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文章
围城文章(精选7篇)
生活,满是围城
围城,因为钱钟书老先生广泛应用。第一次读《围城》,还小,从一个女子的角度,只看出了方鸿渐这个人很矛盾,似乎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善良又迂执,正直又软弱,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以后绝对不嫁这样的男子。只记得书中那句法国谚语:婚姻是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可是现在想来,我们很多人都是方鸿渐,很多人都生活在围城。
没有自己的方向,或者缺少一种执着。看看调查,现在能有多少人坚持小时候的梦想,又有多少人脱离了自己的专业,改行换业。曾经的我是多么希望站在讲台上,教着我喜欢的文字。可是在北京几年了,因为双外的条件,没有北京户口,教师梦想在经历了很多炮灰和酱油之后,一点一点的磨没了。朋友说,你可以去培训学。是,那也是老师,但是一对一的小班授课的模式,功利而又匆匆,这不是我喜欢的,为了钱,每一个教师都很自负,夸夸其谈,少了教育者应有的宁静与沉思。
于是我放弃了。开始了出版社的工作,与文字有关但与育人无由。出版社畅销书,换汤不换药的稿子,跟风式的写作和策划,好的作品总是很少有,作者也是良莠不齐。现在的作为畅销,其中有多少水,以前真不知道。我喜欢那些用岁月洗涤出来的那些书,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目送》《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等等,这包含了作者的心血。但是既然选择了,就要无怨无悔的顶起来!慢慢走出自己的出版人的路。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小学教师的名人名言,出每一本书都要对读者负责,这也是对自己负责。一本好书是经过实践的洗涤的,也是经得住岁月的考验的。
教书的朋友说,真羡慕你,不需要和学生劳心费力,我整天备课、看作业、面对那些叛逆的孩子,气的脸上都长包!她不知道我有做羡慕她。为了北京户口,她借得导师的光进了学校,两年之后拿了户口就去挣钱,工资太低,无法买房,万恶的北京户口和万恶的北京房子,白白的推磨了青春和那些梦。
生活中,围城无处不在。外地人都往北京郊区来,北京郊区都进北京市里,北京市里的人们都争抢着出国。家人对我的婚姻也是如此,总觉得老公是三无产品,两人婚后要奋斗半辈子才能居有定所。我的坚持让家人不得不退让。在选择他之前我就想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我们需要一起分担。很多东西只有经历了才能得到属于你内心那份安宁。我不羡慕他们能够啃老,我不羡慕那些找个大自己十几岁的为伴侣的人,我的婚姻我的生活,我希望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他,努力;他,奋进,一切都还来的及,就好!
祝福自己,也祝福那些生活在羡慕他们围城的人!绳命,不可重复,得到一些就会失去一些,你的未必不好,别人的未必如你想象德好。选择有很多,经历最重要。
梦想的围城
文/在水一方
当他(她)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我忽然失语了,不是刻意地沉默,而是我顿觉陷入梦想的围城里,无法自拔。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美丽可爱的幼师,就像我的小蔡老师那样,充满无限的青春活力,陪我们游戏、教我们唱歌,陪我度过童年时光里丰富多彩的一天又一天,至今,每当回味起来,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挥之不去——明媚的阳光里飘着大大小小、色彩斑斓的肥皂泡,我们仰着头和阳光对视,微笑。我很怀念,那一个清晰的梦想。
上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题,听不完的语重心长,于是我渐渐忘记了第一个梦想。开始不自觉地向往起比较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梦想,比如,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或者能够研发药物的科学家,这样可以用精湛的医术减轻相继离开我的亲人生病时的痛苦。
走进了象牙塔,梦,忽然变了模样,慢慢地你忘记了最初的梦想,你看着就业人数蹭蹭上升,你挤进人潮涌动的梦想里,不能自拔。于是,我们开始恍惚着把别人的梦想当成自己的,把自己的梦想当成遥远的,或者,过了那个爱做梦的年纪,不再编制描绘梦想。那些自始至终执着追求自己梦想的人是幸福的,诚然这个过程比结果重要。那些在梦想的围城中迷失的人,常发出过一天算一天的感叹,是在困顿之后寻求的解脱,还是自我迷惑的一种消释?我不知道,你的梦想是不是也如我一样随着时光的流逝开始变换模样,还是你已经不再想提“梦想”二字。或者,你还没有想好下一个梦想该怎么出现在憧憬的细胞里,挑动你幸福的感官,在梦想的围城里挺住了、站直了,清清醒醒直面人生。
如果你在梦想的围城里不能自拔,那么请稳住你踉跄的步伐,无需迷茫烦躁、无奈漠然地蠕动,一颗冷静勇敢的心,会带你走出围城。
浅析《围城》中的围城意象
文/闹闹要早睡
