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2024/05/07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精选3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

这个假期,我怀着对名师的崇敬,读完了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乍看题目,还以为是教育教学理论,其实不然,这是窦老师平时的一些杂感,有的是写在网上的一些随笔,书中的内容有的是与教育有关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读后感。读完这本书,好象更了解她了,书中对我最有益的莫过于她有关教学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就是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而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掌握这门艺术的诀窍,更重要的是掌握爱的艺术。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甚至打骂学生的现象,其实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其实,这是教师情感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我们就对他们严加管教,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动辄批评,甚至有时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老实”了,也许我们还会暗暗自喜,但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你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作为老师,我认为,对学生要从心底里拿出全部的爱心,爱得质朴,爱得自然,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要想使爱独具魅力,还必须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我想,这才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东西。

有这样的名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从她的身上得到对我的身心和教学工作有利的东西。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在教学中,能成为骄人玫瑰的毕竟是少数,但只要我们善于自我“浇灌”,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们也一样能够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在教育的这片园地里!让我们都来做一朵绽放在那校园里的玫瑰吧!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2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教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进取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先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此刻,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我——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我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我,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了自我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并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著,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我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我在坚持自我的教育梦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仅听见声音,并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我的思考——这是促使自我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是窦教师所喜欢吟诵的诗句。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字里行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学的爱好,并时常有意识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书籍”的主角。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此举目的竟是“让人在亲近文字的脚步里抓到爱。”

品味这朵这芬芳的玫瑰,她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样。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3

这个假期,我怀着对名师的崇敬,读完了窦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乍看题目,还以为是教育教学理论,其实不然,这是窦老师平时的一些杂感,有的是写在网上的一些随笔,书中的内容有的是与教育有关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读后感。读完这本书,好象更了解她了,书中对我最有益的莫过于她有关教学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就是窦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读窦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老师的自觉行为。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而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掌握这门艺术的诀窍,更重要的是掌握爱的艺术。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甚至打骂学生的现象,其实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其实,这是教师情感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我们就对他们严加管教,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动辄批评,甚至有时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老实”了,也许我们还会暗暗自喜,但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你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 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作为老师,我认为,对学生要从心底里拿出全部的爱心,爱得质朴,爱得自然,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要想使爱独具魅力,还必须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我想,这才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东西。

有这样的名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从她的身上得到对我的身心和教学工作有利的东西。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在教学中,能成为骄人玫瑰的毕竟是少数,但只要我们善于自我“浇灌”,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们也一样能够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在教育的这片园地里!让我们都来做一朵绽放在那校园里的玫瑰吧!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4

我一直不是很喜欢读大部头的书,特别是说理性的,更是不愿意读。但自从调入四小接手一年级以来,我在教学中遇到了种种的问题,心中的疑惑迫使我去寻找这迷茫中的突破口,带着求知的心态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犹如一盏导航灯,引领我走出教育的误区。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名师的经典著作之一。窦老师经常这样激烈自己:生命的能量释放就好比开花,意志是根。这本书一共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在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小字:“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过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我们的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呢,作为一名教师,不过是一朵不被人关注的小花,教师的成就被关注的几率何尝的小呢?但是我们仍然要孕育,仍然要盛开,因为我们工作的意义不在于自己获得了多少,而在于你给予了别人多少。

通过读《玫瑰与教育》我懂得了教师存在的意义,教师要做“内生”型的教师,坚持不间断的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读的书多了,在用到时就不会觉得手足无措,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不管这种提高是否得到关注,但自我的心境提高了,教学就不再是乏味的,百无聊赖的工作,而我们变成了那散发着迷人芳香的玫瑰。

窦老师还提到孩子的心灵需要教师悉心的呵护。“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 每个孩子的心都是纯净透明的,作为老师不应该给任何一个孩子扣小帽子,贴小标签,因为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爱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不管他接受能力好还是坏,都要让孩子相信他是最出色的,让其所有的潜力在恰当的时机都能全部发挥,我们也就实现了教育的目的所在。

窦老师讲到:“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了,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了。”

教师是最平凡不过的岗位,但是我们极少将这一平凡的职业做到极致。在窦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从教者走过的艰辛的成长道路;看到了一个教师心中永不言败为着理想执著追求的坚定信念;看到了一个普通的从教者的不普通之处。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奕窦老师的这种心态来工作,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成为不平凡的教师。我们之所以平凡,是因为我们自认平凡,如果我们抱有一颗平常心,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那么我们所付出的就是最伟大的事业。

书中,窦老师还强调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成绩。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有一样东西比成绩还要重要,那就是品质。现在,全国上下都提倡孩子学习国学文化,利用古文的背诵来陶冶学生的身心,使其具备中国传统的优秀品质。不得不说,孩子由于环境及早期教育的不同,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差异,这就致使学生的成绩也千差万别。但是作为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成绩,对于后进生我们应该摘除眼镜看待他们,多鼓励、多关心他们,让他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我觉得挽救一个后进生比培养是个优等生还要重要。

读完这本书后,心中所有的苦闷都已经烟消云散了。孩子的调皮,上课的随意也需要得到尊重。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正是他们童真童趣的完美体现。作为教师应该悉心地引导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传统的训斥对于这群“被夸奖”惯了的孩子是没有作用的。老师真心的付出定会得到孩子的认可,老师的身教胜于言教。作为教师,一丝不苟的做事,无形之中也会引导孩子。相信我会与我的这群孩子们相处的越来越好。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5

近来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老师的专著——《玫瑰与教育》。本书主要记载了窦老师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及为人处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国外教育(日本)现状的透析,还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见的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对窦老师肃然起敬,倒不是因为她如此年轻就评为全国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全国十杰教师提名,还担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而是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一、广泛读书,积淀学养。

小时侯的窦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老师从一个读者到作者的经历,看到了窦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窦语)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积极实践,勤于积累。

窦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

名师之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之精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旧的思想意识,让精神站立!很多情况下,名师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一个要进步的人,对自己应该自找一个压力,这样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名师曾经做过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窦老师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感谢《玫瑰与教育》!感谢窦老师!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6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常常为自己的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我自知自幼农村长大,没有书香的熏染,师范里自己倾心于玩耍,而对图书馆比较陌生,工作以后,才知道什么叫浅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

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羡慕过李吉林童话般优美的文字,倾心过于永正幽默而活泼的课堂,感叹过支玉恒的四两拨千斤,震撼于李镇西的民主教育……现在,面前放的是一本《玫瑰与教育》。

吸引我的,首先是书名。这就好比一个人的眼睛,通过眼睛,我们有了想了解她内心的愿望,更多的是疑惑:被说三道四、世人表面热心其实漠然的教育怎么和这么美的字眼、这么美的形象“玫瑰”联系在了一起?

