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教学创新心得体会(精选3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1
在人的智力结构中,思维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智力活动的最高调节者。如果没有思维的积极参与,智力活动将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上,语教学活动就难以进行。为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又对学生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一、结合学生实际,教给质疑途径
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契机,创新质疑则是创新的先导。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训练,已基本上具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的深刻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就应该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我针对高年级以篇的认知为重点,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质疑方法:
1、对题质疑,强调并不是停留在向我们介绍的内容上的质疑。
2、对篇中段落之间的关系质疑。对中的'关键词、句、段的表达作用质疑。
3、在理解全主要内容时质疑。在学习写作方法上质疑。
二、巧妙点拨,明确质疑方法
要让学生掌握质疑问难的方法,教师必须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发现和思考问题中深入进行阅读,从中培养学生创新质疑的意识和能力。如教《太阳》一时,我要求学生对题质疑,学生就提了“太阳有多大?有多热?太阳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等这些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学生在预习中已有所知道,根本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对学生说,刚才同学们看了题后提的问题你们现在能回答吗?学生们响亮地回答:“能!”“既然能回答,那为什么还要把它当作问题呢?”这时,学生们面面相觑,我就马上接着说,那你们能不能提一些自己真的非常想知道的问题呢?经我一点拨,学生们的思维就活跃起了,有的问:“书中说太阳很大,要1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这么大,它到底有多重呀?”有的问:“太阳的温度这么高,我们人类是怎么测出的?”有的问:“为什么要用一个神话故事开头?”等,显然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预习之后,进行一番思考过的问题,这才是学生真正的智慧之花。学生经老师一点拨,也明白了看题提问的方法。
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提供质疑的机会,营造释疑的空间
教学中,必须教学生有疑,有疑才能产生读书的兴趣,才能明白读书的目的。我在讲读时要求师生互动,允许学生随时提问,以便及时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并引导学生自己去解疑,使学生的参与向深层次推进。如我在教《晏子使楚》这一的第四自然段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晏子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反驳楚王,为什么要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完还要故意笑了笑呢?”这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问题,我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但没有急于做出回答,而是顺着他的问题发问:“是呀,晏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你们能自己读懂吗?”于是学生兴趣大增,参与热情高。通过自读、四人小组讨论,终于满意地找到了答案。学生们通过长期的训练,在质疑水平上已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深刻性、独创性。
四、结合教材,创造条件,开启学生思维
(一)、抓住中心词,精心设计练习,开启学生思维。
中心词是一篇的眼,贯穿于全。抓住中心词,精心设计练习,既加深对内容的深入理解,又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如我教《草船借箭》这一时,先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中心词,熟读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下面练习,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讨论。1假如鲁肃不肯“帮忙”,——。2假如第三天没有雾或者不是“大雾漫天”,——。假如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曹军“出动”,诸葛亮不但——,还可能——。4假如这二十只船驶回南岸时,不是“顺风顺水”,——。诸葛亮预见到这些“假如”都不会出现,所以说他——。这五个练习中,前四题要求学生设想一旦这些“假如”出现后会发生的不同的情况,第五题则要求学生分析诸葛亮怎样预见到这些“假如”不会出现。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既加深了对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了诸葛亮,又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模拟情境,渲染情感气氛,开启学生思维。
生活阅历,时代背景的不同,以及地域差异等都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障碍,跨越这一障碍的好办法,就是借助视听媒体,创设“场效应”,使学生“直接”见其人,闻其声,观其事,临其境,让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下,开启创造性的思维。如我在教《桂林水》一时,在悠扬的音乐中,播放录像,出示画外音:漓江的水平静而清澈,两岸奇峰罗列,姿态万千,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江上竹筏小舟,间绿树红花,犹如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样以图示境,以声传情后,我指着江面小舟说:“现在你就在其中一条船上,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关闭画面,此时的学生还沉浸在美丽的画面中,描绘美丽的画面正是心中所求,学生们富有创意的描绘就从口中诞生了。
(三)、理解内容,延伸情节,开启学生思维。
延伸情节,就是对叙事类,依据其原有情节的发展逻辑,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断,想象出以后的“故事”。有些在高潮处嘎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顺势引导学生延伸情节,不仅可以深化中心,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教《月光曲》一时,中讲到等盲姑娘兄妹俩苏醒过时,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飞奔回客店记录《月光曲》,而没有提到盲姑娘兄妹俩苏醒过后,会发生些什么事?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于是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说说盲姑娘兄妹俩苏醒过后发生的事。学生们一经提醒,他们就根据对人物已有的认识,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感人的情节。
(四)、加深理解,换向思考,开启学生思维。
换向思考,就是改变一下思考的方向,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我教《落花生》一时,学生们通过学习明白拿落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比较是为了赞扬落花生默默无闻,把果实埋入地里,不讲外表好看,只求对人有用的品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深入理解。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让他们赞扬一下石榴、桃子、苹果,学生们兴致就了,有的说,石榴外表粗糙,果肉却晶莹透明,说明它有不讲外表只求内里充实的好品质。有的说,桃子、苹果外表好看,果肉又鲜美,是表里如一的典型。这样一说,学生们思维得到了发展,也明白了作者写的目的在于宣传一种精神,而不是评判落花生、石榴、桃子等。
通过以上这几种途径的探索和实践,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了很大进步,思维也明显地活跃。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其切入口,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灵活多变的,我们只要能够自觉地注意这个问题,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必将产生好的效果。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2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动物的生存与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种不断地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的高级生命活动。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
(一)课堂教学是教师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教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他们的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体验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更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是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教书匠”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教师的转变,把研究和反思作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自由而富有创新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断地确认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在这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活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一名优秀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根本上是因为他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形成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反映,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而且,教师的教学风格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没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也难以培养出富有个性品质的学生。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3
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参加工作七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忙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潜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工作这些年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
在孩子心中,我不仅仅是老师,更是一位能够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忙,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简单,大家用心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证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用心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以上就是我参加教学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在教育教学上仍然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但是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4
中国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如何让这一瑰宝得以传承呢?这里我想可以套用一句“应从娃娃抓起”。对于处于黄金教育阶段的6岁孩童其意义更是非比寻常。那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识字”这份责任呢?