最初拿起《围城》这本书并不知道钱钟书先生要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只浅显地以为主人公可能被某种东西困住。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慎明道:“关于Bertie结婚离婚的事,我也和他谈过。他引一句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小姐道:“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ege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鸿渐,是不是?”鸿渐摇头表示不知道。
这是一次宴会,几人讨论到哲学家的婚姻问题,由褚慎明和苏文纨两人分别说出了带有“鸟笼”以及“围城”的这两句话,这是“围城”在文本中第一次出现,也是对“围城”的解释说明,突然就给了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明白了“原来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围城”,读完这里之后会认为作者想表达一个婚姻的围城主题,但读完整本书会发现,婚姻的围城只是一座极具代表性的建筑,人的一生还有许多其他的围城。作者巧妙地借他人之口表述出了“围城”的大致含义,也诠释出了围城内外人的不同表现:婚姻是一座围城,是一堵墙把人们分成了两个世界,在墙的两边展现着不同的状态。让人能有画面地感受出何为婚姻,何为围城。后文也通过小说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推进,揭示出来围城不仅仅只局限于婚姻,还包括“爱情”“事业”甚至是整个“人生”。
方鸿渐这一人物的多方面塑造就展示了多个围城的主题,以“爱情”为例,与方鸿渐有关的三个女子,分别是鲍小姐,苏文纨和唐晓芙。然而这三个人就像是三座围城,最初鲍小姐的一句“你教让我想起我的未婚夫”使方鸿渐情不自禁地走进了这座爱情城堡里,但下船之后他才发现自己不过是鲍小姐的玩物罢了,他很失望但又很庆幸自己能够逃出这座围城。但一座围城的结束又是另一座围城的开端,苏文纨的不断暧昧困住了方鸿渐,因为他爱的是唐晓芙,而正因为这一点,苏文纨生气地断绝关系,并间接打断了方鸿渐和唐晓芙继续发展下去的可能。在这里,苏文纨自己渴望结婚,渴望建筑城堡,困住方鸿渐。而方鸿渐则也想构建一座与唐晓芙的城堡。两人苦苦追寻最后无果而终。在苏文纨和唐晓芙这两座城堡里,所展示出来的是,方鸿渐竭尽全力想冲出苏文纨的城堡而冲进唐晓芙的城堡,这也就不是一个单座城堡不同人的表现,而是一个人对于两座城堡的不同态度。
而以婚姻为例,方鸿渐和孙柔嘉的结合很草率,是为了结婚而结婚,是自以为可以结婚而结婚,而后期的生活让两个人都想要逃离这座共同筑起的城堡,这就是两个人对同一座城堡在前期和后期所表现出的不同做法。那么前面的这一段简单的话是有多重含义的,不仅仅包括婚姻这一方面,还包含像婚姻一样的能够使人表现出相似举动的其他事物;也不仅仅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表现,还包括同一个人对不同主体所构建的同一事物所表现的不同态度。
原文中所提到“婚姻围城”令我感触最深。或许是因为婚姻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所以人们对它的看法也就大同小异。很多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在我所接触到的世界里暂时是这样的。尤其是上一辈由父母之命加持相亲主导下的婚姻关系。有很多并不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他们或许只是想快点嫁出去,毕竟年纪也到了,不嫁出去感觉不好意思,毕竟古话说的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或许是感觉对方家里的条件什么的都很符合心里的期望,也就满足了自己的“期待视野”,会很开心地去结合;或许是父母强加,子女不敢反抗,两人就这么结了婚成了家。没结婚的人想要结婚,总是羡慕到了年纪就嫁出去的人;没结婚又虚荣的人总是眼馋于对方家里的财产权利;没结婚的人总是羡慕有独立小家的人,想要快点逃离这家而新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结了婚以后却为了家庭带来的禁锢和责任而烦闷不已,想要结束了这一切去追寻自由追寻幸福。现今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我看到很多周围像爸爸辈的中年夫妇最终都走向破裂;我还见到许多中年妇女得重病去世之后,丈夫没过几天就有了新夫人,好像前面那位妻子根本就不存在,我不明白是禁锢太久,太不喜欢,太想走出这段婚姻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但这不就冲出一座围城又进入另一座吗?到头来还不是下一个循环。人追求幸福,又追求自由。每一座未知城堡摆在眼前都是一片黑暗,人们因为未知所以向往,因为好奇所以追求。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走近之后才会发现有瑕疵和不适应。文末方鸿渐的摇头更昭示着:看透的人实在太少,被围住的人实在太多。
婚姻与围城
偶遇同学静儿,昔日如花容颜的她,近日却满脸枯黄,她的憔悴让我很震惊,问她怎么把自己搞得跟霜打的菟丝花似的?静儿眼里瞬间溢满泪水。她说走进婚姻后,自认为自己一直是位称职的贤妻良母,平时也很独立和坚强,但还是经不起家庭的繁琐与老公对她的刻骨伤害,婚姻这座围城她是带着期盼进去,却满身累累伤痕出来!
