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散文
美食散文(精选20篇)
美食和爱情
文/赵薇
泰戈尔说:爱情如此美好,值得灵魂为之碎骨。我想,这种感受和美食给人的美妙体验很相似。
热爱美食的女人内心一定充满了热情,而那些喜欢创造美食的女人,除了对美食的溺爱,还有一份对味道的执着和尊重,以及对爱人的细致关怀和深深爱意。
制作美食的过程,真的是一个充满了美丽期待的过程,怀着一份真挚,一份专注,一份耐心,期待着那份“色香味”的诞生。
你先要很细心地挑选新鲜的主食材,还要用艺术的眼光去选择各种搭配的辅食材,让那些看似毫不搭界的食材,因为你的奇思妙想完美地邂逅到一起。然后在你的巧手创作后,获得如同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美妙惊喜。这时候,你的美食除了满足挑剔的舌头,灵敏的鼻子,同时也愉悦了食者的眼睛,成为可眼、可鼻、可口的美味佳肴。
为了把食物的美丽精髓全部融入到你的作品中,你要练就“煎、炖、焖、炒”等十八般武艺,加上油盐酱醋等调料的巧妙调和,借助八角茴香花椒等香料的奇异催化,制作出让你心满意足的雏形。然后,加上别具一格的艺术造型,浑然天成的盘碟,最终才能成就一盘美感和味感并存的,让人食指大动,回味无穷的完美作品。
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你眼神专注,全心全意,灵感焕发,你的美好,你的细致,你的诗意,你的智慧,你的深情,都体现在你的美食中。当食物的芳香渐渐在厨房飘散出来,心底里的喜悦也随之升腾蔓延。
孔子说:饮食男女,食色性也。人的生命离不开美食和爱情。美食和爱情结合在一起,也会迸发出让人心潮澎湃,余味悠长的美妙火花,用心,专注,诚挚,才能煲出爱情的美好滋味。所以有人说:美食和爱情,两者都不可辜负。
当你和心爱的人一起品尝你倾心制作的浪漫晚餐时,看着他满足舒心的盈盈笑脸,听着他夫复何求的幸福感叹,随着食物散发的诱人香味,浪漫也变得美味,爱情也变得芬芳。在爱情中品味美食,在美食中体会爱情。只想着“万种温馨由我醉,千篇浪漫为卿吟”。
就在这样的一餐、一饭中,这份人间的烟火味,会让人产生岁月静好的悠然幸福,和相濡以沫的踏实安宁。平凡而深情,朴实而真挚。也许这样的美味晚餐,这样的美好相伴,这样的温馨夜晚,很久很久以后,都会留存在你们的心底深处吧。
卸去名人光环,他们是可爱的“吃货”
文/张帮俊
现在,“吃货”这一词很流行,这是对爱好美食人的戏称。在民国时代,也有很多名人“吃货”,他们对美食的痴迷、贪吃的程度有时让人瞠目结舌。
做过湖南都督的谭延闿可称得上是“民国第一美食家”,不但爱吃,而且会吃。他曾说:“嫖赌与我无缘,吃喝在所不辞”。他最喜吃鱼翅,几乎每餐必食,非鱼翅不饱。一次赴宴,席间主人大谈鱼翅不可食,味如嚼蜡,谭延闿点头认可。可是酒至半酣,仍没见鱼翅上席。谭延闿坐不住了,便向主人请求:“如蒙不弃,请赐嚼蜡如何?”
谭延闿还喜欢研究美食,根据多年的美食经验,结合湘菜的特点,制作出了私房菜——谭家菜,名噪一时。不过,过分贪吃的后果也很严重,由于他长期吃高蛋白、高脂肪、高油脂的食物,对心脑血管刺激大,谭延闿吃成了胖子不说,还因脑溢血突发,51岁就早逝了。
张大千,不光是书画大家,也是“大胃”先生。他除绘画之外,最钟情于美食、品尝美食,还亲自动手操作,乐此不疲。有次,在成都,他听说成都的笼蒸牛肉很有名,便让人去买来品尝。结果,吃了两家的笼蒸牛肉,他都不是太满意,不是嫌火候不足,就是认为麻辣味不够。最后,“嘴刁”的张大千自己动手制作笼蒸牛肉,味道得到很大提升。
教育家李瑞清号称“李百蟹”,看这个名号就知道,他对蟹的情有独钟。每年螃蟹上市时,他肚子里的馋虫就蠢蠢欲动了。都知道,蟹属寒性,吃多了伤身。可是,李瑞清的肠胃很特别,对寒性极大的蟹有很强的承受力。他吃蟹很有讲究,不是囫囵吞枣,而是慢慢品味。他有“吃蟹五大步”,即,掰、吮、挖、夹、捅。他吃蟹吃得很细致、有耐心。一只接一只,一天可吃上几十只,因此,才得“李百蟹”的雅号。不过,54岁时因中风去世,估计与吃太多的蟹有关。
鲁迅也是个“美食达人”,时常与朋友们下馆子。鲁迅下馆子,几乎不选素菜馆。他的口味以浙江菜、山东菜、河南菜、北京菜为主,最吃不惯的是福建菜。那年,鲁迅被教育部任命为佥事,他约好友钱稻孙、许寿裳下馆子。酒到半酣,不觉时间已晚,于是,彼此搀扶走出饭店,抬头见月光如水,便在街头要了三匹骡子,骑着骡子逛街。
季羡林吃饭不讲究吃相。在北大任教期间,他爱坐到红楼前的马路旁的长凳上,同“引车卖浆者流”挤在一起,在小摊上喝一碗豆腐脑儿,吃两个烧饼。作为身份尊贵的北大教授,他却端坐在街头饭摊长凳上怡然自得,旁人谓之斯文扫地,可他却自嘲自己是天生的“土包子”,土性难改。
美食也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卸去名人的光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吃货的可爱、真实的本性。
舌尖上的厦门
文/黄光泽
暑假,妈妈带我去了一次厦门。除了美丽的风景,厦门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它那令人回味无穷的美食。
经过一夜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厦门。一下车,大家都饿了,于是便去吃厦门的特色美食———沙茶面。点餐后刚洗了个手,一大碗面就端上来了,这是面吗?简直是一碗大杂烩———虾仁、猪腰、大肠、豆腐干、豆芽、大白菜和面,混躺在红红亮亮的汤里,任谁看了都忍不住要马上动筷子!我先挑了根面条,韧韧的,弹性十足!再吃了一块豆腐干,蒜酱味很浓,最后尝了一口汤,哇,香辣香辣的,太美味了!我一口气连汤连面吃了个精光!
