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2024/09/09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地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8月3—5日,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初中地理新教材培训学习。三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却让我受益良多。通过这次学习,有幸聆听了湖南长沙向军老师的精彩讲座,感触很深,收获颇丰。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一、听向老师的讲座,提高了教育认识,升华了教育理念。

教育要发展,要有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要每一位教师“心中有爱,眼中有人”。也就是必须坚持“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必须确立“主人、主体、主角”学生主位观,在教学中必须强化“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科学行为。 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有动力。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真正热爱我们自己的教育事业了,真正热爱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了,我们教师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搞好,我们的教师就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教学科研的活动中来,就会像这些讲课的专家学者们一样,从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迹。所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是引领教师走上教育教研道路的前提与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封闭的、落后的教育教学现状。

二、听了讲座,学到了很多教育艺术和方法。

人民教师的师德,其主要内涵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教师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溶化学生心头的冰霜,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发展学生的终生成长为理念,完全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开发学生学会学习为主导,教师装作什么也不明白,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

三、听了讲座,明确了教师职业的祟高和神圣。

在这次培训班上,向老师讲到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师职业的地位,教师职业对社会的作用,通过专家们的讲解,我更加明确了这个职业的关键所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以教育为中心的一群劳动者。要有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教,亲其师,信其道”。我更加明确了教师的基本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既通过教书这个渠道和途径,达到育人的目的。这里要处理好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学生爱听你的课,喜欢你的课,爱和你沟通交流,而不是敬而远之。我觉得这个问题永远值得我们去探讨,去反思,去总结。

四、听了讲座,知晓地理课堂设计的策略、教学过程的设计。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开拓创新,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高,更智能化,走进课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指导服务,有自己独特的学科见解员,努力适应教研工作的需要。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

通过一段时间的网上学习,我对地理课改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网上专家研讨、骨干地理老师现身帮教以及地理老师们的互相交流取经,我收益匪浅。

一、要让学生学得会,就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要钻研教材;把静态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动态的教学目标;理清楚重点、难点,才能选择恰当的教法、学法,才能恰当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发挥图像作用,形象生动教学。用多媒体把相关的`地图、图片呈现出来,再配合地理填充图册的使用,就可以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可以教学生编口诀,顺口溜等,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四、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我们要改变整天坐在教室里学习书本知识,要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中,进行实地考查。让学生知道课本上的地理知识可以在生活中运用。

通过这次培训,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学习,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并作到多学多思多改,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力争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地理老师。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3

随着基础训练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各学科的教学更加活跃。但在目前的地理教学中,“死记硬背”现象仍旧不能杜绝,同学们还是考过就忘。要实现地理训练真正向素养训练转变,关键之一要改革地理教学评价制度。通过学习《学校地理课程标准》,使我猎取了自己进取的途径与阅历。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一、改进教学,激发兴趣

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在一些同学中存在着厌学地理的倾向,这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改进教学方法,并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细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留意教学艺术,留意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创设一种公平、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上课时非常注意用自然亲切的教态和具有感染力和激励性的语言潜移默化地使师生关系更加亲密,更有利于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选择实行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注意发挥同学的学习主体作用。如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相互沟通探究的'教与学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公平参预。

课堂上主动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给足同学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意激发同学主动主动的学习热忱,课堂气氛活跃;不断确定与鼓舞同学的学习效果,给各个层次的同学更多地创设体验胜利的机会。例如在《人口与人种》这一节的“不同的人种”时,把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让三个小组代表白种人、黑种人与黄种人,从人种的外部特征、有哪些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人物、分布地区来介绍不同的人种,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同学的兴趣,培育了同学的力量,增加了同学学习的自信念,而且培育了同学互助合作力量、勇于探究人文的意识。

二、结合教学,加强训练

地理教材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训练的素材。在教学中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发挥教材的思想政治训练的功能,以激发同学的爱国热忱,培育民族骄傲感和责任感,并强化同学的现代观念和现代意识,教学时做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地理教材的内容特殊贴近我们生活的实际,例如在讲《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这一节的“聚落与环境”时,就问:你的家乡、你的学校所在地如何?在介绍矿产资源时,就让同学谈谈家乡的资源;在介绍世界气候时也让同学谈谈自己家乡的气候、地形、水文等特点,这样不仅让同学了解了家乡,也激发了同学的爱祖国、爱家乡之情。

二是在教学中不忘向同学进行爱国主义训练。在讲《进展与合作》这节时,通过展现我国地理国情的优势,来激发和强化同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念和骄傲感,指出我国地理国情的劣势,例如:山区面积广阔、自然灾难多发;很多地区环境严峻污染,生态条件恶化;人口压力大,人均资源和各种产品占有量偏少;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综合国力还待于进一步加强,是一个进展中国家等等,使同学在产生必要危机感的基础上,激发同学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达到让同学逐步树立无限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转变祖国面貌的雄心壮志。

三、要讲究课堂管理的技巧

同学是学习活动的主题,老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引导者和鼓舞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依据教学内容和同学实际,预备好充分的学习材料,为同学发挥主观能动性、缔造性供应宽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主动、主动、探究式学习。

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需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同学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损害同学。老师在教学中,对同学正在争论的问题,可不马上赐予确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舞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同学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共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老师只以一般一员参预争论,或启发,或表扬争论中有创见的同学。当同学的发散思维达到肯定的程度,老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简单给一些同学增加压力,甚至带来损害,可采纳应用模糊评价,给同学适当教导,建议。这样爱护了同学的主动性,激励其不断探究。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同学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老师在同学自评互评中赐予点拨启迪,使同学从中受到启发、激励,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同学供应参预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受胜利的情感体验。有利于进展缔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力量,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进展的目的。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训练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肯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进展观。当然惩戒要以敬重同学的人格为前提,批判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留意语气,讲究“度”。我们老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同学认可、接受。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4

说实在的,地理对于我来说永远是那么的难。我地理的基础很差,但我并不认为这是造成我高中地理差的原因。高一、高二,这两年里,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认真地听过一节地理课。那时的我,完全对地理没有半点兴趣。并不是说不喜欢地理,而是没有融入到地理的世界。直到高三,多次的考试让我意识到,我地理成绩实在是差。那时,心开始慌了。渐渐的开始要去学地理,但荒废了两年的地理,让我无从下手。我一心只想那种速成的方法,寻找了好久,却没有半点功效。我根本不知道学习地理的方法,问别人,却发现那些方法不适合我。就这样,带着想读的心情,却没有方法的无奈,我度过了一段时间。

在一次调查中,我意识到,我想学地理的想法并没有付诸行动。我只是心里说着想学,却没有花时间去学。那次调查中,我发现,我花在地理上的时间是那么的少,是少得可怜的那种。那时,老师应该已经放弃我了吧。因为我的态度。

我是那种不会主动去学习的人,即使有问题,也不想去问老师。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如果哪个老师说了什么我不喜欢听的话,我就会再也不想听那个老师讲课,连他的科目都会放弃。由于我的态度,渐渐的,发现老师们都在冷淡我。

后来,年段开始文综考试。我越考越烂。到最后考了个125。一个出乎我意料的分数。就是那个数字,让我几乎崩溃。可在别人看来,我还是那么的懒散。以至于,在多次会议中,我都是处于被批评的立场。或许,在老师们看来,我不会伤心吧。可我内心所想的,他们是否能明白。在一次会议中,老师又在批评我,或许批评的话听多了,身体会开始麻木吧,可那时我的心还没麻木。听到那些话还是会很难过。这时,听到了“你们也不用再说她了,其实,现在心里最难受的是她本人吧,最不希望考这个分数的是她自己吧。”就是这句话,让我下定决心学地理。因为这是地理老师说的。会后,找老师谈。老师了解到我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是那么的寥寥无几。老师说我要还高一、高二年的债。而后,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复习中国地理,虽然进度很慢,却很有收获。这之后,我也开始认真做笔记。把老师写到的知识点整理在一起,做题方法也写在一起。然后,偶尔拿出来看一下,或者在考试之前拿出来看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答题的方向。虽然还是经常答错,但有了方向,也不失为一种进步啊。

后来,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把地理知识的空缺,填补起来。

我真正的开始在学地理。结合第一轮复习的材料,我边看中国地理的知识,边结合地图来看,在脑中形成了一种框图。而后又开始看书,把书里的内容看一遍。接着,又开始学习世界地理。把材料与地图结合起来,在脑海里构成了一幅世界地图。随着我脑海中地理知识的积累,我越来越喜欢地理了。慢慢的,对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这使我的地理取得了进步。

在这个从几乎不了解地理发展到喜欢上地理的过程中,我个人觉得各个方面都很重要。如果没有考试成绩的刺激,我想,我也不会下决心。如果没有老师的支持、安慰和指导,我想,我也不会取得进步。当然,如果不是我心理承受能力强,我想,我早已经放弃了吧。呵呵。

所以,我认为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坚强的信念,有坚决的决心,有不怕失败的勇气,还应脚踏实地,不要像我一心想速成,最后导致失败。作为老师,应该有能看穿学生想法的慧眼,要时时刻刻了解学生的想法,不要一味的批评,要适当的做学生的后盾,要默默的支持学生,要适当的给予安慰,要有心理医生的基本。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暑期有幸参加了初中地理学科远程教育今培训,使我对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过程和方法都有了进一步的熟悉。在思想上给我一种点拨,将使我在实践中多一份思索、多一份指导。

一、课堂教学应具有理性的光辉

这是我在这次培训中最深刻的体会。这次培训中专家的理论讲座与相关的课例紧密结合,在鲜活的课例中解析理论的生成与掌握,非常有助于理解和学习。这样的讲座使我感到课堂教学的真正理性所在。课堂上一种方法的运用、一个步骤的设计、甚至一个问题提出,都应有一定的理念支撑,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课堂才是科学高效的。这使我真切地感到,应该具体地学习课程标准,广泛地学习地理学科理论知识,当一些理论与标准熟记于胸的时候,才能在教学的时候运用自如。我先前的“理论枯燥论”在此自动瓦解。

二、系统全面的讲解填补了我对某些领域教学认识上的空白

以前我总认地理教学空洞枯燥无味,对综合性学习课的认识也比较模糊,一上这课的时候,我就比较头疼,也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聆听了专家的系统讲解,观看了名师的出色课例,我对这课有了一种较苏醒的认识。其设计理念与思路对我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我感到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

三、网络交流使我在集思广益中博采众长

网络论坛交流的过程中,我的每一个困惑的问题,都收到了老师们热心的解答,我也积极地参与话题的讨论与交流,认真地思考老师们提出的问题,用心学习老师们的方法,汲取老师们的经验与聪明。交流中,使我感到,这是思想与思想碰撞的最佳平台,是经验与经验融合的最佳空间。在交流中,使我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补充,教育思维得到了拓展。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思想洗礼的过程,是一次理论学习的好机会,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对今后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地理学科教学质量,都将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地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

为了提高研训成员的地理信息素养,促进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推动《地理信息技术》模块的课程建设,提升地理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尹中锋中学地理工作室组织部分成员参与了江苏省地理学会和江苏省教育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江苏省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地理信息技术培训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高质量的培训,在该次维持四天的培训中,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实验分析操作,我学会了不少东西,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训第一日,开幕之后,是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的精彩演讲。汤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城市建设中、灾害防治中等各方面的具体应用,通过汤教授的这些案例,我们深刻感受到,在信息技术时代环境下地理信息技术的多功能性。汤教授的整个演讲当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汤教授的几个问题:地球到底有多圆?表面的粗糙程度到底如何?我们用的时间进制为什么是60进制而非100进制?国外为什么采用12为一打?这些都是常识性的东西,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汤教授说,这些习以为常的常识和现象,其实包含了伟大的奥秘。如果牛顿不思考,就是被苹果砸死也不会有万有引力了吧。他的话让我们哈哈大笑,同时是深刻的反省,我们平时思考的是不是太少了?

