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2024/05/22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10月12日,在付校长的带领下,八小部分教师在永城市第一小学多媒体会议室聆听了《中国教师报》专家张主任的报告。

张主任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旁征博引,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将笼统的说教具体化,这种将深奥的理论深入浅出的讲透彻讲明白的传经布道方式,让每一位坚守在一线的教师有如沐春风之感。

张主任充分肯定了永城市“四循环模式”的有效性,可行性,先进性。“永城的这种模式是成功的模式,值得推广学习。”张主任的话鼓舞了教师的士气,坚定了教师的信心,作为一名稚嫩的“四循环模式”的践行者,我决心毫不动摇的坚持下去。

这次聆听,不仅让我对高深莫测的理论有了了解而且更让我弄清了理论的提出的背景,理论的基础,以及这一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之路。

这次聆听,让我对“四循环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原来只是理解自学质疑是让学生会思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展示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大胆、更自信;深化提高有利于掌握知识,提高水平。现在清楚了让学生乐于自学的真正目的:让学生从经历体验中获取经验。清楚了独学、对学、群学,既有利于学生的协同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掌握原来不会的东西。清楚了分享的展示,其价值和意义之大。清楚了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和作用,那就是把正确的东西变成规律,变成方法,变成结构。

(2)认识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小组之间的`合作,竞争、质疑、对抗,有利于精彩的生成,这应是一种常规的学习生活。小组应根据其学习能力适当编号,以保证其参与学习的兴趣不减,小组可以成为动车组,是高效课堂的组织保证。把小组由他组织变成自组织,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身动、心动、神动,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

(3)对教改的展示环节有了新的认识。展示就是一种自我评价,它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展示欲,只有展示才能暴露,才能升华,才能生长。谁展示谁收获。

第八小学在永城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四循环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向前。作为一线教师,我一定迅速转变思想观念,认真听取教学意见和建议,不断增强自己践行“四循环模式”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能力,提高自己践行“四循环模式”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水平。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为了更好地领略到“四循环模式”的教育教学模式的真谛,享受到这种先进模式的种种好处,我将从一下几个方面做起:

(1)向我校省级名师学习,请求指点迷津,听从谆谆教诲。

(2)向同课头教师请教,向其他优秀教师请教,多观摩,多听课,多改进,请别人听课,倾听他人意见和建议,积极落实改进。

(3)相信学生,与其一同制学案。

我深信“四循环模式”的先进性必将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更多的教师受益,“四循环模式”将成为永城教育的一块金招牌!

《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篇2

一提到,我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最早相识《中国教师报》缘于偶然。

一开始接触我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因为《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她以“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办报理念和“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办报宗旨,引导教师成长。而作为一名教师为了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我广泛地阅读了与教师教学业务相关的书刊杂志其中给我帮助最大,我最喜欢的是《中国教师报》。

每期的《中国教师报》都让我如获至宝,这里有一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独到见解,有课改先锋的经验介绍和优秀案例,有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客观深入的分析等等。其中关于教学的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总让我倍受启发。如: “和谐课堂”、“创新思维”、“网络资源”、“发散思维”令我耳目一新;放飞理想、轻松作文、激情课堂令我激情迸发;“对话”、“成长”、“教师论坛”让我怦然动心。报上,一篇篇教师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反思让我豁然开朗。我经常在备课或评卷感到疲乏之时去阅读,让自己放松一下;在遇到一些困惑无能为力之时去阅读,寻找突破口和解决之道;在夜晚临睡前去慢慢去品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并有意识的去改变。

《中国教师报》引领我走在课改的前沿,报纸上许多同行的先进课改经验常常被我借鉴到自己的课堂,特别是引进一些科研型教师的教学理念,给我的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效果。行走在课改的道路上,更时时离不开学习和借鉴,《中国教师报》就象一个窗口,为我展现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幅幅壮丽篇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改模式,如一盏盏照亮前行路上的明灯,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国教育带来的光明前景!

《中国教师报》给我心灵的洗礼。许多优美的文章让我感到不已。读了《肩上的分量和心中的责任》一文让我明白教育是一种呵护,是一种唤醒,是将心灵点燃,这些与我们的高效课堂理念相一致。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句话给我巨大震撼,一下子将我从因困惑无助中解救出来,使我懂得,原来教育是一种缓慢的过程,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她不能急于求成,她不是工业的流水作业,她需要耐心的.浇灌,耐心的等待,等待学生的成长,等待学生的成才,可我们却在升学压力的面前,渐渐失去了这一份耐心,我们已不愿再等待!我们恨不能一下子就将学生的诸多缺点和错误改正过来,若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就会大动肝火,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躁,我们严肃的指责和批评学生,感慨学生们越来越笨,教育越来越难??其实静下心来,我们也知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会不断重复和出现也是正常的现象,作为一个

