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

2025/04/16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 篇1

这是一本我很想分享给大家的好书,书中的每句话都值得让我们去认真地思考。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他们的爱是不一样的。有些爱就像清水一样,润过孩子干咳的喉咙之后就无影无踪;有的爱则像浓浓的鲜血,注入孩子们的身心,一生都将在孩子的身上流动,给予孩子们生命的力量。

这本书的作者叫沙拉,她是一个二战时期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单身的母亲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中以建交以后,她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以及为了让她的孩子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她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她的孩子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的教育经历。

为什么她会选择回到故乡而不在中国呢?“中国妈妈”和“犹太母亲”究竟又有什么样的教育区别呢?我来跟大家分析一下。

教育对比:

中国的父母有些是孩子的24小时不断电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有些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直升机父母”,有些则是“孩奴”,以至于将孩子养成了“啃老族”。就这样造成了一部分“高分低能”的孩子。而犹太家庭呢?他们认为:好分数是好学校、好学校是好文凭、好文凭是好工作,然而好工作却不是事业成功的表现。相比较于成绩,他们更看重孩子的智慧与能力。说了这么多,沙拉的爱子秘籍究竟有哪些呢?

一、特别狠心特别爱;

二、在有偿机制中爱孩子;

三、以爱的名义,延迟满足;四、撤退一步,学会放手;五、狠下父母心,深深爱。

今天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下两点:

一、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

二、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首先,可以对孩子进行家务教育,我觉得做家务这件事,很多家长心里都会比较清晰,比如扫地、拖地、擦桌子,端碗、搬凳子、收衣服。这些看似简单的家务其实可以锻炼孩子的责任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锻炼有效的生存能力,其中财商尤为重要。犹太人认为有偿生活机制可以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在他们看来赚钱从来都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可以开展的活动,这个和中国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其实是一个道理。而且我们还可以去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励孩子们主动和其他人交流,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如果您的孩子没有接触过您的日常家务生活,他可能会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如:动手能力强、眼高手低,依赖性强、缺少自主性,不懂得劳动成果的不易、无法理解父母的情绪,没有同情心。所以,各位家长行动起来吧。

延迟满足以及适当不满足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毕竟是个人都会有欲望,不论男女老少。所以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我们或许可以学会说“不”。有一句话是这样点评中国的家长的:他们太爱孩子了,但又太不会爱孩子了。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可能就是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都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对孩子付出了一片爱心却得不到任何回报。家长越理解、体恤、满足孩子,孩子反而会越不理解家长,不体恤家长甚至是折磨家长。这时的我们应该去折磨解决呢?我想这个标题应该给了各位一些启发。

爱孩子啊,其实是一门大学问,是一门十分艺术的事情。因此我们对孩子的爱要爱的有意义,有价值,有作为!让我们从此刻出发,以爱为名,让爱极致,特别狠心特别爱。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 篇2

最近有幸拜读了一本关于教育的名作——《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是出生在我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她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交后,她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她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一段跨国教育的特别经历。文中的一些教育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有偿生活制”培养了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能力。“有偿生活制”是犹太生存教育的一个精华,它不仅使犹太子孙精明富有,而且还使得他们无论漂泊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如鱼得水地展开他们的事业。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曾做过一个调查报道: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从小懂得劳动伦理学的孩子,在对生活不断体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日后更容易事业有成。在有偿生活机制的运行下,孩子们比我们想象的更能干,更有时间意识、成本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2、“延迟满足教育法”是让孩子学会忍耐,增强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孩子获取成功必备的重要“逆商”。我们可以在原则面前对孩子说“不”,不要一味地去溺爱孩子,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父母。

3、撤退一步学会放手。“100分家长不如80分家长”“家长退居二线,让‘兴趣’和‘愿景’催促孩子学习”“观察、参谋、提醒——做军师父母,不培养平庸孩子”,文中这些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教育的目的是把每个人都训练成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我们作为家长要学会陪伴、鼓励、引导,其它的还是要靠孩子自己来完成。

4、“逆境体验教育法”是培养孩子身处逆境的时候有责任和担当意识,并给予孩子尊重、鼓励和引导。

狠下心的父母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藏起来一部分。这是有温度、有理智、有智慧地爱孩子,用“逆境体验教育法”“有偿生活机制”和“延迟满足法”绿色地、科学地爱孩子。希望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借鉴成功者的经验,有意识地去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孩子。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 篇3

