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魅力》读书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教育魅力》读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育魅力》读书心得体会 篇1
《学习,别听学校的!》,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教育家菲拉.费.毕尔肯比尔,他本人说这本书是写给两种人读的,一是抵学校之前的学生父母,二是思想开放的教育工作者。我自认自己教育思想比较开放,自然成为名正言顺的读者。
只看了一眼,《学习,别听学校的》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眼球。但我并不惊诧,德国人以严谨而著称于世,更何况,菲拉·费·毕尔肯比尔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管理人才培训者和著名作家,她绝没有凤姐那种恬不知耻炒作的勇气。她所说的,定能反映德国学校教育的一些现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联想到我们国家的教育现实,真的叫人汗颜。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但如此泱泱大国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却有外籍华人获此殊荣,真的是在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教育问题。
肯比尔认为:“学习等于游戏”。它的意思是说:为了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让孩子游戏般地学到东西。要使学习过程重新成为一个有趣的、令人着迷的经历,而且要为孩子创造成功的经历。学习是游戏,而游戏同时也是学习。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让学生乐此不疲的,但随便问我们的一些学生,有几个是愿意自觉主动学习的。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要求,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磨灭了孩子的一点点的学习兴趣。老师累,学生苦。
肯比尔还主张 “适时合作、讨论”、“深入浅出、简化知识”、“孩子教孩子”、“非教育者到学校”等等。肯比尔也主张,孩子应该走出去,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一致的。但如今,在安全第一的情况下,孩子一年一度的春游也成了奢望。孩子就如囚禁在笼子中的小鸟,缚了翅膀的笼中小鸟。赵德成教授曾讲了小鸡学飞的故事,其实,有时并不是小鸡不想飞,而是小鸡被缚的太重。
肯比尔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玛丽亚·蒙特索利写过一本题为《孩子不是这样的》,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孩子……想要完整和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大人……阻碍他的工作……(大人)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因为他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法则里,这些法则不允许他……浪费一丁点儿时间,像例行公事一样,他给孩子洗澡穿衣,抱在怀里或者放在车里,收拾孩子周围所有的东西,而不让孩子参与这些事儿……” 的确是这样的,老师替孩子做的太多,我们大人往往忘记了孩子对他们周围的世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帮助我自己去做事”,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句话“人们越是阻碍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学习并练习他所学到的东西,这个孩子在他的环境里就越显得‘不健全’”。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阻碍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的太多了,所有的学校、班级都普遍存在,从这一点上,我们的'课堂中不健全的孩子的确是很多的。
让孩子在家里自由地学东西 。为什么?肯比尔说:“孩子在家里学东西越是自由,他将来在学校里的压力就越小。而一个孩子在家里学习自己动手的机会越少,他日后在学校感到的学习压力就越大,而且是不由自主的。换句话说:在您帮助您的孩子尽量地自己动手时,您就为您孩子的未来奠定了一个极重要的基础,这事儿从纽扣开始,而到学校的家庭作业也还远远尚未结束!”
