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作文 > 经典作文 > 正文

竹的作文

2024/03/11经典作文

倚栏轩整理的竹的作文(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竹的作文 篇1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是清代诗人郑燮对竹子的赞美。

竹子全身青翠欲滴,高大粗壮,站在远处看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它具有“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即使狂风暴雨,也任然站在那儿,不会被吹倒。到了冬天,它还是那么青翠。竹子的生长不择地势有的长在山上,有的`长在岩石中,有的甚至长在悬崖边。每当春雨过后,春笋便争先恐后地钻出地面,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多姿多彩的世界,过了几个月,它们就变成了高大的竹子。

竹子不仅高大粗壮,对人的贡献可不少,竹子可以做成椅子、筷子、床、毛笔、笛子等,有些少数民族都用它做竹楼,就连竹笋也是人们喜欢的菜肴。

竹子是一种具有顽强生命里的植物,他不择地势,不畏狂风暴雨,不畏严寒,它不索取什么,却想着奉献给人一切。我们要学习竹子那种精神,更要学习具有竹子那种精神的人。

竹的作文 篇2

“岁寒三友”中,我最爱竹。

你看,在残冬的余寒里,新笋就在地底萌芽了。春雨一过,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春光里,它明丽清新,亭亭玉立;盛夏里,它临风起舞,修叶长舒;暑尽寒来,它绿荫葱葱,迎霜傲雪。单株修竹,轻盈细巧,清淡高雅,一尘不染。而当你置身万顷碧波的竹海,苍翠挺拔的老竹,又似身穿盔甲的武士,肃穆挺直,巍然屹立,远远看去,也是气势森严。

竹子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吃穿住行,处处可见。它曾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扮演过重要角色。我们古代的文献是竹简,写字用的是竹杆毛笔,住的竹楼,坐的滑竿,孩子玩的`风筝,门上挂的灯笼、门帘,做饭用的蒸笼,谁家没有几件竹制的物品呢?长笛,排箫,打仗的弓箭也是竹,甚至连苏武出使时用的旌节也是竹子制成的。

中国人爱竹,从古到今都是。文人墨客认为竹虚心、有节、坚贞不屈、品行高洁。爱它刚劲、挺直、生机盎然、蓬勃向上。他们画竹、咏竹,“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因为竹的独特品格,多少人以竹自居。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郑燮亦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皆以竹自喻,爱竹之心拳拳可见。“四君子”中,也唯有竹,最像真实的中国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竹国,有最多种类的竹。竹子根系浅,且易发芽,根系发达,有点土壤和水分就能维持生命。只要种下去,很快就能长成一大片,生命力极其顽强。这不正是顽强的中国人的真实写照吗?经历多少风风雨雨,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我们又何曾畏惧,何曾妥协。大浪淘沙,流走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坚强,如竹那般苍翠美丽。

我爱竹,它是最平凡又最不凡的,最世俗又最高雅的。在我眼中里,大俗、大雅皆是美,平凡、不凡皆入心。

竹的作文 篇3

竹,多么平凡的名字,可人们不知道,在这个平凡的名字里,包含着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

它们在石林中扎根,那么蓬勃,那么青翠,在狂风暴雨的'拍打下,它毫不退缩,不向恶势力低头。

这青翠的竹子,是牧童笛声中飘出的一声声乐曲,是村姑眉间的一丝凄凉。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是郑燮的诗句,他写出这诗句时,心里满是对竹子的敬佩之情,诗人眼中呈现的是对竹子的欣赏,可见诗人多么的喜爱竹子啊。

在竹林中习武的穆桂英、梁红玉、秦良玉,在竹子的陪伴下,她们都成了大英雄,人们代代相传她们的故事。

啊!竹,你那顽强不屈的精神真令人敬佩,难怪你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呢!

竹,你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人们永远学习的。

竹的作文 篇4

在我家的小院子里,有一群高大挺秀的卫士————竹,每当看到她时,便会不知不觉陶醉于其中。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未融尽残冬,新的生命————竹笋就悄悄地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尽,谷雨一丈。”便是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面时,她像一个活泼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地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随风起舞,婀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

竹,轻盈细巧、清新高雅,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她并不优美但她文静,她并不出色但却默默无闻——她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顽强地舞动,快乐地跳舞。

竹,笑迎风霜雪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名句已传遍了世界,它与白杨一样直,一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它那刚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风霜严寒,是文人学者毕生所追求的,这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看着这竹,我想到了那些具有竹子品格的革命先驱们,他们像竹子一样,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他们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啊————竹!你是我生活的老师,前进的伙伴。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作者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先向我们介绍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竹的品格,在文章的最后点题,表达了对具有竹子品格的革命先驱们的敬佩之情。诗句的恰当引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