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竹叶文章

2022/12/14经典文章

竹叶文章(精选8篇)

风吹竹叶

文/吴浣

老家曾有一处闲空的房屋,那里很安静。门外虽有鸡鸣狗吠,但听来像是隔了距离。乡居的日子,除了也下地种田,多半便在老屋里看看书。屋后有一片竹子,是爷爷当年栽下的,已郁郁成林了。透过天井,就看得到竹枝摇曳,显得很是清秀。我有时也在竹林下看书,书页上晃动着竹影,感觉到一种雅致。风过处,枝叶哗哗作响,很是爽朗。

乡村的房屋大都靠着山,那山上往往多有修竹绿树,形成很好的背景。即使房屋有不少年头了,显得陈旧,但背后的竹树则青翠依然,更感到生机可喜。至于风吹竹叶的声音,是时常可以听闻的。那种声响清脆悦耳,可比方为一种音乐。这乐音不似浅唱低吟,而是清心爽快。山歌里常用眼前的事物起兴,于是便有由风吹竹叶开头的。比如,“风吹竹叶响叮当,介多客人到家乡;阿哥我没好招待,淡酒一杯表心肠。”“风吹竹叶响叮当,介多客人到家乡;老妹我没好招待,唱首山歌表心肠。”一样的调子,都是很爽快地唱出来。唱歌人的心也是明朗的,唱出的是客家人的热情好客。

当然,要真是爱恋的表白,则又是一回事了。比如,“月亮弯弯朦朦光,坐在半山等情郎。风吹竹叶片片动,又惊又喜又心慌。”这是写等待的,用风吹竹叶的声响来比拟心理活动。此种场景,有惊又喜又有心慌,很能传导出那种初恋的心理。至于“风吹竹叶响叮当,当年红军涂坊上,朱德打得汀州破,打得敌人一扫光。”这首山歌也写到了风吹竹叶的响动,但不再是男欢女爱的情歌,而承载了新的内涵。那哗哗的声响,可比于进军的号角。

“竹叶青青背头生,等到叶落心作惊;人生好比一根竹,要创家业趁年青。”用竹子来比人生,人生就好比一根竹。竹子青青,正是人生有为时候,成家之外,更得创业。风吹竹叶,叮当作响,让人憧憬。切莫等到叶落,才发觉悄无声息。

逃脱不了的梦境

(题记:梦,人之思想,人之虚幻,谁能无梦?只因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我的梦以悲欢离合为主体,主宰着我的意念,幽幽戚戚,纠缠不休…)

九岁那年的秋天,在一个皎月高挂夜晚,我和同村的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芳是我小时候最要好的伙伴,一双大大的眼睛眨巴眨巴的特讨人喜爱,殷红的小嘴,笑的时候露出两个迷人的小酒窝。她总喜欢梳着两个翘起来的羊角辫,好可爱。我们一起玩的时候,我会用手去抓她的羊角辫,芳被我弄得不知哭过多少回。

在一起玩累了的时候,我和芳就会躺在软软的稻草堆上,仰着头,望着天上的星星,月亮。芳指着月亮问我:月亮上面会有人吗?我说:里面有一棵树,一定会有人吧!芳说:那以后你带我一起去月亮上行不?我说:嗯。我们一起数星星,看月亮,不知不觉中酣然入梦。那一夜,便种下了我人生中第一个值得记忆的梦。

十九岁那年的冬天,在村后的竹园里,在呼呼的冰凉的寒风中,我不敢拉芳的手,却又多么想紧握她如玉般修长的细手。风吹竹叶飒飒作响,月光被摇曳的竹叶剪成细碎,洒落遍地。芳悄悄地把手塞进我的手心,我有些不知所措,像是被电击般的麻木,随之而来的股股暖流使我陶醉。我试着去拥抱芳,她没有拒绝。我们静静地听着风吹竹叶的多情与无奈。

竹园那一夜,我已深深地爱上芳,为她痴迷,为她憔悴。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动我的心。只是美好的时光却总是那么短暂,不会长久。那一年,我参加工作,走出了生我养我的故乡,而芳还留在村里。从此,我们两地相隔,却阻不断我们的相思。

通过不断的书信来往,也日渐加深了我们的情感,我们彼此拥有一个相同的梦,那就是期望我们能早日聚首,共结连理。为了这个梦,我曾努力的工作,拼命的赚钱,希望能早些把芳从村中带回自己的身边。