望着无助的静儿,心里蔓上一抹酸楚!当初她与老公恋爱时,可是两情相悦,彼此说着“爱你一生一世”的誓言。为何走进婚姻就如冤家?看来,不外乎有的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大多数城外的人拼了命的想进去,因为想知道里面究竟有什么能带给自己幸福的宝藏,而城里的人又拼了命的想逃出,因为进去后发现里面只是些废铜烂铁与世俗的不堪。而女人恰是这场游戏的最大的受害者!男人可以潇洒的离开,去寻求新的城堡,而女人却要在痛苦和失落的深渊里收拾残局。也许错不在女人,只是因为太善良,太执着,太过于相信爱情!
“婚姻是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是钱钟书的名着《围城》里的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人的感情也会变化,彼此的学识、地位、经济能力的改变,感情自然也会发生变化。二十几岁和三十几岁的人在选择爱情时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要对“我会爱你一生一世”这句话抱有任何幻想,还是听听罗大佑的劝告吧“你曾经对我说,你永远爱着我;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 ?
钱钟书笔下的《围城》以一种冷静旁观者的手法,勾勒出方鸿渐、孙柔嘉这样一对精明却不够聪明的夫妻,他们因相爱而走到一起,而最终分手。把现实中的各种恋爱婚姻形态都刻画得很生活化,让还在围城内徘徊的人们明白这就是婚姻。
虽说围城里的婚姻,不过是钱钟书杜撰的小说,然钱先生杜撰围城的这支笔,却像一把尖锐的刻刀,附在人物的衣襟上任意游走,最后把现实社会里的人情世故,仅用三言两语的淡彩,就描出个力透纸背的轮廓和大概来。其中的对话和情节,让围城内的人看过之后不觉一把冷汗,有一种被钱先生偷窥和洞悉之后的哑然。
“婚姻像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的比喻,成了无数人挂在嘴边的经典。以至于很多还没有经历过婚姻的年轻面孔,也会逢人便一脸沧桑地感慨,婚姻是围城了。
也许婚姻只是女人的围城,因为走进婚姻的男人莫过于类似多了个免费保姆,带来的方便比比皆是,妻子从他母亲手中接过照顾他的的接力棒,从此为他洗衣做饭,相夫教子等。纵使家庭宽裕的请了全职保姆或钟点工,但很多事情还是要女人亲力亲为打点、操持。婚前的闺密在不知不觉中疏于联络,即使偶尔相邀小聚,也是三句话不离家庭、丈夫和孩子,女人感觉这是为人妻的重心与责任。青春,对于女人来说何其短暂!但女人却把最短暂的青春奉献给了婚姻与家庭。等到丈夫事业有成,孩子省心,才发觉自己的青春已渐渐流失,才感叹青春的珍贵。
婚姻,也会给女人带来安全与依附感,比如女人可以堂而皇之地分享丈夫的收入,掌控家庭经济。可是,身为传统的持家女人,往往,钱再多也是花在丈夫、孩子、人情来往与家庭上,很多女人已经无暇悦己,就算是体面的职场女性,纵使仅仅为悦己,想必也会适可而止,更何况更多的女人心中装着的满满都是家庭、丈夫和孩子。
而男人则不同,婚姻给了他一对更加丰满的羽翼,一个更加坚实的大后方。完成生儿育女的重任,对父母便有了交待。有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对老婆孩子有了交待。一般来说,男人只要每月将工资按时交给老婆,晚上不能回家时打个电话,女人都会理解。认为男人在外饭局多,便是混得体面、人缘好。而女人,纵使有事业,也需要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会推掉一切应酬往家赶,尽妻子、母亲的责任。社会赋予男人和女人的角色不同,很多时候,女人会把围城当成遮风挡雨的港湾。
有人说:婚姻会让女人渐失容颜,会让男人颜面光鲜,除非女人选择的是可以提升生活品质的婚姻,不过,这种婚姻如瓷器,又如行驶在疾风大浪里的船帆,如果稍有疏忽,瓷器易碎,掌不好舵,船帆也会在风浪里沉没!所以,女人对于婚姻总是格外珍惜。
