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泥叫叫
那天,我陪着外孙和他的同学们来到西津渡古街,寻访太平泥叫叫。一走进店堂,琳琅满目的泥叫叫便把孩子们深深吸引住了。
传承人周宝康老师向我们介绍,太平泥叫叫发源于镇江市姚桥镇华山村,其历史可追溯至南朝。太平泥叫叫虽小,却承载着感恩太平的美好梦想,被国际友人称赞为“带来幸福的泥哨子”。题材和造型多样的太平泥叫叫有着诸多品名,如:牡丹双鱼、虎子龙孙、二龙盘珠、镇江三怪、猴子拜寿等。当天,在周老师的教学下,孩子们就动手做起了牡丹双鱼泥叫叫。只见他们先取出一块黏土,拍打成圆形,再拿着专用工具,耐心地按顺序加工……孩子们每人围着围裙,用小巧玲珑的双手有模有样地跟着周老师学着做,当要做小鱼的眼睛了,就争先恐后地用圆形工具;当要做出鱼尾的纹路时,又用上了专用的模纹;当雕刻鱼鳞时,孩子们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想像力,刻出各种好看的图案;最后做到分叉的鱼尾,孩子们在反面用针一笔一画地雕刻上自己的名字……整个过程既是一种手工劳动锻炼,也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孩子们看到亲手完成的造型别具一格的牡丹双鱼泥叫叫,情不自禁地拍手欢呼。
孩子们交上了满意的作业后,周老师按顺序给每只太平泥叫叫开孔,经过老师的手,泥叫叫发出了清脆悦耳的叫声。这堂生动的非遗传承文化课别开生面,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小孩还是在场的家长都觉得受益匪浅。
这些太平泥叫叫还要通过专用的炉子烧制,烧制时得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一点儿都不能马虎。最后用颜料点色、喷花,并涂松香固色。工艺虽不复杂,却凝结了古时劳动人民的智慧。
一个月后,周老师把作品照片发到了手机上,通知大家取回制作完成的作品。我仔细查看图片,想找出外孙做的是哪一件,猜测可能是摆在第二排的第二或第三个。外孙走过来一瞧,说:“第二排第三个是我做的。”我问他:“你怎么知道?”“鱼鳞片是我刻的,我心里有数。”他自信地回答。当牡丹双鱼泥叫叫取回家时,外孙可高兴了,这是他亲手制作的第一个泥叫叫,有着特别的意义,要永久收藏。我虽然没有参加制作,但享受了全过程,拍下了精美的照片,与外孙一起共享欢乐。我也深感到,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从小培养孩子了解与传承古典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