老师,只有耐心、冷静地面对,才能帮助学生进步和成长,任何发火或者冲动其实都是在暴露自己的缺点,这样只能会使学生越来越远离自己,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读完次此文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下决心改正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对待学生,充满热情和信心地去鼓励和引导他们一步步前进,让其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自然的发展,从容享受教育的过程,感受教育的快乐。《中国教师报》上的诸多文章都贴合教学实际,从中能体味出不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通过阅读带动了自己一起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让自己不再是一个盲目的教书匠

感谢《中国教师报》为我们创建了交流的平台,感谢中国教师报对我个人成长的帮助。我真诚地希望《中国教师报》能依托我们庞大的教师队伍,以自身先进的理念,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每个教师的精神家园!

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学生的未来,我会一直关注你的——《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篇3

20多年来,我从一名师范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得心应手。我的迅速成长,缘于《中国教师报》,一路走来,一直有《中国教师报》相伴,她让我收获着成功、喜悦、幸福和充盈,获益匪浅她给了我人生的一个最坚实的起步。

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从《中国教师报》学到了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丰富了我的教学思想。同事们都说我的教育理念新、点子多,其实都是《中国教师报》的功劳。我不仅自己读报、用报、剪报,还经常把《中国教师报》介绍给同事。比如我会把“班级在线”介绍给政教主任,让他学习和培训班主任;把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介绍给同事,大家都做一名善于阅读的教师,并给大家提供读书目录;我还把“杏坛春晓”栏目推荐给喜爱文学创作的写手同事,怂恿他们在文学天地里一展身手。

曾经有一个学生问我:“读书看报的目的是什么?”我想了一下,说:“为了让明天的自己与今天的自己不同!”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时常问自己:“今天的'自我有没有超越昨天的自己?”我知道,如果每周我都能盼到新一期的《中国教师报》的话,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喜欢一份报纸总是从一两个版块开始的,而《中国教师报》最初吸引我的是“现代课堂”这个版块。

喜欢“现代课堂”是因为我们要主动适应学生,因为每到新一届的学生到来教师们总是感慨与以前不同。时代在变,学生也在变化。一线教师们习惯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学生身上,如批阅作业,个别谈心,督促锻炼,沟通家校,处理学生矛盾等等具体的事务,很少有时间来对自我“充电”。凭着经验和大量的精力、时间来教育学生是大多数教师的常规手段。不论什么行业,最怕的就是墨守陈规。我们今天的教育,如果不能主动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变化就会造成“教学生容易,教育学生难”的可怕局面。正因为如此,“现代课堂”里提出的各种理念,介绍的许多教师,传播的“微语录”无不以一种亲切高效的方式为一线教师“充电”。仅以几个标题为例,我们便能感觉到一种思想的魅力,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预习,即自主学习”、“教学,因适合而有效”。看来真是天下教师一家亲,一份报纸觅知音啊。

对于喜欢的报纸总是越读越细。慢慢地我发现,通过“幼儿教育”相关栏目我了解了孩子成长最初的原生态,这样我就不会把学生当成一个“定量”来教育,我要做的是在他们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给以帮扶。我也通过阅读这份报纸,改变了“小老师”的心态,从国家的教育政策到海外新观察,这些都进入了我生命的视域。就这样一天天幸福地工作,一周周迎来新一份《中国教师报》,如果要问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有什么不同,我会说——我比昨天的自己更热爱自己手中的粉笔和脚下的讲台。

《中国教师报》,一路有你相伴,我插上飞翔的翅膀,在教育的蓝天下翱翔狂欢。

《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篇4

学校一年前,为我们每一位教师订阅了一份《中国教师报》,一期期翻阅下来,我的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原名《中国教育资讯报》,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

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具有时代气息,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

第四。它具有科普性与知识性。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中国教师报》的.理念是:零距离的贴进教师。报纸有很多板块专栏,有对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问题的关注;有专门针对不同教学与课程进行的设计,有疑问有反思;有教师的教学感悟,散文随笔;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这个栏目,这里的文章选的非常好,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真实生活。让我了解了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让你去品味,去深思,真的是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深切体会就是:

做个好教师并不难,关键要有爱心和思想。正如教师报上有一位老师所说的:“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真正做到以爱育爱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时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来的无名火蹿上来,很冲动,忍不住想惩罚他们。可是我读了《中国教师报》后,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急躁和冲动。以前我很容易对学生生气,总是埋怨学生不好管,感觉自己容易激动,也很消极,觉得烦心事儿很多。于是近期我又加入论坛,通过论坛上的学习与交流,我的脾气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偶尔还会动怒,但我已经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了。

《中国教师报》的主旨: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抒发教师人文情怀;刊出优秀课堂设计,探讨教法改革成果,交流心得体会!接连多期下来,切身感受到了这份刊物的魅力。它让我

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在自身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反思中不断积累知识,也获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愉悦之情与收获的快乐。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情感,告诉我们作为基层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总结,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获得更多地因为教育,因为不懈努力而带来的快乐!

