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路遥作品《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2024/09/29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路遥作品《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路遥作品《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一部作品,荣获茅盾文学奖,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长篇小说,深受我的喜爱。这本书讲的主要是孙少平一家以及同村人的奋斗历程和他们在奋斗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书中的主人公是孙少平,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他身上有很多性格特点。我认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孙少平认为只有劳动才能获得价值。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非常贫困,上高中时只能吃丙菜和黑面馍,他学习刻苦,在班级里成绩非常优异。但是高中毕业后他未能考上大学,准备离开双水村去黄原闯荡。因为他觉得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可以有更多的劳动机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换取哪怕一瞬间的快乐。他蹲在黄原的东关大桥头上等着包工头来找他。因为高中毕业之后他在家干了几个月的活,有了一些干活经验,所以很快就被包工头选中了。等活干完了,他再继续揽工,干完了,再揽。我认为这就是他追求的理想,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走向更好的生活。

可难道孙少平真的只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劳动者吗?当然不仅如此。记得他在胡永州那里做工的时候,有一天夜里他发现胡永州每天夜里都欺负为揽工汉们烧饭的小翠,而且把她打得遍体鳞伤。孙少平咬牙切齿,第二天就恶狠狠地瞪着胡永州,让他把自己和小翠的工钱都结了。胡永州知道孙少平很壮实,就照实办了。孙少平把小翠的50块连同自己的100来块钱都给了小翠,并把她送上了回家的巴士。,也丢掉了自己的劳动机会我认为少平心中有一个理想的世界,他眼里容不下残忍和丑陋,所以他只要看见黑暗的事情,就会挺身而出。

为什么孙少平那么在意自己的劳动,但又为了工友而不惜牺牲了自己的一份宝贵的工作呢?那是因为他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他追求内在的满足而不只是物质上的需求。孙少平在干活的同时,还一直从田晓霞那里借书看,保持着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他虽然干着非常辛苦的活,但是他认为读书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收获,不管是书中人物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能够激起孙少平内心的波涛汹涌,得到某种心灵的慰籍,这也反映出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看完《平凡的世界》之后我感触很深。我很佩服,孙少平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并持之以恒地奋斗,希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

路遥作品《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2

读了这本书一时间思绪万千,心中有许多感想却不知从何说起。仔细思索,觉得让我最受启发的是孙少平的一个观点。

孙少平认为:即使自己的父母是百万富翁,他也不会继承父母的遗产,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赚钱,去生活。

的确,孙少平一直在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观点。起初,他宁愿在湟源的建筑工地上干活,也不愿意回双水村和哥哥一起经营砖瓦厂,因为他不想在哥哥的庇护下生活。后来他在别人的帮助下被调到铜城大崖湾煤矿工作。虽然很危险,但是他非常喜欢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1985年的第1天,孙少平为了救人受了伤。住院期间,妹妹的男朋友吴众平让他调到省城工作。他没有同意,出院以后又回到了大崖湾煤矿,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

孙少平的思想和言行让我一生受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那个观点。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不禁想到:现在我的父母是普通老百姓,我没有办法依靠他们的地位衣食无忧的生活;假如我的父母是国家高层的领导,我也不会依靠他们的地位或者接受他们的财产。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这样就能体现到成就感,可以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人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在相互依存的同时,要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从而体现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路遥作品《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3

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是冰冷的,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可以平庸。

————路遥

我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读《平凡的世界》了,我一直对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的著作爱不释手。以前看的时候经常是看一次哭一次,哭既是为主人公坎坷的命运扼腕叹息,也可能是浸透了自己的情感。

这次再次读来,依旧十分的投入。

随着页码的深入,我看到了作者路遥对时间、天气、环境、地点细致入微的描写。而随着镜头的拉近,我们的关注点从黄土高原到了一个县,到了县高中,到了操场,到了一群高一的学生身上。我看到了菜的分级:甲乙丙菜,看到了主食的戏称:欧洲、亚洲与非洲。

主人公终于出场了,他就是孙少平,从他的穿戴我们看出他家境的贫寒,从他的高粱馍也佐证了这一点。

下面的章节,一个一个的人物陆续出场:郝红梅、顾养民、侯玉英、润生、润叶、金波、晓霞、妹妹兰香、姐夫王满银......

