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老师文章

2022/12/16经典文章

老师文章(精选20篇)

这一路

文/消消

这一路,我毕业了,工作一年了,现在是工作的第二年。突然想写博客,想管理一个有自己的角落,自从普及了微信,好像就像朋友圈里面写的那样,人们都沉浸在智能手机里无法自拔,频繁的更新空间里的说说和朋友圈里的一些信息,却总是忘记停下来好好想一想,静一静人生应该怎么过。

工作的那一年,在学校除了想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以外,不想再过多参与其他的事情。我知道,自从没有反抗的接了学前班的语文,所有学校的一切黑暗就全都暴露在面前了,我终于懂得了我看事情到底有多简单,同事与同事之间的暗涌,每个人脸上的盖着表情的面具有多厚,人前人后完全就不是一个样。一年的平静就彻底打破了,想置身事外似乎是不可能了,你不找事儿,事儿也总会找你。我该怎么做才好呢?我知道我年轻,也知道自己年轻气盛,常常年轻气盛自负,会做出一些无法挽回的事情,可是面对有些事情,我觉得没必要让。不是我年轻气盛不顾后果,是没必对不公平的事情去低头。

现在回想这学期的工作,俨然没有了以前的热情,对校长,对学校的两个主任,对其他老师之间的一些微妙的暗涌,自身的排斥感越来越强烈,自身的情绪也时好时坏。就拿今天29岁那个谢老师打电话来,打个电话来给培训的我,仅仅就是为了告诉我赖老师在星期五那天下午我提前走一节之后说的话,其实没必要,我知不知道都无所谓的,反倒告诉我了,让我心里添堵。其实我倒很想分析一下谢老师的这种心理。怎么说呢,蛮年轻的,28岁左右的女性,刚刚有了宝宝,宝宝在她上班的时候是由她老公的姐姐在照顾着,下班一回去就得她带,面对没有一丝空间喘气的她,整天除了抱怨似乎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了。比如,她和主任之间的事情,其实一直以来是他们之间的事情,现在反倒把我拉进来拉到她的阵营,与领导做对抗,虽然没有明摆上,但是一看也是知道的了。有些她说的话确实不错,但是有些她说的话包括她的言行举止我全都不赞同,她这个人心口直快,什么事情她都是直说,但是也喜欢去猜测别人如何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再别人身上。与她相处久了,会容易受感染,所以我建议我自己,平时保持距离,有些话只听而不去讲,她抱怨是她的事情,我只管听而不言,久而久之觉得我无趣也就不会再说了;平时要出去,我自己有两条腿,就自己走出去买菜好了,人情不要欠太多,也不要和她站得太近,就统一战线就可以了。不过我赞成她说的,确实不能弱,你一弱别人就欺负你,你摆明自己的立场,争取自己的利益,扞卫自己的尊严,不一魅的让人揉捏,该有的态度还是得有,争取自己的权益。

赖老师,她只是生活艰苦条件下的可怜人,至于星期五那天她在我走后,说我有本事都不要坐那个主任的车,要是以后坐人家就会笑死我。这样的话,我只能同情她而已,太小看我。一辆车而已,那个主任不就多一辆车而已,他有车以来我坐他的车坐了多少次?可笑,至少上陆川我是一次都没有坐的,不是看不起也不是其他的,对我性格而言,麻烦别人的事情我从来不会去做,何况也只是一次车费的问题,有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只是有点惊讶她会说出这样的话语。平时就知道她说话尖刻、刻薄,没想到已经到这种程度了,心胸狭窄真是难呢,平时亏还见得她平易近人,果然是我太置身事外,看不透人了。其实应该从我向她借本一年级的书开始就应该有所察觉了,怕我抢了她的功吗?我不会做那样的事情。这一件一件事情的发生都让我看清楚了学校每个人的面孔,都能够一一分析出来了。

而校长呢,也就是个软柿子,说得难听点就是很会忽悠人,当然,当的了校长的人要是不会装傻充愣,事事计较肯定也不行,要懂得圆滑。可以圆滑我根本就学不会,我不开心就是不开心,会显示在脸上,也容易让别人看出我的情绪。毕竟年轻,我也懂,所以我应该适时的收敛表情,在所有老师面前,不再给他们看到我天真,不成熟的一面,而把自己武装起来,虽然很累,但是其实在办公室呆着,还不如在教室呆着,面对着同学们的脸还好。

星期五不下去了,给自己放一个长假,回去打好精神的给孩子们上课,对科室里的老师问好,这是基本的礼貌。能帮忙就帮忙,小忙都是小意思,但是涉及到工作的其他,要说话就得先安静的想清楚再说话,不带任何情绪,回答不上的保持沉默,不回答,听别人的抱怨左耳进右耳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议论其他老师的事情,做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个学期,然后在期末的事情提出下学期不带学前班,只要不带学前班,带哪个年级都用心的把工作做好。别人已经小看自己了,自己一直以来也确实自负,把这些别人的看不起化成动力,好好的考出去。

这一路,很多不如意,很多烦心事,要懂得自己化解,回家不再说学校的事情,不把工作的那些烦心事带回家,让妈妈担心让爸爸担心。面对其他同僚,不再向他们抱怨自个学校的事情,懂得妥善的处理。因为人的言会逐渐扩大,来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做自己,问心无愧就好。其他的,交给时间。

我知道自己在交际这一块很失败,但是不能因为自己失败,就对自己失望,我不会去弥补,因为没必要,能做的就是把这些全都化作自己的动力,当自己站到一定的高处,别人就会看重你了。好好扎实自己的基本功,比如,待会还要练书法。

离别,不舍

文/郝悦

这一周除了各项作业的收尾工作,就只剩下了离别的伤感,离开这个生活了半年的学校,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

周三一早,七年级的六个班同时开始英语和数学的模拟考,一方面让同学们适应一下考试的气氛,另一方面,也测试一下同学们的真实水平。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同学们埋头认真做题的身影,心里有太多太多的不舍。

这群天真的小孩,在我和他们相处的半年里,被他们的聪明的头脑征服过;被他们贴心的举动感动过;也被他们调皮的闹腾苦恼过,但是现在看来,这所有的一切,我与他们之间的一点一滴,一段一段的故事都是那么美好。不知道学生们是否会记得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爱笑的老师为他们带来过欢乐,但是对于我,我会永远记得这段难忘的时光,记得这些可爱、善良的孩子们。也许许多年后的某天,想起这段顶岗实习的日子,我会默默的笑一笑,纪念这段无声的岁月。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教室,希望它也可以照进每一位同学的心里。

刚来的时候,恨不得马上就实习结束,现在真的到了结束的时候了,却又是如此不舍。人,是不是就是这么纠结呢?一生中,我们要经历无数次的离别,而这,也可能就是其中的一次吧,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聚总会有离开的一天。

在唐邱中学实习的半年时间里,我学会了很多,也长大了很多。不仅在教学方面有了提高,同时,在与人的沟通交流方面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半年,虽然很忙很累,生活也很艰辛,但是内心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是无法取代的。感谢在我青春岁月里的这次实习,为我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三中午,七年级办公室的全体老师聚餐,一方面为了增进办公室老师们的感情,以后继续兢兢业业的工作,互相配合,另一方面,也为了给我践行。这半年,在七年级办公室这个大家庭里生活,各位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什么是互帮互助,什么是相互礼让,以及什么是为人师表和言传身教。总之,在各位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相信老师们教会我的这些道理会给我我在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大帮助,也会让我在教育教学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之,顶岗实习这段时间的所见所学会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而这段难忘的经历也会为我的青春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愿坐后面

文/卢兆盛

前几天,一位在京城一所名牌大学任教的中学同学回老家省亲,我们几个在县城的同学设宴小聚。谈起当年上学时的一件件往事,大家感概良多,而最令这位同学感概不已的一件事,便是高一时换座位。虽然时间过去30多年了,我们都已是年近五旬的半老头子,但,对这件事却都印象颇深。

