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幼儿园《正面管教》读后感

2025/04/17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幼儿园《正面管教》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1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正面管教》一书,是由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其著作,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在开始阅读之前,我想当然地认为正面管教就是鼓励教育,可是仔细阅读书中内容,我便意识到自己的理解太肤浅了。封面正中的有这一行红字,“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他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他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他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他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照顾,或者他“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予他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他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他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他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和改正呢?我发现孩子总是在我特别忙的时候来烦我,让我陪他,以前我一直认为他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对他的关注。而他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他的关注。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他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他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幼儿园《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2

比较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正面管教》。这本书是美国的简?尼尔森写的。我和我的父母一起读完这本书之后都深有感触。

《正面管教》是一本如何从孩子的心理情绪方面去管教孩子的书。这本书有12个章节,我比较喜欢的是文章的第一章节,因为第一章节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我们平时吃早饭这个比较简单的事情来描绘出不同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在严厉的家庭中,孩子会因为不吃早饭而被家长打,容易造成孩子暴躁自卑的心态;在骄纵的家庭中,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且他们觉得只有这样不停指挥别人,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才会突出自己在家庭的重要性,使得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一个自私傲慢的脾性;比较后,在正面管教型家庭中,孩子不吃早饭但是家长并不会去责罚他,只会让他体会因为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让他自己去意识到错误,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即尊重了孩子的选择权,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所做选择有时候也会有不足之处。这个故事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互动方式的区别,以及从正面管教的是多么的有效。

作者还说:只有家长维护了孩子的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不移时。孩子才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但得不到自己所希望的那样,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这会去鼓励他们在保持自尊心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在这里我也有同感,只有孩子背后家长的鼓励与帮助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然后孩子才会从根源拔去自己的坏毛病。

这本书我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我已经意识到自己平时就有爱发脾气的毛病,以后如果有我会努力让自己学会控制、克制。如果不行就会寻求大家的帮助。

幼儿园《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3

在学校繁忙的工作中,我每天晚上挤出一个多小时看《正面管教》这本书。当我刚看到引言部分时,我开始着迷了。其中,书中的一段话让我激动不已:“执教25年之后的今天,我就要退休了。孩子们在这25年中的变化多大啊。然而,《正面管教》帮助我适应了这种变化,从而更好地与孩子们相处,我真想再当25年老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当我看到这段话时,我内心充满力量,我迫不及待认真阅读,期待从这本书中找到希望和方向。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认真阅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时,我确实受益匪浅。书中很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论像警钟一样不断敲打着我的心。让我在自我反思,自我总结中慢慢进步和成长。接下来,我想具体谈一下我读这本书后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首先,这本书中有很多实例,说明如何在家里和学校里有效地运用正面管教的原理。其中,让我印象深刻地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在书中,德雷克斯强调鼓励,并且认为这是大人在帮助孩子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正如他说的:“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在这本书里,作者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表扬就像糖果,偶尔吃吃能让人愉悦。而鼓励却是自己和孩子每天都需要的,它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是能行的,并认可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而不是只专注于追求完美或取悦他人。然而,联系我们老师的实际工作,我陷入了反思。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我经常表扬孩子却忽略鼓励孩子。比如说,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棒!你让我很高兴!”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然而,这种表扬只是暂时有效,能短暂激发孩子的良好行为,但长期效果并不好。所以,感谢《正面管教》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并且深度地去认识和利用鼓励。我尝试了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比如在最近一次考试,我尝试对我们班一个后进生进行鼓励:“这作文写的真不错,如果你能写地更工整一些,那么你肯定会完成的更棒!”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孩子很高兴并且在肯定自己的行为上并继续努力,最后她的作文得到了优秀。读了《正面管教》,让我了解到,鼓励是帮助孩子改善,而不是完美。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和取得的效果,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进行鼓励。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加以实践和练习,让鼓励之光点亮孩子和我的梦想。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管理班级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如何培养学生自觉自律是我一直在探索和学习的方向。学习《正面管教》,我意识到我对学生的管理大多情况不是惩罚就是奖励。这都是外在的控制。这样管教的结果都是暂时性的,正确的行为不可能长久。其实,作为一位任课教师,我也经常思考:怎样不奖励也不惩罚能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呢?我一直很困惑,但却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庆幸的是我学习了这本《正面管教》,它让我受益匪浅。其中第6章:“关注于解决问题。”让我意识到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关注问题的解决。孩子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作为老师,我们要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施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都是出色的解决问题能手,他们能想出很有创意,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来。比如说在最近我们班的一次班会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孩子头脑风暴:“如何对待上课插嘴的学生?”起先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他们列出来一堆后果清单,但提出的办法全是惩罚性的:不许出去玩,布置作业,放学后留堂十分钟等。忽然,我意识到我根本没有关注到问题解决本身,我想起了“关注于解决问题的3R1H(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于是我启发孩子忘掉逻辑后果,为帮助爱插嘴的同学改掉坏毛病的解决方案再做一次头脑风暴。结果他们给出了很多让我惊喜的建议,比如说同学回答问题要先举手示意,同桌拍拍肩膀提醒等。因此,《正面管教》这本书确实让我爱不释手,我努力学习并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不断尝试,让我能真正做到了和善与坚定。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正面管教》这本书,一方面能陶冶我的情操,让自己成为一个和善而坚定的人。另一方面,我从这本书中学到很多的有益的理论和工具,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正面管教去教导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幼儿园《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4

