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柜·书房
我的买书经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学一年级时,不过更准确地说,那时买的书是学名叫连环画的小人书。
小时候,天桥菜市场的北边有一家新华书店,附近的人都习惯称呼它“天桥书店”。
这家营业面积六七十平方米的书店,靠墙的位置摆放着一人多高的木制书架,书架的前边是一米来高的玻璃柜台,书架与柜台之间留出售货员行走的通道。因为那时候顾客不管去什么商场,购物都必须经过售货员,还没有出现顾客直接挑选商品的超市模式,书店也不例外。
天桥书店进门南边的那两个柜台,摆放着封面花花绿绿的小人书和各种儿童读物,这里是最吸引我和其他小朋友的地方。因为喜欢小人书,父母给我的零花钱,我经常舍不得花,而是攒起来买小人书用——那时我的零花钱是以分计算的,买一根芝麻糖二分钱,买一袋爆米花三分钱,买一根奶油冰棍五分钱。父母每天给我三分五分,每个星期我都能攒一毛钱左右。当时小人书薄点的不到一毛钱一本,厚点的一毛多一本。靠日积月累的方法,三年的时间,我“攒”下了四五十本小人书。
小人书多了,没有专门的地方放,只好放在纸鞋盒子里。那会儿别说书柜了,谁家有个简单的书架都让人羡慕不已。
上中学以后,我逐渐爱读文学作品。因为没有经济收入,那时看书普遍以借为主,除了从图书馆借书之外,同学之间关系不错的,也会互相借书看。
工作以后,每个月发工资除了交给父母一部分,我总会留出三五元买书的钱。那时书店里图书种类逐渐丰富,当时流行读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本一套的《水浒传》三块五毛钱,同样三本一套的《西游记》三块四毛钱,三本一套的《红楼梦》四块一毛钱,两本一套的《三国演义》二块六毛五。总共花不到十四元钱,就可以把四大名著全买齐了。
自从上班之后,我买书不只去家门口的天桥书店,大栅栏书店、花市书店、朝阳区的小庄书店我都去。东单大华电影院旁边有一家专卖各种词典的书店,我在那里买过《唐诗鉴赏词典》《宋词鉴赏词典》《成语词典》《历代诗词名句词典》等十来本工具书。
工作六七年之后,我已经拥有各类图书数百本。因为家里地方小,这些书看过之后,就放到一个木箱子里塞到床下。那时我特别渴望有两个书柜放书用。
直到1984年国庆节前,我布置准备结婚的新房时,买书柜的愿望才得以实现。在自己的新家,除了双人床、大衣柜、五斗柜、圆桌、折叠椅,终于也有了两个称心的书柜。
2011年,我买的新房交钥匙了,六层带电梯的花园洋房。我把客厅正对面那间十平方米的房间当书房,买了三个巴西黄金胡桃木材质的书柜,正好占了一整面墙。新书柜从材料颜色款式做工,都“高端大气上档次”,我很满意。
从小学时候用纸鞋盒子放小人书,到结婚时有了三合板的书柜,再到后来有了专门的书房。岁月悠悠,我这四十多年买书读书藏书的变化,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热爱读书已然成了长久陪伴我的习惯,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