到酒店放下行李,大家舒服地睡了一觉,醒来已是晚饭时间,我们顺着路人的指点来到了美食一条街。这里有许多美食,烤、炸、蒸、煮、煲都有,就连台湾的小吃也有。逛了一圈,我们首选了烤鱿鱼。瞧,一串鱿鱼像我的小手臂一样长,价钱也不贵。老板在烤的时候加了很多粉末状的香料,烤出来的鱿鱼又香又辣,光是看就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只用了几分钟,鱿鱼就被我消灭掉了。而我觉得最特别的是土笋冻。土笋冻类似我们平时吃的果冻,听老板说,它是一种身长二、三寸的蠕虫经过熬煮,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凝结成的。虫子做成的?我们决定尝尝。老板盛了一碗土笋冻,加上酱油、香醋、蒜泥、姜丝等调味料,我咬了一口,吃起来很清爽很香嫩,可能是想到里面的虫子,妈妈就吃不下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早早就起床了,目的地是鼓浪屿。进岛前,我们享用了一顿当地包点。那个用藕粉做的粉果非常美味,透明粘糯的藕粉皮里包满香菇、肉碎、红葱等,美丽又美味,吃一个就饱了!来到鼓浪屿后,到处都是小吃,奶茶、冰糕、鱼丸、烤虾……我们一路不停地吃。游完了三大景点后,又累又热,大家不约而同地嚷着要吃八婆婆烧仙草。八婆婆的烧仙草里面有凉粉冻、凉圆、花生、扁豆、龙眼肉、红豆等,再加上奶茶或蜂蜜,在炎热的夏天,喝到嘴里,凉到心里,解渴解饿!在烧仙草的支持下,我们不顾烈日炎炎,坚持走完了整个鼓浪屿。
出岛后,晚餐照例不吃饭,我们去中山路尝了很出名的黄则和花生汤。店里热气缭绕,透过玻璃柜台望去,一大煲花生汤透着浓甜味,点汤后,店员手脚麻利地往碗里打了个鸡蛋,搅拌几下,再把一大勺花生汤冲泡到碗里,花生汤就做好了。我尝了一口,花生入口即碎,汤又香又滑又甜,如果是冬天吃就更舒服了!
虽然厦门之旅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厦门的美食仍然让我回味无穷!厦门,不但是风景怡人的厦门,更是舌尖上的厦门!
解析中国
文/王苹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经过五千年的积累与沉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俗,具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国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中国的乡村,令人心旷神怡;中国的舞蹈,令人如痴如醉。
“民以食为天”。解析中国自然是少不了介绍那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饮食喜好自然也不同。广州的虾饺、海南的海南粉、桂林的米粉、山东的煎包、云南的过桥米线、北京的烤鸭……各式各样的美食简直是应有尽有。中国的美食更加讲究精,精也就是精致,包括各种配菜、汤料,摆式都要精挑细选,精益求精,目的在于让人看到就胃口大开。搭配时要着重注意色彩,一般来说绿色是最招人喜爱的,所以配菜以绿色居多。所以说,中国的美食就好像工艺品,就算看着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不必说吃起来时那津津有味了。
说过美食,就再来看看我们美丽的乡村。乡村的美食是独具特色,毋庸置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地上投下的斑驳的树影,听着耳边清脆的蝉叫,地里的庄稼都整齐地排列着,随着风儿轻柔地舞动它们柔软的腰肢,翩翩起舞,自由潇洒。或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纵情奔跑,放肆歌唱,让心在天地间游走不受束缚。若是累了,便可以躺在草地上,看云卷云舒。傍晚,还能看到太阳散尽光辉后,依依不舍的落下。而且乡村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美丽的村民,这些淳朴善良的人们,辛勤劳动,用双手换取食物。他们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内心的美丽自是不必言说。虽然他们没有美丽的衣服,但他们有美丽的心灵。这也是一道乡村的美丽风景。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经过五千年的积累与沉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俗,具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国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中国的乡村,令人心旷神怡;中国的舞蹈,令人如痴如醉。
当吃和住都安排妥当了,就需要丰富我们的娱乐生活了。广场舞自是其中翘楚,简直火遍全国各地,大江南北。而且这个舞蹈不属于青年人,放眼望去,舞者的眼角都或多或少有几道鱼尾纹,头上也有些许银丝。这些不再年轻、不再貌美的人们,伴随着音乐舞动着自己的身躯,他们舞出了火的热烈、风的张扬和水的柔和,她们舞出了曾经的活力与青春,舞出了年少的勇气与内心的渴望。而且,广场舞可以锻炼身体,使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还能扩大他们的交友范围,总而言之,广场舞是一个火遍中国的娱乐活动。
中国的美丽有目共睹,名副其实,中国的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这是一个神秘的东方国度,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着人们去发现,揭开一层又一层的面纱,你才可以看到它神秘的面貌。
解析中国,这是一个浩大而又细致的工作,中华民族是一个神秘而又古老的国度,而我解析的中国,不过是它的冰山一角罢了。
食为家乡美
文/闲云野鹤
家乡,永远是我一生最为眷恋的土地,那土地也不管它有多么贫瘠,她依然是我一生中最美丽的记忆。我的家乡红城,曾经土得让外人直呼她乌兰大屯,可我却爱这称呼,这称呼让我倍感家乡的质朴、安逸、祥和。家乡,有着让我难以忘怀的山水草木和诸多的民俗风情,这当中,必然少不了家乡的美食美味了。
说起家乡的美食美味,无论吃遍天涯海角,都不能满足我的食欲;无论吃遍山珍海味,依然有饥肠辘辘之感。也许带有偏见之人会说,那是你吃当地饭菜习惯了。这有一定道理,也不全然。家常便饭那是习惯,而美味则不然,家乡的美味就像开在草原的野花,绽放着独自的芳香。因为家乡虽小,那美食美味的文化却源远流长,是我们祖辈流传下来的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已经流淌在我的血脉里了。所以热爱家乡的美食绝非单纯的习惯,这种眷恋家乡美食是缘自对它独特加工制作工艺而产生的色香味的依恋,是对家乡美食文化情感的依恋。
