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

2024/05/03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 篇1

最近读了一本书,小巫老师的《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选择这本书来丰富自己是因为自己既是妈妈又是老师。从哪特方面讲这本书都是很值得去读的。这本书延续了小巫的一贯风格——透彻的分析、严密的论证、大量的引用和深厚的心理学背景。

有一段文字我颇喜欢:儿童从父母那里最需要的是无条件的爱、认可和接纳。他们在青春期前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建立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父母无条件的爱、认可和接纳,赋予孩子足够的内心力量,让他无条件的爱自己、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建立真面的、积极的自我评价,获得坚实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在长大后,坦然地面对他人和自己的不同之处,坦然地接受环境与自己的差异,并且运用自己的智慧,化解矛盾,与“社会”这个庞大的概念和平相处。

当儿童天性与所处的环境产生矛盾的时候,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举足轻重。

如果父母接纳、支持、鼓励孩子,告诉孩子“我们相信你是优秀的,我们相信这不是你的错,我们永远爱你。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目前的问题。”孩子就不会否认自我、压抑自我,他依然快乐地接受自己,自由的发展自己,健康地成长。同时他也知道,自己不是无能的,不必被动地任人宰割,只要积极地想办法,就能摆脱困境。将来他遇到困难和阻碍,也会对自己负责,一方面平静地看待自己和环境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主动着手改变现状,而不是盲目怨天尤人。

如果父母不接纳孩子,而是站在“社会”这一方,批评、指责、纠正孩子。对孩子说。“人家都那么好,怎么就你不行?你怎么这么差劲?你让我们丢脸!你给我们找麻烦!”并且强迫孩子去“适应”环境,孩子就会觉得“这都是我的错,我是一个坏孩子,我不值得生存!”强行的压制和修理,会让孩子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也会让他们积存愤怒和怨恨,导致他们将来仇视社会,做出更加叛逆的举动。由于父母强迫他们压抑自己的天性、放弃个性、顺从环境、变得跟其他人一样,将来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要么认为“这都是我的错”要么认为“这都是别人的错”,要么怀才不遇、愤愤不平,要么感觉无能为力,不能对自己负责。

这本书给我的收获是,在大人可以控制的范围里,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让她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做父母是这样,做老师也要尽力而为才是!

我想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就是长大以后拥有的一笔最好的财富了。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 篇2

有一次在网上购物时,无意中发现,《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一书,漂亮的封面将我吸引,我就买下了。当我拿起翻看,作者首先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状况的分析,从长远效益和世界发展的宏观角度,另辟蹊径解读“中国国情”这一焦点,提出要教育全球化、人才国际化。本书大量引用现代西方先进教育理论和经验,通过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以及对取自现实生活的实例分析,重点论述了父母拉所关心的“兴趣班”、儿童社会交往和师生关系等方面的话题。倡导父母们摒弃跟风时尚、急功近利的心态,针对个体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审慎的思考,坚持学习现代科学教育理念,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使父母的心灵与孩子一起成长。我想最需要做的应该是与子女沟通与交流。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吗?

你知道他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吗?父母们也许会说,现在的社会竞争太激烈,自己这样做是为了给孩子的将来。可是,让孩子这么小就承受如此压力,他根本无法健康的成长。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权利,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如果只有一个标准,只有一个模式,那太单调,太乏味了。还不如从关心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孩子的才艺培养也是如此,有的孩子才一点点大,手指还很娇嫩,甚至手指关节和肌肉还没完全发育好就被送去学钢琴。家长根本不考虑孩子合不合适,喜不喜欢。不是每个孩子都喜爱钢琴,喜爱音乐。有时候这样做不是培养了孩子而是耽误了孩子。父母要孩子学才艺,应当充分了解这项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观察孩子的爱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说:"欲让孩子成才,最好的方法是根据他的性格、爱好和某个专业所必需的客观条件,因材施教。而爱好,则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觉得做父母的应该了解不管让孩子学什么,目的都不是要培养天才,而是要提高孩子的素质。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体味到更多的人生,更多的快乐。

