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日记 > 正文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2023/12/25经典日记

倚栏轩整理的浙江高考满分日记(精选2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1

“哎,这古板,无趣的生活啊!没有任何情调和温度,真无趣。”小男孩汤姆,坐在家中的悬浮沙发上抱怨道。坐在躺椅上的姐姐玛丽用遥控器随意移动着躺椅,反驳道:“不啊,现在多好啊:飘在空中的棉花床,在空中瞬移的列车,钢丝上的自行车等等。多有趣啊,要是没有这些,真不知道怎么活,每天……”汤姆早就听惯了这些话,抱着一个软绵绵的靠垫,蜷在沙发上,望着窗外。他想着,以前的人们也有这些吗?如果没有他们是怎么生活的?跟我没有哪些区别?一连串的问题不平凡的从汤姆的脑中一一浮现。

第二天早上,汤姆照常从悬浮的棉花床上醒来,用操控器到了洗手间。洗漱完毕后,做饭机器人小奇从厨房中走了出来,一家人也像往常一样,点菜,确定,等待。不到十分钟,早饭端了上来。

汤姆和玛丽开始了一天的学习,而父母则开始了一天的办公。父母坐上自动驾驶的磁悬浮汽车来到上班的地方;汤姆和玛丽坐着飞行校车来到了学校。学校中,二到三个人为一个班集体,他们按照自己等级进行分班。汤姆,一个聪明不用在正处的学生只能自己一个班。而玛丽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应成绩过于优秀,也只能自己一人一班。

晚饭时,一家人都疲惫的回到家中,所有人都瘫倒在沙发上,看着电视聊着天,等待着小奇制作晚饭。因沙发上的人过多,汤姆只好自己走到卫生间。路过书架时,一本已经发黄,掉了也的纸质书掉到了地上。

汤姆被吓了一跳,他猛然后退了一步。但充满好奇心和独立性的他捡起书本,没有叫他的家人,拿着书进到了自己的房间。他翻看着,又一次的涌出了许多问题:这是什么啊?怎么会长这样?是什么古董吗?时代应该很久远了吧?他越想就越激动,觉得自己捡到了什么宝。他带上投屏眼镜,开始搜索起来。他发现,书中许多的的时间及故事都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事情。他怔住了,他心想,我现在学的历史好多都没有这么久远,这也太神奇了!

他越看兴趣就越大,看着,乐着,猜着,不亦乐乎。书中的内容,不正是汤姆想要的生活吗?他看着羡慕不已,却心想,这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在现在的情况看来,不可能再回到那时候了。他拿出一本空白的电子书,将这本老的发久的书的每一页贴上去,这样就能复制上了。

他看着,看着,渐渐的,慢慢的,进入了梦乡……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2

行走于人生之道,“有得必有失”这句话定在耳边环绕,它慰藉着自己不执着于一时的失去而痛苦难忍、固步自封;也告诫着自己不为一时的得到而蒙蔽双眼、骄傲自满。有些人满意于永远的得到却忘记了人总是在得失中成长,回首故看到身后的一片虚无;有些人追逐着消极避世的态度,在行路之中茕茕独立、我行我素,却望不尽身前无穷的黑暗……面对得失,究是将它作为最后的终点不断前行、还是将其定为最初的起点不断奔跑?最好的回答應该是:珍视得失,享受过程。

近日,袁隆平爷爷的逝世引起了全民的关注。他将自己化为最后一把水稻撒向了整个中国,挽救起千千万万于水火之中的百姓,在他毕生追求的“全民温饱”的生活之中,他将研究出更优秀的杂交水稻作为自己这一生奋斗的目标,同时也将人民的“吃饭自由”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在为人民奋斗的过程之中,他得到了所有人对他的敬重、所有孩子对他的敬爱,却也失去了他本应该享受的老年幸福、失去了最重要的健康。在一次采访中,他说道:“成功的经验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诚然,成功的奥秘就在于此,知识与汗水无法分割,他们相辅相成共促成长。不断得到的成功中必然有失去的痛苦,相反,不断失去的过程中一定有得到的喜悦。我们不应将得失简单的作为我们一生的追求,也不应该将它立于我们的起点处,让它成为前进路上的阻碍。

一个内心成熟的人,面对生活起伏的时候,能依旧保持淡定和从容,依然可以在坚定于山和水的自然之中,不为得到而狂喜,不为失去而痛悲。有着苏轼“有得必有失”的宽阔胸怀,以这样的心胸驰骋世间,方能不为外物所困扰,不为得失所遮蔽。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余人,得失安之于数”,需以这样的心态行走于人间之道,才能不困于琐碎的得到与失去、不囿于简单的得失之中。得与失未必是终点,但也绝对不是起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都能从其中得到生活的箴言。须臾间的得失都是人生的过程,只要亲历亲为,脚踏实地,一路享受,就能问心无愧。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3

现代刑侦理论中总有凭笔迹辨人一说,因为一个人再怎么隐藏、伪装,流在骨中的血脉是不变的,而笔迹如是,文章亦如此,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钩沉觉隐,一旦发而为文,纵有千万般隐匿修饰,字里行间总是风流个性,不可抑勒。

普鲁斯特早年时发表过一些小说与评论,纵然与举世闻名《追忆》一文相差颇多,不论从语气还是行文方式都有不同,但若仔细品味,他那对于细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终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里。“气味与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它们“以几乎无从辨别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撑起回忆的巨厦”。他的风格就如同他的气味,别人模仿不来,他也去除不了,无论是什么内容,挥之不去的总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所以,不论是作家还是平凡人,一旦拿着笔写下字,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思维、人格的一部分展现出来,而历史洪流可以湮没人的生理性存在,却永远无法改变人的思想存在,那么文字便是传递思考与精神的最好载体,即使手稿丢失,复本重印,一个人留在文章中深层次的精华却会在时间的积淀下长盛不衰。哪怕他故意戏弄人世,隐藏自我,句式可以转换,语气可能颠覆,但文字中埋藏的个性和独有的特点总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值得我们玩味深思。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想,大师大多在时间上离我们遥远,如果没有这些可以彰显其风骨的经典之作,他们又怎能令我们无端钦慕?“似曾相识”的绝不只是表达方式,而包括一个人的血的烙印、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方式及其独特的“掌纹”。

