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精选1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1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它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主人公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详着自己在镜子里的形象,相继问他的妻子、小妾和前来拜访他的客人:“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他的妻子、小妾和客人都不约而同地赞美他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邹忌在听到妻、妾、客的赞美后,没有陶醉于溢美之词,而是亲自与徐公相比,“自以为不如”还“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并悟出了妻子说他美是因偏爱于他,小妾说他美是因畏惧于他,而客人说他美是因为有求于他。可见邹忌遇事不仅能冷静思考、实事求是,他随即入朝讽谏,从“与徐公比美”的日常生活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提醒齐威王所受蒙蔽之严重,并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广开言路,让大臣、官吏和百姓都敢于说真话,从而使齐国在朝政上战胜别国,实现了大治。
邹忌是一个极冷静极有头脑之人,遇事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由浅入深,由小及大,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跟邹忌一比,我真是自愧不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把一些人和物想象得过于美好,被它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满脑子的诗情画意,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今后,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世,我都要有一个准确的人生定位,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和善思多思的习惯,“凡事三思而后行”,好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2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我最喜欢听《凯叔讲历史》,对这句话可以说耳熟能详。最近学了篇文章,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近妈妈在教我《战国策》里面的文言文,里面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让我陷入沉思中。这个故事讲的是:邹忌照镜子,分别问他的妻子、小妾、客人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均回答:“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后来邹忌见到徐公,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并发现了问题:“妻子爱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于是邹忌将这件事告诉齐威王,并指出:“大王受蒙蔽一定更厉害了。”齐威王听了邹忌的话,勇于纳谏,没有费一兵一卒,使得齐国战胜于朝廷,成为了战国七雄!
这个故事不少人赞扬邹忌善于思考、勇于进谏且有方法,而我更欣赏齐王纳谏的心胸。“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上多少成王败寇均成败在能否纳谏上。三国期间,官渡之战,袁绍不听田丰等献计,在多10倍曹军军力的情况下,大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并在重要时刻均采纳诸葛亮妙计,从而鼎立三国。楚汉相争,力量弱小的刘邦积极听取萧何、张良、韩信的意见,做出正确抉择,建立西汉大业。反观项羽,刚愎自用,不听范增意见,四面楚歌,吴江自刎。唐朝时期,唐太宗纳魏征之谏两百多事,从而贞观天下;唐玄宗任姚崇、宋璟为相,广开言路,开创开元盛世。而后不听张九龄的意见,对狡诈的安禄山仍重用,导致“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衰败。
再看我们寻常人,海伦凯勒失明后自暴自弃,若不是听取苏利文小姐的意见,如今作家的名单里还会有海伦凯勒的名字吗?现在我们正处于青春期,都会比较的叛逆,父母的话不怎么听得进去,其实那都是前辈们积累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给自己的意见,汲取别人的智慧,海纳百川,使自己走向成功,走向胜利!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3
我们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邹忌从自己的妻子爱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并发现了问题,向齐王说自身问题并向齐王说这件事及其原因,齐王接受他的意见并改正,最后战胜于朝堂之上。
是啊!齐王这种自己听别人意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接受吸收别人给自己的建议,这好比在一块石头中剔除无用的杂质一样。我们接受别人意见,就应该改正,在国共内战时期,红军就因为没有听毛泽东的话而导致全军的崩溃。最后接受毛泽东的意见进行长征,保存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楚汉争霸时,楚霸王是何其威风,有力举千斤的力气,而就是因为不听自己手下谋士的意见,最后自刎于乌江边上;而他的刘邦呢!他没有霸王的才气,没有霸王带兵的智谋,他只是因为听取萧何的意见,让韩信带兵,打下了汉朝的万里江山。
我们也应该学习邹忌说话的方式。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不一定逆耳,如邹忌向齐王进谏时,他只是用自己的经历来提示齐王他自己也蒙受骗了,从而使齐王自知受骗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我们在以后工作时也应该用婉转的话,当自己发现自己上司的错误时,我们用婉转的话提醒自己上司,使他明白自己的错误,而保全了他的面子,会是他对你有好感;如果你直言向你上司提出他的错误,那样可能使你的上司觉得自己丢掉了面子,会记恨你,给你小鞋穿。即使是当前胜利了,以后也可能会报复你,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得不偿失呢!