于是,在她高雅的“清谈”中感受其深深的“忧患”,随她走进“听说读写的背后”,聆听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伴着她的行踪,“管窥”一下“日本”的教育状况,“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领略一道道文化风景……

窈然回首,“玫瑰”与“教育”的含义及关系已渐清晰。原来是因为有了激情的阳光和思想的空气,玫瑰才长久地灿烂在教育的四季里——芬芳四溢。

一个女性,能做到除工作之外,全部时间几乎都在看书和写作上,这是怎样的一个女性?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

按我的`阅读心习惯,看完一个人的一本书,我是要尽量找他的全部著作的。一朵玫瑰将我引向整个玫瑰园。于是,又得以欣赏一簇“玫瑰”:《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激情与思想》、《创造生命的课堂》,接着又在线观看了她的一些课堂录像和演讲实录,这是怎样的一片让人怦然心动、心潮澎湃的园子啊!这是我们理想教育的园子呀!

玫瑰堪称大家,因为她有大心境,大气魄。

“玫瑰”是窦桂梅的网名,其实是窦桂梅的化身——外表美丽而内在芬芳。或者,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玫瑰与教育》一书最后一页,窦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诗:“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因为她的《玫瑰与教育》,我想把这句诗改写一下:

跳着舞过平凡的日子,让我走进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园。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7

近来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老师的专著——《玫瑰与教育》。本书主要记载了窦老师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及为人处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国外教育(日本)现状的透析,还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见的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对窦老师肃然起敬,倒不是因为她如此年轻就评为全国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全国十杰教师提名,还担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而是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一、广泛读书,积淀学养。

小时侯的窦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老师从一个读者到作者的经历,看到了窦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窦语)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积极实践,勤于积累。

窦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

名师之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之精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旧的思想意识,让精神站立!很多情况下,名师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一个要进步的人,对自己应该自找一个压力,这样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名师曾经做过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窦老师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感谢《玫瑰与教育》!感谢窦老师!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8

受疫情影响,这个假期我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专著——《玫瑰与教育》。这本书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现象的种种反思,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一、读书积淀促成长。小时侯的窦桂梅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窦桂梅语)就是现在,她依然每天流连于图书馆,玫瑰园,不知疲倦。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立足当下,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我们身边的很多实例,也的确证明了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实践常思考。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敢于创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不被周围环境所左右。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自我批判,让时间的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自我省察。”这是窦桂梅老师告诫年轻朋友的话,同时也是对自己教学反思之路的总结。《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窦桂梅语)写作,记录着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很多名师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在基础教育界享有声誉的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同时新教育实验的领军人物朱永新教授也开办了“教育保险公司”,公开承诺,一个教师坚持写十年教学反思,如果不能成为一位名师的话,教师可以向他索赔巨额保金。由此可见,实践反思再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科学有效的途径。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桂梅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名师之所以成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敢想敢干,敢拼!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精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旧的思想意识,让精神站立!反思自己,也常常会热血沸腾,可这热度维持不了几分钟,就会慢慢冷却。还会以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忙,是我们惯用的理由。很多情况下,名师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一个要进步的人,对自己应该自找一个压力,这样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名师曾经做过的事情。想要退缩的时候,不妨给自己打打气:成功贵在坚持!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9

看到题目《玫瑰与教育》,起初只是觉得好奇,翻开书页才知道"玫瑰"是窦桂梅老师的网名,《玫瑰与教育》其实记录的就是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

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让我飞翔的是书",窦桂梅说到她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书。是书使她变的睿智、豁达、优雅而美丽。她在书中写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思想,为人处事的观点,以及在日本的见闻和对一些书的读后感,很有见地。这些与她爱思考的'习惯离不开的。她能从生活的细微处发现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有敏锐的洞察力。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着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

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去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心中盛满阳光"她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眼因多流泪而愈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温厚"。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态度变了,事情的意义就变了。懂得关怀,获得朋友;懂得开心,获得轻松;懂得遗忘,获得自由。有这样的名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从她的身上得到对我的身心和教学工作有利的东西。我挺喜欢她的人和她的书,读的感觉像春天。看文章知道她经常是深夜才眠,甚至凌晨两点,这应该是因为乐趣,是一种对教育不懈地追求。佩服之余,唯有感慨。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0

暑假伊始,我在朋友那看到了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这本书,一见这本书我就被其深深吸引,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在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小字:“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过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

除了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之外,这本书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 ”写了作者的教学随感反思,就学生和自己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见闻,并对中国和日本教育的进行了对比而产生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我读到开篇的《小红花的背后》一文时,不觉想到了自己的`课堂:我教低年级语文时,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一贯运用的方式方法。因为这些小红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但在这样的课堂常常会听到低声的叹息“又没有叫我!”正如文中所描述这样的花儿并没有开放在每位学生的心中,但短时间照顾到班上的所有学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短还要完成学习任务。课堂评价到底怎样做?使我陷入迷茫境地。在工作中我会通过各种方式尽量照顾到每位学生,无奈班内50多个学生,有的如果积极回答而不叫又会打击他的积极性,头疼!

作为教师我们要找好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现代教育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整体的育人观念:一流的教师是教人的;二流的教师是教书的。在对人的影响上,爱的浇灌和人性的感召,永远胜于其他形式。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要求我“用爱心和童心关爱学生;用真心和诚心对待同事;用热心和专心对待工作;用平和心态和健康心理对待人生”,用教育的智慧成就智慧的教育,勤学博采善思敢行,人人争做“智慧型教师”。要有“以校为家”的意识,经常地追问,自己的工作言行是否辱没了、学校。所以,我们的老师要有鲜明的个性、有底蕴、有智慧、有魅力、有口碑等等。一心学校的教师站出来是应该有特殊的气质和才情的。各人做好各人的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人人恪尽职守、各负其责。我们要把“学校发展,人人有责”细化为“学校发展,我的责任;学生发展,我的责任;自我发展,我的责任。

愿你我的心中都如窦老师所写,在彼此的心中盛满阳光。 珍惜拥有的幸福,奉献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1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教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进取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先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此刻,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我——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我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我,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了自我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并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著,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我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我在坚持自我的教育梦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仅听见声音,并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我的思考——这是促使自我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是窦教师所喜欢吟诵的诗句。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字里行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学的爱好,并时常有意识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书籍”的主角。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此举目的竟是“让人在亲近文字的脚步里抓到爱。”