我自以为是地培养女儿16年,还自我标榜是一位懂教育的好妈妈,十几年来从未质疑过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方法。还好,我是一个善于学习、懂得借鉴的妈妈,我能够认清:任何一位父母都需要与孩子一同成长!所以,我主动尝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几年前,我有幸听到博瑞智教育机构张飞亮老师的一节亲子教育课。这节课是令我思想开窍的一节课,使我对以往在培养孩子的方式、方法做了一次深刻的反思,从此一改缺乏耐性又强硬、简单、粗暴的长辈习性。我流着眼泪拿起电话向曾经被我施以暴虐态度的小侄女道歉,为我从前对孩子的高压态度和行为深深忏悔。从那以后,我试着与孩子们平等沟通,学会蹲下身来,跟孩子们做朋友。

但实话实说,我作为母亲、长辈,在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上所能施展的方法还是太简单、太匮乏了,终究不能摆脱骨子里固有的包办式教养,总是不由自主地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主动权,不知不觉地也沦为溺爱孩子大军中的一员,而自己却全然不知。反映在现实生活中的结果就是,女儿十六岁了,很少自己洗内衣,房间也很少自己主动打扫,书桌一直是杂乱无章的,床上的被子大多由父母整理;吃饭问题也很少自己决定,洗碗只是偶尔主动承担一次;理财方面从无计划,更不记账;自我节制方面也不尽人意,平板电脑、手机拿起来就不愿放下,不能有效管理时间……诸多问题反复强调不见起色,令我苦恼。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找到了问题所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原来这一切都是我们家长一手造成的,是我们不懂得孩子成长法则而给予孩子"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即时满足"的结果。而令我顿悟的是犹太母亲沙拉所著的一本书——《特别狠心特别爱》。

《特别狠心特别爱》全书272页25万字,我用了半个月时间读完。我边读边划边想,对照自己培育孩子的体验,查找我与沙拉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共同之处与不同所在,越读越发现自己的不足,越读越佩服犹太人教育孩子的智慧,越读越觉得眼前豁然开朗,越读越感到我和女儿很幸运,因为在她还没有完全长大,在她还处于成长过程中接受生存能力训练的宝贵时期里,我们找到了一套可以参考学习且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沙拉结合自身作为母亲的成长、转变经历,向所有的中国妈妈发出了劝告:不要做孩子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不能做"孩奴"、"直升机父母",不能对孩子施以"未富先娇、未贵先奢"的教育理念,切忌对孩子"即时满足"、"超量满足"、"超前满足",以防把孩子培养成"草莓族"(外表光鲜,经不得挤压)、"啃老族"。她用大量的例证分析阐释爱孩子的四大误区,即: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习惯性满足各种要求,知爱而不知教,过度抚养(关怀强迫、过度热心)。而这四大误区在中国,我们这些父母是条条中招,这是不争的事实。

沙拉一再强调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生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养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她告诫我们只凭父母对孩子的满腔热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科学的理念,掌握爱孩子的艺术与学问,进而向我们推介犹太人的爱子秘籍:特别狠心特别爱!

沙拉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和以色列的很多家族财富世代相传做比较,找出财富得以传承的根本原因是,犹太人更注重传承的是生存的技能和素质,是一种对自我人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而要做好这样的一种传承,沙拉通过在以色列改造自己的三个孩子的经验、努力和思考,为我们提出了"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三大内涵和对应技巧,一是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二是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三是撤退一步,学会放手。书中对这三大内涵、三大对应技巧进行了详细介绍,具有很强的可学可比性,操作性、指导性也都很强。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就产生迫不及待进行实施的想法,也想将这些理念及做法推荐给家人、亲人。最先想到的是一定要让爱人和女儿也抓紧来读一读这本书;随后是与环哲书店联系预定了五本,准备送给我的兄弟姐妹和朋友,帮助他们尽快优化培养孩子的方式方法;再有,就是赶紧写下这篇读书心得,推介给身边的朋友们,让更多的人及时发现这本书,以免使更多的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不再迷茫困惑,少走弯路,少留或不留遗憾。

能读到这本书,是我和女儿的幸运!这要感谢我的虫友——套格斯妹妹,是她的力荐与赠阅,使我对女儿的培育、对为人父母的感悟再一次豁然开朗,对生命的体验再一次得以成长和升华!