接下来的3天半时间,我们全体培训人员都在机房进行具体的案例实验操作培训,即利用arcview3。2软件对已给的案例进行建模分析。培训的内容很有难度,实验工作量也很大,大家都做的非常辛苦,但是收获也很大。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很多难点重点,通过arcview建模以后变得直观、立体甚至动态呈现,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

培训结束以后,连云港高级中学副校长蔡教授又带领我们一行人参观了该校建立的地理信息技术实验基地、地理专用教室和地理园。在实验基地,有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媒体,可模仿多个地理教学环境,这些技术的应用,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地理园中的模型,让学生在休闲时刻边走边看,兴趣倍增。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培训,感受很多,反思很多,学习很多,真正认识到,以后要努力很多才能做一个信息技术环境下合格的地理教师!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6

非常幸运的能参加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四天的学习虽然显得短暂,但却让我受益良多,培训中听到各位地理专家和一线教师耐心而细致的讲解后,曾经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迷茫和困惑,都在这里得到了了解,也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来谈谈对这次新课改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培训首先让我明确了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大多数教师在目前教学中的困惑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课时不够,难以完成。如何把握教材?如何上好地理课?如何评价和考试?与高考的关系等等。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有明确的认识。新课程的内容理念是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建设理念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习理念是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技术理念则是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他就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价值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有了清晰的理念和明确的目标,才能让我们在课堂中更加准确的把握好教学尺度。

在对于地理必修三的教授中,教师要选择符合标准的主题内容;关注中国或世界重点热点问题;选择实际典型案例在实际区域进行实际分析。

从全国来看,目前的教材版本众多: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以及鲁教版。而在我们福建,新课改实行选择的是人教版,从十年前的两本小书到现在的三本必修、七本选修,不仅仅变化的是数量,更多变化的还是理念和目标。如何把握必修和选修、如何衔接必修和选修,我们势必要清晰。

地理新课程必修模块设置的内容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同时,将涉及地理学科中的一些分支领域,以及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内容纳入到了选修模块中。这些选修模块也都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既不是主次关系,也不是主从关系,选修模块不是必修模块的陪衬,更不是附庸,两者具有同等的课程价值;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拓展;必修模块侧重于学术理论性的课程内容,选修模块侧重于实践性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衔接教学将必修模块中所涉及的内容作为选修模块学习的知识铺垫,帮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在衔接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强化必修模块中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不能让学生觉得不学也无所谓。

具体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衔接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

1、构建知识框架,促进地理知识的有机整合。采用框图的形式来建构新 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抓住知识结合点,加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所谓知识结合点是指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都涉及的,但在内容上有所深入和拓展的知识。

3、关注社会实际,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与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样,选修模块的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4、合理铺垫,巧用类比,深入浅出。 “旅游规划”是难度较高的内容,其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在本模块中是最高的,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先让学生联系“必修2”中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有关知识,再引导学生认识,虽然旅游景区不同于工厂,但考虑的因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思维比我们想象中更为活跃,且很有自己的见地,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想不到的。他们喜欢老师给出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发挥,他们也喜欢在其他同学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但还是有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过去的课堂模式,听老师讲多,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7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来自各市不同学校的地理教师。他们带来了新颖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理念,通过几天的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老师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参赛老师的课非常具有展示性与导向性,真实、扎实、高效。对我们的地理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下面谈一谈我的以下几点收获。

一、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听课中我发现参赛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教师的亲和力来自教师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挚爱以及适宜的表达方法;亲和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师智慧的一种综合体现。在借班上课的课中,亲和力能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从而顺利地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参赛教师运用多种手段与学生在短时间内拉近距离。比如有的老师课前准备了简单、易操作且学生较为喜欢的小游戏;还有的老师在课前和学生自由交流,谈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等等。有效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正式上课时师生之间的有效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善于利用多媒体、歌曲、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有助于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扩展课堂信息的交流容量,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我们在这一方面做的都不够好,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地老师不同的调动孩子的方式。老师们是这样做的:

只要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就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给出相应的评价和鼓励。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扎实有效,紧扣大纲要求。

课堂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本次评选所讲课题都是难度比较大的,教师们对难度的处理百花齐放,每个环节都着力于学生更扎实的掌握当堂课的内容,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注重基础知识,课堂充实。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指导者,鼓励者以及教材内容的建设者。这其中每一个角色都值得去钻研,琢磨。只有很好地把握住教师的角色才能带领学生走向知识,并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是教的宗旨。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8

我认真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参与同行们的交流讨论。感到耳目一新,收获很大。专家们的讲座以及优秀课例,使我得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从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对新课改由陌生变得逐渐熟悉,了解了一些新变化,学习了一些新理论,但对具体教学,还是首次,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因为这毕竟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关系到学生的前程,关系到三年后的高考,也关系到我校的发展。新课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但是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引领下,在千军万马争度独木桥的背景下,怎样平衡传统教学与新课改教学,怎样在新课改教学中,既落实了新课改的精神,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提高三年后高考升学率,这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观念的的转变

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重新认识高中地理课程的目标和定位。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教师以讲授为主,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

二、角色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9

为了提高研训成员的地理信息素养,促进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推动《地理信息技术》模块的课程建设,提升地理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尹中锋中学地理工作室组织部分成员参与了江苏省地理学会和江苏省教育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江苏省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地理信息技术培训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高质量的培训,在该次维持四天的培训中,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实验分析操作,我学会了不少东西,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训第一日,开幕之后,是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的精彩演讲。汤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城市建设中、灾害防治中等各方面的具体应用,通过汤教授的这些案例,我们深刻感受到,在信息技术时代环境下地理信息技术的多功能性。汤教授的整个演讲当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汤教授的几个问题:地球到底有多圆?表面的粗糙程度到底如何?我们用的时间进制为什么是60进制而非100进制?国外为什么采用12为一打?这些都是常识性的东西,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汤教授说,这些习以为常的常识和现象,其实包含了伟大的奥秘。如果牛顿不思考,就是被苹果砸死也不会有万有引力了吧。他的话让我们哈哈大笑,同时是深刻的反省,我们平时思考的是不是太少了?

接下来的3天半时间,我们全体培训人员都在机房进行具体的案例实验操作培训,即利用arcview3。2软件对已给的案例进行建模分析。培训的内容很有难度,实验工作量也很大,大家都做的非常辛苦,但是收获也很大。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很多难点重点,通过arcview建模以后变得直观、立体甚至动态呈现,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

培训结束以后,连云港高级中学副校长蔡教授又带领我们一行人参观了该校建立的地理信息技术实验基地、地理专用教室和地理园。在实验基地,有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媒体,可模仿多个地理教学环境,这些技术的应用,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地理园中的模型,让学生在休闲时刻边走边看,兴趣倍增。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培训,感受很多,反思很多,学习很多,真正认识到,以后要努力很多才能做一个信息技术环境下合格的地理教师!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这次培训是我这么多年来感受最深的一次,时间紧、任务重。有的老师笑称,学生还有几个课间休息,我们只有一个;两天“吃透”两本书;形式多样受欢迎,有专家的解读,又有优秀教学成果的分享点评;分组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罕见。所以这次的培训是累而快乐着。经过近十年的课改实践,这一次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是我们课改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一次质的飞跃,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 新课标、新教材的一些变化

新课标、新教材的变化之一淡化死记硬背知识点。突出学生自主活动;突出学生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突出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化之二:淡化知识的系统性,突出区域差异。

二、寻求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建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慧,无法产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因此,新课标、新教材提出:恢复个人在知识建构中的合法身份。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体会到两者的区别有多么地大。放在假设现在厨房有很多东西要放在柜子里,传统的教学是这样做的:把学生带进厨房,老师根据自己的思维放一遍然后跟学生说:油是放在这里,盐是放在那个位置,你要记住哦;新课标、新教材应该是这样的,老师把学生带进厨房,告诉学生有哪些东西,然后

说你喜欢怎么放就怎么放。这两种教学,哪个学生更能够记住东西放在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们给学生介绍了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一、位置(经纬度、海陆、半球)和范围;(二)、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三、经济与风俗。教师只需要有侧重的引导学生学习一个,其它的学生可根据这一知识体系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讲清思路,让学生学到研究、探究问题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实际是在教师指导下探索、研究客观事物的方法。方法对,就学的好儿快,方法不对就要走弯路。初一学生一接触地理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会分析地图这是学生必备的地理技能,在地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如我们在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时,教师思路一定要清晰。什么是季风?→引导学生读图说出冬夏季风差异。→启发学生为什么我国季风气候最显著→看图分析季风和非季风区划分→根据演示分析夏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影响→结合海南当地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思路清晰,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地理,对学生毕业后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工作也是有益的。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习了解了新课标、新教材的一些变化,更坚定了自己课改的信心。尽管改革之路不会畅通无阻,新课程改革是挑战,同时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将满怀信心地投身新课程教学。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起色。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给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通过远程培训,听讲座,看案例,解读课标,以及专家讲谈,颇有收获,厘清了许多认识,对教学、教师成长非常有益。

一、课堂教学注重探究,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地理社会调查、地理科学实验和地理文献研究等。探究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如绘制一张模拟地铁线路规划图、模拟规划一个居住小区的`商业网点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学习。地理问题的探索学习,有利于创设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课堂教学,注重角色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和学生平起平坐,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生最好的朋友、合作者。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三、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落实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非常幸运的能参加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四天的学习虽然显得短暂,但却让我受益良多,培训中听到各位地理专家和一线教师耐心而细致的讲解后,曾经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迷茫和困惑,都在这里得到了了解,也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来谈谈对这次新课改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培训首先让我明确了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大多数教师在目前教学中的困惑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课时不够,难以完成。如何把握教材?如何上好地理课?如何评价和考试?与高考的关系等等。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有明确的认识。新课程的内容理念是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建设理念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习理念是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技术理念则是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他就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价值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有了清晰的理念和明确的目标,才能让我们在课堂中更加准确的把握好教学尺度。

在对于地理必修三的教授中,教师要选择符合标准的主题内容;关注中国或世界重点热点问题;选择实际典型案例在实际区域进行实际分析。

从全国来看,目前的教材版本众多: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以及鲁教版。而在我们福建,新课改实行选择的是人教版,从十年前的两本小书到现在的三本必修、七本选修,不仅仅变化的是数量,更多变化的还是理念和目标。如何把握必修和选修、如何衔接必修和选修,我们势必要清晰。