品味这朵这芬芳的玫瑰,她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样。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2

不管何时何地,谁收到玫瑰花都会怦然心动。你看,一朵有一朵的吉义。比如,“1朵”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18朵”是“真诚与坦白”;“99朵”是“天长地久”。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忍耐与期待”;像“20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

——摘自《玫瑰与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常常为自己的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我自知自幼农村长大,没有书香的熏染,大学里自己倾心于玩耍,而对图书馆比较陌生,工作以后,才知道什么叫浅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

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吸引我的,首先是书名。这就好比一个人的眼睛,通过眼睛,我们有了想了解她内心的愿望,更多的是疑惑:被说三道四、世人表面热心其实漠然的教育怎么和这么美的字眼、这么美的形象“玫瑰”联系在了一起?

于是,在她高雅的“清谈”中感受其深深的“忧患”,随她走进“听说读写的背后”,聆听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伴着她的行踪,“管窥”一下“日本”的教育状况,“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领略一道道文化风景……窈然回首,“玫瑰”与“教育”的含义及关系已渐清晰。原来是因为有了激情的阳光和思想的空气,玫瑰才长久地灿烂在教育的四季里——芬芳四溢。

《玫瑰与教育》一书的最后一页,窦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话:“跳着舞过着黯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因为她的《玫瑰与教育》我想把这句诗改写一下:跳着舞过平凡的日子,让我们走进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园。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3

当在同事那里看到这本书时,名字很吸引我。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和在别人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的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被它深深地打动了。心灵鸡汤不过如此吧!

在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小字:“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过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

除了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之外,这本书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 ”写了作者的教学随感反思并就学生和自己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见闻,并对中国和日本教育的进行了对比而产生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书中有篇文章《心中盛满阳光》,文章里的每个字都能触动自己的心,不忍割舍就全部抄写到读书笔记中永远保留着。开头是这样的,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变化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狱;如果你把周围地人群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

好花要有好心情赏,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赏到好的风光。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团火,你就能释放出光和热。因此,面对教育的系列让人不满的现象,面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滚烫于心,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退去浮华留下平实。让我们踏实前进,留下深深的足迹。

如新课程改革在给我们带来了契机的同时,也随之会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出现许多新矛盾。需要我们所有的探索者手牵手,朝前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懂得关怀,获得朋友;懂得开心,获得轻松;懂得遗忘,获得自由——就能是你心中盛满阳光。愿你我的心中都如窦老师所写,在彼此的心中盛满阳光。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4

放假前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这本书有四辑:

第一辑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写出了作者的多篇读后随笔,书籍点评。扪心自问,自己总以时间少、工作紧为由,研读过几本教育专著,认真伏写过几篇有价值的.文章?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无知。潜心读书,细细想来真是一件好事。

有特色的教师容易被学生记住。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没有特色。究其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家长、学生的压力导致教师缺少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令教师们不敢去尝试建立自己的风格,只能围着分数棒转,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的成长与培育风格的大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他们的专业水平刚刚成长,就要面对学生是否接受、领导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问题;如果参加比赛,还要面对评委老师们能否首肯的问题。而目前的评委们,可能会出于对新风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局限,或为了规避风险,一般要求中规中矩、有板有眼。评委们只是按照时尚的理念或个人的印象给授课教师打分,也不给授课教师任何申辩的机会,更全然不顾教师的个人特点。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丧失自己,把自己当作体现某种理念的工具。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5

放假前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这本书有四辑:

第一辑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写出了作者的多篇读后随笔,书籍点评。扪心自问,自己总以时间少、工作紧为由,研读过几本教育专著,认真伏写过几篇有价值的文章?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无知。潜心读书,细细想来真是一件好事。

有特色的教师容易被学生记住。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没有特色。究其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家长、学生的压力导致教师缺少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令教师们不敢去尝试建立自己的风格,只能围着分数棒转,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的成长与培育风格的大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他们的专业水平刚刚成长,就要面对学生是否接受、领导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问题;如果参加比赛,还要面对评委老师们能否首肯的问题。而目前的评委们,可能会出于对新风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局限,或为了规避风险,一般要求中规中矩、有板有眼。评委们只是按照时尚的理念或个人的印象给授课教师打分,也不给授课教师任何申辩的机会,更全然不顾教师的个人特点。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丧失自己,把自己当作体现某种理念的工具。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6

放假前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这本书有四辑:

第一辑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写出了作者的多篇读后随笔,书籍点评。扪心自问,自己总以时间少、工作紧为由,研读过几本教育专著,认真伏写过几篇有价值的文章?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无知。潜心读书,细细想来真是一件好事。

有特色的教师容易被学生记住。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没有特色。究其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家长、学生的压力导致教师缺少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令教师们不敢去尝试建立自己的风格,只能围着分数棒转,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的成长与培育风格的大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他们的专业水平刚刚成长,就要面对学生是否接受、领导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问题;如果参加比赛,还要面对评委老师们能否首肯的问题。而目前的评委们,可能会出于对新风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局限,或为了规避风险,一般要求中规中矩、有板有眼。评委们只是按照时尚的理念或个人的印象给授课教师打分,也不给授课教师任何申辩的机会,更全然不顾教师的个人特点。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丧失自己,把自己当作体现某种理念的工具。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

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

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7

放假前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这本书有四辑:

第一辑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写出了作者的多篇读后随笔,书籍点评。扪心自问,自己总以时间少、工作紧为由,研读过几本教育专著,认真伏写过几篇有价值的文章?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无知。潜心读书,细细想来真是一件好事。

有特色的教师容易被学生记住。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没有特色。究其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家长、学生的压力导致教师缺少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令教师们不敢去尝试建立自己的风格,只能围着分数棒转,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的成长与培育风格的大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他们的专业水平刚刚成长,就要面对学生是否接受、领导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问题;如果参加比赛,还要面对评委老师们能否首肯的问题。而目前的评委们,可能会出于对新风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局限,或为了规避风险,一般要求中规中矩、有板有眼。评委们只是按照时尚的理念或个人的印象给授课教师打分,也不给授课教师任何申辩的机会,更全然不顾教师的个人特点。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丧失自己,把自己当作体现某种理念的工具。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8