就像伍尔芙自然流露的女权主义思想,哪怕在《墙上的斑点》中也略有体现,而古斯塔夫·福楼丁的细致与抑郁即使在这样明快的“我注定了要做诗歌风琴的手摇柄,而你要为你爱的生活而生”一阙情诗中都能流露,更不必说大先生的战斗、批判与血性。艾略特的哲学思考与反省,“山的那边,雷声轰鸣”。就算是当年法国一位著名批评家模仿意识流大师乔伊斯的笔法挑战意识流小说,大众仍能从一个个细微之处看出他的独有风格。毕竟,“似曾相识”不只是普通的一个词语,它能让人们循着气味,找到当年给你以震撼的那只燕来,无论它是否回归,熟悉之感早已汇入骨血,化为纯酿,让你在作品中沉醉入迷。

纪伯伦曾写道:“死亡改变的只是覆盖在我们脸上的面具,农夫依然是农夫,林居者依旧是林居者,而将歌声溶入微风中的人,他依然会对着运转的星球歌唱。”作品中深层思考就如同那个歌唱微风的人,无论面具怎么多样,你仍然可以看见那最本质的东西,毕竟“似曾相识燕归来”。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4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当我们沉浸于前进路上的琐碎而无暇他顾、疲惫不堪时,有没有静下来想一想,忽略了什么,或是值不值得?我们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自己认为值得的.事,并为此挥霍大把的光阴,到最后,当遇到下一件事时,犹豫的我们才会清醒,奈何难以回头。

不如安静下来,听一听内心的呢喃——那些蛰伏在角落里的声音,或许才是灵魂的梵音,让你看淡很多悲伤,给予你更从容的力量。

如果你斤斤计较于一时的得失,那么他便真正的“失”了;如果你耿耿于怀于外在的成败,那么你离内心会愈来愈远;如果你甘于低头盲目追求当下,那么你会错过更多。春花秋月何时了。吟诗作赋,对酒当歌,谁不希望沉浸在诗意般的人生里?可是,执着的追求过后,恐怕只剩凄美的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讲春水向东流!”在低头盲目求索时,怎不抬头望一眼?望一眼辽阔的国土,天下的子民——那些生命中无法忘怀之轻,究竟辛酸了多少人的眼泪!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我们都渴望有一颗忘忧草。希冀自己会更无悔地跋涉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冰心所写的旖旎风景,可是我们如此的浮躁,去哪里能瞥到一路花开?那穿枝拂叶的人们,有泪可落,而我们却只有感伤。

其实尘世中并没有诸多沉重的桎梏,所谓的疲惫,不过是我们太过执念于那些本来无需挂怀的世事,而真正的轻盈,则被我们弃于脑后,被封存被遗忘。尘世的喧嚣与明亮,世俗的快乐与幸福,在沙漏中,汩汩流过。我们无法奢望太多,也无需牵强,只要快乐、安宁、没有悲伤就好;而这,不过是重新对话我们的生活而已,让眼泪打碎荒芜,濡湿遗忘的角落,去做我们本来“必修”的事情,重新参与生活。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5

青瓷缸中戎戎水影,养的是水仙清丽;污泥塘里深深沼洼,养的是白莲洁净。倘若人品是哺育艺术的土壤,为何白莲见不到泥土色,闻不见土壤气?性情急徐固然可从字里行间略窥几许,而人品一说,实难揣测。然而我们欣赏艺术,并非一定要读作者生年,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花。

“诗歌只与诗人有关的想法是反诗歌的。”马尔克斯如是说。尤其到了革命时,艺术的种子似乎满战场撒播。犹记得铿锵的《马赛曲》响彻巴黎,《自由引导人民》的画作擎起战旗,然而法国国歌作曲词者鲁热,不过是个上尉,甚至在战争的后程抵触革命,像个懦夫一样度完余生;画家德拉克洛瓦倒是“法国革命的种子”,自信勇敢,连素描的笔触都不愿收敛,作品的格调趣味惊人地一致,可性情人品确是云泥之别,可见艺术,从不是人品忠实的镜子。然而我想,作品之所以得以流传,必有其唯一的批判标准。肥沃的黑土,美丽的红壤乃至贫瘠的黄泥,因为一致的追求,都能生长出哺育人性的大麦、稻谷与青稞。

作品的格调趣味未必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国家危亡之时,懦夫鲁热的笔下也流淌出了“向前,向前,祖国的儿子!”这般的字眼,而在浩瀚的宇宙真理面前,好与人计较、抬杠的牛顿才俯首为真理海边拾贝的孩子;法律的殿堂前,口吃敏感的毛姆滔滔不绝,语带机锋;书法的恣意中,好顺手偷人字画的米芾潇洒挥毫,尽是大家之风。

因为追求了共同的自由、真理与美,作品才被称为艺术,而追求,从来不由

人品决定,忠实于内心的艺术家当然可以字如其人,言为心声,而被生活的苟且压弯了腰,被人性的阴暗绊住了脚,依然追求着正直与光明,不正是艺术最强烈痛苦的诗意吗?

北大教授孔庆东近日发微博称莫言常说的家境没落、常日饥寒全是谎言,还附

图一张,上头的小莫言穿着棉袄,虎头虎脑,很是可爱。所以我们该要求艺术家什么呢?村上春树说:“我们是一群日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的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很难达到一致,但我们可以在虚构中要求真诚,那是一颗热忱地为人类共同的光明挣扎的心。莫言的村庄充满了人性的残酷与温暖,既然有所收获,便不必苛责作者的童年是否充满谎言。诚如不必劝凡·高戒酒,让鲁迅戒烟,要知道他们都是脚踩在污泥之中,而把手伸向满天星辰的'人啊!我们自己都是这般口是心非,便只顾欣赏艺术,何苦纠缠于多变的人品。

艺术家一生都在难以实现的格调与人品的一致中挣扎,而他们因为同样高尚的追求觅得一致的归途。

我虽然知道这条路难找也难走,但也愿南辕北辙。我希望有追求引路,让我的文字、我的人品携手并肩,一同前行。

那是不同人品,一致而永恒的归途。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6

行走于人生之道,“有得必有失”这句话定在耳边环绕,它慰藉着自己不执着于一时的失去而痛苦难忍、固步自封;也告诫着自己不为一时的得到而蒙蔽双眼、骄傲自满。有些人满意于永远的得到却忘记了人总是在得失中成长,回首故看到身后的一片虚无;有些人追逐着消极避世的态度,在行路之中茕茕独立、我行我素,却望不尽身前无穷的黑暗……面对得失,究是将它作为最后的终点不断前行、还是将其定为最初的起点不断奔跑?最好的回答應该是:珍视得失,享受过程。