对于已认字的成人来说谈起这话题似乎不足为奇,而对于一个小学教育来说,识字教学却显得极其重要。全国投入的研究历时几十年、方法也有十多种,效果也利弊兼有,讲究也特别多。当然老法子教教也行,但在创新精神领导人们的今天,不有所完善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总也显的守旧了一点。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更为了让孩子们“人生识字聪明始”,我借鉴和创造了许多“创新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5
学习了中心校“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后,我受益匪浅。对“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尝试教学法”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尝试”二字,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尝试教学法”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从课堂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争取让“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融入每节课。
通过“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学习和探讨,我知道了如何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创新型的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一个富有创新型的教师,心中不该只想着学生的分数,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加强,应更多地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着想,因此创新性的教师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传授知识渗透在培养能力,培养方法之中,变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为培养能力第一知识积累第二。
2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学形式,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自然社会。
3变教条式,灌注式为“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
二创新性的教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没有主体性和自觉性,就不能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关系,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主体作用。
1、教学中要给与学生的积极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采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手段,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如采用“解疑合探”的这一模式教学,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二是讨论。三是讲解。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时,有些教师会不自觉的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这是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的。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要学习西峡县探索了多年的“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的开始首先要提出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品德。
3、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些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是完全能够解决的,因此教师在课堂和课后都应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三讲三不讲”。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学习,思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6
五一前,我前往北京参加了全国“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从之前的数次磨课到北京讲课,真的可以说一次难得的经历,也是一个苦尽甘来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蜕变的过程。
从接到通知,我便开始着手准备,选课、做课件、备课,每天除了学校的日常工作,每天都要忙到很晚。在选定了《杨氏之子》这一课后,前前后后共经历了八次试讲,其中有四年级学生,也有五年级的学生,有本校的,也有外校的。每一次试讲的感受和效果都不尽相同,课后随着老师们,校领导,市教研室的老师,省教研室的老师的指导和教研,不断改进。每次试讲后都会是一个不眠之夜,对教学的思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方法,甚至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仔细揣摩,精雕细琢,力臻完美。通过一轮轮的.试讲和在北京的听课、学习,我对教学有了更清晰、也更清醒的认识。特别是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的《重叠问题》,给我很多启发,虽然不是语文课,但教学的理念是相通的,一堂课可以说上得生动有趣,孩子们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令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为之心动,这不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课堂吗?而老师真得成为了一位引领者,带领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一个个数学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合作互助,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我坐在台下,能清楚地感觉到每个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愉悦之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有个孩子在黑板上贴图时,由于个子矮,极力踮起脚尖,这时已是六十岁的吴老师,竟毫不犹豫地抱起那个孩子,使那个孩子顺利地完成贴图的过程,我们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回到座位时,脸上的那个笑容。我想,这正是吴老师高尚师德的真实体现,更看到了吴老师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注。我想:这堂课,定会成为那个孩子永生难忘的课堂。
其实,细细想想,学校一直提倡的“双主创新”教学模式,也是这个思路,真正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老师在什么时候导学,怎样导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从北京回来,我更加钟爱文言文的教学了,而且对文言文的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又在我五年级尝试教学了六年级下册的《伯牙绝弦》,没想到孩子们异常感兴趣,完全没有了初学文言文的畏难情绪,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孩子们已经能基本背诵下来。于是在参加矿区组织的教学模式大赛时,我毅然选择了《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新的文言文《咏雪》作为教学内容,尝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课后通过市教研室李老师的评课,发现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人才观”的问题,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方向。
北京之行,开阔了我的眼界,做教师必须见多识广,所以必须丰富自己的见闻,而且要多经受锻炼,丰富自己的经历,就如学习游泳不是站在岸上可以听会的,而应该是亲自跳进游泳池,不断尝试之后学会的,也许会喝几口水,这些都不可怕,但毕竟有了真实的体验,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
我相信这次北京之行,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几张奖状,视野的开阔,思想的转变,经历之后真实的体验,才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7
通过几个月的网络培训,我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使我受益匪浅,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内容的呈现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的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获得数学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和科学态度,而不是直接呈现解决问题的'算法与结果。例如,在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内容时,可以采用下面这样具有实际背景的例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获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模型。
[例1]暑假里,《新晚报》组织了“我们的小世界杯”足球邀请赛,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勇士队在第一轮比赛中赛了9场,只负了2场,共得17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呢?
二、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学知识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三、对于教材中一些通过操作而获得新知的安排,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从而去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而不是去机械的记忆。
四、老师要做到课后及时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及时改进教学。
五、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己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作为新人的我,在以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地酝酿、多思考、多学习,才能驾驭好教材,引导好学生。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8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信息技术这门课从诞生起就被人们划入了“副科”:领导不重视,师资力量弱;老师不当回事,上课凭经验,没有任何资料和模式可参考;学生也只把这门课程当休闲,课堂上就是玩玩游戏、上上网。但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如何引起学生对这一科目的重视与兴趣呢?
一、巧妙设计课堂内容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教学科目,其内容的变化极为频繁,具有内容跳跃性大、更新快、技术性高、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我们在设计时,除要注意钻研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抓住重点难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外,还应注意技术的发展,在备好教材内容的同时,可以把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把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我平时就要求学生在网络中搜索出一些自己喜欢的各种图片,然后分类保存在图片素材文件夹里面,在讲《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这一节课的时候,与生物学科进行简单结合,按照鲜花,森林,动物,昆虫的图片顺序插入幻灯片中,同时对相应的图片内容加入对应的文字介绍,在学习幻灯片的同时,对生物学科也进行了简单的复习。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课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计算机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四要能尽量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目。
(1)例如我设计的一节课就是以《我的家乡》为题目,利用百度网站搜索“八家子”关键字,然后让学生在结果中找出我们所要的自己的家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充分展开,学习如何搜索文字信息。
(2)搜索八家子图片,找出八家子的地标建筑林业局大楼,让学生学会如何搜索图片信息,并指导他们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巩固学习成果。
(3)教师利用谷歌地图,找到八家子,继续找到上南中学,然后让学生自己查找北京等著名城市的著名建筑,让学生感受网络信息的全面丰富。
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三、任务驱动,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课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同时也充分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还要灵活使用这一教学法。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具体化且任务越具体、明确越好。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以学生为中心,以用带学、以用促学,达到学以致用
上好课,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总体说来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及时反馈矫正,培养综合能力
及时反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练习的效果,它能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在每次单独练习之后,通过师生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操作的优缺点,能很好地纠正不正确的操作和巩固正确的操作。反馈时可指定学生进行自学内容的尝试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其在演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加以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分析、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及时的反馈、矫正既不仅巩固了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总之,只有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不断的在教学中摸索,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快乐、和谐的、有趣的教学氛围,才能事半功倍,让自己的课堂闪烁着学生们积极渴求知识的眼神,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9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如大学生该不该应聘猪肉佬?英王室是否应退出历史舞台等。
(二)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生活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四)开辟“时事论坛”,高一高二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南海问题、乌克兰问题、俄美欧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二、质疑导思 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选修课中《美国两党制》借助多媒体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资源而设计的三道逻辑性较强的思考题:
(1)为什么每个总统竞选者都需要“广筹资金”?
(2)为什么有人愿为竞选捐钱?
(3)材料中反映出,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中“钱”“和权" 的关系是怎样的?