开学大约一周后,本来坐在第三组第二排的这位同学居然向班主任提出换座位,要求换到最后一排,也就是倒数第一个座位。全班同学都感到莫名其妙,不可思议,我们几位与他玩得好的铁哥们更想不通,以为他哪根神经突然出了毛病,劝他不要做这样的傻事;班主任也是大吃一惊,摸摸他的脑门,眼睛瞪得老大,说:“没有发烧啊,开什么玩笑?”他说:“老师,我没病,我自愿的。”老师扔下一句话:“不要换,换了你会后悔的。”他说:“我绝不后悔,说到做到。”过了两天,座位还是没有换成,我们轮番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放弃这一打算,但他谢绝了大家的好意,又去找了几次班主任,班主任经不住他的缠磨,最终满足了他的要求。结果,这一坐就坐了两个年头,直至高中毕业考上大学。期间,班主任几次要把他换回到前面的座位,但,他都没有“领情”。

其实,这位同学当年的个头在全班同学中算是偏矮的,老师给他安排的座位,非常适中,可以说是恰如其分,但他却主动放弃了这样好的位子,坐到了几乎人人都不愿坐的最后一排。一般来说,坐最后一排的,通常都是高个子学生或学习成绩不好且大多吊儿郎当、老师难以管控的差生。这位同学天资很好,但好动,贪玩,上课喜欢搞点小动作,尽管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坐在前一二个座位,但成绩也仅是中等偏上。当初,我们做他的工作时,就追问过换座位的原因,诸如是不是因为怕坐前面吃粉笔灰和老师的口水多,是不是坐最后一排更方便做小动作,等等,但他都一一否定了,他给出的答案,让我们几个哥们又吃了一惊:坐在最后,离老师和黑板最远,只有集中全部注意力,才能听懂老师讲课的内容,而注意力都集中在听老师讲课,搞小动作的老毛病就可能会慢慢改掉。没想到他竟然想出这样既能戒除不良习惯又能提高学习成绩的办法,可谓一箭双雕。想法确实很新奇,很不错,但长期这样,他能坚持得下去吗?我们还是不大理解:要改掉老毛病,坐前面岂不更好?在老师眼皮底下,搞小动作不容易,看板书、听课更清楚。但,他既然铁定要这样做,大家也就拭目以待了。

这位同学果然是好样的,他真的按自己说的想的去做,而且全部做到了。他是我们全班高考分数最高、考上大学最好的“状元”,也是第一个考上研究生,第一个以访问学者身份出国深造并获得博士后学位的“海归”教授,他坐在全班的最后面,最终却走在了全班的最前面。可以说,他不仅是我们班的骄傲,也是我们母校的骄傲。他的成功,使大家彻底消除了当初的疑问。

此番聚会,我们忍不住问这位老同学,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做出了当初那个惊人且又非常“另类”的选择。他告诉大家,没有别的名堂,很简单,就是想考验一下自己的意志到底有多坚定多坚强,用现在时髦点的话说,就是看看自己究竟能不能挑战自己,能不能战胜自己。看来,他用了一个“苦肉计”,他的选择,无疑是大胆的,也是正确的。

的确,人活在世上,面临着很多选择,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志愿”的事情有难也有易,“自愿”两字可能好说不好做,“自愿”的包装下面或许还需要 “自我加压”,尤其是明知很难做到、做好的事情也要去做,那就要准备更多的付出,前提应该是看清看准,关键应该是贵在坚持。

书中有锦绣

文/王炜

人生中第一次买书的经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还小,偶然的一天有了一毛钱,是那种纸币,忘了钱咋来的,只记得我拿着钱,一溜烟地飞奔到卖小人书的商店,一手高举毛票,上气不接下气地喊:我……买小人书,我买小人书!

售货员阿姨笑着说,一毛钱买不来一本小人书,说着,她弯腰在柜台里,边翻腾边念:一毛五,一毛八,两毛……她每念一下,我就失望一次,终于,阿姨说:这本九分钱,我当时兴奋得快要喊出来了。

买到了书,我高兴极了,如获至宝,拿到学校,和小伙伴们头对头挤到一起,一页一页地翻看着,记得那本书描绘的是打渔人的故事。那时还小,识字不多,谁都不认识书名,看着大家看书时的高兴劲儿,我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感。

那时候的农村,并没有多少课外书可看,多是小人书,每人手里总有三五本的,谁要是还有哥哥姐姐们的小人书,数量能在十本以上,那会让我们羡慕嫉妒恨的,经常一本小人书能传遍全班级,直到看得书卷了角、脱了页,仍隔三岔五的一遍遍地继续看。

小学高年级时,班里有了“图书角”——在教室后面的角落摆张桌子,桌上放一个箱子,里边是我们自己筹集来的小人书,通常也就二三十本,供大家在课余时间阅读——这是我很幸福的一段读书时光。

村里每年唱大戏时,我读书的乐趣是远远大过看戏的。学校会放几天假,班主任让我们把图书角的小人书搬去戏园子摆书摊,看一本收费一分,收的钱用来买书,回回我都自告奋勇当摊主,我并不是想挣钱,而是能和其他摊主换书看。

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囫囵吞枣地读了《杨家将》《岳飞传》《景阳冈打虎》,读了《哪吒闹海》《白蛇传》,读了《水泊梁山瓦岗寨》,读了《智取华山》《上甘岭》,还有描绘城市生活的小人书。我知道了众多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知道了很多魅力无穷的神话故事,知道了城市有高楼大厦,有工厂和大烟囱,有飞驰在马路上的大小汽车;知道了狭小的书本和我们村子以外,还有个广阔而又美好的世界,让我日夜迷恋和向往,想着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走出农村,闯进那个世界做个城里人。

上完小学,识字也多了,我更加痴迷读书了,却有了一次“不幸”的读书遭际。

那时刚上初一,在一次数学课堂上,我偷看一本抗日题材的小说,深深陶醉于书中的我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走下讲台走向我的当儿,后面的同学用脚踢我屁股,想提醒我,但我太投入了,忘记是在课堂上,便随口吼他:踢我干啥!老师说:踢你,是要给你说,老师来了。我猛一抬头,老师已站在我跟前,她一把夺走了书,回讲台上继续讲课。那本书就放在讲桌上,那里放着的哪里是一本书呀,那好像是我的魂魄,远望着它,我脸颊发烧,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接下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黑板写满了,老师上上下下找不到板擦,就顺手拿起那本书,嚓嚓地擦起了黑板。我眼看着两张撕磨扯了的书页飘飘忽忽荡在了地上,我感觉那是我的魂魄轻飘飘地掉在了地上……

书是借一位学长的,书页已经泛黄,前后都少了十多页,故事内容无头无尾,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那本书的名字,但书中主人公——小土根这个名字,我记得很清。

后来,我用煤油灯的火焰烤热缠电线的黑色绝缘胶带,分别在页眉和页底处,正背双面粘上了断裂的两张书页。那时候,还没有透明胶带或者双面胶。我忐忑不安地去给学长还书,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啥也不接受,让我赔他一本同样的书。我上哪里找一本同样的书呀!最后,我谎称学校收钱,从家里要了一元钱,赔他了事。那时的一元钱,是可以吃两盘红烧肉的。当时,我恨那位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理解并原谅了她。课堂上不听讲,偷看小说,这是对老师辛勤劳动的极大的不尊重。

后来,上了初中和高中,学校都有阅览室,有很多的课外书可以读。尤其在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之余,我喜欢看《读者》《散文》《故事会》《散文选刊》《辽宁青年》《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期刊。大量的阅读,让我的作文成了课堂上读的范文。我的文字功底,基本上形成于那个时期。现在,我总开玩笑说,虽然大学没读中文专业,但我在高中阶段就读了“中文”专业。