随时随地地记录,就意味着要随时随地地思考,思考我们的教育生活,思考我们的人生。

“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是出生,右边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学会享受这个过程——无论是精彩还是糟糕。”窦老师的这句话说得多好!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人生过程,有风景如画,也有的残页败笔;有繁花似锦,也有落叶纷飞;有春华秋实,也有杂草枯荣……只要我们仔细品尝,品出它的意义,即便过程有些艰辛,即便其间会遭遇痛苦,我们就会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要相信每一个时刻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这句话,听起来有几分禅意,但如果真具备了这样的心态,人生的快乐便是无处不在了,知足长乐嘛!“怀着爱心吃菜,胜过怀着恨吃牛肉。”这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朴实中却道出了幸福的本质意义。我一直认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源于每个人心底的一种暖暖的感觉!有特色的教师容易被学生记住。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没有特色。究其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家长、学生的压力导致教师缺少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令教师们不敢去尝试建立自己的'风格,只能围着分数棒转,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的成长与培育风格的大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他们的专业水平刚刚成长,就要面对学生是否接受、领导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问题;如果参加比赛,还要面对评委老师们能否首肯的问题。而目前的评委们,可能会出于对新风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局限,或为了规避风险,一般要求中规中矩、有板有眼。评委们只是按照时尚的理念或个人的印象给授课教师打分,也不给授课教师任何申辩的机会,更全然不顾教师的个人特点。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丧失自己,把自己当作体现某种理念的工具。那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呢?教师的自身素质最重要,教师要找到独特的自己。教学有特色的教师不一定是有风格的。一个有特点的教师,能赋课以智慧,融教学以自己的独特思考,这样才能拥有风格。

所以,教师一定要找到自己内心涌动着的智慧和激情。在形成教学风格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好好读书,结合实践,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心”放进教学中去,切忌成为“教学机器”。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教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其实,每一个人都需要我们去善待,教育不是竞技体育,不是让受教育者优胜劣汰,而是让每个人都具有享受幸福和自由的可能。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9

《玫瑰与教育》一书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2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窦桂梅。本书为“大夏书系”丛书之一,分为四辑:清谈与忧患;在听说读写的背后;日本教育管窥;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

《玫瑰与教育》讲述了有关作者和教育的故事,记录着作者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以自己的火点燃了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读完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全书,掩卷沉思,这本书给我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和感触。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中告诉我们:要立足课堂并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心得。随时随地地记录,就意味着要随时随地地思考,思考我们的教育生活,思考我们的人生。我在课堂上经常奖励学生小红花,五角星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墙壁上一串串小红花、一排排小红旗,对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来说是荣耀的记录,对于那些榜上无名的孩子来说难看的记录。课堂学习不是竞技比赛,没有谁是失败者,每一个学生都是需要鼓励和抚慰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期待我们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的孩子,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的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

书中窦老师毫不吝啬地道出了颇含人生哲理。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啊,再伟大的人物,历史也不能为你折腰,重要的是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重在享受过程。“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是出生,右边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学会享受这个过程无论是精彩还是糟糕。”窦老师的这句话说得多好!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人生过程,有风景如画,也有的残页败笔;有繁花似锦,也有落叶纷飞;有春华秋实,也有杂草枯荣只要我们仔细品尝,品出它的意义,即便过程有些艰辛,即便其间会遭遇痛苦,我们就会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我一直认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源于每个人心底的一种暖暖的感觉!《玫瑰与教育》正如这本书的名字。我们会用捧着玫瑰的心做好教育,带着这种感觉幸福着。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20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读书让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思考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实践是将我们的思考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实践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师独立特色的教学活动,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听课之时,所获得的那些老师们表扬、鼓励的技巧,调动情绪的方法。回来以后便照葫芦画瓢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现在想起来在课堂我们反而失去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为自己语文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 “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人,读书与不读书肯定是不同的。身为教师,读书与不读书,就更不一样了,这可以在你的学生那里得到验证。就让我们在这读书的季节里,来开始我们自己的阅读吧,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一定会变得美丽、优雅。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21

临近放寒假,学校给我们每位教师发放了一本书,我领到的是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一书。当我一拿到书,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吸引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书名,“玫瑰”。一个浪漫而又温馨的词语,居然有人将它与教育联系在一起。二是人名,因在大约六七年以前,我曾经看过窦老师的演讲和课堂实录,当时就被窦老师激情四溢的演讲深深打动,那时我就了解到窦桂梅从吉林一实小一名普通的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她肯定是一名不同寻常的教师。

通过再读《玫瑰与教育》,我知道了这本书一共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触到窦老师那质朴而真实的语言,透露出的是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她的机智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纵观全书,我觉得窦桂梅老师在读、写、思这三面做的非常好。如从读《人民教育》开始,让她找到了良师益友,《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她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小王子》《夏洛的网》《教师人文读本》《语文课程理论基础》《红楼梦》……相比较之下,再看看自己,读的书真是囊中羞涩,不过随着自己年龄的成长,阅历的增多,我正在努力地改变自己,也让自己到书中去感受名师的做法、经典的甜梦、童话的广阔海洋。窦老师不光自己读书多,她还教育自己的学生、女儿多读书,还向身边的人、老师推荐阅读。书读的多了,随之也有了广博的见识。

窦老师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窦老师坚持用文字记录着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看后感受颇深,写作不但是对自己工作的梳理,更是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它更是逼迫自己坚持实践、勤于阅读、深入思考的强劲动力,是一种让我们反思着的存在。确实,写作也是一种最深刻的心灵对话。这个过程,就好像是在与一个自己最信赖的朋友在谈话。当你心情不好时,就可以“畅所欲言”。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排毒”过程,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美容,因为文字可以滋润生命,让人忘却心灵的疲劳。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印象和感触。谢谢《玫瑰与教育》,它使我又一次经历了心灵的洗涤,让我在前行的路上充满希望。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22

本学期一直坚持阅读跟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关的理论书籍,当我第一次看到《玫瑰与教育》的时候,仅仅是书名都令我觉得眼前一亮,再看作者窦桂梅,更加确认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我曾经在网上看过窦老师的多节语文课,非常喜欢她的课,她的课堂激情涌动,活力四射,全情投入。读完此书,使我又认识了一个全新的窦老师。不仅充满激情,更对教育教学有着独特的理解,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字里行间都体现着她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执着追求。

在书中,窦老师向我们阐述了怎样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怎样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人,怎样做一个爱读书的人等等。这些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书中,窦老师毫无保留地向读者道出了蕴含人生哲理的四条建议:

1、改变态度。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我们也知道大多数事情不是人为可以改变的,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事情,但是可以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的确,在大千世界的茫茫人海里有形形色色的人,教师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分子,但是,就是这一分子,肩上也担负着重大的责任,他(她)可能关系着几百甚至几千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但是,有的教师很喜欢忽视自己,看低自己,他们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和别人攀比上,工资、名誉、地位……结果弄得身心疲惫。还有的教师,他们十分地珍爱自己的工作,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在教学中遇到事情冷静、及时地处理,妥善地解决各种问题,并且常常地反思总结,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他们的面前,出现的将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大道。

2、享受过程。窦老师说得多贴切:“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是出生,右边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每一个人的生命过程都是与众不同的,有一帆风顺,如行云流水般的;有崎岖不平,有风有浪的。不同的人生造就不同的人,相同的是,我们的人生都只是一个短短的过程。仔细地想一下,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走的路是五彩缤纷的,我们培育的祖国的花朵,与花朵相伴的日子,能不美吗?

3、活在当下。心态决定一切。一个人拥有了积极良好的心态,什么事情都做得好,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反之,一味地抱怨和不知足,会让自己的心灵朝畸形方向发展。而要成为一名跟上时代步伐的小学教师,后者的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让我们尝试做一个拥有阳光心态的好老师,好好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同行。

4、学会感恩。感恩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我相信:懂得感恩的人,他同时也是一个经常施恩于别人的人。他们也一定是幸福的人。有些人,千方百计地在寻找幸福,殊不知,幸福就在他们的身边。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自己学会感恩,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感恩。

在《玫瑰与教育》这本书中并没有参杂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写的都是窦老师教学生活中的一些随笔和感想,透露出的是她对教育教学事业的热爱。从中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真挚的人格魅力,不难感觉到窦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心中充满阳光,并且永远都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人。

《玫瑰与教育》让我深深懂得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创设宽阔的思维和精神空间,同时还要以情动人,以自己的饱满的情感去感动学生,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提升的过程。

当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傲人的玫瑰的,但只要我们善于自我汲取营养,善于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我相信我们也一样能够激情绽放,在教育的这片园地里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缕芳香!

最后还是套用窦桂梅老师的话结尾: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23

写这篇文章前,刚刚做完家务。夕阳西下,晒干的被子带着春天阳光的清香,物品井然有序,让人心生愉悦。锅里的粥散发着醉人的香味,一切都是刚刚好。

语文教学,莫不如此。你付出多少辛劳,就能享受多少幸福。我欣赏窦桂梅老师的才气,更欣赏她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追求。《玫瑰与教育》这本书的自序中,窦老师这样写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这样的话语令人震撼,也使我惊恐,因为我不是天才,只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个。天才都需要修炼,何况我这样的普通人?

修炼什么?如何修炼?我想,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基本功。前两天的芜湖市小学语文学科青年教师素养展示活动,给我的触动很大。老师们的惊采绝艳,令人心生敬意。教师的基本功“三一一”(三字,一话,一画),我们是不是过关,是不是做得很好?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回来他感慨,高手如云,平时的积累太重要了。这样的素养大赛非一日之功可以的,业余时间的勤学苦练更为关键。

浙江名师徐俊谈及自己的成长,曾说他晚上从未在12点前休息,经常学校的事务完成后就开始自己的业务学习,读书,撰写,研讨等等。他的许多著作都是在夜晚寂然而生。

旁观者的我们,总是看到别人舞台上光鲜亮丽,潇洒自如,却想不到台下的沮丧失意、痛苦郁闷。哪有不布满荆棘的成长之路?

在阅读交流会上,好几位工作室成员都谈到手机的问题,说是一拿起手机就忘了正事。手机的抖音视频妙趣横生,最能消除疲惫使人深陷;手机的`奇闻轶事好玩有趣,最能摄取人心使人沉迷。这些轻松的博人一笑的娱乐杂记,真的比枯燥无味的教研来得吸引人。可是,人生就是这样,很多人的成功都是业余时间拼搏出来的。你在休闲消遣时,别人在读书写作研学技能。那些舞台上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的,那些舞台上轻歌燕语舞姿蹁跹的,那些舞台上妙语连珠幽默风趣的,谁不是工作之外练成的绝世武功?

工作室在本学期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诵读比赛,亦旨在“迫使”工作室成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修炼,以比赛促练习,促成长。过程是痛苦的,但结局一定是喜人的。

春天,萌发生命的季节。立下小小的目标,一路走过风花雪月或暴风骤雨,愿冬之日得以贮存丰厚的滋养。《玫瑰与教育》一书,渗透着窦桂梅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盈满她对教育的深情,亦有诸多反思。读来发人深省,思绪颇多。然非一文能述之,待日后慢慢咀嚼,感悟收获。

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让阅读润泽生命,让修炼成就自我。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24

玫瑰与教育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谈与忧患”,写了作者在具体教学中的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结缘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思、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是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写出了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和由次引发的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阅读一些书籍后的读后感。

四辑都很精彩,读完感触太多,只简单谈几点。

一是作者优美、贴切又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文中作者总能把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思想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而且让读者感觉那就是最好的表达词语、最优的表达方式。“练笔就好比开花,没有一定的时间和力量,是不可能让一瓣一瓣的花朵展开自己的面容的,以为刚一动笔就能一鸣惊人,那或者是天才,或者只是妄想罢了”,这是作者在自序中的一句话,说出了自己在写作练笔上的感触。作者的文笔,无疑与她的广泛阅读和勤奋练笔分不开,这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的榜样。

二是独特的有见地的思想。窦老师概括性的提出了小学语文的质量目标: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同时也强调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他在文章中讲到“一个不曾拥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一个极少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孩子,他的情感世界将是枯燥无味的,他的精神世界也将是极其荒芜可怕的”,的确,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多地加入阅读的教学,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应有的滋养。

三是敢于提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在文中说到:“今天的'学生是考试的连体儿,一方面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是上大学,一方面几乎听不到他们对教育的感恩之情”,“这不是读书的学校,这是只做题的学校”,“中国的教育常常是一阵风,没有真正渗透到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否应该有更多这样理性批判的声音,这样,才会促使大家对现行教育的思考,真正促进教育的进步。

太多这样优美的语句、独特的见解、敢于批判的精神,出自窦桂梅老师,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她从吉林一所实验小学走到北京,成为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期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在人民大会堂做过专题报告......