在阅读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孙少平有两个好习惯:其一是喜欢到处转,喜欢探究这些新的地方,其二是喜欢看书,他经常去县文化馆借书看。

我想这也是孙少平的过人之处吧,虽然物质很贫穷,但是他会找到自己的精神滋养,他和金波的友谊,他和红梅那一点点的情愫,他从书中获取的精神食粮,他从探险中看到的外面的世界,这些都给予了他下一步无限的可能。

这也是我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无论何时无论何处,都不磨灭对生活的热爱,都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路遥作品《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4

在高中时,我曾经迷恋过《平凡的世界》一书,我被路遥笔下煤矿工人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至打那以后,我深深的爱上了煤矿、爱上了煤矿工人,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一层淡淡的薄雾裹着一片浓浓的诗意,青藤般地依附在我少年时代的情怀里。

也因此,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毅然选择了煤矿电子应用专业;大专毕业,在熙熙攘攘的人才市场中寻觅工作时,我又无悔地选择了煤矿行业!这辈子,我铁了心要与煤矿结下这不解之缘……

很幸运,2005年9月,我和许多支援矿区建设的院校毕业生一样,满怀激情和憧憬的来到了张集矿这片热土,成为一名综采电器维修工。初到张集矿时,看着井下那条条宽敞明亮的巷道、那威武成排的液压支架、那轰鸣不断的采煤机运转声,还有那矿井地面随处可见的绿草、鲜花、碧水、拂柳,无论你是远观还是近赏,从每个角度上都会隐现出诗情画意般的景致,移步景变……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由衷的感到,能成为张集煤矿的一员,是我们年轻一代人的莫大幸福!也就从那一刻开始我也更加坚定了要以满腔的热情以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来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同时我坚信,在张集煤矿渡过的每一天,必将会成为我今后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记得有人曾经这样说过:“以你的聪明和才智,无论你在哪片土地上挖掘,你都能挖到金子,但是你必须得以煤矿工人的心态去挖掘!”对此,我深有体会。毕竟,煤矿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对此我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我相信,在生产一线工作多年的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劳动的珍贵与价值;会比别人更懂得从劳动中去体验那份自豪与快乐。在井下生产工作中,无论多苦多累,我都没有过怨言,因为我深深地懂得:再好的种子,也只有扎根于肥沃的土地,才能快速地茁壮成长;成绩再优秀的学生,也只有在最艰苦的一线去磨练,才能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我愿意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张集煤矿这片沃土里。

选择了煤矿就意味着选择了平凡、选择了奉献。我愿做那一名最平凡的张集煤矿人,默默地奉献着我的青春和汗水。

很荣幸,能成为煤矿工人的一员!

更荣幸,能成为张集煤矿的一员!

选择了,我从未后悔过!

路遥作品《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5

它只是一本平凡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写作手法,有的只是一个平凡又真实的故事,淡淡的从头讲到尾。它,就是《平凡的世界》。

故事发生在10年“”期间,在黄土高原的一家,有6口人。其中少安每天和他的爸爸在基建队工作一家人全靠他们俩的工分吃饭,但日子过的仍很清贫,甚至到全家6口人挤一个窑洞。属于贫下中农。少平在省城上高中,为了给家里省钱减负担,每天吃5分钱一份的饭——清水煮白萝卜和二个黑面馍,这对于17。18岁的正在长个子的少平来说是不光是营养不够而且连吃都吃不饱,要是有足够的食物别说2个馍就是6个都能吃完,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有时候上课的时候还差点饿晕,肚子饿也就算了,更严重的是在学校天天吃最低等的伙食,总是遭到他人的讥笑,使少平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打击。再加上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这更是雪上加霜。

转眼间10年“”结束了。少安也该结婚了,父母整天为儿子结婚的事发愁,终于好人有好报在弟媳妇的帮助下娶了一个不要钱的媳妇。少平高中毕业后当了教师,全家人为他感到骄傲。

这本书深刻的体现了在10年“”中中国人民过日子的艰辛与苦难,也就是说中国如果没有_,就不可能有这么穷的人民。我觉得这是一本典型的批判现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