那年高考结束后,等待结果的日子很是煎熬,我去了城市的建筑工地。七月天气炎热,还好有亲戚关照,知道我这细皮嫩肉的书生,干不来苦累的重活,便安排我“打砂纸”,就是将粉刷过的墙壁用砂纸打磨平整。这活在室内,太阳晒不着,相对轻松些,却很脏,往往一天下来,从头发、眉毛到脚脖子,全身里里外外都被汗水糊上了白粉,几乎就成了一个“雪人”。每天吃完晚饭后,我在工地上的水池子里洗掉糊在身上的腻子粉。晚上,睡进不透风不隔热的临时工棚,蚊子嘤嘤嗡嗡,汗臭脚臭气味熏人。夜半时分,工友的打鼾声、磨牙声、梦话声此起彼伏。

我恐惧住工棚,几乎夜夜失眠。有个工友小松,他和我一般大,初中辍学就干建筑工。他发现我也爱看书,就悄悄找来一块木板床,带着我爬上了一栋刚封顶的楼顶。他叫我每晚跟他都睡那儿。他言语极少,爱独自喝啤酒,几乎每晚都喝,边喝边看书,他只看金庸古龙路梁羽生的武侠小说。

楼顶有晚风,确实凉快些,也没有蚊子,我很感激他。有个晚上,我买来两瓶啤酒给他,他要我也喝,我不胜酒力,谢绝了。近前,塔吊上的大灯泡,每晚通明透亮。我俩也不说话,他喝着啤酒,就着武侠小说,我就着我的心事啃着书,我们互不干扰。这里,确实是夜读的绝佳之地,我每晚看书到深夜。

终于,盼到了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很巧,我的学校距我当时打工的建筑工地仅一站地儿。我经常站在宿舍楼顶,望向我睡过的那栋楼的方向,可一栋栋楼房鳞次栉比,我根本分不清它是哪一栋。我也希望能望见小松的身影,却从来没有望见过。

现在想来,从小到大,读书于我,如甘露滋养心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影响了我的为人处世和生活态度。尤其是前贤哲人勤奋刻苦的精神毅力、豁达睿智的思想境界,也无形中让我在迷茫困顿的时刻,坚定了积极的生活信念,使我咬紧牙关全力打拼,一步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现在,我家里有上千本书。亲友们都说我嗜书如命,但我最近想捐一些书给老家的村委会阅览室,或者老家学校的图书室。那里有很多喜欢读书的孩子,他们再不能像我当年一样没有书读。

因为我深知:书中有锦绣。

生命中的那些人

文/田吉文

人到中年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想起那些过往的人和事,在回忆里总是感到很温暖、祥和、美丽,昨天那些过往的美好记忆,就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一闪而过,在喟叹时光流失的同时,更多的是亲切、幸福和甜蜜,因为生命中的他或她就是你成长的路上曾经给过你提供帮助的人。

那年,高考落第的我怀着忧伤的心情来到商南县清油河中学复读,遇到了高三文科班的班主任陈金玉老师,他带文科班的语文课。1.8米个头的他显得很斯文,但待人和气,对待两个班的文科班学生语文课上遇到的问题总是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耐心细致解答。到哪里时间不长,由于我的语文成绩好,加之作文写的大受他的好评,所以很快就引起老师对我的重视,常把我的作文当做范文在班级讲评,还把两个班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让我讲怎样写好作文,他很善解人意,怕我在讲台上紧张出现“冷场”,给我说尽量做到平静心情,不要怯场,想好了一句话再说,说话时放缓语速,万一下一句话想不起来了就说慢一些,避免尴尬。按照老师的指点,我鼓起勇气走上讲台,顺利的完成了任务,然后在一片掌声中走下讲台,正是陈老师的鼓励让我较好的完成了任务,走向社会后许多场合我敢脱稿讲话与当年陈老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在铁峪铺中学,我有幸遇到了姚明山老师,和陈金玉老师一样他们都是当时在商洛师专学中文的,姚老师自费订阅的《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以及《中学生》杂志等都让我爱不释手,个子不高的他不苟言笑,话语少,看到我爱读书,就把房子的钥匙给我,好多个周末都是在他的办公室里看书度过的。记得学生灶上每天的两顿“糊汤”总是让在长身体又很饥饿的学生们排起老长的队伍,姚老师在好多时候都是让我拿他的饭票在老师灶上吃饭,我也很庆幸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里能吃上白面馍馍。记得当时老师的口粮也很有限,可是姚老师从不考虑他个人粮食是否够吃,总是让我去吃,就像对待自己的弟弟一样,以至于在多少年后想起来这些事时都让我感到很温暖。

高中时的数学老师彭世雄是60年代陕西师大毕业的,老高的个子,黑脸庞,很严肃,数学课讲得好在学校是出了名的,老师和学生都很尊重他也很惧怕他,可是我的数学课老是成绩不太好,也没有少受到彭老师的批评,时间长了我到是喜欢上他了,不怕他了,原因是每次他批评我总是循循善诱,耐心的给我讲出错误的原因,让我听会。有一次数学作业又出现错误了,他就不厌其烦的来到我的座位旁给我讲,直到我听懂了为止,末了就说作文都写的都那么好,怎么数学就学不好呢?记住了他的这句话我就很努力的学数学。有一年夏天师母在学校分给的小房子里做的凉面,是拿电风扇吹的,我美美的吃了一顿,口齿生津,满嘴留香,现在想起来都很幸福。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多少年后,当我来到和老师一同居住的县城时,安顿好了之后连忙去打听老师时,得知彭老师已经在三年前去世了,听到这些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刷刷落下……斯人已去,音容长存,彭世雄老师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间。

人生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只有在失去它的时候,我们才知道珍贵,就像我和三位恩师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更像日夜漂流不息的丹江一样常存在我记忆的深处,陈金玉、姚明山、彭世雄三位老师就像他们的名字一样,多少年后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变成一个美丽的故事和传说,这就是教师职业的高尚、崇高和伟大。

崩溃的夜晚

文/何竞

白天,她看起来和学校里任何一个老师都没什么两样。

“5·12”汶川大地震后,北川中学的师生迁徙到了绵阳,在长虹培训中心,建起了他们的临时学校,几十顶帐篷下面,住着刚从惊恐中挣扎着走来的学生,白天,她和老师们会一遍遍在帐篷与帐篷之间穿行,看看“孩子们”好不好,有什么要求。

夜晚来临了,她忽然崩溃了。

她坐在旗杆下,上面飘摇的三面旗帜,黄昏时分都已被学生收下来,叠好,准备明早再升,现在,她头顶是空荡荡的,坐着的水泥台也是,她抱着膝盖呜呜哭时,仿佛给自己织了一个“结界”,方圆十米,抬起了不少眼睛,透过黑漆漆的夜,看向哭泣的她,但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安慰。

校长愁苦着一张脸走过来,叹口气,竟将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你们志愿者白天和黄老师聊过,你去劝劝,她可能会听吧。”我望望旗杆下的黄老师,又看看校长。他告诉了我黄老师何以至此:在5月12号那天,黄老师唯一的女儿被压在了废墟下,她晓得女儿是救不出来了,当时很乱,学生惊恐失措,她作为带队老师,不能耽误,带着一队学生,连夜从北川走到了绵阳。她在路上一滴泪都没落,一直小心照看和安慰着学生,给他们打气。到了这里,她白天也笑呵呵的,但我们都看出来了,她不对头啊,不哭,是不对头的……

校长的话,我听懂了:黄老师太需要一场眼泪了,她在白天的坚强,如同一副铠甲,沉重地穿在身上,她实在太累了,再不脱下,再不释放,可能真的要“不对头”了。

我走过去,感受着黄老师的哭声,她筑了一堵高墙,将自己困在里面。我硬着头皮闯过去,想象中墙倒砖跌,轰然落地,我尴尬地站在她身边,就在靠近她的刹那,意识到自己失去了语言的力量。