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个不断思考的过程,需要慢慢读,细细品。从中得到一个心得:父母需要与孩子平等,并不要用自己以往固有的观念来要求和看待孩子,要能蹲下来与孩子眼睛平视,耐心去听听孩子的心声,从心里上要与孩子感觉是平等的,不是居高临下的。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了解孩子的世界。我感觉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不断挑战父母的智慧和耐心的过程,做父母的首先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至少在自己的家庭尽可能引入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来与孩子相处。

这本书给我的感想特别深,也懂得了很多教育方面的知识。一个搞教育行业的我,从中学习了很多。凡是有新的育儿观念的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 篇3

最近读了一本书,小巫老师的《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选择这本书来丰富自己是因为自己既是妈妈又是老师。从哪特方面讲这本书都是很值得去读的。这本书延续了小巫的一贯风格——透彻的分析、严密的论证、大量的引用和深厚的心理学背景。

有一段文字我颇喜欢:儿童从父母那里最需要的是无条件的爱、认可和接纳。他们在青春期前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建立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父母无条件的爱、认可和接纳,赋予孩子足够的内心力量,让他无条件的爱自己、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建立真面的、积极的自我评价,获得坚实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在长大后,坦然地面对他人和自己的不同之处,坦然地接受环境与自己的差异,并且运用自己的智慧,化解矛盾,与“社会”这个庞大的概念和平相处。

当儿童天性与所处的环境产生矛盾的时候,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举足轻重。

如果父母接纳、支持、鼓励孩子,告诉孩子“我们相信你是优秀的,我们相信这不是你的错,我们永远爱你。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目前的问题。”孩子就不会否认自我、压抑自我,他依然快乐地接受自己,自由的发展自己,健康地成长。同时他也知道,自己不是无能的,不必被动地任人宰割,只要积极地想办法,就能摆脱困境。将来他遇到困难和阻碍,也会对自己负责,一方面平静地看待自己和环境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主动着手改变现状,而不是盲目怨天尤人。

如果父母不接纳孩子,而是站在“社会”这一方,批评、指责、纠正孩子。对孩子说。“人家都那么好,怎么就你不行?你怎么这么差劲?你让我们丢脸!你给我们找麻烦!”并且强迫孩子去“适应”环境,孩子就会觉得“这都是我的错,我是一个坏孩子,我不值得生存!”强行的压制和修理,会让孩子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也会让他们积存愤怒和怨恨,导致他们将来仇视社会,做出更加叛逆的举动。由于父母强迫他们压抑自己的天性、放弃个性、顺从环境、变得跟其他人一样,将来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要么认为“这都是我的错”要么认为“这都是别人的错”,要么怀才不遇、愤愤不平,要么感觉无能为力,不能对自己负责。

这本书给我的收获是,在大人可以控制的范围里,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让她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做父母是这样,做老师也要尽力而为才是!

我想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就是长大以后拥有的一笔最好的财富了。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 篇4

最近读了一本书,小巫老师的《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选择这本书来丰富自己是因为自己既是妈妈又是老师。从哪特方面讲这本书都是很值得去读的。这本书延续了小巫的一贯风格——透彻的分析、严密的论证、大量的引用和深厚的心理学背景。

有一段文字我颇喜欢:儿童从父母那里最需要的是无条件的爱、认可和接纳。他们在青春期前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建立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父母无条件的爱、认可和接纳,赋予孩子足够的内心力量,让他无条件的爱自己、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建立真面的、积极的自我评价,获得坚实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在长大后,坦然地面对他人和自己的不同之处,坦然地接受环境与自己的差异,并且运用自己的智慧,化解矛盾,与“社会”这个庞大的概念和平相处。

当儿童天性与所处的环境产生矛盾的时候,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举足轻重。

如果父母接纳、支持、鼓励孩子,告诉孩子“我们相信你是优秀的,我们相信这不是你的错,我们永远爱你。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目前的问题。”孩子就不会否认自我、压抑自我,他依然快乐地接受自己,自由的发展自己,健康地成长。同时他也知道,自己不是无能的,不必被动地任人宰割,只要积极地想办法,就能摆脱困境。将来他遇到困难和阻碍,也会对自己负责,一方面平静地看待自己和环境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主动着手改变现状,而不是盲目怨天尤人。

