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球场
小城曾经有过两个灯光球场。
第一个灯光球场,是在县总工会大院内。当时,县工会还在城中心的桑园街,没有迁到三环路。这个球场青砖铺地,虽说是灯光球场,但照明的灯光不够亮。再加上没有看台,观众都站在球场的四周看球。遇到精彩赛事,小城球迷里三层外三层地将球场围得水泄不通。像我们这些个子小的小学生,只能站在人群的外面听球。
大约是1970年代中期,县里在体育场的东北角又新建了一个灯光球场。这个球场比县工会的那个高级,与老球场最大的不同是新球场有十阶看台,两三千人看球一点问题都没有。还有就是地面,原先的灯光球场地面是青砖铺的,每到春天,砖缝中还有一些小草长出来。远远望去,还有一抹油油的绿意。新灯光球场的地面是水磨石的,看起来比水泥地还要高级些。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水磨石地面,很平整,很光洁。怪不得看球场的老人说,比家里的锅台都干净。
有了新球场,老球场基本上就废弃了。那些砖缝里的草长得就更蓬勃了,特别是一些蒿草,长得就更欢些。废弃的球场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我们在球场跳房子、踩大印。最刺激的要算踩大印了。这是一种类似于摔跤的攻守游戏,分敌我两方进行对抗。游戏双方可5人,也可6人和7人。攻守双方必须有一名勇士先过桥,再冲进对方"根据地",用脚去踩对方的大印,方能算赢。那时候,我们都迷上了踩大印,一件新裤子穿上身,不到一个月就在地上滚破了,胳膊上、腿上也到处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新的灯光球场建成后,县里经常举办一些赛事。比赛前一天,小城的街头巷口都张贴着一些球讯。球讯一贴,就在小城球迷的心中种上了一份期待。那时的球迷真的很专业,他们对自己喜欢的球队里的球员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看球讯的时候,你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同教育队打,手管队够呛。""怎么会?手管队的7号多厉害!""不懂了吧,篮球是集体运动项目,光凭一个7号满场飞也不行。教育队都是教体育的老师,配合好,整体实力是没办法比的。"
议论归议论,结果还是要到灯光球场上才能得到验证。
电视普及后,小城球迷更多的是坐在电视机前看球赛。他们不需出门,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就能欣赏国内甚至国际上的顶级赛事。灯光球场上的比赛不但越来越少,水平也和"九斤老太"所说的一样,一年不如一年了。后来,灯光球场变成了旱冰场。一些时髦的小城青年,在旱冰场像燕子般的快捷如飞,吸引了不少女孩的目光。再后来,旱冰场上又有一些争强好胜甚至争风吃醋的事情发生,旱冰场也随之关闭了。此后,灯光球场没有了灯光,再加上年久失修,看台转角处裂开了很大的口子。体委就一把铁锁锁了大门,从此,灯光球场就变成了小城青年谈恋爱的好地方。
上世纪90年代,县里在黄山路一带新建了一个体育健身中心。灯光球场和老体育场都卖给了一中,成了一中的校内运动场。黄山路的体育健身中心跑道是塑胶的,走在上面很有弹性。中心还有一个室内篮球场,听说地面都是木地板铺成的。球一拍"嘭嘭"响,跑跳起来也不伤关节和脚踝。
不知现在的室内篮球场还有没有比赛。许是年龄大了的缘故,这几年,对这类赛事的兴趣也是越来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