第一次知道《正面管教》缘于女神珊瑚姐姐,随之听到很多同事都在谈论正面管教,渐渐地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正好办公室里一位90后的小美女有这本书,十一长假就借来阅读,甚是喜欢。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今天00后的孩子不再需要像我们70后、80后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相反,这代孩子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太多,“捧在手里怕掉,含在嘴里怕化”。我们常常包揽了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难,对于家长的付出,孩子们觉得理所当然,这也是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没有责任感的原因所在。

当我们对孩子太严格和控制过多时,培养不出孩子的责任感;当我们太过娇纵孩子时,也不行。既不能严厉也不能娇纵,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借助正面管教了。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孩子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孩子们有机会去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时,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出孩子的各项人生能力。

和善与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怎样才能做到和善与坚定?

取悦孩子,或是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这不是“和善”,这是娇纵;允许孩子对我们不尊重,并不是“和善”,这是娇惯。什么是“和善”?“和善”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或者生气、心烦等等)。”然后,相信孩子能够经得起挫折并由此培养出对自己的信心,也是尊重孩子。怎样尊重自己,当孩子们和我们顶嘴了,但我们不能惩罚孩子,那么我们该如何做?

这就需要等我们和孩子情绪都平静下来,孩子也愿意合作而不再和我们较劲时,然后再交流沟通,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接通的是“原始脑”,这时候我们往往失去了理性,常常说些过后就后悔的话,这时候最不适合解决问题。要想把问题处理好,必须等我们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才有意义。“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

什么是“坚定”?

我们常常习惯性地认为“坚定”就意味着惩罚、说教或者其他形式的`控制,并非如此。我们小时候接受到的教育就是父母和老师对我们“严厉”和“惩罚”,我们听到的最多的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下出孝子”等等。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现在的孩子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很有思想,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么“听话”了,我们不能说惩罚不管用,但是长期效果如何?只会让孩子么愤恨、报复、反叛、退缩......这就需要我们停止惩罚,停止惩罚并不意味着允许孩子为所欲为,我们只是换种教育方式,在制订和实施限制时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参与讨论为什么限制是重要的、需要什么样的限制以及每个人为实施限制应承担怎样的责任。如果孩子理解了限制的必要性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参与了限制的设立,他们就会更乐意遵从原则。

例如,周末回家什么时候写作业,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写作业最合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设立一些限制,比如电视只能看一个小时,必须在作业完后才能之后等等。即使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也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我们可以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什么事了?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我们决定不再用惩罚手段时,当我们使用坚定和和善时,就意味着对孩子、对我们自己“以及对当时情形的尊重。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最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

《正面管教》这本书中的理念和技巧将教会我们用正确的、正面的管教方式,彻底改变家里和学校的氛围,尽管我们的孩子没有成为完美的人,但是我们和孩子们在一起比以前快乐多了。从现在起,学会做一个和善而坚定的家长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