我能对她说什么呢?当年我还不是一个母亲,但我忽然就懂得了一个母亲的心肠,她女儿压在乱砖碎石之下,她是多想用自己一双手,刨出孩子小小的身体,再抱一抱她,在人间,母女一场,她竟连女儿最后一面都见不到,便带着学生转身离开废墟。她有多恼恨自己啊,在这无星也无月的夜里,她忽然就爆发了心中所有的创痛和委屈。

语言,对此刻的她来说,该是多么苍白无力。我甚至因为自己冒冒失失的闯入而后悔了,但指尖已触到她肩膀。说句公道话,她哭声其实并不大,将悲怆都压抑着,肩膀猛烈地耸动,身体折起来,脸埋在下面,沉闷的哭声,仿若从地底传出。

我在触到她肩膀时,心底一酸,仿佛她将千钧的伤痛,也转移到我手上,接下来的事,容不得我细细思考或者选择,一切都循着本能行事:我坐下来,抱住她的肩,她的每一次抽搐,每一声哀哭,都从她的身体,传递到了我的身体。很快,我的脸上也湿漉漉冰凉凉地排满了眼泪。

我哭着,为她不再归来的孩子,为她咬碎牙齿担责的坚强与勇毅,上天有时何其残忍,要将美好撕裂,毁掉幸福,谁有能力去一一抵挡命运的不堪?在生与死的边缘,她放弃去当一个悲痛欲绝的母亲,和当时北川废墟上无数母亲做的那样,她们明知自己孩子已亡故,还是去刨,去挖,去掘,十个指头血迹斑斑,眼睛流不下泪,流下的是殷殷的血。她何尝不想如此?但她除了是母亲,还是一个老师,她选择了后者,从此欠下对女儿的债,永生永世不得偿还。

愧疚压垮了她,她如何能原谅自己?

那么,就哭吧,让我们一起用泪水去洗刷那些悲痛欲绝,那些永恒遗憾,她的身体是一张悲伤的弓,只能在黑夜弹出哀绝的调子,细碎而绵密的哭声,如果能抵达天堂,她会不顾一切冲到天堂的入口,去找寻自己小小的女儿,再给孩子一个亏欠的拥抱,牵着孩子软软的小手,交到天使手里。如果能做到,她愿意上天下地,愿意放弃一切。

可是,她什么都做不到。那么,就让我们哭吧,愿生者释放,死者安息。哭完之后,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天。

父亲老了

文/俞东升

“父亲节”到了,早已成为“父亲”的我,回家看望了自己的八十岁的老父亲。回来之后,心头弥漫着一种莫名的忧郁,久久难以释怀,我真切地意识到,父亲老了!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觉到父亲老了,一个月没见面,他突然一改以前那种快乐的性情,见了我们回家,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满脸喜气洋洋的,问长问短的,而是愣在那里,我问一句,他答一句,像个腼腆的小学生。说真的,父亲的这种状况我还真的不太适应,觉得老头好像突然对我们疏远了,不再关心我们了。可是,这是不可能的。耄耋之年的父亲,他的这种木然神情,肯定是衰老的征兆。

我懊悔,自己原来并不太理解父亲。小时候他对我们管束很紧,甚至于太严厉,太不近人情,我们非常怕他,只要听到他的脚步声,淘气吵闹的我们立刻会消停下来,安静下来。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精神状态一直很好,精力充沛,简直可以用“生龙活虎”一词来形容他。当年,父亲在偏远乡村的一所小学当老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父亲的学校只有一位老师,父亲既是校长,又是主任,既是语文老师,又是数学老师,既是教学人员,又是后勤工人,工作可谓繁重,生活可谓清苦。可那时父亲身体倍儿棒,除了上课,还带学生劳动,带学生上体育课。儿时的我,看到父亲跳高跳远,他那一跃而起的身姿,让在场的同学欢呼雀跃,纷纷为他们的老师击掌点赞。

眨眼间,父亲老了,老得突如其来,老得毋庸置疑。衰老是自然规律,是谁也无法逃避、无法抗拒的。关键是,我们下一代要多多体贴父亲,多多照顾父亲,让父亲的晚年,天天都有好心情,时时都有幸福感。

为谁温馨为谁忧

文/老吴所求

又快到教师节了,我不禁想起去年过教师节的情景。

尽管晚休的电铃扯着嗓门声嘶力竭地驱赶着校园的兴奋和聒噪,但是对于刚收假返校的少男少女们来说,他们并没有使校园迅速恢复老师们所期待的平静。推门声、水龙头下的浣衣放水声、断断续续的歌声、室外溜达的学生的唧唧喳喳的私语,使星夜笼罩下的校园增添了几许松散和无序。

也许是开学伊始一切尚未步入正轨,也许今天是一个本该如此的特殊的日子。

是的,又是一个教师节了。

当我伏案灯下时,几个学生叩开了办公室的门,齐刷刷地站在我面前诡秘地笑。他们变魔术似的将一大提礼品高举在我的眼前。见我一脸不知所措的尴尬慌乱,弟子们倒满脸的从容和城府,七嘴八舌地轻轻松松地说笑起来了。

“X老师,节日快乐!这点小意思略表寸心,不成敬意,还望老师笑纳。”“嗨,X老师,都什么时代了,如今都兴这个啦。”“放心吧X老师,我们这不是行贿,是尊师。拜拜!”

没有心灵之间的沟通和碰撞,甚至没有一两句朴实的家常和幽默的玩笑。都走了,我的学生都走了。蹲在桌上的这一大堆刺眼的礼物似乎在讥我轻我笑我贱我,让我不敢正视。

夜深沉,风乍起。操场上,踽踽孑行的我久久沉思。

那是第一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的一个风和日朗的正午,当我跨进教室的时候,我惊异地发现讲台上摆着一个大竹筒,竹筒里插满了一簇黄白相间的叫不出名儿的野花,是少男少女们从山坡野洼采来的。透着淡淡幽香的花丛中夹有一个浸透稚气的字迹工整的小纸条:“老师,在您的第一个神圣节日到来之际,请接收(受)我们真诚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节日快乐!”晚上,我又从几个学生的作业簿中得到了同学们有心献上的一片片馨香的红叶和一张张素淡的自制贺卡。 我的心无比地满足和温暖。这一份份朴素而又特别的节日礼物有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童心,它顿使我如此深刻而又具体地感受到“平平淡淡最是真”的内蕴。身为人师的我从心底漾起一种未曾有过的幸福温情和融融暖意。

可是,可是现在呢?如今我的这一茬学生的确聪明多了早熟多了老练多了也开放多了。然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失去了原本不该失去的纯朴自然的天性、活泼浪漫的灵气和洁白无瑕的童心。一种莫名的失落和悲凉涌上我的心头。我觉得,如今我的学生有如天空中那一只只断线的风筝,正在渐行渐远地离我而去,离我远去……

此时,秋风掠过岑寂的校园,树叶沙沙作响,时而如亢奋高昂的交响曲,时而似凄恻悲怆的独奏。我的心很沉很重。这些年来,我们苦口婆心、煞有介事地固执而又自信地以为把太阳底下这最圣洁的事业干得有板有眼、得心应手,却全然不知自己尚未真正走进这些少男少女们心灵的一隅,更是忽略了他们刚刚扯起的心旌在滚滚红尘中,也会渐渐染上世俗的污垢而让他们变得油腔滑调世故圆滑甚至玩世不恭。

那么,迫在眉睫的还是勇敢地肩负起我们的担子,走好前面的路吧,为了孩子们心灵中那一片明澈的天空和脚底下那一方圣洁的净土!