近日,袁隆平爷爷的逝世引起了全民的关注。他将自己化为最后一把水稻撒向了整个中国,挽救起千千万万于水火之中的百姓,在他毕生追求的“全民温饱”的生活之中,他将研究出更优秀的杂交水稻作为自己这一生奋斗的目标,同时也将人民的“吃饭自由”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在为人民奋斗的过程之中,他得到了所有人对他的敬重、所有孩子对他的敬爱,却也失去了他本应该享受的老年幸福、失去了最重要的健康。在一次采访中,他说道:“成功的经验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诚然,成功的奥秘就在于此,知识与汗水无法分割,他们相辅相成共促成长。不断得到的成功中必然有失去的痛苦,相反,不断失去的过程中一定有得到的喜悦。我们不应将得失简单的作为我们一生的追求,也不应该将它立于我们的起点处,让它成为前进路上的阻碍。

一个内心成熟的人,面对生活起伏的时候,能依旧保持淡定和从容,依然可以在坚定于山和水的自然之中,不为得到而狂喜,不为失去而痛悲。有着苏轼“有得必有失”的宽阔胸怀,以这样的心胸驰骋世间,方能不为外物所困扰,不为得失所遮蔽。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余人,得失安之于数”,需以这样的心态行走于人间之道,才能不困于琐碎的得到与失去、不囿于简单的得失之中。得与失未必是终点,但也绝对不是起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都能从其中得到生活的箴言。须臾间的得失都是人生的过程,只要亲历亲为,脚踏实地,一路享受,就能问心无愧。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7

上苍赐人以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读书者可称书生,而凡世间之人,或多或寡,必读此三书,故世间之人皆为书生也。

有字之书,文章著述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录。往圣先贤著经典,而后人传习之;诗仙词圣书佳句,而后人吟咏之。有字之书,乃作文章者之见闻经历、所思所想,付诸于文。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记》,皆属有字之书也。李太白狂歌之《将进酒》,杜子美哀叹之《石壕吏》,亦属有字之书也。以文章传道义,以诗篇记良辰,此有字书之真谛也。

无字之书,生活经历也。以一字概之,是为行。劳心柴米油盐,远游名山大川,皆读无字之书也。无字之书是为行万里路,如古徐霞客之游览,如马可波罗之远渡。于万化冥合之间,读自然造物之书。鬼斧神工,最美之书乃天成。无字之书亦是平日生活,秋风卷屋,五斗折腰,利锁名缰,虚苦劳神。于困顿失意之时,读泪湿汗浸之书。披荆斩棘,最重之书乃人生。

心灵之书,思想精神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己。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人以心观宇宙,观宇宙亦是观心。陆九渊曾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灵之书包罗万象,可绝非万象本身也。康德、柏拉图之思考,于此二人乃心灵之书,而其著述非心灵之书,故此书无法外借也。心灵之书乃思想本身,发于人,终于人。凡世间之人皆有心灵之书,而此中玄奥不可言传。

文人以有字之书录无字之书,圣人以有字之书传心灵之书;学者以无字之书习有字之书,行者以无字之书证心灵之书;贤者以心灵之书衍有字之书,哲人以心灵之书明无字之书。此三书连环相扣,缺一不可。书生在世,读尽经典,而读此三书断不可厚此薄彼,需雨露均沾,相辅相成。

失有字之书,则文明难以传承发展;略无字之书,则学问皆如纸上谈兵;缺心灵之书,则人生浑若傀儡木偶。幸上苍非悭吝之辈,播此三书于人间。是故世人尽能读此三书,行此三书,传此三书。

故世人皆能成书生也。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8

我是一名用“生活”写作的作家,虽然完稿的作品不多,但已收获不少读者。读者中有关爱呵护之人,亦有批评指摘之士。身为作家,不应独处象牙之塔,而应俯身倾听读者,并坚持写“有我”之书。这两种方式并不矛盾,均是对读者的尊重。

作家一定要俯身倾听读者的呼声。我不是看透世事的得道者,不是文学写作规则的制定者,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年轻,因而缺少生活经验;而身边的读者中不乏年长于我之人,正如韩愈所言:“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活”这部大作的走向存在无限可能,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只有善于听取年长者的建议,才更有可能少走弯路,避开荆棘。我也不能忽视同辈乃至年轻于我,甚至批评我的读者,他们思维灵活、另辟蹊径,常能予我以启发。

但我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坚持“有我”。

“有我”才不至于平淡无奇,而能别具一格。一部优秀的作品,内容不能千篇一律索然无味,更不能东拼西凑抄袭成风。威廉·福克纳早年为谋生而创作了大量平淡无奇的悬疑小说,人们看完皆忘,一笑了之。直至其写出《喧哗与骚动》这一发自于“我”的意识流代表名作,文学才华才被发现。由此可见,我的生活需要我的观点、我的追求。只有坚定了内心追逐的方向,才不致被牵着鼻子走,从而沦为碌碌无为之人。正值青春,我的作品需要激情洋溢的勇气,而非假装少年老成的通达。

“有我”才能为读者提供有厚度的作品。真正优秀的作品,带给读者的是永恒留存的意义与哲思。我的人生之作也应当学习之,实践之。只有在生活中坚持自己正确的想法,不盲听盲从,才有可能诞生一些闪光点,为他人提供借鉴。我并非圣贤,写不出什么传世名篇。但是,平凡之人也可以学习圣贤的精神,或知其不可而为之,为自由民主而奋扬踔厉,如同星辰,照亮身边几个人的去路,送去一些精神滋润。“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有一颗向往写出名著的心,才有可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对待生活中的读者,正如与他们在森林中结伴而行,不必完全由他们指路,也不必掏出心脏当火把照亮森林;只需倾听他们的意见,也坚定正确的自我认知。

是的,俯身倾听,创“有我”之作,方可成就自己的生活大作,亦为他人的作品送去思索与亮点。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9