所以我们要向齐王那样善于接纳别人给自己的建议或者自己的不足;也要学邹忌那样说话的方式,那样我们做事可能会更加地顺利。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给自己的意见,使自己不足给“刷”出来,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使自己更加地充实。我们说话的技巧也可能使我们的命运更加地平坦,不像山那么峻不易攀爬。
最后,我呼吁所有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给自己的意见,并且要改正自己的缺点。我们向别人提建议时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技巧。要提醒别人知道自己的错误,也不损伤他的面子,那样才能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直接说,那样可能伤了他的自尊,就算他知道自己错了,也不会改。所以我们要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海纳百川,最后使自己成功,我们说话技巧也十分的重要,我们始终要善于纳谏!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4
我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听不进批评,一听到有人批评我,我就握着拳头跺着脚,怒气冲冲地吼:“你再敢说我,我就……”还会讽刺、顶嘴、找借口……甚至骂人来解决问题。
但自从我读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就不再这样了,因为邹忌说:“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弊甚矣。”意思是:宫中的妃子,没有不对你有私心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怕你的,所有的老百姓,没有不对你有所求的,从这里看出,大王,您被蒙蔽很长时间了。之后,齐王下令所有人都可以进谏,还分上、中、下三种赏。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不接受批评,又怎么能进步呢?下回有人批评我,我要心平气和地说:“好的。”然后立即改正。人一生中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是只要善于听别人的意见并改正,就还算不晚,这又让我想起了《亡羊补牢》的故事,所以说“开卷有益”是很有道理的。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5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当邹忌提出合理建议后,王曰:“善”乃下令。最终居然“虽欲言,无可进者”及“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最终达到“战胜于朝廷”。为什么齐威王不用军事力量就使敌国畏服?因为他纳了邹忌合理的“谏”,所以要善于听取合理的建议。
齐威王的不足很多,以至于刚开始“门庭若市”,但他纳了邹忌的谏,又听取了臣民的建议,最后终于使内政修明,战胜于朝廷。齐威王纳谏,唐太宗也同样,唐太宗任姚崇为宰相,虚心听取意见,改善自己的不足,最终达到贞观盛世。两个统治者为什么不像商纣王葬身火海,或是楚怀王客死他乡呢?因为他们善于纳谏,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们懂得完善自己不是一意孤行,自高自大,所以说善于听取别人合理建议是多重要。
波兰谚语说过:“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正是如此,三国时期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下蜀国基业,因为刘备为听合理建议而不管自己身份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珍贵建议,正是《隆中对》中的荆州、益州的重要,孙权可结为外盟而不可图也等,但为什么其子刘禅却很惨呢?不管诸葛亮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他都全然不顾,一意孤行,使蜀国不复存在,这就是不善听取意见的结果。可见善于听取合理的建议多么重要。
塞纳克说过:“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的人同样错误。”因此,我们不能逢言便听,失去主见,这样反倒会失败的更惨。所以只有像齐威王听取邹忌合理建议一样,才能达到“虽欲言无可进者”的最高境界。
可见,善于听取合理化建议多么重要,我们要善于纳谏。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6
这篇富有哲理又带有情趣的古典散文主要讲了:邹忌与齐国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王,通过自己的列举告诉了齐王受到的蒙骗不可计数,并讽劝齐王纳谏。从此以后,齐王励精图治、一鸣惊人,还重赏指出自己有错的地方或朝廷的不满,使齐国一天比一天强盛,后来,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了这个消息,纷纷拜见于齐国。正所谓在朝廷上战胜敌国的效果。
我读了这篇散文,觉得邹忌在问美、比美、思美的过程自己的形貌魁梧而不自傲,听妻、妾而不自信,客观求证有自知,暮寝而思求本质。这些表明了邹忌他不受表面而迷惑,在种种奉承话面前突破阿谀谄媚重围保持清醒、具有自知之明的头脑,实事求是的作风。
我还觉得齐王是一个虚心纳谏,勇于听取种种对自己的偏见,明智而开明的君主,他不但没为邹忌在朝廷上谈家中琐事而不满,反而是仔仔细细听取邹忌说的每一句话。