我的发小工作以后就离开了家乡到了通辽,按说地域差别并不大,可他们一家三口每次省亲回到家乡,亲朋好友相聚,点菜时他都特别交代点一盘锅包肉。开始我多有疑惑而不解,后来他妻子对我说,我们在通辽所有去过的饭店,都点过锅包肉,就是做不出来乌兰浩特饭店锅包肉那味道。她还说,在乌兰浩特,只要有点档次的饭点餐厅,那锅包肉就能让我吃到家乡的独特风味,才能满足我对锅包肉的食欲。后来我去外地特意尝试过,家乡的锅包肉,的确有它自己的风味,虽然从地域讲都是东北菜,可家乡久而久之流传的工艺自然就形成了狭义上的风格味道,这味道就留在了家乡人的舌尖上,留在了你的嗅觉里。
家乡的美食还有它独特的民族风味,因为家乡聚居着17个少数民族,这当中,印象最深的当然是蒙古族的美食美味。蒙古族风味美食如今已是红城最具特色的美食了。那烤全羊烤牛排能登上国宴大雅之堂的暂且不说,让我情有独钟的是蒙古馅饼。我第一次吃到蒙古馅饼,还是我在懵懵懂懂的少年时代,在乌兰大街赫赫有名的民族饭店吃到的。让我记忆如初的是那馅饼的皮,薄如蝉翼,透着外面的皮里面的馅清晰可见,仿佛水晶一般玲珑剔透,一张张叠罗在盘子里,十分诱人。用筷子挑起一张软软的柔柔的,咬上一口,嫩嫩的香香的,简直无法想象是怎么烙出来的。少年的美味初尝,那香味想起来似乎依然萦绕在我的口腔里,不可忘怀。
如今已入天命之年,工作学习去外地感受异域饮食的经历可谓颇丰,不管多么丰盛的饕餮宴会,留给我的大都是视觉的猎奇和刺激,无法满足我对家乡锅包肉、羊汤、蒙古馅饼如数家珍一样美食美味的渴望。
世上的美食
文/刘远贵
如果问什么是美食,不同的人,他们给出的答案必定是不同的。先不说面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山上长的、水里游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单就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基本味道来说,张三李四和王五,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已经是大相径庭。这就好像有人说“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不过,虽然人之看法各有不同,但稍加归纳便不难发现,这里其实都还是有着可供把握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看重食材和做工。认为不管什么东西,首要的是要食材好,好的食材加上好的做工,做出来的饭菜才香喷喷,食材和做工是美食形成的基本要素。美食家们坐而论道,很多情况下,其实也都是围绕着食材和做工来谈色、香、味和形、意、养。
由此不难看出,在以美食家为代表的多数人眼里,美食绝对是做出来的。
我承认美食是做出来的。再好的食材,如果没有“巧媳妇”蒸、煮、炖、炸,最终都只能算是一盘食物,毫无生气。但我同时又要强调,美食更是吃出来的。做出来的东西,是用来吃,而不是摆着让人看的。只有人们张开嘴巴去吃,吃过之后还赞不绝口,进而大家都能从中获得物质力量和精神安慰,这样的食物,方能称得上美食。
因此可以说,食物美不美,不单取决于胃口,还取决于心境和情感,从某种程度上说,心境和情感是我们进食时分享老天给我们亮出来的日和月、光与影。心境不好,再好的食物也食不甘味,吃进嘴里味同嚼蜡;心境好,粗茶淡饭也能把人吃得余味无穷、意味深长,吃得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所以人们都喜欢在良好的心境下进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很多时候不喜欢独食,而是喜欢共享。友人是生活里的一缕阳光,遇着好东西,与友人一起品尝,觥筹交错间,再无聊的日子也光芒四射了。可以想见,无论是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是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无不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切渴望,在他们眼里,没有友人的出现,再好的美酒也是白水一碗。
而亲情,更是胃口开合的总闸门。因此只要说到美食,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母亲做出来的饭菜,自然要把渴望的眼神深情地投向大年三十那个大家围坐一起、热气腾腾的晚上;而当亲人忧郁落泪,尤其是当父母老了,牙掉光了,再好的东西也不想吃的时候,过去那些我们津津乐道的美食,也都会化为云烟,变得索然无味。
吃的味道
文/阿成
通常说的美食,实际上是一个极模糊的概念。所谓美食,在不同人的嘴里会有不同的感觉。我总结了一下,其美味者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真正的美食,真正的美食就是指那些经过千锤百炼、千古流传、不断革新、反复研磨,被中国人普遍赞誉为美味的,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如八大菜系,即可称之为美食。
另一种美味,则是在吃一种理念。这与当事人的身份、生存环境、职业、经济状况有极大的关系。比如说,在吃理念的这些人当中,多是为了健身,为了延寿之目的,才坚持不懈地吃。久吃生情,故视之为尤物。可在我们来说,却是食之无味。然而这样的人在当今越来越多了,以在下为例,天天早上都要吃开水焯的芹菜和木耳。这东西太普通了,谈不上美味。但据说它有利于健康,才食之拟似美味也。
还有一类人的美味,因了家庭贫困,常常是入不敷出,眼下暂时还没有过上富庶的生活,故口中常年的寡淡。因此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多放油,多放肉,那就是美味。完全没有更多的讲究。对他们来说能吃鱼吃肉,便是绝大的美食了。
再有一种便是吃回忆了。即儿时曾经吃过的食品,如农村吃过的,比如捞饭,比如葱蘸酱,比如盐水煮虾,比如野菜,比如粗粮,这些都是在贫困年代时老百姓为了填饱肚子经常吃的一些食物。当此类人忽焉老大,生活的环境变了,地位提高了,收入上去了,吃鱼吃肉吃生猛海鲜,那是轻松一个动作,亦久之失情了。但是在他们的记忆当中,儿时吃的那些粗杂劣食,仍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记忆中,美轮美奂,如影相随。故而经常寻找一些粗粮、野菜,以及记忆中那些简陋的食品,一快口颐。这些根本称不上美食的东西,他们吃起来依旧是津津有味,且有十分的满足。
所以,对于美味的定义,实难给一个准确的定论。是啊,美味的基础,是感情、乡情和亲情的组合体哟。
食物的慰藉与哀愁
文/夏学军
我天生对吃没什么要求,简单朴素,裹腹而已。我认为花时间做一顿吃食,是很不“理智”的事情。身边有朋友为排解情绪而不停吃吃吃,我很不以为然——发泄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何必折磨那个每天辛苦工作的胃?有朋友就我寡淡的食欲发表感言:日子粗糙,生活没有激情,缺少生命的活力!我当然不认同,我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着呢!