又快到教师节了,我不禁忆起第一次过教师节的情景……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

文/赖雅清

时间匆匆,许多往事让我挥之不去,其中让我最后悔的一件事是我冤枉了别人。

记得,那是我读三年级时的一个自习课,语文老师叫我过去拿作业回来发,我回到教室后发现我的笔不见了。突然,我看到班长高诗雨手上的笔跟我的一模一样,我便问她:“高诗雨,是不是你拿了我的笔?”她说:“没有呀!”我说:“不可能,明明就是你拿了我的笔,快还给我。”她气红了脸:“我没拿你的笔,这是我的。”我气

得直跺脚说:“就是你偷了我的笔,还不承认。”“我没有,真的没有,我发誓。”“光天化日之下有人偷东西,还不诚实。”她气哭了说:“我没有,我真的没有。”

旁边的同学们见我们在争吵,也七嘴八舌地跟着起哄了:“她不诚实。”“老师还选她做班长,真是笑死人了。”“对啊,班长偷东西,太不像话了。”听到同学们的话后,我更加确认是她趁我去拿作业本的时候偷了我的笔。

我再一次问她:“快,把笔还给我!”“我没有拿你的笔,这支笔是我的。”这时,老师来了,我赶紧把事情告诉了老师,老师听了笑眯眯地说:“雅清,刚刚你去级室拿作业本的时候,把笔漏在老师的办公桌上了,你看是不是你的?”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是我的笔。

我拿回了我的笔,愧疚地看着高诗雨,心想:我应该向她道歉。于是,我红着脸走到她的面前拉着她的手说:“诗雨,对不起,我错怪你了,让你受委屈了。”她抬起头说:“没关系,我们还是好朋友。”我听了开心地笑了。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后悔。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没有搞清事情的经过之前不能随便去怀疑别人,不然别人会很伤心。

说拜年

文/马俊华

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除了年三十那顿一年中最隆重的团圆饭之后,还有穿上新衣服到处去串门拜年的欢喜。

正月初一吃过早饭,穿上母亲准备的新衣服,我便小跑着去要好的小伙伴家拜年了。进了门,先给大人们鞠躬行礼,向大爷大娘叔叔婶婶们问一声:“过年好!”长辈们一准会乐乐呵呵地回上一句“好!好!”然后拿出一块水果糖塞到我手里。此时,我通常会故作推辞,然后再红着脸小心地攥在手里。之后,也不停留就赶紧去另一家,这时候便可以与这家的小伙伴结伴同行了。东家走西家串,一会儿的功夫,小衣兜里的糖果就装了不少。

到了小学三四年级,拜年又有了新去处,找上两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去老师家拜年。老师很热情,给我们让坐,拿出糖和瓜子招待我们,通常还会问上一句:作业写完了没?毕竟长大些了,去街坊邻居、长辈家拜年,大人与我们的对话也多了些,问问家里过年的情况,玩了什么,吃了什么……大人们也都互相串门拜年,但不像我们这帮孩子那么起大早,多会在算计着对方已吃过早饭,收拾停当了才去,大家都是朴实的农民,到哪家,盘腿炕上坐,卷起老旱烟,沏上浓茶,唠上家常嗑。1979年,哥哥参军入伍。那年春节,农场的领导们来家慰问军属给爸妈拜年,秧歌队在我家门前扭了好一阵子,送上了猪肉之类的慰问品,那年春节全家都觉得无尚荣光。

我上高中是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标志性的大件——电视机搬回了家。虽说只是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但能在除夕看上春晚已经是那年春节的头等大事。吃罢年夜饭,一家人守在电视机旁,直到那首令人回味的《难忘今宵》响起。正月初一的拜年也学着大人的样子,估计对方家里已收拾妥当才起身。拜年时,规规矩矩地坐上一会儿,前一天的春晚是主要话题,大家讨论着小品中的经典对白,欢声笑语。街坊邻居大人来家给父母拜年要更晚一些,不和孩子们争先抢早,他们的话题多是来年的生产。

上大学时,拜年的感觉又不同了,因为我是家乡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是当时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去老师家拜年,老师乐得合不拢嘴,不停地询问我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到邻居家拜年,长辈们也为我高兴,记得一位邻居大娘,看我来拜年,连忙把土炕扫了又扫,拉着我让炕上坐,回忆着去年拜年的情景。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城关镇当教师,春节拜年又和农村不一样了。通常只去几位年龄大些的同事家拜年。邻居间的走动也不多,多是路上遇见问候一声。我的学生们会三五成群地来家里拜年,我也像当年我的老师一样热情地和同学们说笑,其乐融融。

后来,固定电话进入了家庭,亲朋好友用电话拜年,拉近了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之间的距离。手机普及后,又增加了短信拜年,从年三十上午开始,各种拜年的短信就开始发个不停。我的拜年短信基本上都是原创的,多是按照古体诗的形式把祝福的心意表达出来。我还曾受朋友之托帮他编写过好几年的拜年短信,当然这都是在年三十之前。现在最时髦的是微信拜年,不但可以用汉字、语音,而且还可以搭配上各种表情包和动漫效果,既新颖喜庆又诙谐幽默。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拜年的形式也在变化,但不变的永远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亲朋好友间真挚的祝福!

献给我最美丽的老师

风将时间吹过,只剩下荒草在地上,挥舞着。

雨将时间淋过,只剩下荒山在半空,呆滞着。

光将时间照过,只剩下月亮在上空,想念着。

我们度过的日子犹如山雨过后的清晨,明亮清爽。

我们度过的日子犹如奔腾的骏马,快乐地跑着。

我们度过的日子犹如彩虹一般,五彩绚丽。

你的无私奉献,让我感到一丝微凉。

你的正义审判,让我感到一丝阳光。

你的乐观幽默,让我感到一丝希望。

千千万万的一丝一丝,让我快乐成长。

我得知这个消息后

心里很难过。

也许我流了一滴泪,也许吧。

我的心如刀割,无法忍受,无法忘记。

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

我在队伍的最后,你突然对我说:你叫什么名字

我在消防通道,看到你那严肃的脸,你亲切地叫我190

天空已经暗了,深深的感恩永远在我心中回荡

你的笑容,责骂,教诲

为你鞠躬!

谢谢你们!

天蓝蓝

蓝,你终于来了,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你灿烂的笑容弥漫着我博客的空间,犹如冬日的暖阳,映照着我早已为你而灿烂的情怀。天不在高,有蓝就行。我决定不要天高,不要云淡,我要天蓝蓝!“天蓝蓝,秋草香,是心中的天堂。谁把思念,化一双翅膀,敞开你胸膛,寻找传说的愿望。”我想起了曾经少年时与你的相遇,那也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你那一抹灵气的微笑,绯红一片,终生难忘。

那是一个清秋的早晨,凉风微微,柔和的阳光透过金凤树细美的树叶斜照在校道上。我推着车,急匆匆的往课室那边赶,心里想着,我已经是高二了,要多一点心思来学习才行。突然,前面有个女生转过头来,朝我打招呼,微微一笑,我心为之一震,哇,好美的人儿啊,只见阳光洒在你那清纯的脸颊上,闪着绯红,水灵灵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微微的荡着秋波,充满灵气的微笑,深深的将我吸引。我赶紧回回神,回你一个不甚自然的微笑,算是打招呼认识了。原来你就是蓝,我的新同学,我们重新分班后文科班的班长。这一次的相逢,是爱恋的开始,这一次的微笑,是上天刻意安排的序幕。从此,你一切的美,左右着我的视线,成了我梦中甜美的回忆;你一切的灵气,令我如痴如醉,成了我高中混沌生活的星星点灯;你努力的身影,你优秀的一切,都成了我的动力,我的加油站,我的蓝天和白云;我对你一见钟情,我爱上了你,我的情怀为你而灿烂,为你而痴狂。你成了我日记本里面的主角,在私密的本子里,我想象着,我幻想着,我期待着,我誓言着纵使世上有万紫千红,我只求与你共度一世红尘。