二十九岁那年的春天,月儿高高地悬挂在夜空,如一条弯弯地小船,在茫茫夜海中,孤独地漂泊。月光倾泻在那片茂密的竹园里,竹叶无情地把月色剪碎,散落一地的银光。风懒懒地吹着,竹叶在清风里飒飒作响。远处,时而传来一阵阵夜狗的尖叫,山鹰的哀鸣,伴随竹园里小虫的呢喃,演奏成一曲浑然天成的乡间小夜曲。

我和芳**在竹园里,风儿把芳的秀发吹乱,我轻轻地用手把芳的秀发梳理,芳娇羞地仰起头看着我。芳的娇艳妩媚更撩起我的激情,我动情地把芳揉进怀里,芳似一只温顺的小猫,任凭我恣意的抚弄。忽然,猛一阵狂风吹来,把芳卷走,我跟随在风的身后拼命地追赶。

芳,你别走,你快回来呀!我大声地呼喊着,猛地惊醒,原来是一帘幽梦。那一年,我含泪把芳送入了天国的大门。从此后,悲悲戚戚,凄凄楚楚,开始了我如梦的人生

三十九岁这年的夏天,依然摆脱不了梦的困惑,但因有诸多网友们的关爱,梦中体会到丝丝的温暖:

又是粽子飘香时

又到了端午节,大街小巷卖粽子的多了起来,本来我说买几个粽子吃吃,妻却要坚持自己包,说是这样才有过节的味道。于是我们买来了糯米、竹叶、草绳、香油、蜜枣,像在故乡那样包起粽子来。

我们先把竹叶洗净泡软,把糯米煮好,里面放上一些蜜枣。包的时候,把两片竹叶齐头半叠着摊在一只手心,另一只手伸出两根手指捏着竹叶一头往里一抄一卷,就成了个圆锥状的筒,再用调羹往里舀米,用根筷子往里戳戳,确定塞满了就把剩下的竹叶部分压过来用手指掐紧。妻的手特别巧,她包的粽子小巧精致,而且不需要用线缠绕,用一根筷子轻轻一插,就把余下的一截竹叶穿了过去便包成了。

当米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粽子整齐的放在大锅中,随着不紧不慢跳动的火焰,清香的味道在房间里飘来漾去。粽子熟了剥开后,洁白细嫩,清香四溢,香甜的味道弥漫了整个房间。

吃着香甜的粽子,总会想起小时候每到过节母亲包粽子时的情景,感伤会像一缕轻烟一样弥漫开来。

又是一年粽子飘香时,端午的粽子之所有能够延续了两千多年,不仅因为传统或为着纪念,而是因为这小小的粽子,包含了浓厚的情感,也正因为有了绵绵的情感,才使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竹雨依依,红尘几度

如果说世间最无的是什么?在我看来莫过于时间了。岁月,如同一截折断了的树枝,被狂风卷上半空中抽打。过往的一切,在我的宿命匆忙而过。往昔,以最疯狂的速度忽而上升、忽而下跌、忽而横飞。怎样才是我最优雅、最媚惑、最绝望的姿势?哪儿才是我真正的落脚点?我宛若一片片飘零的竹叶,被时间的骗子诱拐到岁月玩弄。遗忘,是我幻想的最完美的境界。以凋败的语言掩饰我潜在怒放的生命,但是掩饰不了我对往昔的回顾。漩涡、激流、柔波。不管哪一种方式的裹挟、摧残。我都保持我最真的姿势。

-----题记

又一次,俳徊在这片翠竹林里。片片青翠滴的竹叶上滴滴粒粒的珠儿在阳光里璀璨,晶莹。一袭淡紫翩翩衣衫,飘然而来,明亮的双眸,深的凝望。在等候谁呢?在期盼谁?红尘纷扰,谁是谁的唯一?谁是谁的牵绊?