当我终于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不用住单位宿舍以后,我尝试着让自己做做吃食,也不枉费我那设备齐全、装修精致的厨房。学会了做菜,总得显摆一下自己的厨艺吧,于是发微博广而告之:今晚好菜伺候,欢迎报名品尝,只取前三!朋友做“扶墙”状来了,饭毕美滋滋地剔着牙,然后口吐莲花般提出“整改建议”一二三,我凝神聆听,牢记在心。朋友对我的表现很是满意,而我,也在充满烟火气的饭菜里,觉得生活不错。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被我看得烂熟于心,因此也对我影响颇深,食物不光是裹腹和满足口腹之欲,它还承载着文化发展、社会变迁、生活态度、情感表达的功能,我开始理解食物在特定空间里特定的意义,就如我理解父母对那个我誓死想逃离的落后山村的不舍。喜欢读《红楼梦》,以前只爱看里面的美诗词,如今也关注里面关于美食的文字段落,曹雪芹把美食写得眼花缭乱,一道“茄鲞”繁缛至极,也极具诱惑,我甚至能透过纸面嗅到菜品的香气。
开始喜欢写美食的文字,喜欢作者笔下活色生香的日子,喜欢他们用美食表达情感的方式。某日深夜无眠,我晒了一张美食图在微博,并配文字若干:忽然很想回到遥远的山村,吃一碗母亲做的手擀面。没想到在深更半夜引起众多朋友留言,大家纷纷回忆起记忆中的美味,其中有一条留言深深打动了我:还记得围着母亲呆在厨房的日子,看着她摊煎饼、炸年糕、汆丸子,趁着母亲不注意,拿上一块放嘴里的窃喜,这份喜悦已经久违,那份滋味却长长久久地印在心间。
儿时养成的习惯,深入骨髓难以改变,心心念念中,该远走的滋味不会回来,失去了就失去了,如同那些旧时光,过去了就过去了,能留下记忆,已然不错。
神往城角桥
文/程佑清
出浠水县城往东30里地,有个神奇美妙的地方——城角桥村,弹丸之地、古韵景观、星罗棋布,见证历史繁华;时尚风貌、美不胜收,印证家园美景。是个走过、路过、不可错过游历的好地方。
先说古韵。独特的地理位置,交错的水系、茂密的森林、错落的村庄、向善的百姓、网状的小路,铸就了城角桥非凡的神奇。东西南北四水汇聚呈倒水之态。大桥、小桥、木桥、石桥纵横相连,融自然之景。始建于唐代岳庙“城角都殿”,历经沧桑,七毁七修。“万年台”,庙会会期必唱大戏成定律,其间人流如潮、商贾云集、市井繁荣。相传明万历年间,城角庙会开锣,适逢朝官周斗恒回乡省亲,落第才子钱贾,漂泊至浠。在《苏秦不中》中扮演苏秦,举动很不寻常。周斗恒找来问话,钱贾说明原委,周劝他赴浙江再考,果中状元。不料,周斗恒违反规制而命送黄泉,酿成悲喜剧,悲成千古冤案,喜成今古佳话,发人深省。更令人惊奇的是八大景观遗迹环绕城角。倒流河水、白石古井、龙王山寨、双龙斗嘴、仙羊过畈、燕子步梁、高庙山寺、太平石桥,每个景观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拙笔无法描述,只有见了、听了、看了,方觉呆了、傻了、醉了。
时序越千年,如今的城角桥环境净化、闲地绿化、村庄美化、村道亮化、布局优化。传承历史精华,唱响时代心声,文体广场、灯光球场、农家书屋、老年服务中心,一应俱全。月月塆塆起舞,年年处处飞歌,季季球场竞技,十月大戏连台。千人小村出百名大学生,村中毕老先生所创《鸿文楹联馆》被中国楹联学会命名为“中国楹联之家”,显露了厚重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依托大别山红色旅游线,发展特色农家乐美食文化,冬有冬笋、春有香椿、夏有夏果、秋有秋栗。小酒美食一饱肚腹,乐哉快耶。农家超市,对接城乡;土特产品,远销外地;八大遗迹,再展英姿;游历至此,乐不思蜀。
城角桥,山不高、水不深,地不阔、人多情。招来无数游人,或观景、或娱乐、或朝拜、或美食、或看戏,留下美好回忆,我心神往。
快递而来的故乡味道
文/王国梁
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人选择了就地过年。那天,我看同事小冯在微信上晒他母亲快递过来的腊肠。
小冯拍的照片上,足足两大兜腊肠,塑封得好好的。他写了几行字:“不得不佩服现在的快递速度,大前天我母亲赶制的腊肠,今天就到了我身边。闻到腊肠的味道,立即想起妈妈的味道,想起故乡的味道。不由想起小时候过年,母亲做腊肠,我跟在她的身后。母亲见我馋,总是让我吃第一口腊肠。那时候的年味儿,浓浓的……”
小冯此番大晒故乡味道,立即引起大家的兴趣,纷纷留言点赞。过了几分钟,小刘也晒出她家快递过来的年糕。“快递现在还在路上,预计明天到达,可是我现在已经迫不及待了。照片是我老妈拍的,我先借来一用。还别说,单看这照片,我都能闻到年糕那浓浓的、甜甜的味道。吃不到老妈的年糕,总觉得年没法过似的。还好有快递,就地过年,也能过出家的味道来……”
这些天里,就地过年的朋友们,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家乡的美味。我们中国人的年,很大一部分在舌尖上,毕竟民以食为天嘛。美食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有时候,无需语言,一顿美食足以表达最深厚的感情。母亲为归来的游子做一碗水饺,妻子为回家的丈夫下一碗面条,千言万语都浓缩在熟悉的味道里。
从另一个角度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味道是每个人挥之不去的记忆。无论你走多远,即使飞越万水千山,甚至是远涉重洋,故乡的味道都深深烙印在味蕾上。我们常说的“水土不服”,其实很大一部分是饮食习惯的不适应。当然,有的人在某一个地方生活久了,也会逐渐适应当地的饮食。但异乡的食物再美味,也不如故乡的味道来得自然亲切和舒服熨帖。你有过这种感受吗?在异地他乡突然吃到故乡的小吃,口味还很纯正。当美味滑上舌尖的那一刻,你一定会觉得有眼泪在不由自主往外涌,就像孩子突然见到母亲般,一种久违的温暖和幸福突然从天而降,那种巨大的喜悦让人情难自禁。