引发学生思维的振动和共鸣,进而非常顺利理解知识并进行推理出新的知识点,同时努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性较强,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提出有深度的观点,衍生新的知识点和再现原有知识,使课堂提升到一个高度。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而通过教学研讨、专题研究等形式,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深的反思,从而不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10
连绵秋雨挡不住学习的热情,飒飒金风迎来了收获的序曲。9月15、16两天,我和十余位教育同仁共赴郑州,参加了“聚焦核心素养,呈现统编教材实践”名师创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薛法根、魏星、李伟忠等全国著名特级老师的课堂教学及讲座,收获满满,受益多多。
抓好关键问题,精彩句式反复练习。
这是李伟忠老师讲授《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带给我的最真切的感受。李老师讲到“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这句话时,让学生反复读,同时,要求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将原句变换成“的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的花。”这样的句式,让学生改写。有孩子写的是:“长长的丝瓜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黄色的大花。”有的孩子写的是:“弯弯的牵牛花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兰色的小花。”孩子们在举一反三的练习中,既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也掌握了语言表达的技巧。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习惯了老师的分析,少了孩子的练习,于是语文课堂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老师喋喋不休,学生昏昏欲睡,课堂了然无趣。李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感受到:只有让孩子参与其中,课堂才更生动。
引导孩子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
哪怕他们提出的问题并不理想。这是黄国才老师的课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黄老师讲授的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在人教版五年级的教材中,这篇文章是一组人物描写中的一篇,主要从人物肖像、语言等方面刻画了王熙凤乖巧机灵、聪明能干、有权有势、善于逢迎等性格特点。黄老师一上课就能孩子普及了很多“红学”知识,包括相关考证,对于那些爱读书的孩子来说,这些讲述真的很有趣味,但如果对《红楼梦》不太了解,可能听来也是一头雾水。在设计问题时,黄老师的问题是:“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结果出现了短时间的冷场,接着有学生提出了问题,但都被黄老师否定——要么太简单,要么被认为没价值。黄老师一直强调,课堂教学要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生思考。可是,学生往往达不到我们期待的高度。让学生主动提问题,学生提问的多半是很简单的或者没什么价值的。正因如此,我们往往懒得给他们提问题的时间,而是直接把我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抛给他们。可是这样以来,孩子们越来越缺乏批判精神,却来越不会思考。我的想法是:即使学生最初提出的问题没意义也要鼓励他们多思考,一点一点慢慢引导,强化训练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那怕他们最初提出的问题真的毫无意义。如果孩子的问题已经很完美,又能给出完美解答,那要我们老师做什么呢?
让孩子慢慢长大。这是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课带给我的启示。薛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课是二年级的《风娃娃》,他的课不急不徐,不故作姿态,通过一遍一遍的指导朗读,到最后达到了让学生尝试复述课文、改编故事的效果。他讲得透彻,学生学得起劲儿。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个小女生怎么也说不好,薛老师就连续她练习了三遍,至少花了五分钟的时间。薛老师说,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把五分钟时间用在一个学生身上有点浪费,是对这个孩子而言,她可能受益终身,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信得到了提升。你这一节课用五分钟的时间你关注了这个学生,下一节课可以花几分钟时间关注另一个需要指导的学生。让他们一点点进步,一点点长大,到最后你会发现,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关注。是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嫩芽,你要为它浇水施肥,守望它,慢慢长大,直至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葆有耐心,守得初心,才能静待花开。
姜树华老师和沈玉芬老师的课,都涉及到了资源整合,讲一篇文章的同时关联到相关的文章,既能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又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巩固效果。刘雁华老师讲授的写作课《石榴》更是接地气,在让孩子们看过一个范文之后,又让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石榴的颜色、外形,内部结构,并品尝石榴的味道,进而对《石榴》进行详细的描写。每写其中一个部分,刘老师都找同学展示,且让同学们评出谁哪拿个词用得好,哪一句话用的好,并说出好在哪里。这样的生动有趣的写作课,孩子们如何不喜欢?
聆听名师的授课,查找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如何指导孩子进行有效的习作练习,如何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这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摸索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向名师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向教育专著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相信我们也能打造属于自己的完美课堂,让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此过程中,修炼自己,成就自己。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11
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就是说每天都有新气象。自然界如此,当今世界亦是如此,知识经济已扑面而来,整个社会进入了人才竞争、思维竞争的新时代。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是现代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人们事事把成败归于命运,实际上却不是这样。有个故事讲的是,两个农民进城打工,口渴了在饮料摊前买水喝,摊主告诉他们水两块钱一瓶,此时,一个农民在想,我们村的水是不要钱的,城里连水都要钱,看来在这儿不好生活,我要回去。另一个农民却想,我们村里水是不值钱的,城里连水都能卖钱,看来在这儿好生活,我要留下。结果走的还是农民,留下的成了企业家。这个故事启迪我们,人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众人一脑,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一位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家曾说过:“在90年代或是21世纪时,价格低、品质差的产品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现今世界中,每一个行业的产品寿命周期愈来愈短,因此不断创新便成为维系企业生命的活力”。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惟有转变思维方式、创新领导观念,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如何进行领导思维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领导思维方式应由经验型转变为学习型
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象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强调了思维的重要性,一本由金哲、邓伟等著名专家编写的《21世纪世界预测》在“世界企业及其管理的未来变化”,一章中明确指出:“未来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超越自我、创新思路,拓展创造企业未来的能量。专家们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正以加速度进行,领导思维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全面创新,今天的企业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学习型企业是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作为领导必须把思维开发放到战略性地位,深刻认识学习是不可缺少的竞争战略。世界著名的美国微软公司,创立不到20年,市值达到5000多亿美元,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资产总和。其总裁比尔·盖茨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首富。微软公司为何如此成功,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据有关资料介绍,在世界排名前100家的企业中40%已按“学习型企业”模式进行彻底改造。作为领导必须倡导学习型战略,高度理解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升华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新的工作方式,通过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模式,实现持续的超越、提高,以变应变、以变制变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领导思维方式应由单维型转变为多维型
创造性思维对领导极为重要,很多时候并不是领导者的人才能力成就了某项事业,相反,而是由于那些事情本身极具挑战性,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取向都复杂无比,迫使领导者不得不从多个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在选择衡量最佳方法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应对各种挑战的有效方式,培养成了多面性、系统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成就了领导者的卓越才能。竞技体育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足球从最早的'简单阵型到现在的442、433、532阵型,而且创新的频率在不断加快。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作为一个集体运动项目,需要一种整体的团队精神,而为此就要制定各种战术、打法,这些战术、打法一旦被对方了解、掌握,就很难取胜。因此领导思维方式的不断突破、求新制胜、拓宽视野、提升跨度,从是与非、对与错的简单两维世界,扩大到全方位多维世界思考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海尔从15年前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到现在30多亿美元资金,增长一万多倍。在这个过程中,从原来只生产一个产品(冰箱)到现在生产几乎所有的电器产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最大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较高声誉。张瑞敏在上海财富论坛会上接受媒体记者谈到,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这条经验道出了企业成功发展的真谛。因此把握形势、转变观念、拓展思路;改善心智模式是一个领导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过去、创造未来。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12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如大学生该不该应聘猪肉佬?英王室是否应退出历史舞台等。
(二)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生活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四)开辟“时事论坛”,高一高二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南海问题、乌克兰问题、俄美欧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二、质疑导思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选修课中《美国两党制》借助多媒体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资源而设计的三道逻辑性较强的思考题:
(1)为什么每个总统竞选者都需要“广筹资金”?
(2)为什么有人愿为竞选捐钱?
(3)材料中反映出,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中“钱”“和权"的关系是怎样的?