如果父母不接纳孩子,而是站在“社会”这一方,批评、指责、纠正孩子。对孩子说。“人家都那么好,怎么就你不行?你怎么这么差劲?你让我们丢脸!你给我们找麻烦!”并且强迫孩子去“适应”环境,孩子就会觉得“这都是我的错,我是一个坏孩子,我不值得生存!”强行的压制和修理,会让孩子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也会让他们积存愤怒和怨恨,导致他们将来仇视社会,做出更加叛逆的举动。由于父母强迫他们压抑自己的天性、放弃个性、顺从环境、变得跟其他人一样,将来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要么认为“这都是我的错”要么认为“这都是别人的错”,要么怀才不遇、愤愤不平,要么感觉无能为力,不能对自己负责。

这本书给我的收获是,在大人可以控制的范围里,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让她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做父母是这样,做老师也要尽力而为才是!

我想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就是长大以后拥有的一笔最好的财富了。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 篇5

缘于惰性这本书并没有看完,只是看了第一篇,以及分享了读书会的一些介绍,看到妍妍妈写了感悟之后,觉得应该也记录一些自己的感受,否则总是会原谅自己的惰性,妥协于自己日益衰退的记性,呵呵。

1、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籍?

其实,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也买了不少书籍,但是孩子并没有完全喜欢,但是有些是一直都比较钟爱的。其中当然有年龄差异的原因,但也有一些是因为作为妈妈自主决定了孩子的喜好。比如小新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看故事书,第一套乐悠悠书籍还是同事送的,他读了很久,也能够自己打开大致描述上面的情节,但是现在几乎不翻看了。前几天去学府,他自己选了一本《香喷喷,吃饭了》动动书,喜欢的不得了,央求我买一套,后来我还是劝阻他买了他最喜欢的一本。回来之后他模仿里面的情节让爸爸给他讲,爸爸比较配合,还模仿里面的情节给孩子做饭,因为里面讲的就是小兔子咪咪爸爸给孩子做饭的事情。所以,给孩子买书,也不要盲目。根据孩子的个人爱好,孩子的接受程度理性选书。再者,省图书馆是个不错的选择,每周去一次很不错,从小给孩子培养阅读的好习惯是有益于一生的。

2、自己做玩具

无论是书还是玩具,其实都是我们在替孩子做主,所以我觉得有时候真的浪费了很多钱,孩子玩几天就不再喜欢了,但是丢弃了他还会再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正好读书会也谈了这个方面的困惑,我真的觉得自己动手做玩具是个非常不错的办法。我们一直都觉得自己缺乏创造性,但是我们应该利用育儿的机会好好开发一下我们做家长的潜能,利用孩子的一些旧玩具和家中的旧物做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别的孩子没有的玩具,这样孩子带出去是不是觉得很特别和自豪呢?同时,我们创造的.同时也能够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启发孩子的创造思维,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曾经给小新做过一个扣蚂蚱的玩具,他非常喜欢,就连做火车的时候都一直带着,车上的人都感到奇怪,他自豪的回答是“扣蚂蚱的”!当时我也很自豪和骄傲!

3、和孩子一起进步

一直痛苦于中国的教育,更痛苦的是自己还要融入其中。幻想着自己和孩子一起出入兴趣班,觉得似乎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情,可是这样的心态其实是不对的,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会觉得这是我们与孩子共同进步的一个途径,带动孩子学习的一个好的方法。其实当有一天,我们会因为无法追赶孩子的脚步而感到自卑,而这种自卑是必然,因为孩子的脚步会越来越快速而稳健,而我们需要做的是一定要努力紧跟孩子成长的脚步。这恰好是这次读书会的主题,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努力的父母、幸福的父母吧!让我们用行动去感染孩子、影响孩子,这是最好的教育。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 篇6

缘于惰性这本书并没有看完,只是看了第一篇,以及分享了读书会的一些介绍,看到妍妍妈写了感悟之后,觉得应该也记录一些自己的感受,否则总是会原谅自己的惰性,妥协于自己日益衰退的记性,呵呵。

1、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籍?