生活是有颜色的。“生无所息”是催人奋进的红,让人昂首阔步;“生有所息”是沁人心智的蓝,使人闲适安恬。

“有鸟之于南方之埠,不飞不鸣,是何鸟也?”“是鸟虽不飞,飞将冲天,虽无鸣,鸣将骇人。”成公贾与荆庄王之间那无心的对话,道出了“生有所息”的真谛。“一鸣惊人”这一典故,用不争的事实告诉了人们,只有“有息”,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话语夹杂在历史的风中吹过耳畔。“生无所息”是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坚强信念。其实,“生有所息”和“生无所息”只是人们对生活的不同看法而已。

“生无所息”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凭借着巨大的毅力和勇气,才有了诸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般脍炙人口的历史佳句。凭着“生无所息”,有了左思闭门谢客十年始成的《三都赋》,有了太史公包羞忍辱而成的“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有了仲尼厄于陈蔡仍“执干柴而舞”的历史佳话,也便有了中华民族无数文人的铮铮傲骨和不灭不朽的斗志。“生有所息”是一种适可而止的潇洒。在南阳躬耕聊歌《梁父吟》的诸葛孔明将周身的光华玉韬珠藏,用时光等待着自己的“一鸣惊人”。于是,他成功了,有了那《隆中三策》之旷世骇俗,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基业。凭着它,有了生有所息的陶潜,寄情山水的王维,豁达不羁的李白,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历史上的文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有所息”的理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生有所息”和“生无所息”的关系更能体现。

国逢乱世初定,便有了“与民休息”的无为而治;国逢盛世,便有了“生生不息”的繁荣景象。

中国正以东方巨龙的姿态立于世人面前,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伟大复兴。在当今,国人应当有“生无所息”的态度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国家应该有“生有所息”的政策,内建和谐社会,外创和谐世界。使中华民族快速实现腾飞。

历史在“生无所息”和“生有所息”的选择中,氤氲出这样一条真谛:只有处理好两者关系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大智慧,只有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国家,才能实现民族的崛起。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10

阅读常被奉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大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这话说得确实精僻(辟),当仍想为其添上一种层次:以"有字之书"为人之底,以"无字之书"为人之骨,以"心灵之书"为人之魂。

"有字之书"指世间客观存在的一切文字内容,也是人们狭义上阅读之物。杜拉斯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漫漫长夜"。夜晚用一本书来填满闲暇的时光,一方面夯实了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开拓了人的视野。培根也常强调"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但若仅仅停留在阅读"有字之书",便易陷入苦读成疾的泥潭。

"专读书也是有弊病的",鲁迅鼓励人们使所学的知识活起来,这便是所谓的"无字之书"。

"无字之书"深深根植于生活这片包罗万象的土地上,经历百态人生也是另一种阅读。向生活寻求知识,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搭好身骨。这本大书中没有直接易得的文字总结,它更需要人活化地看待,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撷取成长所需的营养,做到经世致用。

读着这两本书,能拥有"谈笑有鸿儒"的展望,但真正贯穿人一生的更关键的是"心灵之书"。

"心灵之书"似乎更为玄妙,大家如齐白石也只能说成"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心间"。我将这种微妙理解为一种自我意识,如果一个人永远是外在事物的反映,缺乏自我的内在焦点,那他仍是无用的。特别在物欲快速膨胀的当下,潜心读书的人都已消失殆尽,更不用提回归本心,发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的深层自我反思!拥有向内探寻的自我意识,才能回答人何以为人的终极难题。而且每个人的心灵都脉动着不同人格的血液,借鉴他人确为一条捷径,但读懂自己内心更为重要。常读"心灵之书",为自己注入独立之灵魂。

从另一方面来认知,"有字"与"无字"之书都是为了读透"心灵之书"服务。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对读通心灵才为终极目标的明证。他们是两条殊途同归的方式,"心灵之书"散落在世界的每一隅里。

阅读向着领悟"心灵之书"出发!为保有人鲜明生机的愿望,时刻铭记以读心为魂。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11

每当我们迈入浩如烟海的图书馆时,眼前的“书山”不时让我们震惊:在这贯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们怎样阅读,阅读什么?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在我们眼中,这些都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阅读,用心体会!用心阅读,我们能体验中华五千年的香韵,能品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清幽和旷达,能体验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能体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凛然,更能体验李清照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忧愁与悲愤。

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读死书,有的人死读书,有的人品其文化内涵,有的人知其“大意”,有的人浅阅读,有的人深阅读,然而不管怎样阅读,我们只要用心,便能品出其文墨芳香。

五柳先生的阅读方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在这个竞争激烈、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不求甚解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步调。但是,他也没有完全地用放任自流的方法去面对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每有会意,便欣然望食”。无论怎样,我们要有用心去面对的信心。

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能体验出五彩的人生,能品味绚丽的生活。许多饱学之士,英雄豪杰都受书的影响,他们有的潇洒大方,有的气宇轩昂,精神饱满,在无数人的脸上,洋溢出的更多是阅读带给他们的自信,国学大师季羡林饱读诗书,成了一代享誉文坛,兼容百家的大师,他用心体验了世界,用心品味了古今,使他成为光耀文坛的一颗巨星。

在当今世界,有很多文坛巨匠和仁人志士,他们用阅读看遍世界,用阅读了解古今。阅读也成了一种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工具和窗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阅读方式,就像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那样,但无论怎样,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寻求书中的真理。

用心去阅读,博览群书,用心去阅读,潇洒走世界,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验,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我们的眼中!

用心品味人生,用心体验阅读,我们的人生终将辉煌!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12

上苍赐人以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读书者可称书生,而凡世间之人,或多或寡,必读此三书,故世间之人皆为书生也。

有字之书,文章著述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录。往圣先贤著经典,而后人传习之;诗仙词圣书佳句,而后人吟咏之。有字之书,乃作文章者之见闻经历、所思所想,付诸于文。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记》,皆属有字之书也。李太白狂歌之《将进酒》,杜子美哀叹之《石壕吏》,亦属有字之书也。以文章传道义,以诗篇记良辰,此有字书之真谛也。

无字之书,生活经历也。以一字概之,是为行。劳心柴米油盐,远游名山大川,皆读无字之书也。无字之书是为行万里路,如古徐霞客之游览,如马可波罗之远渡。于万化冥合之间,读自然造物之书。鬼斧神工,最美之书乃天成。无字之书亦是平日生活,秋风卷屋,五斗折腰,利锁名缰,虚苦劳神。于困顿失意之时,读泪湿汗浸之书。披荆斩棘,最重之书乃人生。

