了好多水泡,我休息一下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我拉着爸爸踏上车门的一瞬间,我看见大腿受伤的队友从我面前走过,他微笑着对我说:“加油!”。我的脸红了,难道我是一个害怕困难的懦夫吗?我已经走了一半多,难道要倒在终点前面吗?我不甘心!咬咬牙,闭上眼睛当没看见车,继续往前走。
就这样走啊、走啊,当回望走过的一座座高山时,筋疲力尽的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还是我已经征服的巍峨山脉吗?分明已经变成了身后的风景呀!我长满水泡、巴掌大的脚丫,居然丈量了这巍峨的群山,微风吹过,草木折腰,它们臣服在我脚下。
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满自豪,我理解了“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的意义。在登山的路上、在人生的路上、在追求幸福与理想的路上并不拥挤,只是坚持下来的人太少。伟大的目标,源自看似渺小的坚持,我们战胜的每一个困难,都会成为通向成功的垫脚石。这是我人生宝贵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