故乡的味道,是我们的味蕾上永远的眷恋。年深日久,已经成为了一种情结。难怪有人说如果不尝尝妈妈的味道,就觉得年没法过。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味依旧,每年我们都在美食的隆重仪式中把年过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
今年大部分人选择了就地过年,故乡的味道,通过快递的方式,先后抵达身边。想来这种方式也很神奇,一定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美食大派送。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段时间,祖国的八方美食一定在默默做着一场盛况空前的大交汇:南方的美食被快递到北方,北方的美食被快递到南方,东部的美食被快递到西部,西部的美食被快递到东部。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各种各样的美食一路辗转,跨过万水千山,奔着一份浓浓的惦念而去,传递着一份深深的牵挂。当美食抵达的时候,便又多了一种特殊的浓郁的美味。那里面的深情厚爱,足以慰藉每一个在外过年的游子。有故乡的味道在,心就安了,此心安处即是年。
快递而来的故乡味道,让我们品尝到了这个年别样的美味,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情怀。
悦人 悦心 悦生活
文/晓真
步入北国商城,立刻被高雅、时尚的气息围绕。宽敞明亮的大厅,服务人员甜美的微笑,令人心情舒畅。仰头看,一只只飞鸟盘旋而上,心中的烦恼也随之抛到云霄外,尽情享受北国商城带给我的美好休闲时光……
来到商城四层,各个专柜前的展示架吸引了我,近前观看,菊花品种的介绍,花的学名、习性,还有插图,旁边配以典雅的诗句,顿觉秋的味道蔓延,文艺气息弥漫开来。坐在休息区的沙发里,有唯美动听的乐曲陶醉我的耳朵;有斑驳的青翠绿意舒悦我的眼睛;有菊花、诗句滋养我的心灵……此刻,时间似乎从世界消失,填满身边所有空间的,就只有惬意,怡然的涟漪从心底荡漾开来,遍及全身,怎一个妙字了得!
打开手机,关注邢台北国商城微信,好似打开了百宝箱,生活助手、当下热门话题……我最关心的是北国举办的生活课堂活动。护肤美妆课堂,让你青春永驻,做一个美丽女人;服饰搭配课堂,教你着装技巧,做一个精致女人;美食课堂,上演美食盛宴,让你成为美食家。我最钟爱美食课堂,参加美食课堂,能了解先进厨具的使用、操作方法,能亲身体验美食制作的过程,还能品尝各种美食。大家虽不相识,但美食让我们有缘相聚,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心得体会,分享各自做菜的小诀窍,其乐融融。我收获了美食,收获了生活之道,更收获了朋友和快乐,真是一举多得!
啊!荧光夜跑!好啊,肯定又是一次全新体验!来北国总会有惊喜,有收获。起身,报名去……
北国商城是生活的调色板,不论你的生活是何色彩,经她调和,你的生活会多姿多彩,充满奇幻;北国商城是一面神奇的镜子,从中我们会看到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点滴快乐、感动、幸福;北国商城是生活里的乐园,在这里,她会帮你卸下肩上的生活重担,远离纷扰,放松疲倦的身体,享受一段轻松、悠然的生活时光。在这里,她会使你焦躁的心平静下来,清空内心的不快、烦恼,把欢愉、畅快植入心内,感受生活安然、多彩的一面。在这里,她会扩展你的生活天地,让你的生活充满文艺和时尚,处处有新奇。
北国商城,悦人,悦心,悦生活。
从来故乡连着胃
文/李丹崖
一想起故乡,我就胃疼。胃疼是因为胃空,胃空出来,像一个口袋,袋口向着故乡的方向,等着收纳故乡的美食。想家的人都是吃厌了异乡菜的饿老虎,想家的胃都是乾坤袋。
其实,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一个故乡的锅台上都有一两道叫得出名的美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在外面生活得久了,一是会想念故乡的人,这是心想;二是会想念故乡的美食,这是胃想。
故乡的徽菜自不用多说,单单是皖北市井里的小吃就足以撑爆你的胃。
那西关的牛肉馍,在平底锅里嗞嗞地浸着油香,用薄薄的一层面包起来一卷碎牛肉和粉丝,还有大量的中药香料,佐以葱花等,让牛肉馍在一反一正的熥与烹里,香色大振,如一轮冉冉在案头升起的太阳,切下一角来,剥开几枚大蒜瓣儿,就着吃,出奇的香。
那混杂了花生米、千张、海带丝和豆腐脑的辣汤,扑鼻的八角香,咸粥和豆腐脑分开放,是吃食界的黑白两道。这样的一碗辣汤,配上火烧鸡蛋饼,一度成为上班族们必选的早餐。
蔡澜先生说:吃的文化,是交朋友最好的武器。认知一个人,或是结交一个人,可以通过他周边的朋友,亲人,其实,还可以通过这个人故乡的美食。当你把一个人故乡的美食拿出来与之攀谈,你会发现这个人马上兴致来了,介绍美食,如数家珍,说着说着,胃口大开,心扉也就对你敞开了。这不能不算得上奇妙的交际方式,也是捷径。
对于陌生人的交往,若是在攀谈时出现了尴尬,不妨“讨教”一下他故乡的小吃,兴许一下子话匣子就被打开了。
正所谓,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一千道故乡的美食。一千个故乡,就有一千种味道。
想起故乡,我们也想起“故香”。
吃在北国
文/杨蕾
听朋友说北国开业了,我便迫不及待想去逛逛。不是因为我爱逛街,而是想尝尝北国的美食。作为“吃货”的我怎么能不第一时间去尝尝鲜呢?第一次来到北国,本身就对那些服饰或者珠宝没有太大的兴趣也不太敏感,所以我当然是直奔美味而去。