地理新课程必修模块设置的内容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同时,将涉及地理学科中的一些分支领域,以及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内容纳入到了选修模块中。这些选修模块也都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既不是主次关系,也不是主从关系,选修模块不是必修模块的陪衬,更不是附庸,两者具有同等的课程价值;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拓展;必修模块侧重于学术理论性的课程内容,选修模块侧重于实践性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衔接教学将必修模块中所涉及的内容作为选修模块学习的知识铺垫,帮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在衔接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强化必修模块中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不能让学生觉得不学也无所谓。

具体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衔接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1、构建知识框架,促进地理知识的有机整合。采用框图的形式来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抓住知识结合点,加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所谓知识结合点是指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都涉及的,但在内容上有所深入和拓展的知识。

3、关注社会实际,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与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样,选修模块的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4、合理铺垫,巧用类比,深入浅出。 “旅游规划”是难度较高的内容,其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在本模块中是最高的,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先让学生联系“必修2”中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有关知识,再引导学生认识,虽然旅游景区不同于工厂,但考虑的因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思维比我们想象中更为活跃,且很有自己的见地,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想不到的。他们喜欢老师给出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发挥,他们也喜欢在其他同学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但还是有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过去的课堂模式,听老师讲多,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非常幸运的能参加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四天的学习虽然显得短暂,但却让我受益良多,培训中听到各位地理专家和一线教师耐心而细致的讲解后,曾经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迷茫和困惑,都在这里得到了了解,也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来谈谈对这次新课改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培训首先让我明确了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大多数教师在目前教学中的困惑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课时不够,难以完成。如何把握教材?如何上好地理课?如何评价和考试?与高考的关系等等。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有明确的认识。新课程的内容理念是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建设理念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习理念是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技术理念则是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他就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价值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有了清晰的理念和明确的目标,才能让我们在课堂中更加准确的把握好教学尺度。

在对于地理必修三的教授中,教师要选择符合标准的主题内容;关注中国或世界重点热点问题;选择实际典型案例在实际区域进行实际分析。

从全国来看,目前的教材版本众多: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以及鲁教版。而在我们福建,新课改实行选择的是人教版,从十年前的两本小书到现在的三本必修、七本选修,不仅仅变化的是数量,更多变化的还是理念和目标。如何把握必修和选修、如何衔接必修和选修,我们势必要清晰。

地理新课程必修模块设置的内容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同时,将涉及地理学科中的一些分支领域,以及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内容纳入到了选修模块中。这些选修模块也都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既不是主次关系,也不是主从关系,选修模块不是必修模块的陪衬,更不是附庸,两者具有同等的课程价值;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拓展;必修模块侧重于学术理论性的课程内容,选修模块侧重于实践性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衔接教学将必修模块中所涉及的内容作为选修模块学习的知识铺垫,帮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在衔接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强化必修模块中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不能让学生觉得不学也无所谓。

具体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衔接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

1、构建知识框架,促进地理知识的有机整合。采用框图的形式来建构新 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抓住知识结合点,加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所谓知识结合点是指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都涉及的,但在内容上有所深入和拓展的知识。

3、关注社会实际,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与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样,选修模块的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4、合理铺垫,巧用类比,深入浅出。 “旅游规划”是难度较高的内容,其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在本模块中是最高的,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先让学生联系“必修2”中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有关知识,再引导学生认识,虽然旅游景区不同于工厂,但考虑的因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思维比我们想象中更为活跃,且很有自己的见地,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想不到的。他们喜欢老师给出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发挥,他们也喜欢在其他同学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但还是有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过去的课堂模式,听老师讲多,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在认真学习《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热潮中,我也认真研读了这本书,认识到: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它也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我们的任务任重道远,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能用英语做事情”,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综合课本知识呈现、学生兴趣和师生关系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一半”,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因而教师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新课标中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英语教学中更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亲其师,信其道”,特别是“差生”,学习英语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听课时的.心情也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觉得学习无聊。因此,在课堂上老师除了要多给他们参与活动和发言的机会外,还要特别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哪怕再浅显也应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扬,这样对消除他们心头的恐惧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把激励带进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构建,大胆创造,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才能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四、精心备课,提高教学效率

“备课”是教与学活动的先导,是启迪智慧的前锋,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备课不等于只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如何体现“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这一英语课程理念,确实需要教师认真把握住备课这一环节,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趣味点,善于捕捉教材语言的魅力点,善于寻求教材资源的拓展点,善于开掘教材理解的升华点,通过精心备课以提高教学效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第一次听到地理学科教育要践行立德树人,是20xx年在南昌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当时段XX秘书长提出地理要践行立德树人,天津钟XX教授宣布下一届年会探讨主题地理课程价值(立德树人)和课程标准修订。

接下来的两年,在地理研讨群参与群友关于地理课程标准的问卷调查,在《地理教学》、《地理教育》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看到多为专家关于我国教材、课程标准演变研究文章,随后又有关于地理学科核心价值的探究。作为一名普通地理教师,对中学地理教学改革自然十分关注。但是对于诸多变革的关联并不了解和理解。对于各部分变革只是简单的、碎片化的认知。今天听朱XX司长的讲座,是我对中学课改的顶层设计有了清晰的认识。

基于我国教育现存问题,在党的十八会议上,党的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此背景下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可见《课程标准》目的是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战略目标落到实处。这涉及的各个学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提炼学科核心素养;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从这三大重任看,改革大于修订。

课题组比较研究国际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理清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路,包括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目前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一、提炼学科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纲,选择、构建课程内容、创建新的课程标准

二、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

三、适应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突出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要为教学服务,为评价服务、为编写教材服务、为高考服务。

朱教授的讲座让我对当前的课改有了整体的系统的认识,对课改的顶层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课改的终极价值在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在此框架下各学科探求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本学科培养人的目标。当然,要使这一目标顺利实现配套改革中高考的改革势在必行。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现在学生的学业压力普遍偏重,晚上的时间多半用于完成当天各门功课的作业,而没有针对当天知识练习反馈的空闲,所以这就使得课堂上的练习显得格外重要。但是课堂时间又只有45分钟,怎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更高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设计高质量的达标练习,取精华去糟粕,使学生的每一秒钟都有意义的度过。下面我就如何优化课堂练习浅谈几点体会。

一、由“解题”向“积累”的转变

学习离不开“解题”,但更重要的是“涵养”和“积累”。“积累”的实现,靠的是“涵养功夫”,靠的是自觉的意识,而不是所“解”题目的`多少。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不能用偏题、难题为难学生,要善于把作业与练习题型的格式推陈出新,从而不断地促进学生的“积累”提升他们的“涵养”。使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思路,发现一种规律,或对解答其它问题有所启示,把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智力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由“巩固”向“探究”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忽视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即只重视练习在复习巩固知识方面的作用,忽视了他的“生成”功能。练习从设计、布置到检查评价的各个环节都应突破这一局限,不能拘于教材,设计练习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总之,教师应用练习指导学生的自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到“饥饿”而去积极“觅食”,实现由单一的机械重复式训练向主体探究的自我建构转变。

三、分层作业

练习也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呈坡度,出层次,使学生从感知认识→熟练掌握→创造性地运用,循序渐近,逐步加深。由于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同样的练习,一般的学生只需要五六分钟便可以完成,而“学业不良”的学生要拖上半小时甚至一小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可以采取把“练习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地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练习,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学生的练习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基本题: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一般适合学困生。

2、综合扩展题: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为目标,一般适合中等生。

3、聪明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般适合优秀生。

由于分层练习的难度适宜,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定练习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困难,努力一下(独立思考或请教同学)也能较快完成。这无疑能激发学生向更高的层次挑战。

四、明确要领

有些学生没有完成练习是因为练习要求含糊,为了提高练习的质量,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做到。

1、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通过练习使他们学到什么,诱发学生的动机。

2、把部分延伸到课堂之外的练习用笔头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抄下来或分发材料,避免学生遗忘或丢三落四。

3、充分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机会,并且尽量圆满地、不带批评地回答他们。

五、及时反馈

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练习,并把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对练习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让学生为自己的成绩感到自豪。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或张贴优秀学生作业展览,给学生的作业与练习加上“☆”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就的乐趣。

总之,课堂教学中达标练习的设计必须以落实双基、发展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及素质为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每课均有所得,从而真正形成知识的内化,促成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10月31日、11月1日,大连市地理教师进行了为期2天的学习培训,聆听了大家之言,专家教诲,受益匪浅。对于今后教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把收获总结如下。

一、地理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包括:

学生对地理的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方法、视角、观念等掌握的多少、熟练程度,以及运用其描述、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阐释地理联系和影响,论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敏感度、科学逻辑性和思维逻辑性。

误区:传统地理素养培养以大量的地理知识为依托,关注对

学过的

内容的再现和运用能力。这种思路导致老师以

掌握多少

来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而学生以

学过多少

来衡量自己的地理素养。体现在地理学习过程以从老师处获得多少知识为主要目的,相对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被轻视了。结果,如果都是

好学生,地理素养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老师

讲的多少,而与学生自身的能力差异关系较弱。

二、课标对地理素养的要求

1、在知识与方法之间,课改更强调方法,追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3、在学习目标上,重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不关注知识量和知识系统,以

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为终极目标。

5、不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大量采用案例学习的方式,许多传统被认为是必学的知识,现在成为学习的材料。

6、降低对知识深、广度的要求,强调可以归纳和分析出来的内容。

7、大量删除一些知识(如大气垂直分层、城市区位因素)。

三、教学中地理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过多关注知识而忽视能力和观念培养

2、将教材内容机械化

3、大量超标扩展知识内容

4、对一些自然地理内容无谓加深

5、对一些人文地理内容僵化处理

6、缺乏对逻辑思维的培养

7、答题模板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

8、大量做题,学生越做越疑惑

四、新课程地理素养培养的建议

1、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课标为依据,在课标规定的内容范围内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形成概念图,课标之外的内容不必加量,程度也不必加深。可将初中和高中(必修)标准综合,逐

标准

要求达成方法目标和行为目标。将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细化,并与相关

标准

内容结合,形成每课的教学目标且予以落实。

2、用教材教,用好教材

理解教材的功能,用教材教,跳出教材掌握(如案例类内容),对有争议的内容,按教材讲,但要理解其实质,而非机械记其结论(如人口增长类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些表述、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以参照教材。可适当补充实际材料或热点问题,关键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材料本身。充分利用教材关于能力、观念培养的内容。

3、强化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地理观念(如整体性和差异性、典型性和过渡性等),地理视角(如时间视角、空间视角、运动变化的视角、比较的视角、联系的视角等),推理、判断、迁移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一:强化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

将纬度位置与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相联系,将经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及经度地域分异规律相联系,将地理事象与普遍规律相对应,若不符合普遍规律,则从非地带性因素考虑。

例二:特殊地理事象的原因分析

不符合普遍规律的为特殊,既然是特殊,则影响因素为非地带性因素,多数情况下都与地形或下垫面有关。地形或下垫面影响气流(风)气压、气温、降水(湿度)光照等。分析特殊地理事象,应放在普遍规律背景下分析,以说明其之所以特殊。

例三:把握空间尺度

课标和教材初中和高中的区域案例学习都注意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区域空间尺度的地理意义。空间尺度认知需注意以下问题:

(1)引导学生将区域内要素的分布规律或特征与更大或更小的区域同一主题建立联系,从而能将区域的学习放到统一规律和区域差异的大背景之中(如我国的地形特征和新疆的地形特征)。