引发学生思维的振动和共鸣,进而非常顺利理解知识并进行推理出新的知识点,同时努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性较强,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提出有深度的观点,衍生新的知识点和再现原有知识,使课堂提升到一个高度。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而通过教学研讨、专题研究等形式,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深的反思,从而不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13
学习了中心校“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后,我受益匪浅。对“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尝试教学法”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尝试”二字,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尝试教学法”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从课堂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争取让“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融入每节课。
通过“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学习和探讨,我知道了如何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创新型的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一个富有创新型的教师,心中不该只想着学生的分数,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加强,应更多地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着想,因此创新性的教师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传授知识渗透在培养能力,培养方法之中,变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为培养能力第一知识积累第二。
2、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学形式,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自然社会。
3、变教条式,灌注式为“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
二创新性的教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没有主体性和自觉性,就不能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关系,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主体作用。
1、教学中要给与学生的积极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采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手段,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如采用“解疑合探”的这一模式教学,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二是讨论。三是讲解。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时,有些教师会不自觉的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这是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的。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要学习西峡县探索了多年的“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的`开始首先要提出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品德。
3、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些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是完全能够解决的,因此教师在课堂和课后都应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三讲三不讲”。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学习,思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14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如大学生该不该应聘猪肉佬?英王室是否应退出历史舞台等。
(二)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生活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四)开辟“时事论坛”,高一高二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南海问题、乌克兰问题、俄美欧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二、质疑导思 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选修课中《美国两党制》借助多媒体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资源而设计的三道逻辑性较强的思考题:
(1)为什么每个总统竞选者都需要“广筹资金”?
(2)为什么有人愿为竞选捐钱?
(3)材料中反映出,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中“钱”“和权"的关系是怎样的?
引发学生思维的振动和共鸣,进而非常顺利理解知识并进行推理出新的知识点,同时努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性较强,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提出有深度的观点,衍生新的知识点和再现原有知识,使课堂提升到一个高度。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而通过教学研讨、专题研究等形式,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深的反思,从而不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15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动物的生存与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种不断地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的高级生命活动。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
(一)课堂教学是教师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教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他们的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体验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更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是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教书匠”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教师的转变,把研究和反思作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自由而富有创新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断地确认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在这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活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一名优秀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根本上是因为他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形成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反映,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而且,教师的教学风格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没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也难以培养出富有个性品质的学生。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16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如大学生该不该应聘猪肉佬?英王室是否应退出历史舞台等。
(二)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生活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四)开辟“时事论坛”,高一高二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南海问题、乌克兰问题、俄美欧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二、质疑导思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选修课中《美国两党制》借助多媒体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资源而设计的三道逻辑性较强的思考题:
(1)为什么每个总统竞选者都需要“广筹资金”?
(2)为什么有人愿为竞选捐钱?
(3)材料中反映出,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中“钱”“和权"的关系是怎样的?
引发学生思维的振动和共鸣,进而非常顺利理解知识并进行推理出新的知识点,同时努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性较强,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提出有深度的观点,衍生新的知识点和再现原有知识,使课堂提升到一个高度。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而通过教学研讨、专题研究等形式,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深的反思,从而不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17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如大学生该不该应聘猪肉佬?英王室是否应退出历史舞台等。
(二)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生活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四)开辟“时事论坛”,高一高二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南海问题、乌克兰问题、俄美欧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二、质疑导思 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选修课中《美国两党制》借助多媒体20xx年美国总统大选资源而设计的三道逻辑性较强的思考题:
(1)为什么每个总统竞选者都需要“广筹资金”?
(2)为什么有人愿为竞选捐钱?
(3)材料中反映出,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中“钱”“和权" 的关系是怎样的?
引发学生思维的振动和共鸣,进而非常顺利理解知识并进行推理出新的知识点,同时努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性较强,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提出有深度的观点,衍生新的知识点和再现原有知识,使课堂提升到一个高度。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而通过教学研讨、专题研究等形式,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深的反思,从而不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18
五一前,我前往北京参加了全国“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从之前的数次磨课到北京讲课,真的可以说一次难得的经历,也是一个苦尽甘来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蜕变的过程。
从接到通知,我便开始着手准备,选课、做课件、备课,每天除了学校的日常工作,每天都要忙到很晚。在选定了《杨氏之子》这一课后,前前后后共经历了八次试讲,其中有四年级学生,也有五年级的学生,有本校的,也有外校的。每一次试讲的感受和效果都不尽相同,课后随着老师们,校领导,市教研室的老师,省教研室的老师的指导和教研,不断改进。每次试讲后都会是一个不眠之夜,对教学的思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方法,甚至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仔细揣摩,精雕细琢,力臻完美。通过一轮轮的试讲和在北京的听课、学习,我对教学有了更清晰、也更清醒的认识。特别是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的《重叠问题》,给我很多启发,虽然不是语文课,但教学的理念是相通的,一堂课可以说上得生动有趣,孩子们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令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为之心动,这不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课堂吗?而老师真得成为了一位引领者,带领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一个个数学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合作互助,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我坐在台下,能清楚地感觉到每个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愉悦之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有个孩子在黑板上贴图时,由于个子矮,极力踮起脚尖,这时已是六十岁的吴老师,竟毫不犹豫地抱起那个孩子,使那个孩子顺利地完成贴图的过程,我们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回到座位时,脸上的那个笑容。我想,这正是吴老师高尚师德的真实体现,更看到了吴老师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注。我想:这堂课,定会成为那个孩子永生难忘的课堂。
其实,细细想想,学校一直提倡的“双主创新”教学模式,也是这个思路,真正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老师在什么时候导学,怎样导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从北京回来,我更加钟爱文言文的教学了,而且对文言文的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又在我五年级尝试教学了六年级下册的《伯牙绝弦》,没想到孩子们异常感兴趣,完全没有了初学文言文的畏难情绪,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孩子们已经能基本背诵下来。于是在参加矿区组织的教学模式大赛时,我毅然选择了《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新的`文言文《咏雪》作为教学内容,尝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课后通过市教研室李老师的评课,发现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人才观”的问题,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方向。
北京之行,开阔了我的眼界,做教师必须见多识广,所以必须丰富自己的见闻,而且要多经受锻炼,丰富自己的经历,就如学习游泳不是站在岸上可以听会的,而应该是亲自跳进游泳池,不断尝试之后学会的,也许会喝几口水,这些都不可怕,但毕竟有了真实的体验,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
我相信这次北京之行,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几张奖状,视野的开阔,思想的转变,经历之后真实的体验,才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19
在学习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后,发现新课标在加强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与文化素养积蕴的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创新意识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创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教育部门也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创新教育的研究也随之深入。
从大语文观的角度出发,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活动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展示阅读的成果,那么创新教育中阅读教学的价值将会体现得更加充分。不可否认,这些研究极大地推进了创新教育的进程。然而,在现阶段,在我们刚刚开始大面积深入研究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时候,已经暴露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一些课堂上常常听见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请谈谈你的阅读感受。”“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等等。师生就是在这样的“对话”中结束了40分钟。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究竟收获了什么?