感谢《中国教师报》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

《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篇5

20多年来,我从一名师范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得心应手。我的迅速成长,缘于《中国教师报》,一路走来,一直有《中国教师报》相伴,她让我收获着成功、喜悦、幸福和充盈,获益匪浅她给了我人生的一个最坚实的起步。

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从《中国教师报》学到了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丰富了我的教学思想。同事们都说我的教育理念新、点子多,其实都是《中国教师报》的功劳。我不仅自己读报、用报、剪报,还经常把《中国教师报》介绍给同事。比如我会把“班级在线”介绍给政教主任,让他学习和培训班主任;把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介绍给同事,大家都做一名善于阅读的教师,并给大家提供读书目录;我还把“杏坛春晓”栏目推荐给喜爱文学创作的写手同事,怂恿他们在文学天地里一展身手。

曾经有一个学生问我:“读书看报的目的是什么?”我想了一下,说:“为了让明天的自己与今天的自己不同!”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时常问自己:“今天的自我有没有超越昨天的自己?”我知道,如果每周我都能盼到新一期的《中国教师报》的话,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喜欢一份报纸总是从一两个版块开始的,而《中国教师报》最初吸引我的'是“现代课堂”这个版块。

喜欢“现代课堂”是因为我们要主动适应学生,因为每到新一届的学生到来教师们总是感慨与以前不同。时代在变,学生也在变化。一线教师们习惯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学生身上,如批阅作业,个别谈心,督促锻炼,沟通家校,处理学生矛盾等等具体的事务,很少有时间来对自我“充电”。凭着经验和大量的精力、时间来教育学生是大多数教师的常规手段。不论什么行业,最怕的就是墨守陈规。我们今天的教育,如果不能主动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变化就会造成“教学生容易,教育学生难”的可怕局面。正因为如此,“现代课堂”里提出的各种理念,介绍的许多教师,传播的“微语录”无不以一种亲切高效的方式为一线教师“充电”。仅以几个标题为例,我们便能感觉到一种思想的魅力,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预习,即自主学习”、“教学,因适合而有效”。看来真是天下教师一家亲,一份报纸觅知音啊。

对于喜欢的报纸总是越读越细。慢慢地我发现,通过“幼儿教育”相关栏目我了解了孩子成长最初的原生态,这样我就不会把学生当成一个“定量”来教育,我要做的是在他们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给以帮扶。我也通过阅读这份报纸,改变了“小老师”的心态,从国家的教育政策到海外新观察,这些都进入了我生命的视域。就这样一天天幸福地工作,一周周迎来新一份《中国教师报》,如果要问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有什么不同,我会说——我比昨天的自己更热爱自己手中的粉笔和脚下的讲台。

《中国教师报》,一路有你相伴,我插上飞翔的翅膀,在教育的蓝天下翱翔狂欢。

《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篇6

学校一年前,为我们每一位教师订阅了一份《中国教师报》,一期期翻阅下来,我的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原名《中国教育资讯报》,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

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具有时代气息,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

第四。它具有科普性与知识性。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中国教师报》的理念是:零距离的贴进教师。报纸有很多板块专栏,有对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问题的关注;有专门针对不同教学与课程进行的设计,有疑问有反思;有教师的教学感悟,散文随笔;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这个栏目,这里的文章选的非常好,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真实生活。让我了解了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让你去品味,去深思,真的是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深切体会就是:

做个好教师并不难,关键要有爱心和思想。正如教师报上有一位老师所说的:“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真正做到以爱育爱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时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来的无名火蹿上来,很冲动,忍不住想惩罚他们。可是我读了《中国教师报》后,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急躁和冲动。以前我很容易对学生生气,总是埋怨学生不好管,感觉自己容易激动,也很消极,觉得烦心事儿很多。于是近期我又加入论坛,通过论坛上的学习与交流,我的脾气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偶尔还会动怒,但我已经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了。

《中国教师报》的主旨: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抒发教师人文情怀;刊出优秀课堂设计,探讨教法改革成果,交流心得体会!接连多期下来,切身感受到了这份刊物的魅力。它让我

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在自身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反思中不断积累知识,也获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愉悦之情与收获的快乐。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情感,告诉我们作为基层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总结,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获得更多地因为教育,因为不懈努力而带来的快乐!

感谢《中国教师报》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