然而,现实的高中生活是紧张而匆忙的,高考的指挥棒和狭窄的独木桥左右着我们每天每时每刻的思考和决定,老师会每天督促我们保守我们萌动的心,去追逐高考的理想大学。课室里,黑板报,到处都是激励我们奋发的大字报,一种时不我待,策马扬鞭的学习氛围熏陶着我们这一群花季雨季的少年。本该生动、活泼、热烈、动情、怀春的青春岁月,却因高考变得暮霭沉沉,沉静紧张、甚至恐怖。

如此的现实,无形的压力,我只能听从老师的谆谆教导,保守萌动的内心,将对你的爱恋暗暗的深藏,深藏,深藏到可能你都没有一丝一缕、一丁一点感觉。直至自我感慨我有做特务的素质,我潜伏的功力是如此的深厚!当时,你是40号,我是43号,我就坐在你的后面不远的地方。每天上课我总能欣赏到你那细腻飘柔而又飘逸长发,那柔美的秀发,如跳动的舞者,可爱、楚楚动人。当我听课走神开小差时,我会期待你回眸一笑,对我展现你羞答答的绯红的的笑容,哈哈,可是从未如愿。我想当年教我们的那些老师,上课也应该是一种享受吧。因为聚天下英才而教着,是做老师最大最美的心愿。老师们天天上课都可以看到你那水灵灵的眼睛,渴望知识的眼神,明亮透彻,闪着光芒,还有时不时会心的一笑,肯定美极了。你学习时是认真的,特别的认真,聚精会神的听课,忽而专注做笔记,忽而思考或有所得。那时的我每天就这样找寻着你亮丽的身影,期待着与你心有灵犀的对视与微笑。我默默的爱恋着你,没有想到竟然成了习惯。当暗恋成为一种习惯,用我弟的表达那就是 “悲催啊”!

蓝,心中有你的日子,天总是很蓝很蓝的,天蓝蓝。

老师脚下的半包烟

文/黄健

上高中时,因为好奇和刺激,我学会了抽烟。

白天不敢抽,怕被老师逮着,只有等晚上宿舍熄了灯、生活管理员查房过后,偷偷地抽。每次抽完,我都会把剩下的香烟塞到被子的夹层里,小心地藏好。庆幸的是,一年来,我抽烟从来没有被老师发现。

高二的时候,我生了一场病,需要住院治疗。父亲由班主任薛老师陪同,到宿舍替我取行李。我的床位在上铺,当父亲踮着脚把被子从床上拽下来的时候,“啪”的一声,一把梳子和一包香烟同时掉在地上。“什么东西掉了?”当父亲弯下腰在地上找寻时,薛老师已经用一只大脚把香烟严严地踩住。“是把梳子。”薛老师捡起梳子,递给了父亲。

两个月之后,大病初愈的我回到了学校。当我到薛老师办公室销完假准备离开的时候,薛老师叫住了我:“你什么时候学会抽烟的?”薛老师出其不意的提问让我一惊,我很快镇定下来,反正没有真凭实据,能抵赖就抵赖吧。“没有啊!薛老师,我不会抽烟的。”“你真的没抽过?那这包烟是怎么来的?”薛老师从抽屉里拿出半包烟,正是我常抽的“红梅”,我的脸“唰”地一下红了。

薛老师示意我坐下,向我讲述了发生在宿舍里的那一幕。“你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为了供你上学,差不多要砸锅卖铁了。如果知道你不学好,你的父母不知道会有多难过呢?”薛老师一直用犀利的目光盯着我,让我如坐针毡。更让我害怕的是,不知道学校会怎么处分我。

薛老师像是看出了我的心事,拍拍我的肩,说:“这件事我会替你保密的,相信你也不会让我失望。”我感激地看着薛老师,郑重地点了点头。

从那天起,我像变了一个人,再也没有抽过烟,学习也变得刻苦了。再后来,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自己向往的大学。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了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了风平浪静。宽容胜过批评千倍万倍,宽容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心灵之门打开了,再要求做些什么又有何难?

龙头寨的荣誉村民

文/老高

题记:龙头寨村民大会决议:邀请高排长、高老师、高书记为村史馆剪彩,为三人颁发荣誉村民证书。

高排长
1955年底。
夜黑凤高,平叛剿匪小分队在蛇形般的山道上艰难前进。
走在队伍前面的高排长回想着营长战前动员的话。凉山开展民主改革后,为了尽可能的照顾彝族上层,改革是以和平协商的方式进行的。但一些反动奴隶主为了自身的利益,反对民主改革,仇恨人民政府,发动武装叛乱……
高排长奉命率领小分队直插龙头寨侦察敌情,切断叛匪“沙老虎”的对外联络。
沙沙沙的脚步声中,刚刚入伍的彝族战士海龙说,“沙老虎”的手下都像狼一样,碉楼有天高,大家要小心一点儿。
高排长笑了笑,拍着海龙的肩膀说,“沙老虎”凶得过蒋介石吗?为了龙头寨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解放军一定把他的狗头砍下来。
天蒙蒙亮,队伍到了龙头寨。
高排长命令战士们分头设卡,封锁所有道路后,带着海龙在碉楼前侦察敌情。也许是初次参加战斗紧张,海龙的枪不慎走火。
枪声撕破黎明的寂静,碉楼上随即燃起火把。匪徒忙乱地射击,子弹“吱儿吱儿”地飞。“沙老虎”躲在碉楼射击孔前狼嚎般的狂叫,弟兄们,打死一个红汉人赏10坨银子,用火箭烧死他们!
匪徒射出火箭引燃野草,高排长边还击边拉着海龙撤退。众匪徒“哦哦”地嚎叫着追上来。
海龙被匪徒击中左腿,颤抖着倒在地上。高排长一把将他拉过来,背着向前跑。
在火烧眉毛的时刻,激昂的冲锋号响起,营长率领大部队冲上来。根据高排长提供的情报,经过激战,终于消灭叛匪,把匪首“沙老虎”送进阎王殿。

高老师
1980年9月中旬。
龙头湖波光粼粼,夕阳在湖面上架起一座金桥,高高的龙头山倒映水中,山水相连。枝繁叶茂的黄葛树上,鸟儿婉啭歌唱。
高老师收回目光,长长地叹气。
怀揣初为人师的梦想,刚从师范校毕业的他来到龙头寨教学点当“娃娃王”。尽管他对困难作了各种想象,从心理上准备了挑战艰难险阻的预设方案,但“学校”的现状还是让他只想立刻逃离。
这不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只是一座年久失修布满弹孔的碉楼。底层是教室,课桌凳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高矮不同五花八门;两个木杩支撑着刷了锅烟的木板充当黑板。只留一个小洞的碉楼二层黑乎乎的,那便是他的办公室和寝室。所谓的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10余名年龄参差,流着鼻涕,眼里充满好奇的娃娃。
高老师回到碉楼,边收拾东西边自言自语,走吧走吧,离开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高老师在家吗?门吱呀一声,老支书海龙推开门进来,看到眼前的情景,他像被抽了筋,无力地坐在凳子上。
屋里静得可怕,只有两个人的出气声。
海龙掏出烟袋,装了一锅烟,颤抖着点燃。淡蓝色的烟雾缭绕,劣质兰花烟呛得高老师咳起来。
海龙歉疚地走到门外,磕掉烟灰。老师闻不惯,不抽了。他往前凑了凑:只怪龙头寨穷得很,留不住老师。他指着墙上的弹孔说,当年为了平叛剿匪,让这块鸟不拉屎的土地回到人民的怀抱,高排长、我,还有无数的解放军,流过血啊!