(2)当提供案例或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某区域相关规律或特征时,一定要明确给出区域尺度,用经纬网表示的图上至少要有两条经(纬)线,否则会得不出想要的结论;小区域应有比例尺。

(3)当遇到小区域时,一要关注其空间背景,二要注意其关注的问题和描述的方法。

(4)要引导学生关注某自然现象所占有的或某要素影响的区域空间尺度的'大小,从而能在适度的空间尺度范围研究相应的问题。前者如台风,后者如洋流、地形影响降水的空间尺度。

(5)当研究的是局地小区域时,在没有资料支撑的前提下,不能以大区域的规律来说明小区域的特征(如南昌的降水季节分配)。

例四: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

人文地理方面,教材所述为一般原理,由于教材编写和使用有一定时间,且发展变化较快,因而,不可机械、绝对化地将教材所述应用到现实案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材所述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根据所给案例的实际条件,按教材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原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五:关注地理逻辑

地理之理,即有逻辑,地理因素多,各因素相互影响,但是,当分析或表述时,应有层次并展示逻辑关系,教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作参照。学生需自己思考,进行表述,并逐渐培养其分析、表述的地理逻辑,答题模板或分点限制了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

例六:模型(式)化处理

这是地理思维的高级形式,将地理原理或地理事象就相互关系或因果分析等,抓住主要方面,进行假设,而凸显其核心之理,原理的模型(式)化如工业区位三角、农业区位环型结构、中心地六边型结构等,地理事象的模型(式)化如俄罗斯河流和地形的分布格局、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等。

4、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地理强化对基础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解和基本技能(如读图能力、脑中有图等)的熟练掌握,建立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概念图,提供一些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解释或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社会上或国际上有趣的地理现象,尝试自主或合作思考和分析。思考或分析步骤是提出问题或质疑,给出自己的初步思考,求证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文中写到教师有三重境界,第一层:谋生境界

把教师当成谋生的手段;第二层:道德境界

认为教不好会对不起学生,对不起自己;

第三层:生命境界

他们会把教育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职业幸福。这正是我努力的方向。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第一次听到地理学科教育要践行立德树人,是20xx年在南昌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当时段xx秘书长提出地理要践行立德树人,天津钟xx教授宣布下一届年会探讨主题地理课程价值(立德树人)和课程标准修订。

接下来的两年,在地理研讨群参与群友关于地理课程标准的问卷调查,在《地理教学》、《地理教育》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看到多为专家关于我国教材、课程标准演变研究文章,随后又有关于地理学科核心价值的探究。作为一名普通地理教师,对中学地理教学改革自然十分关注。但是对于诸多变革的关联并不了解和理解。对于各部分变革只是简单的、碎片化的认知。今天听朱xx司长的讲座,是我对中学课改的顶层设计有了清晰的认识。

基于我国教育现存问题,在党的十八会议上,党的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此背景下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可见《课程标准》目的是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战略目标落到实处。这涉及的各个学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提炼学科核心素养;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从这三大重任看,改革大于修订。

课题组比较研究国际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理清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路,包括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目前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一、提炼学科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纲,选择、构建课程内容、创建新的课程标准

二、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

三、适应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突出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要为教学服务,为评价服务、为编写教材服务、为高考服务。

朱教授的讲座让我对当前的课改有了整体的系统的认识,对课改的顶层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课改的终极价值在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在此框架下各学科探求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本学科培养人的目标。当然,要使这一目标顺利实现配套改革中高考的改革势在必行。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9

说实在的,地理对于我来说永远是那么的难。我地理的基础很差,但我并不认为这是造成我高中地理差的原因。高一、高二,这两年里,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认真地听过一节地理课。那时的我,完全对地理没有半点兴趣。并不是说不喜欢地理,而是没有融入到地理的世界。直到高三,多次的考试让我意识到,我地理成绩实在是差。那时,心开始慌了。渐渐的开始要去学地理,但荒废了两年的地理,让我无从下手。我一心只想那种速成的方法,寻找了好久,却没有半点功效。我根本不知道学习地理的方法,问别人,却发现那些方法不适合我。就这样,带着想读的心情,却没有方法的无奈,我度过了一段时间。

在一次调查中,我意识到,我想学地理的想法并没有付诸行动。我只是心里说着想学,却没有花时间去学。那次调查中,我发现,我花在地理上的时间是那么的少,是少得可怜的那种。那时,老师应该已经放弃我了吧。因为我的态度。

我是那种不会主动去学习的人,即使有问题,也不想去问老师。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如果哪个老师说了什么我不喜欢听的话,我就会再也不想听那个老师讲课,连他的科目都会放弃。由于我的态度,渐渐的,发现老师们都在冷淡我。

后来,年段开始文综考试。我越考越烂。到最后考了个125。一个出乎我意料的分数。就是那个数字,让我几乎崩溃。可在别人看来,我还是那么的懒散。以至于,在多次会议中,我都是处于被批评的立场。或许,在老师们看来,我不会伤心吧。可我内心所想的,他们是否能明白。在一次会议中,老师又在批评我,或许批评的话听多了,身体会开始麻木吧,可那时我的.心还没麻木。听到那些话还是会很难过。这时,听到了“你们也不用再说她了,其实,现在心里最难受的是她本人吧,最不希望考这个分数的是她自己吧。”就是这句话,让我下定决心学地理。因为这是地理老师说的。会后,找老师谈。老师了解到我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是那么的寥寥无几。老师说我要还高一、高二年的债。而后,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复习中国地理,虽然进度很慢,却很有收获。这之后,我也开始认真做笔记。把老师写到的知识点整理在一起,做题方法也写在一起。然后,偶尔拿出来看一下,或者在考试之前拿出来看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答题的方向。虽然还是经常答错,但有了方向,也不失为一种进步啊。

后来,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把地理知识的空缺,填补起来。

我真正的开始在学地理。结合第一轮复习的材料,我边看中国地理的知识,边结合地图来看,在脑中形成了一种框图。而后又开始看书,把书里的内容看一遍。接着,又开始学习世界地理。把材料与地图结合起来,在脑海里构成了一幅世界地图。随着我脑海中地理知识的积累,我越来越喜欢地理了。慢慢的,对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这使我的地理取得了进步。

在这个从几乎不了解地理发展到喜欢上地理的过程中,我个人觉得各个方面都很重要。如果没有考试成绩的刺激,我想,我也不会下决心。如果没有老师的支持、安慰和指导,我想,我也不会取得进步。当然,如果不是我心理承受能力强,我想,我早已经放弃了吧。呵呵。

所以,我认为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坚强的信念,有坚决的决心,有不怕失败的勇气,还应脚踏实地,不要像我一心想速成,最后导致失败。作为老师,应该有能看穿学生想法的慧眼,要时时刻刻了解学生的想法,不要一味的批评,要适当的做学生的后盾,要默默的支持学生,要适当的给予安慰,要有心理医生的基本。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七月份,公司通知我去集团参加热力管网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培训学习。这次的培训机会非常难得,感谢公司领导给我这个学习机会,因为非暖通专业的我正渴望通过本次培训增加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补充,加强了解集团各热力公司的供热管网及设备情况。

带着领导的嘱托与对专业知识的渴望,通过一个多月的突击学习,基本掌握了该信息平台系统的操作。这套系统是集团为更好的统筹掌握各热力公司供热范围内热源、热力管网、换热站及各热力设备情况,专门让软件公司开发的的信息平台。该平台功能强大,各热力公司资料录入齐全,平台正式上线后,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平台轻松实现对热力管网的爆管分析、监控实时动态、设备数据查询及统计、故障管理等。

这次培训学习,象一把钥匙打开了我思想的闸门,不仅让我拓宽了工作的思路,加强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深入地了解了集团的宏伟规划目标,更让我对集团的前景充满信心。并且坚信作为开源人,我将以更多的动力与激情为开源的未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1

非常幸运的能参加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四天的学习虽然显得短暂,但却让我受益良多,培训中听到各位地理专家和一线教师耐心而细致的讲解后,曾经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迷茫和困惑,都在这里得到了了解,也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来谈谈对这次新课改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培训首先让我明确了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大多数教师在目前教学中的困惑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课时不够,难以完成。如何把握教材?如何上好地理课?如何评价和考试?与高考的关系等等。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有明确的认识。新课程的内容理念是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建设理念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习理念是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技术理念则是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他就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价值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有了清晰的理念和明确的目标,才能让我们在课堂中更加准确的把握好教学尺度。

在对于地理必修三的教授中,教师要选择符合标准的主题内容;关注中国或世界重点热点问题;选择实际典型案例在实际区域进行实际分析。

从全国来看,目前的教材版本众多: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以及鲁教版。而在我们福建,新课改实行选择的是人教版,从十年前的两本小书到现在的三本必修、七本选修,不仅仅变化的是数量,更多变化的'还是理念和目标。如何把握必修和选修、如何衔接必修和选修,我们势必要清晰。

地理新课程必修模块设置的内容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同时,将涉及地理学科中的一些分支领域,以及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内容纳入到了选修模块中。这些选修模块也都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既不是主次关系,也不是主从关系,选修模块不是必修模块的陪衬,更不是附庸,两者具有同等的课程价值;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拓展;必修模块侧重于学术理论性的课程内容,选修模块侧重于实践性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衔接教学将必修模块中所涉及的内容作为选修模块学习的知识铺垫,帮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在衔接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强化必修模块中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不能让学生觉得不学也无所谓。

具体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衔接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1、构建知识框架,促进地理知识的有机整合。采用框图的形式来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抓住知识结合点,加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所谓知识结合点是指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都涉及的,但在内容上有所深入和拓展的知识。

3、关注社会实际,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与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样,选修模块的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4、合理铺垫,巧用类比,深入浅出。 “旅游规划”是难度较高的内容,其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在本模块中是最高的,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先让学生联系“必修2”中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有关知识,再引导学生认识,虽然旅游景区不同于工厂,但考虑的因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思维比我们想象中更为活跃,且很有自己的见地,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想不到的。他们喜欢老师给出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发挥,他们也喜欢在其他同学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但还是有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过去的课堂模式,听老师讲多,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2

20xx年11月21日——25日,我有幸参加了清华伟新教育初中地理远程培训班的学习,尽管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但胜过我多年的教学,我们是通过卫星视频,有幸目睹到六位老师的讲课风采,聆听专家们的教诲,感触很深,收获颇丰。我深深陶醉其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一、听专家们的报告,提高了教育认识,升华了教育理念教育要发展,要有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要每一位教师“心中有爱,眼中有人”。也就是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必须确立“主人、主体、主角”学生主位观,在教学中必须强化“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科学行为。

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有动力。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真正热爱我们自己的教育事业了,真正热爱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了,我们教师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搞好,我们的教师就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教学科研的活动中来,就会像这些讲课的专家学者们一样,从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迹。所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是引领教师走上教育教研道路的前提与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封闭的、落后的教育教学现状。

二、听专家们的报告,学到了很多教育艺术和方法人民教师的师德,其主要内涵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教

师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溶化学生心头的冰霜,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听了教授们的讲座,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思考:传统课堂上,我们教师常常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以成人的思维来备课、上课,“把自己清楚的‘说给’学生清楚、明白”,学生被动学习,而且不会有创新思维。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发展学生的终生成长为理念,完全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开发学生学会学习为主导,教师装作什么也不明白,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3