都说婚姻如围城,是爱情的坟墓”,那么,如果不踏进围城这座坟墓呢!对于女子来说,会是街坊邻居与同事们的议论话题。对于男人却不同,二十多岁的男人还是青涩小伙,到了三、四十岁,才是花,而这枝正在绽放的花,经过生活的磨炼与女人的细心照顾、滋润,会散发出成熟的魅力与芳香。可见,这个世界是男人的,男人只要有事业基础,有几十平米住房,就掌握了对生活的主动权,哪怕是二婚男人,都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而女人则不同,一旦青春不再,亦如一朵没有芳香的失色花儿,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在凋谢的花朵上驻足。
曾经看过电视剧《中国式离婚》,虽然没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叫中国式,不过留心一下身边以及周围的朋友,发现相似的离婚故事不断上演,难怪乎那些城外的人们驻足观望!
即使婚姻真的是围城,但每个人都必须走进婚姻,在进入婚姻之前,女人对即将开始的婚姻生活做好准备了吗?准备好每天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操心了吗?准备好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了吗?男人准备好充分的物质基础营造一个温馨、现代的家庭了吗?做好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了吗?这些都是必须想到的问题,因为爱情是神圣的,婚姻才是现实的。这都是实际,现实的婚姻生活远没有想象得美好和浪漫。
结婚不仅是生理距离上的缩短,更是精神距离上的缩短。人们总是向往爱而抱怨婚姻,其实爱与婚姻本就是一回事,但是爱与婚姻还有区别,爱讲究心灵相融,两情相悦,婚姻则包含着更多的义务与责任。
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众多情感作家借用与流传,也许前人本意不是说男女朝夕厮守会产生厌倦,而今人实践古人的体验便是运用“距离产生美”!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男女之间的距离,最近的距离也是男女之间的距离。纵使有着真挚的感情,在适度分开的时日里,两个人可以找回自我,并且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而不是局限在餐桌和枕头边进行交流,在精神上的沟通反而会比在一起的时候多,保持自由的状态和宽松的心境是最高境界。
做候鸟而不做家雀,在婚姻的围城里,我们应该追求这种状态的婚姻,不应该相互拴得太紧,直至产生厌烦,因为家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空间,而是心灵的一种感觉。也许这种感觉的获得也是一种围城的突围吧。
其实,围城里婚姻,也可以是夏日里的一杯清茶,冬天里的一碗热粥,远行时的一句叮嘱,独在异乡时的一份牵挂,所有这些琐碎的东西,构成了简单而真实的爱情,这便是婚姻。
时至今日,钱钟书老师于《围城》中留给我们的那一座围城的凉,惊悸犹在。而那一缕在婚姻内相依相携的暖暖牵挂,触之尚温。
墙内呓语
文/空谷幽兰
钱钟书教授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小儿女们期盼着涌入围城,城内的夫妇却感觉受到了牢狱般的煎熬,想要推倒这座城,重新回到外面自由的天地里去。
墙内真是那样不堪吗?怀着好奇心和某种期待,我勇敢地走入了围城。经过了最初的甜蜜和激情,我们的生活也和前辈们一样陷于平淡和琐碎。我和他耐心地经营着我们的婚姻,相濡以沫,体贴谦让,终于走过了传说中可怕的七年之痒和十年之痛,如今我们已向20年大关进军。我们的儿子也从一个无知的孩童,成长为翩翩美少年。
墙内生活平淡无奇,但是温暖和谐;墙外霓虹闪烁,充满诱惑,但是充满了诸多未知,纵有千种风情引人入胜,谁又能预知毫无凶险?所以,我要做个墙内红杏,虽然也可能偶尔向墙外张望一下,但一定乖乖地呆在墙内。我要和他一起走过青春的芳草地,走过色彩斑斓的红枫林,走过收获后荒凉的田野,在冬天的火炉旁絮语。我要和他相携相扶,一起走过人生的四季。
人生境地皆围城
文/心灵天涯
一位在情感道路上寻觅多年的朋友,至今仍未走入婚姻。一天,她突然发来简讯问我:“结婚好吗?”