一股热流从高老师心里涌起,高排长和老支书都是他敬仰的革命先辈。他动情地说,我不走了。老支书,学生在碉楼里上课不安全。我到教育局去反映情况,您也动员乡亲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争取把学校建起来。
凭着初生牛犊的劲头,高老师东奔西走,得到教育局的支持。老支书海龙和乡亲们捐资助学投工投劳,龙头寨小学终于建成。
在竣工典礼上,孩子们用稚嫩的童音,不知疲倦地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高书记
2017年3月初。
荒坡上,高书记挥汗如雨。
无数村民看稀奇。不开会不动员,承包荒坡闷头挖,真的是稀奇。
自己承包荒坡搞示范,高书记是不得已而为之。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龙头寨的青山绿水只能让村民勉强填饱肚皮,离脱贫奔康还差十万八千里。
高书记经过咨询专家,为龙头寨选准脱贫项目。他东家出西家进,磨破了嘴皮跑乱了鞋,一点效果都没有。大部分村民固执地认为世世代代都是种包谷荞子洋芋填肚子,桃子魔芋不能当饭吃。“鬼点子”起哄:高书记,你先整一盘,只要挣到钱,我们肯定跟你干。
高书记到组织部找王部长诉苦。王部长听后,笑眯眯地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就整一盘给他们看看,让大家眼见为实。当然,其它工作也不能放松哦。
2018年3月初。
不用谁招呼,村民都在荒坡上忙碌。
魔芋卖了好价钱,黄桃树鲜花绽放,即将挂果。高书记用卖魔芋的钱买来魔芋种子,黄桃树苗,赠给贫困户。
“鬼点子”亮开嗓门喊:大家使劲儿挖,明年有钱花。
笑声在山坡上回荡。
2020年,龙头寨不仅整体脱贫,还通过举办桃花节、黄桃采摘节,成为游客打卡忙的旅游景点。
后记:三张荣誉村民证书,高挂在客厅中央,是我家的传家宝。我是高老师,高排长是我父亲,高书记是我儿子。成为龙头寨的荣誉村民,让我一家三代切身体会到:党和政府瓦几瓦(好得很),彝汉情深是一家。

老师,谢谢您

文/张晓琴

教育淘气的孩子总有让家长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我那上中学的儿子读书没让我操什么心,可是写字真令人头疼,苦口婆心地提醒过他好多回,要加强练字,不然会吃亏的,他却当成耳旁风。

得,吃亏随后就到。

一次放学回来,他挠耳朵从书包里掏出一张数学试卷让我签字。卷子上试题全对却不是满分,我问他怎么回事,他模仿数学老师的神情和语气说:“邹同学很聪明,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我很欣赏他,但是书写太不规范了,我只能痛下杀手,扣掉他全部卷面分,请同学们引以为戒。”

呵呵!本来该树立的正面典型,因为书写问题成了反面教材,邹同学自成一派的字体在班上出了名。

又过了一个星期,他面带喜色地回来。问他有什么开心事,他说物理测试得了班上唯一的满分,物理老师宣布成绩并着力表扬他时,有几个同学不服气,提醒老师要看看卷面的书写。老师说:“他的书写确实不那么好,但写得比较认真,碰巧老师我都看得懂,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给他满分。”

这两次经历,让邹同学开始注重练字。每回看他一丝不苟地坐在桌前写写画画,我内心充满了对老师们深深的谢意。恍惚中,也想起自己的老师来。

读初中的时候,我数学成绩很一般。一次晚自习进行数学考试,我考得不太理想。同桌是个学霸,她因粗心错了一题而未得到满分,趴在桌上小声啜泣。我受她感染,鼻子也酸酸的。

老师走到我们身边,关切地问:“怎么啦?”得知原因后,她微笑而不失怜爱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把错题订正了,分析总结,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

那晚,同桌陪着我把错题一一订正。同学们都走了,整个校园只剩下我们这个教室和隔壁的办公室有灯,老师在用自己的方式陪伴着我们。

过了大约一刻钟,老师来到教室,催促我们赶紧回家。她扯亮楼道的每一盏灯,再一次嘱咐我们不必在意一时失利,一再叮咛我们路上注意安全。

走出校门那一刻,回头看见她仍在灯火阑珊处,朝我们挥手,大声喊:“往大路走!”

读高中时,她和我的学霸同桌一起来校园看我,送给我一个本子,说是奖励;读大学时,她给我写信,鼓励我学习之余多参加社团活动,要享受大学时光……

我和儿子都是幸运的,在求学的路上遇到了好老师。他们亦师亦友,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旅途一程又一程。

真诚的重量

文/阳莉

对他人的真诚有重量吗?这个很多人没有思考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最近,我经历了几件事情过后,才知道答案。

参加一个朋友聚会时,40来岁的张欢端着酒杯向我走来,彬彬有礼地向我敬酒,她说:“阳老师,非常感谢你!”十几年前,她刚来到公司上班,参加一次演讲比赛,那份演讲稿就是我帮她修改的,而且还指教她如何演讲,如何运用肢体语言,一字一句地纠正,直到满意,她的演讲获得二等奖,后来她从一线工人调到办公室工作,经过几年的锻炼,目前干起了总经理秘书的工作。她记住了我给她的辅导。

在我都已经忘记了这事的时候,还有人重新提起,让我感到非常温暖。也为自己当初对他人的帮助所付出的真诚努力感到十分自豪。

我不禁想起最近读到的一篇文章《他在北京房价1400元时买了10套房》。文章说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写作事业如日中天的他,每天都会收到大量读者的来信,最多的时候,每小时的来信以千封计,以致北京邮局专门为他设立了一个邮箱。来信越来越多,多到家里都装不下了,他又无比珍惜这些读者的来信,于是决定买房子来安放保存这些来信,当时北京的房价每平方米是1400元,郑渊洁一次性买了10套。现在,北京的房价早就发生了翻天地覆地变化,郑渊洁的这些房产价值已经翻了十几二十倍。一个作家,读者就是他的衣食父母。对于读者,郑渊洁投入了真诚,而这份真诚,也让他收获了黄金。试想,如果他当初没有把读者来信当回事,随手便扔掉,或者烧掉,那么也不会有现在拥有价值上亿的10套房子了,那么他也不会获得高于付出无数倍的回报。

大仲马说过,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真诚是一种不加掩饰、不加掩盖的透明,犹如一潭幽静的湖水,宁静、淡泊、高贵而且美丽;犹如一片万里无云的睛空,有清白、有豁达、有光芒。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有磅礴、有拔萃、也有秀丽。

她是初中英语老师,有一天的课间操时间,与往常一样紧张、忙碌着。刚好广播操做完时,一位年青军官捧着一束鲜花向她走来,她已经不认识他了,当她听到年青军官叫她盛老师,我找您找了十几年了,今天终于找到您了,他接着说,你知道吗,我是您的学生,曾听了你温柔真诚的教诲,拨开了我心中的迷雾,从自卑走向自强。我参了军,读了军校,一直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盛老师,想当面送她一束鲜花,敬一个军礼,今天,我就当作全校师生的面向您敬一个军礼,送您一束鲜花。此时的盛老师,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心里好似洒进了阳光,温馨、实在。

这几件事情过后,我的答案是:赠人玫瑰不仅手有留香。

这种对他人无私的赠与和真诚的帮助它还有重量,他的重量比任何实物都要重!