心灵之书,思想精神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己。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人以心观宇宙,观宇宙亦是观心。陆九渊曾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灵之书包罗万象,可绝非万象本身也。康德、柏拉图之思考,于此二人乃心灵之书,而其著述非心灵之书,故此书无法外借也。心灵之书乃思想本身,发于人,终于人。凡世间之人皆有心灵之书,而此中玄奥不可言传。

文人以有字之书录无字之书,圣人以有字之书传心灵之书;学者以无字之书习有字之书,行者以无字之书证心灵之书;贤者以心灵之书衍有字之书,哲人以心灵之书明无字之书。此三书连环相扣,缺一不可。书生在世,读尽经典,而读此三书断不可厚此薄彼,需雨露均沾,相辅相成。

失有字之书,则文明难以传承发展;略无字之书,则学问皆如纸上谈兵;缺心灵之书,则人生浑若傀儡木偶。幸上苍非悭吝之辈,播此三书于人间。是故世人尽能读此三书,行此三书,传此三书。

故世人皆能成书生也。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13

书者如灯,“是知灯者,破愚暗而明斯道。”有人说,人生须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本大书。吾与之也——有字之书为传承,知识在其中;无字之书为体悟,阅历在其中;心灵之书为本然,我能读我,方成大我!

少年之时习句读,或观古今之言,有字之书为师为友。以文字为媒介,书籍带着我们走向新的世界,教会我们许多知识,前人的经验与智慧,虚幻的欢笑与泪水,令我们沉醉、助我们成长。“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古训仍在耳边。正是有字之书告诉了我们“老鱼跳波瘦蛟舞”的诗意,正是有字之书让我们体味出“天荒地老无人识”的苦涩,有字之书塑造着最初的我们,正如加缪评卡夫卡,“他书中的每一页都强迫我去读它”,有字之书,有益之书的每一页也都“强迫”着我们去阅读。

年龄稍长,阅历增加,经历了若干人若干事,无字之书的书页也渐渐增加,其中内容悲喜自知。无字之书,是阅历,是经验的积累、情感的积淀,是人生路上经过的一个个路牌。它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前进的方向,开启一扇扇不同的门。我们自己牵着自己,跟着无字之书的指引。

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说到底其传授之物均源于外,你化而用之,或上坦途,或坠深渊。心灵之书,却是由你而发,由你守候。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你的心灵之书,只须本然,你要去读懂。何谓读懂?群居不倚,独立不惧,问心无愧,即为读懂。孔子困于陈蔡,问弟子是否行道真的不可为,或说不可为,或说应与世推移,颜回却说:“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不容何病?读懂自己的心灵之书,遵循本心,遵循良心,那么从心所向,从欲而行,致力于其中,岂不是人人都是“匠人”?也正是心灵之书,才能让人舍生取义,因为它就是我们的“我”!

有字之书以为梯,学山为顶峰为己。无字之书以为舟,破江渡海见真力。心灵之书以为己,遵之循之莫为逆。三者缺一而不可,人生漫漫需砥砺!

三者缺一不可,然而知前两者之重要之人,恒河沙数,故我能读我,方成大我!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14

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一种行胸臆的格调。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产生一种共鸣。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去感知。

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也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革命形势的产物,毫无立场的歌颂与批判,是成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曾经歌颂出《女神》这样唯美诗篇的人,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文显其品动人心。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当作汤底,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15

当鲜花掌声如潮水般涌向英雄时,你是否注意过那些窝在角落里,名不见经传的鼓掌者。他们涨红的脸庞洋溢着淳朴、热情,拍红的手掌流露着由衷的赞美,动情的呐喊更是点燃了心中的小宇宙

英雄,丰功伟绩,好;鼓掌者,默默无闻,亦好!

曾有人问道:世界没有了联想会怎样?我今试问:世界没有了鼓掌者会怎样?那么,在奥运会场上,当中国健儿披上五星红旗的那一刹那,再也没有那雷鸣般的掌声使整个会场动容,将中国人最自豪的表情映入奥林匹克这场壮丽的盛会,谁来为中国挺起的脊梁呐喊助威?谁来用字正腔圆的汉语彰语大国魅力?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当最美妈妈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双手接住高空坠落的幼童时,当最美司机在身负重伤依然稳稳当当将车辆安全停靠在路边时,再也没有热烈的掌声为真善美喝彩,让美德写进历史的长卷,使中华民族的传统世代延续,谁来为英雄喝彩?谁来为真善美呐喊?

裹身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穿梭于人情冷暖的世俗,鼓掌者用他雷动的掌声,热情的呐喊为世人树立一座指向标,让人自如地行走在社会中,不再惧怕迷失方向。

没有了鼓掌者,真善美被世俗的泥沙掩埋;没有了鼓掌声,民族的自豪躲藏在被风遗忘的角落

鼓掌者的功劳只有这样吗?不,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鼓掌者自身谦逊,热情都是难能可贵的品质,鼓掌者就像一块未经精雕细琢的美玉,至淳至朴至华美。

英雄用他诤诤誓言谱写壮丽的诗篇,鼓掌者用他的呐喊唤醒人们的良知;

英雄是历史长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鼓掌者是历史长卷上永不褪色的墨迹!

有人为英雄鼓掌喝彩,他们是鼓掌者。我为鼓掌者喝彩,呵,鼓掌者们,请为自己喝彩!我们用最平凡的举动创造着最不平凡的历史!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16

每当我们迈入浩如烟海的图书馆时,眼前的“书山”不时让我们震惊:在这贯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们怎样阅读,阅读什么?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在我们眼中,这些都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阅读,用心体会!用心阅读,我们能体验中华五千年的香韵,能品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清幽和旷达,能体验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能体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凛然,更能体验李清照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忧愁与悲愤。

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读死书,有的人死读书,有的人品其文化内涵,有的人知其“大意”,有的人浅阅读,有的人深阅读,然而不管怎样阅读,我们只要用心,便能品出其文墨芳香。

五柳先生的阅读方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在这个竞争激烈、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不求甚解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步调。但是,他也没有完全地用放任自流的方法去面对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每有会意,便欣然望食”。无论怎样,我们要有用心去面对的信心。

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能体验出五彩的人生,能品味绚丽的生活。许多饱学之士,英雄豪杰都受书的影响,他们有的潇洒大方,有的气宇轩昂,精神饱满,在无数人的脸上,洋溢出的更多是阅读带给他们的自信,国学大师季羡林饱读诗书,成了一代享誉文坛,兼容百家的大师,他用心体验了世界,用心品味了古今,使他成为光耀文坛的一颗巨星。

在当今世界,有很多文坛巨匠和仁人志士,他们用阅读看遍世界,用阅读了解古今。阅读也成了一种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工具和窗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阅读方式,就像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那样,但无论怎样,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寻求书中的真理。

用心去阅读,博览群书,用心去阅读,潇洒走世界,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验,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我们的眼中!