她的话让我陷入思考。从形式上看,一纸证书,便使两人的关系在法律上得到认可,一个仪式足以向亲友宣告他们从此结为连理。从未婚到已婚,只通过如此简单的程序就能实现,而婚后的日子却漫长复杂,激情过后总会趋于平淡,柴米油盐掺着苦辣酸甜,日久天长难免磕磕绊绊,岂可单纯用“好”或“不好”轻易断言呢。
结不结婚,各有其利弊,不结婚可以尽享自由的空间,但自由过量就会转化为寂寞。结了婚身边有人陪伴,却又必然减少自由。不结婚,有事自己决定是何等潇洒,但也会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想要找个人给点建议。结了婚,凡事可以有个人商量固然好,可当双方意见不合又都不肯让步的时候,便会产生争执。
我们从小都听过那则童话,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手牵着手走进城堡,他们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幸好故事就此落笔,才有了最完美的结局。如果再讲下去,恐怕他们的日常锁事与平常人的也大致相似吧,除了温馨和融洽之外,也免不了会有争吵负气,免不了偶尔心生委曲。生活与童话的区别在于,生活是真实鲜活的,琐碎而零乱,它不完美,但却属于我们。
我们都知道,童话那全然的美好,只存在于虚幻中,令人憧憬但无法靠近。我们都明白,现实充满着残酷,很多时候,快乐是以疼痛为代价的,它教人一面向往一面却步。
人们习惯把婚姻比作围城,无论是城里的人还是城外的人,都觉得自己的处境不好而羡慕对方,却不知道对方也正在羡慕着他。这样的心理往往让我们事前恐惧犹豫,事后又痛悔不已,好像无论我们怎样选择,都是错误的。其实,那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并且,我们强烈的追求完美。
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只是单纯的问题,谁也不会被难倒。可是,我们所喜爱的偏偏会与一些我们所厌憎的绑定在一起做为选项,于是面对这种不称心的买一赠一,我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那个人职业稳定,收入颇丰,性格还好,就是外貌不是我想要的,他太胖了。”一个女孩曾经给我讲述了她刚交往两个月的男友在她心目中的鸡肋地位,如果继续交往,可能很难找到爱的感觉,分手呢,却又怕再遇到的人条件还不如他。
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于是,胆小的人仍在犹豫,胆大的人已几经头破血流。
不走进去,你如何领略城内的一番风景呢,道听途说永远无法代替亲身感受,人生正因为有了许多不同的经历,才会变得充实。一个离了婚的同事告诉我,现在他的生活一下子明朗了,感谢那段失败的婚姻,让他明白了人生应该为自己而活得精彩,他到世界各地去旅行,还有,更勇敢的投入恋爱。
其实,人生境地皆围城,婚姻只是其中一部分。在我们的生命中,还有很多不可预知的未来充满着风险,还有许多选择需要我们去面对,除了拿出极具智慧的分析力及判断力,有时候,我们还需要拿出与人生豪赌一把的勇气。
我们的选择,似乎从来无法达到完美,它总是具有两面性,正与负同在,好与坏并存,我们要么选择最贴近本心的,但同时也必须接受它在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要么选择负面较小的,但同时也只好闭上眼睛忽略它无法符合本心需求的遗憾。
世间本无完美,如果我们强烈追求完美,那么看什么就都不对了。童话像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它晶莹美丽,却与我们相距遥远,我们只能远远的欣赏它,却无法走进它的世界。现实则像天然的璞玉,它原本带着瑕疵,温度冰凉,看上去那么不完美,却最与我们亲近,我们用身体可以温暖它,用智慧可以雕琢它,于是,在现实里,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成为主宰自己人生的艺术家。
如果一定要思前想后,让未来都可以尽在掌握,才肯迈出前进的步伐,那么就只有永远在原地踏步了。因为未来充满变数,谁也不可能掌握它。人生是一场华丽的冒险,正因有冒险,情节才会精彩刺激,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才算没有辜负这一世的光阴。假设人生可以预定好结果,那么这场游戏就会失去色彩,没有了挑战性,我们也就不可能那么倾心尽力了,这样的人生自然变得索然无味。
当然,我们的生活自有它的轨迹可寻,工作也可以有计划的进行,可是,即便是在那些清晰的轨迹和完备的计划里,还是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结果。因此,在人们心里,总有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担忧,也有着落幕后的喜悦与悲凉。