“知识与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性目标,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最外显的特征,同时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依托。而近来语文教学愈来愈舍弃“学科特征”,并在自己不该“管辖”的科目中行走,不少阅读课上成了“文化民俗课”“地理常识课”“戏剧表演课”“风光旅游课”……不少具有远见卓识的语文教育专家对类似于这样的所谓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进行质疑,甚至提出比较严厉的批评。因为这样的课形式的东西多,实质的东西少,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重视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实,老师们心里也很清楚,学生在课堂上夸夸其谈,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其实学生的语文根基是非常脆弱的。因此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待当前的创新教育,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的一些做法,下面,我提出一点我的想法,和大家共同讨论:
一、基础知识的获得至关重要
目前,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倍加关注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诚然,实践能力的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是作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如果没有厚实的知识作为基础,那么学习又该如何建构呢?这不禁使我想到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赖以自豪和骄傲的经验——强调“双基”的落实。尽管这曾经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进入过误区,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双基”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事实上,新课程实施以后,“双基”这一概念已经逐渐从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头脑中淡出。很多研究课,包括一些名师的观摩课,早已把字词教学的落实、文章结构的把握、表达方法的揣摩等抛诸脑后。这些东西到底需不需要?我们举一个例子来回答:文盲不识字,但只要有了共同的话题,他依然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与你“对话”,我们能根据他的“对话”能力说他的“语文素养”好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他没有一定量的语文知识储备,不具备一定的语文表达能力,他不会阅读,不能用书面表达,更不用说后续学习或进入相关学科领域。因此,学习的创新完全应该从最基础的知识获得开始。尤其是语文阅读课,由于学科特征,它对于语言文字的积累、语感的长期训练、培养等更显得重要。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忽视知识获得的过程。
在这里我想通过一个案例说明一下:
应该指出,具体针对小学课堂教学而言,学习就是学生把已有知识进行有机的筛选、合理地转换、重新的建构,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即求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所以我们在创新教育中,应该把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坚实的知识基础上,也就是说,研究与开展创新教育时,应把引导学生获得坚实的知识及其过程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
二、重视求同与求异的有机结合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创新就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自己尚未发现的东西,于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就成了小学教育阶段创新教育的核心任务。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中的言语特色,要求学生进一步欣赏、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并为学生提供发散性训练,创造性地解决课内课外学习和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运用过程中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强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学习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语文教学强调训练,并不是说要另起炉灶,而是要求与阅读教学和谐共生,相互交融,让阅读过程成为训练的有益载体,让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新型玻璃》教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我们自然赞成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的培养,然而,我们认为在大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同时,应该避免产生偏激行为,即为求异则求异,认为凡是标新立异东西或别出心裁的东西都是创新,而根本不去考虑其合理性、科学性、简约性,那么,我们的创新教育很可能就会步入一个误区。因此我们认为在创新教育中应该正确处理好求异与求同的关系,努力做到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使学生在原有的不同的层次上都能有所发展,都能实现创新。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认识到,引导学生在原有的,我们认为比较合理的事物、道理、想法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修正,使其逐步提高、更趋完善就能够满足需要的话,就不必强求学生去另辟蹊径,因为在这样一个加工、改造、修正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同样能够被激活,同样能很好地做到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同步、辩证、有机的结合,同样能在貌似求同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了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而这样一个加工、改造、修正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
三、要注重创新的过程而非形式与结果
长期以来,有关结果与过程的讨论已是老生常谈,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已是学科教育费时低效的瓶颈所在,在原有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研究创新教育的问题,就难免会陷入这个长期积淀的泥潭。
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提创新教育中并不在于他们能够发明什么新的事物,产生什么新的思想,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即遇到问题能否打开思路,能否从多方面的途径来考虑问题,能否掌握一定的创新的方法,是不是养成了创新的良好习惯,有没有锻炼自己勇于创新的良好的意志品质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所应该关注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超越现实,引导学生由学会模仿到尝试创造,由固定的想法到发散的思维,由随意的幻想到科学的想象,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潜能,这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中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群鸟活动的场面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鸟的天堂中鸟的形状还有……,鸟的颜色还有……,鸟的活动还有……”一时间,学生纷纷举手,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令人不由得为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叫好。但当我们冷静地反思一下这个教学过程时,会发现以上的训练仅仅是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对一些简单的单项的词语的积累,而这样一个所谓的发散性的训练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是一种低效劳动,又能谈得上什么创新呢?
而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强调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自由发展。他执教的《爷爷的芦笛》就是他对学生精神生命的不断唤醒,是切实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佐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当我们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创新教育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在四十分钟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还是相当重要的,也就是说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如何体现合理性与价值观,以避免给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机械地贴上“创新教育”这个标签。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关键又是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同时今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综合的、多向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时一定注重学生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我们不能把创新教育仅仅作作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喊在嘴上,也不能在宝贵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作一些无谓的所谓的创新。要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扎实的训练、自由的表达中进行高效的、自主的学习,从而实现创新,发展素质。应该说,创新教育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无法忽视,其实施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行更多的创造性的劳动。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20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动物的生存与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种不断地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的高级生命活动。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
(一)课堂教学是教师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教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他们的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体验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更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是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教书匠”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教师的转变,把研究和反思作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自由而富有创新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断地确认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在这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活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才不
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
一名优秀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根本上是因为他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形成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反映,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而且,教师的教学风格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没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也难以培养出富有个性品质的学生。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21
课堂教学需要改革创新,作业批改的方法也同样需要改革创新。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从学生订正作业失误引发的思考
学生订正作业往往会一错再错。若再令其订正,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干脆抄袭,应付了事。结果,使订正作业失去了订正的意义。究其原因,原来学生只知道见“×”订正,但又往往找不到错误所在,更不知道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产生错误原因。特别是差生就更加束手无策。这正说明了传统的对“√”、错“×”的批改方法并不是完善的,其最大的缺陷是缺乏指导性。因此作业的批改方法需要改革。
二、改革作业批改的尝试
在改革批改作业的探索中,采取有批有改,批发结合,立足指导,培养能力的方法较好。
用符号标出错误所在,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无论是应用题还是计算题,基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全局性错误。如应用题的列式错误,主牌题中的法则性错误等;另一种是局部性错误,如应用题中解题思路基本准确,只是某一步的失误而导致产生错误。在计算题中,某一步的失误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对全局性的错误,我在打“×”的同时,并在算式的下方画出符号。对局部性错误,我在打“×”的同时,并在错误的地方用“?”或“○”符号把错误标出来。由于明确地指出了错误所在,学生就能集中精力思考问题,订正错误,节省时间。
用批语评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其认识到产生错误的根源。采取根据错题,对“症”写批语,使批语和批改符号相辅相成。所写的批语应掌握两点:一是根据“因村施教”的原则力争做到“因人施批”。二是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高计算水平。主要是说算理和用算理的能力,如错题:
477+(261-18)÷9
=477+243÷9
=720÷9
=80。
批语:
优等生:请看看例题,想想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
中等生:请读课本上的有关运算顺序,想想自己是否按要求进行计算的?