“没有自由就没有知识”这句话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句教师一定要还给孩子自由。但自由不是放任,自由不是替代,自由不是让他们在家中是皇帝、公主。学校整体来说真的是不自由的,学校不可能让全体学生那样地自由,班级授课制自创办之日起,其实在某些方面就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所以,如果我们一味相信学校,孩子将会忘记自由,忘记了自由,就会把自己的人性忘记,就会做出许多极端的事了。
以上几个片段,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之所以喜欢这本书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这本书只有126页,我一直认为教育名著应该薄一点,这本书的后面标的是10.2万字,其实读下来最多不过七万字。如果我们目前的教育名著也能够这样,那就好了。二、这本书的插图非常多,读起来非常轻松。三、这是一本操作性非常强的书,只要读了就想行动起来。四、这本书可以改变我们许多旧有的观念,让我们的思考更全面一些。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专著,这是一本老师与学生父母都应尽量提前阅读的一本书。
《教育魅力》读书心得体会 篇2
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蓬勃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认定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认定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学生的成长”,能够像于漪老师那样“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能够使自己教师职业的价值与乐趣体现在“教师也生活在学生心中”,那就真能够像她那样“魅力无穷”,在教育中“用生命歌唱”。
教师的教育魅力给予学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如积淀知识、发展思维、形成人格等等,都有极大的意义。但与传统教师相比,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给予学生的影响,最为独特之处则应当是激发他们探求真知的热情,培育他们探求真知的精神。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都有求知欲。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要保护、发展这种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果这种好奇心与求知欲已沉睡,就应唤醒、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是现代也只有在现代才普及的。
中国传统教育中,虽也倡导“格物致知”,但总的来说这方面是非常欠缺的,特别是进入科举时代,只为圣人立言,基本没有了“致知”。现代教育一百年,从学习西方分科教育开始,到今天基础教育要求全面落实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这里就隐含了“激发学生求知热情”这个现代教育主题。从这个角度说,所有的现代教师,他们的课堂都散发着“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教育魅力。确实,在今天,即使是一位普通教师的普通课堂,也散发着这样的魅力。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十年的时间将一个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尤其是那些家庭有特殊变故的学生,我们要用真诚的交流,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帮助,让这些孩子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的确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更多些再多些爱心、热情、信心、勤奋和责任。
我知道我不仅肩负着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责任,在学习态度及他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方面也需要我不停的引导。生活上学生喜欢问老师各式各样的问题,不仅是学习上的,生活上的还是课外知识方面的,因为学生是最信任老师的,所以教师更要做到细心、耐心,因为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而学生又有一种特殊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由此我们老师的责任和使命就要建立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中。我们老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小至办公桌上一本书的放置,教室内书写完毕的一个小粉笔头的处理,大到对社会对国家的态度和言语都会影响的学生,所以我们要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的工作是有不同的应对能力的,班级里学生的性格不同,学习方法不同,老师教育的方法也不一致,对待性格比较胆小腼腆的学生,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和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班集体里的活动,多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对学生的关注要持之以恒,对做得好的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要有耐心,不要怕反复,作为老师要有一股韧劲,要有恒心。要在老师的.期待中让学生学会自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充满希望让他们走出自卑,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变得有自信,那么从任何事情上就会积极主动起来,就会表现的大胆,敢说敢做了。
只有以深沉之博爱和负责之态度来面对工作,才会将教师做到极致,教师就不仅是一个职业,也不仅仅是一门专业,而是充满乐趣和艺术的事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走在学生的前面,努力学习,尽快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此外好要努力创新,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短时间内出高效率。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找到适合于每个班级、每个教师、每个学生的最优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教书育人是我崇高的使命,一直以来,人们对教师的评价都很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教师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还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在职业,我对这份职业有极高的热情,真正的爱学生,喜欢倾听学生。 “责任”就是要做分内应做的事。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做每一件分内事。所谓“使命”就是派人办事的命令。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千教万教教人成真,千育万育育做真人”。教师虽然有分工的不同,责任的不同,但承担的使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培养好祖国的花朵。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热爱读书的教师,是社会的一笔无形资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教师,需要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终究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通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教育的目的。”书是心灵寻找宁静的阶梯,不读书,我们的心灵就会积满灰尘、脆弱无比。读书,应该成为学习型教师的生活方式。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教育魅力》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学习,别听学校的!》,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教育家菲拉.费.毕尔肯比尔,他本人说这本书是写给两种人读的,一是抵学校之前的学生父母,二是思想开放的教育工作者。我自认自己教育思想比较开放,自然成为名正言顺的读者。