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体验了一段美妙的过程。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要去一个地方旅行时,心中总是满怀期待,也许一边听着歌曲一边欣赏沿途的美景,或和身边的朋友愉快的谈心,也许配合着那些景物,会陷入沉沉的回忆与思考中,还可能有一些意想不到奇遇……当旅行结束后,再回味时,忽然觉得那一路顾盼的心情最为欣喜,那贯连旅途的每一步足迹皆有收获,而目的地的景致,反而仅是一个美妙的句号罢了。
此外,我们还有很多不同的经历,有一些痛苦,让我们凝炼出坚强。有一些错误,帮我们积累了经验。有一些遗憾,教我们懂得珍惜。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因为对结果的担心而停滞不前,属于我们的每一种经历,都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人生总是面临着选择与风险,逃避根本不是办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是大智慧。要知道,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经尽力了就不再有遗憾,重要的是即便失败它却促使我成长。
宇宙的神秘,在于它的高深莫测,人生的精彩,在于它的不可预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人生境地在未知与变换中,等待我们去勇敢触摸。
婚姻是围城,围困住的是一颗尚待修行的心。
人生境地皆围城,围困住的是一份豪迈的气魄。
走在围城边上
文/晓树
我再一次看到《围城》中的三个女人,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不觉为之赞叹,这三个人划出了各自人生轨迹。忽又觉得这世界上还有第四个女人存在,那就是“走在围城边上的女人”。今天,有多少大龄“剩女”正努力扮演这个角色?她们不愿意走进所谓“不完美”式的围城,不想为柴米油盐“操劳过度”。用她们的话说:走在围城边上的确纯属无奈。
“没有房子不嫁、没有车子不行、没有工作免谈、帅不帅看看感觉再说”。如今这些成了众女性找对象的如意宝典。如今,辗转城际打工的大龄青年,买房成了头等大事,于是,便助推今天第三产业的兴盛。如果说房子是必需品,那么更有“完美”女性提及:如无房贷,可暂考虑其他等等。如此以来,这走在围城边上的女人便是“完美”惹的祸。
如今,高学历似乎成了“完美式恋爱”的导向作用。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圆脸、一米六三的个子,胖乎乎的却也生出几分可爱。毕业四年,工作也换了两份,家乡、学校、工作单位,辗转了三个城市,可谓是见了世面,也长了些见识,学了些城里的规矩,找起对象了更是挑三拣四。殊不知,岁月可不是等闲之辈,四年过去,虽有粉啊妆的保养,却也是少了些姿色。可任凭岁月摇曳,痴心依然不改,上次对我讲起了她的恋爱经历:个子高高的小伙,本分老实,大学毕业打了几年工、攒了几年钱,好不容易家里凑了些,买了套房子,现如今还贷压力也挺大。用我同学的话说,工作不稳定,房贷压力大,结婚后没钱花,诸如此类,貌似婚姻成了枷锁,不仅束缚了自由,也捆绑了压力。用她的话讲,找的应该是福气,既然以后还得靠我挣钱,还是算了吧。如此这般,却也能显出社会压力之大。刨根究底,究竟趋于何种原因,依赖、惰性或者趋于“完美主义”?
现如今,走在围城边上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数适龄青年,面临婚姻这张王牌谨谨慎慎,唯恐踏错一步,谨小慎微固然可以理解,过分追求完美却令人费解。我们去选择,觉得后悔;不选,便又觉得可惜。因此,很多人便说,以事业为重,赚钱了再说,现在工作不稳定,以后没钱两人怎么生活,种种说法不一。试想一下,谁能够安排好一切呢?如果一切都安排好了,人生便也失去了它本质的意义!因为人的一生就是在创造价值,实现自我。
我曾经看到一群农民工挥舞扫帚尽情歌唱,那欢乐尽头实在是我们大学生和白领阶层无可比拟。试想,假如换个位置,我们会是怨声载道,还是一蹶不振?因为他们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一个不打折的人生。着名作家六六曾经这样说道:你的心在哪里,你就在哪里!近乎贪婪的追求“完美”,与贪婪的追逐“享乐主义”又有何异?
如此看来,走在围城边上的我们,还需调整心态,做个快乐、积极向上的人,挖掘真正的人生潜力,莫枉费青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