到了7楼,迎面就看到琳琅满目的美食简介。这下我的馋虫们可等不及了,但是朋友们都劝我,再看看,再看看,北国这么多好吃的,不差这一两家。于是我们就继续向美食深处进发。涮锅、烤肉、披萨、甜点……这些可都是我的最爱啊!我的胃怎么能支撑得住?于是,我们走到一家涮烤自助店门口的时候,我便说什么也不继续走了。我想:“不管好吃难吃,就是它了!”当我们正准备进店大吃一顿的时候,门口的服务员提醒我们,到店消费每人49元,团购39元,各大团购网站均有团购。一听这话,我们相视而笑,不约而同地拿出手机开始团购。团购之后,我们便开始享受美食了。席间,突然想到,原来吃饭的时候没有一家店会告诉客人店内可以团购,这是第一次有商家主动告诉我们团购更优惠。每人省下10元,6个人就是60元呢,让我觉得这里真的是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为顾客省钱。吃饭期间我们开心得大笑,谈天说地,好似在自己家里一样舒服。这顿饭吃得很愉快,没有服务员不冷不热的服务,没有嘈杂的环境,没有不合胃口的菜肴,让我们觉得自己就是这里的主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开怀畅饮。
现在和朋友出去吃饭,当他们让身为“吃货”的我推荐地方,我总会随口说出“去北国吧”,那里环境好,东西实惠便宜,服务也很好。渐渐地,我们已经成了北国的常客。在各家美味餐厅门口拿着手机团购的年轻人也是北国7楼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时候吃完饭觉得时间尚早,我们就溜溜达达地去楼上看个电影,一桶爆米花,一杯冷饮,别提多过瘾了。
北国是新的,初来乍到没有外乡人的感觉,对我们这些顾客的态度好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那么亲切,那么热情。
我在巫溪等你
文/施迎合
表妹静美丽端庄,性格泼辣,是个典型的重庆妹子。自从去年她嫁给一位巫溪帅哥成为巫溪媳妇后,隔三差五便在微信里对我说,到巫溪来撒,这里的烤鱼巴适惨了,保证让你吃了这回想下回。最后还抛下一句:“我在巫溪等你……”正因为静的这句话,一下子勾引起了我这个好吃狗对巫溪的向往。
说老实话,以前,对地处巴渝东北部的巫溪我知之甚少,只晓得位于大巴山麓大宁河畔,是巫文化的发源地,在地理坐标上为渝、陕、鄂三省交界,是中国地图之“鸡心脏”。再后来,又通过媒体报道不断知晓,巫溪美景同样了得,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宁厂古镇、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等等,自然风光旖旎,景色异彩纷呈,给纯净秀雅的巫溪平添了几多妩媚、几多神奇。当然,于我来说最具诱惑力的还是巫溪美食。
淋浴着2016春天的阳光,我驱车沿奉溪高速公路一路奔驰仅四个多小时就到了巫溪县城。见了在那里等着我的静,我开玩笑说:“在巫溪等到了撒,还不带我去品尝你吹嘘的那些地道巫溪美食……”三言两语的说笑间,我们来到被称为巫溪烤鱼一条街的巫溪县城漫滩路。但见长约一公里的街上,分布着大小数十家烤鱼店,店铺或富丽堂皇、或古朴典雅,木质招牌和红色旗幡交织出一缕缕最炫民族风,在不经意间撩动着我们的食欲。静静侧卧于街畔的大宁河则如碧水一潭,缓缓流淌不带潺潺声响,与我眼中群山环绕、韵味浓郁的巫溪小城一样,都是天然纯朴的模样。
在一家名为“烤鱼王”的店铺内落脚不久,随着一声响亮的“来罗——”的吆喝,一大盘金黄油亮的烤鱼就端上了桌。举筷一尝,果真是奇嫩无比,麻辣鲜香。与我吃过的万州烤鱼还真不一样。同桌的巫溪朋友娓娓而谈道:巫溪烤鱼源于大宁河边,距今已两千余年历史。古时,巫溪的宁厂古镇因盐而兴盛,紧靠大宁河,船运非常发达,不少人以当纤夫、船工为生。当时船工往下游运输货物,中途没什么吃的,饿了就向大宁河撒网捕鱼充饥。一日,一船工将随身携带的咸菜、豆豉加入鱼中,边烤边吃,味道竟然鲜美无比,此方法很快广为流传。加上巫溪以前是产盐地,鱼的保鲜和腌制又需要盐,这就为随时吃烤鱼提供了条件。如今,经过一代代巫溪人的发扬光大,巫溪烤鱼已拥有麻辣、酸菜、豆豉、渣辣子、葱香青花椒、仔姜等9个味型。其中,巫溪特色花椒鱼在2011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名菜,巫溪石板鱼在第五届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上被评为重庆名菜,成为巫溪美食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此时,已是下午。巫溪的阳光暖融融地斜照过来,给巫溪城蒙上一层金黄色的釉彩,像上古的浮雕一样生动。大宁河畔,那一排排烤鱼摊点的老板们已在忙碌起来。可以想象,待夕阳西下、灯火闪亮之时,劳累了一天的巫溪人相聚于此,临江听着溪流细语,隔岸观赏灯火阑珊,举着透明如琥珀的啤酒,吃着鲜嫩奇香的烤鱼、油炸土豆片儿,那该是一种何等壮观的景象!因静表妹一句“我在巫溪等你”的呼唤我来到了巫溪。我当会把一颗奔走的心安放在这儿,不仅仅是为那巫溪特有的美食,还有那些牵挂着我的山山水水——那大宁河的清澈,红池坝的花海,宁厂古镇盐的颗粒凝聚的巫巴文化,以及阴条岭原始丛林集聚、散落的巫溪纯正、上古之魂……
热闹的小街
文/郭飒飒
我喜欢我家门口的那条小街。
这条小街总是热闹非凡。一到夜晚,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像晶莹的珍珠,串满了整条街道。汽车缓缓地开着,喇叭声、叫卖声、谈话声……奏出了一曲动人的交响乐。一阵风吹过,马路两旁的树叶发出哗啦啦的声响,似乎也加入了这小街乐队之中。
要说这小街,最吸引我们小朋友的,绝对要属那里的好多美食了:晶莹透亮的糖葫芦、香喷喷的烤翅、酥脆的煎饼……各式风味小吃让人光看着就食指大动。如此美食还不能吸引你吗?那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商品吧,各式各样的衣服让你看得眼花缭乱,琳琅满目的小百货让你应接不暇,一些小型游乐器具更是小朋友们的天堂……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喜欢上了这条小街呢?