只看了一眼,《学习,别听学校的》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眼球。但我并不惊诧,德国人以严谨而著称于世,更何况,菲拉·费·毕尔肯比尔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管理人才培训者和著名作家,她绝没有凤姐那种恬不知耻炒作的勇气。她所说的,定能反映德国学校教育的一些现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联想到我们国家的教育现实,真的叫人汗颜。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但如此泱泱大国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却有外籍华人获此殊荣,真的是在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教育问题。
肯比尔认为:“学习等于游戏”。它的意思是说:为了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让孩子游戏般地学到东西。要使学习过程重新成为一个有趣的、令人着迷的经历,而且要为孩子创造成功的经历。学习是游戏,而游戏同时也是学习。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让学生乐此不疲的,但随便问我们的一些学生,有几个是愿意自觉主动学习的。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要求,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磨灭了孩子的一点点的学习兴趣。老师累,学生苦。
肯比尔还主张 “适时合作、讨论”、“深入浅出、简化知识”、“孩子教孩子”、“非教育者到学校”等等。肯比尔也主张,孩子应该走出去,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一致的。但如今,在安全第一的情况下,孩子一年一度的春游也成了奢望。孩子就如囚禁在笼子中的小鸟,缚了翅膀的笼中小鸟。赵德成教授曾讲了小鸡学飞的故事,其实,有时并不是小鸡不想飞,而是小鸡被缚的太重。
肯比尔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玛丽亚·蒙特索利写过一本题为《孩子不是这样的》,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孩子……想要完整和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大人……阻碍他的工作……(大人)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因为他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法则里,这些法则不允许他……浪费一丁点儿时间,像例行公事一样,他给孩子洗澡穿衣,抱在怀里或者放在车里,收拾孩子周围所有的东西,而不让孩子参与这些事儿……” 的确是这样的,老师替孩子做的太多,我们大人往往忘记了孩子对他们周围的世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帮助我自己去做事”,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句话“人们越是阻碍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学习并练习他所学到的东西,这个孩子在他的环境里就越显得‘不健全’”。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阻碍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的太多了,所有的学校、班级都普遍存在,从这一点上,我们的课堂中不健全的孩子的确是很多的。
让孩子在家里自由地学东西 。为什么?肯比尔说:“孩子在家里学东西越是自由,他将来在学校里的压力就越小。而一个孩子在家里学习自己动手的机会越少,他日后在学校感到的学习压力就越大,而且是不由自主的。换句话说:在您帮助您的孩子尽量地自己动手时,您就为您孩子的未来奠定了一个极重要的基础,这事儿从纽扣开始,而到学校的家庭作业也还远远尚未结束!”
“没有自由就没有知识”这句话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句教师一定要还给孩子自由。但自由不是放任,自由不是替代,自由不是让他们在家中是皇帝、公主。学校整体来说真的是不自由的,学校不可能让全体学生那样地自由,班级授课制自创办之日起,其实在某些方面就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所以,如果我们一味相信学校,孩子将会忘记自由,忘记了自由,就会把自己的人性忘记,就会做出许多极端的事了。
以上几个片段,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之所以喜欢这本书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这本书只有126页,我一直认为教育名著应该薄一点,这本书的后面标的'是10.2万字,其实读下来最多不过七万字。如果我们目前的教育名著也能够这样,那就好了。二、这本书的插图非常多,读起来非常轻松。三、这是一本操作性非常强的书,只要读了就想行动起来。四、这本书可以改变我们许多旧有的观念,让我们的思考更全面一些。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专著,这是一本老师与学生父母都应尽量提前阅读的一本书。
《教育魅力》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学习,别听学校的!》,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教育家菲拉.费.毕尔肯比尔,他本人说这本书是写给两种人读的,一是抵学校之前的学生父母,二是思想开放的教育工作者。我自认自己教育思想比较开放,自然成为名正言顺的读者。
只看了一眼,《学习,别听学校的》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眼球。但我并不惊诧,德国人以严谨而著称于世,更何况,菲拉·费·毕尔肯比尔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管理人才培训者和著名作家,她绝没有凤姐那种恬不知耻炒作的勇气。她所说的,定能反映德国学校教育的一些现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联想到我们国家的教育现实,真的叫人汗颜。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但如此泱泱大国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却有外籍华人获此殊荣,真的是在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教育问题。
肯比尔认为:“学习等于游戏”。它的意思是说:为了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让孩子游戏般地学到东西。要使学习过程重新成为一个有趣的、令人着迷的经历,而且要为孩子创造成功的经历。学习是游戏,而游戏同时也是学习。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让学生乐此不疲的`,但随便问我们的一些学生,有几个是愿意自觉主动学习的。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要求,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磨灭了孩子的一点点的学习兴趣。老师累,学生苦。
