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芝麻趣事
周末,一家人去乡下,陪五年级的女儿寻找乡间有趣的事。老师说要多实践,积累下周作文的素材。女儿有些茫然,问外公:"枣子树还能打枣吗?"外公哈哈大笑:"那是夏天的事了。"问姑婆:"柚子树好摘了吗?"姑婆热情回应:"今年大丰收,但树上还是青涩的,你来摘着玩吧!"想来想去,还是爷爷拍板了,去乡下摘芝麻吧。
爷爷的一亩三分地终于派上了用场。他先带着女儿看院子里的一小块地,种了些还没成熟的芝麻树,半截人高,笔直地迎风站立。最顶端有几株开着洁白的花儿,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羞答答地紧闭。绿色的树叶向四周伸展着,层层叠叠地将芝麻壳包裹在树干中。芝麻壳比蚕豆大一些,一颗颗紧紧地、密密地攀着树干向上生长。所谓"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场景真是生动,令人期待!
爷孙俩带着镰刀,先是兴致勃勃地走向菜园地。那里的芝麻种子播的早一些,到了收割时。该下田了,女儿有些畏难和惧怕,田里虫子多吗?镰刀拿得稳吗?一团团问号盘亘在小脑袋里。我还给她做了防晒的全副武装,看起来更是一副难得劳动的假把式了。爷爷信手拈来做示范,抓住树干,瞄准根部发力,一株很快就倒在手里。女儿拿着镰刀下不去手,几番调校才找到感觉。女儿有些得意,在菜田里放肆起来。爷爷一边心疼地喊着别踩着旁边的生菜,一边催她好收工了。半个小时的功夫,他们小有成就。
捧着一大堆芝麻树枝来到院子里,爷爷端来凳子,教女儿摘去叶子。这叶子看上去平常无奇,但又非常茂盛。女儿嘀咕着:"芝麻在哪里?"爷爷笑说:"别着急,把叶子摘光了,还要暴晒树干里的芝麻壳,等枯黄了,敲打敲打就落下来啦!"女儿还是好奇那繁多的叶子,他们对芝麻生长有什么作用呢?爷爷是忙过庄稼的人,他说:"叶子能吸收露水,给芝麻壳水分营养!"女儿顿时作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劳作间隙,爷爷问女儿:"这中午下田一会儿,就又晒又累的,劳动苦还是学习苦?"女儿抬起头不假思索:"两个都苦!"一家人都笑了,当下社会每个父母都灌输着孩子好好学习的重要性,而当下社会的孩子们却越来越少感知到生活劳动的辛苦。
光秃秃的芝麻树枝清爽许多,颜色像莴苣那般翠绿,模样又似竹子般修长。一颗颗芝麻壳清晰可见,它们将接受阳光的洗礼,然后一粒粒黑芝麻破茧而出。爷爷端出之前晒好的树干,女儿像模像样地拿起,朝下拍打,一粒粒黑色精灵如雨滴倾泻落下,竹盘子里有了新的饱满收成。还有哗哗落下的声音,庄稼人一定觉得像银铃般可喜清脆。但女儿竟调皮地来了一句:"好解压啊!"
女儿这个年纪,玩过网络上五花八门的解压泥,却并不知何为真正的压力;虽读过图文并茂的二十四节气,却少在田间看到农民挥汗如雨,更少近距离观察那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种子。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生在恰逢其时的年代,有无限可能去拥抱未来的精彩世界。但中国人与土地的情结,有滋养、有羁绊,这份厚重体现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吟诵里,体现在"珍惜粮食,光盘行动"的倡议里,也体现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价值观里。
正如这小小的芝麻,能包裹成甜甜的汤圆馅,不也是苦尽甘来?女儿会渐渐长大,等她想吃芝麻汤圆了,无论何时何地,愿她在品尝美食时能记起家的味道。这家,是万家灯火的光与亮,是扎根在这片土地的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孜孜不倦,对美好生活的不懈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