悠扬,凄婉的竹笛飘荡在竹林里。空寂的竹林里,清丽的水云间,萦绕漫溢是谁弹起一曲幽婉筝韵,离世清音?淡扬清雅,气韵缥缈,静澄灵秀,飘逸空莹,莫名中摄沉醉,沉醉间涤尽忧思。仿若空山鸟语,寂谷幽泉,温婉悠扬;又若行云渺渺,流水潺潺,平滑灵畅;更若绵绵细雨,盈盈晚风,清冷润泽,化物无声······

任你固结着多少浮沉悲绪,缱绻心事,混沌,忧伤,感怀,压抑,就在宛妙的音符拨动心弦的一刹那,便能顷刻间涤荡净尽,化于无形之间,遁入不思之境·如霜雪溶于沸水,如朝雾散于阳。随他悲绪生潮,由他愁肠百结,浮世的铅华,世的沧桑,都已宛宛氤氲,超凡入圣。此时,中会澎湃出莫名之感恸,难禁之酸辛,涌破眶热泪,品郁馨苦茗,飘逸悠然,气定神宁,无无求,无忧无念,任时光在凝眸舒眉间划过,任思绪随百转的琴律回荡在云水河畔。凝神谛听,静思沉悟,一瞬回眸,咫尺红尘,已相隔天涯。

青青的竹,沙沙的响切整个山谷,伫立在竹叶飘然的竹海中,山明水流,霞抹云端,天地浩淼,竹林凄凄。於此空灵幽境,轻走徐行。飘若宛云,袭烟踏雾而来;动若流水,曼舞轻歌而去。独对一弘碧水清波,独品一曲空山梵音,此此境,有幽思,有感动,有澈悟,有万千种话却又语又止。

清澈的泉水,飘洒的竹叶,灵动的竹音。轻风拂林,郁郁葱葱;竹林摇曳,幽香暗送。更有古寺暮鼓,声声飘扬,洗净纤纤素手,焚燃着上品紫檀。那温柔婉恋的烟篆,沉馥香浓的气息,伴随着静谧淳远的声声竹音,一丝丝,一缕缕,一波波,一阵阵,在沉睡千年的竹林里静静弥荡开来。

一袭素衣,一滴清泪,一缕丝,孑然一。一丸新月,推云拨雾而来,恬恬升入中天。一枚沉璧的静影,赫然定于幽潭。掬水泼月,潭动影碎。燃水息一篆,与林月栖鸟为伴。长漫漫,凉月悄寂,潭影凝定得像一块映满月辉的浮冰。四野无声,静极了,静极了,草里不闻虫吟,水中不闻鱼跃,鸟儿静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惟闻潜涧沥淅之声不绝于耳,空谷涌泉之音叮咚滴脆。

紫衣翩然,衣袂飘飞,淡妆明艳,凝眉低目,璎珞矜严。亭娴淑雅,蕙质兰心。袅袅香篆,悠悠竹韵。素手抚琴,幽弦轻拨,于万籁俱绝,万缘俱断之境悄然响起。锦瑟十二弦,声声入耳,丝丝扣心。悲悯隽永,空灵绝妙;散逸清宛,淡透心扉,此音只有天上有!此此境,一切言语文字都显得过于苍白,一片琴韵悠扬中,只容肃然凝视,只容意念回旋,不容语言把握。孤星璀璨,空谷寂然,光雾凄间,琴声嘎然而停。一次幽怨的眉锁,一声嗟惋的叹息,一串清泪滴落弦间。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

竹雨依依,红尘几度,粉泪盈盈,柔肠寸断。

挖冬笋

文/吴丽珊

周六回家,车还未停稳,就看到弟弟背着锄头站在坪里,说是去后山挖冬笋。我马上从车上下来,跟着他就走。

冬笋难见天日,增加了挖掘的难度,我们又没有透视眼,去哪找呢?

弟弟告诉我,找土拱动的地方。土没有拱动,我们这个级别的人是找不到的。

我很好奇,什么级别的人可以找到呢?

弟弟说,邻村有位老人,可以根据竹子的走向判断冬笋的位置,昨天还挖了二三十斤,其中一个大的差不多有十斤哩。但是,他的秘籍绝不外传。

我抬头看了看遮天蔽日的竹子,想研究一下走向。但,横看竖看,竹子的枝叶都是向四周撒开,看不出什么走向。看来,我的悟性不够,还是按弟弟的方法找吧。

竹林的地上,铺着厚厚的竹叶,有的早已和泥土混为一体,只留下一个黑印;有的形状依稀可辨,却提拉不起来了;还有的刚刚落下,只是改变了颜色。在层层竹叶覆盖下,要看到土的拱起,并非易事。我扫雷一般,终于看到一处高高拱起的竹叶。我拿起一根枯竹枝,挑去覆盖的竹叶,看到土拱成一条弯弯曲曲的脊背,背上还爬着歪歪扭扭的细缝。一定是冬笋了,我激动得心跳加速,大叫弟弟。弟弟跑来,摇了摇头说:“要拱成圆形才是冬笋,拱成这长条状的是竹鞭。”他扒开土,果然,一条竹鞭裸露出来。