用心品味人生,用心体验阅读,我们的人生终将辉煌!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17

提起“虚拟生活”,想必作为21世纪的我们早已不再感到陌生,甚至我们当下的生活每天都与“虚拟”这个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说电脑计算机的问世解放了人类生产力,那么互联网的出现,则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将“虚拟”照进“现实”。

现如今,我们似乎不太可能脱离虚拟互联网而作为一个不与外界联系的独立个体生活。早些年,我们习惯于通过各大社交软件与朋友联络感情,通过电子邮件与工作伙伴沟通方案计划,通过网上银行将银行卡内虚拟货币进行转账汇款等等。要知道,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是因为虚拟的传播媒介帮助我们建立起了彼此点对点的联系,使我们能够在现实中足不出户便可完成。近些年,各种网络购物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用户只需在线上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的方式选购商品,再通过移动支付平台付款,系统就会在线下通过快递的方式将货品送达用户手中,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无缝对接。

然而,在当我们每天享受着“虚拟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应该秉持正确价值观导向,分清“虚拟”与“现实”,更应警惕沉溺于“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从而迷失自我。对许多青少年而言,由于心智发育还尚未成熟,非常容易受到虚拟网络游戏世界的诱惑,全身心地投入虚拟世界中,茶饭不思,既影响了生长发育又荒废了学业。久而久之,他们便已厌倦现实生活,又急于在虚拟世界中找回在现实世界缺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如此恶性循环,便再也分不清“虚拟”与“现实”,如不通过积极引导,终将被“虚拟世界”淹没,到头来只能是一声叹息。

综上所述,“虚拟”和“现实”是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系的,我们不可能站在一个时点去评价两者的好与坏,因为我们无法将两者完全剥离开去。我们既不能片面地看到“虚拟”带来的好处,也不能将“虚拟”和“现实”作为两个对立面来思考问题。在我个人看来,让“虚拟”服务于“现实”,让我们每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看得更远,使我们对于时间的掌控及利用更上一个台阶,那就是“虚拟”对于“现实”的实际意义。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18

每当我们迈入浩如烟海的图书馆时,眼前的“书山”不时让我们震惊:在这贯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们怎样阅读,阅读什么?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在我们眼中,这些都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阅读,用心体会!用心阅读,我们能体验中华五千年的香韵,能品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清幽和旷达,能体验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能体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凛然,更能体验李清照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忧愁与悲愤。

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读死书,有的人死读书,有的人品其文化内涵,有的人知其“大意”,有的人浅阅读,有的人深阅读,然而不管怎样阅读,我们只要用心,便能品出其文墨芳香。

五柳先生的阅读方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在这个竞争激烈、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不求甚解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步调。但是,他也没有完全地用放任自流的方法去面对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每有会意,便欣然望食”。无论怎样,我们要有用心去面对的信心。

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能体验出五彩的人生,能品味绚丽的生活。许多饱学之士,英雄豪杰都受书的影响,他们有的潇洒大方,有的气宇轩昂,精神饱满,在无数人的脸上,洋溢出的更多是阅读带给他们的自信,国学大师季羡林饱读诗书,成了一代享誉文坛,兼容百家的大师,他用心体验了世界,用心品味了古今,使他成为光耀文坛的一颗巨星。

在当今世界,有很多文坛巨匠和仁人志士,他们用阅读看遍世界,用阅读了解古今。阅读也成了一种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工具和窗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阅读方式,就像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那样,但无论怎样,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寻求书中的真理。

用心去阅读,博览群书,用心去阅读,潇洒走世界,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验,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我们的眼中!

用心品味人生,用心体验阅读,我们的人生终将辉煌!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19

【作文真题】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优秀范文】

大学之道

道者,已知也定理也法典也规则也,踽踽十二年,终于前方闪光处见到出口,一门在前,跨越方能新生;道者,未知也长路也苦行也探索也,五光十色滚滚红尘待我闯荡,路在脚下,唯有行走方能成我大学。

古语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前尘茫茫所积所累便是已有的知识储备,书卷中古圣先贤或雄辩或低婉的哲思乃是我心中不灭灯火,明斯明德,引导我一路行进的航标,恰如夜空星辰闪耀,让夜行的水手心中总起归乡的灯塔。

孔夫子教我知其不可而为,楚霸王教我虽千万人吾往,西塞罗教我法治,陈丹青教我正直,浩浩乎如江海凝成我来时之路的,是那些青史中留下片羽之光的思想。便是他们,一路导我走来,一路导我至这门前。

门前之路,我一路采芳携(撷)英无畏走过,门后,乃是我所思慕大学之道,我要跨越,没有什么拦得住我。

古语曰,大学之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说我之前所走的路乃是通往这门,那么此后我将求索的,将是真正的大学。大学,不只是梦想中的学府,更是社会,是人间,是门后全新的天地,是以学习、探索、创造为通行证的一次新的远征。止于至善,不是被门阻挡的信念,而恰是走向世界时心怀的原则,从过去到未来,从象牙塔到漏檐下,无数人在这路上前行,无数人在这大学中受教。

中山弃医从政,在门后他感知民生疾苦,三毛流浪撒哈拉,在门后生活教她爱与感动,顾亭林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门后的路未必平坦,但鲜花满径的通途并不能真正通往人生的大学。真正的大学之道,理当是门后曲折的天地,而这天地,我渴望有机会探索!

