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日记
倚栏轩整理的诸葛亮日记(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诸葛亮日记 篇1
我心目中的诸葛亮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在读了《三国演义》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他是个人才,他在草船借箭中计谋不得让我深感佩服。
在《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不但计谋多端,还精通天文气象,在里面利用有雾的天气与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使借箭成功,他考虑周全,安排巧妙,不愧是鬼诸葛,就是不同凡响。
我心目中的诸葛亮,不但上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空城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而他当年他那篇肝胆照人、令人读后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至今流传。他也是一个很神的人,他虽身在草庐之中,但却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对外界的形式了如指掌,接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就对当时的时局分析透彻。他用兵如神,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同时,我觉得他还是一个“受人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久违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为了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他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在可歌可泣!
我心目中的诸葛亮,他神机妙算,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诸葛亮日记 篇2
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于是下令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造不好就要杀诸葛亮的头。可诸葛亮自称三天就可造成,周瑜欣喜若狂,以为诸葛亮是在找死呢。
第三天清晨,诸葛亮带着鲁肃,开着二十条装满草把子的船开往曹营水寨。曹兵们不断向他们射箭,一个时辰后,船上都装满了箭,诸葛亮吩咐把船驶回东吴,曹操要追也来不及了。
周瑜看了看这二十条船上的箭,细心地数了数,然后带着狡猾的笑,对诸葛亮说:“很遗憾,诸葛亮先生,你自己看看,每条船上只有三千支箭,二十条船上共有六万支,那,剩下的四万支是要留给我做的吗!”“啊!都督息怒,都督息怒。”诸葛亮心生一计,说:“都督,我是说三天完成没有错,但是,这时候还是第三天的早上啊!你若在现在就向我要箭,岂不是耍赖吗?”周瑜听罢,半晌无语,只好让诸葛亮再去借箭。
诸葛亮明白曹操已经不再上他的当,就从二十条船里选了一支快船,叫身边的几十个护卫使尽力气,往上流的蜀国开去。见到刘备,就说:“大哥,周瑜小人嫉妒我的.才能,要让我造出十万支箭,可我没有完成任务,我就找了个借口回来。其实,这也是我的计谋,你只要在东吴没有人看守的时候进攻,那么东吴就是我们的了。”刘备万分不解,心想:东吴往日都防守得十分严密,怎么可能会没有人呢?
再说东吴这里,鲁肃已经将诸葛亮的借箭过程告诉了周瑜,周瑜立刻跟曹操串通好,只要见到有人来攻,立刻率水兵出击。不料曹兵已等候多时,诸葛亮还是没再来借箭,曹兵也就一直没有再派人给周瑜传信。周瑜万分焦急,只好亲自去曹营水寨看看情况。谁知道曹操以为来者是诸葛亮,便派水兵全力出击。结果周瑜没有防备,吴兵被打得一塌糊涂,周瑜火冒三丈,走出船舱,大喊:“喂!不认得我是谁了吗?”话音刚落,一支箭正中周瑜的心脏,曹操这才看清楚:“啊!是周瑜!……”
周瑜死后,吴王和东吴的所有大将、士兵都去墓地安葬周瑜,正在举行祭奠活动时,有一名吴兵来报:“大王,蜀兵趁大王和武将不在,闯进了东吴,现在东吴已经被蜀国占领了。“什么!”吴王火冒三丈,导致旧伤复发,倒地而亡。
从此,吴国消失了。蜀国和魏国关系越来越好,最后,蜀国和魏国合并起来,创立了秦国,统一了天下。
诸葛亮日记 篇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而我唯独欣赏着一个人。
此人“心悬八阵图,目击三分鼎”。是的,诸葛孔明,正是这个人。当今,用来形容孔明的词汇实在太多了。我们已经不能用“英名”、“伟大”来形容孔明了。在众人心中,孔明就像是一个神还记得他在隆中的高谈论阔,还记得他草船借箭的智慧,还记得他巧使空城计,还记得他舌战群儒时的自信,还记得他“两表”只为酬三顾的忠义,还记得他临死前的感慨这一幕幕,道出了他的智慧,演绎着他的神话般的人生孔明舌战群儒时,面对群儒的伶牙俐齿,唇枪舌剑,频频发难,孔明则以不卑不亢,用容大度的`自信态度对之。可谓是“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迫的高度自信,使群儒从“咄咄逼人”态度化作唯唯诺诺一副狼狈不堪的丑态。在这种“万箭齐发”的舌战中,心虚会被人乘虚而入,自卑恰恰会中人下怀,动怒则会乱了自己的分寸,重要的是机智中见沉稳,潇洒中见庄重,灵活中见自信。舌战群儒,与其说是舌战,实际上是一场心理战,孔明的能言善辩和自信挫败了东吴主降派的锐气由此可见,孔明是外交的楷模,智慧的化身。另外,他还是十分忠义的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他辅佐后主刘禅,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收山川,取四蜀,定南蛮,六出祈山,七擒孟获论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欣赏他,但我更有属于我自己的人生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风春月。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诸笑谈中。”