有幸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活动的地理学科的学习,深感机会难得,所以在八天的学习中,每天顾不上天气炎热,早早地赶到学校,认认真真地聆听各位专家精彩的讲评,有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心中对教育部的精心安排充满了无言的感激。通过八天的学习,对我既是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收获颇丰。

一、要有“爱”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不仅要热爱地理学科,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更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心中有了爱,才能够想方设法地探索各种教法、学法,设计更合理的教学流程,让学生乐学、善学。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要“善”变新课标与旧教材相比,无论是从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变化比较大。所以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一定要善“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探索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做到因地制宜、共同提高三、要善“动”新课标里很多内容都要求老师和学生要动起来。包括眼、身、口、手、脑,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这个动不仅要出现在课堂上,还要出现在课前准备和课后的拓展中。通过这次学习,还解决了许多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比如:以前在上等高线这块内容时,我试图自制一个模具,把等高线图更直观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内容,都始终没能如愿。而在这次学习中,我欣喜地发现了,原来等高线图可以用铁丝来演义。真是如获至宝、受益匪浅啊!培训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学习,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并作到多学多思多改,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力争做一名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好教师。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4

说实在的,地理对于我来说永远是那么的难。我地理的基础很差,但我并不认为这是造成我高中地理差的原因。高一、高二,这两年里,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认真地听过一节地理课。那时的我,完全对地理没有半点兴趣。并不是说不喜欢地理,而是没有融入到地理的世界。直到高三,多次的考试让我意识到,我地理成绩实在是差。那时,心开始慌了。渐渐的开始要去学地理,但荒废了两年的地理,让我无从下手。我一心只想那种速成的方法,寻找了好久,却没有半点功效。我根本不知道学习地理的方法,问别人,却发现那些方法不适合我。就这样,带着想读的心情,却没有方法的无奈,我度过了一段时间。

在一次调查中,我意识到,我想学地理的想法并没有付诸行动。我只是心里说着想学,却没有花时间去学。那次调查中,我发现,我花在地理上的时间是那么的少,是少得可怜的那种。那时,老师应该已经放弃我了吧。因为我的态度。

我是那种不会主动去学习的人,即使有问题,也不想去问老师。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如果哪个老师说了什么我不喜欢听的话,我就会再也不想听那个老师讲课,连他的科目都会放弃。由于我的态度,渐渐的,发现老师们都在冷淡我。

后来,年段开始文综考试。我越考越烂。到最后考了个125。一个出乎我意料的分数。就是那个数字,让我几乎崩溃。可在别人看来,我还是那么的懒散。以至于,在多次会议中,我都是处于被批评的立场。或许,在老师们看来,我不会伤心吧。可我内心所想的,他们是否能明白。在一次会议中,老师又在批评我,或许批评的话听多了,身体会开始麻木吧,可那时我的心还没麻木。听到那些话还是会很难过。这时,听到了你们也不用再说她了,其实,现在心里最难受的是她本人吧,最不希望考这个分数的是她自己吧。就是这句话,让我下定决心学地理。因为这是地理老师说的。会后,找老师谈。老师了解到我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是那么的寥寥无几。老师说我要还高一、高二年的债。而后,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复习中国地理,虽然进度很慢,却很有收获。这之后,我也开始认真做笔记。把老师写到的知识点整理在一起,做题方法也写在一起。然后,偶尔拿出来看一下,或者在考试之前拿出来看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答题的方向。虽然还是经常答错,但有了方向,也不失为一种进步啊。

后来,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把地理知识的空缺,填补起来。

我真正的开始在学地理。结合第一轮复习的材料,我边看中国地理的知识,边结合地图来看,在脑中形成了一种框图。而后又开始看书,把书里的内容看一遍。接着,又开始学习世界地理。把材料与地图结合起来,在脑海里构成了一幅世界地图。随着我脑海中地理知识的积累,我越来越喜欢地理了。慢慢的,对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这使我的地理取得了进步。

在这个从几乎不了解地理发展到喜欢上地理的'过程中,我个人觉得各个方面都很重要。如果没有考试成绩的刺激,我想,我也不会下决心。如果没有老师的支持、安慰和指导,我想,我也不会取得进步。当然,如果不是我心理承受能力强,我想,我早已经放弃了吧。呵呵。

所以,我认为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坚强的信念,有坚决的决心,有不怕失败的勇气,还应脚踏实地,不要像我一心想速成,最后导致失败。作为老师,应该有能看穿学生想法的慧眼,要时时刻刻了解学生的想法,不要一味的批评,要适当的做学生的后盾,要默默的支持学生,要适当的给予安慰,要有心理医生的基本。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5

现在学生的学业压力普遍偏重,晚上的时间多半用于完成当天各门功课的作业,而没有针对当天知识练习反馈的空闲,所以这就使得课堂上的练习显得格外重要。但是课堂时间又只有45分钟,怎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更高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设计高质量的达标练习,取精华去糟粕,使学生的每一秒钟都有意义的度过。下面我就如何优化课堂练习浅谈几点体会。

一、由“解题”向“积累”的转变

学习离不开“解题”,但更重要的是“涵养”和“积累”。“积累”的实现,靠的是“涵养功夫”,靠的是自觉的意识,而不是所“解”题目的多少。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不能用偏题、难题为难学生,要善于把作业与练习题型的格式推陈出新,从而不断地促进学生的“积累”提升他们的“涵养”。使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思路,发现一种规律,或对解答其它问题有所启示,把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智力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由“巩固”向“探究”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忽视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即只重视练习在复习巩固知识方面的作用,忽视了他的“生成”功能。练习从设计、布置到检查评价的各个环节都应突破这一局限,不能拘于教材,设计练习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总之,教师应用练习指导学生的自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到“饥饿”而去积极“觅食”,实现由单一的机械重复式训练向主体探究的自我建构转变。

三、分层作业

练习也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呈坡度,出层次,使学生从感知认识→熟练掌握→创造性地运用,循序渐近,逐步加深。由于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同样的练习,一般的学生只需要五六分钟便可以完成,而“学业不良”的学生要拖上半小时甚至一小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可以采取把“练习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地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练习,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学生的练习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基本题: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一般适合学困生。

2、综合扩展题: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为目标,一般适合中等生。

3、聪明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般适合优秀生。

由于分层练习的难度适宜,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定练习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困难,努力一下(独立思考或请教同学)也能较快完成。这无疑能激发学生向更高的层次挑战。

四、明确要领

有些学生没有完成练习是因为练习要求含糊,为了提高练习的质量,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做到。

1、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通过练习使他们学到什么,诱发学生的动机。

2、把部分延伸到课堂之外的练习用笔头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抄下来或分发材料,避免学生遗忘或丢三落四。

3、充分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机会,并且尽量圆满地、不带批评地回答他们。

五、及时反馈

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练习,并把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对练习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让学生为自己的成绩感到自豪。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或张贴优秀学生作业展览,给学生的作业与练习加上“☆”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就的乐趣。

总之,课堂教学中达标练习的设计必须以落实双基、发展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及素质为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每课均有所得,从而真正形成知识的内化,促成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6

非常幸运的能参加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两天的学习虽然显得短暂,但却让我受益良多,培训中听到各位地理专家耐心而细致的讲解后,曾经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迷茫和困惑,都在这里得到了了解,也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来谈谈对这次新课改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培训首先让我明确了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大多数教师在目前教学中的困惑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课时不够,难以完成。如何把握教材?如何上好地理课?如何评价和考试等等。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有明确的认识。新课程的内容理念是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建设理念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习理念是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技术理念则是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他就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价值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有了清晰的理念和明确的目标,才能让我们在课堂中更加准确的把握好教学尺度。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思维比我们想象中更为活跃,且很有自己的见地,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想不到的。他们喜欢老师给出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发挥,他们也喜欢在其他同学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但还是有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过去的课堂模式,听老师讲多,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

这次的培训让我认识到,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7

说实在的,地理对于我来说永久是那么的难。我地理的基础很差,但我并不认为这是造成我高中地理差的缘由。高一、高二,这两年里,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仔细地听过一节地理课。那时的我,完全对地理没有半点兴趣。并不是说不热爱地理,而是没有融入到地理的世界。直到高三,多次的考试让我意识到,我地理成果实在是差。那时,心开头慌了。慢慢的开头要去学地理,但荒废了两年的地理,让我无从下手。我一心只想那种速成的方法,探寻了好久,却没有半点功效。我根本不知道学习地理的方法,问别人,却发觉那些方法不适合我。就这样,带着想读的心情,却没有方法的无奈,我度过了一段时间。

在一次调查中,我意识到,我想学地理的想法并没有付诸行动。我只是心里说着想学,却没有花时间去学。那次调查中,我发觉,我花在地理上的时间是那么的少,是少得可怜的那种。那时,老师应当已经放弃我了吧。由于我的态度。

我是那种不会主动去学习的人,即使有问题,也不想去问老师。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假如哪个老师说了什么我不热爱听的话,我就会再也不想听那个老师讲课,连他的科目都会放弃。由于我的态度,慢慢的,发觉老师们都在冷淡我。

后来,年段开头文综考试。我越考越烂。到最终考了个125。一个出乎我意料的分数。就是那个数字,让我几乎崩溃。可在别人看来,我还是那么的懒散。以至于,在多次会议中,我都是处于被批判的立场。或许,在老师们看来,我不会难过吧。可我内心所想的,他们是否能明白。在一次会议中,老师又在批判我,或许批判的话听多了,身体会开头麻木吧,可那时我的心还没麻木。听到那些话还是会很难受。这时,听到了“你们也不用再说她了,其实,现在心里最难过的是她本人吧,最不盼望考这个分数的是她自己吧。”就是这句话,让我下定决心学地理。由于这是地理老师说的。会后,找老师谈。老师了解到我地理学问的把握状况,是那么的寥寥无几。老师说我要还高一、高二年的债。而后,我根据老师的要求,开头复习中国地理,虽然进度很慢,却很有收获。这之后,我也开头仔细做笔记。把老师写到的学问点整理在一起,做题方法也写在一起。然后,间或拿出来看一下,或者在考试之前拿出来看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答题的方向。虽然还是常常答错,但有了方向,也不失为一种进步啊。

后来,根据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的渐渐的把地理学问的空缺,填补起来。

我真正的开头在学地理。结合第一轮复习的材料,我边看中国地理的学问,边结合地图来看,在脑中形成了一种框图。而后又开头看书,把书里的内容看一遍。接着,又开头学习世界地理。把材料与地图结合起来,在脑海里构成了一幅世界地图。随着我脑海中地理学问的积累,我越来越热爱地理了。渐渐的,对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深厚。这使我的地理取得了进步。

在这个从几乎不了解地理进展到热爱上地理的过程中,我个人觉得各个方面都很重要。假如没有考试成果的刺激,我想,我也不会下决心。假如没有老师的支持、劝慰和指导,我想,我也不会取得进步。当然,假如不是我心理承受力量强,我想,我早已经放弃了吧。呵呵。

所以,我认为作为同学,我们应当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有顽强的信念,有坚决的决心,有不怕失败的士气,还应脚踏实地,不要像我一心想速成,最终导致失败。作为老师的空缺,填补起来。