大学之道,大道之行,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浅,有的深,但每个人都在此留下自我的印迹。我怀着已知的智慧和前人教我的道理一路走来,也渴望有机会在那大学之道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未知的前程,是我梦想中的大学,门后的世界,是我梦想的大学之道。这大学已超越世俗所谓的学府,乃是高尔基《我的大学》中那样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

我的已知,是一路走到门前的资本,而门后的世界,我正在渴望。那门,我梦想着跨越,且正在跨越,我此时的每个字,都将筑成我的大学。高考这扇门联结着我的前十二年孤独之旅,也应能开启我此后人生大学之道,我渴望着上路,那儿该有我的脚印。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20

提起“虚拟生活”,想必作为21世纪的我们早已不再感到陌生,甚至我们当下的生活每天都与“虚拟”这个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说电脑计算机的问世解放了人类生产力,那么互联网的出现,则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将“虚拟”照进“现实”。

现如今,我们似乎不太可能脱离虚拟互联网而作为一个不与外界联系的独立个体生活。早些年,我们习惯于通过各大社交软件与朋友联络感情,通过电子邮件与工作伙伴沟通方案计划,通过网上银行将银行卡内虚拟货币进行转账汇款等等。要知道,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是因为虚拟的传播媒介帮助我们建立起了彼此点对点的联系,使我们能够在现实中足不出户便可完成。近些年,各种网络购物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用户只需在线上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的方式选购商品,再通过移动支付平台付款,系统就会在线下通过快递的方式将货品送达用户手中,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无缝对接。

然而,在当我们每天享受着“虚拟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应该秉持正确价值观导向,分清“虚拟”与“现实”,更应警惕沉溺于“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从而迷失自我。对许多青少年而言,由于心智发育还尚未成熟,非常容易受到虚拟网络游戏世界的诱惑,全身心地投入虚拟世界中,茶饭不思,既影响了生长发育又荒废了学业。久而久之,他们便已厌倦现实生活,又急于在虚拟世界中找回在现实世界缺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如此恶性循环,便再也分不清“虚拟”与“现实”,如不通过积极引导,终将被“虚拟世界”淹没,到头来只能是一声叹息。

综上所述,“虚拟”和“现实”是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系的,我们不可能站在一个时点去评价两者的好与坏,因为我们无法将两者完全剥离开去。我们既不能片面地看到“虚拟”带来的好处,也不能将“虚拟”和“现实”作为两个对立面来思考问题。在我个人看来,让“虚拟”服务于“现实”,让我们每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看得更远,使我们对于时间的掌控及利用更上一个台阶,那就是“虚拟”对于“现实”的实际意义。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21

社会总是会慷慨地给予孩童一份特别的关爱,这关爱中又无疑杂着些许歆羡: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妪,甚至比起我们,他们有明亮的眼,有光洁的皮肤,更有纯粹的心灵。单纯、柔软、好奇并敬畏着世界,赤子之心即是如此,其珍贵亦在此。

然而这关爱、这歆羡恰恰暴露了我们的尴尬与不堪:我们的心,我们的千回百转计谋频出的心,已不配被唤作“赤子之心”,亦无法成为孩童的表率。就像赫胥黎所说的,“少男少女的心灵正在提前硬化”。童心已失,我们自然将走向沉沦。

不必费尽心力去找寻什么例证了,整个的社会就是最好的例证:看着老者的无助,我们的视线是不约而同地弯着的;看着旁人无视信号灯穿梭于车流这中,我们的心肠是硬的。“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何发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当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写下这句振聋发聩之语,他是否已经预料到了物质的洪流将不由分说地卷走我们珍贵的纯净的心?他是否想见了失去赤心之心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敬畏而充满了算计、无聊的沉沦之地?

是的,我们如此珍视孩童的以及像孩童一样的纯净的心灵,但如此美好而脆弱的东西该如何在社会中,在这个肮脏的大漩涡中保持独立?不是人人都像叶芝一样,有勇气说出“我就要走了”的脱离世俗之语,有足够澄澈的心去“无论在车行道还是灰暗的人行道”都能听到远方的海浪。叶芝是幸运的,他呵护着自己的童心,也就守护了一方净土。可是谁会来守护我们的心,来柔化我们的心呢?请先自己行动起来,拂一拂心上的浮尘吧!

我不能免俗,不敢夸耀臼己的心仍是纯净的。所以当我面对我的妹妹,看着她像所有孩童一样,直率地向世界发问并表达臼己的喜怒哀乐;看着她依旧敬良着这个世界,我无疑是惭愧的。我们不需要更多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了,不需要更多试图去征服一切的狂妄之人了。如果无法更改世界的运行轨迹,就请守护身边的童心吧!它们的单纯与柔软,不设防备却拥有最好的感化力量,仿佛星星点灯,终会照亮黑暗。

童心之贵,贵在其真、其柔、其善。人的成长会失去许多,却不应失去最本身最纯净的赤子之心。就像埃斯蒂斯所说的:“我们不是要一下子拯救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伸出手去挽救触手可及的部分。”我愿这赤子之心,可长存你我周围,更长存于你我心间。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22

上苍赐人以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读书者可称书生,而凡世间之人,或多或寡,必读此三书,故世间之人皆为书生也。

有字之书,文章著述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录。往圣先贤著经典,而后人传习之;诗仙词圣书佳句,而后人吟咏之。有字之书,乃作文章者之见闻经历、所思所想,付诸于文。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记》,皆属有字之书也。李太白狂歌之《将进酒》,杜子美哀叹之《石壕吏》,亦属有字之书也。以文章传道义,以诗篇记良辰,此有字书之真谛也。

无字之书,生活经历也。以一字概之,是为行。劳心柴米油盐,远游名山大川,皆读无字之书也。无字之书是为行万里路,如古徐霞客之游览,如马可波罗之远渡。于万化冥合之间,读自然造物之书。鬼斧神工,最美之书乃天成。无字之书亦是平日生活,秋风卷屋,五斗折腰,利锁名缰,虚苦劳神。于困顿失意之时,读泪湿汗浸之书。披荆斩棘,最重之书乃人生。

心灵之书,思想精神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己。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人以心观宇宙,观宇宙亦是观心。陆九渊曾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灵之书包罗万象,可绝非万象本身也。康德、柏拉图之思考,于此二人乃心灵之书,而其著述非心灵之书,故此书无法外借也。心灵之书乃思想本身,发于人,终于人。凡世间之人皆有心灵之书,而此中玄奥不可言传。

文人以有字之书录无字之书,圣人以有字之书传心灵之书;学者以无字之书习有字之书,行者以无字之书证心灵之书;贤者以心灵之书衍有字之书,哲人以心灵之书明无字之书。此三书连环相扣,缺一不可。书生在世,读尽经典,而读此三书断不可厚此薄彼,需雨露均沾,相辅相成。