通过邹忌与齐王,我认为做人在奉承话面前不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任何事都不能为外表所迷惑,而要看这件事真是的本质;要勇于听取别人对你的意见。
比如像马谡他虽然饱读兵书,身材魁梧,却没有作战经验。可他偏偏感觉良好,自认为天下没有守不住的堡垒,攻不下的江山,还敢对诸葛亮写军令状。他还非常轻视敌方一把年纪的老将,说他们只配喂牛喂马。结果不听旁人的金玉良言,终于欲试勇守街亭在前,落荒而逃在后。让聪明一世的孔明上演了一场挥泪斩马谡的悲欢离合的戏剧。愿人人都能像邹忌与齐王一样,那么世间将变得更加美好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7
我们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邹忌从自己的妻子爱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并发现了问题,向齐王说自身问题并向齐王说这件事及其原因,齐王接受他的意见并改正,最后战胜于朝堂之上。
是啊!齐王这种自己听别人意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接受吸收别人给自己的建议,这好比在一块石头中剔除无用的杂质一样。我们接受别人意见,就应该改正,在国共内战时期,红军就因为没有听毛泽东的话而导致全军的崩溃。最后接受毛泽东的意见进行长征,保存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楚汉争霸时,楚霸王是何其威风,有力举千斤的力气,而就是因为不听自己手下谋士的意见,最后自刎于乌江边上;而他的刘邦呢!他没有霸王的才气,没有霸王带兵的智谋,他只是因为听取萧何的意见,让韩信带兵,打下了汉朝的万里江山。
我们也应该学习邹忌说话的方式。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不一定逆耳,如邹忌向齐王进谏时,他只是用自己的经历来提示齐王他自己也蒙受骗了,从而使齐王自知受骗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我们在以后工作时也应该用婉转的话,当自己发现自己上司的错误时,我们用婉转的话提醒自己上司,使他明白自己的错误,而保全了他的面子,会是他对你有好感;如果你直言向你上司提出他的错误,那样可能使你的上司觉得自己丢掉了面子,会记恨你,给你小鞋穿。即使是当前胜利了,以后也可能会报复你,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得不偿失呢!
所以我们要向齐王那样善于接纳别人给自己的建议或者自己的不足;也要学邹忌那样说话的方式,那样我们做事可能会更加地顺利。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给自己的意见,使自己不足给“刷”出来,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使自己更加地充实。我们说话的技巧也可能使我们的命运更加地平坦,不像山那么峻不易攀爬。
最后,我呼吁所有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给自己的意见,并且要改正自己的缺点。我们向别人提建议时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技巧。要提醒别人知道自己的错误,也不损伤他的面子,那样才能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直接说,那样可能伤了他的自尊,就算他知道自己错了,也不会改。所以我们要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海纳百川,最后使自己成功,我们说话技巧也十分的重要,我们始终要善于纳谏!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8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当邹忌提出合理建议后,王曰:“善”乃下令。最终居然“虽欲言,无可进者”及“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最终达到“战胜于朝廷”。为什么齐威王不用军事力量就使敌国畏服?因为他纳了邹忌合理的“谏”,所以要善于听取合理的建议。
齐威王的不足很多,以至于刚开始“门庭若市”,但他纳了邹忌的谏,又听取了臣民的建议,最后终于使内政修明,战胜于朝廷。齐威王纳谏,唐太宗也同样,唐太宗任姚崇为宰相,虚心听取意见,改善自己的不足,最终达到贞观盛世。两个统治者为什么不像商纣王葬身火海,或是楚怀王客死他乡呢?因为他们善于纳谏,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们懂得完善自己不是一意孤行,自高自大,所以说善于听取别人合理建议是多重要。
波兰谚语说过:“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正是如此,三国时期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下蜀国基业,因为刘备为听合理建议而不管自己身份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珍贵建议,正是《隆中对》中的荆州、益州的重要,孙权可结为外盟而不可图也等,但为什么其子刘禅却很惨呢?不管诸葛亮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他都全然不顾,一意孤行,使蜀国不复存在,这就是不善听取意见的结果。可见善于听取合理的'建议多么重要。
塞纳克说过:“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的人同样错误。”因此,我们不能逢言便听,失去主见,这样反倒会失败的更惨。所以只有像齐威王听取邹忌合理建议一样,才能达到“虽欲言无可进者”的最高境界。
可见,善于听取合理化建议多么重要,我们要善于纳谏。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9
