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日记 > 正文

守望小学日记

2024/03/07经典日记

倚栏轩整理的守望小学日记(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守望小学日记 篇1

那天去书店,我从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书,名字叫《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没有想到这么薄的一本书会对我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出色。 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50年代的美国确实有些相象。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向往平庸。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自然已经习惯了困惑和烦恼,但是我们应该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我们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纵然生活让我们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过是暂时的,不就都会过去,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会更美好!

守望小学日记 篇2

我给父亲装配了一台电脑。我站在那装程序,他十分好奇。因为房间太局促了,父亲离我很近,能听到他“呜呜”的呼吸声。我抬头看看他,他也不说话,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

这是我与父亲之间现在的常态,只要我在家里,他的话很少,而他的目光总是随着我移动。与他说话,他总是说“好的”,要么就是笑笑。

家中的“大事”他都会打电话征询我的意见,这些“大事”其实都是小事,哪个亲戚搬新房送五百还是一千,家中的母狗生了三只小狗是全部送人还是自己养,存款是存一年期的还是三年期的……父亲原来不是这样的人,他一直很强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许多事情他好像都做不了主了。

有时他会从乡下给我送一些新鲜的果蔬,进了屋,他就坐在客厅里,给他倒茶,他说不要不要,但还是接住了;我让他看电视,他说不用不用,但还是津津有味地看下去。我在家里走来走去,他的目光就移来移去。

我慢慢地理解了,这就是衰老,这就是衰老背后无力和无助引发的,他在心底仰仗你、信任你或又敬畏你、崇拜你,就像我小时候对他一样,就像老猴王退位之后,看着身强力壮的年轻猴王的那种落寞和悲伤。

我问我的母亲,那台电脑父亲有没有用过。我的母亲说:“他真的不会用,连移鼠标也移不好。我让他问你,他又不敢打电话来问,他说你忙,怕打扰你。”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有时想想很悲哀,我们之间的缘分,就是此消彼长。就像一棵树和土地,还是种子的时候,土地能包容我孕育我,等我长高了,开出了许多花结了许多果,即便根仍然扎在土里,但树与土地之间,有了越来越远的距离,最后只剩下默默的守望。

猜你喜欢1:守望者日记800字

不知不觉间,外婆家门口的那株冒着芽尖尖的幼苗,已经长得比我都高了。

可我对“外婆”这个词的印象好像只有那株苗,而真正的外婆,却只留下了一个人的空缺,放任时间冲走了回忆。

我急切地想把这个空缺填满。

前一段日子里,我住在外婆家。多年前熟悉的场景重新呈现在我眼前,唤醒了时间冲刷不尽的记忆。

咚咚的蝉鸣,啁啾的鸟叫,夜半吵个不停的蛙声,炊烟飘起时的轨迹。每一片我抚动过的树上的叶子都熟悉又陌生,还有那永远伫立在路口的,等候着我呼唤的外婆的身影。

一切都是那么清晰而又模棱两可,慢慢腾起的水雾蒙上了那块空缺。

我想起在我小的时候,外婆送我去上幼儿园。阳光洒落在她身上,是多么的高大而有活力啊。外婆宽大的手掌包裹住我的手,一步步地领着我去上学。

那时的小苗还只是一株小苗,颤颤巍巍地,经不起风吹雨打。

有一次外婆来晚了,她匆匆地跑来,急促地喘着气,脸上满是焦急的神情。而我呢,等待着外婆的我呢?却一点都不心慌,因为我知道外婆一定回来的。

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我已经高出外婆一个头了,可外婆还是喜欢握着我的手,生怕我走丢似的。长大之后的我才感觉到外婆的手是有多么得粗糙,粗糙到刺人,刮得我生疼。我也不乐意让外婆握了,外婆的手也包不住我的手了,而我也在渐渐地离她远去。

那棵树愈发长得高了,它和外婆一起在等我回去。

因为住到外婆家,所以我才正式地看了一眼清晰的外婆。白发藏在黑发里,尽管染过了,还是遮不住。脸上都是皱纹,却还是那么开朗,看起来那么有活力,一切却都已经大不相同了。

我仔仔细细地看着外婆,直到那个空缺被填满。但是我知道,填不满的,就想瓶中的水,总会留些气泡。我们总是没有时间回去,外婆总是在等候。除了外婆站在路口等候的姿势,其他都变了。

什么时候这已经变成了一种守候,一种期望,一种习惯,我不知道。我们期望着未来,而外婆在我们身后等待着我们,而我什么都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该回去看一看了,替换下那个位置,然后换我来等候。

猜你喜欢2:高三“守望”话题日记

不知从何时起,国人在告别了婉约、细腻和含蓄之后,又告别了从容……

于是,没有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丽,没有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清新,没有了愚公移山的大气,精卫填海的执著……从容的文化不再;没有了一生只走一条路的大游客徐霞客,没有了一生只写一部书的史学家司马迁,没有了一生只种草药采草药的草民李时珍……从容的大师不再。

当今时代,很难看到从容了。到处都是辛苦辗转,到处都是辛苦忙碌。感慨一声“忙兮忙兮奈若何?”转过身,又投入忙碌中。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陆游的忧患,岳飞的壮怀,东坡的豪迈,易安的愁戚……似乎已尘封进了历史。今人欲望太多,学历、文凭、官位、职称、名利、声誉……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不想丢弃。十个指头按二十只跳蚤,一双眼睛盯着满河滩的卵石,种种欲望,满箱满柜,满抱满怀,乱花迷眼,急火攻心。而为欲望所付出的努力又显得太少,均摊到每个欲望上,收获怎么会丰厚呢?别说是累累硕果了,可能连喜悦的花朵都采摘不到,因为享受喜悦的前提正是对从容的守望。

华山的险峻、庐山的清秀,需要从容地漫步;泰山的石刻、黄山的怪松,需要从容地欣赏;《新月集》中的温情、《两地书》中的亲昵,需要从容地品味……

可事实如何呢?

远去了,举酒邀月的李白,梅妻鹤子的林逋;

远去了,蕴藉端庄的印章,酣畅大度的书法;

远去了,质朴亲情的信封,优美雅致的信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