其实,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也买了不少书籍,但是孩子并没有完全喜欢,但是有些是一直都比较钟爱的。其中当然有年龄差异的原因,但也有一些是因为作为妈妈自主决定了孩子的喜好。比如小新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看故事书,第一套乐悠悠书籍还是同事送的,他读了很久,也能够自己打开大致描述上面的情节,但是现在几乎不翻看了。前几天去学府,他自己选了一本《香喷喷,吃饭了》动动书,喜欢的不得了,央求我买一套,后来我还是劝阻他买了他最喜欢的一本。回来之后他模仿里面的情节让爸爸给他讲,爸爸比较配合,还模仿里面的情节给孩子做饭,因为里面讲的就是小兔子咪咪爸爸给孩子做饭的事情。所以,给孩子买书,也不要盲目。根据孩子的个人爱好,孩子的接受程度理性选书。再者,省图书馆是个不错的选择,每周去一次很不错,从小给孩子培养阅读的好习惯是有益于一生的。

2、自己做玩具

无论是书还是玩具,其实都是我们在替孩子做主,所以我觉得有时候真的浪费了很多钱,孩子玩几天就不再喜欢了,但是丢弃了他还会再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正好读书会也谈了这个方面的困惑,我真的觉得自己动手做玩具是个非常不错的办法。我们一直都觉得自己缺乏创造性,但是我们应该利用育儿的机会好好开发一下我们做家长的潜能,利用孩子的一些旧玩具和家中的旧物做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别的孩子没有的玩具,这样孩子带出去是不是觉得很特别和自豪呢?同时,我们创造的同时也能够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启发孩子的创造思维,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曾经给小新做过一个扣蚂蚱的玩具,他非常喜欢,就连做火车的时候都一直带着,车上的人都感到奇怪,他自豪的回答是“扣蚂蚱的”!当时我也很自豪和骄傲!

3、和孩子一起进步

一直痛苦于中国的教育,更痛苦的是自己还要融入其中。幻想着自己和孩子一起出入兴趣班,觉得似乎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情,可是这样的心态其实是不对的,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会觉得这是我们与孩子共同进步的一个途径,带动孩子学习的一个好的方法。其实当有一天,我们会因为无法追赶孩子的脚步而感到自卑,而这种自卑是必然,因为孩子的脚步会越来越快速而稳健,而我们需要做的是一定要努力紧跟孩子成长的脚步。这恰好是这次读书会的主题,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努力的父母、幸福的父母吧!让我们用行动去感染孩子、影响孩子,这是最好的教育。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 篇7

记得小巫有本书叫《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我没看过。但严重同意她的这个观点——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另外一个我超佩服的育儿专家——尹建莉强调,为人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心中装着这些大师们的箴言和教诲,我也孜孜进取以在育儿的路上少些磕伴和荆棘,让儿子成长的道路充满阳光。

可是,陶陶小盆友的每个成长阶段都伴随着我的困惑。看别人教育孩子,自己有一大堆的理论辩之驳之,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就应了“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这句话了。所以每每和至亲好友聊起教育孩子的问题,再也不敢因“老师”的身份而自居,因为陶陶小盆友经常爆出各种问题,把我这个当妈的戳在白花花的日光灯下,让我无所适从。

陶陶最近的表现和以往又不同了。他每天表现得特别“妖刀”,像个小女生耍小性子,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妈妈,我不喜欢你了,你都不让我看巧虎,你都不让我吃糖,你都不让我玩割绳子……”诸如此类的话。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辩解能力大大增强。对爸爸说:“爸爸,我不喜欢你了,你都不早点回家让我玩割绳子!”早晨,陶陶不洗手就吃东西,我和爸爸一起说他,这样就得去医院了,陶陶竟然拿起他手里的乒乓球拍打我和他爸爸,我刚要和他发作,他爸爸示意我别把这事弄大了,反而强化了他这种意识。陶陶还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赶紧给我整,要不我揍你!”……

对达不到的要求,要嘛哭,要嘛闹,还每天嚷着让我听他的话。

都说孩子的表现就是一面镜子,照出来的是大人的一言一行。这一点我也一直在反省,像陶陶说的“……要不我揍你!”我的确这样“威胁”和“恐吓”过他的,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陶陶都不理会的时候的丧失理智之举。这一点还是要逐渐改掉的,因为这样的威胁和恐吓显见的对教育孩子一点用处都没有,没有让他打心眼里服你,反而让他学会达到自己目的方法。孩子动手大人,也是因为我动手打了他的缘故。

不知道是不是我这个妈妈的半吊子理论看的太多,执行的又不到位,所以管孩子时经常出现夹生的现象。既不想大孩子,还想要自己的威信,让他怕自己,真的很难。可我又没有做到真的一下都不打他!