户部巷记
武昌汉阳门,有老街曰户部巷,以汉味小吃闻名于世。此地紧依长江码头,舟车络绎,商贾云集,人声鼎沸;此巷汇聚百年老店,精烹细调,色香俱全,经久不衰。
甲午秋月,余携友游户部巷,眼见巷口蹲伏两石狮,其后牌楼上书“户部巷”三字,两侧有匾诗云:“汉味早点米当先,户部巷里快热鲜。”仔细揣摩,茅塞顿开。汉味小吃,以米为本,劲爆热烈,酣畅淋漓。入得巷内,目之所及,皆为老式砖木房屋,但见白墙灰瓦、高脊飞檐、木雕窗棂、楹联门柱。巷不长,街亦窄,两边均是紧挨着的小食摊、小食店,品种繁多,琳琅满目,香气四溢。沿巷漫行,人头攒动,摩肩擦踵,寸步难移。
既来之,则食之。食之者谁?百年老店四季美、蔡林记矣!四季美汤包润滑爽口,蔡林记热干面地道纯正。排队等候良久,终见美味佳肴,乃狼吞虎咽,贪如饕餮。蔡林记门前铜像栩栩如生,神形兼备,妙趣横生,于肠胃消化大有裨益。且行且停,乐见老谦记豆丝、精武鸭脖、周黑鸭、陈记牛肉面、徐嫂糊汤粉、李桃烧麦、真味豆皮等更多名吃,辅之以黄牛肉饼、牛杂毛血旺、水果冷饮、油炸冰淇淋、烤串、臭豆腐,甚而至于山西肉夹馍、长沙火宫殿臭豆腐等,斯街斯巷既成品尝汉味小吃首选之地,亦成遍尝天下美食之所。
美食,文化滋生之源也。倘若你喜欢美食,还有比此地更好的选择乎?户部巷美食文化渊源流长,其美妙痴缠滋味诱惑着天南海北芸芸众生,绝对不是一个“吃”字就可以理解的,它里面所蕴涵的食文化,你得慢慢去品味才能得其一二。
是以记之。
趣味饼
文/武少华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做了一种饼,一家人都很喜欢,还夸张地说以前从没吃过如此美味。因为是一时兴起,才做出这道美食,所以,我称它为“趣味饼”。
一次做豆浆的时候,我放了黄豆、红豆和花生,豆浆喝完了,收拾豆浆机,闻着剩下的豆渣还有豆香味,禁不住尝了一口,真的还很香,还带有一种甜甜的味道,于是,我决定废物利用,拿它做成一种食物,说不定还是一道美食呢!
做什么呢?我想到在美食网上看到的色泽诱人、令人垂涎欲滴的各类小饼,何不尝试一下?
接下来,我用了白面、黄米面加上豆渣发酵,白面、黄米面和豆渣的比例分别为2∶1∶1,然后又把黑芝麻擀碎了,再加上点红糖,和匀当作馅料。当我用不粘锅把面饼烙出来时,想不到在家里受到空前的欢迎。色泽金黄,外脆内里松软,咬一口满是香甜味,令人食欲大增。面饼不大,比烧饼稍小些,中间夹红糖黑芝麻的馅,又香又甜。
一家人欢欢喜喜围在餐桌旁吃饭,小米粥,黄瓜豆腐丝、醋熘白菜帮、西葫芦炒肉片儿,外加刚出锅的“趣味饼”,家常的饭菜,全家却吃得舒服、熨帖,儿子大快朵颐。
一顿饭吃了5个小饼,这在以前是绝对没有的,还直说这真是幸福的美食,可见他对“趣味饼”的喜爱。
这次做“趣味饼”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我,后来,在没有豆渣时,我就加了玉米面,还曾用豆沙的馅料,做出来也是美味可口。
儿子对我说:“妈,你完全可以申请专利,开个美食店。”我当然知道他是开玩笑,但不妨碍我把“趣味饼”诱人的图片在微信朋友圈晒出来,并把做“趣味饼”的方法在亲朋好友中广而告之,几天后,有朋友在微信上对我竖起大拇指,还外带5个字“高,实在是高”,我不禁莞尔,没有分享美食,和朋友分享做美食的方法也是令人快乐的。
几种普通的食材,一次不经意的尝试,成就了一道美食。其实,厨房的每一种平常的食材只要你用心,都能做成不平常的美味,因为爱心是最好的烹饪调料。
咸冬蟹
文/雨凡
咸冬蟹,确切地说,是冬天与春天转换之际的一种美食。
多数令人念念不忘的美食,总是在不经意间,于无心插柳之时悄然而生。老家福建晋江的咸冬蟹,正是如此。
说起咸冬蟹,还得提到过年的事儿。
乡间过年,走家串户是必然的。家里来了客人,自然得好吃好喝地伺候着。蟹这一类美食,在小时候的生活中,是难得一尝的。唯有在过年前后,家里备上一些螃蟹,等来了贵客,它们就派上用场了。
那些年,家里的螃蟹,多数都进了客人们的肚子。螃蟹一端上桌,细心的母亲便会一一抓出来,剥掉蟹壳,将其余部分放在客人面前。一顿饭吃完,螃蟹被消灭得干干净净,连蟹腿都不剩,唯有一旁的蟹壳似乎在提醒着我们,刚才的客人经历了一番味蕾的绝佳享受。
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郁闷的。苦日子里头,蟹是如假包换的奢侈品,唯有贵客临门,饭桌上才会出现螃蟹。当然,孩子们还有另一种美食,就是咸冬蟹。
咸冬蟹,虽有个蟹字,但已经彻底与蟹肉无缘。正月里,家里客人来了一拨又一拨。一个正月过下来,蟹壳堆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将这些蟹壳撒上盐巴和调料,晒干,就成了咸冬蟹。
在冬天与春天交换之际,天气时冷时暖。吃晚饭时,饭桌上都会放一个小炉子。母亲把噙满蟹膏的蟹壳做成咸冬蟹后,每天晚饭时,拿出两三个蟹壳放在炉子上。等蟹壳渐渐热了,母亲就往每个壳里头打上两个鸡蛋。蟹膏的咸香、鸡蛋的蛋香,在炉火滋滋的烘烤下,飘溢在依旧带着寒气的空气中,令人食指大动。
这样的时光,对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来说,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父亲喜欢小酌几杯,抿一口酒,夹一筷子蟹膏煎蛋,脸上满是惬意和知足;而孩子们错过美味蟹肉的遗憾,在咸冬蟹上炉的那一刻,也终于得到了补偿。
