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描写兰花的文章

2023/08/21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描写兰花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描写兰花的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玉兰花开

文/孔伟健

我无法准确说出自己对街心公园的感情。

每天,我都从街心公园跟前经过数次。春天来了,天气渐暖,我看到公园里的一切都在变化。

最近几天,一棵玉兰树开花了,乳白的,有的花苞绽放,大大的花瓣在春风春阳中默默吐露着芬芳。有的尚在含苞,娇羞的样子,惹人怜爱。星星点点,寥落中,是淡薄的繁华。

我最早见到玉兰,是几年前的一个仲春,我到青岛省亲。在当地一所校园的气派教学楼前,一排高大的白玉兰正开得恣肆烂漫,春风之中,清香盈满校园。霎时,我醉了,青岛本来就美,要能在这样的花树下读书学习,想想这该是多大的造化,是多么幸福、多么奢侈的事情。从那以后,白玉兰就成了一幅画,一种情结,深深地印在了我头脑里。

树是几年前栽植的,时届严冬。不少人都担心,这树能不能成活,我也在其中之列。我不知这树从哪里引进的,可我知道它们一旦在此安家,就是我们的邻居了,所以,她们的境况,我一直牵挂着。

有时,我坐在树下的休闲椅上,休息一会,沐浴着春风春阳,抬头看着玉兰花开,觉得真是一种享受。我身边就是日新月异的城市,是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我坐在花下,感觉,喧嚣离我很近,也很远。我确实感觉到绿地真是城市的肺,我必须承认,当我坐在玉兰花树下时,我感到有些兴奋,我的心绪一下子会平静很多,很多琐事与烦恼会被一种力量抛得远远的,不见影踪。

有时,我看见晨练的老人,遇见可爱的孩子,他们都会在这花下看看、坐坐、跑跑、跳跳,他们,对这地方,肯定有着不同的感情跟记忆。不管是平静的相处,还是亲切的触摸,不管是稚子孩童,还是白发老者,他们,在生命的起点和末端,都可以跟这里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关联。

不大的一方公园,涵盖的东西却不少,她面向大街,面对喧嚣,她是开放的,包容的。我想,对她最适宜的态度,不是去缅怀,而是在与她的平静相对之中,去触摸她的记忆,尽管,属于她的历史很短。可这样在街心开辟绿地的创举,已足够在城市建设与改造的历史上,留下一笔了。

有时,我坐在疾驰而过的车里,透过车窗,看到玉兰花的笑靥,那美丽的容颜尽管一闪,但是,会给我的记忆涂上一抹亮色,走过之后,我仍会频频回首。

放翁句:一树梅花一树诗。眼下这洁白的玉兰逊于梅花吗?难道不是活生生的一树诗么?这花,外形像极了莲花,花瓣展向四方,高贵典雅。春阳之下、春风之中、春雨之中,或娴静如水,或花枝乱颤,总有异样的风致。

春风吹过树梢时,春阳沐浴玉兰时,我常常处于一种博大的茫然之中。我仰起头,闭着眼,问自己:你听到了吗?你听到风声了吗?你听到花苞绽放的声音了吗?

山中兰花开,唯有暗香来

文/华野

正月初六,在去堂姐家拜年的路上,不知谁铲草的时候,把田坎上的几株兰草花挖下来,随意丢在路边。看上去已经挖了一两天了吧,因为叶片颜色暗淡,但并没完全失去生机,在这料峭的春寒中,单薄、瘦弱的兰草,坚持着。虽然已经立春,但四围山上仍有积雪,这几株兰花,被抛在路边,如同无爹无娘的孩子。妻子把她们捡起来,到堂姐家后,就放在菜田里,也没培土。

在堂姐家玩了一天,第二天才走,将几株兰花草带了回来。因为天黑才到家,感觉累,当晚也就把兰草花放在阳台,并没栽。第二天在花盆里栽了两兜,剩余的就栽在宿舍下面的小小花坛里,再没管它。

大约过了一周,开学后的第二天,我下班回家,路过花园,感觉有花香传来,仔细一闻,是兰草花的馨香,才记起几天前捡回的兰草花。于是寻着香,看到那几株兰草花,在料峭的春寒中摇曳,丝毫没有瑟瑟的感觉。与在路旁刚捡到的时候相比,叶片苍绿!充满生机!兰草花看似柔弱,实在是坚强,只要有那么一星半点土壤,她就能活下来。兰花草也似见到恩人,叶片不停地摇曳,似欢迎主人的归来。用自己的馨香消除主人的疲劳,以摇曳的欢欣,为主人一洗心头所有的烦恼,草木也知恩啊!谁说草木无情!