后进生:你的第一步脱式计算很好,但当展开括号后,算式477+243÷9是一道加除混合运算,能先算加法吗?请看看课本上的运算顺序,再订正。
采用“推迟判断”的方法,提高学生订正的兴趣。
传统的批发方法,对做错的打“×”后,再亮一个“订正”,学生一看到“订正”二字,没劲了,有的垂头丧气,有的黙默无言,尤其是差生他们麻木了。干脆无所谓,把作业本一下子塞进了书包。我采取的是“推迟判断”的方法,对做错的同学允许他们认真订正后再写等级,现时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如“你真棒”等。这种方法既淡化了评价的甑别功能,又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推迟判断的方法,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新的学习动力,故而能自觉主动地订正错误。
实践证明,改革了作业的批改方法后,对学生的错题,不仅治了“表”,也治了“本”,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说算理用算理的良好习惯。起了积极引导的作用,当然,把这种方法再和适当的面批结合起,效果就会更好,而这种方法对中高年级学生是确实可行的。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22
学习了中心校“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后,我受益匪浅。对“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尝试教学法”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 “尝试”二字,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尝试教学法”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从课堂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争取让“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融入每节课。
通过“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学习和探讨,我知道了如何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创新型的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富有创新型的教师,心中不该只想着学生的分数,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加强,应更多地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着想,因此创新性的教师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 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传授知识渗透在培养能力,培养方法之中,变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为培养能力第一知识积累第二。
2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学形式,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自然社会。
3变教条式,灌注式为“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
创新性的教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没有主体性和自觉性,就不能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关系,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主体作用。
1、教学中要给与学生的积极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采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手段,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如采用“解疑合探”的这一模式教学,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二是讨论。三是讲解。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时,有些教师会不自觉的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这是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的。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要学习西峡县探索了多年的“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的开始首先要提出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品德。
3、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些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是完全能够解决的,因此教师在课堂和课后都应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三讲三不讲”。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学习,思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23
中国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如何让这一瑰宝得以传承呢?这里我想可以套用一句识字应从娃娃抓起。对于处于黄金教育阶段的6岁孩童其意义更是非比寻常。那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识字教学这份责任呢?
对于已认字的成人来说谈起这话题似乎不足为奇,而对于一个小学教育来说,识字教学却显得极其重要。全国投入的研究历时几十年、方法也有十多种,效果也利弊兼有,讲究也特别多。当然老法子教教也行,但在创新精神领导人们的今天,不有所完善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总也显的守旧了一点。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更为了让孩子们人生识字聪明始,我借鉴和创造了许多创新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24
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参加工作七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忙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潜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工作这些年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
在孩子心中,我不仅仅是老师,更是一位能够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忙,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简单,大家用心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证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用心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以上就是我参加教学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在教育教学上仍然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但是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25
4月18、19日,我随教育中心参加了“20xx北师大中小学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的办学理念有一条是“以讲学稿为载体,实施校本研修,促进学校发展”。第一个为我们讲座的便是此校的业务副校长徐晖,他是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讲学稿”研究专家。东庐中学讲学稿的出现,是为了对付当时盛行的“满堂灌”课堂教学现状,以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为了对付教辅资料满天飞的现状,以求减轻学生负担;是为了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现实以求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对教学能力偏低的教师帮一把。他们对“讲学稿”定义为:把仅供教师使用的教案,增加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学生活动和作业,既做教师的教案,又做学生的学案;既做预习作业,又做课堂作业;既做家庭作业,又充当复习资料;既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又可让学生少做笔记,多动手动脑。“讲学稿”又叫“导学案”、“学案”或“教学案”,是一种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课内外学习方案。而我们伊滨区已经很早也运用了导学案,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用来弥补个体自学的不足,发挥导学案的使用效益。真正做到静心教书,爱心育人,潜心研究。
二、打造魅力班会课
班会课是班主任的重要抓手,班会课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载体。上海新纪元教育研究院丁如许工作室的丁如许专家与大家交流了如何打造魅力班会课。
(一)、精心选题材。我们可以根据教育目标、班情选题,同时要乐于选择生活中的新题。总之应做到三关注: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创造新形式。“好的节目胜过千言万语”,电视、电影节目直观而形象。如果我们能把看电视、看电影时的那份感动,变成生活中的真实,效果一定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要学习生活中的新鲜形式。同时要向优秀班主任学习,还要运用创造学的基本方法,“加一加”、“变一变”、“移一移”。最后还要用好多媒体技术,选取生活中的视频,同时多拍一些特写镜头。
(三)、认真写教案。首先拟定响亮课题,课题应明确、新颖、上口、易记。其次思考设计背景,明确教育目标。总之,班会课的过程要清楚明确,班主任要精心设计,体现班会课的合理结构。
三、教育要培养好习惯
关鸿羽教案先以一个“捂在鼻子上的臭袜子”案例向大家阐释了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结果不能只限于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还要使受教育者思想深处发生变化,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就又对养成教育提出了要求。
(一)、养成教育必须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如自主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的习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习惯;自我认识,自我监控的习惯;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习惯;环境保护的习惯(如垃圾分类);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如一米线、乘滚梯靠右站);尊重他人的隐私和尊重他人私人空间的习惯等等。
(二)、养成教育途径要多样化。我们可与家长配合定期通报学校情况,如学校最近开展了哪些教育活动?最近对孩子提了哪些要求?学生有哪些不良倾向?同时要教给家长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家长应该向老师多学习,对学校的工作多配合,少指责。
(三)、丰富养成教育的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训练,就没有好习惯。所以要充分利用好训练法,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抓反复,反复抓;长流水,不断线。同时要注意训练的方式,我们可以采取激趣式、分解式、评比式、制约式、疏导式等。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有反思才是成功之母。我们还可以采取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负强化法。当然言传不如身教,我们要以身立教,以行导行,以才培才,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把学生培养成自信而不狂妄、自尊而不自傲、自谦而不自卑、热情而不轻浮、礼貌而不虚伪的性格。
总之,此次培训为我以后的教学以及班级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思考,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沿着这些名家之路越走越远。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26
五一前,我前往北京参加了全国“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从之前的数次磨课到北京讲课,真的可以说一次难得的经历,也是一个苦尽甘来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蜕变的过程。
从接到通知,我便开始着手准备,选课、做课件、备课,每天除了学校的日常工作,每天都要忙到很晚。在选定了《杨氏之子》这一课后,前前后后共经历了八次试讲,其中有四年级学生,也有五年级的学生,有本校的,也有外校的。每一次试讲的感受和效果都不尽相同,课后随着老师们,校领导,市教研室的老师,省教研室的老师的指导和教研,不断改进。每次试讲后都会是一个不眠之夜,对教学的思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方法,甚至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仔细揣摩,精雕细琢,力臻完美。通过一轮轮的试讲和在北京的听课、学习,我对教学有了更清晰、也更清醒的认识。特别是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的《重叠问题》,给我很多启发,虽然不是语文课,但教学的理念是相通的,一堂课可以说上得生动有趣,孩子们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令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为之心动,这不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课堂吗?而老师真得成为了一位引领者,带领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一个个数学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合作互助,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我坐在台下,能清楚地感觉到每个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愉悦之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有个孩子在黑板上贴图时,由于个子矮,极力踮起脚尖,这时已是六十岁的'吴老师,竟毫不犹豫地抱起那个孩子,使那个孩子顺利地完成贴图的过程,我们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回到座位时,脸上的那个笑容。我想,这正是吴老师高尚师德的真实体现,更看到了吴老师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注。我想:这堂课,定会成为那个孩子永生难忘的课堂。