无数个这样的夜晚,眼看着蟹壳里的鸡蛋和蟹膏越来越少,嘴巴不甜的我一反常态,一口一个地叫着父亲。父亲微醺的脸上满是笑意,禁不住我的叫唤,一筷又一筷地把鸡蛋往我口中送来,直至蟹壳都一干二净,我们意犹未尽。
如今,日子虽然好了,但在我们家中,吃螃蟹留蟹壳依旧是不变的习惯。小火炉虽然变成了烤肉架,但是不变的,仍是浓浓的温馨家常味。
我的半日美食之旅
文/陆佳艳
这个暑假,我来到了张家港的一家饭店——港城大牌档,饭店古典舒适的装修风格,让人感到宾至如归;饭店各式各样的招牌特色菜,更是让人垂涎欲滴。在这里,我们就要体验半日的美食之旅。
我参加的是包馄饨比赛。服务员阿姨准备好了包馄饨所需的材料,有馄饨皮子、肉馅。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开始!”我们便开始动起手来。首先,我小心翼翼地拿了一张馄饨皮子,把它平摊在我的手掌中,窄的一边朝前,宽的一边朝后。接着我用一个勺子挖了点馅,放在皮子窄的一边。注意,馅要放均匀,并且成条状。然后像包春卷那样,把短的一边向后卷,适当留点空间。将卷成筒形的皮子两边蘸点水捏紧,以防止在下锅时馄饨变成灌水馄饨,进而影响到馄饨的美味。最后我捏住皮子的两边角,用力一翻,一只圆滚滚、胖嘟嘟的馄饨就这样在我的手中诞生了。我用同样的方法又包了十只长相可爱的馄饨。我包的馄饨个个膘肥体壮,活像一只只胖嘟嘟的“金元宝”,可爱极了!看着自己的作品,我忍不住在心里激动了一下:“噢,真是太棒了,幸亏常常在家和妈妈一起包。这下我赢定了!”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的工夫,大家都把馄饨包好了。我虽然是信心满满,但还是禁不住用我的眼睛偷偷地去瞄了瞄前后左右同学都包得怎么样。
“裁判”让我们每个人把包好的馄饨仔细数数。我一个一个地认真数着我包的个数,最后,充满信心的我赢得了比赛。而实际上我们这些坐在位置上的小馋猫们哪管比赛不比赛,都早已是“口水流下三千尺”了,正在等着馄饨下锅呢。
在午餐时,我们还享受到了“港城大牌档’里的特色招牌菜,正吃得香呢。只听一声“馄饨好喽”,大家都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来盛馄饨。我们终于吃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像喝了蜜一样甜。
遭遇锣面
文/李龙年
向来,我为南方大米不如北方面食而费琢磨,而伤神,甚至自惭形秽。
譬如,延城曾有山西人于胜利街开了家山西餐馆,虽然欢呼者雀跃——包括我亦奔走相告,隔三差五便前往饕餮一番,然而,恐怕是缺乏信息传播,问津者终于寡,居然最终关闭。
然而,山西面食可是闻名天下:龙须面、一根面、饸饹面、小轮车刀削面……多达几百种;一场面食宴,惊艳天下人!故人们言:山西面食宴是“黄河烹饪文化之魂”;我就非常喜欢陕西的酸辣面、裤带面、鱼揪面……
延城山西餐馆的终于关闭,窃以为延城缺乏“食客”的专业精神。
关于面食的精美散文,海了去,别的不说,莫言就写了若干篇称道北方面食的美文,堪称雄文——莫言写了散文《吃相凶恶》,写了小说《粮食》,写了中长篇《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酒国》等等,都离不开“吃”。“吃”,成了莫言作品的关键密码。
面食原料也多: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品种也令人看花了眼——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北方人吃了一辈子,也吃不够、吃不尽、吃不厌!
咱南方呢,大米品种其实都差不了太多,无非就是粳米、糯米等等。因此,面对面食美食浩浩荡荡的阵势,南方大米美食有点儿像小媳妇,低眉顺眼,无声无息,至多在自家厨房里小声吆喝一两句,连老鼠都不一定能够听到。
然而,情况终于出现了:前些天的一回,我们南平烹饪协会在建瓯迪口一家酒店吃饭,虽然红烧竹鼠、油炸蜂蛹、家养老番鸭……等各色美食令人眼花缭乱,食窦大开;但是,一道主食却依然猛地让我吃了一惊:若面条,却韧性十足;似粉丝,却宽大长挑。吃起来,口感很好,绵柔且富有弹性,味道自然鲜美,不晓得厨师是用了何种方法烹制的?但我更感兴趣的是:此种美食名甚字谁?怎么此前从来不曾见过呢?连本土美食居然初次闻知,吾岂不是孤陋寡闻乎?
“锣面!”一个响亮的称呼跃入我的耳帘——主人如是告知。锣面者,米浆敷于锣状物具,再投入沸水,乃成锣面。
我细致品味锣面的精致美味:细腻、柔绵、软韧;兴许是用了家养老番鸭汤来捞制的?汤头鲜美至极,芬馥浓郁;而锣面与北方美食的区别在于,锣面也柔韧,也顺溜,也具弹性,但是锣面更因为软绵的品性,佐料汤头更易浸入锣面的内部,于是,锣面的鲜美更加深入,更加凸显,一下子抵达味蕾的深处,抵达食客的心灵!妙哉美哉!
是日傍晚,我们一干人随南平市烹饪协会吕会长,又于南山镇南粮酒店晚餐,再次遭遇锣面。与午餐锣面的烹饪不同,晚餐的锣面是汤面:老坛酸菜、鸡汤(抑或是猪脚熬制的高汤?),香、鲜、微辣、微酸,简直是提神,提升——强有力地提升饕餮美食的精神!
于是,我们也许从此可以在北方面食前保持那么一点儿矜持了:因为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