感恩生活,让我与你们相遇,遇到一位好友,遇到一本好书,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 篇4

在央视四套华人世界的一个节目,看到了这样一个节目,沙拉和她的孩子们。它讲述了一个伟大有着犹太血统的妈妈教育孩子的经历,沙拉写了一本书叫《特别狠心特别爱》。

沙拉是一个同时有着犹太与中华民族血统的女人,她的父亲是犹太人,在二战中为了避难,从德国来到中国上海,在中国结婚生下沙拉。沙拉在中国上海经历了失败的三次婚姻,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孩子在上海过着优裕的生活。慢慢地,她萌发了要带三个孩子到以色列生活的想法。当时的以色列正值巴以冲突的剧烈阶段,到处弥漫的是硝烟的战火,和生命也得不到保障的恐惧,作为一个母亲,她为什么要在这时将孩子置身于危难中呢。她目光坚定的说:"战争让人成熟,战争让人成长。""经历过这样的考验与洗礼,以后,还有什么生活的坎坷与艰难是他们不能面对的?"

于是,她开始了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在战火中的艰难行走。她们没有经济来源,成天奔命于各个防空洞中,吃者垃圾筒里的面包,穿者垃圾筒里的衣服,她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与恐惧里,坚持着将各种早教实施着,并丝毫没有把自己承受的压力传递到孩子们身上,在战火中,孩子得到了妈妈无处不在的爱,无处不在的严格的教育。

沙拉借鉴了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理念与经验的精华,自创"特别狠心特别爱"的教育方法,创造性地通过延迟满足、家风育人等理念,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两个儿子不到三十岁就成为世界富豪。这是一部怎样将子女培养成亿万富豪的教育手记。作者的有偿教育机制不仅挖掘了孩子的造富潜质,造就了孩子善于编织人脉的本领,也培养了孩子心理调适与自我约束的良好素养。

我们先来看看以色列,以色列是个小国,1948年建国,从无名小国到经济强国,现代化工业、农业、科学技术举世瞩目。其主要人种是犹太人,犹太民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智商非常高又重视知识,犹太人从孩子一岁半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记忆训练,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开始教他们读《旧约》。在《圣经》上沾蜂蜜,让孩子知道书本是甜的,这事也是犹太人干的。作者莎拉在如此大氛围下,转变思路,培养出了引以为荣的三个孩子,以色列人的育儿观念应该学。

"有偿生活机制"是犹太生存教育的一个精华,犹太家长抛弃了很多浮华的东西,把生存教育列在教育的首位,直捣教育的初衷——让每个孩子长大后生活得更好,这应该是每位家长的心声。我想让孩子从记好账开始,学着管理自己的账户,参与家庭理财,有重大支出时让儿子来判断是否必须,这样儿子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无形中会提高其责任感。学校每年的贸易节办得很好,向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平台,高年级的孩子就会知道了商品流通才能赚差价,锻炼了他们的成本管理能力。

在有偿生活机制的运行下,其实还培养了每个孩子的沟通、交际能力,最终孩子们走向社会,需要的就是这些情商了。学习"适当不满足和延迟满足"教育,作者提出,该让孩子学会忍耐,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他所要的东西并不能唾手可得。当今大家生活好了,对于孩子大都超前满足、过量满足。家庭对孩子的要求基本满足,看来要改,溺爱不是爱,要狠下心来爱,教育孩子有被拒绝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都有些浮躁,正好培养他对学习有耐心和至关重要的逆商。

所以,作为父母,要从小就重视教孩子金钱的概念,给孩子灌输理财的知识,懂得如何控制欲望,节约支出;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赚钱致富。如果孩子没有理财的概念,即使他将来有钱,也会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因此,现代社会,人们提出了情商、智商,还提出了财商的概念。学会生存、懂得理财,是家长必须给孩子上的重要的一堂课,也是孩子一生受益的课!

作者莎拉告诉我们,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时间、精力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也不见得终身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谋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才会有从容的晚年,孩子也才会收获成功的人生。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以独立的人格面对世界。放手越早,孩子就会越早走上独立之路。溺爱是害,狠心是爱,家长学会爱,孩子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