其实,细细想想,学校一直提倡的“双主创新”教学模式,也是这个思路,真正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老师在什么时候导学,怎样导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从北京回来,我更加钟爱文言文的教学了,而且对文言文的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又在我五年级尝试教学了六年级下册的《伯牙绝弦》,没想到孩子们异常感兴趣,完全没有了初学文言文的畏难情绪,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孩子们已经能基本背诵下来。于是在参加矿区组织的教学模式大赛时,我毅然选择了《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新的文言文《咏雪》作为教学内容,尝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课后通过市教研室李老师的评课,发现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人才观”的问题,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方向。
北京之行,开阔了我的眼界,做教师必须见多识广,所以必须丰富自己的见闻,而且要多经受锻炼,丰富自己的经历,就如学习游泳不是站在岸上可以听会的,而应该是亲自跳进游泳池,不断尝试之后学会的,也许会喝几口水,这些都不可怕,但毕竟有了真实的体验,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
我相信这次北京之行,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几张奖状,视野的开阔,思想的转变,经历之后真实的体验,才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27
4月18、19日,我随教育中心参加了“20xx北师大中小学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的办学理念有一条是“以讲学稿为载体,实施校本研修,促进学校发展”。第一个为我们讲座的便是此校的业务副校长徐晖,他是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讲学稿”研究专家。东庐中学讲学稿的出现,是为了对付当时盛行的“满堂灌”课堂教学现状,以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为了对付教辅资料满天飞的现状,以求减轻学生负担;是为了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现实以求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对教学能力偏低的教师帮一把。他们对“讲学稿”定义为:把仅供教师使用的教案,增加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学生活动和作业,既做教师的教案,又做学生的学案;既做预习作业,又做课堂作业;既做家庭作业,又充当复习资料;既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又可让学生少做笔记,多动手动脑。“讲学稿”又叫“导学案”、“学案”或“教学案”,是一种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课内外学习方案。而我们伊滨区已经很早也运用了导学案,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用来弥补个体自学的不足,发挥导学案的使用效益。真正做到静心教书,爱心育人,潜心研究。
二、打造魅力班会课
班会课是班主任的重要抓手,班会课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载体。上海新纪元教育研究院丁如许工作室的丁如许专家与大家交流了如何打造魅力班会课。
(一)、精心选题材。我们可以根据教育目标、班情选题,同时要乐于选择生活中的新题。总之应做到三关注: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创造新形式。“好的节目胜过千言万语”,电视、电影节目直观而形象。如果我们能把看电视、看电影时的那份感动,变成生活中的真实,效果一定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要学习生活中的新鲜形式。同时要向优秀班主任学习,还要运用创造学的基本方法,“加一加”、“变一变”、“移一移”。最后还要用好多媒体技术,选取生活中的视频,同时多拍一些特写镜头。
(三)、认真写教案。首先拟定响亮课题,课题应明确、新颖、上口、易记。其次思考设计背景,明确教育目标。总之,班会课的过程要清楚明确,班主任要精心设计,体现班会课的合理结构。
三、教育要培养好习惯
关鸿羽教案先以一个“捂在鼻子上的臭袜子”案例向大家阐释了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结果不能只限于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还要使受教育者思想深处发生变化,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就又对养成教育提出了要求。
(一)、养成教育必须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如自主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的习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习惯;自我认识,自我监控的习惯;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习惯;环境保护的习惯(如垃圾分类);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如一米线、乘滚梯靠右站);尊重他人的隐私和尊重他人私人空间的习惯等等。
(二)、养成教育途径要多样化。我们可与家长配合定期通报学校情况,如学校最近开展了哪些教育活动?最近对孩子提了哪些要求?学生有哪些不良倾向?同时要教给家长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家长应该向老师多学习,对学校的工作多配合,少指责。
(三)、丰富养成教育的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训练,就没有好习惯。所以要充分利用好训练法,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抓反复,反复抓;长流水,不断线。同时要注意训练的方式,我们可以采取激趣式、分解式、评比式、制约式、疏导式等。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有反思才是成功之母。我们还可以采取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负强化法。当然言传不如身教,我们要以身立教,以行导行,以才培才,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把学生培养成自信而不狂妄、自尊而不自傲、自谦而不自卑、热情而不轻浮、礼貌而不虚伪的性格。
总之,此次培训为我以后的教学以及班级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思考,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沿着这些名家之路越走越远。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28
中国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如何让这一瑰宝得以传承呢?这里我想可以套用一句“应从娃娃抓起”。对于处于黄金教育阶段的6岁孩童其意义更是非比寻常。那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识字”这份责任呢?
对于已认字的成人来说谈起这话题似乎不足为奇,而对于一个小学教育来说,识字教学却显得极其重要。全国投入的研究历时几十年、方法也有十多种,效果也利弊兼有,讲究也特别多。当然老法子教教也行,但在创新精神领导人们的今天,不有所完善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总也显的守旧了一点。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更为了让孩子们“人生识字聪明始”,我借鉴和创造了许多“创新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29
中国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如何让这一瑰宝得以传承呢?这里我想可以套用一句“应从娃娃抓起”。对于处于黄金教育阶段的6岁孩童其意义更是非比寻常。那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识字”这份责任呢?
对于已认字的成人来说谈起这话题似乎不足为奇,而对于一个小学教育来说,识字教学却显得极其重要。全国投入的研究历时几十年、方法也有十多种,效果也利弊兼有,讲究也特别多。当然老法子教教也行,但在创新精神领导人们的今天,不有所完善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总也显的守旧了一点。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更为了让孩子们“人生识字聪明始”,我借鉴和创造了许多“创新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30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动物的生存与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种不断地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的高级生命活动。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
(一)课堂教学是教师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教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他们的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体验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更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是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教书匠”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教师的转变,把研究和反思作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自由而富有创新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断地确认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在这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活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
一名优秀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根本上是因为他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形成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反映,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而且,教师的教学风格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没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也难以培养出富有个性品质的学生。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31
连绵秋雨挡不住学习的热情,飒飒金风迎来了收获的序曲。9月15、16两天,我和十余位教育同仁共赴郑州,参加了“聚焦核心素养,呈现统编教材实践”名师创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薛法根、魏星、李伟忠等全国著名特级老师的课堂教学及讲座,收获满满,受益多多。
抓好关键问题,精彩句式反复练习。这是李伟忠老师讲授《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带给我的最真切的感受。李老师讲到“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这句话时,让学生反复读,同时,要求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将原句变换成“的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的花。”这样的句式,让学生改写。有孩子写的是:“长长的丝瓜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黄色的大花。”有的孩子写的是:“弯弯的牵牛花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兰色的小花。”孩子们在举一反三的练习中,既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也掌握了语言表达的技巧。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习惯了老师的分析,少了孩子的练习,于是语文课堂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老师喋喋不休,学生昏昏欲睡,课堂了然无趣。李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感受到:只有让孩子参与其中,课堂才更生动。
引导孩子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哪怕他们提出的问题并不理想。这是黄国才老师的课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黄老师讲授的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在人教版五年级的教材中,这篇文章是一组人物描写中的一篇,主要从人物肖像、语言等方面刻画了王熙凤乖巧机灵、聪明能干、有权有势、善于逢迎等性格特点。黄老师一上课就能孩子普及了很多“红学”知识,包括相关考证,对于那些爱读书的孩子来说,这些讲述真的很有趣味,但如果对《红楼梦》不太了解,可能听来也是一头雾水。在设计问题时,黄老师的问题是:“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结果出现了短时间的冷场,接着有学生提出了问题,但都被黄老师否定——要么太简单,要么被认为没价值。黄老师一直强调,课堂教学要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生思考。可是,学生往往达不到我们期待的高度。让学生主动提问题,学生提问的多半是很简单的或者没什么价值的。正因如此,我们往往懒得给他们提问题的时间,而是直接把我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抛给他们。可是这样以来,孩子们越来越缺乏批判精神,却来越不会思考。我的想法是:即使学生最初提出的问题没意义也要鼓励他们多思考,一点一点慢慢引导,强化训练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那怕他们最初提出的问题真的毫无意义。如果孩子的问题已经很完美,又能给出完美解答,那要我们老师做什么呢?