邹忌的妻子偏爱他,他的妾畏惧他,他的客人有求于他,所以都说邹忌比徐公美。实际上邹忌比徐公差得远。邹忌从这件事想到了整个国家,于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劝谏齐王广开言路。齐王爽快的同意了,并颁布了劝谏的具体措施。一年之后齐国政治修明,没用一兵一卒就使敌国畏服,纷纷来齐朝见。这就是有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也很重要。试想如果邹忌把道理摆的一清二楚,可齐王就是不听从,还会有“战胜与朝廷”的结果吗?不会。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对个人、群体乃至国家都有很大的好处。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楚汉相争”的故事。说的是力量较为弱小的刘邦最终打败了力量强大的楚王项羽。刘邦有三位人才,张良负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萧何负责筹集粮草,保证运输畅通;韩信负责挥师百万,战必胜,攻必取。刘邦积极听取三人的正确意见,做出正确的抉择,才会建立西汉大业。而项羽虽力量强大,却刚愎自用,十分固执,谋士范增多次献计均不采用,最终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由此可见,领导者如齐王般善于听取正确意见,有利于集体的发展、强大。若不善于听取意见,则会损失惨重,追悔莫及。
商朝的最后一位国军纣王,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宰相比干诚恳劝谏,纣王非但不听从,还杀了他。国家其他重臣也去劝谏,几乎都落得与比干同样的下场。于是商朝逐渐变的衰落,为周所灭。如果纣王如齐威王般善于纳谏,有错就改,还会亡国吗?可见听取正确意见的重要。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诚恳地嘱咐后主,要“广开言路”,就是希望后主如齐王般广泛纳谏,整顿国家朝政。
由此可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非常重要,我们只有学会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最终才能获得成就。让我们做一个善听的人吧。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10
邹忌以小见大妙谏威王,威王虚心纳谏,下令劝谏有赏,自始门庭若市,后赵魏韩燕纷纷朝拜齐国,齐称雄一世。
威王的举措实为开明圣举,通过接受别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逐渐完善自我,以至于群臣欲见无以言,四国纷纷朝于齐。这些惊人的成就足以告诉我们:“从谏如流,巧善自我。”
三国时期,袁绍与曹操上演了一场精彩战争,可是拥有十倍曹军之多的袁绍却被曹操击败,其原因是田丰、诅授向袁绍献计献策,而绍不允诺,认为他人意见如废纸,最终惨败曹军。别人的意见像细微的沙粒一样放进你的嘴里,明白人懂得像蚌一样将其转化为晶莹剔透的珍珠,而像袁绍这般人便会口吐沙子,破口大骂。
往往意见就像子弹精准的射入了你的心房,直中要害,所以意见就是对个人的清醒明亮的镜子,引人深省,发现不足并改正。
“满招损,谦受益。”自负自满不接受意见只会使己处于不利,反之,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见会提高自己的能力。
刘备行诸葛亮之计而鼎立三国,符坚拒符融之策而失前秦国力,李世民纳魏征之谏而贞观天下,文种弃范蠡之谋而招杀身祸。
位卑可以令其尊,学少可以奋其盛,而虚心接受意见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易失而不易得。这恒古不变的常理为何不去接受掌握呢?三个臭皮匠各抒己见也能令事物臻于完美,因此我们应该心怀一颗敞亮的心,耳听他人真诚的意见,巧善自我的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真诚建议,我们应该予以肯定,通过意见正视自身的不足和一毛一病,从而完善自我,将他人给予我们的石头巧妙接取并铺设自己的人生路,使我们的人生丰富完美,直抵成功。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11
有句古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良药一定要苦口么?苦口的药总让人难以下咽,在好的要也只是一堆废药,良不良已不是重点。这正像规劝他人一样,要讲究方式方法,让“良药”“甜口”更利于病。
邹忌讽谏齐威王,忠言顺耳更益于国家发展。邹忌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的切身经历与齐王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作对比,十分委婉的告诉齐王他受蒙蔽之严重,广开言路的重要,于是乎齐王纳谏,齐王的过失愈来愈少,国家当然越来越兴旺,致使“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联系自己亲身经历,运用类比劝谏齐王的“药方”一定不是“苦药”,他希望齐王广开言路的“药材”,也一定是良药,药不苦口,齐王当然甘于下咽,既然是良药,一定会有好的药效,那么会有“四国皆朝于齐”的'结果,亦是必然。
触龙说服赵太后也采用了“良药甜口更利于病”,触龙先对她进行问候,让赵太后保重身体,消除太后的“戒备”,然后由自己爱小子,通过太后爱燕后,引入太后更加爱长安君,再用太后对待燕后与太后对待长安君做对比,从为子女考虑长远才是真正爱子下手,委婉告诉太后既然爱长安君就要为他做长远打算,使长安君质于齐,让齐出兵救援,消除了危机。
正因为触龙说法委婉才让赵太后接受,才让国家免除了危机。如果触龙开门见山,直接让太后允许让长安君到齐作人质,那么,赵国的历史恐怕要截止了吧!