失有字之书,则文明难以传承发展;略无字之书,则学问皆如纸上谈兵;缺心灵之书,则人生浑若傀儡木偶。幸上苍非悭吝之辈,播此三书于人间。是故世人尽能读此三书,行此三书,传此三书。

故世人皆能成书生也。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23

每当我们迈入浩如烟海的图书馆时,眼前的“书山”不时让我们震惊:在这贯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们怎样阅读,阅读什么?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在我们眼中,这些都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阅读,用心体会!用心阅读,我们能体验中华五千年的香韵,能品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清幽和旷达,能体验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能体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凛然,更能体验李清照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忧愁与悲愤。

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读死书,有的人死读书,有的人品其文化内涵,有的人知其“大意”,有的人浅阅读,有的人深阅读,然而不管怎样阅读,我们只要用心,便能品出其文墨芳香。

五柳先生的阅读方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在这个竞争激烈、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不求甚解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步调。但是,他也没有完全地用放任自流的方法去面对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每有会意,便欣然望食”。无论怎样,我们要有用心去面对的信心。

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能体验出五彩的人生,能品味绚丽的生活。许多饱学之士,英雄豪杰都受书的影响,他们有的潇洒大方,有的气宇轩昂,精神饱满,在无数人的脸上,洋溢出的更多是阅读带给他们的自信,国学大师季羡林饱读诗书,成了一代享誉文坛,兼容百家的大师,他用心体验了世界,用心品味了古今,使他成为光耀文坛的一颗巨星。

在当今世界,有很多文坛巨匠和仁人志士,他们用阅读看遍世界,用阅读了解古今。阅读也成了一种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工具和窗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阅读方式,就像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那样,但无论怎样,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寻求书中的真理。

用心去阅读,博览群书,用心去阅读,潇洒走世界,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验,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我们的眼中!

用心品味人生,用心体验阅读,我们的人生终将辉煌!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24

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一种行胸臆的格调。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产生一种共鸣。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去感知。

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也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革命形势的产物,毫无立场的歌颂与批判,是成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曾经歌颂出《女神》这样唯美诗篇的人,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文显其品动人心。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当作汤底,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25

提起“虚拟生活”,想必作为21世纪的我们早已不再感到陌生,甚至我们当下的生活每天都与“虚拟”这个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说电脑计算机的问世解放了人类生产力,那么互联网的出现,则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将“虚拟”照进“现实”。

现如今,我们似乎不太可能脱离虚拟互联网而作为一个不与外界联系的独立个体生活。早些年,我们习惯于通过各大社交软件与朋友联络感情,通过电子邮件与工作伙伴沟通方案计划,通过网上银行将银行卡内虚拟货币进行转账汇款等等。要知道,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是因为虚拟的传播媒介帮助我们建立起了彼此点对点的联系,使我们能够在现实中足不出户便可完成。近些年,各种网络购物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用户只需在线上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的方式选购商品,再通过移动支付平台付款,系统就会在线下通过快递的方式将货品送达用户手中,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无缝对接。

然而,在当我们每天享受着“虚拟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应该秉持正确价值观导向,分清“虚拟”与“现实”,更应警惕沉溺于“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从而迷失自我。对许多青少年而言,由于心智发育还尚未成熟,非常容易受到虚拟网络游戏世界的诱惑,全身心地投入虚拟世界中,茶饭不思,既影响了生长发育又荒废了学业。久而久之,他们便已厌倦现实生活,又急于在虚拟世界中找回在现实世界缺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如此恶性循环,便再也分不清“虚拟”与“现实”,如不通过积极引导,终将被“虚拟世界”淹没,到头来只能是一声叹息。

综上所述,“虚拟”和“现实”是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系的,我们不可能站在一个时点去评价两者的好与坏,因为我们无法将两者完全剥离开去。我们既不能片面地看到“虚拟”带来的好处,也不能将“虚拟”和“现实”作为两个对立面来思考问题。在我个人看来,让“虚拟”服务于“现实”,让我们每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看得更远,使我们对于时间的掌控及利用更上一个台阶,那就是“虚拟”对于“现实”的实际意义。

浙江高考满分日记 篇26

生活需要自己去创造,需要自己去规划人生,与时俱进,我们作为人生的“作家”既要倾听时代的呼声,又要心有笃守,不逾矩。就像作家创作时心中要装着读者,倾听时代的呼声,又要坚持自己的思想,不为读者所左右。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草图,是一次永远无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人们在面对抉择时完全没有判断的依据。我们既不能把它们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但我们不能据此否定生活的美好,正因为生活是进行时,是无法预演的,我们更应该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坚持自己的想法,为理想而不懈奋斗,而不是让生活左右了我们的梦想。

青年导演郭帆,少年时便梦想成为一名科幻片导演,可时运不济,高考没考上北电,而被海南大学法律专业录取了。但他不忘梦想,边读书边拍短片,倔强地追寻他的电影梦。大学毕业后成了“北漂”,混迹于电影电视节目组。20xx年考上了北电管理系研究生,后执导了两部并不火的影片,成了“新生代”导演。20xx年赴美国好莱坞短期学习,重新点燃了他拍科幻片的梦想。回国后,历经三年,他带领团队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拍摄了《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科幻片的元年。他的执着坚守,遵循灵魂深处的呼唤,让他最终走上了成功之路。

林清玄最后一条微博里说:“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是的,我们憧憬飞翔,但并非是天马行空般的虚幻之旅,而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上,顺应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大势,主动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方能大写自己的人生价值。

“改革先锋”王启民,大庆油田副总地质师,他坚持科学思维,直面业内争议和质疑,大胆探索实践,以“钉钉子”的精神,勇闯勘探禁区,挑战开发极限,几十年呕心沥血,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创造多项世界纪录,成功解决了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从“吃肥”“吃瘦”“啃骨头”再到“砸开骨头吸骨髓”过程中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为大庆油田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为“铁人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他的奋斗经历告诉我们年轻人,只有把“小我”自觉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才能成就真正的“大我”。

年轻的朋友,人生的画笔,由我们自己掌握,我们自然不能信笔涂鸦。我们一定要以梦为马,与时俱进,心有笃守,矢志追梦,化“草图”为“美图”,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使命,不负青春韶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年轻的朋友,大胆创作,大胆书写你的“作品”,才能经得起历史这位公正的“读者”的考验。