让孩子慢慢长大。这是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课带给我的启示。薛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课是二年级的《风娃娃》,他的课不急不徐,不故作姿态,通过一遍一遍的指导朗读,到最后达到了让学生尝试复述课文、改编故事的效果。他讲得透彻,学生学得起劲儿。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个小女生怎么也说不好,薛老师就连续她练习了三遍,至少花了五分钟的时间。薛老师说,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把五分钟时间用在一个学生身上有点浪费,是对这个孩子而言,她可能受益终身,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信得到了提升。你这一节课用五分钟的时间你关注了这个学生,下一节课可以花几分钟时间关注另一个需要指导的学生。让他们一点点进步,一点点长大,到最后你会发现,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关注。是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嫩芽,你要为它浇水施肥,守望它,慢慢长大,直至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葆有耐心,守得初心,才能静待花开。
姜树华老师和沈玉芬老师的课,都涉及到了资源整合,讲一篇文章的同时关联到相关的文章,既能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又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巩固效果。刘雁华老师讲授的写作课《石榴》更是接地气,在让孩子们看过一个范文之后,又让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石榴的颜色、外形,内部结构,并品尝石榴的味道,进而对《石榴》进行详细的描写。每写其中一个部分,刘老师都找同学展示,且让同学们评出谁哪拿个词用得好,哪一句话用的好,并说出好在哪里。这样的生动有趣的写作课,孩子们如何不喜欢?
聆听名师的授课,查找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如何指导孩子进行有效的习作练习,如何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这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摸索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向名师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向教育专著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相信我们也能打造属于自己的完美课堂,让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此过程中,修炼自己,成就自己。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32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动物的生存与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种不断地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的高级生命活动。
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
(一)课堂教学是教师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教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他们的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体验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更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
本上来讲是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
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教书匠”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教师的转变,把研究和反思作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自由而富有创新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断地确认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在这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活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
一名优秀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根本上是因为他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形成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反映,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而且,教师的教学风格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没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也难以培养出富有个性品质的学生。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33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活动。当前倡导创新教育蔚然成风。
思考一:创新教育的基石是什么?
创新教育的基石是民主、和谐、探究的氛围。
一、民主的氛围
这一氛围形成的大前提是社会的教育观念。随着经济的现代化;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而小前提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的更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考出好成绩,而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行之于教育上应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重“教”,轻“导”,改变巳习惯了的“师道尊严”思想,给学生自由发展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营造群体创新的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在创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和谐的氛围
和谐应是现代教育的至高追求,它应涵盖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全体与部分的和谐、基础与提高的和谐、现在与未来的和谐、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等诸多的内容。
三、探究的氛围
探究,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思考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什么?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人,它涉及到教师、学生、师生之间等各种关系,而这些关系中最主要的是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在创新教育中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树立两大观点:主体整体参与观、主体活动的时空观。
思考之三、创新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素质,它主要体现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
1、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造就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国外的研究者认为,智能与创造性相关糸数仅为0。25至0。30左右。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智商高的人创新能力不一定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具体地说,它包含教师教育观念上更新,教育时空观上的构建,以创新为重点的内容之一的目标观的确立,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指向的教育质量观的形成;在教学观上,改变抓部分学生的升学为抓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重知识传授方法为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宰地位,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为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3、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造就必须有自由度的时间和空间为保证,以深厚的知识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良好的方法为纽带,在实践活动中奠定,在成功的体验中巩固。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34
中国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如何让这一瑰宝得以传承呢?这里我想可以套用一句“应从娃娃抓起”。对于处于黄金教育阶段的6岁孩童其意义更是非比寻常。那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识字”这份责任呢?
对于已认字的成人来说谈起这话题似乎不足为奇,而对于一个小学教育来说,识字教学却显得极其重要。全国投入的研究历时几十年、方法也有十多种,效果也利弊兼有,讲究也特别多。当然老法子教教也行,但在创新精神领导人们的今天,不有所完善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总也显的守旧了一点。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更为了让孩子们“人生识字聪明始”,我借鉴和创造了许多“创新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篇35
首先真的很高心可以有机会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多次和指导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对现在的中国的能源和照明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国家的节能工作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由于这次只是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工作量不是很大,但却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每周五晚上都需要去612、613进行测量照度和相应的用电量。
学会了如何使用照度计,也了解照度是什么含义。并利用寒假期间查了相关资料,对国家节能环保中心、北京发改委最新的政策做了更深了解,深刻体会到国家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视。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更有义务肩负这项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多多学习,多多思考,争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可以对国家节能这方面做出贡献。而且在查找有资质的节能认证机构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国家关于节能这方面相应的法律、法规。
项目的开展需要学会自主的学习,这是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与课堂学习最大的不同与收获。平时的课堂学习,老师都会给我们强调什么是学习的重点,同时又通过课下作业进行强化,把握知识相对较容易;但是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及一定的开发经历解决,没有人能直接的告诉你问题原因所在,不能及时的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就要能够分析出问题可能出现的原因,并通过网络资源及相关书籍进行学习,与自己的实验条件等信息进行比较,经不断的修改调试去解决问题。因此,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比较重要。
在后期的.大创中,需要对图书馆相应的照度进行测量,学会了国家标准照度是多少。测量结束后,也发现我校的图书馆照明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地方的照明明显不符合标准照明亮度,这也让我对图书馆应该换led灯有了更大的信心,毕竟换了之后会减少电量的使用,而且led对环境的污染要比普通灯管小很多,同时led的照明更亮,可以更好地保护图书馆那些努力学习的同学们的眼睛。
项目的开展需要团队合作交流,它不仅关系着项目开展的进度快慢的问题,而且关系这一个团队能否坚持到最后并取得一定成绩。很开心的就是这次比赛中每个成员都发挥了各自的长处,使得项目开展的很是顺利,这也是我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