天气渐渐变暖,春天的脚步更近了。下班回来的时候,又去看看花坛的兰草,见根部又曲曲开出一朵白中沁绿的柔嫩的兰花,那花低着头遮着面,并没完全绽放,似含羞掩面的少女!这几株险些失去生命的兰草花,在春天会开放她生命的光华!

与下面花坛的相比,栽在阳台上的花盆的两兜,虽然也活过来了。但叶片显然没花坛的宽大、舒展,我将鼻子贴近闻,也没什么香气,更不用说开花。花朵原来是属于大自然的,也需要广阔的空间,在大自然中她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只遵循着自然法则。与其他植物争夺阳光、水分、营养,经历风吹雨打,因为不这样就不能生存。很多时候,有竞争才有活力,才有动力!像花盆的花朵没谁与她争夺生存资源,因此,就显得懒懒散散,养尊处优,因而也就没有旺盛的生命力。她原本也能开出淡雅花朵,释放沁人心脾的幽香,给自然添上一丛绿,是我的自私埋葬了她生命的精彩!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其实都有着它们内在的规律,人类不应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它们,人应该充分尊重它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兰草花原本是山的女儿。在家乡,每到春天,从山中路过,常常闻到兰草传来的缕缕幽香,沁人心脾,叫人神清气爽,疲劳顿消,烦恼全无,甚至忘记饥饿。寻着香味,你会在刺丛旁,草丛中,找到她们。兰草并不以艳丽的花色,以奇异的花型,引人注目,她看上去那么不起眼,真是不知花开处,唯有暗香来啊!怪不得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山中兰花开,唯有暗香来!

玉兰花开

文/王德敏

正月,未雨绸缪,春天起床;正月,香花与大地的初恋时光。南山的玉兰,不等绿叶的陪伴,急迫地突破枯枝,一瓣心香,着手成春,迎风探望。

杜鹃花多彩引诱,重重叠叠,却吸不住我的目光;樱桃花含苞欲放,玉树临风,也留不住我对玉兰的念想。

未到三月冻桐花,腊梅残红,乍暖还寒。南山的玉兰率领众精灵,打开了翠绿的门帘。

你的雍容华贵,你的风情万种,刺激着我这快要荒芜的憧憬与梦幻。

你让我忘记了年纪,忘记了世故,忘记了冬天。我高血压的血管里,鬓白的丛林中,禁不住回放着春潮涌动,天真浪漫。

白的、紫的、红的、黄的……尽情绽放,唤醒了埋伏已久的嫩绿,欣然次第出动,尽情浸染大山。

一树,又一树;一园,又一园。山川添异彩,激情被点燃。

在目光相对的一刹那,万物虚无,繁华退去,恨不得化作清风,嗅每一朵娇艳。

兰花开,羽衣仙女纷纷下,隔帘轻解白霓裳。

蓝天为凭、时光作媒,你是初春的新娘。春风、蜜蜂,给你幸福的挠痒;青山、大地,做你豪迈的伴郎。

啊,玉兰!繁花似锦是你的传承,层林尽染是你的梦想!

相约看兰花

文/孔祥秋

城里,毕竟是少了花草,对于季节的感觉也就迟滞了许多。"荠菜,荠菜喽",那天街上一阵鲜亮的叫卖声,猛地惊醒了我。原本约了朋友一起去看兰花的,再懵懂几日,怕是迟了。

我说的兰花,是早春里山野间的,那种自然率性的花叶,不是那窗前案头的兰,更不是移至于国外的洋兰。说来我更喜欢兰草的说法,兰虽有花之形神,却更有草之根本,不浮不浊不油不滑,淡然荣辱,漠对溥凉,立身清寒,自成我香。

古人最初是以野生兰为爱的,其实我觉得这也是兰花的根本。后来因宫廷之诏令,开始了人工培植。虽然说兰于何处也不失本真,可许多的事物一旦与宫廷有了牵连,也就有了变异的味道。比如说那些青春男女一入宫廷就没有了纯本的色香,一言一行好不让人闹心。说到宫廷,这里不得不说到越王勾践,他能在大辱中卧薪尝胆,想来与诸山上种兰有关。败国之君,躬耕四野,得志气于民众,遂成吞吴之功。青奇之身,却能仆身泥土,正是兰花的品性。但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一种遗憾,越王毕竟得兰花熏染的时日太过短暂,当他再入宫廷,成就春秋霸业的时候,已经了无质朴之心,亦无文静之思了,也就狂躁大开,演绎了兔尽狗烹的残杀。至此,再无一点兰花的品性。