如果说她的这些还不足以让人敬佩的话,那么她在经历那些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无奈、忧伤时的热情不减,激情四溢,以及依然为大家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的坚持和超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在看书中间,读到精彩处,总想翻回扉页去看一看窦桂梅老师的照片:笑容满面、智慧、自信……无疑,她是漂亮的,就如她的笔名玫瑰一样,鲜艳夺目,热情四射。都说一个人的面容就是她灵魂的样子,在窦桂梅老师身上,这句话值得让人深信。

窦桂梅老师是成功的,在教育这个行业中,能够成为这样骄人的玫瑰的确让人羡慕敬佩,这需要努力、天分甚至机遇,这样的成功也只会属于少数人。然而,成不了骄人的玫瑰又如何呢?只要我们每个人勤于自我浇灌,善于反思,不断进取,用心成长,至少也可以是一朵朵自在向阳的蔷薇,微风吹来,依然可以“满架蔷薇一院香”。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25

《玫瑰与教育》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渗透出窦老师的思想和智慧,给了我很多启发。

这本书一共分四辑,每一辑都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教育随笔以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辑,窦老师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教师的品格铸造以及如何做人,学会生活,学会面对挫折,学会感恩等道理。

把盛开的玫瑰移植到自己的园地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窦桂梅老师做了引申,她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事,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育事业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烂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努力做到黑玫瑰的稳妥,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把个人的生命溶入教育的使命。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该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怎样做?在窦桂梅老师看来,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既教师要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窦老师给与我们忠告。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就要养豪气而不失霸气,扬正气而不是邪气,养大气而不是邪气。对待教育事业,对待自己的学生,不仅仅有爱,还有一颗慈悲的感恩的心。有了这样的心境,遇到感性的问题就会模糊艺术的处理。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态度变了,事情的意义就变了。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是一只小小鸟,然后感性做人,理性做事,这也许是最好的自我保护和发展。

窦老师特地摘录的冰心先生的诗句,警告我们:要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都感受到爱。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再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永葆激情。永葆激情是一种生活姿态,最终会由表象内化成一种精神气质。心中盛满阳光。境由心生,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你就在营造天堂。因此,面对教育系列让人不满的现象,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和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滚烫于心,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

读书养气。教师的专业化道路,要求我们有底气、大气、灵气,既要有精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身后的教育理论功底,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涵养浩然之气。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26

包围在玫瑰的芳香里。

吸引我看《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首先是因为它的书名这好比一个人的眼睛眼睛吸引你了你就有一种透过眼睛了解其内心深处的欲望。

读完《玫瑰与教育》这本书一个幽默风趣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见解的人物形象清晰地凸现在我的眼前她就是香飘万里的"玫瑰"——窦桂梅老师。

在字里行间我强烈地感觉到了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快乐的她的这种快乐溢于言表感染着我。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堂课不难通过磨练上堂好课也不是很难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上课的老师都是快乐的。窦桂梅老师的快乐是一种单纯而高尚的快乐一种在平凡中演绎精彩的快乐一种生命与童年相约的快乐是一种缘于对教育工作对学生真诚的爱的快乐。窦老师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与孩子们在一起心情就会变得像蓝天一样纯净。"这样的话听起来很容易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不断制造意外的的孩子厌烦的情绪总会爬上心头这种厌烦就是因为我们还没能完全把自己的爱浸透到孩子们的骨子里。

窦桂梅老师不仅将一位语文教师做得很成功而且还做到了一个纯粹的人。在她的随笔中我领悟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在《心中盛满阳光》一文中她提到了"境由心生"。她说"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变成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确实面对每日繁杂的事务面对孩子不经意间制造的麻烦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面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不满现象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不能改变这一切我们只能换个角度想问题从中过滤出一些快乐的因子让阳光洒射到疲惫不堪的心灵边角。

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窦老师毫不吝啬地道出了颇含人生哲理的四条建议:一是改变态度。"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看到这句话的那一刹那我的眼眶就热热的了因为我的爸爸曾经在我烦恼不堪的时候也跟我说过同样意义的话爸爸说"我们改变不了别人改变不了事情我们就改变自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放宽心做任何事情心情最重要!"是啊"再伟大的人物历史也不能为你折腰"重要的是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只是繁花盛叶中弱不禁风的一叶草儿理性做事理性做人是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

二是享受过程。"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是出生右边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学会享受这个过程——无论是精彩还是糟糕。"窦老师的这句话说得多好!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人生过程有风景如画也有的残页败笔;有繁花似锦也有落叶纷飞;有春华秋实也有杂草枯荣……只要我们仔细品尝品出它的意义即便过程有些艰辛即便其间会遭遇痛苦我们就会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三是活在当下。"要相信每一个时刻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这句话听起来有几分禅意但如果真具备了这样的心态人生的快乐便是无处不在了知足长乐嘛!四是学会感恩。"怀着爱心吃菜胜过怀着恨吃牛肉。

"这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朴实中却道出了幸福的本质意义。我一直认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源于每个人心底的一种暖暖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来自于什么呢那就是"感恩"。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对所遇到的一切都抱着感激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会使我们消除怨气。上班路上看到路旁草丛里晶莹的露珠你会感恩;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共进午餐你会感恩;很平常的日子里收到朋友的一个短信问候你会感恩;下班回家吃到妈妈做的可口饭菜你会感恩……

如果在我们的一生中就在这样感恩的心情中度过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幸福呢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27

放假前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这本书有四辑:

第一辑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写出了作者的多篇读后随笔,书籍点评。扪心自问,自己总以时间少、工作紧为由,研读过几本教育专著,认真伏写过几篇有价值的文章?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无知。潜心读书,细细想来真是一件好事。

有特色的教师容易被学生记住。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没有特色。究其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家长、学生的压力导致教师缺少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令教师们不敢去尝试建立自己的风格,只能围着分数棒转,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的成长与培育风格的大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他们的专业水平刚刚成长,就要面对学生是否接受、领导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问题;如果参加比赛,还要面对评委老师们能否首肯的问题。而目前的评委们,可能会出于对新风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局限,或为了规避风险,一般要求中规中矩、有板有眼。评委们只是按照时尚的理念或个人的印象给授课教师打分,也不给授课教师任何申辩的机会,更全然不顾教师的个人特点。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丧失自己,把自己当作体现某种理念的工具。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28

当尤老师抱着一摞书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玫瑰与教育》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我。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的呢?怀着疑惑,借来了这本书,好奇的翻开它,却被它深深地打动了,怎么也舍不得放下。

