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经典美文 > 生活随笔 > 正文

游大顶山

作者: 吴志雨2013/03/26生活随笔

壬辰年七月,正值农闲,约三五好友同游大顶山。

终日以车代步,甚感乏味,便改步行。往日忙于农作,无暇赏景,今日得见,农田亦不失赏点。大路向南,蜿蜒无际,千亩良田被一分为二。路两侧庄稼如潮水涌动,绿波荡漾。偶有柔风袭来,绿野飘芳,沁人肺腑。

行三里,过五桥,便至山边。苍松翠柏遮云蔽日,树隙余光映像出妙图万千。前行数米,一条小径悠然呈现,直通山巅。小径侧畔,低矮灌木、荆刺丛生,蕨类、菌类目不暇接,时有小兽出没,飞鸟啼鸣。过一时半刻,已行至山腰。 石塘骤现,藤蔓丛生,葡萄藤树树相绕,造秋千无数,五味子伏地铺天,不落分毫。

稍做小憩后行至山脊。柞树笔直,三米内无旁枝。碎石初现,达子香、青草固地。山风少了一丝柔和,多了几分生硬。几步至山巅,一铁塔如金刚现世,屹立山巅正中,铁塔通体全钢结构,八丈之高。攀至塔顶,向东而望,峻岭遍布,如百蛟相聚,似盘、似卧、似行、似停,秀其气势,耀其威严。至东而北,万亩良田依乡伴镇。河渠在娇阳照耀下,荡荡碧波不时映出万千光华。古城所在之地,依稀可见。极西之地,横山枕卧天边,九岭相伴,直至松花江畔。似九龙吸水,凝天地之精,哺万民之安泰丰盈。

另有一山坐落于南,地表、外貌、气势,无不与大顶山相似。据当地人所说,两山曾为一山。因亿万年前发生过山体运动,从此两山一分为二。正因如此,两山之间便形成一处奇观-----“响水河”。响水河址在两山之间,多少又有些偏下。从大顶山山巅而下,距离也不是太远,可若无熟悉山路者,觅得响水河也要大废周折。

半山腰多有“跳石塘”,跳石塘中多生藤蔓植物,甚是难行。幸好同行人中有识路者,不消片刻,即闻水啸之声,又如瀑布之音。行见一小溪,水清澈见底,沙石镶嵌于底。草虾嬉戏,小龙虾于石缝中忽进忽出, 游鱼拍水,趣味非凡。小溪源头,巨石拦路,状若小舍。溪水即是至此石下溢出,周围也不乏这等巨石。石壁上多有油彩涂抹,多为人名,看似以往游玩至此的人所留。

巨石十米范围内,终日不见阳光,温度偏低,且是溪水源头,寒意十足,不敢久滞于此。攀至巨石顶部,阳光明媚,暖意十足。不待寒意驱除,惊愕之色溢于言表。百米宽无林木植被,视线可及,青石遍布,直至云端,似通天之路。见此奇观异景,终忍不住一探究竟。

或攀、或跳,手脚无不并用其及。直至衣衫浸透,气喘不均,方至百米。不惧烈日炎炎,寻一平坦青石,朝天而卧。半刻光景,骤然起身,整理衣衫,直奔归途。

卧青石而悟:来路美景尽赏,奇观尽见,收获已丰,今见通天奇观,若探其本源,定失他日之念,亦如做人处事,瓶满则溢,留得一线,尚可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