竹子真会作弄人,拿竹鞭让我空欢喜一场。

弟弟相继挖了几个竹笋,每一次发现,我都很惊喜,又不无失落,我怎么就找不到呢?

空中时不时地飘着毛毛雨,水汽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抓一把。竹林里朦朦胧胧,美如仙境,却可视度不好,增加了寻找冬笋的难度。

长久地寻找,仍然无果,我的腰酸了,脖子僵硬了。

弟弟说,冬笋一般长在雌竹旁。

什么样的竹子是雌竹呢?

结节多而密的是雌竹。

有了这个法宝,我可以直一直腰,舒展一下脖子了。

怎样才算结节多而密?刚好此时,弟弟在一处找到了三个冬笋。我想,这个地方的雌竹应该很明显吧。可,比来比去,却发现,有的竹子下面的结节很密,上面却很稀;有的下面不是特别密,却上下均匀。如果算平均值的话,估计没有高下之分。

看来,我认雌竹也没悟性。还是地毯式搜寻吧。

我拿着一枝枯竹枝,睁着铜铃似的眼睛,一边拨竹叶,一边紧盯地面。

“回家吧,可以吃一顿了。”弟弟在叫我。

我向弟弟走去, 一边爬上高高的壕基,一边眼睛仍四处搜寻。一个也没找着,我不甘心呀。

吧嗒,我四脚朝天,来不及反应,就飞快地滑下去。久雨的壕基,如一架天然的滑梯。我吓得本想大叫,却本能地脚一蹬,踩到一个东西,又顺势双手猛抓,总算停了下来。正想抱怨,却发现,塞在我脚下,挡住我下滑的东西,很不一般。那拱起的圆包,让我眼睛倏地亮了。我来不及站起来,上身贴地扫过去。拨开枯叶,露出了一个褐色的小尖尖。我按捺住欣喜,继续扒拉土粒,这下看准确了,露出的是真真实实的笋尖。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爆叫一声,吓得弟弟跑了过来。

刨开土,是一只茶杯粗的冬笋。这是今天挖到的最大一只冬笋。我抱着它,又亲又跳。

餐桌上,厨艺高超的弟媳奉上了她的杰作:冬笋炒腊肉。腊肉如琥珀,晶莹剔透、清香诱人,冬笋如白玉,清新扑鼻,脆嫩微甜,点缀翠绿的蒜叶、鲜红的辣椒,色香味俱全。我们围桌而坐,吃得格外欢。

心灵之湖

人们都说,碧塔海是一个湖,可我确认为碧塔海是一颗心。

一颗长在天地之间,长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接壤处,被称做香格里拉——吉祥如意的地方,离太阳最近的一颗天地良心。 湖中的小岛,藏族人把它喻为一顶绿色的毡帽,实际上我第一眼看见它的时候,我就觉得它应该是一颗绿色的心脏。至于我为什么这么想,我也并不知道。

当我们顺着两公里多,用圆木铺成的林中小路,穿过茫茫的原始森林,嗅着来自潮湿的泥土里渗出的温润的,稍微有些凉意的空气,走进碧塔海的瞬间,便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的气氛的震撼。那时,我第一个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脱光了身上所有的衣服,从那片湖前的草甸子上,赤裸裸的狂奔,一直奔到湖中,跳进那汪碧玉般的湖水里,去打破那片碧绿的湖水的宁静,去打破一种亘古的清幽,最后,在变成一条“碧塔重唇鱼”,优哉游哉地在湖中游动,在杜鹃花开的季节,吞噬飘落在湖中的落英,成为碧塔海中一条微醉的鱼,永远享受这份清净,这份淡泊,这份如梦如幻的景致。