由此可见良药甜口更利病,忠言顺耳更利于行,我们要学会规劝他人的正确方法。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12
讽谏,古意指委婉地规劝。在我们刚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就是用了由家事谈及到国事这一明确又不失委婉的方法来规劝齐威王,让他广开言路。这样既照顾了齐威王的面子又提出了建议,最终得到了一个双方皆欢、两全其美的结局。这种做法真可谓是巧妙之致。而这就告诉我们:对别人提意见时不要太直接,用委婉的方法、适合的方式才是最佳。
早在战国时代,除了邹忌外,还有一位十分善于提建议的名人,他就是晏子。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天很冷。而景公与晏子聊天时却说天气一点都不寒冷,真是奇怪。晏子就笑着说:“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知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景公听了这番话,便下令发衣分粮,给饥寒交迫的人民,因此晏子的讽谏之道也扬名四海。从晏子的说辞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晏子分寸把握得十分巧妙,他将贤主与景公比较,不露骨也不绕弯地将他的意见以及希望景公做的事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这与邹忌的讽谏之道异曲同工。
我国古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逆耳忠言的提出也要因人而异。古罗马的卡利古拉是一个著名的.暴君,犹太人希提希望他可以改变政策,于是在国家大会上公然指出国王的暴行,字字句句都十分直白,却十分有道理,但希提忽略了国王是位暴君而直言以致被施以绞刑。这便告诉我们,好的意见,如果不能因人而异地用适当的方法委婉提出,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招来祸端。
其实讽谏之道不仅在古代十分重要,在现代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问。罗素曾经说过:“出发点好的话语,要看你怎样引出。”在生活中,无论我们是对父母、老师还是同学朋友提意见,我们都应该学会讽谏的艺术,这样不仅可以达到目的,也可以使别人对你的好感度更上一层楼。让我们学习邹忌,学习讽谏之道,使我们的好建议少一点毛刺,多一点温柔。少一点乌云,多一点阳光。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13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当邹忌提出合理建议后,王曰:“善”乃下令。最终居然“虽欲言,无可进者”及“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最终达到“战胜于朝廷”。为什么齐威王不用军事力量就使敌国畏服?因为他纳了邹忌合理的“谏”,所以要善于听取合理的建议。
齐威王的不足很多,以至于刚开始“门庭若市”,但他纳了邹忌的谏,又听取了臣民的建议,最后终于使内政修明,战胜于朝廷。齐威王纳谏,唐太宗也同样,唐太宗任姚崇为宰相,虚心听取意见,改善自己的不足,最终达到贞观盛世。两个统治者为什么不像商纣王葬身火海,或是楚怀王客死他乡呢?因为他们善于纳谏,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们懂得完善自己不是一意孤行,自高自大,所以说善于听取别人合理建议是多重要。
波兰谚语说过:“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正是如此,三国时期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下蜀国基业,因为刘备为听合理建议而不管自己身份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珍贵建议,正是《隆中对》中的荆州、益州的重要,孙权可结为外盟而不可图也等,但为什么其子刘禅却很惨呢?不管诸葛亮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他都全然不顾,一意孤行,使蜀国不复存在,这就是不善听取意见的结果。可见善于听取合理的建议多么重要。
塞纳克说过:“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的人同样错误。”因此,我们不能逢言便听,失去主见,这样反倒会失败的更惨。所以只有像齐威王听取邹忌合理建议一样,才能达到“虽欲言无可进者”的最高境界。
可见,善于听取合理化建议多么重要,我们要善于纳谏。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14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篇很好的文章,其中运用了很多对比手法,这也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也给了我们一个很深的生活道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解析这篇文章的经典,事实就是如此。