肯比尔还主张 “适时合作、讨论”、“深入浅出、简化知识”、“孩子教孩子”、“非教育者到学校”等等。肯比尔也主张,孩子应该走出去,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一致的。但如今,在安全第一的情况下,孩子一年一度的春游也成了奢望。孩子就如囚禁在笼子中的小鸟,缚了翅膀的笼中小鸟。赵德成教授曾讲了小鸡学飞的故事,其实,有时并不是小鸡不想飞,而是小鸡被缚的太重。
肯比尔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玛丽亚·蒙特索利写过一本题为《孩子不是这样的》,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孩子……想要完整和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大人……阻碍他的工作……(大人)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因为他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法则里,这些法则不允许他……浪费一丁点儿时间,像例行公事一样,他给孩子洗澡穿衣,抱在怀里或者放在车里,收拾孩子周围所有的东西,而不让孩子参与这些事儿……” 的确是这样的,老师替孩子做的太多,我们大人往往忘记了孩子对他们周围的世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帮助我自己去做事”,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句话“人们越是阻碍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学习并练习他所学到的东西,这个孩子在他的环境里就越显得‘不健全’”。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阻碍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的太多了,所有的学校、班级都普遍存在,从这一点上,我们的课堂中不健全的孩子的确是很多的。
让孩子在家里自由地学东西 。为什么?肯比尔说:“孩子在家里学东西越是自由,他将来在学校里的压力就越小。而一个孩子在家里学习自己动手的机会越少,他日后在学校感到的学习压力就越大,而且是不由自主的。换句话说:在您帮助您的孩子尽量地自己动手时,您就为您孩子的未来奠定了一个极重要的基础,这事儿从纽扣开始,而到学校的家庭作业也还远远尚未结束!”
“没有自由就没有知识”这句话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句教师一定要还给孩子自由。但自由不是放任,自由不是替代,自由不是让他们在家中是皇帝、公主。学校整体来说真的是不自由的,学校不可能让全体学生那样地自由,班级授课制自创办之日起,其实在某些方面就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所以,如果我们一味相信学校,孩子将会忘记自由,忘记了自由,就会把自己的人性忘记,就会做出许多极端的事了。
以上几个片段,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之所以喜欢这本书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这本书只有126页,我一直认为教育名著应该薄一点,这本书的后面标的是10.2万字,其实读下来最多不过七万字。如果我们目前的教育名著也能够这样,那就好了。二、这本书的插图非常多,读起来非常轻松。三、这是一本操作性非常强的书,只要读了就想行动起来。四、这本书可以改变我们许多旧有的观念,让我们的思考更全面一些。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专著,这是一本老师与学生父母都应尽量提前阅读的一本书。
《教育魅力》读书心得体会 篇5
陶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
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我们在注重知行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竖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
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
陶先生留给我们的教育理论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这笔财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用我们坚定的步伐引领孩子走向光辉的胜利彼岸!
《教育魅力》读书心得体会 篇6
最近品读了于漪老师所著的《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这本书,我感到受益匪浅。所谓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读者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正如《学记》所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教育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轻易达成的,它需要经久的修养和锻炼。教育魅力的形成和提升,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儒家说:人人皆可为圣贤;佛家说:明心见性,自行成佛。那就是说,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魅力教师,
都可以拥有一份独具鲜明个性的教育魅力。
如何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在品读《教育魅力》后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睿智、幽默的。其表现在老师自身应该有丰富的语言和很好的表达能力,富有诗情画意,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引领学生去感受生活与学习中的美,使学生能快乐、幸福地在你所教的学科里学习、生活、成长。正如书中学生所说“幽默的老师
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二)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宽容的,他能和孩子们心贴心,善于鼓励赏识学生,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善于循循善诱,在和学生的交谈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他应富有责任感,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魅力》一书中有一段
美国学者威帝以学生口所吻阐述的教师的宽容标准:“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我相信她像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教师们要以宽容的心对待所有学生,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不应该因为他们一方面的缺点而全盘否定他们。
(三)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拥有渊博的学识。博学的老师能让孩子们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学生们会不断地进步。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调的老师,而是喜欢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会像一块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教师的教育魅力在于教育实践,在于与学生朝夕相处、春风化雨的过程中。从教师教育魅力中启发:教师要关心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