童年的记忆

童年最深的冬天的印象是天气冷,小手背冻的都烂了,那个时候农村的学校条件很差,没有开水,都是自来水,冬天就是一个地炉子,班级里轮流填煤,记得是我们班长,都是很认真的为班级服务。走的最晚,来的最早,都是没墨子,活煤填火,觉得那个时侯班长可好了。班长就是榜样。

童年的记忆是老师要我站在全校老师面前表演,可是自己胆子小,五音不全。老师想让漂亮的女孩表现自己,可是童年的我是胆小的我总是怯场,这个习惯一直到长大都是切切的,人呀还是性格决定很多事情。

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妈妈在我的童年里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父亲就是严厉,但是不总在家,还是妈妈陪在自己身边,所以自己做了母亲之后也是觉得陪在孩子身边是最重要的事情。孩子在自己的人生天平中占了关键的位置。童年最喜欢的是吃糖糖葫芦,还有一些小的块糖,可好吃了,现在都不好找到了。小时在农村,农村非常淳朴,条件不是很好,到了冬天剥花生,把玉米从玉米棒子上一个一个的包下,买玉米粒,每天都是有任务。那和时候觉得生活就是如此,简单快乐。

当时只道是寻常

文/杨莹

那年高考,我发挥不好,没有过省线,只能上大专。教了三十多年书的父亲反对我读师专,他做主为我选择了职业大学文秘系。

学校没名气,不入流,这让我一度感到很没面子。

三年大专生涯,大多寡淡无味。没有曾经憧憬的如老狼的歌中所唱的美丽校园,没有白发苍颜老教授,没有穿着白裙美若仙子的校花,没有风花雪月的爱情,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淡得不能再平淡,但每次回忆起来,却总想伸出手,去抓住那段如今看来灿如锦缎的光阴。

文秘班是上书法课的。第一节课后,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去买回字帖、笔墨和大字本。宿舍六个女生,都是听话的乖学生,晚上各安一隅,认真地握笔临帖。想想那个画面,还是挺美的。第一周的作业发下来,前后左右的同学纷纷晒自己得了几个老师评为“好”的红圈,我却羞于示人。一周写五页字,我没有得一个红圈。那时我才知道,班里大多数同学选学赵体、柳体或欧体,据说相对好写一些,只有我和一个男生选择了颜体。颜体看上去四平八稳,实则难学得紧。苦练了半年,得的红圈屈指可数,很伤自尊,但放弃颜体换其他体,又心有不甘,总觉得百练成钢,可惜直到毕业也没练好。

教公文写作课的老师是个老夫子,他布置了一道特别的作业,要我们每周去图书室看报,做摘要笔记上交。每天下午没课时,我就去校图书室,先按照要求浏览几大报,认真做完摘要,再借本杂志或小说回去。校图书室不大,书不算多,但三年大专,我却也读到了不少书,还养成了看报的习惯。

大二下学期,同学们逐渐有了危机感,向学校提出增开计算机课的要求。校方同意了。大三开始,文秘班开设了计算机课。对我这个提起数学就头疼的文艺女来说,每天听老师讲DOS系统、编程之类的专业术语犹如听天书。好在,计算机课不仅教编程,也教打字。我爱背五笔字根,喜欢双手在键盘上敲字的感觉。那段时间真是疯魔了,晚上躺在床上,边和同学闲聊边十指如飞,脑前幻化出键盘的模样,在腿上灵活地敲打。若干年后,一个小朋友教QQ聊天,我乐了,这还用学?我十年前就会了。

曾经觉得没有面子的学校到底还是教会我不少东西,那些曾经觉得枯燥头疼的课程,不知不觉中已与我融为一体,需要时,如小精灵一般蹦出来,为我所用。毕业后从事办公室工作,不论是写材料,还是做报表,我都能得心应手。

一晃,就是二十多年过去了。

当时觉得是最寻常不过的学校,最普通不过的同学,最百无聊赖的校园生活,从未想到有什么可值得珍惜的,而当逝去之后,却感觉是那般美好,那般值得留恋。

当时只道是寻常。过去了,就真的过去了。再没有那么简单的快乐,再没有那么纯真的友谊,再没有那么激情飞扬的青春了。

追忆乔老师

文/小小米饭

乔师是小儿的书法老师。

端午节,小长假第一天清早。
正躺在床上刷新闻,一条微信从顶部映入眼帘。以为又是“端午安康”这类祝福语。
“乔老师昨晚走了” 信息是一朋友发来的。
哦?走了不做了?……走了?!!
忙电话确认,真的,乔师故世了。
从床上弹起来,跑到儿子房间,把儿子揉醒,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一样愕然的表情,四目相对,许久无言。

与乔师相识于2017年秋。当时是准备给小儿选个比较好的书法老师,经人推荐,辗转到了乔师的培训班。
第一次见面,就被对方的儒雅风度与高超书艺所折服,乔师四十多岁,苏州人,更觉亲切。且在几十年的书法与文学浸淫下,这种由内而外的从容淡定的气度,装是装不出来的。与之前接触的几个培训“老师”无异于霄壤。
谈了约半小时,非常倾心,遂定小儿当天就开始跟随乔师学习。
随着与乔师的接触的增多,越发觉得乔师对人对事满腔热忱,教学倾心,张弛有度。有苏州传统文人的做事讲究和细腻的风格,故而他对于书法艺术的要求也高,绝不胡乱表扬及批评学生。
乔师的楷隶行草皆精,小儿在乔师门下习了约大半年。书艺大有长进,乔师也很喜欢他,
外出有活动时,也经常带着小儿去长见识,学习交流。
他总和我说小儿是可造之才:“小儿虽然顽皮,有时心不在焉,甚至看上去吊儿郎当,但手里的功夫可以,可以说有点天赋,但虽然有天赋,也得勤学苦练,循徐渐进,冒冒失失想一步登天,绝无可能……个人的修养,个人的学识,最终都会融入到书法中体现……”诸多教导与叮嘱,让我俩在这段不算长的学习时间内受教颇多。
后来,小儿初中阶段的学习渐渐繁重起来,时间难以安排,只能先搁笔一段时间,但还是和乔师有电话和微信的互动。
一晃经年。本计划是在中考后,暑假再找乔师相聚,想来也就几周后的事,我们已期待了很久。但,世事无常,不曾想乔师会突然离去,不曾想到两年前的一次书法展上,道别时握手一句:“老师再见!” 竟会是永别。不曾想,我们的缘分会这么浅。
很遗憾,苏州失去了一位赤子,一位优秀的文人。
很遗憾,我们失去了一位艺术与人生道路上的指路人。
很遗憾,我们失去了一位无比正直与真诚的良师益友。

长亭外,瓢泼大雨依旧,心情与这漫天雨云一样压抑阴沉。
才疏词穷,匆匆写下这篇不成文的小文,以纪念我们的乔师友,愿他天堂安息,也期望小儿以后能努力成才以告慰乔师。

2020年6月28日
于姑苏护城河畔

永远记住您

文/贾骐钰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

犹记得刚来初中时对您的期待。我们都曾幻想过您的样子,直到真正的见到了您,颠覆了老师在我们心中刻板的模样。圆领T恤、运动裤外加一双运动鞋,白皙的脸庞上炯炯有神的眼睛好似星辰般闪着光,对您的第一印象就是清爽干练。

在以后与您的相处中,我们知道了您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即使脚部受伤、行动迟缓而不便,您仍坚持上课,我们洞悉了您身为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记得您当时手里握着教科书,眉头微皱,嘴唇紧绷,昔日炯炯有神的双眸也有了丝许黯淡,原来您的脚受伤了,一瘸一瘸缓慢挪过。霎时,心中沉重与暖流交织,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磨灭的记忆。

当我们沉浸在快乐美好的睡梦中时,您依然在台灯下写教案做课件,眉头紧锁接着又慢慢地舒展。您手中的粉笔正在快速变短,而您的白发却越来越多,明明是锦瑟年华,风华正茂,却在不经意间被粉笔灰染白了乌发,您将美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三尺讲台和一群群求知的学生,您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学春蚕吐丝,丝丝不断,做蜡烛照路,路路通明,在您呕心沥血的无私奉献中,又有多少青少年茁壮成长,谁又能知道,这其中包含着多少的汗水和辛劳,也许只有老师那缕缕的白发和深深的皱纹是我们的见证。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我们会永远记住您,包头市第四十中学的王明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