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情感 > 生活随笔 > 正文

徒步北京

作者: 张金刚2023/10/24生活随笔

在北京的日子,出行方式如此依次备选:步行,共享单车,公交,地铁,打车。若无急事,路不遥远,首选步行。除了节约开支、锻炼身体的考虑,更重要的是欣赏街巷风景,感受城市温度。在城市步行,或许称不上徒步。可不分晨昏,无时不步行,日积月累坚持下来,也算得上是一种别样的徒步了。从靠导航,到凭记忆,再到去摸索,徒步北京,让我领略了千番景致、万般风情,深爱上了这座城市。

初到北京那夜,孤独一人走在护国寺街上,色彩斑斓的街店默声地张扬着,拥挤熙攘的人流中只认得我自己。我如一条被抛至大海的池鱼,不知该如何调头,怎样摆尾,只木木地挪动双腿,试探地缓行在悠长的街巷。胡同口像张开的大嘴,大槐树像远古的神灵,无光的四合院神秘地黑着,使我不敢前行。后来知道,这街其实很短,可那夜却怎么也绕不出。

一家小小的炸酱面馆收容了我,确切说是收容了我的胃。一碗面,覆了黑褐炸酱、紫红水萝卜丝、黄豆、绿黄瓜丝,一拌,大口吃罢,再喝一碗汤,暖了身,暖了心,暖了尚寒的春风。再步于街上,已不觉冷凉,心想:这才刚开始,有太多的路等着走呢!翌日清晨,阳光朗照,我阔步走出护国寺街,跨过德胜街道,直入心仪已久的什刹海。

徒步北京,就此开始。许是从大山农村走出来的缘故,我特爱高抬双脚上路登程。即使一出胡同便有单车区、公交牌、地铁站,我常视而不见,迎着风,走上新街口南大街、平安里西大街、地安门西大街,走向北京各地。如此,脚踏实地,才心安。

北京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街路设计,让我只要打好提前量,方向不差,一路紧行,总会准点到达。至于中间怎么穿行,看到什么景致,那便自如随机了,这也正是徒步的乐趣。

北京的司机都很文明,横穿马路,或路口转弯,总有司机慢下车速,有时还摇下车窗,挥手示意行人先走,绝不抢行。北京的行人都很匆忙,不知从哪里来,奔向何方,毫无交集,一时相会、擦肩即是缘分,大抵友善以待,投以笑脸。北京的街头都很安全,许多路段都有值勤人员,白天或是黑夜都可专注走路,不必考虑其他。

凡此,不只我一人有这感受,不少人都曾谈及。故而,我一个人的徒步之旅,便成了发现之旅、诗意之旅、静心之旅,所见所闻所思装了满眼满脑满心,只觉得承载不下,需要付诸文字存储起来,删除些内存,更待随时充实。

对古建有着浓厚兴趣的我,每至一城都愿徒步古城,找寻岁月的痕迹。来在自元建都至今八百多年的北京城,自然不容懈怠,稍有闲暇便要走上一遭,一遭又一遭。长长的荟萃了中华皇家文化、市井文化与建筑辉煌的中轴线便是首选。钟鼓楼、地安门、景山、故宫、天安门、正阳门、珠市口、天桥,自北向南分时段慢慢走来,如穿行在时光廊道之中,每一步都踩在厚重的历史之上。

一座古建、一条古街、一块古砖、一棵古树,甚至那流水、浮云、鸽群、人声,都似与数代古人关联,虽不能相遇,却与他们共享一个中华、一座北京,共沐一轮日月、一片星空,不由得令我心生敬畏,轻步缓行,深呼吸,细嗅触,如古人般慢了下来,沉浸在永恒的文明之中。

是呀。那古城北端的德胜门、安定门,如今不复存在,当年旌旗招展、号角齐鸣的征战队伍浩浩荡荡,进进出出,何等威风。那高高的钟鼓楼,如今钟不再鸣,鼓不再响,当年却要指挥着整座北京城的晨与昏、作与息。那什刹海的河道、码头,如今静水缓流,当年不知载过多少商贾船只、才子佳人,造就了世代文明。那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如今世界人民自由出入,观览惊叹,当年却是至高无上、戒备森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的一座围城。那繁华熙攘的大栅栏、天桥,如今依旧繁华熙攘,随处可见老字号、老招牌、老行当、老艺术、老吃食,可当年的市井味道却已不再,若即若离。还有那密密麻麻如北京血脉的老胡同,载着悠长的记忆在喧闹的北京城内蜿蜒静默着。徒步中轴线,思绪飘飞,惟有用怀念与遐想注力,走实脚下每一步,向前。每个人、每代人皆是如此。

如果说中轴线铺展一条古道,引我走入历史的话,那金融街便是开通一条高速,载我走向未来。群力胡同到月坛南街,是上班路线,自是日常徒步路线,金融街是必经。从古建密集、胡同密织的老街巷,步入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街区,着实有种穿越之感。这里聚集着众多国字号金融机构、国企总部,彰显着北京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时代风采与世界影响力。

徒步金融街,是需要仰头穿行的。我曾细数过那些楼宇的名字:中国人寿、中国大唐、中国联通、中国光大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太平洋保险、威斯汀酒店、金融街购物中心……真是数不过来。与那些穿着制服的白领并行在金融街,心中不免有些落差,但更多的是好奇,不知他们整日面对数字、报表、曲线、图表是何种工作状态,怕是也如我面对一堆文字材料时那般焦头烂额、濒临崩溃吧!徒步金融街,周遭似有紧张的节奏、未来的气息在弥漫,倒也是种别样的体验。

长安街,是我心中最神圣的一条街,徒步并非易事。庆幸因参加国庆七十周年联欢,我得以有机会在采取封闭措施的情况下,从东单至西单,数次走过长安街,那种心情实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特别是读着两侧大厦的名字,从街区转入广场、从柏油路转入花岗岩石砖路时,中国心更加坚定,中华情愈发澎湃。此刻,走在这条见证了并将继续见证新中国非凡历程的长街之上,真的有种力量从足底向全身喷涌,催我健行,催我欢舞,释放一个普通中国人应有的自信、骄傲与豪情。

北京离故乡仅几百里,同属北方,于我而言,那些熟稔的植物也是对乡情最好的寄托。住处楼下有几株柿树,春天开着淡绿方形的小花,秋天挂满火红诱人的柿子;有一株枣树长在一户人家,我特意入院问了老人家树龄,结的枣甜不甜;还有数棵老槐树,摇着满树叶子"沙沙"地讲述北京故事,我却听成了家乡往事。走在街头巷尾,特爱看那些挺拔的杨树、榆树、槐树,那些盛开的蜀葵、紫茉莉、牵牛花、凤仙花,还有爬在墙上的丝瓜、南瓜……每每遇见,都有一种"原来北京也有哦"的亲切,一时间,故乡也不再遥远。

与其他城市不同,北京的包容让我完全没了初至时的陌生感、疏离感。在北京,容得下一口地道北京腔儿的北京人,更容得下操着各地方言的外地人、说着各国语言的外国人;容得下高学历、高收入的金领、白领,更容得下靠劳动、肯吃苦的蓝领、灰领。我这位暂居北京的普通职员,徒步北京,融入人流,并不露怯,只管坦坦荡荡、轻轻松松大步向前走。

只要在北京,我的微信运动步数大都在一万两万,甚至三万,因为我感觉北京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不能闲过,需要珍惜。正如一位朋友说的,我要用双脚丈量北京的大街小巷。

阳光正好,我又将整理心情,背起背包,有目的、没目的地徒步迈向北京的下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