宫廷之地,谁能依然恪守兰花的操守,于华贵之地根心不曾腐败呢?皇王殿堂,再无人生本香,也是。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兰花宜家室,现身于诗文之家也就理所应当。但吴同麓的这首咏兰,却从另一个层面让人感叹兰在厅堂的无奈和寂寥。窗开了,才有"蝶飞来",那更多的时候也只是独立案几,不得雨露的。虽说是"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节",但终是敌不了"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的野外兰花更得自然之美,尽享蜂蝶之趣。更有脑肥肠满之徒,真真一个矫情,本是闪瞎人眼的堂皇居所,竟然谓之草堂?更是挂一幅兰花,大腹便便地于墨轴前哼哼唧唧,如此就是所谓的风雅?就那油头粉面的态形,与兰草何成映照?端端就是一个笑话。

此次与朋友相约看兰花,虽然是有附庸风雅之嫌疑,却实实地没有摇头晃脑之酸心。毕竟我自小生长在乡村,本就是一副泥土的德性。这多年却在城市里漂来荡去,很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污浊的吐纳,更让我时时浮躁在心,无一日清静,无一时沉稳。那日和姐通电话,她在那端好久没有听懂我说些什么,我的谈吐竟然少有原乡的音调了。放下电话,诧异自我,我这是怎么了?忽然间想起父亲还在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啥时候别忘了自己姓什么。这虽然是村乡里的粗话,却是至理的鞭挞。由此,我又想起南宋遗臣赵孟坚来,他多以画"露根兰花",来寄寓亡国之悲。我这里当然没有失国之伤痛,但毕竟有了丧家之心性。如果说宋翁尝因外力而无奈,我却因为内心而无耻的。我不是断兰,却似是无土之草了。

兰,在野,当为泥土之香,雨露之情,无关登堂入室。花开农历,美在田家,正是早春之清神正心之芳姿。都以自身的情怀安身立命。真真切切地展心性,自自然然地吐心声。

于兰,不知谁就题了一个雅字,真是故弄笔墨。立于田野,不疯张不低俗,不妖媚不娇柔,无处不淳朴,真真用不得一个雅字。最爱西北风的曲儿,那兰花花的调儿唱的是兰的最真。不管是阿宝、王二妮等等,那些西北曲调的兰花花都是我喜欢的调门。高一声的风,低一声的雨,都是那鲜亮亮的枝叶,新盈盈的花朵。是盛开而深深扎根于黄土中的兰花,清贫却有精气神儿。

的确,兰没有醒目的艳姿,疯张的花朵。红我真,绿我本,蓝我清,白我纯……都与心一个颜色,君子的品德,贯彻四季。虽然会与时光一点点老去,但老就老,不以脂粉遮盖什么。哪怕皱褶三千,也还是真真切切的自我!兰无烈香,清而远,被世人称为"国香",可见得人心者还是这自然清香。

兰为君子,洗练的叶子,简明的花朵,不纠结,不缠绵,是为随性天然。而所谓的文墨之美的"兰章",还是友谊之真的"兰交",也该都是无雕琢、无粉饰、无矫情、无虚伪的天然。姹紫嫣红万朵,诗词歌赋千册,细细想来,大家最爱的还是那素面的颜色,素心的语调吧?兰草形神,恰恰正是。"香逾澹处偏成蜜,色到真是欲化云",澹为简,真为本,清热解毒之兰草,让人们回归如水的清凉和清澈。

传说中的十二花神,屈原是兰之花神,这实在是正合了兰的精神。既有爱国之志,又有高尚气节。若是我等国民,都有了"国香"兰花的品德,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国度?

几位相约看兰花的朋友,都说正等着出发呢,我放下电话非常地激动,但愿这次兰花之约,能让在世俗中越来越污浊的我们能寻回一些东西,不仅得兰花之香,更得兰花之魂。从此,于为人处事,该有兰花的举止,一步一朵兰花的开放,一步一羽兰叶的舒展。

乡间兰花,永远是那真真实实的格调,照耀我故乡的田野与村庄,清淳无尘,当是国土的质地!