玫瑰是窦桂梅老师的网名,《玫瑰与教育》写的是她取名“玫瑰”之后有关她和教育之间的故事,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当然,此书又不仅仅是谈教育,还谈友情、谈人生、谈读书,可谓一本杂书。对于我,一名语文教师有很大的帮助。捧读这本书,常常被窦桂梅老师的`文字所吸引,被她的勤奋与才情所感动,被她坚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

书中有一篇文章--《心中盛满阳光》,文章里的字字句句都能触动我的心弦,不忍割舍就摘抄下来永远保留着。开头是这样的: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变成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狱;如果你把周围地人群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是呀,好花要有好心情赏,有了好的心情才能看到美好的风光。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团火,你就能释放出光和热。因此,面对教学工作中一系列让人不满的现象,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退去浮华,留下平实。让我们踏实前进,留下深深的足迹。

书中还有一篇文章令我感触颇深,那就是《小红花的背后》。本文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之中把学生的伤害。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小红花不仅仅是对优秀者的奖励,同时也该是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的鼓舞。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都需要得到尊重、等到温暖的照耀。我们应用快乐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窦老师为榜样,做一个玫瑰般的人,对工作多一份用心,少一点牢骚,多一份爱心,少一点抱怨,把教学工作处理的有滋有味。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29

这个假期,我怀着对名师的崇敬,读完了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乍看题目,还以为是教育教学理论,其实不然,这是窦老师平时的一些杂感,有的是写在网上的一些随笔,书中的内容有的是与教育有关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读后感。读完这本书,好象更了解她了,书中对我最有益的莫过于她有关教学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就是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而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掌握这门艺术的诀窍,更重要的是掌握爱的艺术。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甚至打骂学生的现象,其实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其实,这是教师情感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我们就对他们严加管教,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动辄批评,甚至有时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老实”了,也许我们还会暗暗自喜,但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你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作为老师,我认为,对学生要从心底里拿出全部的爱心,爱得质朴,爱得自然,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要想使爱独具魅力,还必须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我想,这才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东西。

有这样的名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从她的身上得到对我的身心和教学工作有利的东西。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在教学中,能成为骄人玫瑰的毕竟是少数,但只要我们善于自我“浇灌”,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们也一样能够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在教育的这片园地里!让我们都来做一朵绽放在那校园里的玫瑰吧!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30

走近窦桂梅的课堂,她朴实、细腻、清新的语文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进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老朋友在促膝交谈,朴实的语言如涓涓细流进入干涸的心田,亲切自然,娓娓道来,令我不忍放下,常常跟着她优美的语言走进她的思想领域中。

“我们萧潇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这是《玫瑰与教育》这本书的卷首语,读罢令人心动。除了序之外,这本书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写了作者的教学随感反思并就学生和自己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见闻,并对中国和日本教育的进行了对比而产生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着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老师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去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去很“蹩脚”。往往不自觉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后来读到鲁讯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心里这才颇感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读到窦老师书中的这些话,我感到强烈的惊喜。总是给自己寻找懒于写字的'理由,即使话在嘴边,也懒得下笔,久而久之,想再表达,已经难以入手。想想文人书豪的鲁讯和特级教师的窦桂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这个平凡的人呢?窦老师的这段话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书中有篇文章《心中盛满阳光》,文章里的每个字都能触动自己的心,不忍割舍就全部抄写到读书笔记中永远保留着。开头是这样的,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变化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狱;如果你把周围地人群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好花要有好心情赏,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赏到好的风光。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团火,你就能释放出光和热。因此,面对教育的系列让人不满的现象,面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根系教育的土壤,是理想滚烫于心,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如新课程改革在给我们带来了契机的同时,也随之会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出现许多新矛盾。需要我们所有的探索者手牵手,朝前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总之,我喜欢窦老师的书,它引领我渐渐走进理想的课堂,走进教育的春天;我喜欢她的人,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宽厚仁慈,对教育不懈地追求,佩服之余,唯有感慨。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31

最近读了《玫瑰与教育》,这本书记录了窦桂梅老师,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窦老师在书中说:“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从她的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著,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为什么朗读水平不高的原因了。因为平时很少读,特别是像窦老师那样说的大声读。

“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而同为教师的我却在写作大道路上有一种疲于应付的感觉。特别是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写的时候,就有一种凑的心理在作怪!没有真正陈夏鑫去写作。

读着这本书,了解了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

今后我需要像窦老师那样: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读后感·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窦桂梅语)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桂梅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

我缺少的是名师们的那种耐力和坚持!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32

读完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全书,掩卷沉思,这本书给我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和感触——

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中告诉我们:“要立足课堂……并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心得。”。随时随地地记录,就意味着要随时随地地思考,思考我们的教育生活,思考我们的人生。

我从一年级开始,课堂上经常奖励学生小红花,五角星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墙壁上一串串小红花、一排排小红旗,对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来说是荣耀的记录,对于那些榜上无名的孩子来说难看的记录。课堂学习不是竞技比赛,没有谁是失败者,每一个学生都是需要鼓励和抚慰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期待我们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的孩子,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的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

同时书中窦老师毫不吝啬地道出了颇含人生哲理的四条建议:

一是改变态度。“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啊,“再伟大的人物,历史也不能为你折腰”,重要的是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只是繁花盛叶中弱不禁风的一叶草儿,理性做事,理性做人是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

二是享受过程。“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是出生,右边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学会享受这个过程——无论是精彩还是糟糕。”窦老师的这句话说得多好!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人生过程,有风景如画,也有的残页败笔;有繁花似锦,也有落叶纷飞;有春华秋实,也有杂草枯荣……只要我们仔细品尝,品出它的意义,即便过程有些艰辛,即便其间会遭遇痛苦,我们就会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三是活在当下。“要相信每一个时刻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这句话,听起来有几分禅意,但如果真具备了这样的心态,人生的快乐便是无处不在了,知足长乐嘛!