比如文中有,邹忌问妻子说:“吾熟与城北徐公美”?而妻子回答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又去问小妾:“吾熟与徐公美”?小妾回答说:“徐公何能及君也?与客座谈曰:“吾与徐公熟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从以上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当邹忌问妻子时,语气缺乏底气。而妻子的回答很肯定。毕竟,情人眼里出西施。而问道小妾时,语气有了些底气,但还是将信将疑。而小妾的回答是因为她怕失宠、惧怕邹忌才像这样回答的。而问到客人时语气就比较强硬了。客人的回答是因为有事情想请邹忌帮忙,才这样说的。邹忌固然是很帅的,但是徐公是美男子,自然邹忌比不过徐公的,见到徐公后,邹忌也承认了比不过徐公,后来明白了原因去向齐王提建议,对齐王说:“侍卫齐王的人,家里的人偏私于齐王。广大朝廷,没有一个不怕齐王的,因为哪怕说错一句话,都有可能过不好日子。而四海国境之内,没有一个人不怕齐王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哪里能听到所谓的真话呢?自己会被自己蒙在鼓里,刚愎自用。真是要解除这种限制才能够进步,这也是生活、处事的道理。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为什么邹忌去进谏,为什么齐王会那么听话呢?而历史上别的皇帝有些却听不进去呢?因为邹忌用的是生活中的事实,身边的道理来打动人。忠言逆耳虽然好,但是却会让人听不舒服,从而可能会出现反效果,忠言顺耳利于听。只有听了进去,才能行动,有所广益。
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你能够看得透吗?忠言逆耳与忠言顺耳你愿听那种呢?真话,你听得到多少呢?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15
邹忌的妻子偏爱他,他的妾畏惧他,他的客人有求于他,所以都说邹忌比徐公美。实际上邹忌比徐公差得远。邹忌从这件事想到了整个国家,于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劝谏齐王广开言路。齐王爽快的同意了,并颁布了劝谏的具体措施。一年之后齐国政治修明,没用一兵一卒就使敌国畏服,纷纷来齐朝见。这就是有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也很重要。试想如果邹忌把道理摆的一清二楚,可齐王就是不听从,还会有“战胜与朝廷”的结果吗?不会。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对个人、群体乃至国家都有很大的好处。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楚汉相争”的故事。说的是力量较为弱小的刘邦最终打败了力量强大的楚王项羽。刘邦有三位人才,张良负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萧何负责筹集粮草,保证运输畅通;韩信负责挥师百万,战必胜,攻必取。刘邦积极听取三人的正确意见,做出正确的抉择,才会建立西汉大业。而项羽虽力量强大,却刚愎自用,十分固执,谋士范增多次献计均不采用,最终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由此可见,领导者如齐王般善于听取正确意见,有利于集体的发展、强大。若不善于听取意见,则会损失惨重,追悔莫及。
商朝的最后一位国军纣王,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宰相比干诚恳劝谏,纣王非但不听从,还杀了他。国家其他重臣也去劝谏,几乎都落得与比干同样的下场。于是商朝逐渐变的衰落,为周所灭。如果纣王如齐威王般善于纳谏,有错就改,还会亡国吗?可见听取正确意见的重要。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诚恳地嘱咐后主,要“广开言路”,就是希望后主如齐王般广泛纳谏,整顿国家朝政。
由此可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非常重要,我们只有学会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最终才能获得成就。让我们做一个善听的人吧。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16
邹忌以小见大妙谏威王,威王虚心纳谏,下令劝谏有赏,自始门庭若市,后赵魏韩燕纷纷朝拜齐国,齐称雄一世。
威王的举措实为开明圣举,通过接受别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逐渐完善自我,以至于群臣欲见无以言,四国纷纷朝于齐。这些惊人的成就足以告诉我们:“从谏如流,巧善自我。”
三国时期,袁绍与曹操上演了一场精彩战争,可是拥有十倍曹军之多的袁绍却被曹操击败,其原因是田丰、诅授向袁绍献计献策,而绍不允诺,认为他人意见如废纸,最终惨败曹军。别人的意见像细微的沙粒一样放进你的嘴里,明白人懂得像蚌一样将其转化为晶莹剔透的珍珠,而像袁绍这般人便会口吐沙子,破口大骂。
往往意见就像子弹精准的射入了你的心房,直中要害,所以意见就是对个人的清醒明亮的镜子,引人深省,发现不足并改正。
“满招损,谦受益。”自负自满不接受意见只会使己处于不利,反之,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见会提高自己的能力。
刘备行诸葛亮之计而鼎立三国,符坚拒符融之策而失前秦国力,李世民纳魏征之谏而贞观天下,文种弃范蠡之谋而招杀身祸。
位卑可以令其尊,学少可以奋其盛,而虚心接受意见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易失而不易得。这恒古不变的常理为何不去接受掌握呢?三个臭皮匠各抒己见也能令事物臻于完美,因此我们应该心怀一颗敞亮的心,耳听他人真诚的意见,巧善自我的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真诚建议,我们应该予以肯定,通过意见正视自身的不足和毛病,从而完善自我,将他人给予我们的石头巧妙接取并铺设自己的人生路,使我们的人生丰富完美,直抵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