玉兰花开春自来

文/黎杰

小区曾有两株玉兰树,枝头高过一楼窗户,但与中庭两株硕大的黄葛树相比,就矮多了,以至于被人忽略。而我却挺注意,一直在观察和等待玉兰花开,因为,玉兰花开春自来。

隆冬时节,玉兰树枯枝瘦骨,光秃,孤立于众多矮树丛。一翻春,玉兰树开始萌动,悄然地,不漏一点痕迹。或许是一场微雨后,又或是一声惊雷后,反正,那萌动不显形,即使你坐于树下石凳,又或是徘徊曲径中,也感觉不到玉兰树已"怀孕",已冒芽。那稍微突起的芽是花芽,与树枝颜色一致,只比过去略粗一点,不细心绝对瞧不出。接着,芽长出细绒毛,很细。没过几天,又或是在早晨,当你散步树下,那绒毛已开始破壳,将卷曲着的花芽顶出来,花芽伸伸腰,刚睡醒的样子,睁开眼,打开手臂,皱皱花瓣爆棚似的,炸了,白浸浸,那花香,如丝如缕,掺进新鲜空气,在院子里绕呀绕,飞呀飞。

"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香是不用闻的,虽然花香成了开春空气第一鲜,只有处于无心处,才能嗅到香。俯在窗前,呆望远方,一缕风过,那带有玉兰鲜香的风就冲你而来,看不见,摸不着。鲜香大概持续两周左右,就慢慢淡去。

小区改造未完,因此少了一份柔情,玉兰树没了,让人不知小院春天应从哪朵花开始。我找施工方看规划图,绿化带已没了栽种白玉兰之地,交涉未果,权且遗憾作罢。

饭后去江边散步,行在十里步道,遇一株玉兰树,玉兰花开得恣肆,大朵大朵的,开得也高。用手机拉近,想来一张特写。此时,微风过,花枝摇曳,不聚焦,糊片。想删去,一瞧,糊的也好,白更白,花也妖,更孤绝。突然想起有人曾说,玉兰花是无情物,花叶永不见。是的,我注意到了,玉兰树枝孤零零耸立,虬劲枝条上只有花朵,不见树叶。花盛时,叶芽不会冒出,花如同人工贴上的。但我仍喜欢玉兰花,因它大气、通透,还纯洁。

几天过后,我再去江边,发现玉兰花已让冒出的新叶芽顶掉,那么张狂的花瓣居然给挤得七零八落,天女散花般落下,在树底形成花池,这是一种残缺美呀。掏出手机,定格一张。春天是要过去的,我得在手机里存放一张春天的照片。叶催花谢,花谢叶生,叶生果结,这是自然规律,大自然若此,尘世万事万物皆脱不开这定律,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道理。花叶不相见,是一件让人痛心之事,不过,结实了,这痛,值得。

玉兰花又名望春花。真好,花一开,春就望来了。玉兰花还有叫辛夷花的,也有叫玉堂春的,不管哪种叫法,都与春有关,玉兰花开,春天自然来。

我还看到过春天的紫色玉兰花,紫紫的,又是另一番情趣。

玉兰开,春天到。春绿大地,草长莺飞,高高在上的玉兰花独白于众多绿色中,把一个春天弄得神采奕奕、花枝招展、妩媚妖艳了。

玉兰花下

文/叶梓

这幅《煮茶图》,不少人是当作丁云鹏的另一幅"卢仝煮茶图".其实,我也这么认为的。之所以单列出来,是因为太喜欢那一树玉兰花了。古代有傲霜赏菊冬雪探梅的雅兴,所以,古人最喜欢的就是把茶、暗香袭人的梅花、暗含隐逸之情的菊花以及琴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丁云鹏的《煮茶图》,除了床榻、石案、器皿外,煮茶人的身后还有一树盛开的玉兰花,一朵朵数不清的玉兰花与玲珑的石头、杂草异卉联手构成了一种别样的安静。

如果真有一场风吹过,玉兰花会落下来么?

如果落下来,随手捡拾几朵投入茶杯,是一杯茶香裹着玉兰花香的花茶么?

——不管有没有风,玉兰花入茶画,给我们吹来了一场新鲜的风。

清代黄图珌在《看山阁闲笔》里谈及玉兰时,云:琼林玉树,本出仙家,不意尘世得之。将有望于吾辈临风啸咏,舒泄其精灵耶?赏宜夜饮,燃蜡则不如坐月之妙矣。"本出仙家"的玉兰作为饮茶的背景,也是绝配,可见丁云鹏的匠心独运。

按说,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会顺着"庾信文章老更成"的路子往下走,而在董其昌看来,丁云鹏晚年的作品"不复能事,多老笔漫应,如杜陵入蜀后诗矣。"董偏偏喜欢他的早期作品——《煮茶图》是丁云鹏的早期作品——这也许是艺术审美里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煮茶图》设色清秀,繁复而不失严谨,典型的铁画银钩技法把一份原来的宁静衬得特别醇厚,仿佛那杯茶能把人带入一个无忧的境界。

丁云鹏(1547~1628),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休宁的松萝茶,有"炒青始祖"之誉,是历史上的名茶,采制考究,饮之有橄榄香——读此画,我隐隐能闻到松萝茶特有的橄榄香夹杂着玉兰花的香味,弥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