四是学会感恩。“怀着爱心吃菜,胜过怀着恨吃牛肉。”这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朴实中却道出了幸福的本质意义。我一直认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源于每个人心底的一种暖暖的感觉!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33

《玫瑰与教育》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渗透出窦老师的思想和智慧,给了我很多启发。

这本书一共分四辑,每一辑都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教育随笔以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辑,窦老师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教师的品格铸造以及如何做人,学会生活,学会面对挫折,学会感恩等道理。

把盛开的玫瑰移植到自己的园地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窦桂梅老师做了引申,她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事,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育事业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烂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努力做到黑玫瑰的稳妥,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把个人的生命溶入教育的使命。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该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怎样做?在窦桂梅老师看来,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既教师要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窦老师给与我们忠告。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就要养豪气而不失霸气,扬正气而不是邪气,养大气而不是邪气。对待教育事业,对待自己的学生,不仅仅有爱,还有一颗慈悲的感恩的心。有了这样的心境,遇到感性的问题就会模糊艺术的处理。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态度变了,事情的意义就变了。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是一只小小鸟,然后感性做人,理性做事,这也许是最好的自我保护和发展。

窦老师特地摘录的冰心先生的诗句,警告我们:要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都感受到爱。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再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永葆激情。永葆激情是一种生活姿态,最终会由表象内化成一种精神气质。心中盛满阳光。境由心生,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你就在营造天堂。因此,面对教育系列让人不满的现象,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和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滚烫于心,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

读书养气。教师的专业化道路,要求我们有底气、大气、灵气,既要有精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身后的教育理论功底,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涵养浩然之气。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34

一天我无意间在于洁老师的桌子上看到了这本书---《玫瑰与教育》,一开始是书的名字吸引了我,再看作者既然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窦桂梅老师。她不仅是清华附小的副校长,还是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十杰教师提名。我心想她身上围绕着这么多光环,书里一定写的都是些大道理,可翻开阅读了几页发现真是文如其人,别具一格的标题,富有个性的话语,独特而鲜活的思想,使人不忍释卷。

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在字里行间,我强烈地感觉到了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快乐的,她的这种快乐溢于言表,感染着我.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堂课不难,通过磨练上堂好课也不是很难,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上课的老师都是快乐的.窦桂梅老师的快乐是一种单纯而高尚的快乐,一种在平凡中演绎精彩的快乐,一种生命与童年相约的快乐,是一种缘于对教育工作,对学生真诚的爱的快乐.窦老师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与孩子们在一起,心情就会变得像蓝天一样纯净."这样的话听起来很容易,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不断制造意外的的孩子,厌烦的情绪总会爬上心头,这种厌烦就是因为我们还没能完全把自己的爱浸透到孩子们的骨子里.

在《心中盛满阳光》一文中,她提到了"境由心生".她说"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变成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确实,面对每日繁杂的事务,面对孩子不经意间制造的麻烦,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面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不满现象,我们能做什么呢 我们不能改变这一切,我们只能换个角度想问题,从中过滤出一些快乐的因子,让阳光洒射到疲惫不堪的心灵边角.

窦桂梅,如此多娇的一个女人,接近她,就会被她激情的阳光和思想的空气紧紧包围,接近她,我希望我能沾染些许玫瑰的芳香……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35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教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进取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先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此刻,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我——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我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我,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了自我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并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著,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我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我在坚持自我的教育梦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仅听见声音,并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我的思考——这是促使自我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是窦教师所喜欢吟诵的诗句。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字里行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学的爱好,并时常有意识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书籍”的主角。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此举目的竟是“让人在亲近文字的脚步里抓到爱。”

品味这朵这芬芳的玫瑰,她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样。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36

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玫瑰与教育》其实是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在这本书中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该书分为四辑,“清谈与忧患”写的是一些关于教育体制、名家教育思想和自己的教育随想;“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的是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的故事;“日本教育管窥”介绍了自己在日本一些学校的见闻;“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选登了窦老师写的一些读书笔记。与其他书籍相比,里面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而是娓娓道来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

这不仅仅是窦桂梅老师的底线,更应是每一位为人师者的底线。在我们的工作中,因为种种情形,种种原因,是不是也曾无意中伤害过学生们的心灵呢?窦桂梅老师甚至考虑到了“不可将竞技的奖

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确实,当我们发出一朵小红花的时候,当我们向某些学生进行表扬的时候,却也有意、无意的伤害了其他暂时落后或者不够积极的同学,只是我们无暇顾及而已。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心灵的沟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在选择一种教学方法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保护好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生活的自信心,让每一朵花朵都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活泼的长大。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了,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了。”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但是我们极少将这一平凡的职业做到极致。在窦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从教者走过的艰辛的成长道路;看到了一个教师心中永不言败为着理想执著追求的坚定信念;看到了一个普通的从教者的不普通之处。窦老师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成长历程向我们诉说着、向我们诠释着,普通的你同样也可以变得灿烂。

人必须始终有一种动力,使自己从懒洋洋的状态中走出来,并常常使自己处于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状态,这样惰性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动力来自于哪里?窦老师告诉我,这种动力来自于对某件事的期望、信念、态度、行为!千帆竞争,百舸争流,对于教师而言,这份动力更来自于内心的一种责任,来自于对学生的爱,来自于对职业的幸福感,来自于对人生的永恒追求。

窦老师就是一朵玫瑰,玫瑰于人,手留余香。读窦桂梅老师的这本书,就好比沉浸在玫瑰花园之中,只要轻轻呼吸,就能感受到那阵沁人心脾的滋养。也许,我一辈子也无法拥有那玫瑰的绚丽,但我也愿自己能做一朵路旁的不起眼的小花,静静地散发着属于自己的淡淡的幽香,给路过的人们以精神的慰籍。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37

放假前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这本书有四辑:

第一辑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写出了作者的多篇读后随笔,书籍点评。扪心自问,自己总以时间少、工作紧为由,研读过几本教育专著,认真伏写过几篇有价值的文章?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无知。潜心读书,细细想来真是一件好事。

有特色的教师容易被学生记住。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没有特色。究其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家长、学生的压力导致教师缺少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令教师们不敢去尝试建立自己的`风格,只能围着分数棒转,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的成长与培育风格的大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他们的专业水平刚刚成长,就要面对学生是否接受、领导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问题;如果参加比赛,还要面对评委老师们能否首肯的问题。而目前的评委们,可能会出于对新风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局限,或为了规避风险,一般要求中规中矩、有板有眼。评委们只是按照时尚的理念或个人的印象给授课教师打分,也不给授课教师任何申辩的机会,更全然不顾教师的个人特点。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丧失自己,把自己当作体现某种理念的工具。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38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著,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是窦老师所喜欢吟诵的诗句。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字里行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学的爱好,并时常有意识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书籍”的角色。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此举目的竟是“让人在亲近文字的脚步里抓到爱。”

品味这朵这芬芳的玫瑰,她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