但是我们谁都没有这么做,我们少缺这份勇气,我们虽然非常地想要返璞归真,真正地把自己赤裸裸地置身于天地之间,那怕是成为大自然的一只小小的虫蚁,成为栎树丛中的一片树叶,成为山野里,吹皱水表的一缕柔风。然而,我们确实做不到。我们一起到碧塔海的是一个五、六十人的团队,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我们的亲朋好友,我们毕竟离原始的生活已经相去甚远。

在湖边上,我们大家都去租船,于是,三三两两的人,都乘船飘进了湖中。整个碧塔海的湖水是澄碧的,碧绿得让人心痒。据说碧塔海的水是透明的,只可惜我们去的时候,遇到阴天,虽没有下雨,可是自然光线并不是那么明亮,微微的一点光亮也被平静的湖面反弹回来,只在水面留下一片白白的疤点。远处翠绿的山林,既生长在陆地上,也被复印到水中,一幅画似的平展展地铺在水底,偶尔由于游船的搅动,使得水下的画面,真切地抖动起来。

和我同船的是两位女孩,一位是来自东北的女子,北方女子不会水,荡漾在这宽阔的水面上,荡荡悠悠的小船,使她害怕得一动也不敢动。另一位女孩也和我一样喜欢水,但她一出门就生病,此刻稍微动一动,便感到腹部疼痛难忍。于是,划船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我的身上。

岂料划船是一件需要配合的差事,单单我一只桨,就是再有天大的本事,小船还是不能顺利地往前行驶,我们的小船,不是向左偏离,就是向右偏离,弄的我左划不是,右划也不是。

正在我进退艰难的时候,我们的伙伴中几个大男人,从湖中小岛的另一侧划着一只铁皮船出来,于是我们的船,就成了他们的拖船。沿着湖心小岛,在他们的拖拉下绕了一圈,终于完成了碧塔海的环岛之旅。

离开碧塔海,我们再一次走上了那条圆木铺成的林中小路。谁知现在走上去,已不像刚刚来时那样轻松,才走一半的山道,就已经气喘的不行,尤其是那位北方女孩,似乎已经到了运动的极限,脸色苍白,软得像一滩泥。最后只好在我和另一位男同事的搀扶下,才勉强爬上去。

当我的腿脚也变得酸软的时候,我疲惫地正坐在坡上喘气。从坡顶上走下来几个藏族小男孩,走在最后的是一位五、六岁的小孩子。小孩子手中拿着几枚绿色的细竹叶。当小孩靠近我们的时候,他站在我的面前,我看清了小孩子黑中带红的小脸庞——这种典型的高原色。还有脸上亮晶晶的,如同碧塔海水一样澄澈的眼睛。

“叔叔,给你一片叶子!”小孩子说。

小孩子手中夹着的叶片软软的,薄薄的。他那稚嫩的,带着高原藏腔的普通话,激起我心中的一片亮色,我顿时为之一振。

我接过竹叶时,向小孩子道了谢。

谁知他刚要和我错身走过时,却发现他多给了我一片叶子,连忙说:“我多给了你一片叶子,退给我,还要给别的叔叔。”

我不由得一怔,看看手中的叶片,确实多了一枚,连忙退还给他。

他把那枚小小的竹叶依然举在手上,送给了我们身后的另一批客人。

小孩子赠送的这一枚小小的竹叶,使我大为感动,虽然我至今搞不懂他送我的竹叶有什么作用和意思。当然,我感动的并不是小小的竹叶本身,而是这位藏族小孩子所代表的整个藏族的纯朴、善良和真诚。在这个藏族小孩子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真正的赤子所具有的最原始的美好的情愫,这种东西,在我们的世界正越来越变得稀薄。

当我们继续往上攀爬的时候,我有了一种顿悟的感觉:为什么一开始,我就把碧塔海想象成一颗心。

这颗心是绿色的、平和的、率真的天地之心……

“挖”出一个 春天来

文/赵自力

我老家在山区,因其有大片竹林而闻名。每年立春一过,屋后的绿色竹海,就是我们找寻美味的天堂。

儿时的我们,常常跟着父亲去后山挖笋,现在回忆起来还是那么温暖。蛰伏了一个冬天的竹笋,它们在竹叶覆盖中,在肥沃的土壤里,默默地吸吮充分的营养。待到春风化雨,便展现出无限的活力。立春过后,一粒粒笋芽在黑暗中醒来,开始打着哈欠舒展着自己。雨水一过,大地变得湿润而松软,春笋开始迅速生长,不到几天就可钻出地面,露出尖尖的芽儿。

