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情感 > 情感短文 > 正文

母亲的“麻篮”

作者: 娄勇2024/07/08情感短文

把母亲接到小城来居住已经好多年了。

虽然平常的日子过得还算是舒适惬意,母亲也升级为四世同堂的祖母了,但每当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和已经越来越堆满皱纹的额头时,我心里面都会感到些许的酸楚和不安,我担心母亲的渐渐老去。

岁月的风蚀一刻也没有让母亲停下衰老的脚步,我印象中定格的始终是母亲在我童年时候的样子。

近些年来,对于幼年时候的许多往事,我时常会在记忆中拾起,虽然已经远去了若干年月,但仍然清晰可见。

小时候,尤其是在每个寒冷的冬天,我们常常会围坐在温暖的火盆边上,围绕在忙完一天生计的父亲、母亲身旁,一边听父亲讲故事,一边看母亲纳鞋底、鞋垫,穿针引线,缝补衣裳,一边在旺旺的火盆边上嬉戏玩耍、猜迷语、打扑克、玩接龙、猜有无、揪中指,其乐融融。尽管那时候物质生活的质量不是很高,但是现在想起来还是感觉到特别的温馨和幸福。

母亲做针线活的时候,旁边摆放着一个用青色篾片编织的竹篓篓,我们将其称为"麻篮".这在当时的生活环境中,相信绝大多数家庭的母亲都会有这样一个物件。母亲经常轻身依偎着"麻篮"抽线、上腊、穿针、引线、顶针、运力、缝制完后打结、咬线,以及用针在自己的前额头发上轻轻摩擦划过的动作十分的优美,往往是一气呵成,十分的轻快。

母亲的"麻篮"从我记事时就有了,母亲经常给我们说自她来到这个家里就有了,是祖上人用过的,已经很有些年头了。

篮子是一个长宽各40厘米、深约20多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竹框,记得边上很陈旧,磨得泛白,篾片条也断了好几根,但是母亲用布条将它绑好、又在边上补了几个疤,其中在一侧还缝上印有两只老虎的图案,虽然看起来有点破旧,但是收拾得规规整整的,在我们家使用了好多年,直到我高中毕业出门求学时都还在用。

母亲的"麻篮"里面放着好多好多做针线活用的东西。有针、有线、有剪刀、尺子、锥子、顶针、黄蜡、麻丝,还有各种各样的纽扣,许多从缝纫社收来的杂七杂八、颜色不一、宽窄不一的布条、布块,有准备用来做鞋子的塑料胶底,还有下好材料的鞋垫、鞋底、鞋帮,有做成半成品的布鞋,以及正在缝补的衣裳、剪裁好的布料等等。

我们家姊妹多,家里日子时常过得紧巴巴的,那个时候每年要给每个孩子都做一件新衣、买一双新鞋,确是件令父亲、母亲十分为难的事情。因此,母亲经常会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熬更守夜地为给我们做鞋子、缝补衣服,将她对子女的爱护一针一针地缝进日常的生活里,缝进每一双鞋袜里,缝进每一件衣裳里。

没有足够的材料,有时晴好的日子,母亲还会搅一盆浆糊,找来门板,带着我们用不能再穿的衣服拆卸下来的废旧布料,一层一层地粘贴在门板上,晒成布壳,作为做鞋子的材料备用。

母亲做的鞋子、纳出的鞋垫,虽然没有供销社卖的样式好看,也没有工厂生产的标准,看起来有些粗糙,但是穿着很舒适、暖和。

每个寒冷的冬天,我们都会有母亲亲自做的鞋子穿,其幸福指数是不言而喻的。只不过我们年幼无知,对母亲一针一线做出来的鞋子爱惜不够,任意在泥水中蹚过,使劲在不平整的马路上践踏,用不了多久就会穿烂一双,害得母亲又只好得重新给我们做。现在想起来,还真有些歉意。

算起来母亲平均每年至少都要给我们兄弟姊妹每人做一到两双鞋子,男式、女式各有不同。男式的多半是"懒便鞋",不用系鞋带,脚直接穿进去就可以了,非常的方便。女式的多半是圆口、单边扣绊的,扣绊当时用的还是金属扣子,穿起来亮晶晶的好看。

对于缝补破旧的衣裳,母亲十分的用心,她经常会根据破旧的大小、位置,找出一块大小适当、颜色适当的布料进行缝补,拼接有型,使破旧的地方缝补后看起来像一个精美的图案,既遮了丑又美了疤,加之针脚细密,牢固结实,穿起来十分贴身和温暖。

母亲的"麻篮"有时就像一个魔术道具,聚宝盆,里面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为了逗我们高兴,母亲有时会变戏法似的从"麻篮"里面拿出几颗水果糖、或是拿出几个水果给我们。由于数量少,分不周到,我们还会不懂事地抢着到"麻篮"里面去翻找,以为母亲还悄悄地收着其他什么东西。

有时今天拿了这样,过几天又会拿出另外一样,总之花样百出。

围在母亲身边看母亲做针线活的时候,我们最喜欢和高兴做的事情就是抢着帮母亲穿针线。每当看到母亲针上的线快要用完了,我们都会抢过针来,用嘴巴将要用的线的线头咬掉,并用手指将线头捻细、捻紧,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线头穿过针鼻子眼眼去。每成功穿过一次针线,都会得到母亲的夸奖和鼓励。

母亲"麻篮"里面的剪刀很锋利,作用也很神秘,有时母亲会将剪刀用布块包起放在枕头底下,说是能镇妖避邪,让弟弟妹妹睡得安安稳稳的,夜晚不会受到惊吓。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现在才有所感悟,其实母亲当初在"麻篮"上有意识地缝上两只老虎图案,可能也是想起到避邪消灾的作用,让她的子女们不会受到任何的伤害和威胁。尽管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但是我肯定她就是这样想的,同时已深深地感受到母亲期望子女健康成长的良苦用心。

生活从来都是不容易的,但是小时候在母亲身边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基本的生活常识。因为有了从小的这些经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参加工作后的七八年时间里面,我离家在外的生活自己照料。衣服的扣子掉了自己钉,简单的缝补自己进行,浆洗后的被子自己缝,没有被生活中的些许小事难住、困住,同时也还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好家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时至今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年代早已成为了过去时,母亲的"麻篮"已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并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已经再也寻找不到一丝丝痕迹,且已被精致、典雅、小巧、实用的针线盒、以及各种各样的新式工具取代,年轻的人们也俨然不会知道它是何物。但是,母亲的"麻篮"尤如一个拥有偌大"内存"的硬盘,其中装载的故事、装载的亲情、装载的记忆、装载的乡愁始终是留存在我心底深处难以忘怀的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