我真正的开头在学地理。结合第一轮复习的材料,我边看中国地理的学问,边结合地图来看,在脑中形成了一种框图。而后又开头看书,把书里的内容看一遍。接着,又开头学习世界地理。把材料与地图结合起来,在脑海里构成了一幅世界地图。随着我脑海中地理学问的积累,我越来越热爱地理了。渐渐的,对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深厚。这使我的地理取得了进步。

在这个从几乎不了解地理进展到热爱上地理的过程中,我个人觉得各个方面都很重要。假如没有考试成果的刺激,我想,我也不会下决心。假如没有老师的支持、劝慰和指导,我想,我也不会取得进步。当然,假如不是我心理承受力量强,我想,我早已经放弃了吧。呵呵。

所以,我认为作为同学,我们应当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有顽强的信念,有坚决的决心,有不怕失败的士气,还应脚踏实地,不要像我一心想速成,最终导致失败。作为老师,应当有能看穿同学想法的慧眼,要时时刻刻了解同学的想法,不要一味的批判,要适当的做同学的后盾,要悄悄的支持同学,要适当的赐予劝慰,要有心理医生的基本。

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一种紧迫感:做一名当代合格的学校地理老师也不简单,做一名在学校地理教学舞台上能展现自己的风采、打造自己教学特色的优秀学校地理老师就更难。现在就这次培训谈谈我的收获:

通过这次培训,本人的训练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宽了教学思路,对新课程的熟悉与实践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养也有很大的提高。

培训让我获得了许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网络培训虽然时间短,任务重,但经过努力我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这次培训大大转变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和意识,它把老师培训从以往的现实课堂上搬到了虚拟的即时网络空间里,通过网络,为我们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的学习环境。在这里,我们除了能阅读大量相关理论学问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领会名师风采。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跟自己同专业的老师进行相互沟通探讨,共同学习,这也就给大家供应了一个共同争论的`平台。

这次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教学又有了新的熟悉。我体会到新课程教学应当是:同学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当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渐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通过收看教学视频,我感到自己的确长了不少见识,教学思路敏捷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要力求新奇,要能抓住同学的心,要讲求实效性,不能为了形式而没有实质内容,不能是课堂喧闹而同学却一无所获;老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敬重同学,让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要做同学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中的伴侣;在课堂上,老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行以老师唱主角,同学作配角。另外老师的个人修养和素养也需要不断提高,要靠不断的吸取学问,学习先进阅历充实自己的头脑,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通过本次培训,我还感受到:地理学科是一门专业很强的学科,地理老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才能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初次任教地理的老师来说心中要装着目标,手中要拿着课本,眼睛要盯着同学,要以观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变化,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同学的问题。在实践中熬炼训练的才智,提升训练的视野于境界。要给同学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的哲学在信息社会中已显得底气不足。假如是死水一潭,不仅一桶水不够,十桶、百桶也不够。老师需要的是长流常新的活水和同学近距离的沟通和相互沟通。与同学共同学习,这才是适应新时代的基本的要求。一团黑雾渐渐地想我袭来,黑雾好像要将我吞噬,让我惶恐不已,高中的地理学习来了。

学校生活我的地理学得很差,加上不用功,状况变的越来越差。天啊!要我学习地理简直难上加难。刚开头学习地理时,我就有一种恐惊感,加上没有预习,地理已成为我的弱项,经纬网向我袭来,让我分不清东南西北。

可我知道,我不行能在地理上失手,于是我开头了我的魔鬼训练,强迫自己努力去学,刚开头时,感觉实在是太差劲了,由于没有基础,我被熬煎得痛不欲生,背的死去活来的公式不到10分钟就忘了,可我还是坚持着。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我的思想渐渐地转变过来——原来地理并不那么恐怖,我开头渐渐地热爱上地理。昨天我们有一个测试,我认为考的不太好,由于我觉得我学习地理的时间还远远不够,我钻得还不够深,有难度的问题我还无力量解决。但是我认为正确而不怀疑,假如我能再连续努力学习地理,我的地理成果会好起来的。一个好玩的发觉当我努力钻研地理时,我发觉地理与各科是息息相关的,有一次,我在做英语阅读时,有一个题目是如何确定飞机的位置,选项竟与地理息息相关。当我们再连续做下去时,我发觉好几个题目都是同一类型,我不禁大喜,心中也同时坚决了学习地理决心。还有一次,还是在做题目时,我发觉有一题目的计算方式竟与一地理公式很相像,于是我顺藤摸瓜,不到几分钟做完了,后来听同学们说,他们至今都不知道那解题方法。学习地理真有用!

不知不觉学习地理已有好一段时间了,尽管不太如人意,但我还是会连续努力的。

暑期有幸参与了学校地理学科远程训练今培训,使我对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过程和方法都有了进一步的熟识。在思想上给我一种点拨,将使我在实践中多一份思索、多一份指导。

一、课堂教学应具有理性的光辉

这是我在这次培训中最深刻的体会。这次培训中专家的理论讲座与相关的课例紧密结合,在鲜活的课例中解析理论的生成与把握,特别有助于理解和学习。这样的讲座使我感到课堂教学的真正理性所在。课堂上一种方法的运用、一个步骤的设计、甚至一个问题提出,都应有肯定的理念支撑,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课堂才是科学高效的。这使我真实地感到,应当详细地学习课程标准,广泛地学习地理学科理论学问,当一些理论与标准熟记于胸的时候,才能在教学的时候运用自如。我从前的“理论枯燥论”在此自动瓦解。

二、系统全面的讲解填补了我对某些领域教学熟悉上的空白

以前我总认地理教学空洞枯燥无味,对综合性学习课的熟悉也比较模糊,一上这课的时候,我就比较头疼,也调动不起同学的主动性。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倾听了专家的系统讲解,观看了名师的精彩课例,我对这课有了一种较清醒的熟悉。其设计理念与思路对我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我感到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

三、网络相互沟通使我在集思广益中博采众长网络论坛相互沟通的过程中,我的每一个困惑的问题,都收到了老师们热心的解答,我也主动地参预话题的争论与相互沟通,仔细地思索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专心学习老师们的方法,吸取老师们的阅历与聪慧。相互沟通中,使我感到,这是思想与思想碰撞的最佳平台,是阅历与阅历融合的最佳空间。在相互沟通中,使我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补充,训练思维得到了拓展。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思想洗礼的过程,是一次理论学习的好机会,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必将起到主动的指导作用。对今后全面提高自己的训练教学水平和地理学科教学质量,都将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研训成员的地理信息素养,促进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推动《地理信息技术》模块的课程建设,提升地理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尹中锋中学地理工作室组织部分成员参预了江苏省地理学会和江苏省训练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江苏省高中地理骨干老师地理信息技术培训活动”。我有幸参与了这次高质量的培训,在该次维持四天的培训中,通过对详细案例的试验分析操作,我学会了不少东西,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训第一日,开幕之后,是南京师范高校汤国安教授的精彩演讲。汤教授向大家展现了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城市建设中、灾难防治中等各方面的详细应用,通过汤教授的这些案例,我们深刻感受到,在信息技术时代环境下地理信息技术的多功能性。汤教授的整个演讲当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汤教授的几个问题:地球究竟有多圆?表面的粗糙程度究竟如何?我们用的时间进制为什么是60进制而非100进制?国外为什么采纳应用12为一打?这些都是常识性的东西,很少有人去思索为什么。汤教授说,这些习以为常的常识和现象,其实包含了宏大的深奥而莫测的秘密。假如牛顿不思索,就是被苹果砸死也不会有万有引力了吧。他的话让我们哈哈大笑,同时是深刻的反省,我们平常思索的是不是太少了?接下来的3天半时间,我们全体培训人员都在机房进行详细的案例试验操作培训,即利用arcview3。2软件对已给的案例进行建模分析。培训的内容很有难度,试验工作量也很大,大家都做的特别辛苦,但是收获也很大。平常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难点重点,通过arcview建模以后变得直观、立体甚至动态呈现,特别有利于同学理解。

培训结束以后,连云港高级中学副校长蔡教授又带领我们一行人参观了该校建立的地理信息技术试验基地、地理专用教室和地理园。在试验基地,有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媒体,可效仿多个地理教学环境,这些技术的应用,真正激发了同学的兴趣。地理园中的模型,让同学在休闲时刻边走边看,兴趣倍增。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培训,感受许多,反思许多,学习许多,真正熟悉到,以后要努力许多才能做一个信息技术环境下合格的地理老师!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8

这几天天气很寒冷,我冒着寒风到了xx一中xx学校参加曾老师主持的新教师培训,短短两个多小时,就将心中的寒意驱散了。

为什么一开篇就说这样煽情的话呢?其实真不是煽情,是真情实感。这次培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地理教师的科研精神。作为一个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我对科研的热情和盼望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对我最感兴趣的地理教学研究。同时,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我也非常盼望能有多方面的尝试,不仅仅局限于常规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还有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竞赛班辅导、野外考察指导、地理课题研究等,甚至包括高中地理教学,不过正好碰上一中德胜今年在进行改革,很多学生活动都被取消,也就少了很多机会。曾经也有人跟我说,那是因为我还年轻,没有家庭负担,才会想做这些繁琐的事情。其实我自己也不敢想象以后因为带孩子而焦头烂额的情景,我只想趁我还年轻的时候,尽量多尝试。

最近我也有尝试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更多的是直接遭到回绝,我很受打击,因为我很担心自己在还有精力和激情的时候没有得到机会,很快就放弃了。就在我的心也跟随天气进入寒冬的时候,听了曾老师的话,突然觉得作为地理教师首先就要懂得坚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尽力尝试,成果不是一两天就会有的,而是需要一两年甚至三五年。读研究生的时候,老师们就经常会说,地理研究是周期最长的,也是出成果最久的,但成果都是惊天动地的,所以需要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从培训时曾老师的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种精神。

我想,可能曾老师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也遇到过各种困惑,不断地在尝试中破除这些困惑,我也希望自己能像曾老师一样,通过努力和思考让自己快速成长,与时俱进,坚持不懈,让自己的工作开展得更加有时代特色和个人特色,为学生呈现更有趣和有效的地理课堂。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9

第一次听到地理学科教育要践行立德树人,是20xx年在南昌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当时段XX秘书长提出地理要践行立德树人,天津钟XX教授宣布下一届年会探讨主题地理课程价值(立德树人)和课程标准修订。

接下来的两年,在地理研讨群参与群友关于地理课程标准的问卷调查,在《地理教学》、《地理教育》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看到多为专家关于我国教材、课程标准演变研究文章,随后又有关于地理学科核心价值的探究。作为一名普通地理教师,对中学地理教学改革自然十分关注。但是对于诸多变革的关联并不了解和理解。对于各部分变革只是简单的、碎片化的认知。今天听朱XX司长的讲座,是我对中学课改的顶层设计有了清晰的认识。

基于我国教育现存问题,在党的十八会议上,党的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此背景下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可见《课程标准》目的是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战略目标落到实处。这涉及的各个学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提炼学科核心素养;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从这三大重任看,改革大于修订。

课题组比较研究国际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理清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路,包括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目前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一、提炼学科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纲,选择、构建课程内容、创建新的课程标准