由于竹林里落了一层厚厚的竹叶,那些笋芽儿隐藏在中间,刚开始还真是不太容易找到。父亲有绝活儿,告诉我要多观察。竹笋冒出地面,总得顶起竹叶,所以地面竹叶微微凸起处,往往是春笋藏身之地。再就是用脚去探,轻轻分开一堆堆竹叶,不要太用力,不然会把嫩嫩的笋芽折断,让竹笋没了看相。我学着父亲的样子,用眼观察,用脚触摸,然后顺着笋芽往下挖,那白白嫩嫩的春笋,就会一次次惊喜着我们的眼睛。

笋是春天的第一道菜,母亲常常炖一锅春笋,炖出了芳香四溢的春天。每到挖笋时,沉寂一冬的竹林,一下被春笋激活了。村里人纷纷上山挖笋,除了自家吃的外,还可以送给亲戚朋友。挖笋时只见竹林间人头攒动,异常热闹。人们挖着春笋,谈着年景,享受着劳动的愉悦。

惊蛰过后,春笋迅速长大长高了,父亲告诉我们,这时候的春笋是不能挖的,因为一颗笋就是一棵竹。

现在正值挖春笋的好时光,真想扛起锄头,和父亲一起去老屋后山,说不定一锄头下去,就“挖”出一个春天来。

竹叶清茶洗心尘

文/徐学平

许多的时候,喜欢上一样东西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就像我偏爱竹叶清茶一样。没有大红袍的珍稀,也没有铁观音的名贵,鲜嫩的竹叶经过简单的烘焙,虽说蓬松得一如杂草,但它始终散发着那种远离尘嚣的植物的清香。

竹叶泡茶无须繁杂的工序:一只简单透明的玻璃杯,随意放进适量的竹叶,连同泡茶时的心情,然后再用滚开的水徐徐注入即可。水入杯中,竹叶那慵懒的身姿先是随水漂浮,上下来回地打着转儿,再像生命复苏一般地慢慢舒展开来,随后又渐渐沉入杯底。竹叶在杯底悠然地躺着,让干枯已久的心灵尽享滋润,于是,茶水也渐渐染上了沁人心脾的绿,由淡而浓……单是这番颇富诗意的赏玩,便足以让人的心境变得清澈。

竹叶经过沸水的洗礼亦似有了灵性,在碧波荡漾的茶汤中缓缓释放出原始的芬芳。水雾氤氲间,香气一丝丝地弥漫开来,让人恍若置身于清幽的竹林,有着竹叶淡雅的清香,有着雨露甘甜的味道,还夹杂着晨雾和晚风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似乎整个生命也随之摆脱了虚荣与浮躁,走向超然的极致。

我不自觉地呷了一口杯中的茶,忽而,一股淡淡的清香立即萦绕着整个身心,宛如清泉润泽,又如竹露洗心,竹叶的芬芳在体内游走,带着清新自然的气息缓缓滑下,直让人荡气回肠;再呷一口,只觉得口齿盈香,一股清风拂面而来,那一刻,让人遁离了尘世的喧嚣,又让人忘却了世俗的烦忧。细品竹叶清茶,茶水虽是自口而入,但竹露却能浸润到心田,真可谓是“竹堪医俗”了。

品茶,是在品位自然,更是在品味人生。品味竹叶清茶,那也便是在品味竹之“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的淡泊,品味竹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毅,品味竹之“无言无语晚风中,淡泊一生甘始终”的超脱。

在众多的茶品中,竹叶清茶,只算是一位深居简出的隐士吧。但作为茶,茶亦有道,竹叶清茶寡淡高雅,茶味平和,以茶待客,君子之交,你可品出人间沧桑,品出世态炎凉,品出清廉之风;品茶思静,静以致远,修身养性,竹露洗心,你可以洗去心灵的杂念,洗去心底的私欲,洗去心头的贪婪,从而进入一种“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

古人云: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然而,能将水与竹完美结合的,只有竹叶清茶,这种可以洗却心尘的饮品。平淡的水,溶入几片竹叶,就成为茶;流年似水,平常的生活,若是有了一颗竹般高洁的心,你必定可以拥有一份淡泊如茶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