诸葛亮日记 篇4
诸葛亮是流芳千古的风流人物,他的故事更是至今流传,他的聪明才智,实在令我敬佩不已。
一提到诸葛亮,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在隆中和刘备的对话,他当时虽然隐居在南山之下,过着不问世事的生活,但他就对当时世上之事可谓是了如指掌,对世事的分析更是入木三分。为刘备的“兴复汉室”出谋划策,令人叹服。就因为如此,刘备采用其谋略,终于兴复了汉室,也难怪刘备当时对关羽、张飞说:“吾有之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就此为刘备效劳。诸葛亮写的《出师表》更是荡气回肠,令人激昂,陆游曾赞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他对刘备的`追念和对刘氏父子的赤胆忠心可歌可泣。他的三条建议更是良策,为蜀汉的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空城计是足以表现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当司马懿的军队快攻陷城池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急中生智,抓住司马懿疑心重的特点,大开城门,安排老弱残兵看守城门,而自己假装休闲地在城楼上静观其变。果然,司马懿疑心重,进退两难,最后还是挥兵而回。诸葛亮的急中生智,拯救了城里的平民百姓,挽救了百姓,不负刘备的托付。
因此,我非常敬佩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诸葛亮日记 篇5
这两周,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在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我也是读的津津有味。
这几天我们几乎也都读完了。但要问我,我对谁的印象最深,那就是古代大名鼎鼎的、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
如果要问我对他有什么了解,那么,我回答这个问题简直就是易如反掌。
诸葛亮是一个料事如神的人,因为,他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里,表现地不得不让人叹服,周瑜让他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他在暗中让鲁肃帮他调了二十只船,并告诉他不要告诉周瑜,鲁肃也遵守了诺言,帮他保了密,这说明诸葛亮很用会人,他巧妙地装做去袭击魏营,成功的“借来了十万支箭。
从这篇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个料事如神,机智过人的诸葛亮,他很会用人和运用计谋。
在“空城计”这个故事中,也能看出诸葛亮,见机行事,触景生情,也可以看出他一生都很精密,就是装一个样子,别人也会觉得这是计谋。
因为诸葛亮说话——满是计谋。
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诸葛孔明在我心中一直在一个崇高的地位上。
诸葛亮日记 篇6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常称赞“卧龙“诸葛亮“智绝天下,后来人们也把诸葛亮当成智慧的化身,说他的智慧到了“近妖“的程度。但,在我看来,诸葛亮不过是一群笨蛋中的'佼佼者罢。
先来看看诸葛亮“智“的地方:火烧新野;舌战群儒,将东吴群雄视作儿戏;七擒孟获,使南蛮永不再反;空城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由此看来,诸葛亮似乎的确是“智“到了极点,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然而,若你睁大眼睛,将全书再仔细看一遍,就会感到诸葛亮也不过是个平凡的人:
火烧新野,是因为被敌人逼得走投无路,没法子,只好烧了自己的老巢,撑撑面子;逃到江东,找别人帮忙,却还要故作姿态,若孙权一怒拒之,诸葛亮,你可真是后悔晚矣;
至于平定南方,若不是他的做法是人不能心服,又何来“平定”可言;说到空城计则更是他不智的表现,诸葛亮将兵马全部外派,却不知自身系举国之安危,而敌将司马懿却能察其弱点,攻其要害,将诸葛亮至于极度危险当中,由此看,司马懿的才能岂不是高出诸葛亮一大截?而夏侯淳、曹操、孟获等人却屡受欺骗,可见诸葛亮只是一群笨人中较为聪明的一个。
诸葛亮真正不智之处,是他不识大体。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他却还要六出祁山,攻打实力是自己几倍的强敌,凭一己之力,逆天而行。“大意失荆州”表面看来似乎是关羽过于自负而造成的,却不知错误的根源在于诸葛亮用人不当。如此多事之秋,你怎能将荆州如此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交予一个自负、目空一切的人呢?诸葛亮一生东征西讨,却忽略了储君的教育问题,对于流产后来的懦弱以致蜀国的灭亡,诸葛亮难辞其咎。
说到底,诸葛亮不过是颗任刘备玩弄的棋子。套句古话,刘备“善于将将”。要用好如此重要的棋子,可比指挥千军万马打几场胜仗难多了。所以,刘备才是三国时期“智绝天下”的人。
诸葛亮日记 篇7
这一天,我在家里看书,突然,一只手拍了下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有一个人穿着白色的衣服,手中还拿着一把羽毛扇,这不是诸葛亮吗?我对他说:“你好!”他说:“小朋友,今天天气怎么这么热呀?”说完,他就拿起羽毛扇不停地扇。
我说:“为什么还用扇子呢?太费劲了,不如,咱们去吹电扇吧!”诸葛亮听了,问:“电扇是什么东西?”我想,是啊,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物,那时还没有电扇,我要带她去认识一下。我带她去看了看电扇。
我们刚看到电扇,诸葛亮又要带三国时期玩。
这一天我玩得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