二、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

三、适应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突出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要为教学服务,为评价服务、为编写教材服务、为高考服务。

朱教授的讲座让我对当前的课改有了整体的系统的认识,对课改的顶层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课改的终极价值在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在此框架下各学科探求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本学科培养人的目标。当然,要使这一目标顺利实现配套改革中高考的改革势在必行。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30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有幸在暑期参加为期10天的省级地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回顾这些天的培训学习,我觉得自己深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自已对新课程的理解更深了,新课程培训是务实求真的培训,他符合地理新课程理念为教学服务,为探究如何搞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寻求如何使地理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使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通过此次培训我的收获如下:

一、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地理素养形成和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论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素养。”这个“素养”是一个崭新概念。教学课堂评价中,专家教给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培育学生热爱地理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

二、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专家说:“把学习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不是教师一味地教,学生绝对服从老师,也不是教师只能造就学生,围着学生转,而是师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三、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师,传授地理知识不再作为地理教师的全部职责。在教学活动中,要学习地理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要把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培植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无论是条件好或差的学校,处处有课程资源,时时有课程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中,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四、教师要端正态度,虽然地理在初中阶段不参加中考,但是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所传授的地理思想会影响学生的终身。所以我们要端正态度,不能自己不重视地理学科。在教学中应做一名专业、时尚、精彩、合格的地理老师。

通过本次学习,我的感受是地理学科是一门专业很强的学科,地理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才能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初次教地理的老师来说心中要装着目标,手中要拿着课本,眼睛要盯着学生,学生越来越难教,面对学生的变化和问题,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变化,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在实践中锻炼教

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的视野于境界。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哲学在信息社会中已显得底气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仅一桶水不够,十桶、百桶也不够。教师需要的是长流常新的活水和学生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共同学习,是适应新时代的基本的要求。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31

我认真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参与同行们的交流讨论。感到耳目一新,收获很大。专家们的讲座以及优秀课例,使我得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

教学,从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对新课改由陌生变得逐渐熟悉,了解了一些新变化,学习了一些新理论,但对具体教学,还是首次,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因为这毕竟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关系到学生的前程,关系到三年后的高考,也关系到我校的发展。新课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但是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引领下,在千军万马争度独木桥的背景下,怎样平衡传统教学与新课改教学,怎样在新课改教学中,既落实了新课改的精神,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提高三年后高考升学率,这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观念的的转变。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重新认识高中地理课程的目标和定位。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教师以讲授为主,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

二、角色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32

7月13日至15日,我们来到北大附中,进行为期两天半的集团教师培训。其时已是正式放暑假的日子,但在清晨7点半的校园里,仍然能看到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学生,他们身着便装,安静地穿过校园,步入不同的建筑物内。

在之后的时间里,我不时会看到一些学生,有些在空旷的食堂中摊开书本,有些在教室里写写画画。听说还有考试,可是没有人行色匆匆,没有人紧张兮兮,手机甚至笔记本电脑都在我们眼前出现了,活动教室里的桌椅沙发温馨而舒适,学生们坐得也随意……看似一切都是慢节奏,可是置身于这个校园中,却感受得都是有条不紊的浓厚学习氛围,也许这就是北大的校园气质!

(一)主题教育

8点半的报告厅,已经坐满了来参加集团培训的老师,我们的主题式学习,是要阅读一本名叫《看不见的森林》的书的节选,这是一本生物学类的著作,和印象中一般的理科书籍不同,作者的写作方式极富文学性又不失科学严谨,如同讲了一个绘声绘色的关于植物越冬、光合作用、食物链的故事,读起来让人非常愉悦,还给了我一种生物老师改行教语文的奇妙感觉。

阅读完毕后,我们对预先设定好的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其中的一个问题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缺乏食草动物,讨论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变化",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可能的,缺乏食草动物,食物链就断了,那生态系统应该会毁灭了。

下意识地想把这个问题pass掉,但忽然发现,我的思考方式已经出现问题了!遇到了一个看似不太合理的问题,就想把它直接丢到一边去,而"如果……会怎样"的这类问题,其实正是孩子们最喜欢思考、乐于提出的类型。我的学生是否也在课堂上也曾提出这类看起来很没边的问题,我是不是也曾习惯性地丢出一句"不合理"、"不可能"搪塞过去了呢?

于是重新审视了这个问题,并且开始和同组的老师们一起"打开脑洞":

生态系统的顽强程度其实是难以想象的,地球历史上发生过不少"大灭绝"事件,但在大量生物永远消失的'同时,总会有一些能够利用仅有的条件存活下来的,通过漫长的演化,又形成新的生态系统,直至今日……

然后我们开始在脑海中描绘这样的演化过程:

食草动物缺失→植物数量暴增、食肉动物因缺乏食物而减少甚至灭绝→部分杂食性动物存活、个别食肉动物可能改变习性变成食草动物

或者是:

食草动物缺失→植物种子不能通过被进食后移动被运送到别处→植物生长范围相对缩小

虽然这些思考未必有足够的深度,但可以算是一次很值得铭记的尝试!

(二)集体备课

7月14日的一大早我就非常激动,因为听裴老师说,方燕校长专门为我们请来了北大附中的翟蕾老师指导我们地理教研组的集体备课。

翟蕾老师本人简直就是一座知识与教法的宝库!我恨不得把翟老师所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写出来,但还是在这里优先写下两个给我震撼和启发最大的亮点。

翟老师在点评了侯雅轩老师的一个高考题复习案例之后,忽然指着屏幕上的一个锋面气旋的图问我们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两个锋在这之后会如何发展,这个气旋又会变成什么样。

这个问题直接就把我们问住了,其实说到天气系统,这方面的高考题大家都是经常要看的,高压低压、冷锋暖锋、锋前锋后、天气变化……这些都是熟记于心的,但是好像因为从来没有考试题问过锋面气旋之后的发展,大家也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于是翟老师开始启发我们:图中的两个锋面系统,冷锋移动速度明显要快于暖锋,它又被气旋控制着围绕着低压中心转圈,很快就会追上暖锋,相遇了!

然后呢?

冷气团会把暖气团都抬到高空中去,近地面被冷气团牢牢占据,气压也就随之上升了,气压一上升,低压中心自然不复存在,气旋就这样消失了!

听了翟老师的一番解释,我在倍感震撼之余,也感到相当惭愧,在我的习惯里,似乎一切的研究都止步于写出考试答案,我从来没有多问过自己几个"然后呢"、"为什么"、"怎么回事",自然也就没有习惯去启发学生再进行深入思考,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思维的活跃都是需要靠经常锻炼来维持着的,丰富的学识也会在这些多把自己问住再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

之后,我准备了一节说课,翟老师在听过之后,非常敏锐地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肯定了我在一些设计上的亮点。但在最后,她对我说,你不觉得你讲得有点太多了吗,整堂课基本都是你在讲,你为什么不给学生讲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试着做,然后你再对他们的答案给予指正呢?

我有些为难,我觉得以我们的学情,学生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翟老师却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一定达不到呢,你不撒开手怎么保证他们在考试的时候自己面对这些问题也能处理呢?这些基础的东西——归纳地形地势、描述一个气候,把方法教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总结,你的作用应该是指正规范他们的答案,处理他们遇到的更难的问题。要让他们多提问题,这样他们才会有长进,你也才能有长进。

翟老师说,你们都觉得我知道得多,其实都是学生推动的,他们不断地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的。

听了翟老师的话,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近几年学生的管理难度增大,我确实也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如何维持课堂的稳定上,甚至我必须承认在有些时候,为了防止一些习惯散漫的学生借机说话违反课堂纪律,我会在授课中减少对学生的启发、追问,少给他们讲一些和课堂内容相关的地理趣事。

成为教师已经整整六年了,在这六年的时光中,我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这种单纯时间上的积累,足以使我能够驾驭课堂,说出每一课的主要知识点是什么、在考试中是如何体现的,这是刚刚成为教师时的我做不到的。可是追溯到自己还是一个新教师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我反而会常常追问学生问题,会鼓励他们去发现教材上、地图中的隐含信息,我遇到过把我问住的学生,承诺他等我回去好好查阅资料以后再来给他解答,并且送了他一个本子作为对他提出一个高水平问题的感谢,我和学生们的关系还因此更加融洽……

如果不是翟老师提醒,或许我都没有意识到,我得到了一个安静稳定的课堂,但也因此局限住了自己,失去了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

新的学年到来时,又将是一轮新的开始。此时此刻,我无比感激这次培训,因为发现自己的问题永远不算晚,希望我们就从新的学年、新的初一,重新扬帆起航,我愿意去做一个永远不停止思考、永远不停止学习的教师!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33

在这学期我参加了初中地理培训班的学习,培训内容很多,胜过我多年的学习,我们是通过网络,有幸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讲课风采,聆听专家们的教诲,感触很深,收获颇丰。我深深陶醉其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一、听专家们的报告,提高了教育认识,升华了教育理念

教育要发展,要有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要每一位教师“心中有爱,眼中有人”。也就是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必须确立“主人、主体、主角”学生主位观,在教学中必须强化“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科学行为。

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有动力。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真正热爱我们自己的教育事业了,真正热爱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了,我们教师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搞好,我们的教师就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教学科研的活动中来,就会像这些讲课的专家学者们一样,从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迹。所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是引领教师走上教育教研道路的前提与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封闭的、落后的教育教学现状。

二、听专家们的报告,学到了很多教育艺术和方法

人民教师的师德,其主要内涵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教师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溶化学生心头的冰霜,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听了教授们的讲座,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思考:传统课堂上,我们教师常常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以成人的思维来备课、上课,“把自己清楚的‘说给’学生清楚、明白”,学生被动学习,而且不会有创新思维。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发展学生的终生成长为理念,完全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开发学生学会学习为主导,教师装作什么也不明白,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

三、听专家们的报告,明确了教师职业的祟高和神圣

在这次培训班上,许多老师都谈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师职业的地位,教师职业对社会的作用,通过专家们的讲解,我更加明确了这个职业的.关键所在。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以教育为中心的一群劳动者。不是什么人都能当老师的,更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好一个老师的。要当好一个老师首先是要有爱心。只有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处处去关爱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教,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我更加明确了教师的基本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既通过教书这个渠道和途径,达到育人的目的。这里要处理好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学生爱听你的课,喜欢你的课,爱和你沟通交流,而不是敬而远之。我觉得这个问题永远值得我们去探讨,去反思,去总结。

四、听专家们的报告,认清了自已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

作为一位中学地理教师,应该有更高的境界和追求,因为你不仅是一个实践者,更是一个引领者。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开拓创新,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高,更智能化,走进课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指导服务,有自己独特的学科见解,成为让教师信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研员,努力适应教研工作的需要。让我们快乐健康的享受教师的健康成长。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34

20xx年11月21日——25日,我有幸参加了清华伟新教育初中地理远程培训班的学习,尽管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但胜过我多年的教学,我们是通过卫星视频,有幸目睹到六位老师的讲课风采,聆听专家们的教诲,感触很深,收获颇丰。我深深陶醉其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一、听专家们的报告,提高了教育认识,升华了教育理念教育要发展,要有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要每一位教师“心中有爱,眼中有人”。也就是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必须确立“主人、主体、主角”学生主位观,在教学中必须强化“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科学行为。