想想,只靠温柔的劝说,孩子有的时候能听进去,有的时候就听不进去。有的时候还真的需要大人坚决些!这坚决还必须保证变为一贯的作风,否则哪一次心软必然成为漏洞,孩子下次便拿着这漏洞,或哭或闹以要挟。其实这也是我性格里的弱点,优柔寡断,缺少严格的一面。古语云:“教不严,师之惰”,我们现代人教育孩子时出现的矛盾、疑惑,起止是“师之惰”,更是父之惰、母之惰。

《爱的艺术》里边说,母爱是唯一一种以分离为目的的爱。有了孩子之后对这种说法体会深了很多,如何能在孩子和父母分离的时候,像鸟儿单飞、走兽独自觅食时候掌握好自己的生存技能呢,这不仅是“养”能赋予的,更是“育”的责任所在。这一路,则需要为人母的人不断学习———反省——再学习!

现在需要反省的是,和陶陶在一起的时候,我这个当妈的还不能百分百的投入。看巧虎时,自己偷偷看小说;中午睡觉,陶陶叫我,我大声吼他;对陶陶没有以前有耐心;和他一起玩别的,也总是心不在焉。这些和我自己的心绪有一定的关系,更多的是教育孩子的态度有些松懈。还是古语:“教之道,贵以专”,真是亘古不变的箴言啊。都说孩子三分钟热血,教育孩子的路上,只有父母始终坚持,才能有好的收获。

孩子的成长也是单行道,错过了,没有回头的机会。做父母的要时时自省,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 篇8

有一次在网上购物时,无意中发现,《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一书,漂亮的封面将我吸引,我就买下了。当我拿起翻看,作者首先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状况的分析,从长远效益和世界发展的宏观角度,另辟蹊径解读“中国国情”这一焦点,提出要教育全球化、人才国际化。本书大量引用现代西方先进教育理论和经验,通过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以及对取自现实生活的实例分析,重点论述了父母拉所关心的“兴趣班”、儿童社会交往和师生关系等方面的话题。倡导父母们摒弃跟风时尚、急功近利的心态,针对个体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审慎的思考,坚持学习现代科学教育理念,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使父母的心灵与孩子一起成长。我想最需要做的应该是与子女沟通与交流。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吗?

你知道他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吗?父母们也许会说,现在的社会竞争太激烈,自己这样做是为了给孩子的将来。可是,让孩子这么小就承受如此压力,他根本无法健康的成长。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权利,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如果只有一个标准,只有一个模式,那太单调,太乏味了。还不如从关心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孩子的才艺培养也是如此,有的孩子才一点点大,手指还很娇嫩,甚至手指关节和肌肉还没完全发育好就被送去学钢琴。家长根本不考虑孩子合不合适,喜不喜欢。不是每个孩子都喜爱钢琴,喜爱音乐。有时候这样做不是培养了孩子而是耽误了孩子。父母要孩子学才艺,应当充分了解这项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观察孩子的爱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说:"欲让孩子成才,最好的方法是根据他的性格、爱好和某个专业所必需的客观条件,因材施教。而爱好,则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觉得做父母的应该了解不管让孩子学什么,目的都不是要培养天才,而是要提高孩子的素质。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体味到更多的人生,更多的快乐。

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个不断思考的过程,需要慢慢读,细细品。从中得到一个心得:父母需要与孩子平等,并不要用自己以往固有的观念来要求和看待孩子,要能蹲下来与孩子眼睛平视,耐心去听听孩子的心声,从心里上要与孩子感觉是平等的,不是居高临下的。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了解孩子的世界。我感觉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不断挑战父母的智慧和耐心的过程,做父母的首先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至少在自己的家庭尽可能引入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来与孩子相处。

这本书给我的感想特别深,也懂得了很多教育方面的知识。一个搞教育行业的我,从中学习了很多。凡是有新的育儿观念的一定要看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