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有动力。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真正热爱我们自己的教育事业了,真正热爱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了,我们教师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搞好,我们的教师就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教学科研的活动中来,就会像这些讲课的专家学者们一样,从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迹。所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是引领教师走上教育教研道路的前提与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封闭的、落后的教育教学现状。

二、听专家们的报告,学到了很多教育艺术和方法人民教师的师德,其主要内涵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教

师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溶化学生心头的冰霜,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听了教授们的讲座,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思考:传统课堂上,我们教师常常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以成人的思维来备课、上课,“把自己清楚的‘说给’学生清楚、明白”,学生被动学习,而且不会有创新思维。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发展学生的终生成长为理念,完全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开发学生学会学习为主导,教师装作什么也不明白,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35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有幸在暑期参加为期10天的省级地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回顾这些天的培训学习,我觉得自己深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自已对新课程的理解更深了,新课程培训是务实求真的培训,他符合地理新课程理念为教学服务,为探究如何搞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寻求如何使地理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使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通过此次培训我的收获如下:

一、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地理素养形成和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论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素养。”这个“素养”是一个崭新概念。教学课堂评价中,专家教给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培育学生热爱地理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

二、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专家说:“把学习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不是教师一味地教,学生绝对服从老师,也不是教师只能造就学生,围着学生转,而是师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三、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师,传授地理知识不再作为地理教师的全部职责。在教学活动中,要学习地理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要把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培植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无论是条件好或差的学校,处处有课程资源,时时有课程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中,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四、教师要端正态度,虽然地理在初中阶段不参加中考,但是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所传授的地理思想会影响学生的终身。所以我们要端正态度,不能自己不重视地理学科。在教学中应做一名专业、时尚、精彩、合格的地理老师。

通过本次学习,我的感受是地理学科是一门专业很强的学科,地理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才能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初次教地理的老师来说心中要装着目标,手中要拿着课本,眼睛要盯着学生,学生越来越难教,面对学生的变化和问题,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变化,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在实践中锻炼教

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的视野于境界。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哲学在信息社会中已显得底气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仅一桶水不够,十桶、百桶也不够。教师需要的是长流常新的活水和学生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共同学习,是适应新时代的基本的要求。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36

通过本次培训,我还感受到:地理学科是一门专业很强的学科,地理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才能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初次任教地理的老师来说心中要装着目标,手中要拿着课本,眼睛要盯着学生,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变化,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在实践中锻炼教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的视野于境界。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哲学在信息社会中已显得底气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仅一桶水不够,十桶、百桶也不够。教师需要的是长流常新的活水和学生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才是适应新时代的基本的要求。一团黑雾慢慢地想我袭来,黑雾似乎要将我吞噬,让我惶恐不已,高中的地理学习来了。

初中生活我的地理学得很差,加上不用功,情况变的越来越差。天啊!要我学习地理简直难上加难。刚开始学习地理时,我就有一种恐惧感,加上没有预习,地理已成为我的'弱项,经纬网向我袭来,让我分不清东南西北。

可我知道,我不可能在地理上失手,于是我开始了我的魔鬼训练,强迫自己努力去学,刚开始时,感觉实在是太差劲了,由于没有基础,我被折磨得痛不欲生,背的死去活来的公式不到10分钟就忘了,可我还是坚持着。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我的思想慢慢地转变过来原来地理并不那么恐怖,我开始慢慢地喜欢上地理。

昨天我们有一个测试,我认为考的不太好,因为我觉得我学习地理的时间还远远不够,我钻得还不够深,有难度的问题我还无能力解决。但是我相信,如果我能再继续努力学习地理,我的地理成绩会好起来的。一个有趣的发现当我努力钻研地理时,我发现地理与各科是息息相关的,有一次,我在做英语阅读时,有一个题目是如何确定飞机的位置,选项竟与地理息息相关。当我们再继续做下去时,我发现好几个题目都是同一类型,我不禁大喜,心中也同时坚定了学习地理决心。还有一次,还是在做题目时,我发现有一题目的计算方式竟与一地理公式很相似,于是我顺藤摸瓜,不到几分钟做完了,后来听同学们说,他们至今都不知道那解题方法。学习地理真有用!不知不觉学习地理已有好一段时间了,尽管不太如人意,但我还是会继续努力的。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37

一团黑雾慢慢地想我袭来,黑雾似乎要将我吞噬,让我惶恐不已,高中的地理学习来了。

初中生活我的地理学得很差,加上不用功,情况变的越来越差。天啊!要我学习地理简直难上加难。刚开始学习地理时,我就有一种恐惧感,加上没有预习,地理已成为我的弱项,经纬网向我袭来,让我分不清东南西北。

可我知道,我不可能在地理上失手,于是我开始了我的魔鬼训练,强迫自己努力去学,刚开始时,感觉实在是太差劲了,由于没有基础,我被折磨得痛不欲生,背的死去活来的公式不到10分钟就忘了,可我还是坚持着。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我的思想慢慢地转变过来——原来地理并不那么恐怖,我开始慢慢地喜欢上地理。

昨天我们有一个测试,我认为考的不太好,因为我觉得我学习地理的时间还远远不够,我钻得还不够深,有难度的.问题我还无能力解决。但是我相信,如果我能再继续努力学习地理,我的地理成绩会好起来的。

一个有趣的发现

当我努力钻研地理时,我发现地理与各科是息息相关的,有一次,我在做英语阅读时,有一个题目是如何确定飞机的位置,选项竟与地理息息相关。当我们再继续做下去时,我发现好几个题目都是同一类型,我不禁大喜,心中也同时坚定了学习地理决心。还有一次,还是在做题目时,我发现有一题目的计算方式竟与一地理公式很相似,于是我顺藤摸瓜,不到几分钟做完了,后来听同学们说,他们至今都不知道那解题方法。学习地理真有用!

不知不觉学习地理已有好一段时间了,尽管不太如人意,但我还是会继续努力的。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38

李剑锋,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理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中山区骨干教师。十一年工作中,八年担任班主任。发表论文专著多篇。教育格言: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10月31日、11月1日,大连市地理教师进行了为期2天的学习培训,聆听了大家之言,专家教诲,受益匪浅。对于今后教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把收获总结如下。

一、地理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包括:

学生对地理的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方法、视角、观念等掌握的多少、熟练程度,以及运用其描述、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阐释地理联系和影响,论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敏感度、科学逻辑性和思维逻辑性。

误区:传统地理素养培养以大量的地理知识为依托,关注对"学过的"内容的再现和运用能力。这种思路导致老师以"掌握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而学生以"学过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地理素养。体现在地理学习过程以从老师处获得多少知识为主要目的,相对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被轻视了。结果,如果都是"好学生",地理素养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老师"讲的多少",而与学生自身的能力差异关系较弱。

二、课标对地理素养的要求

1、在知识与方法之间,课改更强调方法,追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3、在学习目标上,重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不关注知识量和知识系统,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终极目标。

5、不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大量采用案例学习的方式,许多传统被认为是必学的知识,现在成为学习的材料。

6、降低对知识深、广度的要求,强调可以归纳和分析出来的内容。

7、大量删除一些知识(如大气垂直分层、城市区位因素)。

三、教学中地理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过多关注知识而忽视能力和观念培养

2、将教材内容机械化

3、大量超标扩展知识内容

4、对一些自然地理内容无谓加深

5、对一些人文地理内容僵化处理

6、缺乏对逻辑思维的培养

7、答题模板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

8、大量做题,学生越做越疑惑

四、新课程地理素养培养的建议

1、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课标为依据,在课标规定的内容范围内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形成概念图,课标之外的内容不必加量,程度也不必加深。可将初中和高中(必修)标准综合,逐 "标准"要求达成方法目标和行为目标。将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细化,并与相关"标准"内容结合,形成每课的教学目标且予以落实。

2、用教材教,用好教材

理解教材的功能,用教材教,跳出教材掌握(如案例类内容),对有争议的内容,按教材讲,但要理解其实质,而非机械记其结论(如人口增长类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些表述、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以参照教材。可适当补充实际材料或热点问题,关键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材料本身。充分利用教材关于能力、观念培养的内容。

3、强化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地理观念(如整体性和差异性、典型性和过渡性等),地理视角(如时间视角、空间视角、运动变化的视角、比较的视角、联系的视角等),推理、判断、迁移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一:强化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

将纬度位置与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相联系,将经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及经度地域分异规律相联系,将地理事象与普遍规律相对应,若不符合普遍规律,则从非地带性因素考虑。

例二:特殊地理事象的原因分析

不符合普遍规律的为特殊,既然是特殊,则影响因素为非地带性因素,多数情况下都与地形或下垫面有关。地形或下垫面影响气流(风)、气压、气温、降水(湿度)、光照等。分析特殊地理事象,应放在普遍规律背景下分析,以说明其之所以特殊。

例三:把握空间尺度

课标和教材初中和高中的区域案例学习都注意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区域空间尺度的地理意义。空间尺度认知需注意以下问题:

(1)、引导学生将区域内要素的分布规律或特征与更大或更小的区域同一主题建立联系,从而能将区域的学习放到统一规律和区域差异的大背景之中(如我国的地形特征和新疆的地形特征)。

(2)、当提供案例或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某区域相关规律或特征时,一定要明确给出区域尺度,用经纬网表示的图上至少要有两条经(纬)线,否则会得不出想要的结论;小区域应有比例尺。

(3)、当遇到小区域时,一要关注其空间背景,二要注意其关注的问题和描述的方法。

(4)、要引导学生关注某自然现象所占有的或某要素影响的区域空间尺度的大小,从而能在适度的空间尺度范围研究相应的问题。前者如台风,后者如洋流、地形影响降水的空间尺度。

(5)、当研究的是局地小区域时,在没有资料支撑的前提下,不能以大区域的规律来说明小区域的特征(如南昌的降水季节分配)。

例四: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

人文地理方面,教材所述为一般原理,由于教材编写和使用有一定时间,且发展变化较快,因而,不可机械、绝对化地将教材所述应用到现实案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材所述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根据所给案例的实际条件,按教材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原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五:关注地理逻辑

地理之理,即有逻辑,地理因素多,各因素相互影响,但是,当分析或表述时,应有层次并展示逻辑关系,教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作参照。学生需自己思考,进行表述,并逐渐培养其分析、表述的地理逻辑,答题模板或分点限制了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

例六:模型(式)化处理

这是地理思维的高级形式,将地理原理或地理事象就相互关系或因果分析等,抓住主要方面,进行假设,而凸显其核心之理,原理的模型(式)化如工业区位三角、农业区位环型结构、中心地六边型结构等,地理事象的模型(式)化如俄罗斯河流和地形的分布格局、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等。

4、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地理强化对基础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解和基本技能(如读图能力、脑中有图等)的熟练掌握,建立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概念图,提供一些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解释或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社会上或国际上有趣的地理现象,尝试自主或合作思考和分析。思考或分析步骤是提出问题或质疑,给出自己的初步思考,求证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文中写到教师有三重境界,第一层:谋生境界 把教师当成谋生的手段;第二层:道德境界 认为教不好会对不起学生,对不起自己; 第三层:生命境界 他们会把教育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职业幸福。这正是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